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七宗罪」講的是什麼
《七宗罪》以罪犯約翰·杜製造的連環殺人案件為線索,從警員沙摩塞和米爾斯的視角出發,講述了「七宗罪」系列謀殺案的故事。
劇情介紹:「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這是天主教教義所指的人性七宗罪。城市中發生的連壞殺人案,死者恰好都是犯有這些教義的人。
兇手故弄玄虛的作案手法,令資深冷靜的警員沙摩塞(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飾)和血氣方剛的新紮警員米爾斯(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飾)都陷入了破案的謎團中。
他們去圖書館研讀但丁的《神曲》,企圖從人間地獄的描繪中找到線索,最後從宗教文學哲學的世界中找到了兇手作案計劃和手段的蛛絲馬跡。
兇手前來投案自首,這令眾人都鬆了一口氣,以為案件就此結束,怎料還是逃不出七宗罪的殺人邏輯,這次兇手瞄準的目標,是那個犯了「憤怒」罪的人。
(1)幾宗罪微電影擴展閱讀
《七宗罪》角色介紹:
1,大衛·密爾斯
密爾斯是一位從外地轉調而來的警官,但是對於他所看到的社會亂象,心中仍然保留一絲的正義感,希望能一盡己力,來改善人們的罪惡以及黑暗面,但是他火爆、耐不住性子的急躁個性卻是他的致命傷。
2,威廉·沙摩塞
任職幾十年,擁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對於人性的罪惡,他卻感覺使不上力,多年來的執法,讓他感到對於人們的冷漠與犯罪毫無改善,甚至日趨惡化,在面臨退休的日子裡,他只想盡快離開這個罪惡都市。
3,翠茜·密爾斯
她是密爾斯的妻子。跟密爾斯在高中時期相戀、交往,隨著密爾斯的調職,對於新生活從一開始的期待轉變為失望及沮喪,更甚至因為懷孕而害怕將來小孩子會受到環境影響。
❷ 七宗罪 影評
天主教明言七宗罪:「饕餮」、「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憤怒」、「淫慾」。沙摩塞是承辦兇殺案的資深員警,即將退休,而米爾斯是新手,一付興致高昂,自願請調至這一分局。星期一上午,一件兇殺案發生,兇手在冰箱後寫著「饕餮」,星期二,是一位律師,現場寫著「貪婪」,一天一個,依七宗罪而死。面對此案,沙摩塞心中有諸多掙札,住在這城市已久的他,早已習慣,冷眼看事情,本想不接此案,幾經考慮又留下來幫米爾斯,米爾斯血氣方剛,沖動易怒,故弄玄虛的兇手因而選上他做為七宗罪的最後一人-「憤怒」。強竟殺了米的妻子崔西來激怒他。讓自己成為「嫉妒」,米爾斯成為「憤怒」,強也贏得了這場游戲。沙可以退休了,但看著囚車中的米爾斯,究竟是社會始終如此不堪,或者天真單純也是一種罪。
這部出色的驚險懸疑影片對犯罪心理學也作了詳盡的描述,而罪犯通過聖經的道德審判來殺人,更具社會意義。一個警察最後卻成為兇手計劃的執行者,這是對社會和人生的諷刺,是對茫茫之中天主那七大信條的不可抗拒,還是象徵了這多罪該罰的人世間的混亂的生活秩序?正象影片結束時斯班瑟說的那句話「海明威說: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斗。我只同意後半句。」
在電影里,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暗示觀眾:它是宿命的罪與罰。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劇是必定要屬於人間的,「上帝」作為「授意者」和「觀望者」,參與了整個事件。冷血殺手作為傳道者蒞臨人間,最終以身殉道。從某種角度看,悲劇中沒有正邪的區分,作為渺小的人類,只能接受宿命的審判。
然而《七宗罪》恰好利用觀眾對玄學的神秘感和不理解,劍出偏鋒的講一個連環謀殺的故事。 「Seven」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啟示錄》第十二章第三節寫道:「有一條大紅龍,七頭,也戴著冠冕......
《七宗罪》向人們呈現了一個變態的宗教殺手。芬奇無意用血淋淋的感官刺激和大量的追逐場景來達到使人恐怖的效果。他並非對殺戮場面進行簡單的電影圖解,而意在揭示這種殺戮後後面的東西。這部電影塑了與以往電影中截然不同的一類殺手。《七宗罪》中的殺手殺人並非是因為嗜血,而是有著強大的理論信條加上妄念來實施他自以為的通過"審判"和佈道來拯救的目的。這才是最可怕的。這個殺手也許平時連一隻雞也不殺,但是他找到了依據來實施對人的毛骨悚然的謀殺。這種恐怖並非是親眼看到某種可怕場面時感官的自然反應,而是心理上的恐怖。這使得《七宗罪》這部看起來像是偵探片或類型化恐怖片的電影脫離了這些窠臼,而與美國社會現實生活建立起了心理上的聯系。
一個不正常的社會是產生這樣的殺手的根源。現實生活中美國持續不斷發生的連環變態殺手事件也在電影中不斷有所反映和體現。然而,現實中以完全相同的手段進行殘害的殺手雖然還沒有發現,但卻有很多在精神氣質和思想觀念上和他十分接近的人,讓我們想想世界各地近年來出現的邪教組織和連環殺手:太陽聖殿教、奧姆真理教、吉姆·瓊斯、郵包連環殺手大衛·卡欽斯基……最終都是以悲劇收場。
《七宗罪》使人們接觸的是最黑暗的人性的一面,盡管它是虛構的,可是它的氣息已經進入了現實的思緒和情感之中。正像片中老偵探說:"如果我們抓住了John Doe (殺手),而他本人就是魔鬼和撒旦的話,那也許是我們所期望的。但他不是魔鬼,他只是一個人……"有什麼能比一個人做魔鬼的行徑更為恐怖的嗎?但更為恐怖的是,殺手的動機是以宗教為名義的。在殺手的徹底瘋狂里似乎還有某種理智,這是最恐怖的事情。這部電影並非是關於殺戮,並非是關於一個人如何干出魔鬼般的行徑的,而是關於那種殺戮的動機,以及這個動機的由來和它後面的東西。
劇情陰暗、主題悲觀、手法低調的警匪片,卻因為劇本結構的新奇、演員表現的優異以及導演別具一格的敘事風格而變成了一部叫好叫座之作。故事背景是一個整天下雨的不知名城市,摩根·弗里曼飾演一名即將退休的老刑警,而布拉德·皮特則是懷抱理想熱情來這里上任的新人。他們碰到了一連串離奇的兇殺案,兇手故意在現場留下人類的七個罪誡「暴食、貪婪、懶惰、淫慾、驕傲、嫉妒和憤怒」,跟警方大玩心理戰。一冷一熱的警探組合終於逼到兇手投案自首,卻無法改變既定的悲劇命運。導演戴維·芬徹在銀幕上呈現出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社會黑暗面,由凱文·史派西飾演的兇手在終場前發表了一段自辯之詞,更具高度的反社會煽動力。
讓觀眾希望他活著的人在結局死掉,這永遠是讓你的電影被人們記住的有效手段之一.於是,年輕警察米爾斯的妻子翠西死了.事實上導演並沒有讓我們看到翠西被兇手割下來的頭,可是我們都明白,處於極度悲憤下的米爾斯開槍打死了兇手------這是一個智慧,堅忍,瘋狂的罪犯.於是,罪犯完成了他的罪惡的藝術品.最後兩種原罪------罪犯死於嫉妒,而米爾斯因為憤怒殺了罪犯,也背上了原罪,等待審判(來自人間...).
關於罪犯:
貪吃,淫盪,貪婪,懶惰,高傲,嫉妒,憤怒---------這就是七宗原罪.影片中的罪犯在前半段一直沒有露面,但是他作案的手法確實已經讓所有的人感到震驚.他可以強迫一個人吃到胃漲裂和內出血;他可以花一年的時間精心"養育"他的受害人;為了完美的犯罪過程,他把自己手指頭的皮膚剝去,以免日後留下指紋.全部的過程都在在這個罪犯的掌握之下,一步一步,我們隨著罪犯的帶領下,欣賞這他引以為豪的犯罪過程.七種原罪在時間橫行,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但是,其實這才是最大的惡魔,而我們的兇手只是這些罪惡的一個化身.每天都有人因為貪婪而死;因為嫉妒而死,因為憤怒而死......我們天才的導演大衛芬奇也許就是想告訴我們: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上,太多的人已經迷失了自己.就連那個身為警察的米爾斯,最後也因為愛妻被害而失去理智,開槍殺死了罪犯.事實上,這也是我們自身無法控制的,也是我們無法抵抗的,這個完美強大的罪犯,已經把這些寓意都展現給我們.看著他心平氣和得到警察局裡自首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一切,剛剛開始......
關於影片:
大衛芬奇無疑是一個天才,這樣的一部電影拍在我們面前,除了為他鼓掌,為他流淚,真的沒有什麼別的可作.這個題材的成功和演員的到位我就不想多說了.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把握的那樣完美.剛剛搬家過來,所以需要磨合,所以家裡會體驗到地鐵的恐怖,所以兇手可以在家裡找到他的妻子並殺害.我原以為拍電影很容易,現在才知道這和做飯一樣,泡方便麵也叫做飯,滿漢全席也叫做飯,究竟你是什麼樣的廚師,看看你作的飯就知道了。
影片描述一個連環殺手和兩個警探的故事。此君精通古典文學,他精心設計了一套向邪惡世界挑戰的方法:根據西方古典文學的說法,人有七宗罪,分別是貪吃、懶惰、荒淫、憤怒、妒嫉等。他為每一宗罪找到一個代表人物,然後用以毒攻毒的方式置該人於死地。比如,他強迫一個貪吃的胖子不停地吃,直到撐死。
❸ 電影13宗罪的13個挑戰的內容分別是啥
男主的13關分別為:打死蒼蠅,吃掉蒼蠅,嚇哭小孩子,燒教堂的盲人小孩的手工製品,同乞丐換衣服,帶著死人去咖啡店喝咖啡,突破警察從咖啡店逃離,給一個人的手截肢,暴打小時候欺負過他和弟弟的同學,大鬧婚宴綵排現場,向保安自首,鋼絲繩摩托車,殺死自己的一個親人。
❹ 幾宗罪的介紹
《幾宗罪》是由八點半傳媒、藍穎時風、新色彩、芭樂傳媒2013年聯合出品的懸疑電影,由宋健君執導,張志遠、宋健君擔任編劇,馬紅偉、李樂兒、耿子涵等主演。
❺ 電影7宗罪講的是什麼
劇情 天主教中有七種死罪,然而一場離奇的連環殺人案,受害者都是死於這七宗罪其中的一種。經驗十足的警探Somerset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將這些看似沒有聯系的命案屢出頭緒,五樁命案過後,兇手下一個目標是誰?在何處?沒有人可以預見。正當警方不知所措之際,兇手奇跡般的自首了,此時兇手的「七宗罪」還差兩宗,難道他會就此罷手?他又為何會自投羅網?兇手宣稱自己的「偉大傑作」仍會完成,在警方的嚴密看管下,插翅難飛的殺人犯又能做什麼呢?結局大大出乎人的意料。 天主教明言七宗罪:「饕餮」、「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憤怒」、「淫慾」。沙摩塞是承辦兇殺案的資深員警,即將退休,而米爾斯是新手,一付興致高昂,自願請調至這一分局。星期一上午,一件兇殺案發生,兇手在冰箱後寫著「饕餮」,星期二,是一位律師,現場寫著「貪婪」,一天一個,依七宗罪而死。面對此案,沙摩塞心中有諸多掙札,住在這城市已久的他,早已習慣,冷眼看事情,本想不接此案,幾經考慮又留下來幫米爾斯,米爾斯血氣方剛,沖動易怒,故弄玄虛的兇手因而選上他做為七宗罪的最後一人-「憤怒」。強竟殺了米的妻子崔西來激怒他。讓自己成為「嫉妒」,米爾斯成為「憤怒」,強也贏得了這場游戲。沙可以退休了,但看著囚車中的米爾斯,究竟是社會始終如此不堪,或者天真單純也是一種罪。 幕後/花絮 經驗豐富的老探員薩默塞特再過七天就要退休了,年輕的警察米爾斯是他最後一個搭檔。兇案發生了,罪犯在現場分別留下了「貪婪」、「饕餮」等字樣,這正是《聖經》中所講的「七宗罪」。一切罪行都出自一個名叫多伊的男子之手,他將米爾斯誘至荒野,但米爾斯沒想到在郵包中竟找到了自己愛妻的頭顱,狂怒的他開槍射殺了多伊,並最終完成了「七重罪」兇殺。 「饕餮」、「貪婪」「懶惰」、「淫慾」、「驕傲」、「嫉妒」和「暴怒」這七項原罪貫穿了整個影片,但擔任審判者的卻是個為了不留下指紋連自己手指都砍了下來的變態殺人犯。開場鏡頭就是寒意凜冽的雨天,而此後那些觸目驚心的犯罪現場更是讓人感到一種虛無的恐懼。 這部出色的驚險懸疑影片對犯罪心理學也作了詳盡的描述,而罪犯通過聖經的道德審判來殺人,更具社會意義。一個警察最後卻成為兇手計劃的執行者,這是對社會和人生的諷刺,是對茫茫之中天主那七大信條的不可抗拒,還是象徵了這多罪該罰的人世間的混亂的生活秩序?正象影片結束時斯班瑟說的那句話「海明威說: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斗。我只同意後半句。」 在電影里,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暗示觀眾:它是宿命的罪與罰。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劇是必定要屬於人間的,「上帝」作為「授意者」和「觀望者」,參與了整個事件。冷血殺手作為傳道者蒞臨人間,最終以身殉道。從某種角度看,悲劇中沒有正邪的區分,作為渺小的人類,只能接受宿命的審判。 然而《七宗罪》恰好利用觀眾對玄學的神秘感和不理解,劍出偏鋒的講一個連環謀殺的故事。 「Seven」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啟示錄》第十二章第三節寫道:「有一條大紅龍,七頭,也戴著冠冕...... 《七宗罪》向人們呈現了一個變態的宗教殺手。芬奇無意用血淋淋的感官刺激和大量的追逐場景來達到使人恐怖的效果。他並非對殺戮場面進行簡單的電影圖解,而意在揭示這種殺戮後後面的東西。這部電影塑了與以往電影中截然不同的一類殺手。《七宗罪》中的殺手殺人並非是因為嗜血,而是有著強大的理論信條加上妄念來實施他自以為的通過"審判"和佈道來拯救的目的。這才是最可怕的。這個殺手也許平時連一隻雞也不殺,但是他找到了依據來實施對人的毛骨悚然的謀殺。這種恐怖並非是親眼看到某種可怕場面時感官的自然反應,而是心理上的恐怖。這使得《七宗罪》這部看起來像是偵探片或類型化恐怖片的電影脫離了這些窠臼,而與美國社會現實生活建立起了心理上的聯系。 一個不正常的社會是產生這樣的殺手的根源。現實生活中美國持續不斷發生的連環變態殺手事件也在電影中不斷有所反映和體現。然而,現實中以完全相同的手段進行殘害的殺手雖然還沒有發現,但卻有很多在精神氣質和思想觀念上和他十分接近的人,讓我們想想世界各地近年來出現的邪教組織和連環殺手:太陽聖殿教、奧姆真理教、吉姆·瓊斯、郵包連環殺手大衛·卡欽斯基……最終都是以悲劇收場。 《七宗罪》使人們接觸的是最黑暗的人性的一面,盡管它是虛構的,可是它的氣息已經進入了現實的思緒和情感之中。正像片中老偵探說:"如果我們抓住了John Doe (殺手),而他本人就是魔鬼和撒旦的話,那也許是我們所期望的。但他不是魔鬼,他只是一個人……"有什麼能比一個人做魔鬼的行徑更為恐怖的嗎?但更為恐怖的是,殺手的動機是以宗教為名義的。在殺手的徹底瘋狂里似乎還有某種理智,這是最恐怖的事情。這部電影並非是關於殺戮,並非是關於一個人如何干出魔鬼般的行徑的,而是關於那種殺戮的動機,以及這個動機的由來和它後面的東西。 劇情陰暗、主題悲觀、手法低調的警匪片,卻因為劇本結構的新奇、演員表現的優異以及導演別具一格的敘事風格而變成了一部叫好叫座之作。故事背景是一個整天下雨的不知名城市,摩根·弗里曼飾演一名即將退休的老刑警,而布拉德·皮特則是懷抱理想熱情來這里上任的新人。他們碰到了一連串離奇的兇殺案,兇手故意在現場留下人類的七個罪誡「暴食、貪婪、懶惰、淫慾、驕傲、嫉妒和憤怒」,跟警方大玩心理戰。一冷一熱的警探組合終於逼到兇手投案自首,卻無法改變既定的悲劇命運。導演戴維·芬徹在銀幕上呈現出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社會黑暗面,由凱文·史派西飾演的兇手在終場前發表了一段自辯之詞,更具高度的反社會煽動力。 讓觀眾希望他活著的人在結局死掉,這永遠是讓你的電影被人們記住的有效手段之一.於是,年輕警察米爾斯的妻子翠西死了.事實上導演並沒有讓我們看到翠西被兇手割下來的頭,可是我們都明白,處於極度悲憤下的米爾斯開槍打死了兇手------這是一個智慧,堅忍,瘋狂的罪犯.於是,罪犯完成了他的罪惡的藝術品.最後兩種原罪------罪犯死於嫉妒,而米爾斯因為憤怒殺了罪犯,也背上了原罪,等待審判(來自人間...). 關於罪犯: 貪吃,淫盪,貪婪,懶惰,高傲,嫉妒,憤怒---------這就是七宗原罪.影片中的罪犯在前半段一直沒有露面,但是他作案的手法確實已經讓所有的人感到震驚.他可以強迫一個人吃到胃漲裂和內出血;他可以花一年的時間精心"養育"他的受害人;為了完美的犯罪過程,他把自己手指頭的皮膚剝去,以免日後留下指紋.全部的過程都在在這個罪犯的掌握之下,一步一步,我們隨著罪犯的帶領下,欣賞這他引以為豪的犯罪過程.七種原罪在時間橫行,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但是,其實這才是最大的惡魔,而我們的兇手只是這些罪惡的一個化身.每天都有人因為貪婪而死;因為嫉妒而死,因為憤怒而死......我們天才的導演大衛芬奇也許就是想告訴我們: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上,太多的人已經迷失了自己.就連那個身為警察的米爾斯,最後也因為愛妻被害而失去理智,開槍殺死了罪犯.事實上,這也是我們自身無法控制的,也是我們無法抵抗的,這個完美強大的罪犯,已經把這些寓意都展現給我們.看著他心平氣和得到警察局裡自首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一切,剛剛開始...... 兩個警察: 這是兩個典型的警察形象:年輕的警察血氣方剛,沖動易怒,老警察沉著穩重,機智耐心,而且孜孜以求,心地善良.他們之間從抵觸,到理解,再到互相關愛,屬於一條溫馨的線索.年輕的布拉德皮特就像一個沖動小野獸一樣,他自尊自信,不容許別人懷疑他.他有著美好的願望,於是他和他的美麗妻子來到了這個危險的地區.老警察摩根弗里曼是一個經驗老到的長者,他關愛年輕人就像自己的孩子.我很高興的看著這兩個人一起研究案情的樣子,更像是父親帶著兒子一起走向成功的終點.他們本身的正義感驅使他們發揮出所有的能力,於是他們可以在第一次合作就這樣默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是在這種關鍵的時刻,越是可以完美的發揮出來. 關於演員: 我不知道為什麼大衛芬奇會選擇凱文斯潘塞扮演罪犯的角色,但是我知道這個決定真的是太明智了.凱文的表演充分展現了這個殺手的一切:冷靜,睿智,彬彬有禮,偏執......當他微笑著對布拉德皮特說:"你們一直在找我......"我覺得我看到了上帝.他是那樣的勝券在握,來自首明顯是出於自願,以至於每個人都知道最精彩的肯定是這之後.在審訊室里他還是那樣的坦然自若,裝著紅茶的小口袋被他拿在手裡玩來玩去.然後,最精彩的就是他在汽車里的那段對話了.他平靜的看著遠方,令人震驚的理論就這樣坦然的說了出來. 和他相比之下,其它兩位男演員的表演也毫不遜色,性感迷人的布拉德皮特扮演的年輕警察一定會讓所有的女觀眾著迷,血氣方剛的臉上是抹不去的希望.一局"Iamalloverready"帶著諷刺的語氣說出來,於是這個人物的特徵就這樣可在你的記憶里再也揮之不去.相比之下,摩根弗里滿的沉默讓人充分體會到金子的感覺,而他偶爾說出的一句話,或者睿智,或者威嚴,或者幽默,已經深刻的體會到了這個角色的內在要求. 關於影片: 大衛芬奇無疑是一個天才,這樣的一部電影拍在我們面前,除了為他鼓掌,為他流淚,真的沒有什麼別的可作.這個題材的成功和演員的到位我就不想多說了.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把握的那樣完美.剛剛搬家過來,所以需要磨合,所以家裡會體驗到地鐵的恐怖,所以兇手可以在家裡找到他的妻子並殺害.我原以為拍電影很容易,現在才知道這和做飯一樣,泡方便麵也叫做飯,滿漢全席也叫做飯,究竟你是什麼樣的廚師,看看你作的飯就知道了。 影片描述一個連環殺手和兩個警探的故事。此君精通古典文學,他精心設計了一套向邪惡世界挑戰的方法:根據西方古典文學的說法,人有七宗罪,分別是貪吃、懶惰、荒淫、憤怒、妒嫉等。他為每一宗罪找到一個代表人物,然後用以毒攻毒的方式置該人於死地。比如,他強迫一個貪吃的胖子不停地吃,直到撐死。
❻ 找一部優酷前幾年出的微電影,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有兩個女孩在大學里是閨蜜關系比較好,其中一個一直羨慕嫉
十佳驚悚片 1) 死神來臨(1、2):構思巧妙,場景驚人。 2) 黑暗降臨:描寫鬼怪傳說的驚悚片,有些新意思。 3) 沉默的羔羊:獲得奧斯卡獎的驚悚片! 4) 7宗罪:風格陰暗,讓人時不時想逃!表演精緻! 5) 閃靈:可以盡情欣賞傑克尼科爾森的超凡演技。 6) 第六感:此類影片代表作!!結尾精彩之極! 7) 斷頭谷:蒂姆伯頓的驚悚恐怖大作,人頭亂滾! 8) 心慌方(1、2):加拿大導演的匪夷所思之作!!! 9) 本能:不用說了,很色情! 10) 醫院風雲:拉斯馮提爾導演的丹麥影片,嚇的很多人不敢獨自回家。
❼ 電影《七宗罪》是指哪七宗
一)好色-不合法禮的性慾,例如通姦。(但丁的標準是「過分愛慕對方」,而這樣便會貶低了神對人們的愛) 二)暴食-浪費食物,或是過度放縱食慾、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但丁的觀點是「過份貪圖逸樂」) 三)貪婪-希望佔有比所需更多為之貪婪。(或是以但丁的觀點,貪婪是「過度熱衷於尋求金錢上或權力上的優越」) 四)懶惰-懶惰及浪費時間。(懶惰被宣告為有罪是因為: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補缺失,因應該的事情還沒有做好,對自己是百害而無一利) 均衡:一方比另一方付出更多。(從但丁的神學觀念上去看,懶惰是「未能全心愛上帝,未能全副精神愛上帝,未能全人之心靈愛上帝」-具體來說包括懶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滿足及無責任心) 五)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適當(邪惡的)感覺,復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賦與的權力以外,行使懲罰他人的意欲亦被歸作憤怒。 六)妒忌-因對方所擁有的資產比自己豐富而心懷怨怒(對自己資產的喜愛變質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擁有者的慾望) 七)傲慢-期望他人注視自己或過度愛好自己。期望他人注視自己或過度愛好自己,因擁有而感到比其他人優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優秀的存在。
❽ 電影《7宗罪》好看嗎
還不錯。
《七宗罪》是一部經典黑色驚悚片,劇情與天主教中的七種死罪緊密相連,但影片的高明之處在於沒有機械性的將這七宗案件羅列在一起,而是從兩名警探的視角出發,逐漸的推理向案件背後的真相,而凱文·史派西扮演的連環殺手不但以自首的方式讓案情峰迴路轉,第六、第七宗案子的完成更是出人意料
❾ 求電影《七宗罪》劇情簡介以及故事結果。
一、劇情簡介:
「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這是天主教教義所指的人性七宗罪。城市中發生的連壞殺人案,死者恰好都是犯有這些教義的人。
兇手故弄玄虛的作案手法,令資深冷靜的警員沙摩塞(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飾)和血氣方剛的新紮警員米爾斯(布拉德•皮特Brad Pitt飾)都陷入了破案的謎團中。
他們去圖書館研讀但丁的《神曲》,企圖從人間地獄的描繪中找到線索,最後從宗教文學哲學的世界中找到了兇手作案計劃和手段的蛛絲馬跡。兇手前來投案自首,這令眾人都鬆了一口氣,以為案件就此結束,怎料還是逃不出七宗罪的殺人邏輯,這次兇手瞄準的目標,是那個犯了「憤怒」罪的人。
二、故事結果:
兩個警探回到警局後,兇手John來自首了。他說他還藏了兩個人的屍體,但是只能帶Miils和William去,否則他會以精神疾病脫罪,於是倆警探答應了。
他們開車去了荒原,後來有個人送快遞過來,William拆開看到裡面的東西後很驚訝,讓Mills放下槍,這時候John說自己就是嫉妒Envy,急怒之下Mills(John認為Mills是暴怒Wrath)知道了自己的妻子被他殺了,於是開槍打死了John。
《七宗罪》角色介紹:
1、大衛·密爾斯
密爾斯是一位從外地轉調而來的警官,但是對於他所看到的社會亂象,心中仍然保留一絲的正義感,希望能一盡己力,來改善人們的罪惡以及黑暗面,但是他火爆、耐不住性子的急躁個性卻是他的致命傷。
2、威廉·沙摩塞
任職幾十年,擁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對於人性的罪惡,他卻感覺使不上力,多年來的執法,讓他感到對於人們的冷漠與犯罪毫無改善,甚至日趨惡化,在面臨退休的日子裡,他只想盡快離開這個罪惡都市。
3、翠茜·密爾斯
她是密爾斯的妻子。跟密爾斯在高中時期相戀、交往,隨著密爾斯的調職,對於新生活從一開始的期待轉變為失望及沮喪,更甚至因為懷孕而害怕將來小孩子會受到環境影響。
❿ 七宗罪這個電影到底要說明什麼呢
http://www.8wyy.com/view/7282.html 七宗罪 七宗罪,正式譯名為七罪宗,屬於人類惡行的分類,並由13世紀道明會神父聖多瑪斯·阿奎納列舉出各種惡行的表現。分別是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慾。另有著名好萊塢犯罪驚悚電影《七宗罪》。 具體罪行 貪婪,失控的慾望,是七宗罪中的重點。其他的罪惡只是無理慾望的補充。
色慾:肉體的慾望,過度貪求身體上的快樂。
饕餮:貪食的慾望,浪費食物或者過度放縱食慾,過分貪圖逸樂皆為饕餮一罪。
妒忌:財產的慾望,因對方擁有的資產比自己多而心懷怨恨(此處的資產並非限定於財產,更多的指才能、才華)
懶惰:逃避的慾望,懶惰及浪費所造成的損失為懶惰一罪的產物。
傲慢:卓越的慾望,過分自信導致的自我迷戀,以及過分渴求他人的關注為傲慢。
暴怒:復仇的慾望,源於心底的暴躁,因憎恨產生的不適當邪惡念頭。
各種罪行其實環環相扣,所以各種各樣的動機也被假設成是與各種罪行相連。例如驕傲(過度迷戀自己)其實暗示了貪食(過份消耗或浪費食物),其餘各種罪行亦有相同的連系。每種罪行其實在表現出自視比神更重要,因而未能全心全意全神地投入去愛神。學者和神學家們也利用了屬性(attribute)和原因(substance)設立圖解(schema)來解釋這些罪行。
七宗罪在拉丁語中為: 「superbia」,「invidia」,「ira」,「accidia」,「avaritia」,「gula」 and 「luxuria」。在重新排列後,它們的第一個字母可以形成中世紀拉丁語「saligia」,然後衍生出其動詞「saligiare」(去實行一條罪名,to commit a deadly sin)。
Various mnemonic devices exist for remembering the sins in English, e.g. PEG'S LAW (pride, envy, gluttony, sloth, lust, avarice, wrath).
至於在天主教教義里,在2865個有編號並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1992年的命令下出版的章節里有一段關於七宗罪的描述。違反道德行為的主要編纂法典(The Principal Codification of Moral Transgression for Christians)仍然是《十誡》和至福,正面道德的基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