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武一奇網易娛樂電話采訪
微電影《媽,我回來了》在優酷網上線後,點擊率三天破百萬,上傳當天微博轉發量過萬,收獲了廣大網友的熱切好評。導演武一奇對此表示,《媽,我回來了》是一個「值得深思」的作品。在接受電話專訪時,武一奇表示,影片中的生活是真真實實的,只是被他搬到了熒幕上。影片沒有化妝,沒有多餘的語言,僅用5000元製作的資金,卻表達出了豐富的情感。
在被問及對《媽,我回來了》播出的感受時,武一奇沉默了片刻,表示這就是生活的真實。影片中的情感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無論性別、年齡、身份,人們都能從中找到共鳴。武一奇表示,他創作這部影片的初衷是想印證生活中的某些東西,因此選擇了微電影這種形式。
對於網友的反應,武一奇表示,基本都能與影迷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每個人的反應都不一樣,不同的角色也會有不同的反應。他認為,這是他始料未及的。武一奇還提到,他上網看了網友的反應,有些人直接在他的微博上表達觀後的感受,有的委婉,有的直接,但都讓他感到很有意思。他還提到,有些觀眾帶來了很好的想法,讓他感到自己用心製作的電影得到了肯定,就像一個廚師被贊揚做的飯菜可口一樣。
在創作《媽,我回來了》的過程中,武一奇遇到了最大的困難是資金。他不太願意向家裡要錢,因此找到了雪花啤酒的經理,得到了5000塊的資金。所有演員都是朋友幫忙,而最要感謝的是山西方雅傳媒,他們免費提供了機器和攝影。在拍攝期間,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幫助,武一奇對此表示感謝。
在拍完《媽,我回來了》之後,武一奇表示,他一直在追尋要去相信的東西,這些是有意義的。他認為電影是一種精神文化的象徵,各種人群都能在電影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感傷和情懷。對於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故事,往往能夠折射出大的社會環境。對於自己的變化,他認為,他一直在走這樣的路,多年的經歷和最普通人的立場,讓他對於這種最朴實的情感和最真實的現實社會有了切身的體會,也促成了他的電影對於這種朴實無華的人間真情的關切。他對於社會存在的普遍現象有敏銳的洞察,真實才能有感觸,有感觸才有靈感。
㈡ 農民大叔花4年拍微電影,為拍攝這部作品,他付出了哪些心血
農民大叔花四年時間製作微電影
微電影《平原硝煙》引起了網友們關注,不是這部微電影內容吸引人注意,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拍攝竟然是出自一位農村大叔之手。 這部電影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 發生在豫東平原上的抗戰故事。這部電影不僅特殊在出自於農民之手,就連演員也都是農民, 拍攝這部電影純屬大家的興趣,這部電影屬於一部公益電影,電影是大家自己編劇、導演、拍攝,演員們加入也是憑著自己愛好,並沒有報酬。
這部微電影即將在今年五月上映,而最初拍攝這部電影也是因為大家的愛好而已,對於農民來說他們也想向建黨一百周年獻禮,農民朋友在一起玩玩,大家共圓中國夢。相比於玩手機,吃喝打麻將,這種方式更能豐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錢先生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值得大家贊揚,畢竟作為農民來說大家從來沒有想過能夠拍電影。
而農民的業餘生活也比較單調,除了做農活之外,也就是玩玩手機,打打麻將。錢先生帶領鄉親們一起拍微電影,調動了大家積極性,也豐富了人們精神世界。想想現在很多人,不是熬夜追劇就是視頻刷不停,能夠做些有意義的事,值得贊揚!
㈢ 青春榜樣 | 陳敏之:心隨影,敏於行
一方銀幕,展現世態炎涼,感受人情冷暖。往昔一場場視聽盛宴,信手拈來;今朝一幕幕詩和遠方,未來可期。
陳敏之,長安大學2015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本科生,曾任長安大學青年傳媒中心影視文化部部長。2018年被成功保研至北京師范大學電影製作專業。其導演作品《喜兒》入圍全球大學生電影節,並於2018年5月在「長安大學第一屆Focus on電影節」首次展映,獲得「最佳影片」獎項。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陳敏之把對電影的熱愛融入學業,更融入生活。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堅持,成就自己。
陳敏之的保研成果令人艷羨,但她對保研的態度卻顯得極為平淡。「我對保研並沒有什麼大的規劃,大一時我原本打算出國留學,保研的事從大四上學期才開始留意。」說者雲淡風輕,但支撐這般淡然的是陳敏之對自己專業成績的十分自信。
在理論學習方面,她的文化課成績排名位居全專業第一,英語四六級和雅思成績也都是名列前茅。在她看來,優秀的專業課成績才是保研的敲門磚和王牌。「要想成功保研,不要太迷信所謂的加分項目,它們只是錦上添花的東西,一定要先提高專業課成績。我自己的專業課壓力並不大,所以我的學習節奏並不是特別緊張。但平時我會要求自己認真學習專業書籍,廣泛涉獵與專業相關的人文社科類、哲學類書籍。」一方面對9電影的痴迷,對專業的喜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陳敏之取得優秀的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老師們的傾囊相授也讓她受益匪淺。「老師們都十分博學和敬業,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整理好專業筆記。我要感謝那些曾幫助過我的老師,他們不僅教給我許多專業知識,而且還盡力幫助我解決微電影製作中的資金,設備等問題。」敏而好學,良師相助。面對文化課,陳敏之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在專業實踐方面,陳敏之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初入大學,從無到有,由易到難。從簡單的參與迎新晚會製作到白地村調研再到在《天天向上》導演組實習,陳敏之在專業相關實踐上不斷前進。大二赴台交流學習的經歷是她大學生涯的一個里程碑。台灣國立清華大學對話式、啟發式的教學讓她深受觸動,也因此更注重實踐。「從台灣回來後,我更多嘗試拍片子,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後大家一起創作。這些是我大學後半部分的主題。」厚積薄發,大三大四陳敏之迎來自己的收獲期。這兩年她導出《喜兒》、《白茫茫》等電影,組織創辦「Focus on」電影節,參加香港電影節。豐富的實踐經歷讓陳敏之對自己學習的理論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理論與實踐的齊頭並進讓陳敏之對自己的專業成績更加自信,也讓她的保研路更加順暢。
「保研的變數很大,一切都是未知的,做好眼前的事很重要。」對於那些准備考研保研的同學,陳敏之貼心地給出自己的建議:「首先一定要把專業課成績搞好,這是基礎性的也是決定性的;其次是大三下學期就要提前關注心儀學校的夏令營,在夏令營拿到「優秀營員」資格之後幾乎就不用參加面試了;最後有條件和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參加一些省級、國家級的比賽或者發表論文,這些也是可以加分的。」
「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這是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陳敏之最喜歡的台詞,而她自己也從未改變過對電影的鍾愛。
中學時期,因為喜歡王菲,陳敏之看了王家衛的電影——《重慶森林》,正是這一部電影激發了她對影視作品的熱愛。「我們學電影的,心裡都有一個執念,就是想參加電影節。」大三的下半學期,陳敏之有一門短片創作的課程。「這個課上每個人都要自己創作一部影片,但是然後呢?這些影片就只是一項作業而已嗎?所以我們大家一起,給這些作品創造一個平台讓它能夠展現出來,讓更多人去了解它們。」沒有任何組織或部門,只是一群熱愛電影的年輕人,在老師的支持下,主辦了長安大學第一屆「Focus on」大學生電影節。「這個活動辦下來覺得挺有成就感的,也算是圓了我們自己的一個夢吧。」她如是說。
2018年9月,陳敏之導演的短片《喜兒》入圍全球大學生電影節劇情短片單元。談到製作短片的初衷,她坦言自己有一天看到《十一種孤獨》,裡面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小孩子的孤獨,被這個故事吸引,她就想到用影視化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我會被這種在小孩子身上發生的不一樣的故事和不一樣的情感吸引。而且這部《喜兒》多多少少算是一個悲劇,我覺得這種悲劇其實是很原生的,它沒有為我們現在社會經歷的一些事情所影響,就是一種原始的孤獨,這才是最觸動我的地方。」采訪中,陳敏之笑著說到,其實她並沒有想讓觀眾從她的影片中學到什麼道理,也並不想傳輸一種很准確的價值觀,「我覺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我只是想傳達兒童心靈中的一種情感,讓大家看完這部片子多少有些感動或共鳴,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有人說電影裡面最難拍攝的,一是動物,二是小孩子。在拍《喜兒》之前,陳敏之和她的小夥伴們也只是偶爾心血來潮會拍一些視頻,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所以我們當時的拍攝也是莽莽撞撞的,拿著幾台單反就去拍了,在技術上也沒什麼經驗可言,但還是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陳敏之帶著全劇組從西安飛去湖南拍了三天,這三天時間她們需要和50多名小演員周旋,只能在孩子們下課的時間組織拍攝。「其實拍片子這件事是需要多方面合作的,不僅僅是導演,還需要很多個部門共同協作。」如今的陳敏之,經常會反思自己的作品,「攝像、燈光、聲音,其實是影視拍攝過程中最應該保證的幾個技術層面。而說實話,我對《喜兒》這部影片的這些方面並不太滿意。」
「作品的內核是最重要的,你自己首先應該去相信你的故事。」在作品的創作方面,陳敏之認為拍片子不應該僅僅只是去塑造一個人物或者講出一個故事,還應該加入自己的一些思考,「這些東西不分高級低級,只要是你自己內心的想法就好。」她談到拍片子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很多東西要做到邏輯上的統一,很多細節都要自己捋清楚。同時作為學姐,她也提醒學弟學妹們:「如果你現在有一些好的idea,一定要努力去把它做成一部好的作品,這都是你自己的體驗,也會為你以後要走的路打下基礎。」
「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漫天雲卷雲舒。」在生活中,陳敏之口中的自己是一個慢熱、隨性而卻謹慎的人。她會利用電影、讀書、旅行來消磨日常生活中的無聊時間。因為電影專業的元素充滿了她的生活,她深深熱愛著自己的專業,所以在學習時她感覺不到痛苦,增進知識和磨練技藝都是伴隨著樂趣而進行的。這正如她所說:「如果你真正熱愛你這個專業,那麼學習就是你生活當中的一部分了,我真的不建議大家去選擇不喜歡的專業。因為這不僅僅意味著眼下的痛苦,更意味著將來的無奈。」對於一個人來說,選擇往往要比堅持更關鍵,陳敏之選擇了與電影相關的專業,是因為心中的熱愛。也剛好是這份熱愛,使她有了堅持下去的理由。村上春樹說:「喜歡的事情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事情怎麼也長久不了。」
陳敏之說:「盡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夠做到認可自己,能在電影圈裡做一些喜歡的事情。我並不要求我自己做的有多成功,因為成功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我只想做到自己心裡的成功。」沽名釣譽的行為並不能使她真正得到快樂,她擁有著電影人的情懷。這種情懷可以使一個人不墮入燈紅酒綠的浮世,也不會沉迷於表面的聲色犬馬。正是因為心中的情懷,三毛放下了名利,去往撒哈拉沙漠,追尋自己前世的夢;正是這種情懷,張旭不羈於功名,脫帽露頂於王公前,只是為了揮毫落紙如雲煙。為了藝術上的成就,人不應汲汲於功名,《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蘭,因為抬頭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所以舍棄了腳下的六個便士。當你選擇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時,那麼日子就是有趣的。陳敏之追隨了自己的內心,按自己的意願去過她想要的生活。
讀萬卷書,看很多電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讀了萬卷書的陳敏之,最終要離開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大學,去往新的遠方,因為漫漫的旅途能使她豐富閱歷,把這些閱歷投放到自己的電影中。看了很多電影的陳敏之,最終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電影專業,因為只有熱愛的事情才能日久彌新。正是因為新的遠方和一直以來的堅持,她終會有喜歡的生活。
山河平靜遼闊,無一點貪嗔痴愛,我們都是背著行囊走在路上的旅人。熱愛電影、生活的陳敏之與一個又一個書中、電影中的人、事、物相遇。我們也應該轉身去擁抱生活,在書中、電影中的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中,與自己,面對面相遇。
青年傳媒中心/信息來源
㈣ 微電影創業成功案例
微電影創業成功案例
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財富自由,拓展人際圈。下面和大家分享微電影創業成功案例,希望能帶給你正能量!
葛曉鵬的先知傳媒已小有規模,正醞釀進軍原創動漫與微電影
很多大學生腦海中都閃過「創業」的想法,但真正頂住壓力堅持下來的並不多。8月9日,記者采訪了解到,濰坊「80後」小伙葛曉鵬就是憑借一股韌勁和創新能力,在濰坊的影視製作行業嶄露頭角,去年一年就製作了60多部企業宣傳片。目前他的公司小有規模,不安於現狀的他正醞釀著向原創動漫製作和微電影拍攝方向轉型,立志打造濰坊原創動漫王國。
創業夢想 大三時已有打算
8月9日,記者在勝利東街與新華路交叉口附近的濰坊大學生孵化中心19樓見到了葛曉鵬。此時,他正在忙著接待來自國外的參觀團體。通過翻譯,葛曉鵬得知對方對自己的創業項目很看好。
在隨後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出生於1987年的葛曉鵬是濰坊人,2010年畢業於西南大學廣播影視編導專業,大三時他就有了創業打算。他跟舍友陳林天天討論公司以後該朝著哪個方向發展,公司雛形也是在那時形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很多同學希望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我則想憑借自己的能力闖一闖。」葛曉鵬說。畢業後,葛曉鵬拉上幾個小夥伴成立了 「先知傳媒」,目前已擁有固定的房產和設備車輛,近百萬元的影視器材設備,已經算是小有成就。但是在這份成功背後,葛曉鵬和他的公司也經歷了不少坎坷。
北京取經 歷經艱難變成熟
葛曉鵬的父母都是公職人員,在他們的觀念中,孩子應該好好學習,畢業後從事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當公務員或是進電視台做記者。所以,他深知能否創業關鍵在於能否勸服父母。2009年除夕,葛曉鵬與爸爸進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徹夜長談。剛聽到兒子說想創業時,葛爸爸堅決反對,不過聽了葛曉鵬的分析後,覺得也有一定的道理並非一時的沖動,只好同意。
當時,作為一名尚未畢業的大學生,在公司運營方面,葛曉鵬是個門外漢,於是,他和陳林決定用一年時間去北京的影視傳媒公司學習。
工作難找,是葛曉鵬走出校門的第一關。他和陳林到北京後投了很多簡歷均石沉大海。一個多月後,他和陳林才分別找到工作。那一年,葛曉鵬白天工作、補充專業知識,更留心公司的管理模式,晚上便與陳林構思自己公司的發展。
運營之困 成立半年沒訂單
2010年底,懷揣創業夢想的葛曉鵬終於成立了濰坊先知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本以為可以把在北京學到的運營模式照搬到濰坊,沒想到事與願違,公司成立的最初半年,他們沒有接到一個訂單。
「北京的傳媒公司有明確分工,比如拍攝公司、後期製作公司、攝影器材租賃公司,形成一個產業鏈,可以找到任何一個你需要的公司,節省成本又節省時間。但濰坊當時的情況不是這樣,首先,企業不知道有專門做企業宣傳片和紀錄片的公司,一般都找電視台;其次,沒有一家傳媒公司願意把後期製作讓給別的公司做,哪怕自己做得不怎麼好。」葛曉鵬告訴記者,他們規劃的是做專業後期製作團隊,公司的4個核心成員都是技術型的,以為只要把後期做好,就會有很多傳媒公司找上門來,但看到濰坊現狀後,他們只能轉變思路。
轉型之機 擅長的活都去干
迫於濰坊影視製作行業的現狀,葛曉鵬決定從只做影視後期轉變為只要是他們擅長的活都干。葛曉鵬告訴記者,公司的第一個訂單是一本宣傳冊,為了把第一單業務做好,他們4個人用了近1個月的時間,從設計到印刷全程參與,最後純賺600元。
「掙600元忙1個月對很多人來說不值,但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舞,這是公司邁出的第一步。」葛曉鵬說。
從創立之初半年無一單業務,到現在企業拍宣傳片要規劃檔期,公司實現了質的飛躍。葛曉鵬總結說,最重要的就是公司成立之初他們不計付出、不計時間成本的做法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其次就是他們核心主力都是技術型人才,創新性強,能夠提供更多的選擇方案。
未來之機 正籌備原創動漫
從一個對公司經營懵懂無知的毛頭小子,到現在成為擁有百萬元固定資產、攝錄設備以及14名員工的「領導者」,葛曉鵬完成了創業的第一次蛻變,未來他如何規劃?
「之前我們的盈利主體是企業宣傳片,之後要走的路子是自己投資拍攝微電影和原創動漫。我們已經不惜重金從上海挖來《懶貓淘氣三千問》的美術總監跟我們合作。」據葛曉鵬介紹,單純為企業拍攝宣傳片的市場和發展空間有限,他計劃著在保證原始業務穩步增長的同時,向著原創動漫業發展。據了解,目前公司正在籌備製作一部有關濰坊傳統文化題材的二維動漫。
除了發展原創動漫,葛曉鵬還打算投資微電影。葛曉鵬說,巴西世界盃期間,由他們製作的兩部有關世界盃吐槽的視頻總點擊量超過了一百萬,這讓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己投資拍攝系列搞笑劇,趁機搭建自媒體宣傳平台,讓先知傳媒的名氣更響。
這個清明假期,劉林青和他的「小夥伴」們異常忙碌:距離大學畢業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即將離校的同學們忙著在校園里每一處印刻著記憶的景觀前留影,而劉林青他們的「覓&me工作室」的成員則拿著相機、攝錄機每天穿行在校園里、教室里、紫藤花架下、圖書館的.走廊里……為同學們留下最美的青春記憶的同時,也記錄著自己的青春。
「覓&me工作室」的主創有四人:楊曉菁、劉林青、張慕然和蘇曉萌,均是來自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新聞專業的大四畢業生。
談起最初成立創業團隊,劉林青介紹說,2012年9月的時候,當時正讀大二的他們因為要完成製作微電影作業而聚在一起。為期兩個月的合作使他們對彼此增進了了解,明確了分工,就這樣,「覓」團隊應運而生。
剛開始,團隊的拍攝多是義務的。面對即將到來的畢業、就業,一個新的想法誕生在他們腦海中。「如果可以把愛好和工作結合,那就太幸運了。」蘇曉萌說。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們迅速擬出方案,分析利弊。最終,確認工作室經營方向,盈利模式正式開啟。
有了前期視頻拍攝的經驗,加之人脈的積累,「覓」工作室的創業初期頗為順利。「當時在一段時間內接下了好幾單,party記錄,生日記錄,婚禮微電影等等,由於我們的價格較市場價更低,而成片質量卻很好,製作非常用心,所以客戶覺得性價比高,普遍反響還不錯。」張慕然說。
然而好景不長,和所有創業初期的團隊一樣,工作室很快迎來了新的問題。「記錄類及婚禮微電影市場飽和度高且受眾需求相對較小,如果我們只是單一地做這一部分,恐怕不能維持工作室長期、穩定的盈利。」劉林青說。
面對現實的壓力和對夢想的堅持,「覓」團隊最終選擇了以企業的宣傳片、微電影廣告為主,兼顧「記錄生活」的發展方向。去年10月份,「覓」工作室為一家生物公司拍攝製作的用於參加創新中國大賽的企業宣傳片,幫助這家公司成功入圍並獲得首輪融資;11月,「覓」工作室獨立拍攝製作的微電影《看見》入圍光線傳媒微視頻大賽前20名。
記錄著同學們的「畢業故事」,「覓」團隊的小夥伴們也面臨著畢業分離。「兩位同學去英國深造,專業都是媒體製作、公關推廣之類的專業;我和另外一名同學現在一家從事電子出版的企業實習,負責視頻後期。」劉林青說,盡管難以避免要分開,但「覓」團隊不會解散,會堅持青春夢想,「我們會有聚在一起繼續奮斗的那一天。」劉林青堅定地說。
;㈤ 拍微電影一般需要多少工作人員怎麼分配
1.編導人員 它包括編稿人、導演和顧問等。一般來說,導演是專職的電教專業人員,而編稿和顧問則是兼職的,他們是在該學科有專長並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是臨時受聘來工作的。
2.製作人員 這些都是電教館(中心)內的電教專職人員,包括有攝像、錄像、美工、燈光、編輯、錄音、解說等人員。他們在電視教材製作上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專長,在導演統一指揮下,分別負責具體的製作工作。大的製作部門,一項工作需要幾個人,小的部門,則可由一人兼任幾項工作,甚至由導演去兼任攝像、編輯等工作。
3.管理與技術人員 管理工作有兩類.一類是製片管理工作,相當於拍攝電影或電視劇時的製片主任的工作。他管理演員和攝制組的一切後勤事務性工作。這項工作可以設專人去做,也可由教材製作部門負責人或導演兼任。另一類是設備管理工作。編制電視教材要使用價格昂貴的設備,這些設備必須妥善管理。通常是將設備集中起來由專職人員管理;部分常用的設備,如攝像機,可由使用者包干管理與維護。為了加強設備技術保證和及時做好設備檢修工作,還應設專職或兼職的維修技術人員。
上述三部分人員均應在電視教材製作部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
二、電視教材編導的任務與要求
(一)編導的任務
顧名思義「編導」是要擔任編與導兩方面的工作。「編」即編寫電視教材的稿本,「導」即根據稿本按電視製作的規律,指導錄制工作的全過程。「編」與「導」這兩項工作可以同時由一人去承擔,承擔這兩方面工作的人,稱為「編導」。大多數情況是編與導兩項工作由
兩人以上去承擔。承擔「編」的人稱為「編稿」,他的主要任務是:(1)確定電視教材選題;(2)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編寫出電視教材的文字稿本;(3)協助導演指揮電視教材錄制工作。承擔「導」的人,稱為「導演」。他的主要任務是:(1)協助編稿選定電視教材課
題;(2)根據電視教材文字稿本寫出適合錄制要求的分鏡頭稿本;(3)指導錄制工作全過程,直到最後編制完成電視教材。
編與導這兩項工作既有分工,又有著密切的聯系,兩者要相互配合,才能保證編制電視教材的質量。比如,在確定選題時,編稿人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難點重點、哪些內容不易用口頭講清而需要用電視手段去表達等等,應該有更多發言權。導演在選題時,對這些選題內容能否發揮電視手段長處,則更有發言權。兩者相互配合進行電視教材的選題,將需要與可能結合起來,可以獲得理想效果。又如,編稿在第一次編寫文字稿本時,導演可以在寫作方法上予以指導;導演在寫分鏡頭稿本時,要徵求編稿的意見;在指揮錄制工作時,編稿人往往要起科學顧問的作用,才能保證教材的科學性與教學性。總之,編導的工作是一項有機聯系的整體工作,由於任務涉及的范圍廣、技術要求高,往往難以做到一個人既具有「編」的學識水平,又具有「導」技術與藝術水平,所以,才將編與導的工作由兩人以上去承擔。但分工後仍須密切配合,才能互相協調做好工作。
(二)編導人員的素質要求
編導人員的工作是一種教材編制工作,與文字教材編寫或教師在課堂上講好一節課比較,電視教材編制過程要復雜得多,難度也大得多。所以,要編制出一部好的電視教材,是一項教學研究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同時也是科學,教學與藝術結合的產物。在這些工作中,起關鍵性、指導性作用的是編導人員的工作。因此,對編導人員有較高的業務素質要求。
1.編稿的業務素質要求
(1)學科專業知識。編稿應該在某課題(課程)的學科專業方面具有較淵博的知識。既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要掌握學科的最新發展成就,還要了解該學科在國民經濟生產部門的應用狀況,以及與該課題有關的知識。這樣可以確保電視教材的科學性。
(2)教育科學知識和教學經驗。編稿應該掌握教育學、心理學 的基本知識,並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懂得用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去指導稿本編寫;要認真學習,掌握課程的教學大綱,使稿本內容符合大綱的要求;要了解教學對象,使稿本的選材能適應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這樣,才能保證電視教材的教學性,符合教學的規律。
(3)電視教材編制的知識。編稿要懂得一些電視教材編制過程的常識,具備一定藝術修養與寫作能力,較好地掌握文字稿本編寫的技巧。這樣,才能寫出有較高水平的符合編制要求的文字稿本。
綜合上述條件,編稿應由在學科業務上有一定專長的、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只要他們再去學習一些編制電視教材的知識與技巧,就能勝任編稿的工作。
2.導演的業務素質要求
(1)掌握影視藝術的理論與技巧。電視教材是借用電視手法來去現教學內容的。因此,電視教材導演必須熟練掌握電影、電視藝術的編導與製作的理論知識與技巧。比如,畫面構圖的知識電視攝像鏡頭運動的技巧,電影蒙太奇的理論,鏡頭組接的原則與技巧,攝像用光、編輯、錄音的技術、音響、音樂的運用技巧等。導演應該掌握影視理論與技術,如同文字教材的編著者要掌握最基本的寫作方法與技巧一樣重要。在文字寫作上,詞不達意、語法不通、文筆不流暢,自然寫不出好的文字教材。同樣,在電視手法表現上沒有掌握好影視的基本理論與技巧,也不能編制出影視語言、語法、技巧皆佳的電視教材。
(2)熟練掌握電視製作設備系統的功能和使用的方法。電視教材從寫分鏡頭稿本到指揮錄制工作全過程,都要求導演熟練掌握製作設備系統的全部功能和具體使用的技巧。特別是目前設備更新的周期很快,不斷出現新型號的攝像機、特技機和編輯系統等,導演要善於運用這些設備的最新功能,編制出運用了新技術的有時代感的電視教材。例如現在電視製作部門已廣泛使用電腦字幕/圖形創作設備系統,若導演不了解這一系統的功能,在寫分
鏡頭稿本時仍然沿用老一套的字幕和動畫,在錄制時將新設備放在一邊不敢動用,這樣的導演當然是不稱職的了。
(3)應具有一定的教學實踐經驗,掌握基本的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導演沒有這些經驗與知識,就難以編導出有教學特點的符合教學要求的電視教材。而往往會編製成一個不倫不類的藝術欣賞片。不少事實在明,缺乏教學經驗的編導,他們主持拍攝的電視教材,往往由於不符合科學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根本無法在教學上運用。
(4)應具有比較廣泛的學科專業知識。導演應該在有一門學科專長的基礎上,對鄰近學科專業知識有較廣泛的了解。原因有兩方面:其一,導演接受的課題往往不能只限於某一學科,而是要兼顧鄰近的學科課題;其二,導演某一學科課題時,其教學內容往往與鄰近學科密切聯系,要借用鄰近學科的知識,或為鄰近學科打下基礎,等等。當然,要求導演對所有學科專業知識都了解是不可能的,但在接受某一學科課題的任務後,應有能力去鑽研這些知識,否則,也是難以勝任導演工作的。
綜合上述條件,導演的素質要求應著重於影視藝術的理論與技巧以及製作技術,同時也應懂得教學與學科專業知識。所以,導演應由電教專業專門培養或進行在職培訓,學習上述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技巧。
三、電視教材製作人員的職責
(一)電視教材製作部負責人
電視教材製作部要有專職成兼職的人員負責,他的主要職責是:
1、根據各學科提出編制電視教材的要求,制訂全年編制電視教材的計劃,包括與外單位協作製作的計劃。另外,還應向電教機構領導部門提出購買有關音像教材的建議,因為,他與有關音像教材製作出版發行部門的聯系較多,掌握的信息也多些。
2、在整個電視教材編制過程中,要兼任製作的總監督。其工作包括有:審查稿本,檢查製作過程各個環節的工作質量,最後審查完成的電視教材,提交上一級領導部門審查通過。對優秀的電視教材推薦公開發行或推薦給有關部門給予獎勵。
3、作好製作部門工作人員的調度安排工作,特別是在幾個編導的編制任務同時進行時,要將設備、場地、各類工作人員的調度做到有周密的安排。
4、搞好經濟核算。對每項製作任務要做好經濟預算,並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批准撥給。在製作期間要掌握經費的計劃使用,對每項製作任務要指導進行成本核算,製片完成後,要與管理部門按有關規定確定稿酬。
5、檢查督促做好設備的管理與定期維修、保養等工作。
(二)製作人員的職責與要求
1、攝像
(1) 熟悉攝像機的性能,掌握攝像機的各項操作技術,如:色溫、白平衡、鏡頭光圈、聚焦的調整操作。
(2) 能熟練並穩定操作攝像機的鏡頭運動,如:推、拉、搖、移、跟……等的運動要穩、要准、要快慢自如。
(3) 熟練掌握畫面構圖、攝像布光等攝影技術。
(4)攝像要熟悉稿本,攝像時要按稿本的要求,在編導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2、錄像
(1)熟悉攝像機。、錄像機與錄像控制台等設備的工作性能與操作方法。
(2)錄制時,在編導指導下操作錄像機、特技信號發生器和控制台的有關設備,按稿本要求,與攝像密切配合錄下合乎質量要求的電視圖像信號,並做好場記。
(3)協助設備維修工程師做好攝、錄像設備的日常維護工作。
3、美工
(1)在編導指導下,熟悉分鏡頭稿本,按分鏡頭稿本要求繪制所需的字幕卡、圖表與圖畫,並能按稿本要求創造性地設計出一些電視動畫以及片頭、片尾等。
(2) 要熟悉錄制過程,特別是電視的攝、錄與編輯過程,使得美工的工作能符合攝錄的要求。
(3) 搞好錄制內景的設計、搭置與繪景等工作。
4、燈光
(1)照明是一項看來容易,其實很難的技術工作。燈光人員要掌握燈光照明的常識及燈光布置,熟悉在不同環境下各種效果的燈光照明設計方法。
(2)在錄制時,要按稿本要求搞好燈光的調整與控制操作。
(3)在平時,要搞好燈具的管理與維護工作。
5、編輯
(1)編輯工作一般可由錄像人員兼任。從設備管理與維護出發,製作任務多的單位也可設專人負責。編輯人員必須熟練掌握電子編輯機的工作性能與操作方法。
(2)懂得鏡頭組接的理論與技巧,在編導指導下,能按分鏡頭稿本做好錄像素材的後期編輯工作。
6、錄音
(1)熟悉音響設備的性能、操作使用與管理維護工作。
(2) 錄制時,在編導指導下,負責同期錄音和後期配音的全部 音響工作。
(3)要具備一定音樂修養,對一些音響、音樂要求較高的教學片,能做一些音響的設計、製作與處理的技術性工作。
7、解說
(1) 電視教材大多數是在後期錄音時配解說詞。解說人員可由教師兼任,也可以由專職人員或者聘請合適人員擔任。解說人員應做到普通話准確,語調宏亮清晰,還應有一定文化修養,使解說能更加感人動聽。
(2)在配音錄制前,解說人員要熟悉解說詞,做到朗讀流暢、准確無誤,還要對照稿本反復觀看已編輯完成的電視畫面,熟悉畫面內容,了解段落結構和節奏變化,從而決定解說的起始、抑揚頓挫和快慢節奏,特別有些要對畫中人口型的解說,更要反復推敲與練習。
(3)在配音錄制時,解說人員要在編導指揮下,與錄音人員密切配合,做好解說詞的配音工作。
(三)管理人員的職責與要求
管理人員包括電視教材製作管理人員,設備管理人員和設備維修工程師等,他們的職責與要求如下:
1、製片管理
製片管理相當於電視劇的製片人,在電視教材製作中可以由製作部負責人或編導兼任,對於大型的教材製作任務也可設專人負責,他的工作職責與要求是:
(1)製作計劃管理。在接受課題任務後,擬定拍攝、錄制的工作計劃。
(2) 製作人員管理。選定攝錄制的工作人員,並在整個錄制過程中進行工作安排與管理。
(3) 製作經費管理。進行製作經費預算、申報、安排、使用與結算等工作。
(4) 協助編導進行有關製作中的一切事務性工作。
2、設備管理
電視教材製作需要大量高檔的攝錄制設備,必須加強日常的管理與維護工作,一般設專職人員管理或者由設備維修人員兼任。他們的職責與要求是:
(1)做好製作部門設備的登記與檔案管理,並負責日常的管理工作,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
(2)負責設備的借出與歸還工作,外景拍攝後交還的一切設備要進行檢查與維護。
(3)提出設備購買補充與維修的意見與建議
3、設備維修
設備維修人員的職責與要求是:
(1) 要精通各類製作設備的工作原理與維修技術。
(2)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維修,保證設備正常使用。
(3) 按製作要求創造性研製一些有特殊教學功能的輔助配套設備,以增加製作設備系統的功能。
(4) 制訂各類設備的操作規程,指導各崗位工作人員正確使用設備。
上述是製作人員與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與職責,作為導演,必須熟悉與了解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責與要求,這樣才能在整個編制工作過程中協調各部門的工作,保證電視教材的編制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