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讀後感1000字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 讀後感
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說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准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
讀後感寫作要點
①要弄懂原作。「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 ②要認真思考。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③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④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
(夠多了吧(>﹏<))
2. 誰知道電影里關羽的青龍偃月刀
電影里的都是道具師自己設計的根本沒有歷史根據 沒有所有的類型就是怎麼霸氣怎麼設計! 中國古代兵器長柄大刀出現的很晚.作為兵器重要的是要趁手.是根據戰戰爭需要發展來的.最早的武器是木棒石頭.會煉銅了,世界上各地的武器大同小異,不過長矛闊斧短劍彎刀而以.
中國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車戰步戰時期.在此時期因為在顛簸的戰車上或在嚴密的軍陣中,個人的武勇作用有限,因而長兵器的形制很有限,不過直刺的矛,橫鉤的戈,和結合兩者的戟.後來騎兵逐漸成為戰場主角,隨著騎兵戰術的日趨成熟,騎兵武器也花樣翻新.隋唐時重甲騎兵的出現要求更有殺傷力的武器誕生.很快,長柄直刃的大刀陌刀流行了起來,陌刀和傳說的二郎神的三尖兩刃刀相似,刺殺砍殺都有極大威力.史載唐軍重騎兵沖擊時,陌刀林立,擋者頓為齏粉.到了宋朝,長柄大刀發展了十幾種其中的掩月刀到了文學的關公手中,就成了青龍偃月刀
但關羽的三國時期,騎兵還沿用著傳統的矛戟.史載關羽刺顏良於馬下抽短刃斬之也證明關羽的真實武器是矛戟類的刺殺兵器 (來源於<<三國志>>)
就是怎麼霸氣怎麼設計!
3. 西紅柿首富在哪可以觀看
故事發生在《夏洛特煩惱》中的「特煩惱」之城「西虹市」。混跡於丙級業余足球隊的守門員王多魚 ,因比賽失利被開除離隊。正處於人生最低谷的他接受了神秘台灣財團「一個月花光十億資金」的挑戰。本以為快樂生活就此開始,王多魚卻第一次感到「花錢特煩惱」……
4. 有哪些堪稱神作的動漫
《新世紀福音戰士》我說這部神作,應該沒有人敢說任何不好的吧。日本動畫界公認的一部神作,里程碑式的作品,具有劃時代意義,真的通過了這部作品劃分了動畫年代,而且通過這部作品,痞子推廣了「製作委員會」形式,貨真價實的日本社會級作品。2015年的時候,突然使徒來襲,似要毀滅人類,人類為了抵抗使徒,研發出了巨大型的機甲「EVA」卻不知,一切都在碇司令與那個什麼神秘組織的預料中,最後,人類補完計劃,人類絕種,成為了紅海的整體。
第二個也是部老番了,那就是《空之境界》,《空之境界》是由片長和特色各自不同的全七個章節構成的故事,其內容可以說給觀眾展現出了多種多樣的側面。是我看動漫十年來第一部讓我看完之後覺得恐怖的神作。《空之境界》中最讓我感動的不是女主兩儀式(當然式姐也是非常帥氣迷人的!)而是裡面再普通不過的黑桐干也 。他的普通已經達到普通人的極致,普通到異常的地步。他沒有任何復雜和多餘的想法,也沒有非堅持不可的事情,只除了一點:愛兩儀式以外。
5. 練銅人是什麼梗
煉銅是「戀童」的音譯詞,成為流行梗主要是因為原B站的主播「吳織亞切大忽悠」在數年前發表了一些煉銅的言論後來被扒出來了,這位粉絲將近200萬的大UP主就被網友們嘲諷為「煉銅術士」。
煉銅就是對幼小女孩子的那種愛慕所演化的詞彙,直白一點講就是「戀童」的音譯,由於日漫的角色越來越偏向幼齡化,很多角色的可愛程度猛戳御宅們的萌點,導致不少人產生了一絲的煉銅傾向,然後逐漸演化成現在的煉銅一詞。
之前比較火的UP主「吳織亞切大忽悠」被人爆料出早期視頻有戀童傾向,導致各種言論頓時鋪天蓋地在各大群蔓延開來,由於原本詞彙比較受人忌憚,所以人們給他定義了全新的詞彙——煉銅,
同時隨著忽悠不當的言論而導致這個詞一夜間傳遍整個大江南北,而這位粉絲將近200萬的大UP主就被網友們嘲諷為「煉銅術士」。
在2019年1月21日,bilibili也正式發布了對「吳織亞切大忽悠」的處理公告,封禁了該主播的直播間和賬號,在傳播過程中,煉銅這個梗就越來越被人所熟知了。與之煉銅這個梗,還有賣銀和克金,也都是音譯的意思,很容易懂了。
蘿莉控
蘿莉控(rorikoso,念作Lolicon,是LolitaComplex的略稱)字源來自俄裔美國文學家納博科夫的《洛麗塔》,內容描述一中年男子愛上12歲女孩洛麗塔的故事。
而原意是喜愛幼小女孩癖好,對年紀半大不小的角色有所偏好,因為這個時期的少年少女,是最多愁善感,感受性最強的年紀,所以除了是身體發育的青春期之外,也被設定為新人類感知力開始覺醒,最敏感的年紀。
日文中的ロリコン(Lolicon當中的ロリ(rori,念作Loli)即為自lolita而來,意指12歲以下的少女,而也有說15歲以下的。十五歲一說是由於此書改編成電影後,導演的女主角設定,比原來的年齡大三歲所致。而コン(kon,念作con)則是complex的簡稱,這個字有情結的意思,
所以ロリコン為「少女情結」或「戀童癖」之意。要注意這個詞在日本,其實具有負面,甚至是侮辱傾向的含義,通常會給人有點病態的感覺。
日本以con字尾來指對某些東西狂好的人,如戀母情結(Mazahcon,所謂的「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戀父情結(Fazahcon,所謂的「伊蕾克特拉情結」「Electra Complex」)等,帶有貶低之意。
因為該詞彙是經由動畫,漫畫等媒介傳入中國。其侮辱意向相被削弱,被用來代指對年幼的女性有好感,或是特別喜好這類ACG角色的人。
而Lolicon被譯作戀童癖,指對年紀輕(不論外表或是實際)的女性有好感,或是特別喜好這類ACG角色的人。所以有這類癖好的人就被冠以Lolicon之名,而帶有這種特質的角色亦被稱為Lolita或Loli,也就是蘿莉。
外表年齡不可大過十五歲,形象可愛,令人有一種想去保護、愛惜之心,身體未發育或者輕度發育,而且不能年少老成。現在用「蘿莉」這詞最多的,就是ACG界了。其定義的蘿莉為「10歲以下可愛的女生」,斷定標准:尚未發育、天真無邪、惹人憐愛。
所以對「蘿莉資格」有三個年齡限定:15歲、12歲、10歲。對蘿莉有所好的,就稱為「蘿莉控(ロリコン)」或「蘿莉星人」,不過其所定義的對象,都是虛擬的角色,而且是玩笑性質,與一般所謂的蘿莉本質上是不同的。
而Lolita的衣著,主要是指娃娃裝,通常大量使用蕾絲(lace)。其衣著主要分成兩類:一是Malice Mizer的那一種,帶有恐怖感的哥德式優雅(EGL)的服飾。
表現出一個洋娃娃的形象,心中同時存在著天使與惡魔,不是可愛的感覺,而是死的物品,保持永遠的靜止存活狀態;二則是Sweet Love Lolita的這一種類型的服飾,則是以可愛做為主要的訴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煉銅、B站——對主播「吳織亞切大忽悠」的處理公告、網路——戀童癖、網路——戀童
6. 讀後感50字
讀《永別了武器》有感
一個告別了武器的人,不是敵人的俘虜,就是愛的俘虜.我不是不善於自我保護,實在是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就如同生命的資料庫,已經不需要進入的密碼,隨時都可以打開全部程序,可以讀出全部的文件.我說的俘虜,就是這個意義上的俘虜.當我把自我放到陽光下的時侯,我明白從此不能有所偽裝,隱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當我意識到抗拒的無奈,有多少時間無可挽回,有多少記憶漸漸從內心淡出.說到底,俘虜就是一個不能抵擋傷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夠的勇氣放棄希望,必須承受生存的全部壓力.本來,在屬於個人的空間,可以沉浸於獨自的幻想,可以從塵埃里開出虛擬的花朵.而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是連欺騙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斷地凈化內心世界.
《哈姆雷特》讀後感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典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表面情節上與歷史的傳說並沒有多大的區別,講的還是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
劇中人霍拉旭所說: 你們可以聽到姦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為,冥冥中的判決,意外的屠戮,藉手殺人的狡計,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 曲折選宕的情節,緊緊圍繞著復仇
而展開.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萊特疑竇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台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亡魂哀訴,這樁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為,並要他為父報仇.至此,他開始了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發出了復仇之劍.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就是在我讀完《基督山復仇記》後最大的感受.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並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後,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恩人和曾經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以後,他並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里所見的那樣,於恩人抱拳雲赴湯蹈火,再所不惜,於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著,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為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在我們也有幾度的叫好後不免有點心驚.
《釋夢》讀後感
弗洛伊德(1856--l939)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著作橫跨半個世紀,對文學,哲學,神學,倫理學,美學,政治科學,社會學和大眾心理產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如果以影響的范圍作為衡量偉大的標准,那麼弗洛伊德無疑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發動了人類思想史上又一次哥白尼式革命,他指出人類的無意識是無法被意識所控制,人類的潛意識中蘊含了巨大的心理內容,他以最理性的聲音訴說了人類的無理性.《釋夢》是弗洛伊德支柱性的學術著作.通過對夢的研究極大地拓展了人類對自身的探究的幅度,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紅與黑》讀後感
作家筆下展現的,首先是整個法蘭西社會的一個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維里埃爾城的政治格局.貴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長是復辟王朝在這里的最高代表,把維護復辟政權,防止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在政治上得勢視為天職.貧民收容所所長瓦爾諾原是小市民,由於投靠天主教會的秘密組織聖會而獲得現在的肥差,從而把自己同復辟政權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瑪斯隆是教會派來的間諜,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監視之下,在這王座與祭壇互相支撐的時代,是個炙手可熱的人.這三個人構成的三頭政治,反映了復辟勢力在維里埃爾城獨攬大權的局面.而他們的對立面,是為數甚重,擁有巨大經濟實力的咄咄逼人的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司湯達一方面向人們描述了保王黨人的橫行霸道,一方面又讓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握有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也定將是最後的勝者.《紅與黑》成書於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湯達竟像是洞悉了歷史運動的這一必然趨向.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前人寫的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鉤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先說提要鉤玄。唐朝的著名文學家韓愈,在《進學解》里講他寫讀書筆記,說:「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他讀記事的歷史書,把重要的事件摘記下來。他讀哲理書,把主要論點摘出來。韓愈的讀書筆記,有幾篇還保留在他的集子里。有一篇《讀,<鶡(he)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樣寫提要鉤玄的讀書筆記的。
《鶡冠子》十有九篇,其詞雜黃老刑名。其《博選篇》,「四稽」「五至」之說當矣。使其人遇時,援其道而施於國家,功德豈少哉!稱「賤生於無所用,中流失舟,一壺千金」者,餘三讀其辭而悲之。文字脫謬,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滅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雲。
他先寫明這部書有多少篇,沒有寫作者是誰,什麼地方人,因為無從查考,作者沒有寫出自己的姓名和籍貫。其次指出這部書的內容是講什麼的。這部書屬於先秦諸子,先秦諸子分好多流派,所以指出「其詞雜黃老刑名。」黃老就是道家,講黃帝,老子的學說的;刑名就是法家。指出這本書的內容是道家兼法家。再指出這本書中的要點,有篇叫《博選篇》,裡面提出「四稽」「五至」的學說,「四稽」指出從四個方面來考察,「五至」要達到五個要求,都是為治理國家打算的。韓愈認為他的學說很恰當,假使他被國君任用,用他的辦法來治理國家,功效是不少的。又引了書中的話,說有的東西被看輕,由於沒有利用它。比方一個大葫蘆,大家看不起它。要是在大河中船翻了,抱了大葫蘆就可以救命,這時候一個大葫蘆就價值千金了。韓愈反復讀這些話,引起了悲哀。書里用大葫蘆來比人才,人才棄而不用,所以被看輕,韓愈因此悲哀。韓愈又改正書中的文字脫誤,改正三十五個字,把顛倒的字勾過來的有三處,塗去的錯字二十二個,旁邊註明改正的字的有十二個。
從這篇里我們看摘要的讀書筆記是怎樣寫的。不是把一本書的要點記下來就算。先記下這本書有多少篇,內容主要講什麼的。再記下其中的要點是什麼,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寫出自己的意見。還摘出其中精彩的話,說出自己的看法,最後提到改正書中文字的脫誤。從「三讀其辭而悲之」看,「三」字虛數,表示反復讀。可見韓愈碰到其中精彩的話,不是看過就算,是要反復讀的。這就是韓愈寫的摘要的讀書筆記。裡面確實摘記了要點,但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包括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還要對全書的內容作概括的說明。那就不光把一本書讀過就算,讀後還要思考,從全書的內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話都要考慮,直到對書中的錯字都不放過。從這里,我們既可以學習怎樣寫摘要的讀書筆記,還可以學習他是怎樣讀書的。
再談「採花釀蜜」的讀書筆記。蜜蜂採花中甘液釀成蜜,不是采一棵花的甘液所能釀成的,是從多種花中採集來的。有的讀書筆記,是作者讀了好多書,通過比較研究才得出的一種看法,好比蜜蜂釀蜜,這樣的讀書筆記寫得比較精彩,不同於一般的看法。象樂熹的《朱子語類》:
淵明詩,人家說是平談,據某看他的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自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談的人如何說得這樣言語出來。
又龔自珍《已亥雜詩》:
陶潛酷擬卧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談,二分梁甫一分騷。
讀書筆記有各種形式,前面舉的摘記是一種;這里舉的是別的兩種,一是隨筆式的,一是詩。隨筆式的只寫出自己的意見,不必記下書名卷數等,主要把自己對書的意見寫下來,用詩的形式來寫更不必記書名卷數等了。
上面舉的樂熹的一段話,龔自珍的一首詩,實際是寫出了對陶淵明詩的讀後感,所以也作為讀書筆記來談。「淵明詩,人家說平談」,說明他看了別人講陶淵明的話,都說淵明詩是平談的。「據某看他自豪放」,他讀了淵明的詩,跟別人的看法不同,認為平談是表面,骨子裡是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自覺耳」,他也讀了許多豪放的詩,經過比較,他認為淵明詩的豪放跟別人的豪放不同,他的詩的豪放不顯露。也有外露的是《詠荊軻》一篇。他這個論點,是讀了別人論淵明的詩,用淵明的詩來檢驗;讀了別的豪放的詩,用來跟淵明的詩作比較;才能得出來的。他不光看到淵明詩表面上的平談,還看到了從《詠荊軻》詩里看出了他的豪放。再來看他寫的別的詩,才看出透過表面的平談,骨子裡是豪放的,即從詩里看到淵明這個人的性格來。這正象蜜蜂採花釀蜜那樣,是讀了很多書,通過比較研究才得出來的。
龔自珍的詩主要是採用了樂熹的論點,但又補充了新的論點:一是用諸葛亮的豪放來同陶淵明的為人作比,二是贊美淵明的品格的高超,三是用諸葛亮的《梁甫吟》和屈原的《離騷》來同淵明的詩作比。在這里,說明龔自珍不光讀了陶淵明的詩,還讀了陶淵明和諸葛亮的傳記,了解了兩個人的性格,還讀了諸葛亮的《梁甫吟》;還研究了歷史上品格高超的人,經過比較,才寫出這首詩來。說「萬古潯陽松菊高」,那是因為陶淵明是潯陽人,是愛松菊的。他在《歸去來兮辭》說「撫孤松而盤桓」,他在《飲酒》里說「採菊東籬下」,菊和松又是用來象徵高潔的品格的。說這句話,說明他把陶淵明跟歷代的高人作過比較。他又用屈原的《離騷》來同陶淵明的詩比,看出陶淵明的豪放,跟諸葛亮比較接近,佔有的成分多些;跟屈原有距離,佔有的成分少些,那因為屈原投江自殺,淵明沒有那樣忿激,比較達觀。他跟諸葛亮也有不同,那因為淵明不象諸葛亮那樣能建功立業。不論他的衡量是否恰當,總之是象採花釀蜜那樣,讀了很多書,通過比較研究得出來的。
三說開山鑄銅的讀書筆記。清初顧炎武的《日知錄》,是讀書筆記的巨著。他在《與人書十》里,談到有兩種書:一種是收舊錢稱做廢銅來鑄新錢,既是粗製濫造,又毀壞了好的舊錢。一種是開山采銅礦來煉銅。他的《日知錄》,一年來「早夜誦讀,反復尋究,僅得十餘條,然庶幾采山之銅也。」毀舊錢來鑄新錢,大概指把舊書剪剪貼貼編成新書,開山鑄銅,大概指從許多材料中發掘出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見解。假使說,採花釀蜜主要指文藝方面的研究說的,那末開山鑄銅主要是指學術方面的研究說的。這里引《日知錄》中的《正始》條。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貴焉耳矣。……
《日知錄》寫的讀書筆記,稱為開山鑄銅,往往引了不少書,從中取得一個結論。要是把所引的書都抄上,太多,不合適,只好節引一個結論。顧炎武從不少材料中得出這個結論。他說的「亡國」,是指改朝換代,所以只是那個朝代的君臣的事,是那個朝代的官號要考慮的,「肉食者」指官吏。「亡天下」指邪說橫行阻塞了正義,整個國家的教化都被破壞,弄到「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引起大混亂,整個社會要陷於崩潰說的。他這個論點,是從不少歷史上材料中發掘出來的,所以稱為開山鑄銅。不論他這個論點是否正確,這里從他取得這個論點的方法來說,是屬於開山鑄銅這一類.
只有時間知道愛有多偉大......
從前有一個小島,上面住著快樂、悲哀、知識和愛,還有其他各種情感。
一天,情感們得知小島快要下沉了,於是,大家都准備船隻,離開小島。只有愛留了下來,她想堅持到最後一刻。
過了幾天,小島真的要下沉了,愛想請人幫忙。
這時,富裕乘著一艘大船經過。愛說:「富裕,你能帶我走嗎?」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許多金銀財寶,沒有你的位置。」
愛看見虛榮在一艘華麗小船上,「虛榮,幫幫我吧!」「我幫不了你。你全身都濕透了,會弄壞我這漂亮的小船。」
悲哀過來了,愛向她求助:「悲哀,讓我跟你走吧!」「哦……愛,我實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個人呆一會兒!」悲哀答道。
快樂走過愛的身邊,但是她太快樂了,竟然沒有聽見愛在叫她!
突然,一個聲音傳來:「過來,愛,我帶你走。」
這是一位長者。愛大喜過望,竟忘了問他的名字。登上陸地以後,長者獨自走開了。
愛對長者感恩不盡,問另一位長者知識:「幫我的那個人是誰?」
「他是時間。」知識老人答道。「時間?」愛問道:「為什麼時間要幫我?」
知識老人笑道:「因為只有時間才能理解愛有多偉大。」
《淘氣包馬小跳》讀後感
在寒假中我在無意中看了《淘氣包馬小跳》,書中寫著:馬小跳出生就會跳,在馬小跳出生100天,馬小跳的爸爸馬天笑就為馬小跳辦酒席,誰知馬小跳一怒之下竟然「咚」的一聲,跳起了2米多高,在場的人看見了都很吃驚……因此,我真是對楊紅櫻阿姨的想像力佩服的五體投地,表面上馬小跳調皮搗蛋、惹事生非、且不太遵守紀律,是被老師同學們視為永恆不變的「後進生」。但他非常熱愛生活、誠實善良、充滿愛心。他建立了「寵物集中營」;照顧被遺棄或生病的小動物;放暑假在奶奶家住時,會組織大家一起到山裡為「維護環境、保護動物」做義務宣傳……,
馬小跳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就像書里所寫的那樣:「跟著馬小跳,不跳也會笑」,在馬小跳周圍,有開明的爸爸,有講義氣的張達,還有永遠也長不大的丁克舅舅,他的生活因此豐富多彩,馬小跳是真正理直氣壯地做孩子。在回到書中,要說馬小跳的醜事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啊。可是每次馬小跳犯了錯誤,馬天笑先生都不以為然,因為他認為玩是孩子的 天性。
俗話說的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終於有一天馬小跳有了對頭,那就是路曼曼,路曼曼每天都拿著一本小本子記馬小跳在學校的所作所為,真是令馬小跳頭痛。馬小跳早就已經把路曼曼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了。想盡辦法要戲弄路曼曼,路曼曼叫他向東,馬小跳偏偏往西,路曼曼叫他往西,馬小跳又偏偏向東了,把路曼曼的臉都氣歪了。在馬小跳的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就是夏林果,夏林果瘦瘦的,長長的頭發,尤其是跳起芭蕾舞來,簡直就像一個仙女。而且夏林果的背永遠是直的,眼睛永遠是向前方的,頭發永遠是整齊的,她充滿著自信,就像一個驕傲的小公主。在馬小跳的班上有最漂亮的女孩夏林果,最聰明的女孩路曼曼,當然也有最笨的女孩字琪兒!安琪兒是安琪兒的媽媽在40歲的時候生的,因為安琪兒的爸爸媽媽聽說年老的人生的子女不是缺手缺腳,就是腦袋有問題,所以安琪兒的爸爸媽媽寧願安琪兒笨也不要安琪兒缺手缺腳,於是每天都說:「我寧願生個笨女孩出來的。」沒想到真的生安琪兒,安琪兒離馬小跳的家很近,所以和馬小跳特別好,馬小跳卻因為安琪兒長的丑不和安琪兒玩……
還有篇的名字叫《豬和狼的大辯論》。豬和狼對人類的貢獻到底哪個大呢?從表面上來看,一般的人都會說豬對人類的貢獻大,而馬小跳卻說狼對人類的貢獻大。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豬方代表丁文濤在班上號稱「成語大王」,成績非常好。他認為,豬的全身都是寶,豬的肉可以吃,豬的皮可以做皮鞋、皮帶、皮包、皮箱,豬的樣子很可子,胖胖的臉,大大的耳,圓圓的鼻,眯眯的眼。狼方代表馬小跳卻認為,狼是野生動物,是受國家保護的動物,因為狼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吃對大自然有害的動物,比如老鼠、野兔,起到生態平衡的作用。丁文濤說:「豬的全身都是寶,狼的身上沒有寶。」而馬小跳卻說:「狼的尾巴就是寶,毛筆中的精品狼毫就是狼的尾巴做的。」最後,狼方辯論取得了勝利,馬小跳贏了,而丁文濤卻垂頭喪氣。讀了這篇文章,我增長了許多知識,還懂得了兩個道理。第一個道理是,由於丁文濤目中無人,以為這一次的比賽自己一定能贏,輕視了對方,所以造成了失敗。第二個道理是,馬小跳非常重視這次比賽,資料准備得很充分,所以取得了勝利。我們要學習馬小跳那種不怕困難、爭強好勝的精神在《淘氣包馬小跳》中還有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真是被那句應驗了,跟著馬小跳,不跳也會笑。
——跟著還有《笨女孩安琪兒》。安媽40多歲才生下安琪兒,安媽和安爸聽許多人說年紀大的女人生下的孩子不是四肢不全就是智商不高,安媽和安爸寧願要一個智商不高的笨孩子也不想要四肢不全的孩子,終於,安媽生下了一個女孩,取了一個小天使的名字——安琪兒,安琪兒不聰明,三歲還不會說話,等到她上小學時,還有時說話顯得特別幼稚:有一天,學校組織全校去植樹,三年級安琪兒和馬小跳一組,安琪兒問馬小跳:你為什麼長得這么高,是不明你媽媽天天給你澆水,你也給我澆一下吧,搞得馬小跳哭笑不得。但是,安琪兒,你說她笨,其實也不笨,馬小跳出的腦筋急轉彎的題目她全部都能答得出來,這讓所有班上成績優秀的孩子目瞪口呆,可見她只是思維方式與大家不同,她有她獨特地看待世界的方式,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充滿了童趣和天真。在她的世界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純潔的,天真可愛象一張白紙一樣的小女孩。安琪兒還是一個善良的小女孩,當韓力哥哥傷心時,她會誠心誠意地安慰他。讀了這本書,我有點喜歡安琪兒了,雖然她不最優秀的,但她是很可愛的,我們不能歧視安琪兒這樣的孩子,我們要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每一個兒童都是一樣的,都應該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太長了 你減一些
7. 《淮南子覽冥訓》女媧補天
【原文】
這個神話出自《淮南子·覽冥訓》,全文如下: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編輯本段]【成語——女媧補天】
成語:女媧補天女媧補天圖
拼音:nǚ wā bǔ tiān
解釋:神話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用法:主謂式;作主語、定語;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 。
示例:傳說雨花石是~留下的石頭。
[編輯本段]【相關記載】
《太平御覽》:女媧在造人之前,與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羊,初四創造豬,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 為了讓人類永遠的流傳下去,她創造了嫁娶之禮,自己充當媒人,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另一種傳說《獨異志》是:女媧是與伏羲為兄妹。當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他們兄妹二人,在昆侖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議想為夫妻,又自覺羞恥。兄即與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請您將天上的雲都合起來一團,要不就把雲散了吧。」以是天上的雲立即合起來,他們倆就成了夫妻,中華民族都是他們倆的子孫後代。
《風俗演義》中就有女媧造人之說,凡有女媧廟的地方,都盛行到女媧廟求子的習俗。雖然,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卻浸透著一種原始生殖崇拜文化。原始時代,部落戰爭十分殘酷、頻繁,而且全靠人力對抗,死亡者眾多。所以,人們期望女性大量生育,使氏族人丁興旺,才能避免滅亡的命運。於是,「女媧補天」應運而生。在「女媧補天」神話中,女媧所補的天,是自己頭上的天;所撐的地,是自己腳下的地;所創造的是一個讓人類和平生存的世界;所反映的是大無畏的浩然氣概。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我們又可以發現,這個神話中包含著比較濃厚的保守思想。女媧其實可以去能夠「載覆」之地求生存,不必花巨大的力氣補天平地。
據有關資料,目前國內有五處女媧墓,山西省內有兩處,一處在芮城縣的風陵,一處在洪洞縣的趙城。查《文獻通考》、《寰宇記》、《九城志》等古籍,都說女媧墓在趙城;而且歷朝歷代祀典女媧也都在趙城。此外,浮山縣也有女媧廟和女媧補天處。神話中所說之冀州,是指今山西、河北交界地。因此,說「女媧補天」神話起源於山西,是有根據的。
山東省日照市有女媧補天台。女媧補天的故事據說是發生在處於東海之濱的山東省日照市的丘陵地帶。在距離日照不遠的天台山極頂(現在是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的一部分),在依山抱海的群山之中,補天台高聳在上,神鰲低卧台下,神跡茫茫,山岩蒼蒼。對於故事的出處,清朝琅琊人王隕的文章裡面有記載(見附件)。連女媧煉石用的五色土都是出自日照。《史記.正義》引《太康地記》記載:「城陽姑幕有五色土,封諸侯賜之茅土,以為社」。日照商時屬姑幕,漢代歸城陽。後來羲和氏族用此女媧補天台作觀象台,又稱觀星台,現在遺跡尚存。
附:
《天外來客---隕石收藏錄》
清 琅琊 王隕
《日照隕:沂州府日照縣南40里石盆山。……山巔尚有馬蹄形隕石坑依稀可辯,隕石散落於其間,山下有隕石立於濤雒南門外。土人傳曰:盤古開天闢地,日月星辰各司其職,四海一統,其樂融融。不意太陽爆,隕石降,竟至石破天驚,「四極廢,九州裂」,民不聊生者也。幸得女媧補天於高山之巔,羲和浴日於東海之濱,救得萬眾生靈。乃建老母廟於山下以祀女媧羲和,堆隕石於高台以祭太陽神靈。其廟已毀,其碑尚存;其台已去,隕石可見。
伊洛隕:伊河洛河之間,隕石無蹤,其地無考。《竹書紀年》曰:「帝禹後氏八年雨金於夏邑」。《竹書紀年》又雲:「夏桀」十年,……夜中星隕如雨,地震,伊洛竭」。
蘭山隕:沂州府蘭山縣西40里。尚有遺石,狀如鐵牛,土人奉為神靈,立廟而頂禮膜拜之。廟已殘破,廟碑尚存,曰隕石降於唐,因神牛而為廟。
壽光隕:青州府壽光縣西50里。《二十四史-宋書》雲:「魏明帝青龍三年正月乙亥,隕石於壽光」。乃地有落星村,村邊有隕石狀如石臼,又名星落石臼,為壽光八景之一。李振栝詩雲:「海宇村名系落星,幽人選勝此留停。誰操玉杵回天象,似借高舂揭地靈。」
。。。。。
[編輯本段]【女媧補天神話解讀】
女媧補天神話的內核可能是華夏先民燒瓦覆蓋房防漏措施,反映的是女媧發明瓦的事跡。
女媧氏時代是陶器發明並被廣泛使用的時代。陶器的發明源於房屋建造中的塗泥技術,首先被用來防止透風,以後又逐漸發現塗泥還具有防火防漏等重要作用,在大量使用葫蘆的伏羲時代後期,先民們把這一技術應用到葫蘆上,在葫蘆底部塗泥防漏並防止葫蘆被火燒毀,以便燒煮食物,結果泥層被燒結成堅硬如石的陶質,而發明了陶器。進一步先民還會發現,經過燒制的陶器完全不會漏水。屋頂漏雨時,聰明因此想到用破碎的陶片蓋住屋頂破損處,並由此得到啟發,燒制專門用來覆蓋屋頂的陶片,以徹底解決屋頂漏雨問題,從而發明了瓦。
「瓦」字與「媧」字讀音相同,都是模擬陶器摩擦時發出的「嘎嘎」聲,其實至今在一些地方稱陶片為「瓦片」,以瓦稱呼陶器,如「瓦罐」、「瓦盆」等。
瓦堅硬如石,不同土質燒制的瓦顏色各有不同,可以稱之為「五色石」;屋頂漏雨是因為屋頂有缺陷,有裂縫,濃雲密布時陰暗如先民居住的簡陋房屋的草頂,先民可能因此認為,天上雨水也是從雲蓋縫隙中漏下。因此,當陰雨連綿,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時,先民會設想像用瓦覆蓋屋頂那樣,煉五色石以補破漏的蒼天。這樣的事業非人力所能及,只有神人才能做到,這個神人自然就是女媧,神話就這樣誕生了。
還有一種可能是,最初的傳說只是女媧燒瓦覆蓋屋頂的故事。在流傳過程中,這一故事被一次又一次地添枝加葉,漸漸變形,「燒瓦」演變為「煉五色石」,「覆蓋屋」演變為「補天」,最終被層層包裹在神話的華麗外衣之中。如同《淮南子•覽冥訓》中記載那樣,除了補天事跡本身,又增加了補天的原因,以及補天之後的斷鰲、殺黑龍、積蘆灰等系列事跡,造就了女媧氏整理天地的偉大事業。
[編輯本段]【神話中的女媧】
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她與伏羲是兄妹,她與伏羲結婚而產生人類,後來女媧禁止兄妹相婚,這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由血緣婚進步到族外婚的情況。又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還有傳說女媧補天,即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另傳說女媧製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風俗通義》記載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關於女媧的傳說很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為廣泛深遠。至今中國雲南的苗族、侗族還將女媧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又稱女陰、女媧娘娘,鳳姓,生於成紀,一說她的名字為風里希(或為鳳里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女媧氏族發源地,文獻不見記載,但根據伏羲與女媧的關系,女媧故里也應在古成紀范圍內。酈道元《水經注》在講到渭河支流葫蘆河時特別提到該地古老的女媧祠。在葫蘆河畔,與大地灣相距不遠的秦安隴城鎮,有女媧洞,又有女媧廟,祭祀女媧 ,隴城又稱「媧皇故里」。女媧也以風為姓,至今其地有風台、風瑩、鳳尾村等地名,均與女媧氏有關。
[編輯本段]【現實中的女媧】
一說女媧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主要活動於黃土高原,她的陵寢位於山西洪洞縣趙城鎮東的侯村。女媧陵的存在時間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黃帝陵一樣,也是中國古代皇帝祭奠的廟宇。當地在每年農歷三月初十前後,均舉行長達7天的大型廟會和祭祀活動。
[編輯本段]【神話傳說】
共工氏與顓頊爭帝,兵敗怒而用頭去撞不周山。
不周山乃撐天之柱,被共工氏一撞,發出了驚天動地的一聲響。山體崩塌,天柱折斷,大地向東南傾斜,海水向陸地上倒灌。平原上的人多數都被淹死了,倖存者只好逃往山上。
但是,山林是獸類的領地,它們受到侵擾後十分憤怒,向人類發起瘋狂的攻擊。又有許多人被野獸咬死,吃掉。
人類遭遇到了空前的災難,有的被洪水淹死,有的被崩塌的山石砸死,有的被兇猛的野獸和大鳥殺害,人類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經過這場浩劫,人類倖存者已經很少。
為了使人類能再次發展增多,女媧便以黃土和泥,用雙手捏起泥人來。
[編輯本段]【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說法一:
女媧是一位善良的神,她為人類做過許多好事。比如說她曾教給人們婚姻,還給人類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而使人們最為感動的,是女媧補天的故事。
傳說當人類繁衍起來後,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來,他們從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鬧得到處不寧,結果祝融打勝了,但敗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頭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紋,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湧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食人民。人類面臨著空前大災難。
女媧目睹人類遭到如此奇禍,感到無比痛苦,於是決心補天,以終止這場災難。她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將它們熔化成漿,用這種石漿將殘缺的天窟窿填好,隨後又斬下一隻大龜的四腳,當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邊天支起來。女媧還擒殺了殘害人民的黑龍,剎住了龍蛇的囂張氣焰。最後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媧還收集了大量蘆草,把它們燒成灰,埋塞向四處鋪開的洪流。
經過女媧一番辛勞整治,蒼天總算補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龍蛇猛獸僉欠跡了,人民又重新過著安樂的生活。但是這場特大的災禍畢竟留下了痕跡。從此天還是有些向西北傾斜,因此太陽、月亮和眾星晨都很自然地歸向西方,又因為地向東南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裡匯流。
說法二:
傳說盤古開辟了天地後,女媧用泥捏了人類。後女媧繼了皇位,鎮守冀方的水神共工十分不滿,就興風作浪,女媧即令火神祝融迎戰。經過殊死搏鬥,共工大敗,惱羞成怒,一頭向擎天柱不周山(今長子縣境內)撞去,竟反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時天塌了個大窟窿。天地相通,脈氣失常,洪水泛濫,大火蔓延,人類陷入災難之中。
女媧見她的兒女們即將失去生存條件,著急萬分,就決心煉石補天。可去哪裡煉石?女媧遍涉群山,選擇了天台山。這里山高頂闊,水足石多,是煉石的理想地方。
女媧在天台山上煉了九九八十一天,煉了塊厚12丈、寬24丈的五色巨石,眾神稱好。於是依照此法,又用整整4年的時間,煉了36500塊五色石,連同前面的那塊共36501塊。眾神仙和眾將官幫女媧補天,用了36501塊。因石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的彩虹、彩霞。
且說天補好後,女媧擔心天塌下來。這時有一大龜游來,獻出了自己的腿。女媧過意不去,將自己的衣服扯下來送與它,從此龜游水不用腿而用鰭了。女媧用龜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兩面的短些,故有「天傾西北」的說法。
女媧補天後,洪水歸道,烈火熄滅,天地定位,普天同慶,人們在天台山迎女媧歸朝,女媧也十分歡喜。到天台山後,大家看天下的兒女們生活安然,高興地吹起了笙簫。
[編輯本段]【女媧補天真相】
某些史前事件雖以民間傳說或神話的形式存在,但卻存在著事實依據。黑海的水下考古探測就曾發現聖經之中記載的「世紀大洪水」有事實依據。「大禹治水」雖無准確的文字記載,但該神話的事實被普遍認為是治理古代水患。那麼,比大禹治水更為古老的一個神話——「女媧補天」是否也存在著這種事實基礎呢?近日,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研究員王若柏提出,女媧補天的神話實際上可能是遠古時代的一次隕石雨災害。此種說法依據何在?記者就此事采訪了王若柏研究員。
研究發現,白洋淀流域區的特殊地貌是全新世中晚期的一次規模巨大的隕石雨撞擊留下的。
王若柏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在研究白洋淀流域區的歷史地貌時發現,從任丘、河間到保定、望都一帶,向西偏北的方向延伸,一直到完縣、滿城附近,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現象——碟形窪地及其群體。這種碟形窪地是怎麼形成的呢?
他們利用近百年前出版的順直地形圖和航空照片等,使用計算機數字技術(DTM)將現代地形和人工地物層層剝去,僅保留原始的自然地貌景象。將這種窪地的復原圖與形成年代相近的國內外其他地區的隕石撞擊坑進行對比後發現,白洋淀地區碟形窪地和其群體是史前規模巨大的隕石雨撞擊後,在近代沖積平原上留下的遺跡。
依據地質地貌方法對近代隕石撞擊的研究,他們推測,這次撞擊發生的地域非常廣,從晉北一直到冀中,甚至可能延伸到渤海灣附近。發生的時間大概在史前的某一時刻,最有可能是距今4000-5000年間。
推測當時的情景是,一顆小型彗星進入地球軌道,在山西北部的上空沖入大氣層並在高空爆炸。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落入從晉北到冀中這一廣大地區,形成規模宏大的隕石雨。在平原地區形成了大量的撞擊坑,後經地面流水的侵蝕和先民的改造,多個較大的撞擊坑群最終形成了白洋淀。其餘的較小者形成了積水窪地,逐漸成為了該地區主要的居民點,部分這種窪地被地表水沖蝕破壞,但是河床間的高地上保留了大量的撞擊坑遺跡——「碟形窪地群」。
分析女媧補天傳說的內容,和一次規模巨大的天外來物(隕石雨)的撞擊事件極為相似。
王若柏告訴記者,最早記載女媧補天的是《淮南子》和《覽冥訓》。這兩部著作中對女媧補天的神話是這樣論述的。在遠古時候,「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煉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也就是說,天塌地裂,大火延燒,洪水泛濫,飛禽作孽,走獸橫行。在百姓哀號、冤魂遍野之際,一位叫女媧的女神挺身而出,她「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從而克服了這一重大的自然災害。
文中的精彩描述完全應當是一次規模宏大的隕石雨撞擊全過程,「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是小型天體爆炸後形成的大規模隕石雨:「火煉炎而不滅」是巨大撞擊、爆炸和其後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災;如果小型天體是一顆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隕冰,而隕冰融化後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會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結果。「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固,冀州平,蛟蟲死,顓民生。」神話依據上古時代的傳說編撰於東漢年間,冀州當然就應當是古代河北省一帶,也就是說這一段描述了災害平息之後河北平原的景象。
女媧補天遺跡的地理分布位置,恰恰位於王若柏研究員提出的撞擊區的南部和西部附近。
天外來物撞擊災害可能形成巨大的破壞,其中重要的是對古氣候的影響。王若柏研究員說,第四紀地質學家研究了全新世氣候的變化規律,發現有多次重要的降溫事件。在距今8500—3000年前後全新世的大暖期是新石器古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但此期間也是一個氣候劇烈波動的時期。其中距今4000多年前的一次降溫事件,被稱為「小冰期」的事件影響巨大。這一時間也是中原文明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時刻,對這一問題許多學者都十分重視。著名的地質學家劉東生院士等人使用環境演化高解析度分析(10—100年時間尺度)的方法研究全新世古環境等問題時提出,在距今4800—4200年間有一次降溫事件,事件的結果導致了古文化的變遷。認為在蒙、遼、冀地區繁盛的紅山文化突然衰落和小河沿文化發展的低谷可能與這一事件有關。
王若柏告訴記者,近年考古學已有明確的證據,女媧神和女媧補天的神話的遺跡主要存在於山西、河北一帶。這些遺跡的地理分布位置恰恰位於他提出的撞擊區的南部和西部附近,而且這次撞擊對應了古氣候學家的研究結果——距今4800至4200年間的降溫事件,正是隕石雨的撞擊引發了這次降溫事件。
白洋淀地區為什麼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留下了一個古文化的空缺區,合理的解釋是這里發生了巨大的災害。
王若柏告訴記者,他的研究不僅在時間上與古環境專家們提出的全新世降溫事件一致,而且地理位置也與歷史地理學家提出的河北平原古文化空缺區不謀而合。
自然環境對早期人類發展的影響極為重要。各種文化區的分界,往往都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分界線。但是,他們在研究這一問題時發現,河北平原的中部,即白洋淀地區既不是山脈縱橫,也不是荒漠分布,應當是一個十分適合遠古人類生存和繁衍的湖塘和窪淀地區,但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卻留下了一個古文化的空缺區。考古學研究表明相當於仰韶文化時代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非常缺少,而更晚的龍山文化遺跡幾乎是空白。實際上、《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一書早已經提出,「不論是新石器時代或是商周以至春秋時代,(河北)平原的中部都存在著一片極為廣闊的空無聚落的地區」。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也指出「河北平原是一片榛莾,荒無聚落的景象」。
實際上有關中華文明夏、商、周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依據歷史文獻《春秋》和《左傳》等編繪的春秋時代各諸侯國的形勢圖圈出的古文化空缺區,與使用前述歷史地貌方法劃出的撞擊區完全重合。這顯然不是偶然的,這一地區主要是白洋淀流域和向西北和東南延長的范圍。說明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開發大大晚於周邊地區,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巨大的災害造成的地理環境惡化。甚至更有可能是先民心理的創傷和由此造成的禁忌等等。
這次災害就是隕星雨撞擊事件。巨大的撞擊災害來臨後,造成了大量人員的死亡和外遷,使當地繁盛的古文化從此中斷。災害過後的若干年,又逐漸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這一災害歷經一代又一代的傳說,一個美麗的神話——「女媧補天」便誕生了。
王若柏,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地震地質,地殼形變和地質災害領域的研究工作。
[編輯本段]【女媧補天雕像】
在深圳市南山區蛇口海上世界,矗立著一座女媧補天的雕像。她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傅天仇先生創作的,建於1986年。
這座雕像雄偉壯觀,全身用乳白色的石頭雕刻而成。高約12米,寬約7米。 女媧上身為人,下身是纏繞一團的蛇尾。她帶著嚴肅的表情,用雙手托起補天巨石——五彩石,以象徵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同時也激勵蛇口人繼續發揚敢為天下先民的創新精神。
[編輯本段]【同名動畫片——女媧補天】
導演:錢運達
美術設計:胡永凱
製作公司: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5年出品
上古時代。女媧端坐水邊,空曠的原野,使她感到異常孤獨。女媧用泥巴做成無數小人。小人們立刻有了生命,而且不斷繁衍,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忽然,山動地搖,火神和水神大打出手,各不相讓,烈火熊熊、洪水濤濤。地面的小人被洪水捲走,慘叫聲不斷。熟睡的女媧從夢中驚醒。她趕緊從腰際摘下一片綠葉,綠葉變成一葉扁舟,救起了溺水的小人。但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猛烈格鬥的水神和火神把天撞出了裂縫,碎石落下,砸傷了許多奔逃中的小人。女媧焦急萬分,她托起五彩巨石,填沒了天上一個個空洞。然而洞外大風吹來,巨石又紛紛落下,裂縫在不斷延伸,女媧不顧一切地將自己的身體嵌進了洞口和裂縫里。她的身軀漸漸溶化成石頭,終於補好了天上的空洞,大地從此平靜下來。小人們為失去女媧而傷心地痛哭起來。天邊,在女媧修補的地方隱約出現了閃閃發亮的星座。女媧留下的綠葉把大地裝扮成片片綠洲,人們就在這片土地上快樂地生活著。
本片於1986年獲法國聖羅馬國際兒童電影節特別獎。
[編輯本段]【女媧補天的翻譯】
久遠的過去,支撐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開;天不能普遍地覆蓋萬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載萬物;火燒猛烈而不熄滅,水泛濫成災而不停止; 兇猛的野獸吃善良的百姓,兇猛的鳥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於是,女媧冶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的漏洞, 砍斷巨龜的腳來做撐起四方的擎天柱,殺死黑龍來拯救中國,用蘆灰來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補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豎立了起來,洪水退了,中國的大地上恢復了平整,兇猛的鳥獸都死了,善良的百姓生存下來。
8. 現代的鐵和古代的鐵有什麼區別,成份有多少不同呢,先謝謝各位了
鋼和鐵的發現與應用不僅開辟了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新時代——鐵器時代,而且也成了現代文明社會的支柱之一。高聳入雲的瑰麗的電視塔,曲折蜿蜒、橫貫大地的鋼軌以及跨越大江、使得天塹變通途的橋梁,都是因為有了「鋼筋鐵骨」才成為現實的。至於高層建築、機床、刀具和船舶等與鋼鐵材料的關系,更是不言而喻的了。
在中學化學中,青少年朋友可能已經學過煉鐵高爐中的主要化學變化,也許曾經有機會參觀過鄉鎮企業中的鑄造廠或者宏偉的鋼鐵企業,至少應當在電影或電視片中見到過能使整個車間映出一片鮮紅色的熾熱的鐵水,以及像節日焰火一樣燦爛奪目的鋼花。總之,鋼鐵已成為現代物質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基礎物資,它已經和人們的生活匯成了一個整體。
如果想探究一下我們的祖先最早是如何發現和認識到鋼鐵的作用,以及他們在沒有電力、沒有純氧、沒有高爐和煉鋼爐的條件下是如何把鋼與鐵冶煉出來的,重新回顧一下古人所走過的那一段漫長而艱苦的道路,不僅饒有趣味而且可以得到許多啟示。
考古學家已經證實,人類最早接觸和利用的金屬鐵來自太空隕鐵,即鐵質隕石。隕鐵不含碳及其他夾雜物,一般含有1%~5%的鈷和鎳。正是這種只含有少量合金元素的接近於純鐵的天賜之物,才使得人們認識和利用了這種金屬,萌發了從地球上尋找和取得這種金屬的動機。有趣的是,在元素周期表中大都是每個周期的每個族只有一個元素,但是第Ⅷ族卻並列了三個元素,如鐵、鈷、鎳。這種看來不合規則的排列方法,難道可以用隕鐵中鐵、鈷、鎳共存的事實作為一種「旁證」么?
鐵器時代最早始於安納托利亞地區,大約距今4000年左右。據考古學家分析,鐵的發現可能和當地土著人在煉銅時曾用過氧化鐵礦石作為造渣時的助熔劑有關。因為在熔渣中有時會夾雜著同時被還原出來的少量鐵。真正普遍地使用鐵器,大概要晚1000多年。
西方早期使用的人工鐵都是塊煉鐵。冶煉的方法大致和中國古代相仿,即在1200℃左右(這可能是當時能夠達到的最高工藝溫度了)用木炭(這是當時能夠獲得的純度較高、強度較大的炭了)把鐵礦石還原成固態鐵,其中夾雜著沒有燒完的木炭和煉鐵時產生的熔渣而呈團塊狀。然後趁熱鍛打,擠出其中的夾雜物,並利用鐵的延展性和鍛打時局部產生的熱使小塊的鐵鍛接成一體,變成可以進一步製作鐵器的鐵材。讀者如果還記得在影片中見到過的鐵匠反復鍛打刀劍犁鋤時的情景,就可以想像出古代人們在發現和製作鐵器時的不畏艱苦和不屈不撓的情景。
中國的冶鐵技術大致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代的中後期,在古書中可以找到零星的有關鐵的記載。如《管子·地數篇》中說過:「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九十一,……出鐵之山三千六百有九」,亦即出鐵之山的數目占總山數的66.9%。到現在還沒有弄清楚他這一數據的來源,但由此說明,當時人們已經知道鐵礦石的存在形式。同一書中還有「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鐵」的記載。赭指赤鐵礦所特有的棕紅色,可見當時已經有了由赤鐵礦煉鐵的實踐活動。
中國的冶鐵術略晚於西方,但我國的冶煉生鐵和塊煉鐵技術卻是差不多同時形成的。冶煉生鐵的技術要求鐵處於液態,可當時所能達到的1200℃工藝溫度卻不能使純鐵(熔點1535℃)變為液態,但是當鐵中溶入(不是夾雜)硫、磷、硅、錳,特別是碳後,可以使熔點降至1150℃左右,只要選取了適當的器皿和工藝,就可以得到液態生鐵。讀者也許知道汽車防凍液和用糖水做成的冰棍,其凝固點(或熔點)低於水的凝固點的原理,在這里只要把鐵水看成像糖水或防凍液一樣的溶液,就可以明白生鐵的熔融溫度為什麼遠低於純鐵的道理了。圖2.1是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所附的古代煉鐵工藝的示意圖。圖中的風箱可能是維持反應爐中高溫的重要發明之一。有趣的是,從書中的記載看,當時煉鐵爐的出鐵口是用泥封的,而現代煉鐵用的高爐出鐵口仍然是用耐火泥封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