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辛棄疾1162》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鏈接: https://pan..com/s/1XKcCczjGSI0TICd0hRz5kw
影片根據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北上伐金的歷史為背景,講述了辛棄疾從一介書生到馳騁疆場的將軍,始終堅持報國信念、家國情懷的故事
② 有演宋朝辛棄疾的電影
辛棄疾鐵血傳奇 (1993)
導演: 李靈明
編劇: 李傑峰
主演: 劉燕軍 / 蔣勤勤 / 畢丹 / 胡正中 / 楊新洲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93
片長: 89分鍾
③ 文武雙全的辛棄疾為什麼那麼不受統治者的待見
辛棄疾不受待見除了鬧著北伐損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之外,辛棄疾有一個阻止他發展的巨大障礙,那就是“歸正人”的身份,這是一類什麼人呢?就是投靠南宋王朝的北方人,這在當時很遭歧視的。當然,我們仔細一想也就會明白。如果我們和某一圈子的任何一個人沒有打過一天交道,倘若我們進入了這個圈子,肯定得好幾年的時間才能融進去。然而,辛棄疾性格中又有剛直的一面,不善於奉承,這樣一來,難免會得不到南宋朝廷主流圈子的人認可。
每次看到這些文獻,都異常感慨啊,南宋真是自己作死,經濟發達,物資充足,還有宗澤、岳飛、韓世忠、辛棄疾這連續不斷的大將之才,要是立志恢復中原,哪還有後來元朝什麼事兒。再感嘆一句,腐儒誤國啊,重文輕武的朝代,肯定都沒什麼好下場,大明和宋,文官都要比武職高一等,也是醉了。同樣是獨尊儒術,讀聖賢書,看看人家大漢朝,經常打的別人叫爸爸。
④ 鐵血男兒辛棄疾告訴你什麼叫兄弟讀後感
你好
在這寬廣的天地里,他有一群披肝瀝膽的朋友和他一同演繹南宋王朝的——英豪本色。女性有閨蜜,男子有朋友。你可以給「朋友」下一千個定義,可是在人稱「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眼裡,朋友,即是你單獨喝悶酒的時分,必定也為他預備一個杯子放在那裡的那自個。此時,公元1207年的十月夜空,繁星點點。江西上饒鉛(yán)山的瓢泉山莊,辛棄疾在單獨喝著酒,他的對面就放了一個空杯子,像是在等誰。他老啦,現已68歲了,年輕時的「建功立業、報國殺賊」的期望,終其終身也沒有完結。他感到心裡一陣難過,遽然動身,抓起掛在牆壁上的那把陪同了他多年的寶劍,挑亮那在微風中搖曳的燭火,細細端詳。醉眼模糊中,他似乎看到天穹之下,一襲白衣的自個手舞寶劍,韶光彷佛又讓他回到了少年時代,又帶他回到了那雄姿英才的崢嶸年月。往事就像是電影里的蒙太奇,一幕幕從眼前滑過,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還有——朋友。1榜首個從辛棄疾眼前閃現的這個朋友,叫黨懷英。咱們知道辛棄疾和蘇軾是一個豪宕詞派的組合,叫「蘇辛」;咱們還知道辛棄疾和李清照是山東濟南的老鄉組合,叫「濟南二安」——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字易安。他們倆在南宋期間,一個豪宕派掌門,一個婉約派代表,是濟南公民的驕傲。可是咱們卻很少傳聞,辛棄疾和黨懷英也是一個組合,叫「辛黨」。黨懷英是泰安人,他們求師於安徽亳(bó)州名士劉瞻,是同學。他們都出生在金朝,1127年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後北宋消亡,宋高宗趙構即位,南宋王朝樹立,女真人統治了黃河以北區域。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出生,他很小的時分沒有了父親,爺爺辛贊為他取名「辛棄疾」,有仿照「霍去病」將軍之意。在爺爺的影響下,辛棄疾從小就練劍,才十六歲就現已長到了一米八多,從小習武的他一身健碩的肌肉,渾身散發出一種陽剛之氣。傳聞劉瞻最喜愛的學生即是黨懷英和辛棄疾,認為這兩自個將來必定會在文學上有成果。事實證明,劉教師的眼光不錯。無法這兩個學生盡管都很優異,志趣卻徹底不相同。黨懷英期望將來自個像孔子教導的那樣「學而優則仕」。劉教師本來更垂青辛棄疾,因為這個學生很善於填詞,他填詞總感受像是隨手拈來,一些俚語啦、乃至是「之乎者也」之類的虛詞都敢隨意填到詞里來,並且讀起來一點點沒有違和感。劉教師覺得這個孩子很有可能是蘇東坡第二,可是辛棄疾卻說他的志趣就八個字:建功立業,報國殺賊!劉教師覺得很惋惜。脾氣火爆的辛棄疾罵黨懷英「軟骨頭」,文質彬彬的黨懷英急了,他罵辛棄疾是「腦子進了水的傻蛋」。他們倆狠狠地打了一架,成果22歲的黨懷英輸給了16歲的辛棄疾。以後黨懷英擦著嘴角的血瞪著辛棄疾說:「你就等著走岳飛的老路吧!」一提起岳飛,兩自個不打架了,抱頭痛哭了一場。誰都知道抗金英豪岳飛當年帶領他的岳家軍打過了黃河,眼看克復華夏有望,卻被糊塗的宋高宗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回去後就被奸相秦檜用「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在風雲亭。岳飛臨死前在風雲亭寫下了八個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那一年,辛棄疾剛剛兩歲。假如辛棄疾投靠南宋,不仍是投靠了懦弱的宋高宗和陰惡的秦檜嗎?黨懷英說:「一切要順從其美,這是老莊教給咱們的。上天既然要宋朝割裂,那麼我只做好我該做的工作。」後來黨懷英公然變成金朝期間的文壇領袖,在文學、史學、書法上都頗有建樹。辛棄疾不,他說期望即是用來完結的,完結不了,最少他也為此而折騰過,絕不會懊悔。以後辛棄疾投靠南宋,終身鬱郁不得志。沒有完結他報國殺賊的期望,卻無心插柳柳成蔭,在填詞方面,可謂南宋榜首,無意中完結了教師的期望。辛棄疾和黨懷英,他們勢均力敵卻有著不相同的方向,一同閱歷了一場皮開肉綻的青翠年月,然後互道珍重,爾後的人生不再有任何交集。辛棄疾從前寫過一首詞《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里邊有這么兩句話撒播甚廣: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這即是辛棄疾,即便到死,他都永不懊悔。哪怕是補天這么的工作,難度再大,也必定要堅持到底。辛棄疾知道,黨懷英必定會了解他的挑選,因為他是朋友。當年單純的聲音又呈現在回想里,而現在卻變成了最遙遠的間隔,他們盡管漸行漸遠,卻仍然是相互心中的好朋友。鐵血男兒辛棄疾通知你:朋友,是盡管和你定見不一致、和你吵得面紅耳赤乃至大打出手,卻仍然會尊重你挑選的那自個。2回想到這兒,辛棄疾嘆了口氣,他撫摸著那把現已生銹的劍,不由得大聲誦讀起他寫的一首詞來:鷓鴣天壯歲旗幟擁萬夫,錦檐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chuò)銀胡,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宇平戎策,換得店主種樹書。「壯歲旗幟擁萬夫」,那時的他,風華正茂臨危不懼,才剛剛22歲就拉起了一支兩千餘人的反金部隊。辛棄疾沒有想到,他會和一個大老粗做朋友。他是個農民,五大三粗大嗓門,即是大字不識一個,乃至還差點殺了自個。可是即是他,讓自個甘願為他把性命交出來都在所不辭。這自個,叫耿京。那時海賊王完顏亮,啊不對,是海陵王完顏亮,剛剛推翻了金熙宗自個做了皇帝,傳聞臨安風景秀麗,狼子野心地打算打過江去,他打的如意算盤是: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榜首峰。早就對金朝的各種苛捐雜稅、民族輕視不滿的漢人此時紛繁起兵造反,耿京即是很多造反部隊中的一個,他三十多歲正當年,很短的時間內就聚集了二十多萬人,所以辛棄疾投靠他而去。北方男子多孔武,山東男子更重義。他們一見面就志同道合,耿京敬服辛棄疾的文韜武略,辛棄疾敬服耿京的敢做敢闖,所以辛棄疾就在他手下做了秘書。他們日日在一同研討帶兵交兵,培養了深沉的革新友誼。誰知這時辛棄疾引薦來的和尚義端,偷了辛棄疾保管的義師大印跑了,把耿京急得拿起刀要殺他,可是辛棄疾立馬請纓,追到義端殺了他拿回大印。他們以後相互間的一同信賴驗證了這句話:與你相遇,多少風雨,風雨以後的彩虹愈加漂亮。他們決定帶著起義師渡過黃河去投靠南宋,這在外面漂著就像沒娘的孩子相同,味道欠好受呀!辛棄疾前往臨安,不辱使命、奉表歸宋,不料他完結任務北還時,傳聞叛徒張安國為了一頂濟州知州的烏紗帽暗殺了耿京,屈服金人。「錦檐突騎渡江初」,那是他傳聞耿京被殺以後,心裡歡騰著的憤怒、必定為朋友報仇的熱血使他錦衣快馬,帶領50人沖進50000人的部隊,活捉張安國,日夜兼程南奔,明正王法。50 VS 50000!23歲!是考研的年紀?是找工作的年紀?可是辛棄疾現已為了從前披星戴月的日子、為了那刀口舔血的朋友,不失望不猶豫,在寬廣天地里殺出一條血路,背負著兩自個一同的期望,朝著夢中的向陽,踏步向前,永不回頭。鐵血男兒辛棄疾通知你:「朋友」這兩個字,不是用嘴巴來說說而已的,他是一個男子的的許諾,是心跳多久就要相互披肝瀝膽多久的純爺們兒。3投靠宋高宗、殺了張安國的辛棄疾盡管在久已疲軟的南宋導致一陣顫動,但並沒有遭到重用,他還有著一個不尷不尬的身份:歸正人。辛棄疾並不在乎大家如何看他,也不在乎宋高宗僅僅給了他一個江陰簽判的小官來做,橫豎他才二十多歲,有著大把的芳華可以讓他支持他的期望。一輩子還長著呢,總有一天可以完結期望的,他單純地想。時機來了,從前被金人打到海上流浪都不敢反擊的宋高宗退位了!新就任的這個宋孝宗體現出了雄心壯志、想要康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乃至還為岳飛平了反。風華正茂的辛棄疾,立刻提筆寫了《美芹十論》、《九議》等有關抗金北伐的主張,論內容,這些文章幾乎可以獲得軍事論文一等獎。可是因為辛棄疾太不懂得官場的那些潛規則,不懂得去依靠攀附那些能在皇帝面前說的上話的人,他的滿腔熱血被人認為是鋒芒畢露、狂妄自大,所以他不光沒有進入到統治集團的中心,反而被先後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慰使一類主要的當地官職,去管理荒政、整理治安去了。辛棄疾幹得很超卓,一度朝廷只需有了扎手的事擺平不了的,都找這個山東大漢來處理。只需辛棄疾出馬,當即分分鍾搞定。就這么,他從前具有的大把芳華就像是握在手裡的沙子,一點一點地消逝了,蹉跎年月中,他走到了中年。很多人變了,很多事變了,可是他「建功立業、報國殺賊」的期望沒有變;故土離開了,歲月逝去了,可是他「剛拙自信、不為所容」的脾氣沒有改。也許是太了解自個簡單得罪人的性格欠好改動了吧,也許是心裡覺得北伐沒有期望了吧,辛棄疾開端思考在江南定居。1181年,41歲的辛棄疾在江西做知府時,他看上了上饒的帶湖,依據帶湖附近的地形地形,親身規劃了「高處建舍、低處闢田」的庄園格式,並對家人說:「人生在勤,當以力以田為先」,因而,他把帶湖庄園取名為「稼軒」,並為自個取號曰「稼軒居士」。辛棄疾的預感是對的,他當年冬季就遭到彈劾,所以他來到帶湖新居,開端了他長達二十年的閑居日子。這就意味著他四十一歲就退休了!有房有車有錢有閑,這是多少人朝思暮想的日子!那麼就來填填詞吧,沒有了俗務的攪擾,年少時的業余愛好也該撿起來了。可以先曬曬自個的友善家庭: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孩無賴,溪頭卧剝蓮蓬。——《清平樂·村居》可以寫寫醉酒後的憨態:昨晚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遣興》再自嘲一下自個的狂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賀新郎》也可以寫寫愛情: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光闌珊處。——《青玉案·元夕》
⑤ 求一部武打老電影的名字
電影名:辛棄疾鐵血傳奇
導 演:李靈明
編 劇:王資鑫
主 演:劉燕軍 畢丹 胡正中 蔣勤勤 楊新洲
制 作: 峨眉電影製片廠
上 映:1993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辛棄疾是南宋抗金名將,大詞人,本片所講述的是他青年時期的一段逸聞傳奇。1150年,年輕驍勇的金將粘得力率金兵闖入南宋城池山東歷城燒殺劫掠。辛文郁率眾家丁力抗金寇,並掩護父親辛贊與lO歲的兒子辛棄疾遠遁。戰火中,辛文郁背中粘得力斧劈,含恨而逝,辛棄疾掙脫祖父,撫屍痛哭。粘得力以全城大宋百姓生命相脅,迫辛贊歸降。辛贊身在金營,心中仍眷念祖國山河,他指導孫子辛棄疾閱讀漢室書籍、令他拜師學藝,以待重返祖國收復失地。1161年,文武兼備的辛棄疾拜別已辭官的爺爺,與同伴黨懷英以應考為名,進京探查金人軍情。長城下,辛棄疾繪圖時被金兵察覺,迅速隱蔽。粘得力得知,囑部將土德彪監視趕考舉子。黨懷英滿腹經綸,高中狀元;而辛棄疾則人追緝,被岳飛舊將、喬裝成說書藝人的鐵嘴岳所營。黨懷英貪慕功名,出賣辛棄疾,帶金兵追至,鐵嘴岳為掩護辛棄疾以身殉國。辛棄疾帶傷逃入范府花園。身著金人官服的范邦彥與女兒范如玉演習武藝,辛棄疾不知就裡,持劍疾刺范邦彥。粘得力與黨懷英尋跡而來,范邦彥連忙出迎,見未來女婿黨懷英如此人品,面露不愉。辛棄疾被擒,粘得力將軍情圖交黨懷英保存。范如玉目睹,深慕辛棄疾之忠義,不恥黨懷英所為,她與父親合力,終助辛棄疾逃出樊籠。靈岩寺方丈義端留辛棄疾養傷,引辛贊前來,令他祖孫相見。金兵圍住寺院,辛贊見一手養大的黨懷英競賣國求榮,痛心疾首,怒斥金人後含憤而逝。范如玉拉辛棄疾殺出廟門,得百姓相助火燒金兵。歷城辛文郁墓前,辛棄疾跪拜立誓:身許抗金大業,誓將胡虜逐出中原。
⑥ 將軍辛棄疾:一切豪情,皆在手起刀落間,你怎麼看呢
01
少年的劍,魚腸古劍
宋紹興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1161年),秋雨淅瀝。
夜半,陰雨晦冥。
一和尚驚慌亂竄,從山路而來,不停地抽打胯下的馬。
忽見前方商河城(屬山東)輪廓隱現,又看到城外金兵營寨後,心中一喜,泄了口氣:阿彌陀佛!
和尚為何如此驚慌?因為有人在追命,而追的人是:辛、棄、疾!
辛棄疾拎起被嚇破膽的張安國,命人捆綁起來。
一時間,辛棄疾帶領五十騎,千里奇襲,擒獲叛賊,還帶回一萬多義軍的消息傳遍長江、淮河流域,轟動宋金兩國。
辛棄疾的名字成為山河破碎下振奮人心的強心劑。
人們都說,辛將軍走到哪兒就能讓對手死在哪兒。
⑦ 論述題2020年 1月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歷史英雄題材輝映銀幕,網路電影<辛棄1162>
摘要 您好,我正在幫您查詢相關的信息,馬上回復您。
⑧ 《辛棄疾1162》當中的劇情,是否符合史實
鏈接:https://pan..com/s/1AETNEUfU8rXZzN6qqy3txg
《辛棄疾1162》是由浙江美視眾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網路電影,由張哲執導,謝苗、南笙領銜主演。
影片根據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北上伐金的歷史為背景,講述了辛棄疾從一介書生到馳騁疆場的將軍,始終堅持報國信念、家國情懷的故事
⑨ 電影《辛棄疾》讀後感
辛棄疾是我最崇拜的偉人,他於公元1140年5月18日生,公元1207年10月3日逝世,他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軒,因此字型大小「稼軒居士」。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
我最欣賞稼軒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這首詞作於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整首詞抒發了辛棄疾郁結心頭的悲憤之情。特別是最後一句:「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更使人感
受到《水倉吟·登建康賞心亭》整首詞盪氣回腸。但是整首詞還不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他的代表作《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是那麼的豪放。當時,辛棄疾南歸十餘
年,在江西任刑法獄頌方面的官吏,經常巡迴往復於湖南、江西等地,來到造口,俯瞰不舍晝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詞人的思緒也似這江水般波瀾起伏、綿延不絕,於
是寫下了這首詞。
當然,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辛棄疾的愛國之情。辛棄疾22歲就拉起千人隊伍、率萬人南下歸宋,當時他還是個英雄少年,卻如此血氣方剛,欲為朝廷通殺賊寇,收復失地這又是何等的豪壯呀!
但是,世上的事並非都能心想事成,南歸之後,他手裡立刻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再也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時隔千年,當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中凜然的殺氣和磅礴之勢。我們要永遠記住,熱愛祖國是每個中國人必備的品格,我們現在唯一要做到的是認真、努力地學習,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