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介紹國外獲獎微電影!
人性 莫里斯·萊斯莫先生的神奇飛書 還有多少天
票 梁亮亮和謝小星的簡單故事 我願意
《流浪》、《還》、《我們畢業了》、《小潔》、《只有你聽到·香》、《微博有鬼之私信》、《無聲的愛》、《微博有鬼之@誰誰》、《相機》、《山城六月》 《一部佳作的誕生》
戛納獲獎微電影《符號》微電影大賽獲獎作品《下一站,遇見
B. 一個外國恐怖微電影說一個人心裡有問題去看醫生 醫生教他走路 最後他自己也不會走路了
《強迫症患者的血腥臆想》
劇情簡介 · · · · · ·
馬克(伊恩·福爾 Ian Faure 飾)是一個英俊帥氣、挺拔陽光的年輕人,可是誰也不知道他的心中承受著怎樣的痛苦。他是一名強迫症患者,每當外出時他總會不由自主去數人行道上的地磚,從一數到十,到第十步時,馬克便會陷入萬劫不復的恐怖臆想之中。那一刻,整個世界變成了巨大的絞肉機,冰冷無情地將他撕成碎片。這些血腥的臆想令馬克痛苦不堪,他只得向心理醫生(Alain Choquet 飾)求助。醫生引導他正視眼前似乎難以逾越的障礙,鼓起勇氣以粉身碎骨的代價去克服對第十步的恐懼。馬克最終能否戰勝自己呢?
本片為第65屆威尼斯電影節獲獎短片。
C. 有哪些好的國外的微電影值得推薦
《負重前行》7分4秒,《8號房間》7分19秒,《留下我》5分鍾,《深藏不露》5分7秒,這些都是國外很優秀的短片。
D. 如果看待獲獎作品埃及微電影《另一隻鞋子》
真的好暖心的一個小短片,超級無敵值得推薦。
這支短片的靈感應該是來自甘地的故事。短片雖然很短,但傳達的信息呼之欲出。就我個人從整體上看《另一隻》,影片最終明確的落腳點,點在了願望的對稱上;而對稱最終的促成則來自同理心的交匯。
影片里的主要人物的社會身份並不對稱。一個是衣著臟兮兮穿破人字拖的孩子,另一個則干凈整潔穿著新鞋。但兩個孩子都是一樣珍視自己現在擁有的東西。出場的小男孩即使在人字拖已經無可修復的情況下還在一次次不斷嘗試修補它。
而在屢試屢敗的實況里忽然在車站人群中望見一雙踏著新鞋的雙腳,而鞋子的主人卻一直拿紙巾不斷擦拭鞋面,小男孩滿眼羨慕目光地一直跟隨著這雙新鞋流動,又時不時看看自己腳下的人字拖,表情既羨慕又失落,患得患失。但由此可以看出兩個孩子的珍愛之心是相同的。
在車子立即發動的時候,擁有新鞋的孩子不小心在人潮中將一隻鞋子擠掉,但鞋子的小主人依舊戀戀不舍的回頭期望能拾回這只遺落的鞋子。
而人字拖已經損壞的男孩看見並上前撿到了這只新鞋,端起來滿足得只看了一會兒,又望向火車上的男孩的表情,他毅然拿著鞋子追了上去,期望能將鞋子歸還到它主人手中,但車子速度太快,孩子的步伐太小,兩個人只能錯失機會。
這里可以得到的信息就是:同理心。穿人字拖的孩子心思單純又細膩,即使也有想要穿新鞋的渴望,但同理心從一開始就折射到了一直在擦新鞋的男孩身上。所以他根本也沒來得及多想,一看到火車上的男孩對新鞋的可惜,他就義無反顧的追上去。
轉折在於穿新鞋的孩子得知自己無法拾回另一隻鞋子,卻最終選擇了將腳下的鞋子脫下來扔出車,其實這個與其留著單只鞋子不如成全一雙鞋子的行為行為既包含了成全,也包含了感激。成全了一雙對稱的鞋子,也無意中成全了想要穿上新鞋的男孩的夢。
所以一個完整的善意舉動應該是雙方促成的,缺了任意一方的參與它都不構成圓滿的句點。
同時,也可以看出同理心其實不分,也不該按階級區分。不論富貴貧窮與否,保持它,就可以為匆忙的世界留出溫柔的一隅書寫和諧的人文關懷。這大概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同呼吸,共命運的體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