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一部被禁的國產片,為什麼會在國外獲得大獎
這部片子已經很老了,電影太過直接地披露人性的冷漠,導致這部電影在國內被列為禁片,但是在國外可是獲了不少大獎。它是第一部在威尼斯獲獎的華語電影短片,也是第一部獲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的華語電影短片。
看這個片子的時候,有一個細節,不知道你是否注意過:年輕人問「就這么坐著啊」的時候,曾有個中年人站起身,但被老婆一把拉住了。她不想丈夫受傷害,卻不知道那是在拉他一起下地獄。有時候這種無意間的舉動就讓人們的命運改變了。
『貳』 願善良遇見善良
願善良遇見善良
文/蔚蘭
最近看了一部很感人的埃及微電影《鞋子》。一個窮困的小男孩,走在街上時,鞋子突然破了,完全無法行走,他只能坐在路邊開始修理鞋子。這時,街上又出現了一位衣著時尚的男孩,他穿著一又嶄新鋥亮的皮鞋,讓窮男孩心生羨慕。後來這個富男孩在擠火車時,一隻皮鞋掉在了地上。窮男孩看到後,趕緊撿了起來,後來又打著赤腳去追趕火車,想把皮鞋給富男孩送過去。但是在將皮鞋拋上車時,失手了,鞋子還是掉在了地上。這時,那個富男孩脫下了自己腳上的那隻鞋子,將它拋給了窮男孩。這部微電影,沒有一句台詞,卻感動了世界上不同文化種族的人,獲得了埃及盧克索電影獎。
這部電影,觸動的是人性深處美好善良的種子。窮男孩雖然在物質層面非常貧困,但是他心地單純、樂於助人。看到別人的鞋子掉了,打著赤腳也要去幫助別人。而那個富男孩雖然非常珍惜自己的鞋子,但發現無法重新擁有一雙時,就將鞋子贈送給了那個窮男孩,讓鞋子去溫暖另一個人的雙腳。兩個孩子身上,都閃爍包容伍局伍成全的人性光輝。
這個世界上,總有人在坑蒙拐騙、燒殺劫掠;也總有人在互相幫助,關愛奉獻。在一個是非、善惡、美醜並存的世界,也許我們無須執著哪一種現象是社會的主流,而是看自己以怎樣的心態在解讀這些現象,並在遇到事情時,如何作出自己的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成人的心靈已經沒有了孩子那份單純、質朴。窮人往往仇富,富人則容易嫌貧。窮人覺得富人的錢來路不正,甚至充滿了血腥和罪惡。當富人遇到不幸之事時,窮人會幸災樂禍,覺得是罪有應得。而富人覺得窮人之所以如此潦倒,只是因為胸無大志、懶散度日,受窮是理所當然。卻不知道,很多時候,人都有著自己的生命運勢,有時無論怎麼努力,也沒法爬出低谷。在低潮的階段,需要的是來自外界的鼓勵與慰藉,而不是嘲諷和奚落。
很多時候腔或,不同階層的人站在各自的立場,失去了同理心,對與自己不同階層的人充滿了評判、指責,這往往造成社會族群的分裂,社會矛盾的激化。斑馬線不禮讓行人、行人不按信號燈搶行,就是道路上的兩個不同群臘者體的矛盾顯化。如果兩個群體都能安守各自的本分,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相信混亂無序的場景就會從路面上徹底消失。
其實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存價值。富有的人如果只是窮奢極欲,貪圖享樂,並沒有用多餘的錢利益社會、幫助他人,那麼他所獲得的尊敬並不會太多。貧窮的人如果淡泊知禮,勤勞敬業,用自己的勞動養家糊口,服務他人。那麼他就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石。有時媒體上刊載那些底層的環衛工、服務員撿到了錢包,歸還給失主,那個時候,他們滄桑的面容上綻放著無私的美麗,讓人油然而生感佩之情。
很多人的內心都生長著善良的種子,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五欲六塵的浸染下,在聲色名利的追逐下,被深深地掩藏。不過,當經歷突發的觸動,還有世事的錘煉、心靈的困頓之後,願我們都能夠反思、回味自己的人生,重新找回那顆素樸的初心。如果貧困,安於貧困,以樂觀豁達的態度面對人生,保持拼搏向上的努力。如果富貴,安於富貴,以謙虛包容的心態活在當下,擁有兼濟蒼生的情懷。
願善良遇到善良,願這社會善善相助,喜樂共享;願這世界美美與共,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