㈠ 湘江之戰簡介。100字就好。謝謝!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苦戰五晝夜,從廣西全州、興安間搶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湘江之戰是關系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突破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中央紅軍由10餘萬銳減為4萬餘人,董振堂、陳雲之紅五軍團損失過半,劉少奇、羅榮桓的紅八軍團和少共國際師於此役幾乎覆沒。
(1)血戰湘江電影片段簡介擴展閱讀:
戰斗結果:
湘江一戰,中央紅軍損失近五萬人,具體上多少,並沒有權威的統計資料。紅軍的損失,主要是作戰部隊的損失,軍委縱隊損失不大。加上前三道封鎖線的損失(包括非戰斗減員),中央紅軍人從長征出發時的八萬六千餘人,銳減至不足三萬人。國民黨方面的損失,據說湘軍損失七千多人,桂軍傷亡二千人左右。
但在戰略上,紅軍是勝利了。湘江戰役,中央紅軍經過英勇奮戰,突破了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挫敗了蔣介石企圖殲滅紅軍於湘江以東的計劃。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湘江慘敗直接導致在遵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
它是紅軍四處碰壁身處絕境時召開的,從此中國革命一個傑出人物,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標志著中國革命翻開嶄新的一頁。
湘江戰役,中央紅軍經過英勇奮戰,突破了國民黨軍第4道封鎖線,挫敗了蔣介石企圖殲滅紅軍於湘江以東的計劃。但此役也是中央紅軍長征後損失最大的一次。連同前3次突破封鎖線的損失(包括非戰斗減員),中央紅軍渡過湘江後由長征開始時的8.6萬餘人銳減為3萬餘人。
㈡ 紅軍長征血戰湘江的內容簡介
《紅軍長征血戰湘江》翔實而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在廣西北部地區走過的296公里艱難而光輝的歷程。在長征的歷史上,過廣西的這一段雖然短暫,但卻是極為重要的關鍵一段。在桂北,中央紅軍首先進行了長征以來的第一場大戰——湘江戰役,沖破了敵人精心設置的第四道封鎖線,渡過了湘江,徹底粉碎了敵人妄圖全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陰謀,贏得了戰略上的勝利,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發生的第一次偉大轉折提供了契機;其次在湘江戰役中的被動挨打和慘重損失,徹底暴露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路線的嚴重危害,引發了黨的高層領導和廣大紅軍將士對第五次反「圍剿」以來軍事路線和軍事指揮的深刻反思;再次以毛澤東等人為代表的正確路線與以博古、李德為代表的錯誤路線開始展開較量,毛澤東自被剝奪對紅軍的領導權後,首次發揮作用,提出了改變行軍路線、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的建議並被接受,進而提出改變紅軍戰略進軍方向的正確主張,為不久後接連召開的黎平政治局會議和遵義會議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和思想基礎;最後在我黨我軍的歷史上,紅軍長征過廣西首次發布並成功實踐了黨的民族政策,充分證明了黨領導的紅軍是人民的軍隊,既為後來紅軍順利通過其他民族地區提供了直接經驗,也為新中國成立後全面制定黨的民族政策提供了借鑒。
㈢ 想看《血戰湘江》(2017 版),至今沒找到,跪求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0vC49zPEwWmbwR6SidTkAQ
《血戰湘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類電影。該片由陳力執導,王霙、保劍鋒、徐箭、董勇等主演,於2017年6月30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1934年紅軍34師官兵付出巨大犧牲奮力掩護黨中央渡過湘江、成功突破封鎖的悲壯故事。
㈣ 電影血戰湘江中,為確保大部隊順利過江, 什麼樣的戰士們前赴後繼
《血戰湘江》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LMVs84_r_4XepVI2Ez7l9A
作為一部為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獻禮的影片,本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撓的光輝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赴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㈤ 血戰湘江觀後感,如何評價
該影片是一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建軍90周年、迎接黨的十九大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獻禮影片,生動地講述了83年前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此片深刻揭露了反圍剿中黨內以李德、博古為代表主張的左傾錯誤路線使黨和紅軍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真實再現了紅軍34師官兵顧全大局、前赴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影片充分揭示了什麼是大局意識、什麼是核心意識、什麼是犧牲精神、什麼是幹部的表率作用,讓我們從中很受教育。
影片中,每個紅軍犧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營長林有國血戰中殲敵無數,中彈後與給他當槍架的父親林裁縫一起倒地,他給父親整好軍帽,兩人為是紅軍一員而感到驕傲;師長陳樹湘受重傷,腸子流出,竟親手扯斷、誓死不當俘虜,捍衛紅軍尊嚴……他們每個人都為偉大的長征精神增添了耀眼光芒。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無堅不摧、艱苦卓絕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文化基因的集中體現。觀看完影片大大增加了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高度自信,增強了我們對中華民族精神的高度自信。
漫漫長征路,滴滴紅軍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紅。感謝《血戰湘江》重新給我們這樣一段記憶,讓我們知道:我們並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國!
(5)血戰湘江電影片段簡介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共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湘江慘敗直接導致遵義會議的召開,重新肯定了毛澤東的軍事戰略主張,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㈥ 血戰湘江觀後感,如何評價
在「學習強國」平台上觀看了《血戰湘江》後,心情非常激動,那悲壯的畫面在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如果中國革命的勝利,要用我們的鮮血才能築成,那我們必須英勇獻身」、「誓死保衛黨中央過過江」,紅三軍團長和紅軍戰士的話時時縈繞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犧牲,以大無畏、昂揚向上的革命精神給我以震撼和鼓舞。
該片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組織創作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影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饒的光輝形象,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仆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教育,影片把我帶入到戰爭場面,聲光特效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影片中一個個紅軍戰士指戰員流血犧牲使我感慨萬千,他們的視死如歸的氣概,他們對革命堅定不移的信念,讓我萬分敬佩。
而今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更加珍惜,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我們要學習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輩是我們的民族脊樑,正因為有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精神,才有我們今天的立國之本,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永遠值得每個中國人敬仰。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輩的初衷,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長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沒有過時,更是我們現階段實現中國夢,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祖國不竭的動力。
雖然我們進入和平建設時期,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不能忘記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學習長征精神,在改革開放新的征程中發揚不懼挑戰和革命的大無畏精神繼續前進。為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參與者、奮斗者、開拓者。
(6)血戰湘江電影片段簡介擴展閱讀:
觀後感重在「感」。不少學生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要聯系實際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㈦ 電影《血戰湘江》主要講了什麼
《血戰湘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類電影。該片由陳力執導,王霙、保劍鋒、徐箭、董勇等主演,於2017年6月30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1934年紅軍34師官兵付出巨大犧牲奮力掩護黨中央渡過湘江、成功突破封鎖的悲壯故事。
㈧ 血戰湘江的內容簡介
《廣西文庫》旨在對廣西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文庫以延綿五千年的廣西歷史文化為背景,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遺跡、風物、景觀等進行全景式掃描,從中梳理出最具學術文化價值的亮點,著力對之進行學術性的書寫和通俗性的呈現,以「點」的精彩,表現「面」的厚重。
這本由傳泰編寫的《血戰湘江》是該系列中的一冊。
《血戰湘江》分為紅軍痛失搶渡湘江戰機;紅軍征服越城嶺;尋訪湘江血戰後的失散紅軍等數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