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於小傑的角色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 校園記者
春暉行動「春暉使者」
江蘇省「青春榜樣風」好青年揭榜儀式 校媒記者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新聞哥 微博運營管理者
網路紅人「Rose爺爺」發現人
騰訊網 高校新聞哥 華東片區主管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新聞愛好者協會 社長/新媒體發展中心主任
「1912新星星藝術節」騰訊大申網藝術家采訪記者
現代快報新媒體實習記者
國內首部反映播音主持大學生成長歷程的畢業季微電影「8棄8離」微博運營專員
南京廣電新媒體發展有限公司 小微品鑒欄目 微博運營專員
經歷
「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南京站微直播
江蘇教育電視台舉辦「青春榜樣風」好青年頒獎儀式微直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微博研究會成立儀式微直播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永遠的南廣人」畢業晚會微直播
南京人口學院新生開學典禮微直播
榮譽
專訪
《中國青年報》、《上海青年報》、《山東商報》、《文匯報》、中國日報社、《21世紀英語報》、騰訊網、騰訊教育 、中國校媒網等
獲獎
第九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暨論壇(武漢光博會):「大學生記者看光博」優秀新媒體記者
2012 湖南衛視、中國高校傳媒聯盟、中國青年報:「18歲成人禮青春代言人」
2012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提名獎
2012年度南都獎學金、南方都市報新聞獎學金 媒體營銷獎學金獲得者。
團中央學校部《高校微博運營指導手冊》優秀微博範例運營人:中國傳媒大學南廣新聞哥。
「回響中國」教育部-騰訊網年度教育盛典:
暨首屆全國高校新媒體發展論壇:「新媒體時代的高校發展與人才培養」——優秀高校新聞哥受邀代表。
金陵晚報「新金陵48景」評審
騰訊網、騰訊微博:2011-2012年度優秀高校新聞哥;優秀校園大使。
第八屆高校社團會長年會暨新青年領袖論壇:「90後優秀七類學生代表」。
江蘇科技大學微博研習會成立大會暨微博培訓班開班儀式「第一主講人」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國家勵志獎學金 國家助學金
2006年至今,連續6年擔任多家媒體的校園新媒體記者,參與各類采訪活動百餘次,發布的微博稿件被《中國青年報》、新華社 《我報道》、中青在線、校媒網、上海青年報、金陵晚報等國家、省市級媒體官博轉播報道。
B. 郭婷婷的出生日期
郭婷婷於9月11日出生。
郭婷婷,80後企業家,著名影視出品人、慈善家、投資人。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研究生在讀,北京時代影響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拉卡拉影業創始人、中環國信創始人。
先後擔任中國政法大學國家法律發展研究中心聯席主任、首席專家,山東藝術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美國崑山杜克大學慈善基金會理事等職務。
2012年創立北京時代影響力影業集團公司。2015年起捐助美國崑山杜克大學,設立「郭婷婷獎學金」,助力「全球健康項目」及「計算機工程及數據科學」的研究。
2016年,創辦拉卡拉影業公司,任董事長兼總裁。2018年,當選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同年任山東藝術學院北京校友會常務副會長。
設立大學生微電影獎學金:
2021年11月26日,山東藝術學院2019年度郭婷婷獎學金大學生微電影大賽頒獎典禮在長清校區戲劇學院圓形劇場舉行。北京時代影響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北京易明慈善基金會創辦人及理事長郭婷婷女士出席。
郭婷婷女士在致辭中對母校領導、師生、獎學金評審嘉賓以及支持獎學金評選的各學院領導表示感謝,對獲獎學生表示衷心的祝賀。她講到,每個人內心都有自己敏感的點,年輕導演有自己新鮮獨到的靈感,能夠迸發出無限的藝術力量。
參賽作品讓她回想起第一次拍攝的影片,回憶起在校讀書的美好時光。她表示,山藝永遠是自己的根,母校的教育和老師的教誨,使她形成了感恩與奮進的人生觀念。作為山東省最優秀的藝術學府,山藝更應深入激發青年才俊的奮發創新意識。
她希望通過獎學金的設立和評審,為學校優秀藝術人才培養搭建良好平台,給予真正有才華的學生展現自身風採的機會,共同創造山東藝術學院的美好未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郭婷婷
C. 雲南有幾個明星
胡靜,1978年11月13日出生於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96級表演系;1998年出演首部電影《網路時代的愛情》而獲得關注,同年參演首部電視劇《大明宮詞》;2002年胡靜參演電視劇《少年張三豐》和《齊天大聖孫悟空》;2003年主演《孝庄秘史》受到更多關注;2004年主演歷史劇《楊門虎將》;2006主演宮廷劇《大清後宮》並獲得南方盛典最具人氣女演員獎;2007年憑借《康熙秘史》入圍北京衛視「金康杯」最佳女主角獎。2008年9月27日與朱兆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結婚,2009年11月25日產下一名男嬰。2010年胡靜夫婦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蘇丹皇宮受封拿汀和拿督。2012年胡靜復出參演民國劇《笑紅顏》。2015年,參演電影《巴黎假期》。
楊麗萍,1958年11月10日生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中國舞蹈藝術家,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等級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1971年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之後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並以「孔雀舞」聞名。1992年,她成為中國內地第一位赴台灣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獨舞《雀之靈》榮獲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獎。2009年,憑借《雲南映像》姊妹篇《雲南的響聲》獲得成功, 並成為中國第一個舉辦個人舞蹈晚會的舞蹈家。
庾澄慶,1961年7月28日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大同區,祖籍雲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中國台灣男歌手、音樂人、主持人、演員。
方力申(Alex Fong),1980年2月26日出生於香港,籍貫雲南大理,香港歌手、演員,前香港游泳代表。
馬雅舒,1977年3月24日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中國女演員。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西遊記後傳》中白蓮花一角而走紅。2006年12月12日馬雅舒與藝人吳奇隆成婚並於2009年8月11日離婚。2010年馬雅舒與詹姆斯·羅伯特成婚並於2013年11月25日生下一女。
童瑤,出生在雲南昆明,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009年,她主演的、由霍建起執導的《台北飄雪》代表中國參加了東京電影節。2011年,主演電影《最長的擁抱》榮獲第36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榮獲最佳創意大獎。2012年,主演了電視劇《民兵葛二蛋》,在《優品》雜志6周年慶典上榮獲「年度飛躍演員」獎項。2012~2013年,童瑤先後主演的《橋隆飆》、《家常菜》、《民兵葛二蛋》等電視劇。2014年8月13日,主演的電影《白發魔女傳之明月天國》在全國公映; 同年主演電視劇《新閨蜜時代》《後媽許多多》。
曹方,1982年5月6日出生於雲南西雙版納,中國大陸創作女歌手。2003年9月,曹方發布自己的第一張專輯《黑色香水》。2005年12月發布第二張專輯《遇見我》,並首度擔任唱片的音樂製作人。2006年2月,在「Music Radio中國TOP排行榜」頒獎典禮,《遇見我》獲得「內地年度最佳唱片」獎,專輯同名主打歌曲《遇見我》也獲得「內地年度金曲」獎 。2008年3月,在北京舉辦首場演唱會「住在春天-Live in spring」;同年4月,《比天空還遠》先後在「第八屆音樂風雲榜」和「MusicRadio中國TOP排行榜」頒獎典禮上獲得了「最佳作曲」和「最佳唱作人」和「內地推薦唱片」三項殊榮 。2012年曹方推出個人APP專輯《淺彩虹》,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張APP音樂專輯 。2014年10月加盟「紅星音樂20年致敬合輯」將唱許巍《丁香》。
楊二車娜姆,中文名楊寶仙( leorowi),出生麗江瀘沽湖,納西族支系摩梭人。1983年13歲時,考入上海音樂學院; 1989年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成為全國最年輕的獨唱演員;1990年與美國攝影師結婚至美國,後離婚在美獨立生活十年,並到義大利當模特。1992年游遍歐洲;1993年2月,先後到日本、新加坡、台灣等地講學和演出;1995年從事時裝生意並作模特,參加好萊塢電影演出並為其配唱歌曲。後與挪威外交官石丹梧相戀七年,號稱「國際走婚族」。
熊汝霖(英語:Shawn Rolling),1978年1月2日出生於雲南省楚雄市姚安縣,內地著名創作型男歌手,畢業於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音樂系。2006年央視《夢想中國》冠軍,2012年創立飛行大道音樂工作室。代表作品有:《天下無敵》《一如既往》《完美結局》等。2015年,熊汝霖擔任樂隊Dirty Honey樂隊主唱。
聶耳(1912-1935),雲南昆明,祖籍雲南玉溪,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他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
扎西頓珠,1987年2月22日出生於雲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縣,中國內地男歌手,全國青聯委員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香格里拉旅遊形象大使[2],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系。2007年,參加東方衛視《加油!好男兒》的比賽,獲得全國總決賽第六名、最佳才藝獎;同年,推出同名專輯《扎西頓珠》 。2008年,扎西頓珠專輯中自己原創的處女作《天堂的門口》,在「全國新人新作原創歌曲大賽中獲得了「金獎」 ;同年,以年度新人男藝人組第一名的身份入圍華鼎獎 。2009年,憑借歌曲《川藏路》獲得「全國流行歌曲創作大賽」總決賽「優秀歌曲獎」。2011年,擔任中央電視台《歡樂中國行》外景主持 。2012年,與楊林全程主持四川衛視《中國藏歌會》 。2013年,獲得中國國音樂金鍾獎—中國音超全國總決賽「最佳人氣偶像獎」 。2014年,推出與烏蘭圖雅對唱的歌曲《月夜》 。
段林希(Jeremy Duan),中國內地女歌手,1990年10月14日出生在雲南保山。2011年,段林希獲得「快樂女聲」比賽年度全國總冠軍 ,並獲得「2011年雲南十大新聞人物」,同年發行個人單曲《追夢的孩子》,主演微電影《天亮以前》 。2012年演唱電視劇《另一種燦爛生活》主題曲《不會寂寞》,同年發行EP《我們》 ,其中《我不會寫歌》在中歌榜2013年17期奪冠。2013年8月30日舉辦Veelive演唱會 。
D. 於文文是中國人還是加拿大人她有哪些代表作
於文文的國籍是加拿大,因為出演過《前任3:再見前任》而爆火了起來,在這部電影當中,於文文的表現也是非常的精彩,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部電影的票房也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並且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而於文文也隨著這部電影,名氣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年齡很小的時候,於文文也就學習了很多的樂器,比如鋼琴和吉他,並且還跟著樂隊去到各地演出。於文文在上學期間也曾獲得過獎學金,並且還和自己的偶像一起同台演出過。而於文文也在美國音樂學院就讀,主要學習表演,同時也會學習音樂創作以及製作。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大火,也是因為很多年輕人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會有很強的代入感,而且前任一直都是比較敏感的話題,很多人都深陷其中,所以也會出現感同身受的情況。而很多觀眾在聽到《體面》這首歌之後也是瞬間充滿了回憶。
E. 大學不參加社團活動對拿獎學金,考研有影響嗎
大學不參加社團活動對拿獎學金,考研沒有影響。
大學生在大學里不參加學生會、社團,其實並不一定會影響到將來的發展,有的大學生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學業上,認為參加學生會或者是社團其實是浪費時間的事情,而這部分的學生畢業以後也能夠取得不錯的發展。
當然有的大學生參加學生會和社團能夠結交到更多的朋友,而且也能夠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另外還可以磨練自己,有參加過學生會或者社團的相關經歷,畢業以後求職就業,其實也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比如有的大學生參加擔任過學生會主席,或者是大學社團的社長,有這樣的經歷就能夠給自己加分。
(5)外國拿中國獎學金微電影擴展閱讀:
大學社團形式多種多樣,如學術問題、社會問題的討論研究會,文學藝術、體育、音樂、美術、影視等方面組成的活動小組,有文藝社、棋藝社、攝影社、美術社、歌唱隊、話劇團、籃球隊、足球隊、數學社、物理社、化學社、微電影社團等。
大學社團是我國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我國高校第二課堂的引領者。每年各社團以其具有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多樣性的社團生活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F. 當貝多芬遇上林徽因的內容簡介
在《三天》中,伊一和池長庚飾演一對戀人。作為浙江衛視力捧的當家花旦,伊一坦言自己在影視方面還是新人,也是第一次演繹驚悚類風格的電影,所以她很仔細的聽取導演的意見,力求每個細節都做到最好。她的謙虛態度和表演天賦也得到了導演和工作人員的稱贊。而另一位作為浙江衛視當紅節目《愛情連連看》的主持人長庚,則在影片里演繹跟自己性格差別極大的角色,一點也不像觀眾在電視里看到的那個帥氣幽默的主持人形象。對於此次的拍攝,池長庚大呼不過癮,希望有機會能參與到各種影片和角色的表演中,嘗試不同戲路。
此次擔綱looking for系列微電影的監制是國內金牌監制侯傳杲,作為傳統影視行業資深人士的侯傳杲先生十分看好微電影的前景,並對微電影如何走出草根、提高品質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Looking for」系列微電影的出品方思美視動力此次耗資百萬,傾力打造高品質微電影,該公司與國內諸多名校合作,創辦微電影獎學金,幫助微電影在高校的成長,同時整合導演以及創意資源。此次推出的兩部作品從創意選擇到劇本成型前後歷經三個多月,並由知名編劇嚴格操刀,攝制組構成完全按照電影配置要求,一切力求打造最精品最專業的品牌微電影。
截止發稿前,記者從出品方了解到,微電影《三天》已經基本後期製作完畢,將於5月16日登陸全國各大視頻網站,網民將能一睹為快。而另一部《當貝多芬遇上林徽因》是知名影星聶遠導演,左岩總策劃的首部微電影作品,該片也已拍攝完畢,進入後期製作中,相信這部上乘之作勢必給網民們帶來一場極致的視覺盛宴。
G. 廖叢宇的成長經歷
湖北省地市州最大型的報刊傳媒公司:宜昌市黨報、中共宜昌市委機關報《三峽日報》傳媒集團在2013年11月24日《根在宜昌》版塊對他進行了專版特別報道。
廖叢宇:從宜昌走出的鋼琴家!(本報記者 楊靖) 廖叢宇,90後鋼琴演奏家、教育家。曾出訪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瑞士、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和肖邦一樣,被稱為當今古典音樂界里「草叢中的大炮」。
多年來,廖叢宇一再迴避公眾視線,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一線,如今的他已走遍全國50餘座大中城市,幫助有需要的人學習鋼琴。年輕的他早已被譽為音樂界冉冉升起的一枚「巨星」! 1990年8月,廖叢宇出生於宜昌一個藝術世家,唱京劇的叔叔、跳舞的阿姨、演戲的姐姐……更重要的是,有一個教音樂的媽媽。「剛開始學琴不是因為興趣,但我還算比較自覺,至少沒覺得很痛苦。」廖叢宇笑著告訴記者,學音樂的孩子大多沒有童年,自從3歲時家裡就多了一個龐然大物——鋼琴後,鋼琴就成了唯一的夥伴。
或許是因為天分,沒學多久,廖叢宇就脫穎而出,成了當地的小明星、小榜樣。但讓廖叢宇不解的是,90%的人在聽過他彈琴後都會問一句,「你的鋼琴幾級啦?」但實際上,那時的廖叢宇從來沒參加過任何鋼琴考試。「即使你考到了十級,也只是專業鋼琴學生的起點而已。真的要走鋼琴專業道路,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廖叢宇說,那時候他都不太懂,所以常常問媽媽,為什麼別人有級別,自己卻沒有。
背負著各種疑問和壓力,8歲時廖叢宇參加了鋼琴考級,輕而易舉地拿到了十級證書,並獲得最高檔「優秀」的考評結果。不僅如此,11歲時,廖叢宇在全國「星海杯」鋼琴大賽中一舉奪得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
音樂成績驕人,文化課成績也一直保持班級前三,以後到底要走哪條路呢?「學藝術當然是越早越好,你的成績不錯,應該去首都北京考專業的音樂學院。」啟蒙老師黃露提醒了廖叢宇。稍作猶豫,廖叢宇和家人就決定按老師的想法,去試一試。
這個決定可讓廖叢宇吃了不少苦。在考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之前,年僅12歲的廖叢宇幾乎每周五放學後都要和媽媽坐一夜火車到北京,找鋼琴教授補課、練琴,周六晚上坐火車回宜昌後,還要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考試前夕,媽媽甚至為了兒子辭職,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旁邊租了一個20平方米的小房子,一心備考。「有時候也會忽然覺得很心酸、很痛苦,但媽媽讓我堅持下去,我也不想讓父母失望,於是拚命地調整情緒,讓自己集中精力學習。」廖叢宇是個幸運兒,沒多久,他的鋼琴演奏水平就有了質的飛躍,並且如願進入心儀的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或許在很多人眼裡,十二三歲還是一個可以撒嬌、不懂事的年紀,但那時的廖叢宇卻已經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自己住校、自己洗衣服、自己練琴、自己找老師補課、自己規劃每個月的生活費如何使用。
廖叢宇笑著說,為了提高生活質量,他很小就出去當鋼琴家教,在北京走南闖北掙了不少錢,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地積累了豐富的鋼琴基礎教學經驗,為日後從事音樂教育打下了基礎。
16歲時,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伯明翰音樂學院、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等都到北京招生,還在讀高二的廖叢宇也湊了回熱鬧。意外的是,他不僅通過了考試,還拿到其中一個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可能是捨不得父母,可能是對中央音樂學院的嚮往,可能是離不開培養了自己的祖國,考慮再三後,廖叢宇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17歲正式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本科就讀。
進入大學的廖叢宇一點也不「安分」。每每鋼琴大師或鍾愛的交響樂團舉行音樂會,他一定會到現場觀看;任何國外知名音樂學院的大師班、進修班,他也會踴躍報名。不僅如此,廖叢宇還把握每一個國外音樂學院招收進修生的機會,出國游學。「鋼琴藝術從西方流傳到中國,想得到更多的提高,就必須到國外走一走、看一看。」廖叢宇如是說。
國外是另一個天地。那裡幾乎家家有鋼琴,人人會彈琴,他們有良好的樂感和音樂相關素養、他們善於欣賞每一場音樂會,但不一定會走專業音樂的道路。廖叢宇坦言,剛到國外時,他常常害怕學得不夠,而不敢登台。
直到一次學術交流會,廖叢宇受德國主辦方邀請,演奏了《彩雲追月》、《黃河》、《百鳥朝鳳》等中國鋼琴作品,一舉震驚了從小「泡」在古典音樂里的外國藝術家們。
那次以後,廖叢宇嘗到了「甜頭」,無論到哪裡演奏,都會以他那音色細膩、熱情瀟灑、技巧嫻熟演奏特點,向西方人展示中國新鋼琴作品的魅力,他自己也因此榮登歐洲多國媒體頭條,被稱為「來自東方的星光閃耀般鋼琴家」。 就在大家期待下一個郎朗、李雲迪橫空出世時,廖叢宇卻出人意料地回到國內,投身到「冷門」的鋼琴教育。「人們對鋼琴演奏明星的消化是有限的,中國已經出現了郎朗、李雲迪這樣的優秀鋼琴家,這已經夠了。」廖叢宇認為,相比之下,國內的鋼琴教學更令人堪憂。
16歲就開始進行鋼琴教學工作,如今的廖叢宇已經有七八年「教齡」了。他有資格說這句話。
鋼琴藝術是古典音樂,它需要長時間地沉澱和積累。而現在,隨著家庭條件的寬松、鋼琴明星的問世,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惜花大價錢給孩子們買鋼琴、學鋼琴。可能是看準了這一商機,很多沒有受過專業鋼琴教育的人,甚至有些半路出家的教師,也開始辦培訓班、教鋼琴。「接觸這個行業越深,越為一些孩子感到惋惜。」廖叢宇告訴記者,剛開始教鋼琴是為了賺學費,但後來他發現,很多天賦很高的學生由於在童年時期,沒有經過專業老師的正確引導,導致彈琴方法的錯誤,錯過了最佳訓練時期,淹沒了該有的才華。
為了讓更多學生受益,上大學後,廖叢宇開始改變思路,結束了比較「耗時」的家教時代,利用周末進行專業的鋼琴一對一教學,或受邀在各個藝術中心舉辦公開課,「培訓」基層鋼琴教師。「只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剛開始,廖叢宇也會苦於找不到合適的途徑,後來他嘗試著與中央音樂學院的導師溝通,試著把專業音樂高校的鋼琴教學理念,以及在國外吸取的鋼琴教學經驗,糅合到平時的鋼琴教學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更有資料顯示,2011年,由廖叢宇親自執筆的《鋼琴幻想》作為一部專門為學生手指技巧而設計的練習曲集創作出版;2012年,廖叢宇帶領5名少年學生參加英國威廉·史密斯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獲得一個金獎、一個銀獎、三個優秀獎,創造了教學以來的最好成績。「哪裡最需要我,我就去哪裡!」廖叢宇說,他從不後悔放棄名、放棄利,只希望能把自己的全部所學,教授給那些需要提高的教師和學生們,培養更多優質的鋼琴新星。 今年,廖叢宇在歐洲舉辦了巡迴演出,走過了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瑞士、法國、比利時、英國、荷蘭8個國家。「由於時間比較緊張,身心壓力也比較大,但是,當我看到觀眾如痴如醉地聆聽時,我就會放鬆很多。」廖叢宇還滿臉自豪地告訴記者,每次返場的時候他都會獻上幾首中國樂曲,外國人也很喜歡。
走過世界各地,廖叢宇始終忘不了中國,改不了在宜昌養成的習慣。
他習慣早餐吃一碗紅油小面、喝一杯喜旺酸奶;他享受在炎熱的夏季來一杯解渴的涼蝦;他喜歡在寒冷的冬天捧著一個熱乎乎的蘿卜餃子……這都是廖叢宇在宜昌養成的習慣,無論走到哪裡,都忘不了那個味道!
采訪中,廖叢宇還告訴記者,他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就是將宜昌的著名小吃匯集成一個連鎖店,讓宜昌小吃在北京或者世界各地開花。「我多麼希望,當宜昌人到遙遠的異鄉,看到一個店裡賣的不是漢堡薯條可樂,而是紅油小面蘿卜餃子和涼蝦!」
除了鋼琴,廖叢宇也因為多才多藝、外形出眾等原因,參與過肯德基宣傳廣告拍攝、錄制過浙江衛視《轉身遇到TA》、拍攝過系列微電影《音樂家成長故事》等。「高考那一年,我曾在參加中央音樂學院的考試後,參加了中央戲劇學院的招生考試,結果也通過了。」廖叢宇笑著說,如果不是媽媽一再堅持,讓他好好彈琴,做好古典音樂,他也去當藝人了。後來因為工作關系,廖叢宇認識了很多圈內的朋友,如著名音樂人歐陽永亮、知名經紀人雅嵐姐等,他們也勸廖叢宇改行拍電視劇或當歌手。「我也動心過,但一旦走了這條路,我的鋼琴教學計劃將被全部打亂,這不是我想要的。」
對廖叢宇來說,「正經事」永遠是鋼琴。2012年,廖叢宇在德國發行了一張音樂專輯,專輯以中國鋼琴音樂作品、肖邦鋼琴作品以及鋼琴協奏曲為主。「這張音樂專輯是開音樂會的時候,對音頻進行收錄,不能暫停、修改或重錄,難度較大。」廖叢宇說,他當時並沒有報多大的希望,但沒想到出來的效果還不錯。
采訪的最後,廖叢宇還向記者透露,國內的鋼琴專業學歷最高到碩士,他准備明年赴美國備考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博士學位,最近正在緊張地復習,「我希望到美國學習幾年後,再回到中國繼續鋼琴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