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京東微電影《我和老爸》對消費者的情緒記憶產生了哪些影響
超激升御前消費的理念。京東的電影《我和我爸》對消費者情緒產生中超前消費的理念,他的象徵意義明岩大於笑鬧他的實質意義。
㈡ 陳可辛《三分鍾》的視聽分析和導演手法
蘋果賀歲短片《三分鍾》刷屏了網路。講述的是一個過年不能回家的女列車員在站台與兒子只能相聚3分鍾的故事。情節雖簡單,卻令無數人動容落淚。該片由香港導演陳可辛指導拍攝的,全程使用iPhone X拍攝。片中不著寫一個「想」字,也沒有一個「愛」字,但那份思念,那份愛,通過陳導細膩的視聽語言非常動人地表達了出來,影片展現了陳可辛「現實主義」、「故事化」的敘事風格。從影片上來說,故事的取材並不罕見,是生活中常見到的,拍攝手法並不獨特;戲劇沖突也是時間類題材常見的;利用快速剪輯來達到影片高潮;利用小特寫來表現人物內心。以上所訴並不獨特,而打動我們的是觀眾的情懷。本文通過分析這部影片的視聽和導演手法來探討。
陳可辛「是一個善於把藝術和市場揉合到一起」的人,往往能得到口碑和票房的雙重肯定。陳可辛以其典型的人生經歷,創作出很多部經典作品,如碰歷顫《甜蜜蜜》、《投名狀》等作品,將藝術點聚焦在愛情、友情、親情等多個維度,重視影片基調、細節、質感,表現帶有「陳可辛製造」的感情體驗,符合大眾的審美和意願。
而影片《三分鍾》的故事根據列車員劉鍾的真實故事改編真實且有萬鈞之力。七分多鍾的視頻,用一分多鍾的開場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片頭幾個高速鏡頭通過蒙太奇的疊加,渲染了一股緊湊的節奏。手拿煙花的小男孩努力地背著乘法口訣,一列火車穿越在畫面里。接著,小男孩的媽媽以在列車上寫日記的方式介紹了自己以及故事的始因。作為一名列車乘務員,她服務爛舉的這趟列車,跑的是中國最長的一趟鐵路線路(南寧-哈爾濱),一般要跑6天。
火車站的場面,多次運用搖鏡頭大場景拍攝,將整個會場熱情激烈的氣氛襯托出來,直接提升了主人公的氣場,展現背景,拉近觀影距離,使受眾感同身受。對於人物特寫流露出一種難以言宣的渴望、對兒子的親切關懷和火熱的情感迸發。
故事中的人設列車員的母親因為生計不得不把兒子託付給妹妹照顧,當載著滿車愁緒的火車終於靠站了,列車員媽媽整了整衣帽,車門打開後,忙著照應上下車的乘客。此時小弟弟在人流中穿梭,快速閃過的人潮里,小男孩向前跑找媽媽的主觀鏡頭讓故事的緊張情緒再度升溫,觀眾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弟弟能不能和媽媽見上一面?終於,小男孩還是見到媽媽了,我們看見母子倆高興地擁抱,松開,四目相對。此時無聲勝有聲,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小弟弟背起了乘法口訣,「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呼應了片頭的同時,媽媽的畫外音又做了補充說明:「兒子明年就要上小學,我上回嚇唬他,如果還是記不住乘法表,就不能上小學,更見不到媽媽了。沒想到,他當真了。」
陳導善於運用特寫表現兩人在不同空間的面部特寫,通過面部特寫將相見的過程中的狀態表現出來,展現獨立的符合現實的性格,他的鏡頭彰顯人物真性情。另外,陳可辛還經常運用重復的鏡頭來渲染氣氛笑敗,比如影片中出現的男孩孤獨背影。
影片在小男孩背誦乘法口訣的童聲里,積聚起來的情緒一浪高過一浪。火車要開了,媽媽著急地問:「丁丁,你還有什麼要對媽媽說嗎?」小男孩也在跟時間賽跑,不停地背誦著還沒背完的口訣。列車門無情地關上了,隨著那句高聲的「九九八十一」,小男孩露出了一絲滿足的微笑。媽媽揮手間的那個微笑的回應,彷彿在說:「弟弟好樣的。」
陳可辛的視覺語言非常豐富和細膩,以詩人的情懷將鏡頭對准平凡的日常生活,過年農民工返鄉的那種在火車上的心情,以及親人在火車站的簇擁,大量生活化的鏡頭,展示了細膩的生活場面,大大地擴展了影片的表現面,使影片包容的信息量更為豐富,生活的流程變得更加豐滿和真實,從而加強了觀眾對劇中人的命運的認同感。強烈的扣緊了對一個像列車員這樣的母親和一個留守孩子的心扉。
故事的最後,弟弟和姨姨目送著遠去的火車……迴旋的觸動卻在故事之外。在春節即將到來的時刻,陳導這個餘音繞梁的小故事,雖然是個廣告,卻給人陣陣的暖意,同時帶來反思,這就是好的影片必須達到的意思。
結尾用文字打上,給人帶來思考,當團圓有了時限,我們應該怎麼做?只是給每一個電影受眾的。
㈢ 婚禮微電影製作藝術探析論文
婚禮微電影製作藝術探析論文
一、規范婚禮微電影的鏡頭語言
電影通過什麼變成了獨具特色的語言?通過特寫,通過場面調度,通過蒙太奇3,短片要拍出大片的感覺,要充分掌握鏡頭語言的技巧。
1.精心拍攝愛情元素——「眼神交流」
愛情發生的那一剎那就如化學反應一樣神奇,眼神交流是展示兩人感情的重要情節,拍攝時,攝影機的位置和動作要盡量簡單,攝影師可以製造點緊張感,在開始的時間里,兩位新人要盡量避免直視對方,即便是看,也是偷偷的看,沒有眼神的交流,躲閃一陣子後,雙方鼓起勇氣去正視對方的眼睛,讓觀眾此時從鏡頭里感受到了愛的火花4。「眼神交流」還可以出現在尋找、等待、初吻等場景中,攝影機可多藉助特寫、正反打鏡頭來展示。
2.講究畫面質感,減少夜晚拍攝和天氣特效
婚禮微電影場景一般控制在15個以內,盡可能在2至4天時間完成拍攝,充分利用自然光效果,減少夜晚拍攝和天氣特效。很明顯,白天,太陽會提供充足的照明,每個人都能看清自己在做什麼,有時候甚至完全不需要燈光,攝影機就可以拍出質感的.畫面,可是晚上一抹黑,每個鏡頭都需要仔細布光,如果倉促行事,只能得到一堆垃圾,最後不得不重拍,所以夜間拍攝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增長拍攝成本,所以要盡量把場景安排在白天,而非夜晚。出於同樣的考慮,如果劇本中有這樣的字句——「在濃霧的籠罩中,A走入樹林深處」或者「雨水飛濺,A走入樹林深處」,請刪掉「濃霧籠罩」和「雨水飛濺」,除非微電影中需要這樣的天氣推動情節5。
二、發揮剪輯的藝術魅力
剪輯就像龐雜的拼圖游戲,將各種不同的畫面與聲音的零部件拼合在一起,使之更緊湊,有節奏感。
1.控制鏡頭長度,富有感染力
婚禮微電影要在一個較短時間講述有感染力和凝聚力的愛情故事,除了遵循分鏡頭腳本中的基本敘事結構外,還要重點把握每個鏡頭的長度。確定每個鏡頭的具體長度,要綜合考慮鏡頭的內容表達、景別以及情緒。一般畫面的長度只需要在保證觀眾在「看見」的基礎上「看清」即可,遠景和全景的鏡頭所含的內容相對比較繁瑣,這時候需要長一點的鏡頭畫面來讓受眾看清楚;近景和特寫鏡頭畫面可以短一些,當某些段落用於表達情緒、情感和氣氛的時候可進行短鏡頭快切,讓觀眾的視覺上產生一種「震驚感」,有時為了更好地表達人物的內在情緒,尤其是在情緒高潮處,可以適當延長鏡頭長度或採用慢鏡頭。
2.精心挑選背景音樂,把握節奏
音樂是一種長於抒情、具有豐富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婚禮微電影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就是背景音樂,背景音樂的基調奠定了整部短片的製作方向與剪輯風格。在撰寫分鏡頭腳本時,策劃者就會確定一個情緒方向,愉快煽情或感動烘托,不同的情緒渲染需要不同類型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的節奏要依附劇情,烘托出整部短片的基調與風格。常規的婚禮微電影背景音樂大多數選用外文歌,這樣促使觀眾在短短幾分鍾的觀影過程中,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於短片內容與情緒上,而淡化背景歌曲的具體名稱和演唱者。
;㈣ 郭敬明微電影感動網友,客觀評價這部微電影質量如何
對於郭敬明電影《少年之心》,大家給出評價是“太好哭了”。大家被郭敬明第二支劇情MV中青梅竹馬line虐哭了,從校園到舞台,她一直支持著他,為他“加油”,在觀眾席為他應援,表演後躲在電話亭,是那種青春心思,小心翼翼,是守護者,對視時候還有哭戲簡直絕了,客觀地說我認為拍得不錯,細節很到位。
㈤ 像小強一樣活著微電影賞析,兩千字左右
《像小強一樣活著》改編自神秘作家不K拉創作的同名網路小說,小說裡面幽默風趣的敘述風格、雋永機智的格言語錄最為書迷津津樂道,被冠以「哲學味無厘頭」風格,吸引了大批的「K絲」,但是電影在改編的時候還是做了不小改動。小強的妹妹(應該為姐姐)那條線被砍掉了,中心事件被集中起來了,如果說《無極》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那電影《像小強一樣活著》就是「一個手機引發的大案」,這個大案就圍繞黑幫爭奪舊城改造項目而展開。主人公小強誤打誤撞跟這一事件的黑白兩道雙方都發生了有趣的糾結。影片中還增加了新的有趣的人物,像偽娘春哥,他與住在山頂上、娛樂基本靠手的李光棍有一段驚世駭俗的同居生活,另外反二號李陽的性別也改變了。電影比小說更鬧騰,但這些人物全部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全部都是社會現實生活的縮影。
因為他深諳當今社會的各種明規則、潛規則,所以他能夠在這個社會金字塔的最底層也能活得游刃有餘。這個打不死的小強,他的生活態度,他的價值取向,他的機智樂觀,他的善良天性,乃至他的成功學本身,都能給現實中帶來很多啟迪。也是我們應該學習他的東西!
㈥ 如何評價陳凱歌微電影《淑貞》
9月28日,騰訊視頻上線了一部微電影《淑貞》,影片用第三視角講述了一位老人淑貞晚年與家人與回憶有關的故事。這部微電影無疑將觀眾從生活的迷霧中喚醒,傳遞給觀眾有關「愛與快樂」的有機生活,而這部作品也被譽為「陳凱歌導演最有情感微電影」。
【什麼是有機生活?】
故事開篇在曾祖母淑貞出場就展示了這位老人最愛喝冰牛奶,當她聽到自己的孫子追問:「牛奶怎麼又少了一盒」時,她難掩暗喜的神色。隨後鏡頭一轉被曾孫子齊馬發現,神態又發生了轉變並「命令」孫子假裝沒看見。電影通過對淑貞偷喝涼牛奶展現出一位老人的童心未泯。
實際上,電影中的老人一直追尋的是一種有機生活。什麼是有機生活?在電影的結尾給出了答案「愛與快樂就是有機生活」。觀眾可以在影片中看到,淑貞開場時的節奏就是歡快的,她不只像年輕人一樣愛喝「涼牛奶」還愛品茶,就連續起茶來也是心不慌手不抖;她提倡自己的衣服自己個兒洗;告訴孫子買牛奶時別開車,「腿」著去……這些內容細節都是有機生活的體現,這與金典牛奶的理念不謀而合。
【嘗試新鮮事物,過有機生活】
始終對新鮮事物保持好奇,是一位老人最難得的生活態度,影片《淑貞》通過一系列具有強反差的行為來佐證。比如:高齡老人和孫子學打字,對著電腦單指敲字;想要嘗試吃漢堡,學孫子大口大口的吞食;看到孫子蹦出來碰樹枝,自己也蹦起來效仿。
雖然人到耄耋之年,卻保持著孩童的心理年齡,主動嘗試各種新鮮事物。不難看出「有機生活」貫穿整個故事中主角的行為。而金典「有機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不斷處於運動,不斷地處在人與外界的新陳代謝,影片人物對此做出了完整的詮釋。
【生活氣的小細節詮釋有機生活】
整部影片是置於一個有生活氣息的場景之中,無論是開場可愛鬧騰的小貓,還是對風雨雪雲的著重刻畫……這些生活元素讓大眾更直觀的進入到一個帶有療愈功能的人物世界,為這場溫情治癒的故事再增加一些美學色彩。
劇中的人物淑貞面對生活無外乎是積極向上的,並通過細節展現。片中有對「淑貞剪的紙人」懸掛在外的有鏡頭特寫,並借男主人公口說出「剪的紙人把天上的雲和雨都掃走了」。陳凱歌導演曾在采訪中解釋這部微電影的理念「愛和快樂就是有機生活」,因為整部片子蘊含著很多溫暖的人性,包括一些自然之間和諧的關系,這也是所謂的經典,同時這也是金典牛奶一直以來所倡導的理念。
【快樂與愛就是有機生活】
在影片結束之時,為觀眾揭秘了「
㈦ 求一個微電影賞析
《調音師》:微電影,大世界
文∕殺手裡昂Leon
這是2010年的一部時長只有十三分鍾的微電影。電影中出場人物寥寥無幾,場面平淡無奇,沒有豪華的明星,沒有炫耀的鏡頭,但就是這樣一部短小精悍的微電影帶給觀眾的震撼絕不亞於130分鍾的好萊塢大片帶給我們的感官刺激。
影片最為人值得稱道的地方在於導演對於影片懸念的設置和恐怖氛圍的營造上。為了增加影片的懸念,導演採用了倒敘的敘事方式,將影片的結局提前預設在影片的開頭,自始至終將觀眾的心懸在半空之中。影片開頭,伴隨著字幕的出現,優美的鋼琴聲在幽暗的空氣中飄盪,一位盲人似的男子赤裸上身,只穿一條短褲在彈著鋼琴,對於這種打扮的鋼琴演奏觀眾不禁產生好奇和想像。而對於那兩位聽眾,則顯得更為神秘莫測。
如果按照影片的色調來結構影片的話,那麼本片可以明顯的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影片的前半段色調明朗鮮亮,節奏輕快,對白睿智活潑,又不乏哲理意味,特別是「泰姬陵」的故事在哀傷中卻充滿了淡淡的浪漫氣息。而影片後半段的色調則明顯灰暗沉重,幽暗的光線,封閉的空間壓抑得讓人窒息,與前半段明朗鮮亮的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如果說影片的前半段只是交代人物關系和故事背景,為影片的劇情發展做好鋪墊的話,那麼影片的後半段才真正是懸念迭起,故事的高潮之所在。
當調琴師進入老婦人的房門時,隨著關閉房門時的短暫定格鏡頭,好戲才剛剛開始。昏暗的光線,幽閉的空間,當調琴師意外的捲入這起謀殺案之中時,他知道自己已經無處遁形,只有假戲真做,繼續把自己的盲人角色扮演下去。然而,這次一旦被識破,便會危及生命。從此,調琴師的命運便與觀眾那顆緊張的心緊緊的系在一起。其實,一部好的驚悚片沒必要非得搞得很血腥很暴力,也不需要那種虛張聲勢,輕浮虛誇的表面造勢。在這里,導演通過調琴師的內心獨白,鏡頭的調度來設置懸念,營造影片的驚悚氛圍。而片中「日程本」這一簡單的道具成為營造影片懸念與驚悚氣氛的重要物件。盲人怎麼可能會有日程本?通過調音師的這一疏忽,更是增加了觀眾對於其命運的擔憂。片中有一短暫的鏡頭有點令人不寒而慄:調音師一邊彈著鋼琴一邊擔心老婦人會從他口袋中翻出那本日程本,而在同一個鏡頭的另一邊老婦人在牆上的影子好像是在翻調音師的衣服。隨著緩慢而又清脆的腳步聲,鏡頭移動到調音師的腳下,這時老婦人的腳步停住,站在調音師的背後,緊張的氣氛凝聚在空氣中,一觸即爆。在男主角激烈的內心獨白之後,琴聲想起,導演這時又運用了搖鏡頭,將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一層一層的剝離給觀眾。透過牆上的那面鏡子,觀眾不禁會為調音師的命運捏一把汗,然而,影片就在這時以調音師優美的鋼琴聲謝幕。
或許,本片最高明之處便是影片開放式結局的設置。導演並沒有將調音師的生死明確的告知觀眾,而是留給觀眾無盡的想像空間,讓觀眾自己去遐想。影片開頭那戛然而止的「砰」的一聲到底是槍聲還是開門聲,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觀眾自己的判斷。一部優秀的影片,觀眾肯定不會只看一遍,而是一遍一遍的反復揣摩,在看完影片之後還會饒有餘味的回味影片中的種種細節,鏡頭。
當我們試圖去欺騙他人時,我們自己可能也已經陷入了別人設置的陷阱裡面。我們做著各種掩耳盜鈴的舉動卻自認為聰明。本片的主人公是一個正常人,卻要裝成盲人來為別人調琴。然而,他的這一欺騙行為卻博得了別人更多的同情,訂單比之前翻了一番。並且,偽裝成一個盲人,顧客在自己面前都摘掉了虛偽的面具,毫無顧忌的在自己面前穿著內衣跳舞,做面膜。這個社會的信任感只是建立在比自己弱勢的群體身上。而餐館的服務員卻因為調音師是個「盲人」而少找零錢。社會的冷漠,欺騙,虛偽都藉助調音師那黑黑的墨鏡放大出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僅僅十三分鍾的影片里,所反映的信息量確是如此之豐富。微電影,也可以折射出五彩繽紛的大世界。
(影評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㈧ 微電影到哪了影片分析
劇情分析:講述了大年三十,思齊一家三口驅車回家和爸媽吃團圓飯,一路坎坷終於抵達村口,沒想到遭遇了大雪封路,唯一通往家的路走不通了。在思齊即將放棄驅車回程的一刻,爸媽頂著風雪掃開了這條雪路的故事。心理分析:「到哪了」?是回家過年路上最熟悉的一句話,蘊含了電話那頭不善表達的思念。短片想告訴遠方的朋友們,無論你有多麼的忙碌,千萬要記得,回家看看。看看家裡的爹娘,看看家鄉的變化!哪怕世界再大,總有人等你回家。《到哪兒了》是2020 年 1 月 8 日由支付寶官方微博發出微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