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法國感人微電影

法國感人微電影

發布時間:2024-11-08 09:28:10

① 法國微電影《調音師》結局是什麼

開放式的結局,可以認為主角死了,也可以認為他沒有死。對主人公的個人偏見已不復存在。如果女主人認為他是盲人,想放他走,她怎麼能拿著槍站在他後面呢?電影開頭的砰砰聲應該是扣動扳機的聲音。

所以結局應該是女主人檢查主要人物的衣服,找到筆記本,知道自己是偽裝的瞎子,為了不被報道,所以殺了人。

(1)法國感人微電影擴展閱讀

《調音師》是由奧利維耶·特雷內執導,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格萊高利·嘉德波瓦主演的法語驚悚片。於2011年上映。

阿德里安(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飾)是一個學習鋼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鋼琴家,可是在夢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鋼琴大賽上他功敗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經過一段時間調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為了一名盲人鋼琴調音師。

事實上他只是帶上了隱形眼鏡,這會讓別人認為他聽覺方面更加敏銳,並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費,甚至還會窺視到別人的生活與隱私,他兀自沉浸在這種雖處鬧市又彷彿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來到一戶人家工作,殊不知這里剛剛發生一起兇案……

② 調音師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調音師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調音師觀後感 篇1

昨天在舞房跳舞,中間休息的時候一直在前台看隊員在看的微電影。其中一部就是調音師。

平靜而又略有悲傷的音樂,樸素卻帶有感染力的畫面,一點一點將我們帶進男角的生活里。鋼琴大賽失敗的經歷讓他曾對生活失信心,後來他又通過裝成盲人做調音師這種方式「復活」了。然後跟隨他新的經歷我們看到了覺得他不靠譜,擔心他這樣做影響了自己卻又為了更多的生意而默許他的老闆,不情不願的內心骯臟的服務生,還有在對自己毫無威脅的弱者面前就卸下自己的偽裝和提防的人們……

個人覺得導演的剪切手法風格鮮明而又獨特,大部分都是靜止不動的鏡頭畫面,和短促卻不突兀的剪切,給人微微震撼而又意猶未盡的感覺,妙不可言。在敘述一個女顧客練舞的時候分了幾個鏡頭,運用了拉遠景深位置的手法,凸顯了男角「盲人」的眼神和和其明明享受其中卻又不表現出來的面部神情。

電影開始不久後,優美的鋼琴聲隨著鏡頭的切換戛然而止,並且每到重要的鏡頭切換是音樂也隨之停下或響起,自然不做作,像是在控制電影的節奏,帶著我們一點一點深入。一開始我以為開始那聲響是關門聲,看到結尾我深知我錯了,那是導演宣告結束的聲響,他用倒敘讓我們入戲,真是一個大玩笑。

故事就從那個撒謊的婦人開始。男角為了多賺一份生意,執意要進行工作,他的執意也改變了他的命運。發生了意外的狀況,於是暴露了身份。

有人問我覺得男角死了么,我說我希望沒有可是又不可能。調音師算是一個聰明的偷窺狂,但是也許罪不及此。他為什麼不反抗呢,我想也許是怕沒了未來或是絕望了。那婦人的心裡素質不是一般的強,個人認為搞不好還會把鄰居也搞了。

有必要提的是,電影里的很多細節。比如泰姬陵故事的穿插,走在街上時的男角的開心和滿足,還有鄰居開門的眼神質疑,最重要的是他的日程本。另外,作為配樂和主題鋼琴曲選得很到位。

調音師是一部十三分鍾的微電影,可以說是一部很棒的片子,情節敘述得乾脆利落沒有冗餘,人物心理刻畫深刻而又動人。總之我非常喜歡這樣的片子,好片總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思考和反省。

調音師觀後感 篇2

調音師的上司說了一句話:這社會不是偷窺癖就是暴露狂。女主人的對門鄰居就在門眼後面偷窺了調音師,直接識破了調音師假扮盲人,所以她才會滿臉疑惑的開門。而調音師並沒看到鄰居的滿臉疑惑,女主人卻看到了,女主人以為是自己說丈夫不在家的謊言引起了鄰居的疑惑,所以她才迫不得已讓調音師進去。也正是鄰居這個舉動,間接的將調音師推向了地獄。

影片剛開始調音師就是因為緊張過度在伯恩斯坦鋼琴大賽失敗,說明調音師的心理素質並不好,這也為後面買下伏筆:調音師看到屍體以後非常緊張,演技也大打折扣,失誤不斷。

女主人的丈夫(死在沙發上的老頭)的死狀過於平靜,他在臨死前也沒發覺有人用釘槍指著他的太陽穴?這是因為他是個真正的盲人。這也同時說明女主人對盲人非常了解,識破調音師假扮盲人更加容易。

為什麼鄰居識破了調音師卻沒有揭穿他,這是因為她發現女主人也在扯謊。女主人的丈夫是盲人,還一把年紀,照理說不會單獨出門的,但是女主人之前說他丈夫不在家,這也引起了鄰居的懷疑,所以鄰居開門時的困惑表情是來自於兩個人的,鄰居發現兩個人都在扯謊,所以她不知道說什麼。

很多人對老頭死在地上還是沙發上有爭論,為什麼我覺得老頭是死在沙發上的而不是死在地上的,因為我想不到一個理由兇手把老頭殺死在地上還扶到沙發上坐好,血跡會弄臟沙發和枕頭,會加大處理屍體和血跡的工作量,個人意見。

寓意什麼的就不揭示了,觀眾也應該是各有各的理解和體會。

調音師觀後感 篇3

反轉發生在演員普拉默德的出現,普拉默德是這家餐館的常客,他看到阿卡什彈琴這么好聽,正好他和妻子3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於是邀請阿卡什去他們家演奏。卻沒想到是悲劇的開始。

有幾幕我至今回想起來,仍然驚魂未定,就是假扮盲人的男主阿卡什受著演員普拉德邀請,去他家為他的妻子彈奏鋼琴。

男主阿卡什如約而至,敲門之後,開門的確是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他進入房間之後,彈琴沒多久,就瞥見有屍體出現在客廳拐角處,伴隨著一攤血。這時他借口上廁所舒緩情緒,進入廁所後,男主阿卡什開始小便,此時鏡頭拉長,角落裡出現一個男人,手上緊握一把槍,屏住呼吸盯著男主,看到這里,我和身邊的觀眾不禁吸了口冷氣。

還有一幕也很驚悚,事後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事後懷疑男主阿卡什不是盲人,他看到了自己的丈夫普拉默德的屍體,也看到了自己的情人將丈夫的屍體塞進行李箱,然後運出房間,因此來到了他家試探,阿卡什給她倒咖啡(仍然假裝是盲人),等阿卡什回過頭來,一個骷髏赫然出現在眼前,在座的不少人都嚇出聲來,緩和過來才發現是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帶著骷髏面積嚇唬阿卡什。

除了這些驚悚的畫面讓人影響深刻,開放式的結局也塑造得很成功。結局時功成名就的阿卡什和蘇菲在歐洲相遇,蘇菲嘲諷阿卡什裝盲人騙人都騙到歐洲了,阿卡什卻回答說來話長,找了家咖啡店,向蘇菲娓娓道來他的遭遇。

說自己後來確實被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被弄瞎了。但是在蘇菲離開之後,阿卡什拄著拐杖,走在街頭,面前有一個易拉罐,砰地一聲,易拉罐被阿卡什用拐杖踢飛出去,電影就此結束,留下一個意味伸長的結局。

調音師觀後感 篇4

(一)

昨晚看完後,做了一個晚上的噩夢,不是因為有多恐怖,而是帶著緊張、復雜、不安、思索進入睡眠,一夜未眠。所以保持一顆平和的心,給你一個平穩的夢,才重要。

(二)

我一直在思索著主人公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說不上是好人,也談不上是壞人。也許可以歸類於灰色人。在我們的評判意識里,存在二元對立:好與壞、對與錯、黑與白、是與非然而確確實實存在二元對立中的灰色地段。所以,好人未必盡好,壞人未必盡惡。你是好人中的壞人,還是壞人中的好人?自知。

(三)

影片沒有一個結果,而是留下一個懸而不得,由觀眾去臆想。這是我們凡事喜歡追求結果的一個大逆轉。這也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有結果,又涉及到二元對立:始對末,始並非一定有末。

(四)

以前最愛看西方片,描寫浪漫愛情、英雄情結、科幻未來但是現在獨愛印度片。因為感受到印度電影都有一種表達,它表達人所思考的,社會所存在的

小乘佛教本來還帶有濃濃的印度教基礎,到了大乘佛教,已經徹底否定印度教聯系了,是無本無根(靠篡改道教)的篡改邪教了。

片里結尾如果是阿卡什幻想的,壞人不殺,壞醫生該死,蛇蠍女人不應該虐殺,而是瞬間死亡,那種輪回,在現實中是被天意否定的。

以壞滅惡,是天道輪回的本意,也符合人民的心意。蛇蠍女人被賣掉各種器官,然後慘死,阿卡什也拿到錢換了眼角膜,這才是真正的輪回。

片中演了有錢人的公寓和窮人也能用得起電熱水壺和天然氣做飯,這一點很好。

調音師觀後感 篇5

看了很多對影片字斟句酌的評論後,我突然有了這種想法,也許導演拍的時候編劇寫的時候都沒有我們解讀的時候想得多。

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我是導演,我為什麼會安排這么拍?

感覺有點像構思一部小說,最初決定提筆寫或許只是因為突發奇想覺得這個構架很新穎,而並非意在表達什麼深層次的含義。

回到這部短片,老人為什麼死相如此平靜?因為片子採用倒序,前半段的基調也很平淡,這么做的目的就在於為後面的變故作反襯,讓人覺得意想不到,這便是這部短篇最具創意的地方。所以老人平靜的死相放置在片頭,才不會讓人察覺他已是一具屍體。

為什麼要安排鄰居的出場?其實用意也很簡單,就是為了促成男主進入老女人的家中。至於說鄰居是因為在門眼後面窺探到了男主的喬裝才露面,又說鄰居知道對門老女人撒謊的,我個人覺得有點過度解讀。試想,如果鄰居從對話中聽出老女人在撒謊,她為何要開門露面,知道就知道了,她開門能怎樣,反而不利於她把兩人後面的對話聽完,正是因為她的開門,才使得男主和老女人兩人不得不進屋交談。如果鄰居單純只是喜歡偷窺,那就更沒可能開門走出來了。

鄰居不過是在聽到外面門鈴聲不斷對話不止的情況下才開門一探究竟,而鄰居出場的時間也是為了促成男主被老女人領進家門而刻意為之的,如果鄰居在老女人未開門前就出現,那麼老女人便不會有開門這一出了。

我認為導演全部的安排都是為了促成最後男主進入老人家中目睹老人被殺的這一情景,並沒有那麼深度的詮釋。

至於男主為何不逃跑,我看到的一篇影評講得很好,就是因為性格所致,從男主比賽失敗卻依然選擇扮盲人從事與鋼琴相關的工作也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習慣趨於安穩趨於自己熟悉且相對有把握的事情的人,他性格中缺乏冒險的意識,所以即使在面對目睹了老人屍體的情況時,他還是在心情稍微平靜後選擇了更熟悉更能把握的繼續偽裝,誰知道一邊自我安慰說修完琴就走一邊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記事簿,但已經為時已晚。

最後男主反復念叨琴不彈完自己不會被殺也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一種僥幸心理,那時他已經沒得選擇,只剩下繼續演下這一條路可走,所以他必須彈下,與此同時又不能表現出自己的害怕,哪怕他已經意識到老女人可能是拿槍對著自己了,他還是心存僥幸如果自己演得好,也許能逃過一劫,所以他需要自我安慰以鎮定自我,所以才會反復默念那句話。

導演安排這樣一句台詞,也只是為了製造最後的開放式結局,我個人就是這么看的。

調音師觀後感 篇6

丘比特射箭必須蒙上眼睛,正義女神必須瞎。用眼睛是看不到事物的本質的,他們的眼睛必須看不見,他們得用心看!正如《調音師》這部電影。

電影裡面說,什麼是生命,取決於肝臟?我想不僅如此吧,應該更是取決於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念。世界是美好的,讓人溫暖,讓人快樂,讓人看到希望;但世界的本質是殘酷的,讓人迷茫,讓人痛苦,讓人走向深淵。然後,我們在深淵中歌唱希望的美好,用痛苦的心去表演生活的快樂。

為了籌錢而假裝眼瞎的阿卡什,在撞見西米和情夫殺人清理屍體的時候,保持了冷靜,沒有當場揭穿假象,而是事後前往報警,這時候的他,內心的良知尚在,道德猶在。但是殺人的人就是警長,你能怎麼辦,而且你報警的舉動,明顯引起了對方的懷疑,你已經被對方盯上了,阿卡什做了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做的選擇,面對強權,明哲保身。

於是,即便是在死者痛苦的女兒面前,他依舊做了假證詞,事情的真相,他只能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大義凜然,然後立刻被警長抓起來,後面的事,他想都不敢想了。看似懦弱,卻很現實,這是身為動物的天性使然,但是即便如此,他內心的善念還在,是非對錯還看得清楚,只是少了勇氣。

但最後,他和醫生合力幹掉西米,換錢治眼睛,被西米毒瞎了的眼睛是治療好了,但是他的心卻瞎了,甚至是連勇氣都回來了,只是勇氣,沒有用在道德的一面。第一感覺和許多評論一樣,覺得他好腹黑,不是個好人,但是設身處地的想想,其實他一系列的選擇之中,對於他個人而言,或許,又是最好的選擇。

那些把疑點說出的證人,哪個不是被西米和警長對付,即便是自己不敢站出來,西米都要毒瞎自己的眼睛,若是自己真的想找警長的`上級去報案,只怕自己連這城都出不去。而最後,有報復的機會,有完成自己裝瞎賺錢目標的機會,有讓自己眼睛恢復視力的機會,而且犧牲的不過是自己仇敵罷了,雖然仇敵不是被法律所制裁,但她也確實罪有應得。若是你異地處之,你怎麼選?我想大多人都會和阿卡什相同吧,人性使然,無所謂腹黑之說,我們是人,不是神,這個世界,我們是用眼睛看的,不是心。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在電影中,也對睜著眼睛卻什麼都看不到的冷漠之人進行的藝術的諷刺,靠竊取他人器官謀利的計程車司機,死後家人被勸說捐獻器官,很多人都看到這個諷刺,而我卻以為這不僅僅是諷刺,更是對男主未來命運的暗示。選擇了閉上心眼,只看錶面不看內在的人啊,終究會在人生的黑暗中自食惡果,就如同在黑暗中開槍打死自己的警長。

而整部影片讓我整個人都感覺不好的細節,是電影的最後,阿卡什和單純的蘇菲重逢,當年初遇的時候,蘇菲看不出他是裝瞎嗎,我以為若是有心留意,觀察細節,一定可以看出端倪,但是蘇菲沒有發現,因為善良的蘇菲自己選擇了願意相信他,電影中人性的溫暖,似乎就在蘇菲這個人物身上。但是蘇菲卻在最後對男主說,你應該挖掉西米的眼角膜來治療自己,這份狠勁,還是當年那個傻白甜嗎?

單純的蘇菲甚至想要體驗阿卡什的生活只怕這些年,蘇菲也經歷了許多,也不再是那個站在窗下的單純女孩了。而這,其實也是大多數人無奈的生存之道,看似光鮮的外在背後,都有個人的陰暗。

一部《調音師》,展現了人性的懦弱,貪婪,自私,讓人很壓抑,卻又那麼的真實。想要從這個真實的牢籠中沖出去,想要吶喊,我們不僅僅要用眼睛看世界,我們更要用心看,我們要把我們的勇敢放在正確的位置。但是我自己都覺得這樣的吶喊,有些空洞,無力,沒有感召力。因為我自己,只怕和大多數人一樣,以一個睜眼瞎的身份,游盪人間。

從前有人倒了,大家會扶起來,但現在,能打電話呼救求援的人,我都會給他點贊。不是心盲,而是這個世界,真的只有一個規則:適者生存。

調音師觀後感 篇7

電影顯然值得一看,但個人覺得沒有達到排山倒海的好評那個水準,大致是一個足夠消遣的商業佳片,要說是黑馬神作、年度奇片啥的,就有點言過其實了。

好感和遺憾都很明確。

好的部分是滿足了多年心願。作為在中文網人氣超高的國外短片(豆瓣有超過15萬評分,吊打許多爆米花大片),2010年的《調音師》被公認滿是長片潛質。

雖然長片由印度電影人來完成,氣質上總是跟原版有出入,但作為一個全民心願的光榮達成,非常值得捧場,而且整體來說執行並不弱,沒有給原短片丟臉。

不好的部分,主要來自將近140分鍾的片長。

調音師這個點子,比較適合加一些前因後果、感情沖突和人性諷喻,擴展成一個90來分鍾的短小精乾的驚悚片。但是就像之前寫過的,由於印度觀眾的特殊需求,他們的編劇早就習慣了把故事寫到2小時以上。

這讓影片出現了一種基調分裂的狀態。前半個小時,懸念極淡,驚悚寥寥,你幾乎會覺得這是一部盲人音樂家的勵志愛情片。其實很多印度片都有把前戲狠狠擴充的做法,但好歹情緒是統一的,而這個開頭卻像是男女主角演的平行宇宙外傳。

進入盲人彈琴目擊謀殺的主線,驚悚指數急劇上升,構成全片最精彩的部分。這一段充分擴展了短片的概念,不動聲色中如履薄冰的脫險,千鈞一發的試探和反試探,都十足扣人心弦,雖有小瑕疵,但在導演嫻熟的節奏掌控下,維持了足夠的緊張感。

再往後畫風再次突變,搖身變成蓋里奇式的荒誕犯罪片,已經完全脫離原短片再創作。一群局外人加入游戲,幾路人馬圍繞一筆巨款你來我往互相殺,大爆人性醜陋不堪。

平心而論這一段拍得很是刺激,各種算計利用背叛出賣,動作戲也有亮點,但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嚴肅鬥智氛圍,步步為營的驚心動魄,都一掃而空。只有一群自帶黑色笑點的亡命徒,你追我我殺他玩得熱鬧。

等殺戮終於告一段落,電影的最後部分回歸了一開頭的溫情文藝范兒,彷彿《愛樂之城》的寶萊塢翻拍,最後猛然冒出一個十分《非常嫌疑犯》的驚天大逆轉,劇情戛然而止。

有人吐槽電影的缺點是反轉過多影響了邏輯,其實這倒不算大問題,尤其是結局看似下了定論,細琢磨還是個開放式,那麼前面的許多細節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讀,邏輯問題完全可以見仁見智。

導演還非常聰明地懸置了一些角色的下場,把出bug的幾率進一步降低,無疑也是值得同行借鑒的策略。

但這一切還是無法解決對我而言最大的那個問題,整部電影完全就像是幾部不同電影縫在一起的產物,雖然高潮的某個片段被提到了開頭,竭力製造這是一個完整故事的錯覺,還是無法掩飾拼湊的意味。

所以看的時候不斷在想,這個故事的地域特徵並不強,咱們國家啥時候也翻拍一次,彌補遺憾,超越它?

不過呢,多半是想多了。

調音師觀後感 篇8

影片開頭主人公自己交代自己是個天才,但是不擅長在眾人面前演出,他的不安使得他最初演出失敗,於是只好作為調音師。

但是他卻偽裝成盲人,主人自己說過:人們對於盲人會有更多的同情和可憐,他不僅會有小費。更重要的事,由於他是盲人,認為失會令人更敏感,他的耳朵一定無與倫比,所以其實人們對於他的調音技巧的好壞就不會很在意(同情心理會讓人無意識產生這樣的心理:盲人能當調音師都已經很不錯了,就不要在苛求了),他不必在意得失,他就能放鬆心態沒有壓力的調音,於是能調得能使自我滿意,發揮自己正常水平。而如果是正常的人,人們就會在於他調音的技巧,主人公受不了這樣的壓力,於是扮成了盲人,他非常巧妙得逃避了在人面前彈琴的壓力,但這畢竟是逃避,但是問題一直存在,前幾次他很順利,包括過馬路,面對性感的跳舞女人,但是當最後一次生命受到威脅時,加上了日程本拉了,他在意了要偽裝的像,雖然他不斷告訴自己就是盲人調音師,但是潛在內心的久違的不安情緒再次浮現,因為他一直在逃避這種感覺,並沒有真正的面對和試圖克服,當這次不得不面對的時候,雖然他作的很好,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這里還有一個可能的現象,男主人公其實完全可以和女主人大打出手,女主人只不過是個老太婆,男主人公其實不必非要裝盲人,只不過男主人公由於被意外的兇殺案給震到了,此時他的「逃避」性格再次顯露,他寧願放棄和女主人搏鬥但有更大概率不死的選擇,也要選擇偽裝成盲人調音師,「逃避」的性格,讓上天決定,他沒有細想過在這種壓力下他的演技是否真能過關,其實我覺得他能夠想明白自己這種情況下他多半會失敗,明智的選擇是應該和女主搏鬥,但是他沒敢這么細想,沒敢承認自己多半會失敗,把命運交給上天,實屬掩耳盜鈴,「逃避」的性格再次顯露,即便是到了最後一刻,他依然還在逃避。

等到不得不面對的時候才面對,那時可能就已經來不及了吧,克服長時間養成的心理情緒的條件反射的慣性是需要時間的。

另外,主人公應該是掛了,電影開篇一個場景「屏幕一黑,一聲響」,可以感覺男主人公掛了。

調音師觀後感 篇9

這部印度電影調音師是由法國微電影《調音師》改編而來,法國的這部微電影豆瓣評分9分以上,只有短短10多分鍾,讓人印象深刻,但是結局的戛然而止,讓人很不過癮。

而這部印度電影結束的那一刻,我慶幸:這2個小時沒有白花。

感謝這部電影的導演,把一個微電影改編得如此成功,不僅做到很好地還原,還讓劇情變得更加跌宕起伏、懸疑和幽默。

男主阿卡什是一個優秀的鋼琴家,為了獲得藝術靈感,嘗試假扮盲人,對比於正常人,盲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有一天他在路邊被一個叫蘇菲的女孩騎車撞到,兩人因此結緣。蘇菲得知阿卡什是個鋼琴家,而蘇菲的爸爸剛好開著一家餐館,為了表示歉意,蘇菲邀請阿卡什去餐館彈鋼琴,而阿卡什一彈成名,在餐館很受歡迎,同時他和蘇菲也產生了微妙的感情。電影演到這里,也就是一個普通的愛情故事。

③ 微電影《精神分裂症》:讓愛連接你我他

一、電影信息

片名:精神分裂症

法國動畫短片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上映日期:2008-05

片長:13分鍾

又名:91公分之外(台) / 貌合神離 / 91厘米劇

本片榮獲第61屆戛納電影節(2008)柯達短片電影獎。

二、電影內容簡介

一枚150噸的隕石砸中了男主人公亨利家對面樓的天線,幸運的是他毫發無損。但此事過後,他的世界剛好與現實世界偏離了水平91cm。無論開門關窗洗澡接電話,這些日常細瑣雜事就都成了負擔。他在家裡度量好了精確的91cm誤差,可還是在工作中麻煩不斷。因此他去接受心理治療,可絲毫沒有進展。工作的不順利,母親看似平常的指責,心理治療師的不理解,讓他決定孤身一人與「隕石」的對抗,結果他發現自己又多出了75cm的垂直距離。辛苦的努力卻遭遇失敗,這讓亨利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意義。於是他放棄努力,變得越來越自閉,越來越孤獨。亨利沉浸在巨大孤獨與絕望中,母親的一通充滿指責的電話留言最終讓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以此獲得解脫……

三、電影解讀:

(一)情節梳理

影片是按照主人公亨利「初遇疾病,積極應對→不斷受挫,病情加重→極度絕望,結束生命」這幾個情節來展開的。

(二)人物分析

1、亨利。(1)缺生命支持系統。從影片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亨利獨自一人居住,他沒有什麼朋友,與母親的通話中也可看出他與母親的感情不深厚,這說明亨利與他人沒有情感上的深層連接,而這在一個人遭遇危機時,無論是生活危機還是精神危機都是有極大的隱患的,因為缺少生命支持系統。(2)愛整潔、追求秩序與理智。亨利雖是一個人生活,但他的屋子看起來是極其整潔,毫無凌亂之處,一點兒也不像一個獨居青年男子的屋子。影片中他兩次端正牆上歪斜的相框,工作完的吸塵器他都要一一歸類放入規定的地方,這是有多追求秩序感啊。而當心理醫生把隕石說成小行星時,他嚴肅認真且帶有些憤怒地給予糾正。秩序與理智可以帶給人確定感,人活著離不開內心的確定感。當亨利病情加重之後,他失去房屋的整潔、秩序時,同時也失去了頭腦的清晰、秩序與理智,其實他失去的就是人內心的確定性。而內心的確定性的喪失所帶來的痛苦使亨利難以忍受,他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以求解脫。當一個人喪失了她內心的確定性時,生命里的重要支持系統就應該及時提供這種確定性,然而遺憾的是,亨利缺少屬於他的生命支持系統。可見,一個人的生命里,生命支持系統是多麼重要啊!

2、心理醫生。影片中的心理醫生可以用一個詞概括:不專業。在亨利與他的交談中,感受不到他作為心理醫生對亨利的理解與共情。兩人交談時有兩處體現尤為顯著:(1)當亨利講述自己的經歷後,心理醫生否定了亨利的受傷:「結果,實際上沒有受傷,對嗎?」他為什麼要這樣講呢?難道作為心理醫生的他不知道亨利是精神上的受傷?(2)鬧鈴響,治療時間到,心理醫生結束治療說的話:「好吧,下次我們再來談小行星的事。」心理醫生似乎覺得亨利看得很重要的事一點兒也不重要。這對亨利如何能起到安慰作用?如何能為亨利提供力量支持?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樣的心理治療對亨利來說,非但不能起療愈作用,而且適得其反,是雪上加霜。

3、母親。這位母親缺乏愛的能力。第一次與亨利通電話時,由亨利的回答:「不,我沒說不想見您」,「我累得要死」可以推想出母親先是忙著指責,而後是粗心不能關注到亨利的精神狀況。其實亨利正經歷了心理治療的不被理解,他已經傷上又添了新傷,正沉浸在與疾病的斗爭中,而作為母親的她沒能敏銳地覺察到。第二次她與亨利通話時,「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很擔憂」既然如此,為何不前來看望兒子?而接下來的話才暴露出她這次打電話的真正目的:指責亨利沒有與幫過忙找工作的約翰叔叔打招呼。這位母親感受到了亨利的異常,但卻沒有進一步關注了解支持亨利,給予亨利重新振作的希望之光。亨利的母親與亨利缺少連接,她當然沒辦法給亨利提供支持力量。愛的能力,多麼重要!

4、同事。同事們對亨利是疏遠而冷漠。在亨利因工作不順而情緒暴發時,沒有一人上前給予幫助。亨利工作台前的廢紙簍里那麼多的廢紙,這滿滿的廢紙簍不正是亨利的滿滿的挫敗嗎?可誰又能看見呢?沒有一人!

心理醫生、母親、同事們可能都以為亨利所遭遇到不是多麼嚴重問題,他們都覺得亨利不會脆弱到去放棄生命。可他們又哪裡會想到,失去了任何連接的亨利是真的極其脆弱的,脆弱到一點點的不理解、一點點的不關注、一點點的沉默,都會像座座大山壓向他,讓他喘不過氣,讓他痛苦不堪,最終選擇以死求解脫。這真是一個讓人心痛的故事!

(三)主題提煉:讓愛連接你我他

與人連接是人生存的深層需求,沒有人可以獨立生存於世。亨利為什麼得病?因為亨利恰恰與他人失去了連接。從影片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私人生活里,亨利沒有朋友;單位工作中,亨利與同事沒有交集;親情關系裡,亨利與母親沒有深層溝通。誰不渴望他人的理解、接納、認可與支持?這樣的生活——與人沒有連接的生活,是不是遲早有天會出問題呢?

生病初期的亨利還足夠清醒,也還有一線希望,他認識到了自己身上的問題並主動求助。他首先想到的是解決此問題的專業人士——心理醫生。然而,他的講述在心理醫生的那句「結果,實際上沒有受傷。對嗎?」下灰飛煙滅。如果說這還可以忍受,那麼心理醫生在治療時間到了時那冰冷的結束語:「好吧,下次我們再談小行星的事」說出後,亨利再也無法忍受了。原來他根本沒有在傾聽!多麼地冷漠!多麼地無情!這種態度一下便有力地擊碎了亨利求助時懷抱的希望——如果心理醫生都不能幫我,那麼沒人可以幫我了!

於是,亨利決定自己孤身一人與疾病抗爭。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化為泡影,所有的傷痛事件,特別是心理醫生造成的傷害,它們聚合在一起將亨利擊成重傷,而最後母親指責的電話留言最終將亨利徹底推向生命的懸崖之下……連最親的人也不理解我,看不見我,我活著有何意義?唯結束生命才可得解脫!我是多麼渴望有人能看見我、理解我啊!可是沒有,一個也沒有!我在這里呀!這里呀!為什麼就沒人看見我呢?

亨利自殺了!他的死,與我們無關嗎?不!一個又一個的「亨利」就在我們身邊,他們的死,與我們有關,而且是息息相關!我們曾經的一個冷漠的眼神,一句氣憤的惡語,一副拒人千里的態度……,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們將他們推向生命懸崖之下的一股力量,在開始時,只是小小的一股力,可這小小的力匯集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多……最終,悲劇便發生了!

認識我們的無知,走出我們的愚蠢,培養愛的能力,與他人相親相愛,讓愛連接你我他,讓我們彼此在愛里綻放生命!

四、觀影准備

(一)觀影淮備

1、你有不被理解的時候嗎?事件是怎樣的?感受如何?那時你最渴望什麼?後來怎麼樣了?

五、電影講堂

(一)問題討論

1、亨利有什麼不尋常處?這種不尋常醫學上稱為什麼?

預設:亨利的不尋常處在於他覺得他與自己的身體發生了偏移,偏移了91cm。所以,他看生活的空間物體所處位置都與他自己以為的位置偏移了91cm。這給他的生活與工作都帶來了極大的麻煩。這種不尋常在醫學上被稱「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通常指的是對客觀事物能夠正確認識,但對個別屬性如大小、形狀、距離等產生錯誤的知覺體驗。亨利就是在空間距離上,產生了錯誤認知,在精神疾病上被稱為「空間知覺綜合障礙」。(來源網路)

2、亨利一開始是如何面對這個意外事件的?

預設:亨利面對這個意外事件一開始是積極應對的。他在家裡用粉筆畫好物體偏移了91㎝的標線,而且還下定決心來習慣這個偏移!在工作中,他也在紙板上用粉筆畫好標線,讓自己努力地正確行動。然而工作上雖拼盡全力但仍然麻煩不斷,他不想失去工作,於是決定求助心理醫生。在疾病初期,自始至終,這時的亨利,面對疾病的態度是積極樂觀的。

3、為什麼偏移後來又增加垂直75cm?

預設:亨利的偏移之所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垂直75cm,是因為他的精神受到了新的傷害。這些傷害來源於心理醫生、母親、單位同事。亨利去求助心理醫生時,心理醫生對他受傷的否定,對他講述的漫不經心,這讓亨利的焦慮、自我懷疑、迷茫、孤獨沒有得到很好的抱持,使本心懷一線希望的亨利更是灰心喪氣。而母親電話里看似平常的責怪,又使亨利感受不到來自親情的溫暖,於是亨利開車去追逐與「隕石」相撞,這其實是在暗示亨利的病情愈來愈嚴重了。這種病情的嚴重就體現為偏移又增加了垂直75cm。這時的亨利越來越讓人擔心了。

4、最後亨利為什麼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預設: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甚至心理咨詢處,亨利都不能得到他人給予的理解、認可、溫情、關愛,他忍受不了他的自我懷疑、孤獨、焦慮等所帶來的痛苦,他認為自己的努力不再有任何的意義,他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以求解脫。

(二)思維挑戰

遭遇被隕石擊中的意外事件後,

1、你認為亨利哪些做法是你贊同的,哪些是不贊同的?為什麼?

預設:亨利一開始積極適應自己的病情,這種樂觀的態度是值得點贊的。特別是自己沒有辦法應對時,能積極求助心理醫生的治療。

但是亨利在發現心理醫生並不能幫助他時,就放棄了求助他人,這點是不妥當的。

2、你認為亨利還可以怎麼做?為什麼?

預設:亨利在求助失敗後,應該去求助更多可以信任的人,比如母親,盡管母親可能愛的能力不夠,但是可以值得無條件信賴的,亨利可以向母親敞開心扉,求得母親的幫助與支持。然後可與母親一起,向更好更專業的心理醫生求助治療。只要不放棄,總會找到那個合適的心理治療師。退一步講,實在找不到那個合適的心理治療師,選一個不與人接觸的工作又何嘗不可?總之,始終堅信,生活雖困難重重,但一定有一條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3、亨利到底需要什麼?他的悲劇可以避免嗎?

預設:亨利需要的就是他人真誠的理解、接納、認可、陪伴、關愛,如果有人堅定不移地無條件給予亨利的這些需要,亨利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六、電影拓展:想一想,說一說

1、如果我們自己遭遇「被隕石擊中事件」,我們該怎麼辦?

預設:

(1)積極面對,自己想辦法解決。當然也可一開始就主動求助信任的他人。

(2)自己解決不了,就一定要主動求助信賴的人,如果求助失敗,要一直不放棄地求助。

(3)最好的辦法,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積建設支持系統,與父母、師長、朋友、同學建立良好的關系。有可以進行情感深層連結的人。

2、如果是我們身邊的人遭遇「被隕石擊中事件」,我們又該怎麼做?

預設:

(1)耐心傾聽、認可、接納他的一切,而不是冷漠、否定、指責、嘲諷等。

(2)一直關注安慰他,鼓勵他向信任的人求助。

(3)詢問信任的人,如何幫助他。

④ 法國短片愛的症狀影評

當我看著你的時候,心裡有一萬只蝴蝶飛舞。情不知何起,竟一往而深,如果有意去定義愛,那就只能標志著愛的終結。

獃獃的詩人會錯了意,卻讓原本羞澀不安的男女成為了戀人,總是讓人似懂非懂的法國調調,這次好像是在用幾個年輕的書獃子的故事歌頌「愛的存在」。小伙兒說,我對一位姑娘有了,像書中描寫的感覺一樣;於是詩人在海邊舉著書,認真地從字里行間為他們診斷。

戴眼鏡的姑娘說,我把勺子從發髻中抽出,我的腹部在顫抖,我的胸中有蝴蝶;詩人瞪著豆豆一樣的眼睛說,你們這是愛的癥候。大家以為,相愛是禁忌,書中有春秋。

法國愛情短片《les symptmes de l'amour 》,,2014獲獎法國微電影,用法國人的智慧演繹不可抗拒得兩個人的相愛。

總結如下:

我覺得這部片子中詩人存在的世界才是迷失的,詩人在最開始寫詩的時候,寫到sp就停止了,到了結局,戀人們在分開以後才明白愛的意義,而詩人作為旁觀者,仍不明白,而且強湊了一個勺子spoon做結尾。表示愛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體會。

⑤ 看微電影《調音師》有感

這兩天搜到一部法國微電影叫《調音師》,很有意思的一個小故事,看過之後內心很有一番感觸。

說的是一個叫阿德里安的年輕人和鋼琴之間的故事,也可以說是一場事故。

阿德里安一直認為自己是個鋼琴天才,然而在一次重要的鋼琴比賽時卻失敗了,這樣的打擊對他來說無疑是高昂而痛苦的,彷彿一夜之間人生變得不再有盼頭,昔日女友頭也不回地走掉,對於自己的人生,男主除了沮喪、無奈似乎想不到任何辦法去扭轉。

然而很快,鏡頭忽地一個切換,從沮喪無奈的阿德里安,切換至餐廳里一個身著西裝、帶著墨鏡,還蓄有一點胡須的阿德里安,原來他鬼使神差地扮起了一個盲人,並且做了一名鋼琴調音師。

接下來觀者很快會發現,之前那個彷彿還有些青澀的阿德里安不見了,他沉著、自信地向他的經理人解釋著為什麼他的客戶一下子多了起來,全是因為他樂意以一個盲人的姿態與他們接觸,人們對待一個殘疾人的時候會放鬆戒備,甚至還能博取同情和贏取多一點的小費諸如種種……然而誰能想到,凡事都無絕對,這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獲利法則,當阿德里安的「盲人調音師」之路似乎越走越順的時候,他的這點小聰明竟讓他在渾然不覺中跌入了地獄——

他闖進了一個不該執意闖入的兇殺現場,做丈夫的被自己的妻子殺死了,當然整個電影的高潮部分就在這里(因為之前這家男主人與阿德里安約好讓他來幫助鋼琴的調音),人說常在河邊走,難免會濕鞋;在老婦人拒絕給他開門,讓他改天再來的時候,他本可以躲過一劫;或許是男主的裝盲經歷過於順遂讓他放鬆了警惕,又或許是他很篤定任是什麼樣的人也不會去為難一個殘疾人吧。

總而言之,這的確是一部神奇的微電影,整個故事過程不到一刻鍾,然而當影片結束時,你會覺得自己看了一個很長的故事,從男主對演奏鋼琴的熱愛,到夢想的破碎;從他跌入人生谷底萬念俱灰的潦倒,到靈光一閃,用一點小聰明為自己的職業帶來意想不到的便利與好處;再到誤入險地,命懸一線……

其實這也是一部差不多十年以前的老電影了, 影片看完後我還讀了一些網上的精彩點評,人們對男主最後能否裝盲到底,以糊弄老婦人相信他是個盲人而放他離開十分感興趣;而這的確也很玄,影片的結尾也給了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極力壓制住內心恐懼、一直裝盲調音的阿德里安,和身後手持射釘槍的老婦人……

不過我的感受是,男主最終能否順利離開並不是最重要的,值得思索的是人們在面對命運時那種人算不如天算的微妙,就像片中的阿德里安,當他以為扮弱不會有任何閃失和意外的時候,命運恰恰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黑色玩笑。所以無論何時,勇於面對真正的自己總是好的,即便這個自己沒有什麼閃亮之處;也唯有平靜地接受真實的自己,行走的腳步才能變得輕松、坦盪,不是嗎?

⑥ 如何評價法國的微電影《盲人調音師》

這是一部至少要看三遍的優質短片。一遍瀏覽大概一遍回味全局一遍深思咀嚼。
看過的懸疑類電影其實不多,但自認為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故事結構,短小精悍的調音師絕對算得上上乘之作。
濃縮的13分鍾可以說盡顯世間百態。泰姬陵的故事也在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生有很多種可能,失敗的鋼琴家說不定是成功的調音師;表面微笑的服務員或許疲於應付內心骯臟無比;帶著面具的人類在毫無威脅的弱者面前可以百分信任卸下防備;我們做著各種掩耳盜鈴的舉動卻自認為高明。。。
影片的開頭就在設局,雙眼無神的老者,穿著褲衩的彈琴者,只留出輪廓的暗中人,由琴聲串連在一起,茫然不知其所以然。
琴聲忽然戛然而止,終結聲不知是槍聲還是關門聲。這是最妙的地方,因為結局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判斷。
附帶提示說,不要太入戲,誘惑越多越要勇於反省自我,知道適可而止,如果你覺得自己永遠正確,槍聲可能就在下一秒響;還有人說這是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一開頭了,就必須得繼續,即便是不喜歡也要裝下去,這才有全身而退的機會。
百家之詞,沒有對錯,全盤取決你看它的角度。

閱讀全文

與法國感人微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和平精英新年版哪裡看電影 瀏覽:587
j神馬電影網 瀏覽:578
韓畫微電影 瀏覽:911
電影資源多的APP推薦貼吧 瀏覽:744
橋電影全集完整版在線 瀏覽:474
楊紫瓊的電影混剪片段 瀏覽:587
韓國電影票房前十2019 瀏覽:670
30分鍾初中勵志微電影 瀏覽:116
北京猜火車電影餐廳 瀏覽:822
天堂電影院意義 瀏覽:593
狂野大陸在哪個電影院看 瀏覽:284
好傢伙美國電影在線 瀏覽:769
我的微電影11 瀏覽:918
電影八百mp4迅雷下載 瀏覽:649
武林外傳電影迅雷 瀏覽:833
神馬16電影 瀏覽:624
推薦關於戰爭的電影 瀏覽:308
中國農業銀行電影票在哪裡 瀏覽:458
盜潛黃金城電影版完整觀看 瀏覽:195
搶先版的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