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延安時代》觀後感 上網找不到啊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延安時代》觀後感
看完紀錄片《延安時代》,耳邊依舊回盪著陝北民歌的盪氣回腸、濃郁樸實,
眼前依舊浮現出紅軍長征的艱難困苦、堅韌不屈,腦海里依舊閃過中國共產黨帶
領人民革命和建設如火如荼的場景。片子看完了,留給我的卻是無限的思考和啟
發。
1935 年到1948 年,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在陝北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
放戰爭,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石,孕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在中國革命和建
設進程中發揮了巨大的精神動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們黨、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
的精神財富,它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著巨大和深遠的影響。在當代,我們仍
應該堅持和發揚延安精神。
發揚延安精神首先要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對全體人民進行共
產主義理想教育。沒有正確政治方向的指引,就沒有正確的革命運動。堅定正確
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政治靈魂,弘揚延安精神必須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毛
澤東同志始終認為,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1938 年,他為中
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題詞:「堅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機動
靈活的戰略戰術,用以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設新中國。」延安時期,正是在馬
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
偉大的勝利。
發揚延安精神必須堅持解放思想、事實就是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是毛澤東
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活的靈魂,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精髓。
在延安抗日根據地,毛澤東堅持這一思想路線,根據中國革命的實際,制訂了符
合中國發展的路線、方針、政策。面對教條主義「山溝溝里出不來馬列主義」的
諷刺,中國共產黨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決策的正確性。遵義會議確立了馬澤東思想
的指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矛盾論》《實踐論》《論
持久戰》等一系列著作都是毛澤東解放思想,把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閆妮現身延安,是為了參加什麼工作一同現身的還有誰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講了幾個故事,給我印象最深就是講閆妮那段故事。閆妮回去參加校慶,遇到校友買蘋果,講了延安之前到處都是沙子,老師說我們要靠知識走出去,改變我們生活環境,這段讓我看了,非常感動。我們在平台看到閆妮回延安,這次閆妮是帶著任務回延安,去參加《我和我的家鄉》在延安首映站禮,一起同行有鄧超,白眉等著名演員。
閆妮作品特別多,最具代表性就是《少年派》,這部劇中獲得了白玉蘭最佳女主角獎。閆妮出道比較晚,但是她後面作品都特別好,每一部作品,她演角色都深深吸引觀眾,讓我們百看不厭,這么出色一個演員,成功時候還是想著自己家鄉,為自己家鄉出一份力,希望自己家鄉越來越好。希望閆妮在未來演員這個行業越做越好,期待新作品。
❸ 電影周恩來回延安中,把烈士請進陵園,給他們什麼
周恩來逝世之後,工作人員從他的衣服口袋裡找到了一張發黃的照片,正是當年為紀念勞山脫險所拍的那張。
只見照片的背後寫著八個字:「勞山遇險,僅存四人。」這也能看出,周恩來對當年犧牲戰士們的感情是多麼深厚啊!對他們是有多麼懷念啊!
❹ 電影周恩來回延安中,曹大嫂卻說你這是跟我們兩個字是啥了
生分。
曹大嫂是革命烈士的母親,當年是她為風雪中趕路的總理端上了熱騰騰的飯,又把大兒子送到隊伍里。
建國二十多年後,周總理回延安視察,專程去了曹大嫂家看望她,曹大嬸看到消瘦的周總理,心疼得要將家裡攢下的幾個雞蛋拿給他補身體。
看到曹大嫂過得也很窮困,總理不忍接受,曹大嬸卻說:「你這是跟我們生分了。」
劇情:
1973年,被檢查出患有膀胱癌的周恩來總理回到闊別二十六年的延安,延安的十三年往事歷歷在目,這方熱土養育了中國革命,養育了人民軍隊,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鑄就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總理在與省地市幹部吃飯時再三要求一定要抓生產,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需要水利人才等生產上的幫助,中央一定大力支持。
他與曾經的老鄰居、老朋友雙手緊握,與為救自己犧牲的小曹的母親曹大嫂灑淚相擁。周總理感懷延安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牽掛老區百姓生活依然艱難,希冀延安幹部和知青為革命聖地的發展作出貢獻,更堅信祖國必然強大。
幹部們立下軍令狀,知青們立志紮根黃土地,群情激昂,要讓延安百姓過上好日子。眾人的激情和鬥志感染了周總理,他不顧自己滴酒不能沾的病體與大家乾杯為誓。
❺ 講述延安時期抗戰的電影有哪些
《紀念白求恩》 影片表現了白求恩同志為中國的抗日戰爭而獻身的共產主義精神,表現了白求恩在邊區工作時多次把自己的血液輸給傷員;冒著敵人的炮火、不顧個人安危搶救傷員的事跡。攝影:吳印咸 編導:姜雲川、段洪。
❻ 在革命根據地電影事業不斷發展壯大,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最重要組成部分
在革命根據地電影事業不斷發展壯大,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最重要組成部分是延安電影團。
1938年8月18日,延安電影團在中共支持下成立,它的誕生成為中國電影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新聞紀錄電影。
延安電影團隸屬於八路軍總政治部,總政治部副主任譚政兼任了電影團的團長,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李肅負責政治與組織工作,我國最早的人民電影事業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的袁牧之負責藝術指導(編導),著名電影攝影師吳印咸和徐肖冰擔任攝影。另外又從抗大的學生中調來葉倉林和魏起。全團只有袁牧之、吳印咸和徐肖冰3個人是搞過電影的。
當年8月,袁牧之從香港購得了攝影機、洗印機、放映機等全套十六毫米攝影器材及數萬米膠片,又動員了戰前在上海電通影片公司和明星公司曾與他合作過的攝影師吳印咸從上海來參加工作。時值荷蘭電影藝術家約里斯·伊文思來中國拍攝紀錄片,由於受到阻撓,無法到延安或其他抗日根據地去進行拍攝,約里斯遂決定將自己帶來的埃摩攝影機和膠片轉交給袁牧之等,由其帶至延安繼續從事拍攝工作。在中共的安排下,剛從上海到武漢的吳印咸坐著出租汽車到約定好的馬路邊接受了約里斯的攝影機和膠片。
1938年10月1日,延安電影團在陝西省黃帝陵,拍攝了屬於自己的第一部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在延安的8年中,延安電影團忠實地記錄了延安活躍的政治文化生活和黨中央的重要活動以及華北各抗日根據地的斗爭情況。先後拍攝了《延安與八路軍》、《陝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等電影資料。隨著抗日戰爭的結束,解放戰爭的逐漸深入,這支不斷壯大的新聞紀錄電影隊伍緊隨著解放戰爭的步伐,記錄下了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這一悲壯的詩篇。1942年,拍攝的長紀錄片《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於1943年2月4日在延安首次獻映,成為當時紀錄片中的佳作,在人民電影的歷史上寫下了鮮亮的一筆。
1939年秋,「延安電影團」放映隊成立。當時放映的除「延安電影團」拍攝的新聞紀錄片以外,大部分是從前蘇聯運來的35毫米故事片。如《列寧在十月》、《祖國女兒》等。與此同時,新四軍的華中抗日根據地也攝制了一些新聞片,較有影響的是進步文藝工作者薛伯青1945年攝制的《彭雪楓師長追悼會》、《新四軍騎兵團》,1946年攝制的《新四軍的部隊生活》等。
1953年7月7日,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成立,它的前身就是延安電影團。成立後的中央新影成為中國唯一的攝制新聞紀錄片的專業製片廠,出版《新聞剪報》,半個多世紀以來,向社會推出了5000餘部新聞紀錄電影。
❼ 《我們,從延安走來》觀後感怎麼寫電影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
一是堅持學習,讀書中提高修養。二是不斷創新,實踐中完善理論。三是堅持為民,生活中展現精神。
以後更要結合本職工作,積極主動學習思考,敢於創新,為做好自己的工作,關心愛護同事。
❽ 延安往事的幕後花絮
本片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這部戰時影片里甚至沒有什麼戰爭戲,也沒有敵後的救死扶傷,更沒有烈士捨身為國的豪壯場面,在這部影片里我們看到最多的是一個7歲的孩童眼裡的延安,在延安保育院里心疼那個不幸收不到父母前線來信的小夥伴、那個可親可愛的大鬍子叔叔,還有在魯藝工作的父母和叔叔阿姨們…大人的許多奇怪的地方…對,這所有的一切都構成了的「劍走偏鋒」,也是它最大價值所在:填補了中國電影反映延安保育院、保小和魯藝生活的空白,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個別樣、清新的延安革命往事,雖表面淡雅恬淡,但內里卻是充滿了延安革命時期那種濃烈的革命主義精神和一種在艱苦歲月中的浪漫樂觀的情懷。
至此,影片填補了中國電影反映延安保育院、保小和魯藝生活的空白,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個別樣、清新的延安革命往事,雖表面淡雅恬淡,但內里卻是充滿了延安革命時期那種濃烈的革命主義精神和一種在艱苦歲月中的浪漫樂觀的情懷。
對於把握影片的歷史格調,精準還原那段歷史的精髓與細節,魯堅導演從影片創作伊始就為影片設定了高規格的創作要求,力求最大程度的呈現當時的歷史風貌。
影片的美術部門也都堅持以現有的歷史圖片資料為依據,並動用大隊專業人士盡力復原了保育院、魯藝劇場和保小三個主要場景的歷史風貌,並嚴格把握服裝、道具、物件等細節,盡量符合歷史的原貌。為了更好營造歷史氣氛和切合影片的敘事風格,在場景的選擇和改造上都以深灰為主要基調。人物的造型和服裝的選擇拒絕明艷的色調。還有延安時代的家居陳設和配置都要符合那個年代的特質,包括陝北當地人民的生活習俗等都是需要做好的細節工作。
❾ 電影周恩來回延安中他們做的小米飯的小米是有功的什麼給我們啊
小米是有功的,小米滋養了我們。
影片中,周恩來總理捧起金黃的小米飯,想起當年初進延安時在曹大嫂家吃的第一頓小米飯,「延安的小米養育了中國革命」;登上寶塔山遠望清涼山,想起為掩護自己而犧牲的陳友才和小曹,託付延安幹部一定要找到烈士的墓;看到延安百姓吃不飽,與延安幹部舉杯為誓,要讓糧食產量翻一番,讓延安百姓過上好日子。
見到朝氣蓬勃的知青們,鼓勵大家紮根延安、建設好延安……飽滿的情感始終貫穿影片,情感的起伏推動著劇情發展,影片淚點接二連三,深情畫面接踵不斷,以情感人成為本片最大的亮點,陝西本土實力演員演技爆發,與劉勁飆戲拋出顆顆「催淚彈」。
(9)延安微電影承諾擴展閱讀
電影《周恩來回延安》以周恩來總理的獨有視角為主線,用小角度展現了中國革命在延安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採用歷史閃回、時空交叉的表現手法,透過周恩來總理在延安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讓觀眾深刻領悟到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1973年6月,周恩來總理帶病陪同外賓到革命聖地延安參觀訪問。臨行前,毛澤東、朱德等同志紛紛請周恩來總理轉達對延安人民的問候。
飛機穿越雲層,周恩來總理透過舷窗望著陝北大地,1935年10月紅軍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等畫面浮現在眼前。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第一次回延安。走下飛機,時隔二十六年之後重回這片熱土,周恩來總理受到了延安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