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北大電影《星空日記》
作為一部學校的宣傳片,又是現在高考的時間段播放,這成功的。與前兩部作品不同,這部《星空日記》在青春主題上更注重展現追逐夢想的過程。
《星空日記》微電影迴避了以往主旋律式傳播大學精神的套路,故事立意在一個極不靠譜的有摘星夢想的學生身上,關注夢想在青春這個舞台上和現實發生激烈碰撞的時刻,圍繞夢想是最真的現實,對夢想和青年人腦海中的北大精神進行詮釋。
《星空日記》幕後製作:
此片由北京大學出品,由北大教務長辦公室、教務部、黨委宣傳部、藝術學院聯合攝制。北大新聞發言人蔣朗朗表示,正如片中人物所說,一百多年來,「我們都是被別人笑過了之後才站在這里」。
對於有理想的青年學子而言,北大正是這樣一個平台,在這里遙望星空,在這里腳踏實地,在這里追逐夢想。青春的日記就是一部追夢的日記。此片主創人員大部分是北大的,還有很多的北大校友回來客串角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星空日記
Ⅱ 微電影:《星空日記》其實夢想和現實很接近,只是我們沒有夢想
每次看完那部在央視播出關於夢想青春的微電影《星空日記》,心裡都會自問:我有夢想嗎?
你們呢,有夢想嗎?你現在做的職業是你最初的夢想嗎?
我的回答:「我也不知道,怎麼就做這行了,也算不上夢想,只是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生活也還過的去。」想必大部分的回答也跟我差不多,當然也有少部分職業是從小立下的夢想,最後實現了。
電影中何曉冬,從小就有摘星星的夢想。但是因為這個大家都認為不切實際的夢想,被父母打罵,同學老師的無數次質疑和嘲笑。
雖然靠努力考上北大,但是無數次與夢想插肩而過,因為現實的打擊,放棄了天文學保送研究生的機會。但是心裡卻從沒有一刻放棄過摘星星的夢想,在王老師的幫助下,他明白了現實雖然骨感,但是夢想才是真正的現實,夢想的實現過程就是一個現實。最後他實現了夢想,拿到了天文學學位雙學位。
在我的概念你,夢想就是天才的選擇,而且不僅有天賦,而且還有特別多的時間去追求。而現實只是普通孩子該走的路,可以短期實現個人需求,滿足未來幾年的人生規劃。比如買漂亮的衣服,昂貴的護膚品,買車,付首付,結婚等。
夢想的開端沒有啟蒙老師,只有現實引導者:父母。
從高考完選專業,父母就告訴我,以後出來當醫生,護士也可以,最好是出來可以分配工作,可以在事業單位上班,有五險一金的,退休了有退休金的。不然你出來工作特別難找,怎麼養活自己。沒有夢想的我,也就乖乖的聽了父母的話,最後選了當護士,但是那會的我卻不了解護士是幹嘛的,只知道以後是可以賺錢的,可以養活自己,有了錢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會有人問你的夢想是什麼,你以後想選什麼專業來實現夢想?
被現實同化:有錢才是硬道理,夢想不重要。
工作的我接觸了臨床,明白了當醫務人員的辛苦,雖然工資還可以,但是工作壓力大,還要熬夜。剛工作的第一年工作壓力實在太大,多次想轉行,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但是不知道轉行了自己能幹嘛,我又沒有什麼夢想。如果我有夢想,也許我大學不會選擇這個專業,但是也可能找不到像這份工作工資這么高的了。想到我還在付房租,吃飯,買衣服,買護膚品,還要養貓。想想這些,辭職對我一點好處都沒有。實現財務自由,有錢才是硬道理
現實的誘惑很大,它具有短期實現財務自由的特點。而夢想的實現過程特別長,通過夢想實現的財務自由我們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堅定的毅力。所以我們總是首先思考問題從現實出發,做選擇時現實是首選。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沒有夢想。
大家都說夢想很遙遠,其實夢想一點也不願,只是心中沒有夢想的人才會覺得遠。你說夢想不現實,那是因為你沒有夢想,你沒發體會夢想實現過程的現實曲折和艱辛。 夢想可以支撐現實,但是只有現實卻支撐不了夢想。因為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需要強大的毅力的堅定的決心。
Ⅲ 拉片:Believe in your dreams——北大微電影《星空日記》
片頭一句「來到北大之前,我已經成功忘掉了自己的夢想」,激起觀眾的好奇,他是誰?他有什麼夢想?為什麼來北大前會把夢想忘掉?
獨特性 :夢想是摘星星的男孩,從小被眾人打擊但仍舊心懷夢想
慾望 :想要學天文學
復雜性 :從小對星空的嚮往,貧困的家境,母親去世父親的反對,填報志願放棄天文選擇經濟,一般的長相,想追求喜歡的女生但總是自卑,對夢想的追求和堅持
旁聽天文學課程被教授發現,教授主動叫住了主角,這時,一個正式接觸天文學的契機到來了。
「你考慮沒考慮過轉系,到我們天文系來?」教授拋出直接的問題,to do or not to do.
接受了王教授的建議,主角開始輔修天文系,開始了追求慾望的過程。
【down】 兼職店老闆對主角的質疑
【down】 客人對主角的刁難
【down】 心愛的姑娘去美國,由於自卑沒有去送別
【up】 面對諸多困難,主角一直沒有放棄努力,經濟系全班第一,天文學論文獲獎,獲得冬令營資助的機會。
【up】 教授給主角一個更進一步的選擇,可以和天文系本專業同學一起展示畢業設計,如果成功可以保送研究生。
【down】 找實習的過程中,被企業家嘲笑了夢想
【down】 現實壓力之下,主角放棄了教授給予的機會,放棄了追求天文夢想的機會。
「星空,再見,你好,現實」
【up】 主角放棄夢想回歸現實之後,獲得了國際銀行的工作計劃,他成功了,但他會接受嗎?
【down】 主角放棄夢想在現實獲得「成功」後,終於鼓起勇氣告白心愛的女生,卻被告知,她一直等待的,其實是那個勇敢追求夢想的男人
【up】 教授的一席話,終於點醒了還在夢想與現實的十字路口徘徊的主角,促使他最終下定了決心
主角終於下定決心,放棄了銀行業的工作,決心繼續追求天文學的夢想,參加天文系的畢業設計。
「再見,現實,你好,星空」
主角的畢業設計獲得了評委和觀眾的一致認可,主角的摘星夢也獲得認同
「We believe in dreams」 一句話詮釋短片的價值觀,並號召大家為夢想而前進。
Ⅳ 現實磨滅了夢想,夢想支撐了現實
現實磨滅了夢想
Q先生喝了幾杯小酒,有些微醺的樣子,坐在沙發上和我談著關於他現在,未來想做的事情,他說「現在的他特別想創立一個自己的產品品牌,可是做什麼呢?」
再過幾年Q先生就要四十了,雖說四十不惑,可是Q先生還是有些困惑或者說有些無奈,他說「你們年輕多好呀,無憂無慮的,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年輕就是資本,現在這么大年紀了,做起自己想做的事就不像年輕時那麼容易.....」
有那麼一陣子,他開玩笑的和我們說「每次到來伊粉,都想把他們家的地板給踩破,自己以前年輕創業的時候怎麼沒有想到做他們那樣的事情....那麼容易自己怎麼沒有想到...」
和Q先生的接觸不是很多,但是每次給我的感覺就是他是一個比較有情懷的人, 年輕也曾有過自己的夢想,也曾為自己年少輕狂的夢想去追逐過,外界的誘惑總是很多或者說現實讓Q先生一直在現實和夢想中不斷的重復交替;隨著年歲的增長,生活環境,不同人事的影響,夢想這玩意漸漸的又浮現在腦海里,或者說從來都不曾離開,只是被厚厚的歲月塵埃遮了原形;
在將近四十不惑的年齡里,上有老,下有小,想去追求自己渴求的夢想似乎有時候有點力不從心了...
有時候,堅守夢想的代價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
鄭國強在給18歲的兒子鄭藝的信中說: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理想總是太容易妥協,慾望卻往往太容易放大,直到慾望的袈裟將我們一層層的包裹,我們被迷住了眼睛,等到拚命的,有自我抵禦意識的去拒絕,去抵抗的時候,撕開蒙蔽眼睛的障礙,卻發現已經力不從心了...
電影《革命之路》中,丈夫弗蘭克和妻子愛波都不滿意他們現實的生活;愛波是一位家庭主婦,偶爾演一些不知名的劇片,成了一位不入流的槽糕演員,每天她都會站在自己的家門口目送著弗蘭克遠去上班;她知道自己只是美國無數這樣小窗口中的一員,生活單調平凡甚至有點平庸;丈夫弗蘭克是一家公司的小職員,在父親曾經工作過的公司繼續無聊的工作,每天帶著圓頂小禮帽穿梭在繁忙的上班下班的路上,而他亦知道他也只是無數圓頂小禮帽匯中的一個,每天為家庭生計而奔波勞累卻常常感到內心的厭倦;
於是妻子想起了「美好的巴黎」,他們要全家搬到巴黎,去開始他們心心念念的新生活,在巴黎,他們幻想著「妻子去工作,聽說巴黎的政府部門秘書工資很高,這樣,愛波就可以去工作;而丈夫弗蘭克就做一些自己年輕時候想要做的事情,實現未完成的夢想」,愛波為自己足夠美好的想法而欣喜雀躍,他努力說服弗蘭克,並向周圍的朋友通報這樣的喜訊........就在他們搬遷的一個月前,弗蘭克卻被告知要升職,加入公司核心部門工作,薪酬豐厚;愛波歇斯底里的反抗,最後甚至以自我毀滅的方式結束了懷中幼兒和自己的生命...
禁不住的想問 「巴黎到底是什麼讓你覺得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是香榭麗舍大道還是埃菲爾鐵塔,或者巴黎聖母院讓你如此的痴迷?在巴黎做秘書怎麼成了人性解放之路?明明是逃避自我怎麼就成為了追求夢想道路?」
「巴黎只不過象徵追求夢想的勇氣」
在一汪毫無波瀾的日子裡,在日復一日乏味可成的生活中,在無能為力的現實打壓中,在無數啜泣的夜晚,「夢想」兩個字不堪得就像一紙脆弱的薄片,隨時可以聽到破碎的聲音...舍棄又撿起,撿起又舍棄....
夢想撐起了現實
弗蘭克也許不是不願意去所謂的「巴黎」,惶恐的是當他真正放下羈絆,卻發現自己手足無措,年少時異想天開的「夢想」早就沒有了蹤影,自己也不復從前的激情....
值得慶幸的是,正是這樣一個「舍棄,撿起」的過程,支撐著我們大部分人在十幾年如一日的生活中看見渺茫的希望,激情雖在日漸消退,至少還存在並且還會以新的姿態不斷的上漲...
北大微電影《星空日記》,講述了一個從小熱愛星空的大學生與星空之間來之不易的緣分。
如果夢想是一件衣服,那麼天文學是我穿不起的牌子
小時候的他就對星空有著天生的好感,奶聲奶氣的說「摘星星,需要一把梯子,還需要一個夾子,因為星星很燙」;
上學之後,他在作文里寫道「我的夢想,摘星星」;
考上北大之後,18歲的他因為母親去世,家境貧寒,欠債累累,他妥協的選擇了金融系;
天文學是他偶爾對自己的獎勵,爸爸從小對他說「別奢望你得不到的東西」;上學時,他當小心翼翼的寫下自己的夢想,老師在班上毫無情面的指責,嘲笑,大方雷霆;同學們圍成圈的嘲笑諷鞭撻...
"生下來沒有抓到一手好牌,只能打好手中的爛牌,面對現實,才是正確的路「
進入北大,奮力得到學費全免,勤工儉學,他一步一步的確保自己的人生都是一道道勾,精準無比的建築著自己「正確的」「現實的」高樓大廈;
小時候的星空卻依舊成了他割捨不去的一個奢望;他偷偷的站在門外旁聽天文學相關的課程;他在接到老師轉修天文學,保上研究生的大好機會;在被一次次醉漢侮辱,老闆打擊中;在接到國際一家大型銀行邀請實習時;在自己心愛的女孩轉身離開的剎那;才終於明白自己彷徨害怕的是什麼....
終於星空不再那麼遙遠...
面對現實,才是正確的路;面對夢想, 亦是一條坎坷卻又奇妙的路程...
現實磨滅了夢想,夢想支撐了現實,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使我們在生活的這條大路上披荊斬棘.....
《星空日記》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WQGbpdjNoy98SfMzDu84hQ
《星空日記》是繼《女生日記》、《男生日記》走紅網路之後,北京大學再次推出的紀念畢業季的微電影,由北京大學師生共同完成,北京大學副教授陳宇執導。《星空日記》也是「青春日記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Ⅵ 如何評價北大電影《星空日記》
就我個人而言,《星空日記》並不是一部好電影。它不是真實的,有各種非真實的校園生活細節和故事情節。當那個人拎著袋子,跑到西北門,直接把我領出了戲。不管是新的報告手冊還是其他的通知,很明顯你要去東門,因為西大門絕對沒有辦法打開。
最後,摘星是夢想的追求。難道學習金融和經濟就不是嗎?誰沒有戰斗過,誰沒有努力過,誰沒有在黑暗中哭泣,還有如此咆哮的哭泣,呼喊著夢想?馬寅初(我也不認為電影的問題在於電影似乎賺錢是對理想的背叛,但有一些現代的(活著的),不幸的是,是余永明,還有我忘了,但他們有共同之處,就是要富有。
結論:在夢想和現實中,這部電影有很好的觀點,,但不幸的是,現實和理想的妖魔化極度模糊。實施概念的對話和旁白,使得這部電影成為沒有真誠和簡單和原油消費的商業電影夢(不幸的是)代表北京大學。我們可能會被這樣的事實所感動,我們考慮的是我們的處境,而不是電影本身。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不是一部好電影。
Ⅶ 高中生勵志微電影
見金華站(2011)
導演:畢鑫業
編劇:畢鑫業
主演:張師/王羽西/劉恩碩
類型:劇情/短片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2011-06-24(中國大陸)
片長:25分鍾
高考沖刺在即,一群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學校、家裡這兩點一線的枯燥生活早就讓張乙(張師飾)按耐不住性子。雖然跳不出這壓抑又無奈的學習環境,可他還是在自己的死黨圈子裡尋些小樂子。直到有一天,張乙在金華站邂逅了美麗的鄰家女孩(王羽西飾),他躁動的內心終於一發不可收拾。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張乙一次次的在金華站「偶遇」他的夢中女孩……在那段懵懂的歲月中,我們都曾是單純羞澀的男女主人公,就像其網路副標題寫的一樣「某天,你無端想起一個人,她曾讓你對明天有所期許,但是卻完全沒有出現在你的明天里」。
這部由中國傳媒大學學生畢鑫業導演的原創DV作品《再見金華站》,網上迅速走紅,得到眾多網友的好評。
Ⅷ 星空日記的劇情簡介
繼《女生日記》、《男生日記》走紅網路之後,北京大學今年再次推出紀念畢業季的微電影《星空日記》。這部由北京大學師生共同完成的作品也是「青春日記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與前兩部作品不同,這部《星空日記》在青春主題上更注重展現追逐夢想的過程。微電影迴避了以往主旋律式傳播大學精神的套路,故事立意在一個極不靠譜的有「摘星」夢想的學生身上,關注夢想在青春這個舞台上和現實發生激烈碰撞的時刻,圍繞「夢想是最真的現實」,對夢想和青年人腦海中的「北大精神」進行詮釋。
Ⅸ 星空日記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我整理的星空日記觀後感(通用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看這部微電影第一遍,自己就哭得稀里嘩啦的,一個窮小子,從小立志摘星星,想學天文學。後來生計所迫,學了經濟,堅持旁聽、輔修天文學,雖然獲得國際投行的工作邀請,但是最終撕毀協議,選擇堅持自己的理想。用自己出色的畢業設計征服了天文系的評委們。
就讓夢想比現實,高那麼一點兒吧。
小時候在家中,每當有親戚朋友來串門,小孩子不免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而當叔叔阿姨面帶笑容地、用和他們平時說話不一樣的溫柔語氣問:「孩子,以後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會自豪地說:「我以後要當一個科學家!」這種社會期許的回答自然能夠收到良好的反響。大人們聽到以後總會交口稱贊,說這孩子真懂事。
「我一直在逼自己長大,逼自己走正確的路。」懂事,而不是夢想,伴隨我從小到大。每一個階段,我都生活在社會的意見里。這也要拜自己出色的社會化所賜。我不至於像影片中的主人公那樣,因為堅持自己的夢想而挨打、被嘲笑。我相信任何一個性格正常的孩子,經過常規的家庭熏陶、學校教育,都能通過社會化而習得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會所認可的一套價值。除非,家長或學校試圖通過暴力的方式改變現實。
在來到北大之前,我並未成功地忘掉自己的夢想,我記得接到招辦老師電話的時候,問我想報什麼專業。我欣喜地說:「德語。」電話那頭短暫的沉默,然後說:「抱歉,德語系今年在山東沒有計劃。」
「不是現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你的現實。」男主角做得最正確的一個選擇,或許是選修天文學雙學位,而不是從經濟學院轉專業到天文學。想從政管轉專業到外院學德語,這可能是我這輩子做得最「錯誤」的決定——我自認為我堅持了自己的夢想,得到的卻是家裡冷冰冰的回復:「你要是敢轉專業,你以後休想得到家裡的一分錢。」
在我的一再堅持下,他們終於改變了回復:「你要是敢轉專業,我們就不認你這個兒子。」
於是我還是覺得,現實支撐了夢想。等到父母確信我不會有任何「非分之想」以後,輔修和雙學位他們也沒怎麼太多插手。不過現實是,大一上績點太低以至於不夠修德語輔修;到了大二,興趣轉向了社會學,於是選了社會學的雙學位。
我直到現在還暗自慶幸沒有告訴父母,北大的雙學位除了CCER的經雙,其他都不是教育部級別承認的學位。我還很慶幸我向父母撒了謊,說我的成績不夠修經雙;不然估計要被逼著修個經雙,可是自己數學又不好腦子又笨,經世濟民個蛋,最後還不是經家濟自己。
突然發現做這種決定不需要多麼宏大的理由,沒人在意修雙學位是出於功利目的還是從小到大的夢想。夢想,存在自己心裡就好。
來北大的學生不可能都像《星空日記》的男主角一樣,出身貧寒、堅守夢想、績點第一、實現夢想。至於男主角的未來,影片也沒有展示。選了天文學這條路,註定和很多基礎學科一樣要苦苦耕耘,不知什麼時候能多發幾篇paper熬出頭,真正讓人類的知識領域擴展一點點。這對於一個堅持夢想但是家境一般的學生來說,能不能在這個時代經得住物質的匱乏、家庭的催促,真的是個未知數。
但是這就是北大最好的地方啊!至少,你可以享受選課輔修雙學位的自由,而不是學校教務規定你只能修這幾門課、每個學期都安排好、一切按部就班;至少,你可以在4年的本科生涯中,讓夢想高於現實;至少,能讓夢想發亮那麼一會兒,能夠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暫時的安寧。
以及歡迎大家報名社會學雙學位,別看它不怎麼火,可是必修學分多得一比啊。
今天,我看了《星空日記》——北大宣傳片,這個宣傳片使我深受感觸。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小男孩——何曉東,他從小就想摘星星,但是他的想法卻遭到了別人的不認可。中學時,他的臉上被別人畫滿星星,他的作文還被別人嘲笑;上大學時,由於自己選的是經濟學科,去天文學科「偷聽」只是偶爾的獎勵。當他要畢業做設計的時候,他選擇了天文學。當他的畢業演講結束後,他似乎有了極大的勇氣去學天文學。
故事中的男孩為追求自己的夢想去奮力拚搏,而不是走別人為自己安排好的路,他在最後還是選了天文學,我認為是「不忘初心」,繼續追逐自己的夢。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習小男孩一直為了夢想拼盡全力,不放棄,不因為某種困難而「知難而退」。
這個微電影使人受益匪淺,裡面有很多道理,但是它最想告訴我們的是:不忘初心,堅持夢想!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星空日記,這部電影對我深有啟發。使我聯想到我自己的生活。
夢想是最真實的現實。一位男孩為了追求夢想,不幸被同學、家長以及老師不理解而嘲笑,以至於最終放棄夢想,去面對現實。但教授還是一直協助他,幫她完成夢想。最終完成了畢業設計,還獲得老師的認可。
我覺得,有夢就要去追!不要放棄它,同如夢是最真空的現實!所以,放棄它幹嘛,還不如賭一把,萬一賭成了呢,就可以實現夢想。萬一沒賭成,我們就把夢想當作秘密,就放在心裡默默的想它,就好了。就不要去管它了。
而我呢?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可是,我看了這部電影,就發現夢想就在我身邊啊!只是我沒有去追它。
我小的時候,我想當一個蛋糕師。我原來覺得自己是這么可笑啊!我想當蛋糕師,可能是因為我的媽媽整天愁眉苦臉心不在焉的。我希望媽媽快樂。我看著媽媽說:我一定要讓媽媽笑起來!」我聽說蛋糕吃了,人就會幸福起來。我就找到叔叔,讓他教我做蛋糕。我一直做啊做,蛋糕做好了,我看著蛋糕,很醜。我和叔叔端著蛋糕,一路上都有人說橋這個蛋糕多醜啊。我聽了十分羞愧。心想我再也不做蛋糕了。我給媽媽吃了蛋糕,媽媽不但沒有笑,還要裝著笑給我看,從此我再也沒做過蛋糕了。
比起短片主人公,我還只是微弱的小沙子。所以,我要堅持這個夢想,去努力實現它!
今天,我看了《星空日記》,這是一部感人的電影。主要講的是一位男生從小到大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摘星星。你一定會覺得很不切實際,但天文系的教授卻說:「夢,才是最真實的現實。」
小時候,這位男生寫了一篇——我的理想——摘星星,結果被老師罵了一頓,還被同學們嘲笑。下課同學們讓他站在高處當星星讓同學們來摘,他們無情地嘲笑他,父親更是不理解她,這使他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可他卻並沒有放棄夢想,每天會在天文系教室旁聽課,會做一些筆記。正當他要放棄夢想的時候,教授對他說:「每個人都是被別人嘲笑才來到這里的。」
畢業後,他去找工作,可卻被人嘲笑說:「醒醒吧!」他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卻沒有放棄,一直堅持著,我是多麼佩服他的這種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事情,是多麼慚愧。小時候,我看見只比我大兩歲的姐姐學會騎自行車了,我就想去學。我騎自行車時總是摔跤,疼得我哇哇大哭。我騎一下摔一下,被一個路過的小朋友看見了說,「哈哈!這人真笨,我都會騎。」我失望地離開了,至今我還沒學會騎自行車。想想我只是遇到一點點的挫折就放棄了,那別人經歷這么多的挫折我算什麼呢?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心靈被深深地觸動了,它告訴我們人應該為夢想而奮斗,不怕別人嘲笑,一直堅持。這就是一種精神,不能因為一點小挫折而放棄,做事一定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
每個人的心中,肯定都有著一個小小的美好夢想。但是,有些人的父母的教育使他們埋沒了夢想,接受現實。但是今天通過老師給我們看的《星空日記》,使我夢想之花再次開放。
短片主要講了男主幼年時與朋友訴說著自己的理想——摘星星。不料卻被在暗處的父親發現,大罵了他一頓。但這並沒有使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時間猶如一匹駿馬,在時間草原上賓士著,快極了。男主的夢想一直在被恥笑,直到他來到北京大學學習,遇到天文學的王老師才繼續自己那摘星星的夢想。他不斷地努力,但他也不斷地被人嘲笑說:「別做白日夢了!」經過努力,最後他在天文學的畢業設計會上,終於摘到了屬於自己的星星。
短篇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是那王老師說的:「夢,才是最真實的現實。」對呀,只要我們努力去完成夢想,那麼夢想,總有一天會變成了最美好最真實的現實。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總會有人說:「大家都在恥笑我,說我不要再做夢了。我還是放棄夢想接受現實吧!」在此,我問問大家,他們笑又如何?笑了以後又對我們會有怎樣的影響?如果問我,我會豪無任何顧慮地回答:不會怎樣。所以我們照常去完成我們的夢想,讓那些人看看什麼是夢想的力量。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如蔡元培。他是我國北京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他的工資雖然非常高,但是從未給自己買過一套房子,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那是因為她將所有的錢財與心血都放在了教育上。
今天觀看短片,讓我受益極大,我一定要隨著那夢想勇敢前進。
《星空日記》講的是一個鄉下孩子,從小有一個摘星星的夢想,但卻一直被人嘲笑,在現實和夢想中徘徊。在北大的四年裡,他學習了經濟學,天文學,倆個完全不同的`學系,代表著他的現實和夢想。糾結徘徊中他漸漸長大,漸漸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漸漸一點一點的糅合這現實和夢想的差距。整個微電影中,現實,夢想,愛情,親情交替,一點一點闡釋了北大精神,
微電影開頭,主人公說自己來北大之前已經成功忘掉自己的夢想,可是果真如此嗎? 那一段孩童聲音的夢想「摘一顆星星,首先,你要有一把梯子,然後,你要有一個夾子,星星很燙,不能直接用手摘。」雖然聽上去很幼稚,也有一點點可笑。可是這卻是一個孩子真實的夢想,一個很樸素卻又很偉大的夢想。可是,畢竟這只能說是一個夢想。在那個鄉下的環境里,沒有人會把天文當做是一個職業,更多的只是當成一種笑話。所以,主人公一直被嘲笑著,而這在父親知道他要上天文學時體現的一清二楚。摔書本,摔筆,生氣,這也許就是主人公的可悲之處。
十八歲,母親去世,家裡欠債,大學志願改報經濟專業。那是,他哭了,哭得很傷心很傷心。我想,這眼淚里,包含的不僅僅是對他對母親的不舍和思念,還有他對夢想的放棄,對現實的屈服。
大學第一年,報到,主人公想,從那時起,不會再讓人笑我,北大將是他新的起點。努力的把自己的生活做成一張全是對勾的表格,可是在那一張滿滿對勾的表格後面,我想隱藏的確實一顆空虛全是叉的表格吧。因為那並不是他想要的。
這樣去定義一個人?是他所處的位置?不是!是他前進的方向。可是方向到底是什麼?在北大那個有無數可以隨時進去的課堂里,他再一次迷惑了。
「如果夢想是一件衣服,那天文學是我穿不起的品牌」很形象的比喻,卻能很好的闡明現實和夢想的差距。夢想真的如此遙不可及嗎?
夢想是真實的現實。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叫《星空日記》,深深的啟發了我。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生活。
夢想才是最真實的現實。一個男孩為了追求夢想,因為不懂而被同學、父母、老師嘲笑,以至於最終放棄夢想,面對現實。然而,教授一直在幫助他實現她的夢想。終於完成了畢業設計,得到了老師的認可。
我覺得,有夢想就要去追逐!不要放棄,像夢一樣才是最真空的現實!那麼,為什麼要放棄呢?還不如賭一把。如果賭博成功,你就可以實現你的夢想。如果不打個賭,我們就把夢想當成秘密,只是在心裡默默想一想。別管它。
那我呢?我從來不知道我的夢想是什麼。然而,看完這部電影後,發現我的夢想就在我身邊!只是沒追。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想做一個蛋糕製造者。我覺得我太可笑了!我想做一個做蛋糕的,可能是因為我媽整天傷心,心不在焉。希望媽媽開心。我看著媽媽說:我一定要讓媽媽笑!聽說人吃了蛋糕會很開心。我找到我叔叔,讓他教我做蛋糕。我一直在做。蛋糕准備好了。我看了看蛋糕。很難看。我和叔叔提著蛋糕,一路的人都說蛋糕多醜。聽到這件事我很慚愧。我以為我再也不會做蛋糕了。我給了我媽媽一塊蛋糕。我媽不但沒笑,還假裝笑我。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做過蛋糕。
相對於短片的主人公,我只是一顆小小的沙子。所以,我要堅持這個夢想,努力實現它!
「夢想是真實的現實。」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為《星際日記》的電影,它深深地啟發了我。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生活。
夢是最真實的現實。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一個男孩因為不理解夢想而被同學、父母和老師嘲笑。他最終放棄了夢想,面對現實。然而,教授一直在幫助他,幫助她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完成了畢業設計,也獲得了老師的認可。
我想如果你有夢想,你必須追逐它們!不要放棄,夢想是最真空的現實!所以,為什麼不放棄呢,還不如賭一把,萬一賭上了,就能實現夢想。萬一我們不打個賭,我們會把我們的夢想當成一個秘密,並在心中默默思考。別管它了。
我呢?我從來不知道我的夢想是什麼。然而,看完這部電影後,我發現我的夢想就在我身邊!我只是沒有追求它。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想成為一名蛋糕師傅。我覺得我太可笑了!我想成為一名蛋糕師傅,也許是因為我的母親很悲傷,心不在焉。我希望我媽媽快樂。我看著我的母親說,「我必須讓她笑!」我聽說人們吃蛋糕時會很開心。我找到了我的叔叔,請他教我如何做蛋糕。我一直在做蛋糕。蛋糕准備好了。我看著蛋糕,它們很醜。我和叔叔帶著蛋糕,一路上有人說蛋糕有多醜。聽到這個我很慚愧。我以為我再也不會做蛋糕了。我給媽媽吃了蛋糕,她不僅沒有笑,還假裝笑給我看。我再也沒做過蛋糕了。
與這部短片的主角相比,我仍然只是一粒小小的沙子。因此,我將堅持這個夢想,並盡我所能實現它!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大家會想起我們北大的一部著名的微電影《星空日記》。它講述了一位少年追逐自己的摘星夢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朱軍所扮演的老師用諷刺和蔑視的語氣念出孩子的作文:「我的理想,摘星星」。全班同學的鬨堂大笑,在那一刻,傷害了一個孩子如同泡沫般脆弱的心靈。難道一個孩子不能夠擁有做夢的權利嗎?難道擁有一顆做夢的心就有錯嗎?
夢想猶如浩瀚夜空中的一顆顆璀璨的明星,在無盡的黑夜中指引著我們的方向。夢想的星光,雖微弱卻一直閃耀,雖遙不可及卻常駐銀河。夢想不分高低貴賤,就像每一顆星星都散發著獨特的光芒。
或許,我們應該思考,有多少次,我們的夢想被粉碎在我們自己手中,有多少次,我們的滿腔熱情被自己無情的否定,又有多少次,我們對自己說:「不,這太難了;不,那根本不
可能;不,我根本沒有那個時間。」殊不知,有多少看似不可能的幻想正在便利我們的生活,又有多少不可能的夢被人們從星空中摘下。
所以,盡情的夢想吧,讓思維綻放光芒。在這個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只有敢夢想,才能有創造。作為新時代有著旺盛活力的年輕人,我們不該讓懦弱制約了我們的腳步,不該讓順從禁錮了我們的思想。能打敗我們的,不是社會的浮華,也不是生存的約束,只是放棄了夢想的自己。在青春的大好年華,我們有資本,有潛力去夢想,去闖盪,如同《星空日記》的主人公一般,去追尋自己的摘星夢。
星空日記不應該只是放在那裡,我選擇將他翻轉,日記星空。
尼克胡哲曾說:「no go al is too big. no dream is too far tobe fetched.」只要我們敢想,願意去想,用群星點綴夜空,前方的道路便不在黑暗,灑滿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