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電影一般在哪裡上映
一般在網路傳播。
微電影的微其中有一個意思就是小,也就是短,微電影的時長有5分鍾左右的,有20分鍾左右的,基本不超過30分鍾,而電影常規90到120分鍾。
微電影以投資或者是廣告為主,或者是視頻網站自製,甚至微電影可能只是因為興趣而製作,無任何利益。
微電影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它是指能夠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台傳播「幾分鍾到60分鍾不等」的影片,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
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幾分鍾-60分鍾)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7-15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2016年微電影行業慢慢轉向「微電影+」的新形態、新業態,即網路大電影,又稱新媒體電影 。時長超過60分鍾,通過互聯網平台進行發行,進行付費點播的影片,
支持付費的視頻平台有:愛奇藝,PPS,搜狐,樂視,優酷,土豆,騰訊,PPTV,響巢看看,電影網,360影視,中國移動等。
2. 愛奇藝 CEO 呼籲網路電影票價漲價,稱「6 塊錢票價太低了」,網路電影漲價你可以接受嗎
事實上站在視頻網站的角度,「網路電影票價太便宜得漲」這樣的說法毫無疑問是為了通過漲價來增加營收,應對多年無法盈利的困局。而如今在國內市場除芒果TV長期保持盈利外,其他同類視頻網站幾乎都處於長期虧損的狀態。
網路電影的票價,與體驗也息息相關
作為視頻網站的核心內容之一,電影可以稱得上是最為引用戶的一個部分。早在2011年,樂視網、騰訊網等七家互聯網企業聯合發起成立了國內首個「電影網路院線發行聯盟」,旨在讓影視劇網路點播的收費形成統一模式和標准。在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後,目前基本都維持在會員2-3元/部,非會員5-6元/部的標准線。
但龔宇這番「網路電影票價太便宜得漲」的說法,也再次引發了外界對於網路電影票價的定價原因以及合理性的思考。通常來說,在院線與線上播放的影片,票價有著截然不同的體現,並且隨著2018年整個電影行業達成共識,票補的最低限價不能低於19.9元後,如今低於30元價格的院線票價也幾乎已不再存在。來自燈塔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平常時期的平均票價為33元,春節期間則為44.85元(不含服務費)。如果僅以價格來看,6元的網路電影票價確實很「便宜」。
不過對於消費者而言,電影的投入與定價事實上並沒有任何直觀的聯系。影院的設備折舊、租金等固定成本,無疑是院線票價更高的原因之一,但兩者之間的成本與服務同樣也有著巨大的差距。簡單來說,院線電影在諸多成本以及服務的提供上,是構築其票價更高的基礎,而與之相比,網路電影6元的票價真的就不合理嗎?
其實在網路電影出現初期,票價問題就曾引發了大量的熱議。此前網路電影《倩女幽魂·人間情》出品人、總策劃劉朝暉就曾表示,「我們渴望真正to C(面向用戶)的市場,當然也想賺錢,但我們想改變的是行業本身的定價權問題」。而對於如今牢牢把握在平台方的網路電影票價定價權,在其聲稱「太便宜」的情況下之,其實就已經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漲價背後,或是視頻網站試圖實現盈利
如今在一眾頭部視頻網站中,除芒果TV外,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幾乎都處於長期虧損的狀態。並且在此前激烈市場競爭所帶來的「價格戰」影像下,愛奇藝的付費會員價格就曾長達9年保持不變,而騰訊視頻則為7年。所以僅從財務層面來看,全面漲價顯然或是解決虧損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
為了實現盈利這一目標,除了此前備受爭議的會員專屬廣告外,視頻網站還於2019年推出了超前點播服務,並且在不久前也已經全面下線。盡管這兩種模式從商業的角度來說並無不妥,甚至還滿足了部分用戶對於搶先追劇的需求,但以損害訂閱用戶權益為前提的形式,也使得其很難得到所有用戶的青睞。
對於視頻網站來說,盡管出現的時間已經不斷,但事實上其至今仍在探索如何平衡用戶體驗與營收之間的關系。根據愛奇藝公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其營收為76億元,但歸屬於公司的凈虧損為17億元,收入成本高達70億元、其中內容成本為53億元。由此不難發現,居高不下的內容成本,或許並非簡單漲價就能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