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微電影父親父女篇視聽語言分析

微電影父親父女篇視聽語言分析

發布時間:2024-02-02 20:13:53

1. 筷子兄弟父親父女篇的觀後感500字.....在線急等!!!

剛看了筷子兄弟繼《老男孩》之後的有一部微電影《父親》父女篇,看完後自己酸楚幡然,每個男孩子都有父親,將來也會做父親,當自己還是懵懂孩子時候,有幾個能真正理解和了解自己的父親以及父親的愛子之心以及撐負一個家的那份責任和艱辛,或許未來只有自己亦為人父的時候,這份情感,這份責任才會慢慢的體現,慢慢的清晰開來,可到那個時候再看看自己的老父親,大多已然年邁白色鬢然,我們擁有的或許只是頗為的辛酸,但是父親的眼中卻會留露出欣慰和自豪,因為那個叛逆頑皮的孩子姑娘都已然立足於世,為用於世了!父愛大於天,我們總會理解,也總會擁有和釋放!可憐天下父母心!
希望趁著父親還為老邁的日子裡,做兒女的都早些領悟這份情吧!
在此祝願自己的老父親以及天下所有的父親身體安康,開心快樂每一天!
據說還有《父子》篇。

2. 筷子兄弟的微電影都有哪些

《老男孩》、《贏家》、《男藝妓回憶錄》、《父親》—父子篇、父女篇。

參考資料:愛微電影

3. 微電影《父親》主要內容

筷子兄弟再度傾力奉獻賀歲之作《父親》,該片延續了《老男孩》的懷舊和平民化特點,故事內容聚焦小家庭、小故事、小溫情,一如既往的「笑中帶淚」或許再度喚醒大眾的集體回憶。專家預測該片有望成為年底在賀歲大片中脫穎而出,再度成為「人氣黑馬」。創作者筷子兄弟組合早已被視為大家的精神代言人和表達者。導演肖央表示:「我們拍的片子是表達我們這代人,當下人的喜怒哀樂,而且是我們這一代普通人的心聲。」[5]
《父親》是「筷子兄弟」推出的首部網路賀歲電影,影片延續了《老男孩》中的懷舊和「接地氣」特點,講述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父女故事,最後落腳在女兒婚禮上老父親的真情流露,父愛話題引發共鳴,讓無數網友勾起回憶、「觸景生情」。除了對父愛的感情呼喚引得觀眾淚如泉涌之外,「筷子兄弟」一如既往的懷舊式的幽默搞笑也讓很多經典台詞成為大家的網路簽名、新口頭禪和茶餘飯後的談資。連微博上都很應景流行起一句新的「名言」:「姑娘,別再胡思亂想了,世界上最愛你的那個男人已經娶了你媽媽了.。.」[1]
無論是「父女篇」勾起70、80後無限回憶的王太利警察的那些經典動作和表情,還是估計每個男生在青澀年紀都對女同學父母說過的「叔叔,我是來復習功課的。」「笑中帶淚」一直是「筷子兄弟」堅持的電影風格。很多網友都期待說:「感覺『父子篇』會更好笑。

4. 筷子兄弟《父親》電影講的是什麼

《父親》延伸自《老男孩》,分為「父子篇」和「父女篇」兩個系列短片,以其中的「肖大寶」和「校花」兩條人物線,講述了兩個家庭關於父愛、親情、成長中的各種感人故事。

在《父親》 「父女篇」中小燕燕的童年對父親王太利的崇拜開始,一個普通少女成長過程中,與父親之間感情關系的變化。

父女間有崇拜與被崇拜、保護與被保護,也有因過度保護而引發的青春逆反,直到小女初長成、開啟獨立生活時的離別之傷,最後落腳在女兒嫁人婚禮上老父親的真情流露。


(4)微電影父親父女篇視聽語言分析擴展閱讀:

《父親》的主題曲是影片同名《父親》是筷子兄弟演唱的歌曲,王太利作詞編曲,歌曲發行於2011年12月20日。收錄於專輯《父親》。

MV結合了微電影《父親》部分情節,描述了一幅父親陪伴女兒成長,最後親手把女兒嫁出去的感恩畫面,旨在深度發掘當代年輕人心中的父愛話題,結尾是祝願全天下父親幸福、安康。



5. 筷子兄弟《父親》電影講的是什麼

《父親》分為「父子篇」和「父女篇」兩個系列短片。在《父親》 「父女篇」中,影片從主人公「小燕燕」的童年對王太利飾演的父親的崇拜開始,描述了一個普通少女成長過程中,與父親之間感情關系的變化。父女間有崇拜與被崇拜、保護與被保護,也有因過度保護而引發的青春逆反,直到小女初長成、開啟獨立生活時的離別之傷,最後落腳在女兒嫁人婚禮上老父親的真情流露。王太利在劇中演霍思燕的爸爸,有著男人身上的劣根性的集合,但是又對自己的女兒無限疼愛,是一個又可氣又可憐的角色。

6. 父親那首歌的mv是電影嗎是什麼電影

你好!父親這首歌是筷子兄弟微電影《父親》的主題曲,該微電影分為兩部——父女篇和父子篇,mv的畫面均截取自這兩部微電影。

7. 微電影父親的拍攝手法

肖央、王太利的「筷子兄弟」拍攝的微電影《父親(父女篇)》,故事內容來源於生活,聚焦小家庭、小故事、小溫情,一如既往的「笑中帶淚」再度喚醒大眾的集體回憶,反映我們這代人的成長。可能沒有大場面的震撼,但是總有一處情節能扎進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喜歡「筷子兄弟」的風格:在嬉笑怒罵中闡述沉重的話題,既能超凡又能脫俗。 那絲絲入扣的懷舊、每個物件都流露著深深的懷舊氣息,用戲虐的手法講述深沉的故事。

就像肖央在首映式上說的:「我和我父親,盡管我們彼此相愛,但卻總是無話可說。」盡管有時候父親十分笨拙,他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愛,但是很多年後我們會發現,那愛是世間所有的不可動搖的珍寶。
聖經里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是恩賜。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算計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是期望,凡事忍耐。

8. [由微電影的特徵談其對大學生的自我塑造]大學生涯規劃書1000字

[摘 要] 微電影具有三微特徵:「微(超短)時」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微電影的傳播模式與方式也呈現出時代特徵。微電影的「微」特徵和傳播特徵有利於大學生廣泛、深入地接觸微電影,微電影正在成為當代大學生自我塑造的新媒介與載體,在大學生的自我塑造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激發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做有擔當的一代;培養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過有規劃的大學生活。
[關鍵詞] 微電影;特徵;大學生;自我塑造
 微電影(Micro film),首先是當今新媒體時代和微時代出現的一個電影新概念;其次,它的迅速發展和廣泛影響使得它成為一種時尚和一種文化現象。雖然目前學界對於微電影還未做出統一明確的定義,微電影的未來發展還不是很明確,但是在這個「微」時代,微電影的力量確實不容忽視。「這個時代流行微電影」就像一個響亮的 口號 ,表明了微電影時尚和新潮氣質,也意味著微電影尤其會受到喜愛新事物、愛追時尚的大學生的喜愛。微電影的三微特徵和傳播特徵、現代性或後現代性的形式取向與審美體驗及作用於人們的精神與心靈的主題選擇,使其對大學生具有相當程度的吸引力,為大學生觀眾提供了觀看世界、了解生活的一面大窗口,並在藝術欣賞中對大學生的自我塑造有著獨特的作用與價值。
一、微電影的「微「與「廣」
微電影即微型電影,也稱作微影,有三個微特徵——「微(超短)時」 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和「微(超小)規模投資的「類」電影短片。微電影的製作周期短則數天,長則幾周;投資規模小,幾千至數萬元不等;影片時長短,短則幾分鍾,長不超過一小時。從電視台到手機運營商,從影視製作公司到唱片公司,甚至大學生都有各自的資源和理由參與其中,因此發展很快,短時間內數量激增。2010年在優酷兄睜網首播的筷子兄弟創作的《老男孩》,雖然當時沒有被冠以微電影之名,但可算作較早的微電影。2010年12月27日,第一部被稱為微電影的影片《一觸即發》全球首映。此後,《改變世界》《回家》《讓愛再飛一會兒》《外面的世界》《愛未央》等一系列微電影陸續誕生。2011年被稱為微電影元年,微電影風生水起。至2012年,微電影的數量更是數以千計。微電影的「微」特徵中卻蘊涵著廣頌塵轎泛性和深刻性,可謂寓「廣」於「微」。這可以從微電影放映生活的廣度和受眾等方面來看。微電影的題材涵括公益教育、幽默搞怪,時尚潮流、百姓生活、家國情感、商業廣告等,內容也是涉及社會生活中人們關心的種種問題,既有單獨成篇的,也有系列劇。比如,優酷和中影集團合作推出包括《老男孩》在內的「11度青春」系列;新浪推出「四夜奇譚」系列;網易推出「明星微電影」系列;騰訊推出「美麗的夢」系列,等等。因此,雖然微電影誕生時日不長,但在一定程度上,微電影已經是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和社會的縮影。
二、微電影的傳播特徵
微電影的三微特徵顯示出微電影的生成模式的變化,微電影是電影藝術在以微博作為傳播媒介的微時代的一次創新演繹。由此,與傳統電影相比,微電影的傳播模式與方式也呈現出時代特徵。
首先從傳播渠道來說,微電影主要是通過網路新媒體,特別是微平台傳播,這與傳統影片的傳播渠道有所不同。傳統意義上的電影需要經過廣電總局和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兩道審核才可以上院線和出版發行,微電影並不需經過這些步驟,在製作完成之後便可以上傳至網路,而微電影的接收終端則為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移動終端,這種製作、上傳、接收的快捷無疑是與當前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相適應的。微電影微平台播放,是非常適合年輕人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方式的。
其次,從傳播主體來說,微電影的全民性參與度更強。只要是有興趣和技能的人都可以寫劇本、做導演、做攝影、當演員,都可反映現實,展現自我,表達自我;電影不再是藝術家的專利,有才華的人都有機會參與。從創作者來說,作品可以得到放映和被評論的機會增加了。2010年,中國內地票房收入突破100億元人民幣,但卻不能忽視每年近7成影片不能在院線上映的現象。微電影由於獨特的傳播特徵被不少專家寄望,他們認為網路幫助電影緩解了燃眉之急,網路微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大銀幕的不足,有利於挖掘新人。從觀眾角度來說,觀眾欣賞電影的機會更多,方式也更加便捷。有數據表明,中國電影的年人均觀影次數僅0.14次左右,平均每人10年才進野肆一次電影院。與此對比,微電影的受眾更廣,2011年7月,香港「鬼才」導演彭浩翔首部進軍內地的作品監制微電影《四夜奇譚》得到2.1億的點擊量,以關注「過年回家」為話題的微電影《馬格回家》也有不俗的觀影人次。
再次,從傳播過程來看,微電影的互動性非常強。網路本身就有互動性,微電影由於在網路上播放,開放性強,因此,微電影的傳播具有高度互動性。傳統的影院觀影模式是你映我看,微電影放映時、放映後的生殺大權更加直接地賦予觀眾,觀眾可以及時地把自己的評論、感受發表於同一平台,也可以在平台上看到其他觀眾的評論和觀影感受,因此,這樣的互動不只是觀眾與創作者、觀眾與作品的互動與交流,還包括觀眾與觀眾的互動與交流。比如呂惠洲和優酷合作拍攝的《愛有多久之春暖花開》在優酷上線僅四天播放量就超過540萬次,70多萬用戶參與評論和互動。
三、微電影成為參與大學生自我塑造的新媒介與載體
微電影的上述特徵有利於大學生方便快捷地觀看微電影。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個年輕族群,手機、平板電腦等可以上網的工具普及率非常高,因此,大學生觀看微電影所需的成本和時間都很少。大學生在課余、飯後、睡前都可以觀賞微電影。首先,數量多、內容廣的微電影是當代大學生回望懵懂少年、體會青春年華、展望美好未來的新媒介。以筷子兄弟的《父親》為例。《父親》非常貼近普通人包括大學生的生活感受,分為「父子篇」和「父女篇」。「父子篇」是從男孩的角度,以筷子兄弟自己的成長經歷理解父子的關系,「父女篇」則嘗試從女孩的角度寫女兒和父親的關系。作品在很短的時間通過唱歌、婚禮等片段把時代串聯起來,一個個源於生活的小細節把人帶入特定情景中,深深地感動著觀眾,其中又不乏幽默意味。這類題材的微電影會讓大學生笑中帶淚回味過往歲月的開心與彷徨,體會親情的溫暖與深厚。其次,大學生擁有較強的創造力和創作熱情,他們並不僅是微電影的觀眾,還是微電影的創作者,微電影同樣成為當代大學生激揚青春、自我反思、自我塑造、品味生活的新載體。「90後」大學生拍攝的微電影《90後》,是一部「獻給所有在2012年畢業的「90後」大學生的關於畢業、愛情和友誼的短片,影片通過家庭背景、成長經歷和性格愛好各異的四類大學生不同的畢業選擇,力圖為「90後」正名。影片表達了當代大學生對未來的期許和對自我的塑造,很有勵志色彩,得到大學生的關注和喜愛。再次,微電影成為大學生參與文化活動和進行文化消費的重要形式。2011年,中國高校文化創意產業聯盟主辦的中國(北京)國際微電影節,共有211所知名高校作為合作夥伴,率先凸顯了微電影的大學生生力軍。首屆中國大學生微電影節2011年,由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教育電視協會高校電視專業委員會聯合發起。大學生微電影節更是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原則。微電影發現了大學生這個族群的創作潛力和市場潛力,以電影節的形式為微電影的發展推波助瀾,同時,大學生也是微電影一大消費群體。

9. 名字好像叫:父親…… 以前看過一部電影。沒看完。名字不記得叫什麼。劇情:父親是個警察。有個女兒。

筷子兄弟的 {父親},優酷里邊有的,可以看看

由肖央編劇,並執導的青春感恩題材的電影作品《父親》,以闡述父愛為主題,表現兒子對父親以及女兒對父愛的切身感受,結合演員自身成長的視角,細膩地描繪父愛的光輝。同時,也展現了北漂一族的思鄉情,並深刻闡釋了「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道理。正像主演霍思燕說的:「我希望這部電影的效果能達到,讓觀眾看完以後就有立刻跑回家看親人的感覺。」本片是繼電影《老男孩》及短片《贏家》之後,又一力作。據優酷最新探班獲得消息,本片將於2011年12月感恩節之際上映。

《父親》片長60分鍾左右,有上下兩個部分,從父子情和父女情兩個角度講述故事,圍繞《老男孩》里肖大寶和校花兩個人物展開情節。影片風格也跟「筷子兄弟」此前作品一致,即有懷舊元素,也有黑色幽默。
創作背景
2011年上半年,筷子兄弟推出了網路作品《贏家》,12月,又交出了《父親》這張考卷。他們堅持百分之百由自己創作。
「我們一直在說自己成長的故事,《父親》也是,這是我跟老王遇到的又一個人生問題。」
《父親》後期製作的時候,肖央的爸爸住院了,他趕回家陪了幾天。「我以前給他買了好多核桃啊、玉啊、牛角啊讓他玩,一到醫院我爸就跟我說你趕快把那些東西給我拿過來。我從家裡的櫃子里找到那個鐵盒送到醫院,對我爸說,『給,你的玩具,玩吧。』這就是我面臨的角色轉換,父親退休了,像小孩兒了,我開始變成一家之主了。」
《父親》里的主打歌是王太利在父親去世的時候寫的,他一直耿耿於懷自己沒有在父親走之前跟他推心置腹地談過一次。「這是我終生的遺憾。我特別想對天堂里的爸爸說一句爸爸,我愛你。這句話我從來沒跟他說過,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他在未來等著我。」
過去的2011年,肖央和王太利嘗到了成功帶來的一切可能,發過燒,最終又恢復了體溫。他們享受網路短片帶來的自由表達,不煩心票房數目和明星陣容,甚至不介意收入比以前少。人們從《老男孩》、《父親》這些片子里看到的是他們自己的生活,不講沖突,沒有英雄——「因為我們拍的不是熱鬧,我們覺得小人物才有意思,我們認為這個世界上也根本沒有英雄。」
內容主題
筷子兄弟再度傾力奉獻賀歲之作《父親》,該片延續了《老男孩》的懷舊和平民化特點,故事內容聚焦小家庭、小故事、小溫情,一如既往的「笑中帶淚」或許再度喚醒大眾的集體回憶。專家預測該片有望成為年底在賀歲大片中脫穎而出,再度成為「人氣黑馬」。創作者筷子兄弟組合早已被視為大家的精神代言人和表達者。導演肖央表示:「我們拍的片子是表達我們這代人,當下人的喜怒哀樂,而且是我們這一代普通人的心聲。」
《父親》是「筷子兄弟」推出的首部網路賀歲電影,影片延續了《老男孩》中的懷舊和「接地氣」特點,講述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父女故事,最後落腳在女兒婚禮上老父親的真情流露,父愛話題引發共鳴,讓無數網友勾起回憶、「觸景生情」。除了對父愛的感情呼喚引得觀眾淚如泉涌之外,「筷子兄弟」一如既往的懷舊式的幽默搞笑也讓很多經典台詞成為大家的網路簽名、新口頭禪和茶餘飯後的談資。連微博上都很應景流行起一句新的「名言」:「姑娘,別再胡思亂想了,世界上最愛你的那個男人已經娶了你媽媽了.。.」
無論是「父女篇」勾起70、80後無限回憶的王太利警察的那些經典動作和表情,還是估計每個男生在青澀年紀都對女同學父母說過的「叔叔,我是來復習功課的。」「笑中帶淚」一直是「筷子兄弟」堅持的電影風格。很多網友都期待說:「感覺『父子篇』會更好笑。」

10. 動畫短片父與女景別分析 [動畫短片《父與女》的視聽語言分析]

[摘 要] 《父與女》是英籍荷蘭藝術家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於2000年創作的實驗性藝術短片,曾在2001年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該片從普通的生活情節出發,用獨特的視角反映事件,以人類最純真的情感為主題,試圖探尋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情感的真諦。影片無論是鏡頭的運用還是造型設計,無論是背景音樂的選擇還是象徵符號的運用,都緊緊圍繞著情感線索,表達人類對「真、善、美」的訴求,使影片的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達到高度統一。
[關鍵詞] 《父與女》;創作背景;表現內容;視聽語言

《父與女》(�Father and Daughter�)是英籍荷蘭藝術家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Michael Dudok de Wit )於2000年創作的一部實驗動畫短片。該片由英國Cloudrunner電影公司與荷蘭CineTe Filmproctie電影公司聯合出品,在2001年3月揭曉的奧斯卡金像獎中脫穎而出,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同時也成為備受觀眾矚目的動畫影片。該片不受主流商業動畫市場環境的干擾,完全發揮作者對動畫藝術的獨特理解和感受,通過對人類情感的真摯表達及凄美的藝術感染力,將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有機結合,成為實驗動畫短片的經典代表。
一、創作背景
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生於1953年,早年就對歐洲的漫畫及插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對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美國卡通漫畫家卡爾•巴克斯等作品情有獨鍾。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1975年進入英國薩里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動畫,在校學習期間,觀摩了大量的東歐動畫藝術短片,並從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和俄羅斯動畫大師尤里•諾爾斯金等動畫作品中汲取營養,為自己的動畫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78年畢業後,進入英國著名動畫公司工作,曾為喜力啤酒、大眾汽車、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全球著名企業製作動畫廣告宣傳片。在長期的商業動畫製作中,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越來越困惑,由於商業動畫受制於客戶及代理商的要求,無法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個性表達,在與法國「瘋影」動畫工作茄族室合作之後,深受「瘋影」動畫工作室動畫創作理念的啟發,決定創作個人風格的藝術短片。《清潔工湯姆之垃圾桶》是其與鉛做「瘋影」工作室合作的第一部動畫影片,該片以清新、簡潔的基調,確定了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的創作風格。1994年創作了《和尚與飛魚》,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使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的動畫風格更加成熟。
二、表現內容
《父與女》故事情節簡單,是一部只有8分30秒的動畫短片。該片講述的是一個秋日的傍晚,父親帶著女兒一起騎著自行車,來到一個湖邊。父女停下車後,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然後父親走下湖堤,登上一條小船,劃向遠處,直到從視線中消失。女兒在堤岸徘徊了許久,才騎著小小的單車離開了堤岸,開始了長達一生的守望。
隨著時間的流逝,女兒一次次地騎著單車來到湖邊等候父親的歸來。女兒從小女孩成長為少女,由少女變成中年婦女,又從中年婦女變成老婦人,從未間斷地騎著單車來到堤岸守顫激弊候,又一次次失望地離去。光陰荏苒,四季輪回,直到女兒暮年的冬日,又一次來到湖邊,滿目皆白,湖水乾涸,長滿荒草,女兒走進湖中,才看到父親當年的小船,已有一半埋在了泥沙之中。女兒來到船中輕輕地躺下,就像依偎在父親的懷里睡去,夢中的女兒彷彿又回到了童年,與父親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三、視聽語言
(一)情感表達
動畫短片的傳播對象多為青少年兒童,因此,動畫作品大多要承載一定的「說教」意義。為了突出動畫短片的教化功能,在動畫創作中,多以一定的哲理或哲學觀為表現主題,如我國傳統經典動畫短片,就借用寓言故事或成語、民間傳說等為劇本改編創作而成。在當代動畫創作中,為了表現對某一社會問題的反映,往往將高度抽象的哲理簡化為生活故事或將某一生活現象採用誇張、象徵等表現手法,抽取出一定的人生哲理,給受眾以警示或教育意義,引起觀眾的共鳴。
親情是人類特有的天性,是人與人之間最特殊的一種情感。在人類的各種情感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是人類最樸素的情感,也蘊涵著最無私的親情。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生活的發展,人們的親情也發生了改變。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之間的感情在逐漸疏遠,親情也逐漸淡漠;另外當代青年人的婚姻觀與愛情觀也在發生變化,追求短暫的激情,當生活遇到挫折或產生矛盾後就分手,使單親家庭越來越多;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差距不斷增大,很多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打工,將子女託付給老人照管,在不知不覺中疏離了人類最寶貴的親情。少年兒童時期是人生發展的最關鍵時期,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而現實生活中對這種親情的缺失,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父與女》所表達的情感,不只是女兒對父親深深地眷戀和執著地等候,而是人類終其一生所傾注的真情。《父與女》所體現的正是人類所具有的難舍的親情,該片盡管內容簡單,但情節豐富。短片猶如一篇抒情散文,形散神不散,緊緊圍繞等待父親這一主線,情節起伏波動,給觀眾悠長的回味。通過欣賞短片,深深觸動每一位觀眾的心靈,喚起人們埋在內心深處的真情。
(二)鏡頭運用
動畫鏡頭的運用,對表現主題也很重要。鏡頭是動畫表現語言之一,合理的運用可以調動受眾的情緒,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父與女》鏡頭運用相當講究,每一個鏡頭運用都經過認真的推敲。整部短片大部分都是靜止鏡頭,彷彿在向觀眾輕輕地述說著一個悲涼的故事。另外全片大部分運用遠景鏡頭,將主體和背景推向遠方,給人以空曠寂靜之感,有力地突出了故事發生的環境,渲染了氣氛,從而深化了主題。另外,短片鏡頭切換也很到位,根據情節的需要,還多次使用特寫鏡頭。如開篇就是對一片雲彩的特寫,將觀眾帶入故事之中,為了豐富主題,影片多次插入車輪的特寫。為了表現父女之間的真摯情感,多次將鏡頭推進,集中表現父女的動作,以動作代替語言,呈現出用語言不能達到的情感效果。
(三)造型設計
動畫的角色設計一般都是通過動作設計或表情設計來實現的,其中表情設計對於表達人物特定時的情感,刻畫人物內心思想變化,有著重要的作用,而《父與女》卻忽略人物的表情,全片無一處人物表情特寫,人物大多數時候只是一個簡單的輪廓,完全運用人物的動作來刻畫人物內心世界,這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女兒一生的等候全部依靠動作來完成,孩童時,女兒騎著小小的單車,在堤岸上跑著、跳著,追逐父親遠去的背影,充滿天真與爛漫;青年時和夥伴一起騎車路過堤岸,表現得那樣輕盈和歡快。風雨中騎車前行,左右搖擺,表現出對父親的情感不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中年時和愛人一起騎車,車速緩慢,動作穩健,表現出生活的從容與美滿;老年時推著自行車時走時停,到達渡口後車子一次次停立,又一次次倒下,以至於最後放棄。這些情節都是通過動作來表達。該片鎖定人物與自行車之間的關系,通過女兒與自行車之間的動作,表達人生經歷與變化,盡管主人公的年齡在變,但對父親的情感從未改變。
(四)象徵符號
符號是造型語言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動畫創作中,也常常運用符號語言表達主題,這種符號語言的運用,除了具有描寫的功能外,也有很多已經超越了描寫功能,具有獨特的象徵意義。
在《父與女》中,湖就是一種象徵符號,開端是父親劃著小船駛向遠方,象徵著死亡。結尾處,湖面乾涸,老婦人走向湖中,同樣象徵人生的歸宿。影片中有多處對自行車的特寫,也是一種象徵,轉動的車輪象徵著時光的流逝,表示四季的輪回,喻示女兒的成長。短片以女兒騎車為線索,表現女兒從女孩、少女、少婦、老嫗發展的過程,同樣象徵生命的復始與輪回。另外片中多處出現陡坡,多次出現女兒在寒風中艱難地前行,同樣象徵人生的艱辛如同崎嶇的道路,告誡觀眾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就要學會克服一切困難,付出艱苦的努力。
(五)背景音樂
音樂是動畫藝術短片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很多藝術短片無需對白,通過選取合理的音樂,起到襯託人物、渲染氣氛的作用。動畫藝術短片,根據情節的需要,對音樂進行編排,與視覺元素有機結合,給人以無限的聯想空間。音樂對動畫的作用,可以引入敘事,充當敘事的角色。人類特有的聯想功能,可以對某種音樂產生情緒的波動,音樂對人類的情緒波動和氣氛描寫有很強的輔助性。動畫創作中,恰當地配置音樂,可以加強對影片的認知,營造情緒和氣氛。
《父與女》背景音樂採用俄羅斯伊凡諾維奇的《多瑙河之波》,整部影片一句對白和解說都沒有,而是採用風琴演奏,並穿插鋼琴伴奏,按照情節的需要,時而輕快優美、時而抑鬱深長,音樂的配置與情節絲絲入扣,讓觀眾產生豐富的聯想,領悟影片表達的真諦。
(六)藝術效果
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曾說:「動畫短片就像詩歌,具有強烈的、永恆的、高度化的個人情感色彩。」 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在 「瘋影」工作室工作期間,受法國動畫藝術的影響,強調作品的實驗性和個性,通過獨辟蹊徑的表現手法,創作出風格獨特的動畫作品。另外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在動畫創作中,受歐洲漫畫及插畫影響,常常運用逆光剪影的形式,使畫面黑白對比分明、色彩淡雅素凈。《父與女》採用插畫的表現形式,運用黑、白、灰、褐等色調,渲染了空靈悲寂的情緒氣氛,與故事的主題達到高度吻合,給人以凄美的意境。在表現手法上,運用水墨淡彩的表現技法,畫風簡約清新,似中國的水墨寫意,給中國觀眾以親近感。《父與女》摒棄了當代流行的高科技CG表現手段,運用精湛的手繪表現方法,體現出邁克爾對動畫藝術的獨特理解。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審美傾向也在發生著改變,運用「高科技」手段製作的動畫作品,由於造型流暢、色彩艷麗、效果逼真,越來越受到觀眾的喜愛,但這些主流動畫過於追求商業利益,表現內容重復,表現效果也趨於雷同。動畫短片《父與女》的出現,成為人們審美疲勞的調味劑,給觀眾帶來一種清新的味道。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從普通的生活情節出發,用獨特的視角反映事件,以人類最純真的情感為主題,試圖探尋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情感的真諦。該片盡管只有短短的8分多鍾,但留給人們的是永久的回味。影片無論是鏡頭的運用還是動畫造型的設計,無論是背景音樂的選擇還是象徵符號的運用,都緊緊圍繞著情感線索,表達人類對「真、善、美」的訴求,使影片的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達到高度統一。
[參考文獻]
[1] 曾瑩.二維動畫短片《父與女》的藝術魅力解析[J].大眾文藝,2009(23).
[2] 戴金玲.有關短片《父與女》的情感體會[J].美與時代,2009(09).
[3] 吳雲初.動畫短片創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4] 辛欣.當代法國著名動畫公司及其作品[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7(05).
[5] 薛鋒,趙可恆,郁芳.動畫發展史[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隋春艷(1973― ),女,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碩士,重慶文理學院美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美術創作與美術理論。

閱讀全文

與微電影父親父女篇視聽語言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把電影保存在手機上看 瀏覽:28
傷情電影網站 瀏覽:572
哪裡可以看大廚師電影 瀏覽:601
太倉雙鳳電影院怎麼樣 瀏覽:793
手機連接電腦下載電影 瀏覽:389
電影追捕里的主題曲 瀏覽:906
北京電影學院李玲簡介 瀏覽:868
叱詫風雲電影院怎麼沒有 瀏覽:508
放英語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567
電影雙什麼鎮 瀏覽:814
用手機怎樣免費看vip電影 瀏覽:17
和電影院同步的播放網站 瀏覽:269
dio電影片段 瀏覽:417
免費的英國戰爭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969
有哪些超好看的巨型怪獸電影免費 瀏覽:244
上海皇帝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20
看電影沒有病毒網站 瀏覽:903
看電影學黨史主題活動方案 瀏覽:167
電影青梅竹馬在哪裡看 瀏覽:894
預言電影分析 瀏覽: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