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妖貓傳演員表
妖貓傳演員表:
1. 演員:張天愛
飾演角色:白鶴少年、真綺雲仙女等
背景:才華橫溢的新生代演員,以其精湛的演技深受觀眾喜愛。
電影妖貓傳的角色及主要演員介紹
這部電影以盛唐為背景,呈現了一系列生動的角色形象。以下為主要演員及其飾演角色的介紹:
1. 張天愛。她在影片中扮演了多個角色,包括白鶴少年和真綺雲仙女等。張天愛的表演為這些角色賦予了生命力,尤其是她的動作和情感都展示出了角色的個性和深度。她精湛的演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阿部寬。他在電影中扮演核心角色。阿部寬是一位備受推崇的日本演員,他以沉穩的表演風格為影片注入了沉穩與神秘感。他的角色與劇情緊密相連,是影片的關鍵人物之一。
3. 松岡昌宏。他在影片中也有著重要的戲份,扮演的角色與盛唐時期的宮廷政治緊密相連。松岡昌宏以其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展現了角色的復雜性和多面性。
4. 淺野忠信。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日本演員,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具有深厚的背景故事和復雜的情感糾葛。他的表演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層次感和深度。
以上便是電影《妖貓傳》的主要演員及其角色的介紹。他們的精湛演技和深入人心的表演使得這部電影成為了一部值得觀看的佳作。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強大,每個角色都有著鮮明的個性和復雜的情感世界,相信這部電影會讓觀眾產生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Ⅱ 和尚看西瓜幻術是什麼電影
《妖貓傳》。
《妖貓傳》是由陳凱歌執導,王蕙玲編劇,黃軒、染谷將太、張雨綺、秦昊、阿部寬、張榕容、劉昊然、歐豪、張天愛等主演的古裝電影。
影片中的由成泰燊飾演的惠果,他用幻術讓地里兩分鍾就長出了西瓜,引得圍觀百姓拍手稱贊。
結果僧人空海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幻術。
劇情:
盛唐時期長安城接連發生妖邪靈異事件,癲狂詩人白樂天(黃軒飾)與仰慕大唐風採的僧人空海(染谷將太飾)相遇長安,兩人緊跟一隻口吐人語的妖貓,卻意外觸發了橫跨三十年、有關王朝興衰的驚天之秘。
隨著各色人物一一登場、大唐繁盛絢爛的景象與時代隱痛被一一揭開,呈現出一幅妖怪、詩人、皇帝、貴妃共同交織的大唐盛世圖。
Ⅲ 看不懂的陳凱歌《妖貓傳》
看了陳凱歌《妖貓傳》中的楊玉環後,心中深感以前看的楊玉環都是白看了,美則美矣,卻總擔不起盛世下楊貴妃之名,這一次,才體會到,「美人在骨不在皮」的言論。
不知各位有沒有看明白這部電影,反正一開始我是沒看懂。
我是在網路上出現不少質疑聲的時候在手機上看的這部電影,看到一半因為有事不得已中斷了視頻,心中卻心心念念,晚上扛著病熬夜看完,看完後,才終於捨得睡覺,卻又思緒不寧。總感覺,這部電影不簡單,很多地方都想不通,又值得去想。
想起小時候語文考試,閱讀題里問:這篇短文的主人公是誰?
老師說這道題的錯誤率超過50%。
現在我問,《妖貓傳》里的主人公是誰?
白居易?空海?白龍?(貓妖?)丹龍……
你會回答誰?
我的答案是:楊玉環。
不知是否有與我答案一樣的夥伴。對於這部電影有些點,我想說說我的看法,也僅代表個人看法。
1、無上密——觀影難點。
如果是懂佛法的人看起這部電影來說,要簡單得多。但大多數的我們都不懂,畢竟佛法太高深了,所以一直說著無上密的這部電影我們看起來也就不輕松。
我在網上查閱了很多資料,但都沒有找到對「無上密」的解釋,最直接的是連「網路」都沒有這個詞條。
根據佛教密法搜尋,得佛教密宗中的「無上瑜伽」與之最為貼切。「它認為只有我們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心態即對意志的控制,才能最終達到無上的境界;什麼是無上境界,就是無欲無求,直至心如止水,意識外放,最終達到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善即是惡,惡即是善,好即是壞,壞即是好的至高境界」(摘自網路——無上瑜伽詞條)。
無上密本來在影片說的也是最高境界,與此是一致的。由上也可以演化出:既然「生即是死,死即是生」,那生還是生,死也還是死,無生無死,無死無生,因為已經到達釋然境界了,生死又如何?
所以最後,面對丹龍保存的白龍身體,白龍說:「我已經不在那個身體里很久了」。此刻表明白龍耿耿於懷的心結。
空海說:「楊玉環不在那個身體里也很久了」。
白龍終於釋懷,化鶴而去,他依舊是記憶里那個「白鶴少年」。
2、關鍵詞。
整部電影,關鍵詞有兩個:無上密;楊玉環;長恨歌。
影片結尾,楊玉環「離去」,白龍不再執念,《長恨歌》落成,空海得無上密。
試問:楊玉環與無上密有什麼關系?空海是怎麼就得了無上密?為什麼白居易一直不滿的《長恨歌》一字不必改?
從上面對「無上密」的分析來看,之後的一切謎團似乎就都可以一通百通了。但在此之前,想先談談:長恨歌。
熟悉《長恨歌》的人自然又佔有觀影先機,「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這些著名詩句就是《長恨歌》里的。你看了這些句子,會單純的以為是在贊揚楊玉環嗎?還是說在歌頌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
這是一首有爭議的描寫了愛情的悲情詩,開頭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就已經奠定了基調。個人認為,這首詩站在政治的角度,多少是有些諷刺意味的,玄宗愛美人不愛江山,豈不是「昏君誤政」?
所以白居易一邊喜歡、欣賞著楊玉環這個盛世美顏的「美人」,一邊又覺得「紅顏禍水」,他的心裡是糾結的,是難奈的。所以對這首詩是不滿的。他苦於不了解歷史的真相,所以他只能靠感覺。
直到與空海一起探案,解密了當年的舊事,白居易才發現,原來唐玄宗對楊玉環的愛並不是單純的情愛,也並不是無度和毫無顧忌的愛。這只是一份「君王的愛」。盛世下,你是裝點盛世的花環,你穿的越美,越顯示我盛世榮耀;可若因你,我這盛世有所損傷,那,我只有舍棄你,畢竟有盛世才有你,若盛世不再,你的意義又何在?
由此,白居易看到了楊玉環身為傾城美人「楊貴妃」的無耐和悲哀。
此刻,白居易或許突然覺得,要是唐玄宗真如自己之前筆下長恨歌中那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皇帝還好些,畢竟他是愛著這個自己也愛的女人楊玉環的,可現在他發現,不是真的,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愛,根本就不是傳說中的那樣轟轟烈烈,只是他愛的轟轟烈烈的方式被流傳下來,誤導了後世。自然,他白居易先前的很多判斷,也是錯的。
所以,影片中出現了白居易情緒失控的畫面。
故事發展再到影片最後,白居易和空海得「無上密」,白居易豁然開朗,大笑釋懷,原本一直不滿意的《長恨歌》如今一字不改,空海問他為何,他說:「情是真的」。
「無上瑜伽」中,生是死,死是生;好是壞,壞是好;真是假,假是真……就這樣吧,至少他白居易的心和情都是真的。
3、楊貴妃。
這個詞要單獨說,因為陳凱歌鏡頭下的楊貴妃真的是太有魅力了。這樣的楊貴妃我相信,擔得起「紅顏禍水」,這個「禍水」是有信服力的。
她不只是貌美,她是有靈魂的。
「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各位應該很熟悉,只靠美貌能吸引一個創造過開元盛世的玄宗的心到如此地步?畢竟楊玉環可是他兒媳婦,算是被他搶來的了。
《甄嬛傳》中,甄嬛還只是甄嬛的時候,因為追求皇帝單純的愛,最後發現被騙後傷心欲絕;當她成為鈕祜祿甄嬛的時候,她才知道,待在皇帝的身邊,「愛」不是唯一,愛是什麼?是不摻加任何雜質?還是各自安好吧。所以最後,她成了皇太後。
楊玉環也是如此,她深深明白,皇帝對她的愛並不是不摻雜質的,她也並不可以去奢求一份純粹因愛而生的愛。但她願意去發現愛,去相信愛,在萬千雜質里去擁抱愛,所以最後,她也擁抱了死亡。在千鈞一發之際,成全了帝王的尊嚴,成全了帝王對她的愛,沒有打破玄宗「自以為愛」的偉大。這樣的「傻(聰明)女人」,如何能不愛?
所以全片的「眼」應當是在這里。
試想,楊玉環要問一句:皇上,你這么愛我,你救救我!
這話一出,你讓皇帝怎麼回答?尷不尷尬?
救你,大唐就要死,皇帝自己也要死。可我又愛你啊!
不救你,大家都知道我愛你愛得驚天地泣鬼神,讓你死了,我這份愛又算怎麼回事,別人又會如何評說我?
這個問題對皇帝來說太難了。皇帝不敢說真話,楊玉環也不敢問真話,真話沒有意義。
所以劇中出現,李白反復說:雲想衣裳花想容,這詩句是美,但確實不是寫給你楊玉環的。
楊玉環卻稱贊他:大唐由你才是真的了不起。
至少,李白說了真話。看,大家都不敢做的事,他李白做了。
楊玉環是怎樣的一個女子?
看了電影,才發現楊玉環果真是這樣的一個女子,她才是真懂了無上密。真是假,假是真,惡是善,善是惡,好是壞,壞是好,全在於心。
4、案破了,心結解開了。
最後,楊玉環當年的案子破了,所有人的心結也解開了。一段陳年往事,真真假假,如是這般。
陳凱歌的這部電影,是我好久都沒有遇到的一部讓我這樣喜歡的片子了,喜歡在於看了會讓人不自覺的去思考,思考背後的東西。
5、補充——貓妖傳的貓
這只貓應該是有據可依的,有個故事,說玄宗與一親王下棋,眼看敗局將定,在一旁觀看的楊玉環放出抱在懷里的貓,貓跳入棋盤壞了棋局,於是就亂了輸贏。不知故事真假,但這貓也算有靈性了。
這貓的故事,純屬個人臆測,權當好玩了,也不知作者或者陳凱歌導演本身的靈感來自哪裡。
Ⅳ 妖貓傳的劇情是什麼
妖貓傳的劇情簡介· · · · · ·
故事發生在盛唐時期的長安城,白樂天(黃軒 飾)本是朝廷要官,卻為了收集寫詩的素材而甘願被貶為起居郎。長安城內連連發生離奇的死亡事件,就連當今聖上也難逃厄運離奇身亡,這一切都和一隻神出鬼沒的妖貓有關。日本僧人空海(染谷將太 飾)本為了替皇帝解咒遠渡重洋而來,卻和白樂天意氣相投,兩人決心攜手調查案件真相。
一首如怨如訴的《清平調》表明,妖貓作祟和三十年前傾國傾城的楊貴妃(張榕容 飾)之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追尋著曾經迷戀楊貴妃的阿部仲麻呂(阿部寬 飾)所留下的日記,白樂天和空海一同見證了大唐曾經的榮光,亦揭開了當年隱瞞至今的陰謀。
這個故事並不簡單,它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就隱藏在片子中,等待有心人的發現。
大家一定記得,白居易和空海剛組隊時,曾經看過一場幻術表演:瓜翁用幻術變出西瓜,白居易以為是真的,空海知道是假的,瓜翁知道空海沒有中術,送他西瓜,途中,西瓜變成魚頭,白居易准備扔掉時,魚頭卻又變成半塊爛瓜。
這個情節到底想說什麼呢?先按下不表。
接著,白居易和空海就去查陳雲樵家的妖貓案了。在陳家的故事中,妖貓一共附了三個人的身:麗香、陳雲樵、春琴、。我們來看看三次附身都幹了什麼。
附身麗香:送蠱毒酒給陳雲樵喝,且看到玉蓮喝了也不阻止。
附身陳雲樵:勒死春琴。
附身春琴:說出「我的命和她一樣」「別埋我,地下冷」等話。
最後,陳家的故事結果是春琴死,陳雲樵瘋。
之後,空海十分疑惑地找到瓜翁。瓜翁說了一句話:「幻術中也有真相。」空海聽了這句話茅塞頓開。
「幻術中也有真相。」
這句話正是解開《妖貓傳》所有謎團的鑰匙。
正如瓜翁所說,電影中出現的所有幻術中都有真相。請讓我一一道來。
一、什麼是幻術?
(一)瓜翁的幻術
回到開頭瓜翁變瓜的故事:瓜翁用幻術變出西瓜,白居易以為是真的,空海知道是假的,瓜翁知道空海沒有中術,送他西瓜,途中,西瓜變成魚頭,白居易准備扔掉時,魚頭卻又變成半塊爛瓜。
電影中說了,瓜翁並不能憑空變出瓜來,是本來有一隻瓜。在變瓜的幻術里,一隻瓜是真相,其他的瓜是假的。魚頭象徵假象。半快爛瓜則是真實的。(這是瓜翁最初一隻瓜的部分,因為別的圍觀人士買的也是最初那一隻瓜的部分)
白居易把幻術當成真相,錯了。
空海對了嗎?他看到魚頭並不驚訝,說明他知道這是假的。但他看到爛瓜卻很驚訝,說「我也中了幻術」。
空海雖然比白居易的認識高一層級,但他把幻術看成全部是假的,也錯了。
怎麼認識幻術才是對的呢?
「幻術中也有真相。」即幻術中有真有假。
(二)妖貓的幻術
片中另一個使用幻術的人是妖貓。它在陳家的故事中使用幻術附了三個人的身,這三次的幻術使用中,同樣是「幻術中也有真相」。
附身麗香:送蠱毒酒給陳雲樵喝,且看到玉蓮喝了也不阻止。
真相:麗香因為陳雲樵移情別戀,恨陳的移情,嫉玉蓮的奪愛。
附身陳雲樵:勒死春琴。
真相:陳雲樵認為是春琴帶來禍事,希望擺脫春琴從而擺脫禍事。
附身春琴:說出「我的命和她一樣」「別埋我,地下冷」等話。
真相:春琴委屈絕望的心情。
三次幻術,行為都是假的,由妖貓控制的(就像陳雲樵說的「不是我殺的」),但情緒都是真的。
(二)黃鶴的幻術
即屍解大法:能閉氣保存容顏不老是真,能存活是假。
(三)李隆基的幻術
大家應該還記得,阿部在日記里曾說:「玄宗是最大的幻術師。」
玄宗什麼時候成了幻術師了呢?
他的幻術就是愛情。與白龍對楊玉環的真愛相比,玄宗的愛情確實是有真有假的幻術。他對楊玉環的愛有真實的部分,但也充滿了謊言,因為這會讓位於懦弱與殘忍。
由此可見,這部電影構造了一個充滿幻術的世界,即真相與謊言交織的世界。
因此,《妖貓傳》的核心主旨並不是大唐風流的展現、更不是講述一個無聊的人人都愛楊貴妃的瑪麗蘇故事。
上面我們已經分析出,所謂幻術就是真相與謊言的交織。
其實,《妖貓傳》真正想要探討是真相與謊言的問題,以及如何對待真相與謊言交織的世界。下面,我們來看看片子是如何探討的。
二、什麼是「無上密」?
先說結論:無上密說的是面對幻術的態度。
我們看看電影中的人物是如何對待幻術的。
(一)楊玉環
我想先說楊玉環。
楊玉環在片中遇到了三個幻術:
1、李白《清平調》是為她而作;
2、玄宗對她的愛
3、阿部的愛(不敢說出,沒有真正救她)
這三個幻術都是有真相有謊言。但楊玉環知道其中的謊言部分以後,並沒有崩潰憤恨:李白自己戳穿了謊言,楊玉環卻由衷贊賞「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阿部的愛止於眼神,但楊玉環說「我很滿足」;玄宗的愛經不起危難的考驗,楊玉環固然失望,卻還是把表達愛意的香囊送給玄宗。
可見,楊玉環面對幻術的態度是:正視並接納幻術中的謊言,珍惜和回應幻術中的真相。
總結一下就是:接納謊言、擁抱真相。
這八個字就是空海孜孜以求的無上密。
楊玉環是《妖貓傳》中最早參透「無上密」的人物。
(二)白居易和空海
如果說,楊玉環面對幻術的境界是最高的,已參透「無上密」。那麼電影開頭的白居易和空海,正好是第一層和第二層。
白居易:天真,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比如幻術師變出來的西瓜。比如史書上對李隆基楊玉環愛情的記載。當知道那裡有謊言之後他無法接受,說:「你不能說我的長恨歌是假的」。這與楊玉環面對謊言的平靜態度全然不同,境界的差別非常明顯。
這也可以說是「看山是山」的境界。
空海:理性,有懷疑精神。比如能看出瓜是幻術變出來的。比如認為史書記載可能是假的。但是在瓜翁提示他之前,他卻不知道「幻術中也有真相」。
這是「看山不是山」的境界。
而楊玉環的境界,即「無上密」的境界是「看山還是山」。
到了片尾,空海說「通過楊玉環的生死參透了無上密」,白居易說「一字不改,詩是假的,可情是真的」。白居易也參透了無上密。
也就是說兩個人都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世界是由真相與謊言交織成的,我們要認識到這一點,不要否認現實。同時,如何對待這樣的世界呢?接納謊言,用力地擁抱真相。也可以延伸為:明白這個世界有殘酷、無情、虛假的部分,但我不因此厭世,而是將這一部分擱置,用力去珍惜這個世界一點一滴的美好,這樣就能得到內心的平靜。
這也解釋了那個抱孩婦人的事情。
空海問她為什麼平靜。她回答:「只要孩子睡著就好了。」也就是說,即使這個世界有驚濤駭浪,但畢竟還有美好的部分,我把我的精力全都用來擁抱這美好、品味這美好,自然無暇去為驚濤駭浪而驚慌了。
(三)白龍
是的,別忘了白龍。
白龍在電影開頭的境界處於白居易與空海之間。是那種剛剛得知自己被騙,因此,憤恨這個無情、殘酷、虛偽的世界的狀態。
在結尾,他說「我已經不在那個身體里很久了。」空海說:「楊玉環不在那個身體里也很久了。」
這句話使白龍開悟,明白了身體是假的,但自己對楊玉環的愛是真的,他終於放下了執念,得到了解脫。他也參透了「無上密」。所以不再報復世間,而是所以留下兩具軀殼,帶著對楊玉環的愛飛向光明之地。
三、總結
這部電影是一部披著幻術的皮探討世間的真相與謊言、殘酷與美好的電影。
「幻術」隱喻的是交織著謊言與真相、殘酷與美好的現實世界。
「無上密」說的是在現實世界中尋求平靜的秘訣:即接納謊言、擁抱真相,接納殘酷、擁抱美好。世界並不全然完美,但我們可以珍惜美好的那一部分。
白居易、空海、白龍、丹龍、楊玉環正是這個故事的五個真正的主角,寫得是這五個人的故事。
即空海求無上密的故事、白居易寫長恨歌的故事、白龍復仇的故事、丹龍為白龍解脫的故事,還有真實的楊玉環被發現的故事。
五個故事同時進行,電影在片尾對五個故事的結局都做了清晰交待:
空海求得無上密;
白居易定稿長恨歌;
白龍放下仇恨;
丹龍成功為白龍解脫,為當年的自己贖了罪;
真實的楊玉環最終被發現,她不僅僅是盛唐的象徵、美麗的軀殼,而是一個知道了謊言卻仍然擁抱愛情的活生生的人,這樣的楊玉環在《長恨歌》永遠活著。所以,《長恨歌》里的楊貴妃在「君王掩面救不得」之後,仍然「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詩中楊玉環對玄宗的害死自己的理解和原諒正是這正是電影中楊玉環死前送香囊給玄宗的心情。
電影中空海說「貴妃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就是指貴妃對玄宗的這種理解和原諒,貴妃對有瑕疵的愛情的珍惜。
而白居易、空海、白龍、丹龍就像是處於不同人生境界的我們。電影就是想用這個亦真亦幻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雖然淺顯但是有力量的道理:
生活不是完美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擁抱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