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調音師結局解析(從影片的視聽語言解析結局之謎)
文 六衡 字數:3726 建議用時:6分鍾
看過印度版《調音師》的朋友們,一定要記著看看原法語版的13分鍾的微電影《調音師》,和改編後的印度版相比,法語版無論是從電影的主題還是視聽語言,以及設置的懸念和印度版相比都更高一籌!
畢竟,這是一部僅僅憑著13分鍾的電影敘事和視聽呈現,就被二十多萬網友打出了92分的高分短片!同時,這部短片還獲得了2011年盧紋(Leuven)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獎、2012年法國愷撒獎最佳短片獎。並在豆瓣最高短片中排名第三。
那麼這部短片究竟是因為什麼獲得如此成功呢?很多人看完短片都在疑問,男主最後被殺了嗎?
下面六衡將結合電影的視聽語言來說說自己對電影的結局、電影懸念的設置和電影的主題三個方面的理解。
六衡的理解 : 必死無疑!盡管導演設置了一個開放式結局,但導演已經通過至少3個方面細節暗示了調音師的結局。
細節1:調音師的自我獨白
「 在我演奏期間她不會殺我 !」此時的調音師仍在戰戰兢兢得彈著鋼琴,而房主太太拿著釘槍站在他的身後。
此前的調音師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寫滿客戶聯系方式的筆記本可能已經暴露,而這個是房主太太識別他「裝瞎」的關鍵所在。之所以會有這樣不合情理的內心獨白,是因為此時的他已經很慌亂,大腦已經失去了判別的能力!
調音師不可能永遠得彈奏下去,而一旦他停止,也就意味著生命的結束。這句獨白,只是他的自我欺騙,他仍沉溺在自我的幻想之中! 所以,按常理,音樂肯定會停止,他也肯定會被殺 !
細節2:電影背景音樂的轉換
調音師入場時的主旋律音樂在整部影片中,是一條主線,同時承擔著很重要的敘事成份。 電影開場,彈琴的音樂即出現,然後以主角獨白的方式進行閃回敘事,最後又通過這首音樂回到彈奏現場。
從始至終,主旋律沒有更換過。然而,在最後一幅電影畫面結束時,黑色字幕出現後,音樂卻被悄悄換成一首類似裝潢聲音的音樂。
這個音樂和上面六衡說的細節1中的獨白台詞相呼應,意在告知觀眾, 調音師彈的那首曲子停止了,他被房租太太處理了,房屋太太正在用裝潢工具和材料處理現場!
細節3:電影的最後一幅畫面
畫面定格在一面鏡子里的三人畫面間。鏡子中,房主太太拿著釘槍在調音師背後對著他占據了大幅畫面,而右上角處則是房主太太死去的丈夫詭異得坐在沙發上。
最後的畫面
有網友從房主太太丈夫安詳的死狀推測她的 丈夫應該是一名真正的盲人, 這點我是贊成的。否則他不可能如此安詳得接受太太的釘槍從自己的左邊太陽穴附近穿過。
而此時,房主太太的釘槍則對准調音師的後腦勺。調音師並非真瞎,他是裝瞎,但他後腦勺沒有眼睛。他此時聽到了房主太太高跟鞋扣在地板的聲音,但並不知道身後的人在謀劃著什麼。 同時,他因膽怯和慌亂,以及「迷信」自己的演技,認為只要自己不動,房主太太就會依舊像之前一樣「安靜」。
所以,調音師很可能和房主太太丈夫一樣,被她用釘槍毫無聲息的從後腦勺解決掉,最後詭異地坐在鋼琴前,就像沙發上的房主太太的丈夫一樣!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短片里主角的內心獨白,還是背景音樂,或者最後的畫面,都能推測出調音師被殺的結局。這是從視聽語言中的聲音元素和畫面信息推測而出,也是導演所作的暗示。
盡管這部短片沒有印度長篇版本懸念多,但這里的懸念則更加緊湊,設置得也更巧妙嚴謹。 尤其是開場的前兩分鍾的鏡頭表達。下面結合電影里閃回前兩分鍾的鏡頭語言舉例說一說。
舉例:多處特寫鏡頭的鋪墊和暗示
特寫1 :鋼琴彈奏時的音箱共振,鋼琴是這部電影里最重要的道具,從主角的身份職業,到故事的發展和結局,都和鋼琴有關。
特寫2 :調音師身體部位的特寫,包括裸露的腿部和腰部、局部特寫,裸露的肩膀和面部特寫。這裡面的彈琴時 不合常理的「裸露」都在觀眾心理設下一層懸念 。
多處特寫鏡頭
舉例2:出場的三個人物構圖
整部短片以聲音入場,有音樂聲和主角的獨白聲,而第一個出現在畫面里的人物則是一個側身坐在沙發上的老年人。
房屋太太丈夫
這是一個中近景鏡頭,老人處於畫面中右側,視線看向左側,這里採用了常規的九宮圖構圖,將人物放置在畫面的右側,同時利用眼神引導觀眾視線,將我們的視線引導至左側,也就是接下來調音師彈琴的位置。
鏡頭隨著視線的引導來到主角鋼琴師的位置,畫面呈現的是肩膀以上的特寫鏡頭,呈中心對稱。同時身後有一個只看得見黑色衣服的人物背景。 大多人物特寫鏡頭頭頂一般都會進行少量的留白處理,而此處卻沒有,這一方面將觀眾的視線引導到人物緊張的表情上,另一方面則讓調音師背後的「黑色背景牆」顯得更突出和神秘。
頭頂無留白
短片的前兩分鍾,對整個故事中的懸念設置處理所做的遠不止這些,譬如主角的獨白台詞也是懸念一層扣一層,台詞和鏡頭語言以及畫面的配合,讓故事的懸念越發引人深入探究,引人深思。這些都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在觀眾的心有設下層層懸念和謎題。
看到有一個關於這部短片主題的高贊評論:
生活不是失去信仰就寄望於偽裝,而自作聰明是另一種自尋短見。
影片中,主角在一次鋼琴考試比賽失敗之後,他沒有從自身找原因,而是走向了一條「自我欺騙」之路。他偽裝成失明的調音師,以弱者的姿態示人。利用人們對弱者的同情和補償心理,獲取利益。他從身體的「假瞎」,走向了心理的「真瞎」!
他在自欺欺人之中,幻想著自己是奧斯卡影帝。但他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最後遇到了一個比他更了解盲人的房屋太太。
在這個房屋太太的面前,他暴露了自己,並且為此付出了殘酷的代價。 這是對他放棄了真實的生活,在自我麻痹中過著心安理得的虛假生活的懲罰。
他是一個懦弱、膽怯的可憐蟲,他為了利益,迷失了自我,放棄了自我,這是他悲劇的原因。
那麼在短片中是如何塑造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用以表達影片的主題呢? 下面從兩點來具說一說 。
1.第一人稱敘事,以主角鋼琴師內心獨白的形式塑造出一個狂妄且膽小自私的人物。
首先他是一個非常狂妄自大的人。 第一人稱敘事的好處主要在於能讓角色更加真實的走入觀眾內心,觀眾的注意力會緊緊跟隨著主角的敘事,會因為他的緊張而緊張,因他的竊喜而竊喜。
但同時,因為第一人稱,他有很強的主觀色彩。他的獨白和對自我的評價並不一定就客觀,他可能在自我修飾或者誇大自己的彈琴技術。 試想,如果真像他所說的,自己是個「天才」般的人物,那麼應該也有足夠應付考試的心理素質。然而他並沒有,而是被自己的內心的緊張和膽怯打敗。同時,這也暴露了他學藝不精和誇誇其談的性格特徵。
主角的緊張
當然,體現他狂妄的細節遠不止這些,如為難服務員和等候紅綠燈過馬路時對身旁老奶奶說的話,都顯示出了他的狂妄和自私的一面。
2. 特寫鏡頭,廣角鏡頭的交叉使用,非常規的構圖法。
在主角進入禮堂考試的一幕中,首先以遠景作為這個場景的定場鏡頭,在廣角鏡頭下,鋼琴師顯得渺小而卑微。下一個鏡頭是俯拍坐在鋼琴前准備演奏的主角,緊接著中近景背影一閃而過,再接著對手部扶凳、擦拭琴鍵、發白的面部、顫抖的雙手進行特寫,刻畫出了一個緊張而膽怯的人物。
下一場景直接出現的是主角躺在家中的床上的中近景鏡頭,同樣是俯拍的視角,而主角從位於畫面中央中心對稱的位置,轉向右側的側身方位。這個場景的布景構圖也別出心裁。
主角仰面而躺的枕頭是兩個黑白鋼琴鍵拼湊在一起的,此時因為主角位於兩個枕頭中心位置,所以給我們的感覺是一個完整的鋼琴鍵盤。鍵盤枕頭呈傾斜線條,而當主角側身之時,枕頭鋼琴琴鍵分裂兩半。此處的「傾斜」和「分裂」都展示了此刻主角內心的狀態,表現出鋼琴比賽失敗對他的重創。
鋼琴鍵盤枕頭的傾斜
而下一個攝影機的角度已經從俯拍的垂直角度轉向了正面的水平角度。這個畫面中,通過演員雙手交叉的拒絕式姿態、透過魚缸拍攝的扭曲變形的眼睛、行單影只困在玻璃魚缸游來游去的金魚布景。多方位展現主角的內心狀態和性格特徵。
其中,扭曲變形的眼睛這點設置非常巧妙。 這樣創造性的視覺表現了主角「非正常的狀態」,「扭曲變形」暗指主角價值觀、人生觀的轉變和扭曲,他開始處於一種虛幻、自我幻想之中。人的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睛的變形和遮掩,也就意味著心靈的扭曲和封閉。 從此處起,暗示主角開始將自己放置一個虛假的世界。為了滿足自己的偷窺欲、虛榮心,以弱者的姿態騙取別人的同情獲得利益,最後玩火自焚。
扭曲的左眼
在沒有遇到這個房主太太前,他洋洋自得,而遇到房主太太這個「高手」後,他因為固有的思維模式和本身的性格弱點,葬送了性命。 他將自己騙死在自己製造的幻想世界中,沉溺在自我虛構的世界裡,失去了識別真實的能力,抵抗的能力。就像那隻困在魚缸里的金魚,只能在自己的一方玻璃缸里游來游去。
裝瞎是他走向自我毀滅的開始,他的不誠信、欺騙、隱藏自我、沉溺於虛無,也在警醒著世人。這樣的一個失敗的小人物生存經歷在情感上也引起了我們的情感共鳴。這就是這部短片的現實意義。
人不能活在虛無之中,要想改變命運 ,請真實的生活,勇敢地面對,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勤奮獲得勞動成果,而不是自欺欺人,憑借小聰明獲得一時的小恩小利!
13分鍾的微電影《調音師》無論是從劇本結構,還是電影的台詞設計,聲音元素的運用、鏡頭的設計剪輯、場景的布置和細節的鋪墊等方面,都經過導演和主創人員的巧妙安排和創作,最後呈現出一部精彩的懸疑又富有深刻主題的短片,帶給人視聽的享受和情感共鳴,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微電影!
B. 同樣是走紅毯,徐璐被贊女神,胡冰卿卻被吐槽,為何待遇如此不同
對於娛樂圈的明星來說,尤其是女明星,在各種頒獎典禮盛典走紅毯上是一個重要表現自我的環節,因為這個時候不僅僅是比拼名氣和流量,更是一個展現自己時尚品味的好時機。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有人被贊女神,有人被吐槽,比如徐璐和胡冰卿就是這樣的情況。那麼,她們的待遇為何如此不同呢?
縱觀徐璐和胡冰卿走紅毯的表現,基本上都是為了表現自己,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引起關注,從而獲得一波熱度。但兩人相較之下,徐璐的行為稍微有點底線,從而得到了觀眾不同的待遇對待。
C. 《負重前行》——重如山的父愛
這周本來想寫推測《婦聯4》的發展走向的,因為發現網路上很多朋友的觀點和看法非常新穎,雖然有些想像力太過浮誇,但是卻有理有據,也讓哥想要加入這樣的「討論」中。
但是在偶然的契機下,還是接觸了這一部堪稱溫柔喪屍片的電影—— 《負重前行》 。
這部電影說實話也期待了好久好久,前段時間看到終於上映了,激動得不行。
有很多不知道的朋友,看完這部電影評價,好像之前有看到過類似的一部短劇,也是講訴父愛變成喪屍然後如何表達父愛的偉大的,不用懷疑,這一部確實就是由Andy Rodoreda扮演的短片《負重前行》改編而來的,而也定義為短片同名微電影的加長電影版。
電影《負重前行(Cargo)》,由我們的老朋友—— 馬丁·弗瑞曼 飾演男主角,沒錯,就是我們的潮爺。
曾飾演過很多著名的角色,最讓哥印象深刻的還是在《神探夏洛克》裡面和卷福處CP的時候。
故事框架類似,講訴故事定位在未來,不知從何時開始,一家人駕著船行駛在湖面上漂泊,逃避著已經面目全非的這個世界。
而後妻子不幸被咬,自己在送妻子尋找醫院的途中也被咬到,離變成喪屍只剩下48個小時的男主,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奮力地在這個世界尋找一條希望的道路……
從一部7分鍾的短片拍成一部100分鍾左右的電影,
從原本幾名演員到邀請潮爺加盟。
不得不說是值得期待的。
豆瓣評分7.0,IMDb評分6.4,毒舌評分6.5,總分還是稍微偏低,與短片比起來,但是還是高於81%的恐怖電影。
我們這次主要來看這部電影。
影片又譯 《父愛無僵》 ,哥覺得也非常貼切。
末日來臨,世界陷入可怕的喪屍危機。
只剩下妻子與還不會說話的嬰兒,男主Andy的任務只想保護好這個家,這是他的責任。
一家三口乘著船漂泊在凄涼的湖面,過著吃不飽的生活。
這樣殘存的幸福,在一次搜尋物品的時候被打破。
妻子被喪屍咬到了腿部,Andy不想要失去妻子,一家人想要尋找能夠治療這種病的方法。
一家人離開「安全區」的海面,強行上岸,將希望放在未知的遠方。
在開車尋路的過程中,碰到以為是正常人的喪屍,為避免撞人,最終自己的車卻撞在旁邊的樹上。
妻子在副駕駛位上已經死了,而當Andy醒來時,妻子已經變成喪屍,並且給了他猝不及防地一口咬。
就這樣,只剩下48小時的Andy並沒有絕望,他背起孩子,堅定了走下去。
時間所剩不多,Andy只能寄希望在其他的人群身上,前後找到了最開始遇到的河邊的一家人,和被困的變態男子。
河邊的家人,父親已經被感染,他選擇和Andy不同的道路,自殺了。
而碰到的第二家人是一個變態男主導的「圈子」,通過以活人為誘餌、囚禁別人女人、陷害自己隊友等方式存活了下來。
也在這樣的情況下,Andy差點也成為了變態男的下一個犧牲品。
就在這里救出了黑人小女孩。
經過不停走訪,時間已經不給Andy任何機會,最後的Andy並沒有放棄,即便變成了喪屍,也把對孩子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負重前行,這個重量,是父愛的重量,如同泰山一樣堅定的步伐……
影片中內容細節更多,感興趣的可以直接去看電影,以上只是做個簡單的劇情陳述。
這部電影,看到這樣的評分,其實哥心裡也有數。
我們先從它優秀的點入手:
潮爺飾演的Andy可以說是把人物性格描寫得非常細膩,他個人的演技也是毋庸置疑,在夏洛特中飾演XXX的時候就可以看出。
在面對食物不足的情況下,Andy表現出來的表情,雖然略有擔憂,卻又安慰著妻子不用擔心,自己會想辦法,從他一閃而過的表情,可以讀出他內心其實也並不知道,甚至也對這樣的世界心存恐懼,但是在妻子和孩子面前,他是個男人,他是個父親,不應該表現出懦弱的一面。
在面對妻子感染的情況下,Andy故作鎮定,讓妻子也能夠鎮定下來,他邊幫妻子處理傷口,邊告訴安撫她的心情,然而自己突然又感到失控,嘴裡罵著,可以看到他強忍著悲痛,又繼續用言語安慰妻子,短暫的時間,復雜的人物內心被詮釋得很完美,這一情節哥內心有點波瀾。
在被妻子咬傷之後,他絕望地坐靠在車尾,想要自尋了斷,但是想到孩子,一瞬間眼神中的迷茫變得堅定,這也是Andy開啟了漫長之路的起點。
對於細節細膩的把控,在這部電影中還有很多,
如河邊一家人的父親、變態男住所中那個女人一出場的表情等等,
仔細去看,其實都是細節。
影片相比7分鍾的短片,內容與角色增加了不少,但每個人物的描寫,都是非常鮮明與深刻。
黑人小女孩的叛逆、變態男的瘋狂、河邊一家人最後的選擇、選擇等死的女老師等等。
電影中每個人物,即是獨立的個體與性格,又是這個世界大背景下的一部分。
看似分散,卻又對立。
每個人面對喪屍危機,選擇道路各不相同。
俗,畢竟喪屍電影是前幾年超火的電影提前,放到如今可能對於大眾來說熱潮已過。
但是電影題材卻不僅在喪屍這個點上。
本片最大的亮點,是溫情。
與大部分喪屍、驚悚、恐怖題材電影不同的是,它升華了故事中人性的情感表達。
是啊,曾經那一部短片可以說是人口接傳,口碑爆棚。
小小的短片,拍出了大格局,這個格局,是人性。
人性是脆弱的,千萬別考驗它。
這個命題在很多故事內容中反復被提及,喪屍題材著名的《行屍走肉》可以說是對這個喪屍世界裡,人性黑暗面的最完整表述,也是哥最喜歡的美劇之一。
放棄真的很容易,堅持真的很累,但是我們生而為人,要為了活而活,不是為了死而死。
在影片中,人性是世界末日下的議題。
面對危機時,為了保護自己,有的人選擇傷害別人,有的人選擇遠離孤立。
相信大家還記得《釜山行》,一部完全不同套路的喪屍電影,它 議論、諷刺著人性 。
是什麼讓成為喪屍的Andy依舊堅定著步伐,朝著前方走去,有人說是未完成的使命感,有人說是面前的那塊血肉,還有人說是因為殘存的人性與父愛,無論是哪一種解釋,影片結尾並沒有給我們一個答案,而在哥看來,這也並不需要答案。
說完電影優秀的點,再來客觀說說美中不足的點。
7分鍾變成105分鍾的難度,不僅在於故事內容的擴充,還要對於電影節奏與細節的把控。
故事變得冗長,也是造成這部電影容易讓人產生觀賞的疲憊感,雖然整體上豐富,連劇情的飽滿度都更高了,細節也更加細。
但是還是略長,畢竟電影不是短片,電影需要埋伏不同的高潮點,才能激起大眾的情緒。
而電影也更適合耐心細心的觀眾。
在長劇情的框架下,父親與孩子互動相對較少,對於父愛的渲染沒有人物本身、細節描寫那麼細膩與深刻。
最讓哥感覺到的,是被黑人小女孩稱為「智者」的人,這部分的描寫確實有點奇怪。
還有其他幾處地方,嘛,見仁見智吧。
有人還說Andy的老婆智商不在線,真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