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部中國80年代喜劇電影,劇中都有好多的相聲演員扮演
地下游擊隊。。。很不錯,有好多響聲演員。
B. 跪求大陸關於80年代喜劇電影中有一個跳霹靂舞還有雜技的電影的名字叫什麼
《情逢敵手》
情逢敵手是響應當時霹靂狂熱而拍攝的一部輕喜劇片,年輕的甄子丹(Eddie)一邊約會一個富家女孩同時又跟他的表妹情意綿綿(花心的丹哥:P)。片中有許多年少輕狂的玩笑以及非常喜劇化的笑料,同笑太極中一樣,正值全盛青春年華的甄子丹在影片中的表演流暢自如,身手輕捷靈活,風度年少翩翩,從早晨起穿更衣穿鞋到騎自行車打網球,一舉一動無不活力四射。
此外,甄子丹別出心裁地將霹靂舞和功夫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霹靂功夫,在和情敵Kenny Perez飆舞技的一場戲中出盡風頭。狄威在片中扮演一個腦子有點秀逗的武痴,一廂情願認為Eddie是武林高手,想盡方法終於把他引到體育館一較高下。
這場打鬥中融合了西式拳擊和跆拳道腿法,同時還使用許多道具,從拳擊場四面的圍欄,杠鈴,蹦床,就連跳繩都被當做武器。甄子丹開始比較倒霉,被人高馬大的狄威不是扔出去就是被抓住,要不就是被拖來拖去,相當不幸,不過最終勝利還是屬於年輕的,這場打鬥相當驚心動魄,本片里, 甄子丹的喜劇表演亦屬一流。
C. 誰有80年代動畫片名稱大全
80年代動畫片有:
1、黑貓警長:
《西遊記》是中央電視台動畫部和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火炬動畫分公司聯合製作的動畫作品,全集52集,導演方潤南。
該劇描述了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共同保護唐僧由東土大唐去西天取經,沿途歷盡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師徒四人修成正果的過程。
D. 求:80年代國產所有電影
《海市蜃樓》
導 演:徐小明
編 劇:徐達初 徐小明 張華標
主 演:於榮光 徐小明 帕霞·烏買爾 古麗加汗 范冬雨
上 映:1986年
《賽虎》
80
《廬山戀》
《巴山夜雨》
《天雲山傳奇》
《苗苗》
美術片《三個和尚》
81
《鄰居》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西安事變》
《月亮灣的笑聲》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傷逝》
《子夜》
《喜盈門》
《沙鷗》
《知音》
《南昌起義》
《阿Q正傳》
82
《人到中年》
《駱駝祥子》
《城南舊事》
《駱駝祥子》
《牧馬人》
《逆光》
《風雨下鍾山》
《孔雀公主》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茶館》
《泉水叮咚》
美術片《鹿鈴》
83
《鄉音》
《廖仲愷》
《血,總是熱的》
《大橋下面》
《秋瑾》
《十六號病房》
《再生之地》
《李冰》
《毛澤東》
《四渡赤水》
《不該發生的故事》
《候補隊員》
美術片《鷸蚌相爭》
84
《紅衣少女》
《高山下的花環》
《邊城》
《黃山來的姑娘》
《譚嗣同》
《黃土地》
《雅馬哈魚檔》
《雷雨》
美術片《火童》
85
《野山》
《日出》
《黑炮事件》
《絕響》
美術片《金猴降妖》
86
《孫中山》
《芙蓉鎮》
《血戰台兒庄》
《山林中頭一個女人》
87
《老井》
《紅高粱》
《人鬼情》
《井》
《孩子王》
《山雀兒》
88
《晚鍾》
《歡樂英雄》
《陰陽界》
《棋王》
《大喘氣》
《瘋狂的代價》
美術片《山水情》
89
《開國大典》
《百色起義》
《庭院深深》
《哦,香雪》
E. 80後電影出來了嗎網上在那能看完整的
電影80後在線觀看地址: http://www.xpdvd.com/view/25306.html 電影80後在線觀看地址: http://www.xpdvd.com/view/25306.html 摘要摘要《80 後》,一部包括導演在內,全部主創皆為80後的關乎一代人集體青春記憶的影片。影片6月25日公映後,引起了觀眾,尤其是80後群體觀眾熱切關注。《海南周刊》特約請3位80後影迷,撰文講述他們對電影《80 後》的觀感以及他們這一代人關於青春的情懷。 青春的歌聲永不老 80後一代情懷恐怕只能追憶 文\本刊特約撰稿 周遊 80後這個詞從誕生之日起就飽受非議,導演李芳芳的新片以《80 後》這樣標簽式的名字來命名,想為「青春立傳」的心境可見一斑。這部影片濃縮了80後的生命歷程,重大標志性事件幾乎無一遺漏。溫暖、親切以及稍許心酸是對這個片子的第一觀感。 故事設定的背景在杭州,卻也能讓在北方長大的我感同身受。小時候,男孩都是小平頭,女孩梳著羊角辮,最流行的游戲是跳皮筋、丟沙包。幾乎每個孩子都上過各種各樣的興趣特長班。如果孩子能學鋼琴,那太洋氣了,絕對是家庭身份和地位的象徵。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全系同學歡呼雀躍,直到現在看到申奧時的照片還會熱淚盈眶;2003年非典爆發,全面封校,幾個月沒有回家,暑假回家後,第一次發現爸爸已經有了那麼多的白頭。《80 後》幾乎同步記錄了我們的青春。它還沒有表達2002年世界盃瘋狂看球的不眠之夜;沒有表達酷熱之夏大家一起吃的冰鎮西瓜有多甜脆;沒有表達多年不見的老同學意外重逢時的喜悅。 青春情懷是一種奢侈的想念,是在庸常生活中對熱烈少年的追憶與嚮往。那時的熱血沸騰與愛憎分明都是簡單與純粹的。就像沈星辰在煙霧繚繞的游戲廳提起西瓜刀向踢傷她弟弟的小流氓尋仇,就像明遠拉著沈星辰的手奔跑在狹窄的小巷裡。 想在影片中完成對時代的宏大敘事很容易流於表面,面面俱到卻無法深刻尖銳。在非議中長大的80後,早就學會了把回憶當作反思,而不是緬懷。在電影《80 後》里,充滿了「愛無能」的病患。海報上那句「絕望地渴望被愛,卻不懂得如何去愛人」確實點題。所以,明遠與星辰、聞嘉之間的感情糾葛透著深深的無力感,明遠說:「我看著我喜歡的女孩,不知道有一天她會不會也離棄我,輕易地就放棄。」這是個不安的時代,而不安是對信任的懷疑。影片中的短暫幸福總是被各種意外打斷,不相信愛與承諾,不相信兩個人的天長地久,只相信平靜生活下暗潮洶涌,因為表象也許就是假象。這可能不是導演刻意為之,而是時代病的隱性投射。可是電影不應該提供一點關於愛的幻想與熱血嗎?這大概是看完影片覺得不夠過癮的原因。 80後一代情懷恐怕只能追憶 文/本刊特約撰稿 方洛洛 看《80 後》的時候,我想起了自己19歲那年寫的一篇小說。那時候的我,喜歡安妮寶貝,愛讀《萌芽》,認為疼痛才是應該寫出來的故事。我在那篇純屬杜撰的小說里寫了一個帶著疼痛和仇恨生活的女孩。女孩的生命里有兩個重要的男人,一個是她的爸爸,一個是她的初戀男友。這兩個男人都對她說過,永遠會愛她,永遠都不會離開她。可她的爸爸為了年輕漂亮的情人還是離開了她和她的媽媽。她的初戀情人因為車禍離開了人間也永遠地離開了她。從此以後,女孩帶著一顆受傷、不信任甚至仇恨的心活著,直到遇見了一個陽光開朗的男孩 我記得自己在寫這篇小說的時候,曾經為故事裡的女主角哭過,但多年後,當我已經不再喜歡安妮寶貝,不再看《萌芽》雜志,不再狹隘地把疼痛當成唯一的命題時,我就一點也喜歡不起來自己當初的那篇小說了,我只能把它塵封在我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憂郁少女時期。 電影《80 後》講的也是一個帶著傷痕生活的少女,她遇見了另一個帶著傷痕生活的男孩。於是兩顆受過傷的心慢慢靠近、又疏離、再靠近 導演李芳芳算是一個有心人,從張國榮的一首《誰與共鳴》開場後,她幾乎把80後經歷的所有歷史大事:香港回歸、中國申奧、非典、北京奧運會都放到了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裡充當背景。 一首歌,一段歷史,一對平凡的男女,愛與別離,像極了《甜蜜蜜》。可《80 後》的存在卻只能再一次證明《甜蜜蜜》的經典,再一次證明陳可辛爐火純青般的導演功力。而第一次執導筒的李芳芳只給人留下「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印象。香港回歸、中國申奧、非典、北京奧運會這些歷史大事件,大都徐晃一下,非但沒有拍出深意,融入在影片中的方式也並不高明。 李芳芳想要在電影里表達的東西太多了,但卻沒有一樣表達得徹底,這種不徹底讓觀眾總是在快要入戲的時候,又被彈了出來。一個從未入戲的觀眾,就算面對的是生離死別的鏡頭,也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感動。 李芳芳曾經寫出過讓我這一代人喜歡的小說《十七歲不哭》,可如今打著「80後青春史詩片」標簽的《80 後》卻讓我一點也找不到當初看《十七歲不哭》時的共鳴。因為《80 後》里的愛恨情仇所代表的並不是大部分80後人的真實生活,它更像是我這樣的80後們在青春期時期所意淫的故事。所以,《80 後》的80後一代情懷恐怕只能成追憶了。 一闋華而不實的青春輓歌 文\本刊特約撰稿 佟輝 昨天和姐姐一起去看《80 後》,我們倆作為都是80後一代出生的人們,對這部電影有更多的期待和想法。電影總體給我感覺很是失望,不過也不乏亮點。 整體上說,這部影片把握住了80後一代從出生到現在所經歷的歷史變革和社會文化風潮,影片用當時的流行歌曲將歷史大背景下當時人們的內心世界也全面地展現了出來。對於男女主人公的情節安排和整體構思也是匠心獨具的,尤其是影片後半部分觀眾的注意力完全被男女主人公的命運所牽動,也從前半部的意識流情節中跳脫出來,同時也就將影片的主題從單純激起觀眾的記憶與共鳴提升到了對人生和愛情的感悟上了。 影片清新而洗練的視角,張弛有度的故事情節,精緻講究的鏡頭設計,還有單純美麗擁有一雙清眸的女主角 電影80後在線觀看地址: http://www.xpdvd.com/view/25306.html 電影80後在線觀看地址: http://www.xpdvd.com/view/25306.html 摘要摘要《80 後》,一部包括導演在內,全部主創皆為80後的關乎一代人集體青春記憶的影片。影片6月25日公映後,引起了觀眾,尤其是80後群體觀眾熱切關注。《海南周刊》特約請3位80後影迷,撰文講述他們對電影《80 後》的觀感以及他們這一代人關於青春的情懷。 青春的歌聲永不老 80後一代情懷恐怕只能追憶 文\本刊特約撰稿 周遊 80後這個詞從誕生之日起就飽受非議,導演李芳芳的新片以《80 後》這樣標簽式的名字來命名,想為「青春立傳」的心境可見一斑。這部影片濃縮了80後的生命歷程,重大標志性事件幾乎無一遺漏。溫暖、親切以及稍許心酸是對這個片子的第一觀感。 故事設定的背景在杭州,卻也能讓在北方長大的我感同身受。小時候,男孩都是小平頭,女孩梳著羊角辮,最流行的游戲是跳皮筋、丟沙包。幾乎每個孩子都上過各種各樣的興趣特長班。如果孩子能學鋼琴,那太洋氣了,絕對是家庭身份和地位的象徵。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全系同學歡呼雀躍,直到現在看到申奧時的照片還會熱淚盈眶;2003年非典爆發,全面封校,幾個月沒有回家,暑假回家後,第一次發現爸爸已經有了那麼多的白頭。《80 後》幾乎同步記錄了我們的青春。它還沒有表達2002年世界盃瘋狂看球的不眠之夜;沒有表達酷熱之夏大家一起吃的冰鎮西瓜有多甜脆;沒有表達多年不見的老同學意外重逢時的喜悅。 青春情懷是一種奢侈的想念,是在庸常生活中對熱烈少年的追憶與嚮往。那時的熱血沸騰與愛憎分明都是簡單與純粹的。就像沈星辰在煙霧繚繞的游戲廳提起西瓜刀向踢傷她弟弟的小流氓尋仇,就像明遠拉著沈星辰的手奔跑在狹窄的小巷裡。 想在影片中完成對時代的宏大敘事很容易流於表面,面面俱到卻無法深刻尖銳。在非議中長大的80後,早就學會了把回憶當作反思,而不是緬懷。在電影《80 後》里,充滿了「愛無能」的病患。海報上那句「絕望地渴望被愛,卻不懂得如何去愛人」確實點題。所以,明遠與星辰、聞嘉之間的感情糾葛透著深深的無力感,明遠說:「我看著我喜歡的女孩,不知道有一天她會不會也離棄我,輕易地就放棄。」這是個不安的時代,而不安是對信任的懷疑。影片中的短暫幸福總是被各種意外打斷,不相信愛與承諾,不相信兩個人的天長地久,只相信平靜生活下暗潮洶涌,因為表象也許就是假象。這可能不是導演刻意為之,而是時代病的隱性投射。可是電影不應該提供一點關於愛的幻想與熱血嗎?這大概是看完影片覺得不夠過癮的原因。 80後一代情懷恐怕只能追憶 文/本刊特約撰稿 方洛洛 看《80 後》的時候,我想起了自己19歲那年寫的一篇小說。那時候的我,喜歡安妮寶貝,愛讀《萌芽》,認為疼痛才是應該寫出來的故事。我在那篇純屬杜撰的小說里寫了一個帶著疼痛和仇恨生活的女孩。女孩的生命里有兩個重要的男人,一個是她的爸爸,一個是她的初戀男友。這兩個男人都對她說過,永遠會愛她,永遠都不會離開她。可她的爸爸為了年輕漂亮的情人還是離開了她和她的媽媽。她的初戀情人因為車禍離開了人間也永遠地離開了她。從此以後,女孩帶著一顆受傷、不信任甚至仇恨的心活著,直到遇見了一個陽光開朗的男孩 我記得自己在寫這篇小說的時候,曾經為故事裡的女主角哭過,但多年後,當我已經不再喜歡安妮寶貝,不再看《萌芽》雜志,不再狹隘地把疼痛當成唯一的命題時,我就一點也喜歡不起來自己當初的那篇小說了,我只能把它塵封在我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憂郁少女時期。 電影《80 後》講的也是一個帶著傷痕生活的少女,她遇見了另一個帶著傷痕生活的男孩。於是兩顆受過傷的心慢慢靠近、又疏離、再靠近 導演李芳芳算是一個有心人,從張國榮的一首《誰與共鳴》開場後,她幾乎把80後經歷的所有歷史大事:香港回歸、中國申奧、非典、北京奧運會都放到了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裡充當背景。 一首歌,一段歷史,一對平凡的男女,愛與別離,像極了《甜蜜蜜》。可《80 後》的存在卻只能再一次證明《甜蜜蜜》的經典,再一次證明陳可辛爐火純青般的導演功力。而第一次執導筒的李芳芳只給人留下「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印象。香港回歸、中國申奧、非典、北京奧運會這些歷史大事件,大都徐晃一下,非但沒有拍出深意,融入在影片中的方式也並不高明。 李芳芳想要在電影里表達的東西太多了,但卻沒有一樣表達得徹底,這種不徹底讓觀眾總是在快要入戲的時候,又被彈了出來。一個從未入戲的觀眾,就算面對的是生離死別的鏡頭,也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感動。 李芳芳曾經寫出過讓我這一代人喜歡的小說《十七歲不哭》,可如今打著「80後青春史詩片」標簽的《80 後》卻讓我一點也找不到當初看《十七歲不哭》時的共鳴。因為《80 後》里的愛恨情仇所代表的並不是大部分80後人的真實生活,它更像是我這樣的80後們在青春期時期所意淫的故事。所以,《80 後》的80後一代情懷恐怕只能成追憶了。 一闋華而不實的青春輓歌 文\本刊特約撰稿 佟輝 昨天和姐姐一起去看《80 後》,我們倆作為都是80後一代出生的人們,對這部電影有更多的期待和想法。電影總體給我感覺很是失望,不過也不乏亮點。 整體上說,這部影片把握住了80後一代從出生到現在所經歷的歷史變革和社會文化風潮,影片用當時的流行歌曲將歷史大背景下當時人們的內心世界也全面地展現了出來。對於男女主人公的情節安排和整體構思也是匠心獨具的,尤其是影片後半部分觀眾的注意力完全被男女主人公的命運所牽動,也從前半部的意識流情節中跳脫出來,同時也就將影片的主題從單純激起觀眾的記憶與共鳴提升到了對人生和愛情的感悟上了。 影片清新而洗練的視角,張弛有度的故事情節,精緻講究的鏡頭設計,還有單純美麗擁有一雙清眸的女主角都給這部小成本低製作的影片增色不少。 不過,影片的諸多硬傷實在是一大遺憾。 電影80後在線觀看地址: http://www.xpdvd.com/view/25306.html 電影80後在線觀看地址: http://www.xpdvd.com/view/25306.html =======================================================================
F. 80年代喜劇電影有一部電影中間有段是這樣,一個兩父子,一個兩母女,兩父子賣湯圓,兩母女開飯店,做生
好像叫風流的小和尚,毛永明主演的,但網上怎麼也找不到,裡面一個小皮匠,燒一桌菜,有一個叫田螺塞肉,甲魚放屁
G. 80~90年代的老電影和兒童電影及電視劇
大浪淘沙》——四個有志青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跟著黨走的成了正果。男一號的名字很奇怪,叫「靳恭綬」,拗口得很。
《烈火中永生》——老一輩表演藝術家的傑作,關於「上下級的姓名地址」的問題廣為流傳。
《海鷹》——我海軍官兵痛打蔣軍,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故事。裡面有王心剛和張勇手。
《秘密圖紙》——田華演的,也有王心剛。敵人妄想偷圖紙,一切盡在掌握中,偷不走的。
《小兵張嘎》——小孩兒片子,我感興趣的是羅金保和胖翻譯官買賣西瓜那場戲。「別說吃你幾個破西瓜」的台詞始終掛在嘴邊。
《英雄虎膽》——王曉棠演的女特務阿蘭風情萬種。
《虎穴追蹤》——趙聯主演,六十年代的紅小生,後來演過《海霞》。
《林海雪原》——王潤身的楊子榮是最棒的,印象深的還有小爐匠和「臉為什麼一會兒白來一會兒黃」。
《哥兒倆好》——第一次看到一人演兩個角色的特技手法。
《董存瑞》——主演:張良。演連長的叫張瑩,儒雅小生,還演過羅金保。我們玩兒打仗的時候,在「犧牲」以前經常說:「這是我兩個月的黨費,咱倆是張三的入隊介紹人」。
《上甘嶺》——我一直認為那隻松鼠應該是活不成的。高保成後來演過《閃閃的紅星》里撐竹排的宋大爹。
《錦上添花》——一部文化青年紮根邊遠山區小村落的喜劇。裡面最有意思的是韓非寫的那首抬木頭的勞動號子。
《不夜城》——看不太懂,好像是說收編資本家產業的事兒的。
《傲雷一蘭》——一民族女英雄,好像是反抗沙俄,內容全忘了。
《國慶十點鍾》——潛伏特務要炸主席台,我們讓他炸不成。主演是六十年代紅小生印質明。
《鐵道衛士》——潛伏特務要炸軍火列車,我們讓他炸不成。主演是六十年代紅小生印質明。
《羊城暗哨》——潛伏特務要炸客輪,我們讓他炸不成。主演是六十年代紅小生馮?礎?
《跟蹤追擊》——潛伏特務還要炸客輪,我們還讓他炸不成。主演記不清了。主演是誰我忘了。
《今天我休息》——在這之前我從來沒見過警察。在這之後,我再也沒見過像仲星火那樣溫柔的警察。
《寂靜的山林》——王心剛的成名作,也是打入敵人內部的事兒,那片子有一台灣舞女跳舞《的場景,穿的是經過處理的三點式,即便如此,也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野火春風斗古城》——王心剛、王曉棠、王潤身三個姓王的演的。有一陣子我一直認為王心剛和王曉棠是兩口子。
《新兒女英雄傳》——農村游擊隊的故事,好像有個人槍法特別好。
《鐵道游擊隊》——彈著琵琶唱小曲兒,好舒服。有陣子我們一直想扒上賓士的公共汽車。
《不拘小節的人》——經典喜劇,主演好像叫李白。
《新局長到來之前》——經典喜劇,經常與《不拘小節的人》一起演。
《小足球隊員》——一邊學踢球,一邊學做人,一邊學習,令人羨慕。
《花兒朵朵》——一個叫小華的孩子挽救了一列火車,之後趕場,參加慶六一聯歡會。里邊的主題歌我還記得:「你看那萬里東風浩浩盪盪」。
《祖國的花朵》——令人羨慕的兒童時代,《讓我們盪起雙槳》更是耳熟能詳,有個漂亮的小女孩兒叫呂大瑜。
《寶葫蘆的秘密》——一王姓小朋友,很懶,後來受到了教育,變好了。我也希望有一個寶葫蘆。所有看過該片的小孩兒都想有一個寶葫蘆。
H. 80年代動畫片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個 給你一個列表 可能有你需要的
《小蝌蚪找媽媽》:中國動畫片的張三豐,中國卡通界的達摩,開山鼻祖。據說是齊白石先生的原畫!!!快去看啊!
《漁童(漁盆的故事)》:愛國主義教育片,強力推薦!裡面那外國壞傢伙說:「撈頭(老頭),愚盆是窩們國家地(漁盆是我們國家的)。漁童忍無可忍,終於教訓了那外國的壞傢伙。典型的中國畫法。
《丁丁的故事(丁丁戰猴王)》:不是英國的丁丁,是中國的少年。丁丁有一把金鑰匙,用科學技術打敗了孫悟空。挺古老的,估計記得的人不多。
《老狼請客》:你要是沒有看過,那你的童年就真是太不幸了。裡面老熊唱的「老狼請吃雞」我最喜歡聽了。
《哪吒鬧海》:酒是陳的香,哪吒是老的好!
《小黃鸝學唱歌》:經典!也是典型的中國派畫法,可惜現在很少了。歌也不錯,現在也很少有了。講小黃鸝練膽子學唱歌的故事:「小黃鸝,你唱的很好啊」「可是,我的膽子很小,怎麼辦呢」...另外其中有兩首繞梁三日的歌,一個是「我是小小的歌唱家,要把美麗的歌兒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唱起歌來真快樂;唱啊唱啊愉快的唱啊,唱起歌來真快樂...」另一首是「紅太陽,掛天上...」(開心,開心的流涕)
《九色鹿》:又一個經典——美麗的九色鹿。我語言乏力,實在沒法稱贊它。
《小馬虎》:另一個經典——掛在電線上的馬小虎。尤其是馬小虎開汽車「吧吧嗚,嗚~——」當年我坐我老爸的自行車,就會來這一句。
《小鯉魚跳龍門》:超級無敵大經典。
《猴子釣魚》:經典中的經典,中國動畫片的代表作。看看中國化的美術,聽聽中國化的音樂,作中國人真好。要是你沒看過,那你的人生絕對是不完整的。建議大家在入土之前好好看看。
《猴子撈月》:也是猴子的故事,也是中國化的動畫片。
《過猴山》:裡面的老頭子跳舞時的音樂很好,什麼時候哪個舞廳里也來一段,那就火了。
《等明天》:小猴子老是等明天,結果一直沒有蓋房子。
《淘氣的金絲猴》:裡面用國畫畫的的金絲猴和大熊貓進入了不少教科書!
《火焰山》:大概是解放前拍的。不過很好啊。
《人參果》:不說了。
《嬌嬌的奇遇》:沒有看過《嬌嬌的奇遇》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神筆馬良》:小的時候我的至愛啊!
《熊貓百貨商店》:剪紙片,教育我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小熊貓學木匠》:教育我們要仔細。「我們我們我們猴子,愛吃愛吃愛吃桃子...沒吃桃子,少了桃子...」百唱不衰啊。
《差不多》:講一個小獵人的故事,也是教育我們要認真。
《狐狸打獵人》:和《差不多》是同時代的。
《人參娃娃》:橫里看,豎里看,怎麼看怎麼好。白白凈凈的人參娃娃叫的那聲「小哥哥」,太天真太可愛了。
《張飛審瓜》:一個有趣的動畫片,不過大家可能都忘了。
《豬八戒吃西瓜》: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走?
《醉酒》:一個卡車司機酒後行車,撞了。演的次數太多了,不過風格跟別的不太一樣。
《濟公鬥蟋蟀》:不用介紹了。
《蟋蟀》:《聊齋志異》里的《促織》故事,感人。
《天才雜技演員》:木偶劇,好故事,好片子。主人公叫台(太)驕傲和鄭(正)用功。
《常勝將軍》:一個無敵大將軍打了勝仗就刀槍入庫,結果最後被打敗了。
《三個和尚》:教育我們要協作,要勤勞!
《摔香爐》:老爺爺和老奶奶的故事,廢除迷信,崇尚勤勞。建議**功練習者看三遍寫出觀後感。
《好貓咪咪》:教育我們要「苦練殺敵本領」!另有壯膽歌「老鼠怕貓,那是謠傳,一隻小貓,有啥可怕,壯起鼠膽,把貓打翻」
《小鴨呷呷》:大家還記得吧。
《三隻狼》:和《小鴨呷呷》一樣都是折紙片,好玩,好玩。
《鷸蚌相爭》:剪紙片。
《半夜雞叫》:小學時代看了《半夜雞叫》以後,所有姓周的同學都慘了。
《紅軍橋》:估計大家都看過。
《山伢子》:剪紙片,山伢子勇斗白匪軍的故事。
《善良的夏吾冬》:好人有好報,我最喜歡了。
《嶗山道士》:嶗山道士老唱「穿牆進去,我穿牆進去,拿了就...跑!」結果撞牆了。
《長發妹》:美麗的故事,可惜俺是男孩子沒辦法留長發啊。
《沒頭腦和不高興》:一高一矮的沒頭腦和不高興。沒頭腦蓋了一個999層的大樓,要爬3個月;不高興在樓頂上演武松打虎,結果...哈哈。
《小紅和小藍》:保護牙齒的故事。看了以後,現在我還是早晚刷牙。
《過河》:講小狐狸獨吞桃子結果被朋友拋棄的故事。裡面的歌「哎呀有隻壞狐狸...」朗朗上口。
《曹沖稱象》:木偶劇,挺好玩的,尤其是黑糊糊的印度人。
《一夜富翁》:當時小豬豬儲蓄罐好好流行啊。
《愚人買鞋》:木偶戲。我看過若干遍了。
《草原英雄小姐妹》:深入人心的故事。
《路邊新事》:紅領巾拾金不昧的故事,前幾天中央六剛剛演過。
《小哥兒倆》:木偶戲。星期天一早哥哥就急忙離開家,弟弟以為哥哥踢球去了,到了學校,發現哥哥原來在為班上修理壞椅子...俺當年曾經寫過觀後感,還得了小紅旗呢!
《松鼠理發師》:木偶劇,裡面的小松鼠理發師挺可愛的。
《老虎學藝》:還好,幸虧貓留了最後一手。
《母雞搬家》:誰看過?講三隻不同顏色的老母雞接到搬家通知...
《喵嗚是誰叫的》:講一隻從沒出過門的小狗,經過千難萬險終於知道了是喵嗚是貓叫的。
《刺蝟背西瓜》:剪紙片。
《大名府》:梁山好漢!
另外還有《水鹿》《假如我是武松》《金幣國游記》《斗雞》《大掃除》《眉間尺》《火童》《鹿與牛》《八仙與跳蚤》……
連續劇和系列劇有
《大鬧天宮》:中國動畫片的NO.1。實在沒的說,再多說一句都是多餘的。前幾年的動畫片《西遊記》根本沒法比。
《黑貓警長》:「眼睛瞪的像銅鈴...」黑貓警長的歌曲真是VERYGOOD。早期的黑貓警長有五集,分別是《一隻耳》(原名不是這個)《食猴鷹》《偷紅土的小偷》《吃丈夫的螳螂》和《吃貓鼠》。第二集中圍剿食猴鷹的戰斗最激烈——「實行第一套作戰方案...神槍手掩護...佔領制高點...」。到了最後食猴鷹被剃光了,說了一句「我是賊,我該死」,這是本人小學時被女同學「欺負」的時候的認罪語。另外,大象河馬需要吃紅土(那個時候俺到了動物園還要找紅土喂大象呢,嘻嘻),女螳螂要吃掉自己的丈夫才能生小螳螂,還有吃貓鼠的存在,長知識啊。尤其是每一集結束的時候,黑貓警長掏出手槍乓乓乓乓打出四個字——請看下集——真是酷閉了。
《阿凡提的故事》:木偶戲,好多集,有《賣樹陰》、《種金子》等等。阿凡提一邊騎驢一邊唱「我的小毛驢,小毛驢...」,還有種金子時的咒語「埋沙子種金子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妙哉妙哉。大家都看過吧,不過12集都看全了也不容易啊!
《天書奇譚》:裡面的小主人公蛋生把天書看了一遍就背下來了,厲害!還有蛋生吃餅的動作也帥呆了。《天書奇譚》情節曲折,實在是扣人心弦啊。
《陶陶的故事》系列:棒!怎麼稱贊都不為過。陶陶是一隻兔子,比兔子羅傑可強多了。《看不見的朋友》講陶陶對著山谷說話——「你對別人友好,別人也對你友好;你對別人沒禮貌,別人也對你沒禮貌」,挺有教育意義的。《雪孩子》讓人潸然淚下,講雪孩子為救小兔自己化成水變成了白雲,挺美的故事。尤其是裡面的雪孩子一邊滑雪一邊唱的歌曲「雪花,雪花...」——哎,怎一個美字了得!另外還有好幾部,大家想想吧。
《葫蘆兄弟》:本事各異的七個葫蘆娃,大家都知道。
《葫蘆小金剛》:《葫蘆兄弟》的續集,歇菜了。結論:中國的連續劇,不能拍續集。
《邋遢大王歷險記》:只是記得好玩,印象不深了。
《小龍人》#:不算動畫片,可是也很有影響力。雖然是90年的,但是我也列出來了。這個片子的想像力很是驚人,不像是孩子寫的。
《小靈通》#:二十集,我沒看全,但是我有書(是葉永烈先生寫的,他的博士警察金明是我的兒時偶像)。第一集是中央電視台,後來講郵票、自來水、煤氣、冷飲、火柴的製造,講塑料博覽會、玩具博覽會、航模製作等等,最後一集是北海艦隊。絕對棒絕對棒的科普片。
《舒克和貝塔》:鄭淵潔的成名作,頌揚小耗子的。不過99年砸美國使館的時候,據說北航的兄弟們高喊「舒克,舒克,舒克,我是飛行員舒克」,北理工的弟兄們也應和「貝塔,貝塔,貝塔,我是坦克手貝塔」,然後就是...真是,真是...
《封神榜》:長篇動畫,比較晚。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跟西遊記寫的不一樣,孫悟空從花果山回來才把白骨精打死。當初我是在電影院里看全的,旁邊一些大人也都伸著腦袋看。
《七七號巡洋艦》:是《七巧板》里播出的,誰還記得?裡面有一隻小耗子是廚師,不過被誣陷偷了花生米。不久前一次我睡不著,竟然想起了七七號巡洋艦的歌——「七七號已開始起航,啦啦啦啦...」,哈哈...
拐個彎:當初星期四鞠萍姐姐的《七巧板》和星期五董浩的《天地之間》大家記否?我的表姐當年就喊鞠萍姐姐,現在她的寶寶三歲了,還是喊鞠萍姐姐。我最喜歡《七巧板》里的學學做做欄目和《天地之間》的主題歌「從天到地,從地到天...誰能揭開這些奧秘,必會變的聰明無比...」最奇怪的是幾年前清華大學要保送生時的宣傳片的插曲和背景音樂就是《天地之間》?!?!?!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
《動物王國盜竊案》#:全是動物演的,開始時猩猩博士撅著嘴說「發電站的金軸被盜了」。還有猴探長、狗熊局長。想起來了嗎?
《琴島和海爾》:海爾公司的贊助片,當初只拍了幾集,《我們愛科學》雜志還連載過。現在又拍了,不過名字叫《海爾兄弟》。
《皮皮的故事》系列:有《小白兔不見了》《牙齒逃跑了》等等,十多集,教育大家養成好習慣。
I. 中國大陸80年代喜劇電影
《京都球俠》,張豐毅主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