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再見土撥鼠》在哪裡可以看
嗶哩嗶哩網。電影《再見土撥鼠》在嗶哩嗶哩網可以看,嗶哩嗶哩網是免費觀看影視的平民網站,其中也包括《再見土撥鼠》,具體觀看流程如下:
1、首先要打開搜索引擎搜索嗶哩嗶哩網。
2、其次在嗶哩嗶哩網中搜索《再見土撥鼠》。
3、最後點擊觀看即可。
B. Relife(重生)
某一時刻,不自覺想念過往,遺憾那些錯過,想著如果能重來一次,現在一定會不同。
————
說起「 重生 」,就會想到一部電影——《土撥鼠之日》,他的見解還是蠻有意思的。
電影講述主角一行來到小鎮報道「土撥鼠節」,卻意外被困在節日當天不斷重生的故事。
只不過,這重生只有男主能意識到,其他人都毫無察覺。
男主先是迷惑、恐慌,然後適應,放縱。
他對小鎮無所不知,也近乎無所不能,除了兩樣——女主和重生。
他背出女主所有答案,卻終究無法成為那個真正的「答案」。
他越來越無法忍受一成不變的重生,他覺得這是對他的詛咒。
他憤怒,但無濟於事;他絕望,用盡辦法(甚至死亡)都無法終止。
他向女主坦白,尋求幫助,女主驗證了他的證據(了解小鎮所有人的信息),然後勸解道「這(重生)或許並不是詛咒,只看你如何看待它」。
男主有所領悟,不再辜負重生的每一天。他閱讀、發展興趣愛好,幫助他人……再之後,他的報道已是文采斐然,他的演奏讓老師為之驕傲,他幫助他人不求回報,充實自己的同時也溫暖了四周,自然而然打動女主,也結束了無盡的日常。
————
電影是現實的映射,「重生」可以是每天不斷重復的詛咒,也可以是每日新生的機遇,關鍵在於看待它的方式。
電影中男主曾問兩個醉漢「如果你困在一個地方,每天都完全相同,無論做什麼都無法改變,你會怎麼辦?」一個醉漢答道「它概括了我(的生活)。」
誠如醉漢所言,重復的生活在現實中其實很常見,無論是學習、工作、退休都存在這樣的情況:今天過得如昨天,明天又將如今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似乎生活只是同一天的不斷重演。
那這樣的生活是詛咒嗎?
高中時,曾有同學向老師訴苦,說每天三點一線(宿舍-教室-食堂)的生活,就像在原地繞圈,枯燥乏味,難以忍受。
語文老師回復她說,生活其實並不是重復地繞圈,它更像是螺旋,一圈一圈地向前……
————
電影最後,無休止的「重生」結束,男主也完成了自我的重生。雖然現實中,類似電影的「重生」很難發生,但 其實人生的每一瞬都有重生的可能,換一種思維就會遇見了另一種人生。
有段時間,我連番不順,情緒低落,每天得過且過。
一天下班,在自怨自艾中,聯想到這世間是否還有許許多多人和我一樣,為著生計做著不喜歡的工作,真正想要追尋的目標卻無法接近。
苦笑,感慨「人生真是艱難吶!」
忽然間,我想起旅行途中遇見的藏民,他們在崎嶇道路上一步一拜磕長頭前行的樣子。難道他們不覺得辛苦嗎?我想並不是的,只是他們因信仰而堅定,內心朝聖的喜悅超過了外在的苦痛。
那麼我自己呢?
一直未曾忘卻的目標,為靠近而做的思索與嘗試、努力與掙扎,這不正是我自己的「朝聖」嗎?既然源於內心的渴求,那麼付出再多,也無需後悔。
當下的狀況也不過是其中之一!
突然間,我豁然開朗:人生真的是一場修行吶!生活的苦不過是其中的一項試煉:錘打肉身,試煉內心,使之成長亦或者沉淪。 當一個人願意為了他的目標去忍受痛苦,那麼這苦也不再是苦,而是一種勛章,標志自身的成熟與堅定。
————
如果真的能重生,一切會有所改變嗎?
或許會,但也不盡然吧,至少有一些是不會改變的。
例如《土撥鼠之日》,無法設計的女主,無法終止的重復。
比如人生,無法填滿的慾望,以及那些最終極的問題。
人如果把重生當作中獎,或是救命稻草,那正說明自身的無力。
重生,有時並不遙遠,也沒有那麼高大上;更多的時候,它由一點點改變、成長積累而來。
學著發掘更深的自己,學會用自己獨立的姿態觀察世界,發現只有自己才能注視到的美麗。然後,體會到一種無與倫比!
————
————
明明看過不一樣的風景,為何還要過一樣的生活?
————
國內旅遊,越來越無趣,諸多雷同,審美疲勞。
如果說新疆西藏的公路建的如同北京,會讓人贊嘆祖國的基建;似曾相識的公園,沒人在意;那麼諸多古鎮成為商業街,失去個性與韻味,充斥銅臭和喧囂,就不得不讓人嘆息。
更勿論城市中的廣場、商城、住宅小區,甚至跳廣場舞的大媽,穿行的男男女女都已雷同得分不出南北東西,似乎整個中國都用著同一個模板,指導著生活。
————
西藏旅行,一次包車,司機是四十來歲的當地漢人。聊起家裡,有一對兒女,老大男孩從小非常皮,司機說他的管教方式就是打,他的原話是「一定要讓他在這世上有一個怕的人」。
只是那一刻,我突然感覺到悲哀,為男孩,為司機,也為我們自己。
————
中國的家庭中,父母有扮演「紅臉白臉」的傳統,為了方便管教,把孩子「馴養」聽話。
見過許多同齡人,在成年後變得越來越像他們的父輩:說話的語氣、動作的習慣、對待孩子的方式幾乎都如出一轍。
每當這時,我總有種我們的人生不過是在不斷重復的錯覺,似乎被一條無形的鎖鏈鎖住,無法逃離、無法改變。
————
去到大學前,我一直被教導著「現在唯一的任務是學習」。
那時,學習是任務,而游戲是唯一的調劑。
來到大學,黑白的生活才開始有所改變。放縱、迷茫、嘗試、思考,尋找自己的顏色和模樣,但四年還是短了點。
畢業後,回到家鄉,父母託人找了份穩定的工作。
就這樣,日子在朝八晚五的平淡中緩緩流淌。
【我還想繼續前行嗎?我還能繼續前行嗎?】 無數次我這樣問自己。
空餘的時間,沉湎於游戲和網路,似乎感覺也不壞,只是過後總會生出一些空虛。
想要改變,卻沒有方向。
直到某一天,自尊心被激怒,逼迫自己走出去!
從此,我開始去嘗試,騎行、徒步、電影、閱讀、旅遊、戀愛……直到一次沙發客,與沙友聊天時,突然明悟自己的追尋——我想要更了解世界,更了解自己,完整自己。
一年之後,我遞交辭呈,背上背包,踏上一個人的旅途……
那一年,我三十而立。
———
旅行,遇見許多人,結識一些同行者:放假的學生,出差的中年人,結伴出遊的姑娘,騎行者,停在一個地方發呆的人,還有像我一樣不停趕路的人。雖然每個人旅行的方式不同,但在路上的人都在尋找著一些:風景、世界、或是自己。
我們什麼時候丟失了自己?
大概是在被馴養「聽話」的時候吧。
因為聽了太多別人的話,就聽不見了自己的聲音。
半年時間,半個中國和尼泊爾,路過許多風景,有平淡,有驚喜,有的只能從相冊中記起,而有的終將成為一生的記憶。(印象最深的三處風景:稻城亞丁、三門海-穿岩、賽里木湖&星空)
出發前,世界遙遠、宏大;在路上,世界鮮活、真實。
感受新鮮的每一天,自身的感官開始復甦,看到更多的自己:不敢向陌生人搭訕的內向,不懂拒絕他人的軟弱,被刻板印象影響的偏見,還有不甘於弱小的倔強。感受他們的悲傷、憤怒、惶恐,為一直以來的忽視道歉。
形形色色的人,就像自己的不同面:偏遠鄉村的孩童笑靨無暇,景區的兒童伸手要錢;年輕人舉杯,吹噓經歷,享受目光,又或者安靜獨處;中年人牽掛家庭;單身者享受孤獨;老人們結伴而行,欣賞風景,享受生活,又盡量節儉……
世界有無數面,人有無數選擇;作出自己的選擇,或者世界替你選擇。
————
選擇永遠比努力重要,可中國的教育沒有選擇,只有選擇題。
父母的愛是孩子唯一的選擇,母親的保護、父親的鞭策是他們的愛,只是這愛與孩子無關,這愛叫做「自己都是為了孩子好」。
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
在這世間流浪,被他人影響,被時代裹挾都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抱怨父母、抱怨環境其實並無濟於事,我們無法改變他們,只能改變自己。
活著是為了追求什麼?
是否有了答案。
命運的抉擇降臨,
後果一切自負。
平庸者計算利益;
卓絕者昂然向前,
天堂或地獄,甘之若飴。
每個人朝目標前行,都會碰到各式各樣的阻礙,中國式父母、生存壓力、他人的不理解,都還只是常規選項;當命運想要開玩笑時,連哭都是奢侈!
韓國人說:「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當我找到自己,生命開始迸發,雖千萬人,吾往矣。
C. 你這愚蠢的土撥鼠是哪部電影
你這愚蠢的土撥鼠是《土撥鼠之日》部電影。
人就是這樣,在經歷了許多並置之死地以後,Phil終於大徹大悟,既然無法逃避這一切,不如好好的過這么一天吧。
於是他開始改善自己的人際關系,去努力學習一切,而不單純是為了什麼目的,盡情享受生活。最後,在經歷了無數的2月2日後,他發現他的生活已完全不一樣,一年才去一次的小鎮上他認識了所有的人,並且和他們都發生了各種故事,也變成了一個廣受歡迎的好人。
土撥鼠之日:
永遠都會出現相同的人,發生同樣的事情:每天起床都有同樣的電台廣播,有個人會和他搭訕,老太太會和他聊天詢問他早餐和天氣,路上遇見乞丐和賣保險的舊朋友。
Phil在剛開始有些混亂,面對突如其來的一切無法接受,不過,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Phil發現自己擁有土撥鼠日的一切會給他帶來非常多的便利,因為他可以為所欲為,無需擔心明天會受到什麼懲罰。第二天清晨還是舒舒服服的躺在自己床上,開始又一個陽光燦爛的土撥鼠日。
不過,沒過多久,他又開始厭煩這一切了,因為在什麼都如意的情況下,他卻發現唯一不能做到的竟然是取得女主角Rita的心,雖然他花了非常多的功夫去討好她,不過都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