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岳松的個人事件
岳松被追隨者貼上「熱血」、「搏命」的標簽,因為從訓練到表演,岳松都不斷追求突破自己極限,而更多人看過岳松的訓練和表演視頻後會給出「瘋狂」的評價。有很多人可以一次做幾十個引體向上,但只有岳松會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在北京的28層高樓外立面上完成引體向上。也有人在跑道上嘗試沖擊自己的最好成績,但也只有岳松會將自己綁在疾駛的汽車後面跑到虛脫。在電影發布會上,動作影星們會安排一些小露身手的節目,不過這種表演往往是走個形式,絕非難為之事,只有岳松會在自己電影的發布會上挑戰踢斷厚厚的大理石碑,更令人意外的是,他真的做到了。而在《風雪武者》拍攝中,岳松更是一次次用生命去探索極限:赤腳在滿是麥渣的雪地上奔跑千米、寒風中徒手打擊巨樹、用冰啞鈴甚至野豬來進行力量訓練,在零下30度下冰湖中練習打拳出腿。這種捨命般的瘋狂令很多人感到不解,但對岳松來說,這種瘋狂正是超越自己的真正捷徑。
「每個人都知道只有把自己逼到極限,你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性成長。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可並不容易。極限不僅僅是把自己訓練得累趴在地上不能動,極限是肉體和精神的雙重超越。人很難自己把自己逼到真正的極限,一定要在特別的環境下你才會迸發出自己的潛力。」岳松曾在一本書上受到啟發:一個小孩在高台玩耍,不小心摔落,他拉住繩子,後來實在拉不動了,就用牙齒咬住繩子,硬是堅持了幾個小時,最終獲救,這是極限狀態下的奇跡,平地上也許他一分鍾也堅持不了。「如果是在健身房,也許我做20個引體才會有感覺,但如果是在28樓的外立面上做引體,人完全沒有依靠,生死一線間,全身的能量都被引燃,你能感覺到每個細胞、每個動作的爆發。在這樣的極限環境下,每一秒鍾都在超越自己,都是極限的嘗試,最短時間把心智、身體推到極限。這的確是非常危險,不建議別人模仿,但對我來說探索身體的未知能量原本就是一件瘋狂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勇氣,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岳松一直以來都以這種極限的方式來訓練自己。「強不光是生理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極限訓練與其說是練習肌肉,更多是磨練精神。如果有一天你遇到真正的危險,你的精神上能否克服恐懼,去發揮你的力量。很多人問我怎麼才能超越自己。超越自己沒有捷徑,你必須要穿越孤單和無助,只有靠自己穿越那片黑暗,你才能真正超越。訓練肯定是痛苦的,但我們的身體有著我們想不到的適應能力,一開始適應不了,後來變得慢慢能適應,一次次的成長,量變變成質變,你就會變得與眾不同。」
岳松最早成名是他能空翻七米,而事實上他卻從未接受過正規空翻的訓練。正是在一次次極限探索中,他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風格。「我走進體操館時沒有任何基礎,也沒有人教我。我只有一個目標,只能實踐中摸索。沒有條框,沒有枷鎖,我在一次次實驗中找到了自己的發力技巧。別人往高翻,我往遠處翻,結果越翻越遠,後來一個跟頭能翻7米。也許世界上很多人彈跳比我好,但他們永遠不會如我一樣體驗像子彈一樣向前穿越的感覺。每條路都是自己探索,這才是樂趣,別人告訴你的路只是別人走過的已知經驗,但自己探索則蘊含著無限可能和潛力。有人變強是為了獎金,有人是為了本身的快樂。極限訓練中尋找快感、探索未知能量,這其中的樂趣令我迷戀,無法自拔。」 在電影演員和武術家兩個身份中,岳松表示「前者只是我的工作,而後者則締造了現在的我。」
作為中國新生代動作演員,岳松本身的氣質似乎與娛樂圈格格不入。別說去討好迎合投資方,建立圈內人脈,為了變強,岳松甚至覺得「吃飯睡覺都簡直是浪費時間」,如瘋似魔的訓練背後,岳松所追求的是一種自我實現。「別人眼中的成就不是我的目標。成為被吹捧的明星,享受掌聲和虛榮,這並不是我要的,我想為自己的生命、為武術電影創造真正的價值,贏得自己的尊重。」也正是因為這種態度,岳松的電影夢想充滿了挫折。「在剛回國不久,我度過了人生最低潮的一段時期。我帶著我的電影劇本跑了很多地方,沒有背景,沒有人脈和資源。
僅有熱情和理想是遠遠不夠。不懂得溜須拍馬,不會左右逢源,所有人都告訴我,我不適合在電影圈發展。我整晚的失眠,感覺人生沒有意義。」讓岳松重新獲得力量的,還是武術訓練。在最痛苦的日子中,岳松每晚從東四環到天安門跑一個來回,20公里的路程令他「越跑越清醒。」「生命如船,每個人都會遇到風浪。而武術就是我的港灣。電影做不下去,信心受到打擊時,我就去練功。兩個小時後,汗水濕透衣服,煩惱與郁悶都一起排出了身體。人好像充滿了電一樣,兩小時前的痛苦不堪都煙消雲散。」
要練好功夫,必須花費大量時間。「練武時間越長,越感覺到,功夫就是等於你花費的時間。小說中打通任督二脈都是杜撰,你投入多少時間,就會有多大的收獲。」岳鬆手腕粗大,腕圍足有20公分,幾乎和泰森完全一樣粗,這也是他寸拳力量的來源。岳松有著一手寸拳技巧,能將80公斤的老外打得如子彈般橫飛出去,但很少有人知道岳松是在餐館的廚房裡練就了這手漂亮絕活。「我剛到英國時沒有收入,只能去餐館刷盤子。最後一道工序是將盤子放進消毒櫃里進行消毒,這需要等待1-2分鍾。等待的時間中我無所事事,就專心練習寸拳,擊打機器、擊打牆壁,每天都有幾個小時在等待與擊打中度過。每天完成訓練後,我就感覺我這天沒有浪費,我為我的身體做了一些事情。不知不覺,自己寸拳的力量也就慢慢積累下來。」隨後岳松憑借著自己的寸拳功夫,在英國打響名聲,在英國創下了每小時50英鎊的私教記錄,並接受英國著名時尚雜志《CANARYWHARF》的專訪,闡述他的功夫哲學。「我認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本身是一種奇跡。挖掘自己的潛力,認識自己,完善自己,這是我們仍然在呼吸的意義,也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責任。武術給我帶來的,不僅是身體的改變,從武術訓練中,我也受到很多啟發,武術的道理與為人處世的道理是一致的。武術不是技能,而是我生命一部分。沒有武術的話,我就是個毫無自信的人,武術締造了現在的我。」 岳松對於動作電影有著自己的理解,這也令他在電影中找來真正的搏擊冠軍與自己對戲。「電影就是不斷革新,每個時代都有自己對電影的要求,不可以停留在以前的經驗之中。中國也曾流行過一段時期的飛天式武術,但由於無限誇張,失去了動作質感。李小龍的電影能征服海外觀眾,因為他表現的力量、速度和打擊感與真實格鬥是一致的。電影可以不是真實的,但必須尊重真實的物理定律。一個好對手能刺激你,我也找過很多動作很漂亮的動作演員,其中包括套路武術冠軍,但他們的力度不夠,給不了我那種強刺激。綜合格鬥冠軍楊建平在片場踢腳靶熱身,沒踢幾下武行全躲一邊,沒人願意給他拿腳靶了,他腿太重,武行的胳膊都給抽腫了。但我要的就是這種力度感,與這樣真正的格鬥冠軍對戰,才能把我的潛力都激發出來。」由於岳松是從武術家轉行拍攝電影,並且有著非常不錯的實戰功底,很多人也希望他能登上真正的擂台,為國爭光。「很多人希望我能上擂台證明自己,但對我來說做每件事都要有始終,等我在電影領域做出成績後,會嘗試在其他方面去努力一下,擂台對你們充滿魅力,對我也一樣。」
盡管也出演過電影中的動作英雄,但岳松對於英雄有著自己的理解。「英雄分為兩種,一種是所有人的英雄,但這需要各種時代條件,比如戰亂時代就比較容易出這類英雄。而第二種是做自己的英雄,堅定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在這世界上活了28年,最大的驕傲就是沒有嘲笑過任何人。每個人都值得尊重,每一個普通人的背後都有可能有我們看不見的巨大努力與付出,只不過他們的付出沒有變成結果。就好比健身或者練功,如果你今天去跑步,你堅持一分鍾就是自己一分鍾的英雄,堅持兩小時就是兩小時的英雄。」 每日1000個俯卧撐,分10組,每組100個
除常規俯卧撐外,有時岳松還會在其中加上手指俯卧撐和手腕俯卧撐兩種特別訓練
單臂單手二指俯卧撐:每組6個,左右手各5組。訓練完後,要用高溫的熱毛巾敷手指一段時間,增加血液循環,使其得到足夠的放鬆和恢復。
腕力的訓練:做正反壓腕俯卧撐每組15個,完成5組。此訓練可以增強腕骨的厚度和韌度,對直線拳法的發力幫助非常大。
引體向上10-20組,每組10個共100-200個
腹肌訓練,仰卧起坐、負重控腹、仰卧舉腿等
柔韌訓練,壓腿,壓肩,壓腰,控腿(包括負重控腿),踢腿(負重踢腿),一字馬,各種腿法空擊
專項訓練:
越野20公里,每周兩次
實戰反應對抗訓練,每周一次,3分鍾一回合,休息3分鍾,完成10回合實戰
每周兩次力量訓練,訓練時間為2小時左右,力量訓練後打擊沙袋放鬆。
在力量訓練中,岳松除了極限大負重之外,還會進行很多中小重量的爆發力速度訓練。
上肢爆發力訓練:卧推50公斤,每組30個,完成10組,隨後左右直拳400次最大爆發力擊打沙袋
腿部爆發力訓練:中小負重深蹲跳,每組25個,完成10組,完成後以左右鞭腿極限爆發力抽打沙袋300腿,發展爆發力,防止肌肉僵化。
專業拳法訓練,每周1次,訓練時間1-2小時。
專業腿法訓練,每周1次,訓練時間為1-2小時。
每周一次野外極限環境訓練,時間不限,訓練內容因環境而不同,如山地跑步、登山、野外力量訓練等。
每日的高強度訓練,岳松有著一套自己的恢復方法。「很多人追求泵感,但我認為練到肌肉充血的狀態直接去休息是一種失衡,能量積蓄在身體里不利恢復。在力量訓練完後,身體里積蓄滿力量,我會採用快速空擊,爆發性打沙袋來宣洩掉這些多餘的能量。這和拉抻肌肉一樣屬於放鬆,不過是一種爆發性的釋放和拉伸,更符合武術的需要。」除了多做拉伸之外,堅持訓練本身也是一種身體自我調節和適應的方式。「現在我每周會跑2次20公里。以前我訓練,當天跑完20公里,第二天就不跑了,後來發現這種大起大落的訓練法反而令身體難以恢復,現在我周一跑20公里,周二就跑8公里,周三是5公里,然後周四繼續跑20公里,讓身體循序漸近去適應這個強度,一開始身體會不適應,不過長期堅持下來,身體就有質的變化。這就是一場持久的戰斗。」
盡管每天的訓練計劃量很大,但岳松也會注重身體的反應,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態來靈活調節訓練計劃,保護自己不受傷。「其實我在訓練上也經常根據身體狀態調整計劃,比如上周我想做一次野外極限訓練,定下的計劃是30公里山地越野。但可能是身體還沒有調整到最好的狀態,我最後只跑了20公里,如果硬要堅持也能堅持下來,但很可能會影響到第二和第三天的工作,只有你了解自己的身體,你才能和它一同默契合作,達到最高效的訓練效果。」
㈡ 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
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5篇
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偉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對於浩瀚宇宙,一定也充滿了好奇心吧!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歡迎閱讀!
在「大思政課」里傳承航空航天紅色血脈
梁啟超在《過渡時代論》中寫道:「鯤鵬圖南,九萬里而一息」。毛澤東在《念奴嬌·鳥兒問答》中寫道:「鯤鵬展翅,九萬里」。中國人的飛天夢想凝結著幾代人的努力。2022年是沈陽航空航天大學70年校慶的紀念日,70載風雲歷程記載了幾代航空航天人建校的崢嶸歲月,為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航空航天精神,在「我心中的思政課」微電影主題構思中,我們選取了以老校長楊風田院士為代表的老一代航空航天人的事跡,以他們在多年的祖國航空航天戰線上的拼搏奮斗歷程,胡枯以為祖國航空航天事業作出的突出卓越貢獻為背景,展現老一代航空航天人執著的理想信念、艱辛的奮斗歷程、銳意改革的創新精神。這些傳承是新時代大學生是最生動、最鮮活也是最接地氣的一種思政課教學案例,對於新時代大學生理解並踐行航空航天精神,有很好的啟示作用。追尋著老一輩航空航天人的腳步,在思政課微電影中我們力求將報效祖國的使命意識、家國情懷、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的攻關精神、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等表達在視頻中,感召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傳承紅色血脈,續寫時代輝煌。
在「大思政課」中踐行航空航天精神
老一代航空航天人披荊斬棘甘當人梯,新一代航空航天人躊躇滿志茁壯成長。做新時代有情懷、有夢想、有擔當的大學生,要傳承紅色基因,矢志空天報國之志,同時也要勇於奮斗和不懈努力。在「我心中的思政課」微電影實踐活動中,我們刻畫了以大學生郝一航的人生觀發展變化主線,講述他從剛入大學時對人生目褲含洞標的迷茫、彷徨,到在思政課上聽到了楊鳳田院士的事跡後思想開始有了變化,加入校航模隊與隊友們刻苦鑽研、銳意進取,不斷突破自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參與設計完成了「雷鳥」的製作,並成功實現了「雷鳥」的飛天之夢,實現了自己的空天報國之志。
整個思政課微電影創作和拍攝過程中,我們帶領團隊學生們大多時間是在校航模隊里進行的,當我們走進校航模隊基地,瞬間就被深深吸引和震撼了:一排排擺放整齊的航模模型、櫥窗里一件件獲獎證書和各種獎杯,代表了校航模隊的輝煌。與航模隊的成員磨合的日子裡,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尤其是看到航模隊的大學生在航模操作間、在電腦前,克服各種困難認真做航模的樣子,和聽他們講述創造的輝煌成績和艱苦的大賽經歷時,給我們微電影創作團隊很大的啟示,並將這些點滴經歷和感受努力表達在思政課微電影里。歷時幾個月的創作實踐,在「大思政課」里強化了大學生對思政課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認知,並在認知中自覺實現認同。創作團隊的學生們紛紛表示,從航模隊員的身上看到了新時代航空航天人的勇氣、智慧與力量,體現了勇於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斗,敢於超越的進取意識,這種現實具體的實踐,是在課堂上感老畝受不到的思政課內容。「大思政課」結合教育教學規律,有效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充分發揮學生在思政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大思政課」的方式表達對思政課教育教學需求的過程。
在「大思政課」中領悟航空航天精神的時代價值
黨的精神譜系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改革中披荊斬棘、千錘百煉鑄就的精神豐碑,載人航天精神是這座豐碑在航空航天領域發展建設的具體體現,是幾代航空航天人接續奮斗的精神凝結。賡續精神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在新時代領悟和弘揚載人航天精神的時代價值,是建設航空航天強國的需要,也是鼓舞和激勵青年大學生立志奮進成長的需要。
作為航空航天類行業院校的大學生,銘記歷史、傳承精神,科技強國、實現航空航天報國之志,已成為青年大學生的錚錚誓言。通過「我心中的思政課」微電影活動,在這一「大思政課」上,我們看到了老一輩航空航天人的奉獻經歷,也目睹了新時代航空航天學子的砥礪奮斗,「大思政課」讓我們深刻領悟了博大的航天精神時代價值。
矢志空天報國,實現航空航天強國之夢。「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到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無數科研工作者和無名英雄們心懷報國之志締造的 「兩彈一星」精神,實現了我國航空航天事業跨越式發展和奇跡。在這一精神的感召下,中國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彰顯了中國力量。航空航天人強烈的愛國心、報國志,在大漠戈壁深處、在酷暑難耐的研發車間,在祖國的藍天和世界的太空中,熠熠生輝。
傳承紅色基因,有力推動___學習教育。載人航天精神是中國精神與紅色基因的時代表達,是我們黨和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航空航天事業持續發展的思想支撐、精神動力和文化源泉。在如火如荼的___學習教育中,作為新時代行業類高校的大學生,在「四史」學習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學習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史、老一輩航空航天人的感人事跡、航空航天高校的建設史,從而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在歷史的感悟中傳承報國之志,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好百年___中的青春傳唱人。
錘煉品德,勇擔重任,實現人生價值。「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新時代大學生是國家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的中堅力量,是航空航天強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代大學生生逢盛世,肩負重任。當他們在疫情抗擊中、在脫貧攻堅中、在科技創新中挺身而出,我們看到了一群群志願紅、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青春的面孔和堅定的目光,他們用實踐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航空航天精神是激勵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勇立時代潮頭、勇作時代先鋒的精神動力,感召著青年人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為高校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大思政課」是科學理論與時代特徵、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思政課。在「大思政課」里傳承紅色血脈、踐行載人航天精神,賦予思政課以生動有力的實踐支撐,能夠直抵人心、培根鑄魂。
載人航天是人類航天活動中系統最為復雜、難度、要求最嚴的系統工程。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將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之後,空間站將進入到應用與發展階段。
每次飛行任務都是一項「大工程」,背後凝聚著成千上萬人的心血智慧。
巴丹吉林沙漠深處,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內燈火通明,人影綽綽,工作人員穿行在飛船箭體與測試儀器之間,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業被形容為「千人一發箭」,任何環節都事關成敗,誰都不能掉以輕心。作為中國航天員進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一絲不苟的態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數十人的吊裝團隊協同執行任務,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錯,吊裝對接誤差更是小而又小。每個產品只允許一次吊裝落位成功,沒有重來的機會,不能有絲毫閃失。吊裝對接火箭,一圈數十個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對准連接。」基地工作人員石創峰承擔吊裝工作,為了做到既快又穩,他自創訓練方法,在吊鉤上系著焊條,操作吊車從高空將其插入啤酒瓶口裡。練到最後,他和同事揮動笨重的吊車鐵臂,就像揮動自己的手臂一樣靈活自如。
飛行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團隊把保護航天員生命安全作為底線,在神舟十二號發射、飛行、對接、停靠、返回等任務各階段,都准備了確保航天員安全的預案和舉措,還將首次啟用載人飛船應急救援任務模式,全力保證航天員安全往返天地間。
只有真正了解載人航天工程的起點在哪裡、道路在哪裡,才能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由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准備期間,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發射隊臨時黨委帶領大家赴東風革命烈士陵園,緬懷聶榮臻元帥、眾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號召大家以強烈的責任感、精湛的技術和奮勇拼搏的精神完成此次任務,穩操接力棒。
從小我就對航天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浩瀚的宇宙充滿著好奇,爸爸經常給我買一些科普書籍,在書上,我看到了許多科普知識,同時,爸爸還告訴我,宇宙中還有許多奧秘,需要我們去不斷地探索研究,聽了爸爸的話,我夢想著在不久的將來,自己能成為一名航天員,去太空進行探索,去解開這些奧秘。
曾經有人說我是痴人說夢,也有人笑話我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假如人類沒有飛天的夢想,萊特兄弟就不會製造發明飛機,現在,我們的祖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如此迅速,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的夢想一定可以實現。
振奮人心的時刻終於來了「神舟九號」載人飛船發射的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劉洋成了中華女子飛天第一人,我激動不已,欽佩和羨慕之情油然而生,我深知,要想成為一名女航天員必須有強壯的體魄,科學的頭腦,超人的毅力,但我認為要想實現我的航天夢,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因為我深知:「古人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此時,我讀了《放飛夢想》這本書之後,我的夢想之火越燃越猛烈,劉洋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精神,更加堅定了我要成為一名航天員的決心。
就在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像劉洋大姐姐一樣駕駛著宇宙飛船去太空訪問,我首先來到月球上,嫦娥阿姨熱情地接待了我,令我在月球上到處參觀,並詳細地給我介紹了月球上的情況,接著,我又去了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許多星球,這些星球雖然離地球遙遠,每個星球上的生存環境也各不相同,但外星人對地球人非常地友好,我正高興的與外星人交談著,一陣清脆的鈴聲驚醒了我,我感到很可惜,真想跟外星人多交談一會。
我把夢中的情景告訴了爸爸,爸爸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的說:「你有一個遠大而美好的夢想,要實現你的這個夢想,不但要有堅強的意志力,還需要有廣博的知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只有為之奮斗的人,才會取得成功,實現自己的夢想。
「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承載著祖國的希望和未來,為了自己的航天夢想,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讓我美好的夢想成為現實,讓祖國為我們這一代人而驕傲!
聳立如巨人的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已經光榮「退役」。站在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下,大風在耳邊呼嘯。望向四周,高闊的天空下,戈壁灘一望無垠。正是在這里,老一輩航天人篳路藍縷啟山林。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百業待舉,航天事業處於一片空白。黨中央以非凡氣魄和膽略作出發展航天事業的偉大決策,航天人吹響了中華民族向宇宙進軍的號角。
作為人類歷規模的航天器,空間站代表當今航天領域面、最復雜、最先進和最綜合的科學技術成果。11艘神舟飛船成功發射,11名、14人次的航天員隊伍叩問蒼穹,天和核心艙升空,中國載人航天跨越了一次次重大關口,夢想逐步變現實。
不僅是載人航天,嫦娥探月、天問探火、北斗導航等無不捷報頻傳。中國航天起步晚,起點低,為何還發展快、本領高?
堅持黨的領導是「法寶」。每一次關鍵技術的突破、飛行試驗的成功、艱巨任務的完成,無不凝聚著黨中央的決策和關懷,凝聚著黨組織和廣大航天系統黨員幹部職工的智慧和力量。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背後,是黨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決策部署,指引著航天事業前進的方向。
「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說,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發展載人航天事業,建造中國自己的空間站,是實現新時代航天夢的必經之路。
據統計,在載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參與其中的研究所、單位多達上百家,配合單位多達上千家,涉及數十萬科研工作者。「實施載人航天這樣宏大的工程,沒有黨中央集中統攬,沒有全國大協作,是不可想像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棒接著一棒跑。在距離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40多公里的載人航天發射場,新一代航天人正接力開辟攬天征途。
條件或許沒那麼苦了,航天精神卻是一脈相承。有人曾問兩度飛天的聶海勝和三度圓夢的景海鵬:「你們已經實現飛天夙願,未來還打算冒這么大的風險嗎?」
「航天飛行是我們的事業,更是我們的生命,為了飛天夢想,只要祖國需要,我們隨時准備再上太空!」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神舟十三號載譽出征,由中國航天員組成飛行乘組逐夢蒼穹,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科技興國,航天築夢,寄託了億萬中國人民的熱切期盼,承載了中華民族富強繁榮的壯麗追求。神舟飛船揚帆再啟航、刺破蒼穹,彰顯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開拓創新、拼搏進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夢,照亮中國科技興國路。全球關注,舉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閃耀。科技引領,神舟飛行,中國航天精神正是攻堅克難、創新創造、不求安逸、艱苦卓絕的精神寫照,照亮了中國科技興國路。2003年,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飛向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魂牽夢繞的數千年飛天夢想。今天,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乘載三名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工作,驗證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驗證航天員長期駐留保障技術,驗證航天員與機械臂共同完成出艙活動及艙外操作的能力,檢驗東風著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項科學研究成果。神舟十三號必將圓滿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標和重大任務,在浩瀚無邊的星空激揚中華民族的夢想,高擎起光彩奪目的五星紅旗,彰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追求理想的血脈基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奏響宇宙強音。
復興夢,照亮中國全面振興路。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好新局、走穩征程,以神舟出征為象徵和指引,中華民族必將能夠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航天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匯聚起中華民族精神譜系,激勵著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建功立業、接續奮斗、矢志不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也將在我們的努力下一步步成為現實,成為彪炳史冊的千古奇跡。
中國夢,照亮中國繁榮富強路。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實現祖國統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構成了中國夢的總體輪廓。實現中國夢,人民充分享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權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嚮往中國夢,中國夢是14億中國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夢寐以求的幸福夢,是凝聚全民族全社會、凝聚全體中華兒女至高無上的旗幟。全國各族人民心中有夢、腳下有路,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就能夠用14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強大的磅礴力量。全體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堅定理想信念,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帶領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偉大事業都基於創新」「偉大事業都成於實干」。中華民族對宇宙由來已久的嚮往,終將在星空寫下無可替代的精彩一筆。這是一次偉大的出征,凝聚了億萬中華兒女航天強國的夢想,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㈢ 小米怎麼發展起來的
如今小米公司成為了互聯網企業關注的焦點,它起來的太快了,讓人應接不暇,不過它的成長之路很值得研究。
小米成立已經有兩年多了。從剛開始成立時候的1100萬美金到如今估值40億美金,是怎麼做到的?現在,正值它的光輝歲月還是危機四伏?面對後面追撲上來的虎狼之師,小米接下來怎麼熬?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作為手機硬體產業鏈中的一個從業者,我首先想從中總結一個創業公司從初創到如今估值三連跳中值得借鑒的經驗。國內創業公司要做成功不容易,能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的更少,從小米這兩年的發展我們可以總結的東西有很多,這兒暫列一二:
1. 創業要成功,一開始不能高調。高調可能很快引來競爭對手的覬覦,在中國這樣一個山寨成風的國家,很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Talkbox是先烈,山寨Talkbox的米聊也是。
2. 從小處著眼,先積累口碑和最早的粉絲,並讓他們幫你改進產品,快速迭代。現在互聯網已經可以提供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溝通的渠道,請傾聽他們的聲音
3. 要超出預期,必須要有顛覆傳統模式的力量。互聯網引發的渠道變革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大的可以發揮的空間
4. 中國的創業環境是很艱苦的,除了各種現實的困難,輿論環境也是相當險惡的,沒有成功的時候會被人冷嘲熱諷,有點成績了會被山寨,被詆毀,被各種罵戰扯後腿。你能做的,只能是聽取用戶的聲音,專注的做好自己的產品,用產品贏得用戶的心。
以下梳理一下這兩年來小米走過的路,回溯一下小米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關於小米幾個階段情況,作者「毛委員」寫得較長,虎嗅另文發表)
第一階段:App開發團隊期
時間段:從2010年4月小米科技創立,到2011年7月宣布正式進軍手機市場前。
標志產品:MIUI、米聊
融資情況:2010年底,A輪,引入Morningside、啟明和IDG為主的風險投資約4100萬美金,公司估值達到2.5億美元。其中,公司56名小米科技員工投資了1100萬美元。
公司策略:
A、2010年8月16日發布基於Android的手機操作系統MIUI,但未提小米科技和雷軍。MIUI很快就得到了刷機愛好者的認可,內測版在8月推出後,9月,國外專業Android發燒友就在論壇自發為MIUI ROM製作多國語言版。
B、2010年底推出手機聊天軟體米聊。此時國內Android市場剛剛起步,模仿Talkbox式即時通訊軟體的米聊一開始就獲得了Android用戶關注,迅速積累起大量用戶。
MIUI藉助互聯網社區力量進行快速迭代的方式,更容易讓手機用戶有認同感,也符合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米聊更是抓時機、抓需求都十分對路的一款產品。推出半年後,米聊就積攢了300萬注冊用戶。
點評:在當時的市場看來,MIUI和米聊背後,是一個會抓需求、有技術、也懂移動互聯網的App開發團隊。但如果以為小米科技做手機的想法是後期才形成,那你就錯了。事實上,小米從一開始就瞄準了手機製造,這一點從小米創始人的組成就可以看出來。之前的MIUI和米聊,以及做的A輪融資,都是在為小米手機攢人氣、用戶和資本。
第二階段:手機初推期汕頭招聘網
時間段:2011年8月發布小米手機到到2011年年底B輪融資前。
標志產品:小米手機I
融資情況:2011年12月以10億美元估值,完成了B輪90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啟明、IDG、順為基金、淡馬錫、高通、Morningside.一年內,估值能翻四倍,一大依據是下文提到的小米當時30萬台的網路交易量。
公司策略: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正式對外發布。這個時點,雙核手機還沒開始普及,小米以國產首款雙核手機、1999元的定位先聲奪人。採用先預售、後投產、再發貨的流程,2011年10月到12月,小米手機完成了第一批30萬台的網路交易。
點評:雖然這段時間因為采購成本還比較高,小米手機還只賺吆喝不賺錢,但小米公司已經從前期的應用開發商轉變成了一家B2C電商,只不過,只賣小米手機一款產品。汕頭招聘網
我做了個大致計算,這段時期,小米的工程師人力成本大概花了1000萬美元,生產製造成本2500萬美元,這就是A輪融資的4100萬美元的主要用途。
第三階段:手機爆發期汕
時間段:2011年底到2012年5月
標志產品:小米手機I,小米手機青春版
融資情況:2012年5、6月,C輪融資,金額不詳,估值40億美元。半年內,估值再翻四倍。
公司策略:穩定小米手機的生產,不斷加快供貨速度,同時,開始在全國設立直營客服實體店小米之家。小米公司宣布的數據是,從2011年10月至今,小米手機一共實現出貨300萬台。
而在此期間,米聊開始受到微信的狙擊,國內的App開發者也大量創新跟進。米聊被不斷增加社交功能復雜化,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詬病。而曾經承諾一周一更新的MIUI,到了後期也變得兩三周才更新一次,而且遲遲給不出每個版本的更新日誌。
點評:小米在這個時期減小了對MIUI及其應用的開發力度,把注意力轉向手機,更徹底地成為一個依靠宗教式營銷的手機電商。
第四階段:紅海廝殺期?
時間段:2012年6月~
標志產品:小米手機,官翻機
公司策略:同時,隨著產能的擴大和網購消費者規模到達天花板,小米也不再僅僅依靠米粉宗教式營銷支撐的銷售方式,開始大量開放購買,用青春版、管翻版、高考生手機、運營商定製機等促銷方式拓展消費群。一邊清庫存,一邊為推出小米手機II做准備。
同時,小米手機已經開始在樓宇電梯里打產品廣告。下一步,小米應該會繼續加強小米之家的布局,打造線下渠道,進一步擴大小米手機的影響力和客戶群,並繼續向二三線城市滲透。汕頭招聘網
點評:小米似乎已經放棄了科技公司的科技色彩,更徹底地把自己改造成了一個走量的硬體商,而且,似乎准備拼價格戰。
梳理小米短暫的歷史,是想總結:小米從一家全新獨特、帶有清新氣息的、依託系統軟體與硬體融合體驗的品牌,走到現在,變成一家與某自稱「屌絲手機」罵仗、與多廠商暗拼價格、放棄軟體驗的手機商,是不是有點變味兒了?或者,它本來實質上也是個「屌絲手機」(卻被包裝成「頂級手機」、「發燒友手機」)?
小米的錯位
在幾百萬台手機的光輝銷量下,小米卻面臨著三個錯位:
1、從粉絲文化驅動走到價格驅動?
本來,雷軍已成功通過各種手段為小米品牌塑造出某種粉絲追逐文化,在小米與用戶之間已產生某種情感互動與信任。幾百萬用戶在網上熱追小米、狂熱下單,很多人絕不止是欣賞其1999元的價格。但,硬體降價的速度之快,一方面固然為小米贏取了利潤的空間,一方面卻為周鴻禕留出口舌空間。
當周瞄準小米「暴利」的軟肋,狠狠對其發動微博與輿論上的攻勢、並且宣布「我才將真正返利於用戶」時,小米沒法坐得住了。如果對周的叫陣感充耳不聞,輿論的主動權被周把持,小米忌憚會失用戶心;如果順著周喊出的價格往下走——這也是小米正在選擇的,那它正中了周鴻禕的道兒了。因為首先,小米粉絲會覺得之前受到了「小米不靠硬體賺錢」的蒙騙;其次,小米的降價,暗示用戶放棄品牌與情感而用價格去衡量小米與其他手機,這時小米的銷售驅動核心已向「價格」偏移,小米過去一年精心打造的品牌與粉絲文化,折損可觀。
2、產品體驗從軟硬合一走到純粹比拼硬體?
從上文的梳理看出,小米曾經是一家打磨App與系統的公司,而現在,它顯然脫軟入硬,徹底變成一家硬體公司,說得更准確一些,一家自營單一硬體、追求銷量鋪貨率的電商公司。最近半年來,你天天在雷軍在微博上推銷小米,是否很少見他念叨過米聊與MIUI的升級?(這一點,正是下文要說的——小米還有什麼王牌)
3、最後,資本與現實的錯位!
上兩個問題,如果小米現在選的是後者選項,那麼,何以支撐小米40億美金估值?因為,中國能在硬體、價格上去PK初創企業小米的公司與能人,太多!從這個角度說,如果周鴻禕早「攻」小米三個月,這筆估值能否談到40億美金,是大可打個疑問的。
小米還有什麼王牌可打?(小米怎麼熬 )
小米其實是在為整個中國只能手機市場探路,這條路一旦鋪平,傳統手機商和互聯網公司都會蜂擁而至。但和傳統手機廠商比較,小米還有一個王牌,那就是借互聯網的速度實現操作系統的快速迭代,隨時改進自己的用戶體驗。小米不是沒有做到過。這是周鴻禕和傳統手機廠商聯盟一時無法做到的,也是傳統手機廠商該向小米學習卻最難學到的。
對此,雷軍和其團隊或有所認識。雷軍6月13日在微博上表示(這是他近期少有的談到miui):
小米不僅追求高端硬體和性價比,更在軟體和互聯網服務上下功夫。miui系統堅持每周更新,不斷完善,被稱為「活的系統」,這也是小米的獨特魅力之所在。這些,就是小米創業之初追求的鐵人三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