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電影一維題目由來
《一維》改編自鹿橋先生的小說集《人子》,以古喻今開放式探討如何分辨人性的善惡。被稱為「影像玩家」的呂樂全片拍攝極具實驗風格,巧妙融合了中國水墨畫神韻以及皮影戲元素,對於這種大膽、創新的表現手法,呂樂表示:「《一維》是一個分辨善惡的故事,我希望用簡單的形式表現復雜的主題。」求採納
2. 起題目,以生命為主題的微電影,電影內容勵志積極,歌頌了生命的本真,生命的頑強,請起一個勵志而不落俗
《你的陽光在哪?》、《看,那一米陽光》、《沖破現實的破冰》、《天邊別樣的彩虹》、《生活?現實?你奈我何?》、、、、、
3. 高中生微電影的劇本有什麼比較好的思路
高中的時候,耿耿余淮,耿耿星河的愛情挺美的。那部《最好的我們》火了許久。我想,可以拍個有關校園愛情的微電影,這應該很受歡迎。以高中三年為主線,描述他們的唯美而朦朧的愛情,就像一顆青蘋果一般。
4. 高分,關於中國夢微電影選材問題
一個不自信的人通過一件事的刺激決定要做以一件大事,然後大夥知道了都笑話他,越笑話他,他發現自己的能量越大,最後他把這件事做成了。
5. 適合學生拍的微電影劇本
小林也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朋友給他傳遞了這樣一句話:「沒有什麼比堅持更重要。」
最後,在家中,小林看到了自己小時候寫下的夢想,並重新點亮了自己心中的那盞明燈。他下定決心,重新開始追逐自己的夢想。
結局:
小林帶著新的信念和勇氣回到學校,他開始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6. 畢業論文寫微電影的研究。 求高手大蝦推薦幾本關於「微電影」的中外文獻~
《紀錄電影的起源及演變》(拉法艾爾·巴桑、達尼埃爾·索維吉)原是法國《電影辭典》(讓·路普·巴塞克主編,拉魯斯出版社1986年首版)中的「紀錄電影」條目,中文(單萬里譯)原載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編輯出版的內部刊物《紀錄電影》1987年第3-6期,公開發表於《世界電影》1995年第1期,收入本文集時譯者作了一些修改。
《電影與探險》(安德烈·巴贊)系根據原載《法蘭西觀察家》1953年4月號和1954年1月號的兩篇文章綜合而成,後收入《電影是什麼?》文集,本書已出中文版(崔君衍譯,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年)。
《格里爾遜與英國紀錄電影運動》選自福西斯·哈迪編《格里爾遜論紀錄電影》(英國Faber出版公司1946年首版,本文譯自1966年修訂版),是編者為該文集所作的序言,中文(單萬里譯)系專為編輯本文集而譯。
《英國自由電影》(阿蘭·勞維爾)選譯自作者與吉姆·希里埃合著《紀錄電影研究》(紐約維金出版社1972年),中文(張雯譯)原載《世界電影》1988年第4期,收入本文集時作了一些修改。
《法國新浪潮中的真理電影》(胡瀕)選自《當代法國電影》一文,是其中的第三節,原標題為「真理電影」,見荒煤主編《外國電影近況》(北嶽文藝出版社1986年)。
《美國真實電影的早期階段》(羅伯特·C·艾倫)選自作者與道格拉斯·戈梅里合著《電影史:理論與實踐》(美國麥克格魯-希爾出版公司1985年)一書的第9章,中文見《世界電影》1991年第3期,或該書的中文版(李迅譯,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年)。
《德國紀錄電影的雙重困境》(克勞斯·克萊梅爾)選自沃爾夫岡·亞克布森編《德國電影史》(德國斯圖加特魏馬出版社1993年),原文題目為「紀錄電影:一個雙重的困惑」。《世界電影》雜志1997年第1期曾以《一個雙重的困境--關於「紀錄片」的概念》為題發表過本文的片斷(聶欣如譯),全文系專為編輯本文集而譯。
《戰後日本紀錄片的變化與發展》(渡部實)選自陳虻與林旭東主編《首屆北京國際紀錄片學術會議文獻》(1997年內部出版發行)。
《中國新聞紀錄電影》(高維進)選自荒煤主編《當代中國電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系該書的第13章。
《香港新聞紀錄電影發展史話》(余慕雲)原載台灣《電影欣賞》1991年第7期(總第52期)。
《六十年代以來的台灣紀錄片》(李道明)選自陳虻與林旭東主編《首屆北京國際紀錄片學術會議文獻》(1997年內部出版發行),原題目為「我的紀錄電影經驗」。
《中國紀錄片創作前瞻》(司徒兆敦)原載《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7. 安寧療護微電影可以取哪些名字
安寧療護微電影可以取《若還有可能》、《生命》。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取《配手若還有可能》、《生命》呼應主題內納答容,生死乃培茄嫌人生大事,生命的最後一程該如何度過值得每一個人深思。願安寧療護能給予圓滿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