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聖安娜奇跡的幕後製作
義大利特色的美國電影
二戰期間,4個美國黑人士兵所體現出的那種英雄品質,賦予黑人導演斯派克·李一種呼之欲出的講故事慾望,於是他擴充了自己所能容納的電影范圍,製作了有生以來的第一部戰爭片——《聖安娜奇跡》。走進位於義大利羅馬的CinecittàStudios電影城,你會發現這里已然被一些樣式古老的建築物所填滿了,因為這里恰好是史詩大劇《羅馬》的拍攝現場,不但有多幢巨大、看起來很笨重的房屋,還需要幾百個臨時演員的通力合作,而他們大多時候都胡亂地分散在古羅馬的城鎮和高聳的神殿中……攝影棚的左側幾乎已經完全籠罩在了陰影當中,卻蹲伏著一個更小且異常復雜街道場景,這里已經完全到了另一個攝影棚的「勢力」范圍內了,遠離那些喧鬧的聲音,電影人斯派克·李正在一個狹窄的類似於小巷的布景中,為幾位演員做著指導。
一旦邁進這個攝影棚的門,時間就被定格在了1944年9月,4個美國黑人士兵走在一處美麗且很有田園風貌的義大利鄉間小路上,他們的手指都放在了槍的板機上,警惕地看著一群圍坐在餐桌上的義大利游擊隊員,對著一個坐在相反方向、正大口地喝著湯的德國俘虜怒目而視,角落裡的一個孩子突然畏縮了一下,氣氛一下子緊張地凝固起來,任何一句會讓人產生誤會的言語、或是一個行為,都有可能引發一次血腥的屠殺……也許這部由斯派克·李執導的《聖安娜奇跡》確實不如隔壁影棚的《羅馬》那般具有史詩的陣仗,可是李卻承諾影片肯定會成為一部更加血腥的戰爭巨作,他說:「打從一開始,《聖安娜奇跡》就被定位在了R級,我們也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著,整部影片差不多有4場非常慘烈的戰爭場面。當然,我們是不會模仿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所灌輸的那種打鬥風格的,因為這個故事關注的中心點並非『諾曼底登陸』。不過,影片仍然製造出了許多痛苦、艱難的時刻,首先,這里有一場可怕的血腥大屠殺,發生在聖安娜的群山裡--我們特別去實地拍攝了整組鏡頭,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拍攝手法,有助於觀眾產生一種『夢回古代』的感覺,在事件真實發生的地方,重演歷史,還有比這個更震撼的嗎?總之,《聖安娜奇跡》將會帶給所有人一個充滿了奇幻色彩的故事。」《聖安娜奇跡》改編自美國作家詹姆斯·麥克布萊德的同名小說,故事對焦在了4個來自於美國第92師的士兵所做出的功績--這是一支完全由黑人組成的隊伍。原著小說就好似具有羅馬風格的馬賽克鑲嵌藝術,將幾個不同的敘述者的語言拼湊起來,最終揭露出了整個戰爭復雜的道德分布圖。
斯派克·李在影片中使用的皆是一些本土演員,同時還讓他們用自己國家的語言進行本色對話,所以你經常會看到在同一個場景里分別出現英語、德語和義大利語等多種不同的語言……在所有來自於美國的演員中,最著名的自然要屬德瑞克·盧克了,他之前曾在菲利普·諾伊斯執導的有關種族隔離制度的《揭竿而起》中有過非常出色的表現,還出現在了羅伯特·雷德福做導演的《獅入羊口》中。
美國黑人的英雄主義
乍看之下,對於已經51歲的斯派克·李來說,在他超過20年的從影道路上,如今拍攝了這樣一部戰爭片,確實是一個不同尋常的選擇。不過,李其實一直通過跟蹤一些時事的新聞話題,來穩步地積累他作為一個電影人的聲譽,他的許多作品都是極具爭議性的,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現代美國黑人社區的影響,就像在《學校萬花筒》、《為所應為》、《叢林熱》和《懸疑犯》中,李研究的是黑人社區里各式各樣的沖突來源,包括人種之間的緊張氛圍、人種之間的性愛關系以及毒品交易所製造的惡果,他表示:「事實上,許多人並不明白,正是那些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返回的黑人士兵,組成了爭取公民權利運動的根基。這里正在發生的是一個全新的交戰狀態,全國各地不同的軍事訓練基地總是有暴力事件爆發,因為那裡的黑人士兵手中也握著槍,所以他們不會讓自己吃太多的虧……正是經歷了這些事情,讓他們意識到,只有手中能夠掌握相應的權利,才能換來他人的尊重。」
從孩童時代開始,斯派克·李就一直對戰爭電影維持著難以磨滅的高度熱情,他至今還記得自己那個時候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就是《霍根英雄》和《勇士們》(Combat!)……不過,李同時也覺察到,好萊塢很少有那種專門演繹美國黑人士兵在戰爭中有傑出貢獻的作品,他承認道:「這里還是有一些實例可以說明這一現狀的,比如說《十二金剛》中的吉米·布朗,還有HBO為塔斯基吉空軍拍攝的特別節目,即使如此,仍然只是一個少得可憐的數字,甚至就連最近有關硫磺島上發生的戰爭的影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的《父輩的旗幟》和《硫磺島來信》,也沒有任何關於黑人士兵的描寫。當然,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聖安娜奇跡》並非在一板一眼地還原歷史,有一些內容可能並沒有真實地發生過,但對於我來說,我真正感興趣的是二戰期間美國最後參與的那場戰爭,那完全是法西斯主義與民主主義之間的對決,你不是正義方,就是侵略方,當然,如果你生活在瑞士,就另當別論了。」
對於任何不好的評論和爭議,斯派克·李從來不會羞於躲避或掩飾,而是盡量嘗試著在浪尖上維持一種中立的態度,他還不斷地解釋自己並非想做美國黑人社區的代言人,只是簡單地選擇了他喜歡從事的電影主題而已……正是斯派克·李的妻子托婭·劉易斯向他介紹了這本名叫《聖安娜奇跡》的小說,而李迅速就被裡面講述的那個發生在義大利的美國第92師的故事所深深吸引了。而且,李的叔伯們也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過役,雖然他們關沒有參加最前沿陣地的戰爭,李接著說:「這部影片真正讓人著迷的地方,就在於它關注的是4位美國黑人士兵本身所具有的心理沖突--他們深知,即使在戰爭中獲得了勝利,回到家鄉後所受到的待遇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仍然會受到無情的指責和誹謗。當然,他們是真心希望當自己凱旋之後,能得到相應的尊重,但他們失望了。」
本來,斯派克·李有心讓這部《聖安娜奇跡》能夠在戛納電影節上得到相應公平的對待,但製片人們顯然將眼光放在了更遠的全世界范圍的首映所帶來的國際影響和票房成績上,所以他們最終鎖定在了9月份才舉辦的威尼斯電影節,李說:「我們都希望影片能夠被威尼斯電影節所接納,我個人認為,義大利人可能會感覺這是一部為他們所拍的作品……總之我們和那些通常情況下的美國電影人是不同的,不會去義大利霸佔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故事主題。」
因為幾乎《聖安娜奇跡》里的所有內容都發生在靜謐的托斯卡納群山的陰影下,斯派克·李花了差不多8周的時間,去了許多真實且飽含歷史的場景進行實地拍攝,包括Cinquale河,在那裡,第92師和德國的中堅力量第148大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這是李第一次在美國以外的地方拍攝電影,他也坦言在不熟悉的環境拍攝這樣有著大量的動作場面的作品,確實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但他仍然很開心能夠有這樣一個機會見識下一偉大的義大利電影人敬業的工作態度,李表示:「我從沒拍過戰爭類型片,也沒在美國以外的地方工作過,更沒執導過這種囊括了4種語言的作品,所以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聖安娜奇跡》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挑戰。」
斯派克·李一直都對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電影浪潮心醉不已,而更令他高興的是,小說的原作者詹姆斯·麥克布萊德雖然對這塊領域完全沒有任何認知,可他故事中的那個小男孩卻恰好是代表著那個電影時期的主題之一,李說:「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巧合,當我和麥克布萊德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並不知道任何與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有關的電影作品,更不曉得這種類型片中小孩才是關鍵,想想《偷自行車的人》、《羅馬不設防》和《戰火》……我覺得麥克布萊德之所以會在自己的故事中加入一個小孩角色,只能說他在這方面的直覺是非常敏銳的,而對於我來說,這部影片也算是我對羅伯托·羅西里尼和維托里奧·德·西卡的一次致敬。《聖安娜奇跡》講述了一個有關信仰的故事,同時還關注著奇跡是如何被塑造出來的,每一個人身上都發生了某些變化,所以這部影片里不會只有一個奇跡發生,我真的希望觀眾能夠切身體會到這些。而我想說的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度過了51個年頭了,我知道奇跡是真實存在的。畢竟,他們能夠允許我拍攝這樣一部影片,本身就可以稱之為一個奇跡了。」
㈡ 在微電影創作中,如何發揮微時長的敘述魅力,優化微結構的敘述效果
微電影創作中,要發揮微時長的敘述魅力並優化微結構的敘述效果應該從明確敘事重點、創新敘述結構、建立有效的視覺語言來創作。
1、明確敘事重點:
由於微電影時長有限,必須明確每一段要講的重點是什麼,讓觀眾在短時間內迅速理解故事的主題和情感。在劇情設置上,應選取最能表達主題和情感的部分,精確到每一個鏡頭,以細致入微的表現手法展現故事情節。
2、創新敘述結構:
微電影的敘述結構需要創新,可以利用非線性、多線程的敘述方式,打破傳統的時間線或因果邏輯,讓故事更具吸引力。同時,可以在影片中設置一些懸念和反轉,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始終保持緊張感和好奇心,提高觀看體驗。
2、利用象徵和隱喻:通過象徵和隱喻,將抽象的概念、情感或主題轉化為視覺上具象的元素,使觀眾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和感受。例如,用藍色調來象徵悲傷,用黃色調來隱喻希望。
3、營造氛圍:利用光線、色彩和構圖等手法,營造出與情節相符的氛圍,如緊張、舒緩、神秘等。這有助於增強故事的感染力,使觀眾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
㈢ 電影有哪些敘述方法
順敘、插敘、倒敘。
1、順敘
電影線索按照時間流程,空間流程發展的結構
①單線順敘:電影線索按照單一的時間流程且空間流程發展的結構。
②多線順敘:電影線索按照單一的時間流程,多元的空間流程發展的結構。
2、插敘
電影在「順敘」的過程中,插入不同時間流程
①過去式插敘:只電影插入的橋段在被插入橋段時間流程之前。
②想像(未來)式插敘:只電影插入的橋段不屬於被插入橋段時間流程。
3、倒敘
電影在「順敘」的過程中,插入不同時間流程
①單線倒敘:電影線索按照單一的時間流程,空間流程反向發展的結構。
②多線順敘:電影線索按照單一的時間流程,多元的空間反向流程發展的結構。
電影拍攝方式:
1、室內攝影
通過引用電影鏡頭,在影樓原有設施基礎上,將攝像機與電腦連接;在藍背下實時拍攝、通過該軟體實時自動摳像、隨意更換想要的背影、加前景特效、後期製作、輸出等一步完成,拍出的藝術片,魔幻而唯美。
2、定格攝影
又稱逐格攝影,是採用機械或電子控制裝置,開動電影攝影機,每次只攝取一格畫面的攝影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能使形態漸次變化的圖畫或靜物表現在銀幕上,產生栩栩如生的活動效果。動畫、木偶、剪紙影片或電視片中活動字幕等,都用這種方法攝制。
3、降格攝影
拍攝時片門每秒通過的畫面格少於標准數字「每秒24畫格」,播放時是常速度24畫格/秒。這樣,銀幕上的活動就比實際活動快,出現快動作現象。
4、快速攝影
又稱升格攝影。運用這種方法攝取的景物運動過程,以正常頻率(24格/秒)放映出來就可以得到較實際動作慢的視覺效果。
一般用於攝取某些特技模型或使某動作(如跳高、賽跑)以緩慢的過程現於銀幕,藉以分解和觀察。
㈣ 求電影《聽說》劇本
《聽說》是一部很溫馨的小電影。說它小是因為它很朴實、很真誠。對於很多所謂的大片來說他足夠的小。但它卻是眾多大片所不能替代的。它的溫馨,單純使我們彷彿來到了他們的世界,與他們一起體味苦與樂。介紹給朋友們,希望朋友們有空看看,應該不會讓你失望的。
劇情簡介
版本一 秧秧為了完成姊姊小朋參加聽障奧運的夢想,在游泳池旁為小朋加油打氣,天闊送便當來給都是聽障隊員的游泳隊,看見秧秧和小朋用手語對話,遂主動上前用手語攀談,對秧秧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跟她要了MSN帳號。
為了製造見面機會,天闊到體育館前賣便當,每次都特地留一個便當給秧秧,也因此知道秧秧的經濟拮據,開始替秧秧製作愛心便當。秧秧感動不已,但還是詳細畫下愛心便當的內容並標上不同的價錢,堅持待日後手頭寬裕再一並償還。透過送便當的過程,天闊對秧秧和小朋的生活有愈來愈多的了解,也被秧秧全心照顧小朋的手足之情觸動,利用秧秧在百貨公司中庭廣場做街頭藝人的契機表白自己的心意。兩人對彼此的好感急速加溫,卻因溝通上的誤會發生無聲口角,加上秧秧自責沒照顧好小朋,決定斷絕跟天闊的連絡。
天闊想要挽回對秧秧的情感,想盡辦法讓秧秧開心,買玻璃水鳥甚至是扮成樹木在家裡等著秧秧。小朋取消資格而與朋友喝酒晚歸,引起秧秧的愧疚,小朋向秧秧表明別在依附她的夢想,秧秧也應該有自己的人生,找尋屬於自己的夢想,姊妹深情手語溝通過相擁而泣。最後,燒臘店收到秧秧還清的便當錢,天闊在追出去前向父母說明他是否可交一個聾人女朋友,准許之下,隨即追尋秧秧。
天闊在游泳池,背對著聽不見的秧秧自我排演表明心意對話,而正視秧秧時卻又畏縮,邀他來家裡打工。隔日,天闊帶著秧秧見父母,父母倆也萬全准備紙板留言給秧秧。提到是否和天闊在一起時,秧秧突然開口說出「我願意」。眾人震驚之於才曉得秧秧並不是聽障,而秧秧當初也誤以為天闊聽不見,於是兩人先前談了一段聽不見的戀愛。
四年後,在一起的天闊與秧秧一同為參加台北聽障奧運的小朋加油。字幕打上「愛情跟夢想都是很奇妙的事情,不用聽不用說也不用被翻譯,就能感受到它」結束。
版本二
男孩大聲告白:「水鳥有一天也可能會絕種,快把眼前這棵樹搬回家養吧!」水鳥與大樹,最後能夠聽見彼此的聲音嗎?
秧秧為了完成姊姊小朋參加聽障奧運的夢想,在游泳池旁為小朋加油打氣,天闊送便當來給都是聽障隊員的游泳隊,看見秧秧和小朋用手語對話,遂主動上前用手語攀談,對秧秧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跟她要了MSN帳號。
為了製造見面機會,天闊到體育館前賣便當,每次都特地留一個便當給秧秧,也因此知道秧秧的經濟拮據,常常餓到沒錢吃飯,遂開始替秧秧製作愛心便當,食料不但超乎一般便當的豐富,而且不跟秧秧收取分文。秧秧感動不已,但還是詳細畫下愛心便當的內容並標上不同的價錢,堅持待日後手頭寬裕再一並償還。
透過送便當的過程,天闊對秧秧和小朋的生活有愈來愈多的了解,也被秧秧全心照顧小朋的手足之情觸動,利用秧秧在百貨公司中庭廣場做街頭藝人的契機表白自己的心意。兩人對彼此的好感急速加溫,卻因溝通上的誤會發生無聲口角,加上秧秧自責沒照顧好小朋,決定斷絕跟天闊的連絡。抵擋不住對秧秧的思念,天闊用盡辦法尋覓秧秧,想恢復往日的情感。
幕後製作
台灣勵志電影《聽說》由新銳導演鄭芬芬導演,主演有陳意涵、彭於晏與陳妍希等,影片中兩位主角陳意涵、彭於晏在劇中通過手語談情說愛。這部與台北聽障奧運主題結合的新片,也是台灣難得將國際運動會與文創產業結合的例子,8月28日在全台上映。
電影《聽說》敘述聽障選手的家庭生活和愛情故事,由新銳導演鄭芬芬執導,監制焦雄屏、音樂黃韻玲、音效杜篤之,集結的全是一流的幕後製作團隊,男女主角則由新生代人氣偶像彭於晏、陳意涵、陳妍希挑大樑主演。
導演鄭芬芬表示,這部電影相當特別,有60%都是用手語表達,因此拍片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鄭芬芬說:「這部電影會很特別是說,因為它可能有 60%以上幾乎是用手語,拍片過程當中發生非常多很好玩的事情,可能所有工作人員,除了我之外,一直等到我喊卡,大家才知道他們演完了,因為他們比什麼都沒有人知道。」
《聽說》是一部扣人心弦、溫馨感動的電影,以一位照顧著立志參加聽奧的聽障游泳選手的家人秧秧與另一位善用手語之聽人天闊的戀愛為主軸,藉由獨有的對話方式尋找另一座溝通的橋梁。主角陳意涵、彭於晏與陳妍希為片中角色也勤練手語月余,均異口同聲說,此次表演必須經過導演、手語老師、攝影師、聽障顧問幾重認可才算過關,像經過重重考試,因此壓力特別大。
目前當紅電視劇《痞子英雄》女主角的陳意涵大銀幕擔當演出具挑戰的角色,她率真的表示此次表演手語對她有些困難,因為她觀察聽障人士在比手語時,臉上表情也非常豐富。但是如果擬真學她們的表情,在電影上可能會被閱讀為表情過度誇張。所以在擬真與誇張間需要拿捏得當。而飾演姐姐小朋的陳妍希不但要飾演擅長手語溝通的聽障人士,開拍前還要學游泳,游泳教練也盯著她練習,要求像真的比賽選手。
與聽障奧運結合的電影「聽說」已於日前順利開拍,12 日舉辦拍攝記者會,正式宣布電影中的重要卡司與劇情,台北市長郝龍斌與文化局長李永萍均出席現場為電影獻上衷心的祝福,並期待電影拍攝順利,這是台灣難得將國際運動會與文化產業結合的例子,由新銳導演鄭芬芬指導,以聽障選手的家庭和生活為故事架構,愛情和情感為講述的內容,交織成一個活潑清新的青春電影。「聽說」因為特殊的題材以及對聽障人士的人文關懷,獲得了台北文化局及聽障奧運委員會的相關支援,互相結合所呈現的效果,可以說是給聽障人士最大的鼓勵,片中三位男女主角彭於晏、陳意涵以及陳妍希將挑戰以手語來演出,這對都不會手語的三人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因為這部片三人要苦練手語,讓三人都真心體會到聽障人士的辛苦。
因為電影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手語,對三位男女主角來說是很大的負擔,三人一起為了電影集訓了兩個月的課程,他們坦承用手語演出心理壓力很大,不過能夠參與這么有意義的電影,讓他們都願意為了藝術卯足了勁。
導演鄭芬芬表示這次拍戲是以手語和游泳兩項牽涉動作的部分所構成,對她來講是很大的挑戰,不過她一直很感激有過這個機會讓她認識到許多聽障的朋友,能夠進一步了解聽障人士的心理感受,是她這次導片的意外收獲。
正式公布電影卡司與劇情,包括演員彭於晏、陳意涵、陳妍希、林美秀、羅北安共同演出,由於電影要用到大量手語,由劇組安排教手語的老師為彭於晏、陳意涵與陳妍希集訓了兩個月,三人坦承用手語演出心理負擔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