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利一部良心紀錄片《南宋》
最近看了一部不錯的紀錄片,想要安利給大家。
《南宋》紀錄片,雖是地方衛視出品,但是其高超的拍攝技術,真實的歷史講述,精細的描寫手法,完全是一部值得安利的良心之作。並且如果你對南宋王朝有興趣,那麼《南宋》可以去看看。
妙齡少女,明眸皓齒。得君一簪,喜笑顏開。一襲紅紗,嫁作人婦。信手畫眉,煮茶潑墨。風起雲涌,戰火紛飛。人仰馬翻,金簪蒙塵。
全篇一共七集,分別是遙望中原,臨安夢華,詩詞流域,宋畫江山,戲文南北,發明時代,回望未來。
「遙望中原」這四個字,取自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之一的開篇。
歷史上本沒有北宋,南宋之分,只是後人為了區別,把宋王朝分為了北宋,南宋。
當女真族的鐵蹄踏上汴京的城頭,宋徽、欽宗連同後妃、百官以及無數的珍寶字畫都被掠往北方。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一帶)被擁戴為帝。並在不斷的逃亡中,定都杭州,當時的臨安。
從此在安定的南方遙望中原,懷著收復河山的願望。
片尾曲是一首詞,宋詞的魅力自不必多說,低吟淺唱,風華無限。
還有剩下六集,不一一贅述,以免劇透之嫌,讀者可以自行觀看。並與我一同交流觀後感,還有一點很重要,紀錄片不比喜劇片或者商業電影,紀錄片需要一個人安靜的看,認真的看,看完之後,你一定會對南宋王朝有一個不一樣的認識。
2. 宋徽宗淪為金國的階下囚,為什麼還能在金國又生育了10多個兒女
宋徽宗這個皇帝特別有意思,說實話宋徽宗能夠當這個皇帝純粹是撿的,宋徽宗趙佶是宋神宗的兒子,宋神宗死後傳位給宋哲宗,哲宗死後,因為沒有子嗣傳給了端王趙佶,是為宋徽宗。
撿到這個皇位後,大概是幸福來的太突然,趙佶開始貪圖享樂無法自拔,詩詞繪畫,宮廷建築,珍禽異獸無所不好,愛好愛好,其實好的不是別的,那都是白花花的銀子,要是皇帝有這些愛好,絕對是禍國殃民的存在。
可見,徽欽二宗在金國的生活待遇還是不錯的,我們後人認為趙佶生活的不好,備受折磨是從他的詩中看出的,實際上趙佶還有心情寫詩就證明他還有閑情雅緻,還有心情抱怨,真正的人之將死,是那種一點希望都沒有,更別提什麼作詩了。
最重要的一點,對於這么會玩,這么會享受的一位,出了皇宮,不是到青樓,到哪裡不是人間煉獄,尤其是做了他人俘虜。
宋朝能夠盛極而衰,宋徽宗趙佶起到的絕對是巨大的作用,這一點和唐朝唐玄宗時期一樣,歷史總是不斷的重演,就是這樣的。
3. 有關宋徽宗的宮廷電視劇
有《浪子燕青》、《江山美人》。
1、《浪子燕青》劇情簡介
混跡京城的浪子燕青對青樓奇女李師師動了真情,而李師師卻迷倒了皇帝,於是這位人稱飛將軍的絕色名伶一肩挑起兩個情種,演繹出一場上攪皇室內幃,下牽梁山好漢的悲情喜劇。
燕青,一個亦正亦邪的江湖浪子,他輕功蓋世,放浪不羈,對一切禮教嗤之以鼻,企圖用一己之力改變混沌世道。趙佶,一位儒雅倜儻的一國之君,他坐擁天下,卻時刻貪戀著凡人的喜怒哀樂,為能和心愛之人白頭偕老,不惜放棄皇權王位。
造化弄人,這兩個生活在不同世界裡的男人卻因為一個女人糾集在了一起。而她就是芳華蓋世的飛將軍李師師。師師的美讓多少的男子魂牽夢縈。師師的才讓多少文人墨客自嘆弗如。師師的豪情折服多少俠客義士。師師的善良又讓多少人的心為之顫動。
2、《江山美人》劇情簡介
北宋宣和年間,朝廷大興花石綱。朝中大臣多有進諫反對,童貫(徐光明飾)、蔡京(楊洪武飾)卻執意繼續舉辦杭州製造局。雙方互不相讓,有多名大臣被加害。
宋徽宗趙佶(孫耀威飾)一心要畫成一幅《江山美人圖》,睡夢中見到江南有一入畫美女,醒來後久入不忘,於是叫赴江南征調花石綱的童貫細心查訪。睦州地方官員張榜征選美女,鄉間女子紛紛突擊結婚。碣村方臘也准備迎娶有史妹情誼的方玉兒(韓雪飾)。
童貫為得璇璣石,屠殺睦州青溪碣村村民。方玉兒隨方臘進京告狀,在鎮安坊李師師(橋本麗香飾)的醉杏樓處,微服的趙佶與方玉兒擦肩而過,失之交臂。方臘擊鼓告狀,被開封府打入大牢。方玉兒為救方臘,試圖進宮告御狀,因皇上出宮,守衛怕驚動鑾駕,將其驅逐。
方臘被梁山好漢誤救後回到江南,與范仲淹之孫密謀,到杭州以獻畫為由,刺殺童貫。童貫以替身相見,躲過一動。方玉兒回到睦州後被童貫發現,童貫斷定方玉兒就是皇上夢見的入畫之人,於是將她強行征選,並隨花石綱船隊一同送往東京。
蔡京貪其美色,欲占為已有,從中阻撓,想盡種種辦法,不讓趙佶見到方玉兒,用瀉葯使方玉兒臉容憔悴不堪。在選秀大會上,趙佶見到面黃肌瘦的方玉兒,心中失望,但對其聰明才學留下深刻印象。
(3)宋微宗宋欽宗的電影擴展閱讀
宋徽宗軼事典故
三次河清
三國時期曹魏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聖人生。」事實是,出現「河清」,顯然與什麼「聖人出」無關。大概誰也不會認為宋徽宗是個聖人,但他在位時,竟出現過三次「河清」,皇帝和百官彈冠相慶,用各種形式來歌功頌德。
在黃河中下游,河水也有短時間變清的時候,即史書中作為祥瑞記下的「河清」,並不是五百年乃至一千年才一遇。據地質學史專家李鄂榮先生考證,中國歷史上的「河清」,有記載可查的便有43次,首見於漢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如從此時起算,平均不到40年就有一次。
根據《宋史》,宋徽宗在位年間的三次「河清」,分別為:第一次,大觀元年(1107年),「乾寧軍、同州黃河清。」第二次,大觀二年(1108年),「同州黃河清。」,第三次,大觀三年(1109年),「陝州、同州黃河清。」
大觀元年(1107年)「乾寧軍言黃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晝夜,詔以乾寧軍為清州」。「黃河清」被譜寫成新曲流傳,還在韓城建立記載這些祥瑞的「河瀆碑」。此碑至今尚在。
可是立碑後僅僅15年,到了1127年,這個導致北宋亡國的宋徽宗,便和他的兒子宋欽宗一起被金兵俘虜,押到了金朝統治下的東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