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玩具島的介紹
劇情簡介這是一個關於母親的謊言,它拯救了一個猶太人小孩的生命。一個德國小男孩(海因里希)以為他的猶太裔鄰居們就要去玩具島了,他收拾行李偷偷溜出家,但最終被德國軍官拉著,沒有坐上車。然而海因里希的媽媽看見兒子不見了,於是找到了火車站上。結果她並沒有看到她的兒子,而是看到了海因里希的好夥伴,於是海因里希的母親把他故意喊成海因里希,拯救了猶太小男孩的生命。與此同時,海因里希早已在家等候。硝煙彌漫的戰爭泯滅不了人性的光輝。短片結合兄弟情和母愛,表述了二戰時期的一個美麗的「誤會」。
Ⅱ 電影的論文參考範例
電影藝術發展至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成為大眾休閑生活的一部分。下文是我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淺談光與影在電影中的作用
電影膠片就是通過多次的曝光,通過顯影液、定影液把光影儲存在膠片上,這只是對光影的初級運用。隨著技術的發展,色彩、聲音等在電影的運用,人們卻慢慢的忽視了光與影的作用。普通的觀眾一般觀看影片時,不會關注到電影中光與影,理解光影有利於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影片。
一、光影具有幫助敘事、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我們一般不難發現在電影中出現這樣的畫面,像表現陰暗、恐怖、的情節,來表現緊張的心態,而且恐怖的節奏越開越快,心臟隨著光與影襯托出來的畫面節奏跌宕起伏,一直到影片的結尾。一般表現這樣的畫面運用黑色冷光 的光影環境,來引起心理上的共鳴。還有一般運用陰影來表現時間的流逝,像樹的陰影的變化,人影的位置的變化等都能對故事情節的發展具有推動的作用。在《瘋狂原始人》為了逃避地質災害,蓋帶領著瓜哥一家去尋找蓋所說的避難的地方,每當蓋提到這個地方,在畫面中這個地方發出強烈的散射光,吸引著人們,推動故事主線的發展。
二、光影能夠塑造人物的形象
光影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電影的黑白時期,光與影的應用非常的明顯,在我國建國早期的黑白電影時期,表現漢奸或者日本人的醜陋面目時,除了特寫的低角度鏡頭外,還需要頂光或低光來強化面部的輪廓,來突現出他們猙獰的面孔。在表現正氣、剛正不阿的形象時,運用低光和正面光。在影片《英雄虎膽》中土匪在燒殺山下的村民時,土匪表現出的面目表情,在低光的照射下,閑的能加的猙獰。
三、光影能夠製造懸念
在一部電影中懸念的設定,可以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故事的結構的預設、攝影機鏡頭的安排、道具等等都能製造懸念。而且光與影也能夠很好的變現懸念,這也是一些導演非常注重的表現運用的手段之一。但光與影的運用需要心理學的應用,使光與影在觀影人的內心產生共鳴。像【德國】於果?明斯特伯格提出的關於注意力、記憶、想像的情感等,在論證中進一步精細地處理主題的認知問題。明斯特伯格為不同的心理元素找到了對應的電影形式,這是電影處理時間和內心經驗的方式等等。這些所表達的理論需要和人們大致同一認同的心理認知。在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畫面多次出現湖對面一閃一閃燈的光影。讓人思索,製造懸念。
四、光影能夠營造不同的環境
在人工光與自然光的配合下,它能夠表現出不同的環境情調,傳達不用的心情,比如能夠傳遞溫馨、悲傷、恐怖、浪漫、的環境。導演或者製片人能夠運用光影表達出影片當時環境想要表達出的思想。觀眾一看畫面的環境,就知道給人的感覺,就能夠大概知道要表達的情感色彩,或者能夠在內心心中形成接下來可能要發出的事情。給自己一個預期。在這里就不在多說通過光的角度、光的型別以及燈光的運用等等,產生不同的效果。在《夏洛特的煩惱》中,夏洛做夢回到高中時代的場景,在畫面中以黃色為底調,然後在教室外打進柔光,然後在通過光的散射使教室變成一個溫馨、憧憬的環境。
五、光與影能夠揭示人物多樣的心理
光也可以在電影中發揮它的表現非物資世界的那種不同尋常的感染力。在心裡的表達,光影的運用能夠表達出影視人物的心裡。在認識人物的心裡就必須運用電影心理學的研究。用陰暗的光,閃爍的影來表現人物內心飄忽不定、丑惡、陰險、等心裡,來丑畫人物的一面。應用強光或者柔光,無影的畫面來表現出純潔、崇拜的心理,美化人物。當然,我說的是約定俗成的,大眾一般認定的情況。也有特殊的情況下,非常規的運用也是有的,光影的運用也是可以多變的,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運用不同的光影展示不同的心理。在影片《夜訪吸血鬼》中,湯姆?克魯斯?布拉德走在晚上的的馬路上,路邊的幾盞路燈在霧的遮蓋下時隱時現,表現出湯姆?克魯斯?布拉德對當時自己的迷失,孤獨無助的心理狀態。
六、光影能夠美化畫面,產生詩意化
現在無論是攝像還是照像,對畫面的要求不斷地提高。雖然長焦距加特寫鏡頭能夠虛化背景,突出被射主題。但是如果沒有光參與下,拍攝的畫面只是將原有的畫面拍攝下來,只是有其型,而沒其神。但是加上光影之後就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就會感覺畫面有了靈性一般。長鏡頭產生的朦朧感再加上光的促進作用,使我們在朦朧的畫面下產生無限的遐想,產生詩意化。在《猩球崛起》中,在影片的最後凱撒打敗了科巴,各種被破壞的景象,讓人感覺非常的雜亂。但是在黃色的光線在窗外照射進來,畫面頓時讓人感覺是那麼的靜謐、和諧,產生嚮往和平美好的詩意化。
「視覺戲劇的奧妙和偉大就在於運用光的無限變化來表現整個生活,包括人的各種思想感情、意願沖突和勝利,它只把人和物體當做光的具體形態來理解並且根據劇情的主導思想來和諧地安排它們」。借用卡努杜的話來說:「戲劇對光如此的重視,對我們來說具有借鑒和指導的意義」。我們應當重視光與影的作用,讓光影在電影中能夠起到應有的價值。
<<<下頁帶來更多的
Ⅲ 人性的閃亮——德國短片《玩具島》影評
人性的閃亮——德國短片《玩具島》影評
韋謀
(1)
影片《玩具島》講述了一個烏托邦的故事,整個影片裡面沒有出現過一個玩具島的鏡頭,只是在人們口中提到。這只是一個善意的謊言,一個給予孩子寄託夢想的地方。
影片的背景設置於二戰前夕,納粹德國發動號稱「水晶之夜」的猶太種族屠殺活動。在這個動盪、混亂的社會條件下,展開海茵一家和大衛一家這兩個德國平凡家庭的生存問題。在片中,講述了幾個片段,這幾個片段互相穿插、銜接,讓故事內容更加豐滿。
(2)
下面,我們把故事簡單概述一遍。大衛和海茵是一對好朋友,由於大衛一家是猶太人,被納粹拘捕,押送上火車,前往集中營。海茵不明真相,一直要和大衛一家一起去這個「玩具島」。海茵的母親尋找兒子,但從火車站帶回了大衛,拯救了他的生命。
(3)
影片的一些細節處理得相當好,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海茵和大衛經常在一起彈鋼琴。他們配合默契,友誼深厚。當優美、流暢的音樂被打斷,是因為樓下傳來的那一聲對猶太人歧視的辱罵。說明了當時的環境,德國納粹開展捕殺活動,而平凡的德國老百姓也是對猶太人充滿了敵視。大衛一家是猶太人,大衛的父親忍氣吞聲,叫孩子們停止了彈鋼琴。猶太人被稱為劣等種族,是社會的殘渣和毒瘤,是納粹清除的對象。而德國的德意志人則高枕無憂,甚至還以歧視猶太民族為樂。
海茵的母親清晨發現兒子不在,急忙跑下樓,她發現隔壁的大衛一家一片狼藉,客廳里被掀翻的正是那台孩子們喜愛的鋼琴。同時被掀翻的還有孩子們純真的友情是小船,也掀翻了觀眾平靜的一顆觀影之心。
海茵曾在樓梯里遇到大衛的父親,這個被毆打過的猶太人,隱藏了頭上的鮮血,扶了扶眼鏡,給海茵的解釋是遇到一頭犀牛。這和海茵母親給他的「玩具島」的解釋不謀而合,他們不願意讓善良純真的孩子心理蒙上這一層陰影,他們都選擇了善意的謊言。
海茵不被允許上車,被納粹軍官推倒在雪地里。此時,鏡頭的視覺角度從車上隔著鐵柵欄看見海茵的哭泣,而這個角度,是大衛一家的視覺角度。那個隔斷視線的鐵柵欄,就是令人絕望的命運的鐵籠。等待自己的,將是集中營的毒氣室,還是冰封泥土裡的萬人坑?
鍵盤上的兩雙手逐漸變老,說明了大衛和海茵平安的一生。鋼琴上父母的黑白照片,也講述了他們令人慨嘆的一生。
(4)
我們再來看看片中各個角色的表現。
A.海茵。海茵天真爛漫,他就是一味地要跟隨大衛一家去「玩具島」,遙遠、島上有危險的大熊,這些都沒能嚇退他的勇敢和執著。當發現大衛一家出走時,海茵匆匆忙忙收拾自己簡單的行李,跑下樓去追趕。後來被推翻在雪地里,不被允許上車。
B.大衛。大衛無奈地接受自己一家的猶太人的命運,他拉上窗簾的那一個鏡頭,給人無數的傷感。那道窗簾,也是他和海茵之間隔開的一道障礙。
C.大衛的父親。慈祥的父親形象,愛護孩子們在於一點一滴。為了給孩子保留純真的心理世界,他為自己的不幸遭遇編造謊言。在火車上時,他甚至沒有任何一句台詞,但那個已經包含一切的面部表情,已經完全表達出了他無比的錯愕和感激之情。
D.大衛的母親。慈母形象。影片開頭時她曾對海茵的母親說:「如果孩子們能一直這樣幸福地彈鋼琴,我願意付出所有的一切。」這也是天底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聲。火車上,她和大衛的父親一樣,無台詞,靠表情來向觀眾傳達內容。
E.海茵的母親。這是影片中最重的筆墨。整個影片就是以她焦急地尋找兒子為主要線索而展開,中間間以各種穿插場景。她在街道上、到火車站找兒子海茵,最後,默默地從准備出發的火車上把大衛救走了。
F.暴戾的納粹軍官。訓斥、侮辱猶太人,鼻子都快貼到海茵母親的漂亮臉蛋上了。當得知海茵母親是德意志人時,他態度急速好轉,幫忙尋找兒童。從這個角度看,德意志人和猶太人的地位千差萬別,可以說,猶太人遭受到所有人蹂躪在當時已經是社會常態。
(5)
在海茵母親救下大衛那一刻時,相信觀眾在感激她的偉大的同時,也為她的兒子海茵的安全擔憂。直到影片結束前,看到房裡兩個熟悉的身影,兩雙手在鍵盤上彈奏,我們知道了,海茵也平安無事。其實,影片當中,也已經給我們暗示了這兩個男孩的命運走向。
片頭,大衛母親對海茵母親說:「如果孩子們能一直這樣幸福地彈鋼琴,我願意付出所有的一切。」這句話除了讓我們為母親的深愛感動之外,也暗示了同樣身為母親身份的海茵母親,她會在孩子遇難時做出什麼樣的拯救呢?此處暗示了海茵母親會不顧自身安危而去拯救猶太男孩大衛。
海茵母親在街上問德國警察,他回答:「我們不會把所有人都抓走的,只抓猶太人。」由此看,海茵的危險並不大。
在納粹軍官查她的證件時,她非常緊張。那種緊張,不是對孩子跑失的焦慮,而是對她的拯救行動會否暴露的一種擔憂。
片中還有一個鏡頭,海茵去追趕大衛一家,因為自己不是猶太人,不符合「被拘捕」的條件,所以不被允許上車,被推到在地。看到這里,其實我們已經知道海茵最後應該是會垂頭喪氣、無比傷心地平安回家了。
(6)
這部時長僅為14分鍾的德國短片,竟然耗費了長達4年的拍攝時間。德國的精工細作精神、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讓人欽佩。影片給我展示了在重壓之下依然如此閃亮的母愛和人性。簡短的影片,高質量的拍攝角度,高水平的展述手法,不失為一大佳作。影片也獲得了第81屆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獎。
更難能可貴的事,曾擁有黑暗歷史的德國,能拍出這樣的作品,能正視歷史,承認這段發生過的慘絕人寰的種族屠殺事件,不掩蓋、不抹滅,這是值得認可和深思的。
Ⅳ 《帝國的毀滅》揭示了戰爭的殘酷,還有哪些評分比較高的德國戰爭片
強烈推薦《帝國的毀滅》,德國有很多戰爭題材的電影,但我偏偏喜愛這部,這一部電影我在很久之前就看過了,不僅僅看過一遍,而且看了很多遍,為了了解德國二戰時希特勒最後的日子看了n多遍,這是一本記實的電影,裡面的情景大都是對二戰時希特勒最後時光的還原,一個帝國的毀滅,不僅僅是一個帝國,也是一個狂熱時代的終結。
電影中講述了在希特勒最後的時光,也就是帝國最後的12天 ,蘇聯柏林圍城,現實生活中蘇聯其實在佔領東歐時,也實施了慘無人道的屠殺,電影中沒有過多的描述,這是影片的不足。
始終 記得狂熱首領希特勒的那句話,我們就算死,我們也要拉著一個世界為我們殉葬。細思極恐,在那個狂熱的時代,人們都是喪失理智的,成為獨裁的棋子。
影片中從整體來看,還是一部不錯的記實電影,如果想了解二戰時希特勒最後的時光,可以看這部電影,還有如果想學習德語的同學也是值得一看的,裡面的很多對話,值得反復推敲,推薦這部電影。
Ⅳ 《如何寫影評》(2):用上這些術語,你的影評會更專業
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術語和專業詞彙,代表這個學科獨有的問題意識和解決思路。《如何寫影評》第三章《電影術語和文章主題》專門討論電影的術語,這是本書篇幅最長的一章,足見問題之重要。這些術語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寫影評最基本的任務是確定影片的主題。確定主題是分析文章的基礎。有了主題,才可以分析影片的情節和目標實現的程度:或者分析這一部影片如何用具體情節表現主題,或者就幾部同主題的電影進行比較分析。
提煉主題是寫影評的基礎工作。一部電影往往會有多個主題。如果能從一個好的角度提煉出一個主題,並聯系當代社會的人情世事作發揮,往往會造就一篇很好的自媒體影評。但如果想讓你的影評更優秀,那就要進一步做藝術性分析。
電影和小說、戲劇等一樣,也是一門藝術。如果你的影評能從以下幾個藝術的角度進行分析,會使你的影評更加優秀。
一是敘事分析。 敘事是指「根據某個特定的情感的、身體的,或智力的觀點來組織情節的視角」(原書P45頁)。比如,所有講述拿破崙人生的電影,故事都是一樣的。但如何組織故事情節,不同作者有不同的方式。有人會從他在厄爾巴島的最後時光開始閃回,有人會從他的出生開始講起。有的採取全知視角講述,有的採取限知視角講述。
你的影評可以分析電影的敘事方式,問一問導演為什麼這樣組織情節?什麼在推動故事的發展?有些導演會形成一種特定的敘事風格。
最標準的纖空敘事被稱為「古典敘事」,其特點:1、情節發展有邏輯性;2、影片結尾又明確的結局,不管以悲劇還是喜劇收場;3、人物始終是故事的重心;4、敘事風格盡量客觀(原書P46頁)。指出一部影片的敘事特點,特別是與古典敘事不同風格的影片,分析它如何組織情節的,試圖達到什麼目標。
二是角色分析。 不管主角還是配角,「角色集中了人物的行為和電影的主題」。首先要分析角色塑造得是否真實。如果真實,那麼是什麼使角色如此真實?如果不真實,那麼什麼造成的?某個角色的地位如何?代表了怎樣的價值觀?等等。
三是視點分析。 視點是「電影、文學和視覺藝術通用的詞彙」。視點可以是廣義的,指你看的位置,視點決定你看到的東西;也可以是狹義的具體視點,其實就是分析攝像機的拍攝位置;還可以是文化和心理的,比方說小孩眼裡的牙醫診所和大人眼裡就不一樣。
通常會以兩個原則分析視點:1、攝像機在什麼時候和怎樣創造了一個角色的視點;2、注意故事主要是從一稿信個客觀視點出發進行講述還是從某個人的主觀理解進行的(原書P52頁)。
四是比較評論。 這主要是針對那些改編的電影。有很多電影改編自小說、戲劇、游戲,影評就要分析一下電影是怎樣改變了原著、戲劇或游戲的信息和意義的。還可以分析同一導演的不同電影的差別,一部電影的不同版本的差異,等等。
影評分析到這個層面,就比較深刻了。但如果你的影評用到下面這些術語,那麼就會使你的影評非常專業。
下面這些專業術語,或許你不一定能徹底把握,但如果你的影評偶爾用到其中的一些,就會使你的影評顯得專業。
1 、場面調度和現實主義
場面調度是一個法語詞,意指「放入場景中的一切」,具體指電影影像的所有特點,即獨立於攝影機位置、攝影機移動和剪輯的所有影像要素,包括燈光、服裝、布景、演技等。
作者認為,「場面調度等工具和術語是所有電影中最重要的特色」。人們往往把電影鏡頭里的一切都當作是真實存在的,作者把這稱為「現實主義幻覺」,就是這種幻覺使人們往往忽視了對場面調度的分析。
事實上,進入鏡頭里的一切都不是自然而然的,都是經過考量的。如果注意到這一點,對分析攝像機里的場面調度元素進行分析,就會是一篇好文章,包括場地、布景、服裝、布光、空間等,可以分析這些元素對主題、情節等的貢獻。
2 、構圖與影像
作者指出:「看電影時,你看到的不僅是布景、演員、燈光,而且是被記錄並放映出來的所有元素。通過影像進行的場景構圖正是電影區別於戲劇之處。」(原書P62頁)分析一部電影的構圖特色也是一個很好的分析角度。
分析電影的構圖,首先是鏡頭的分析。鏡頭就是「你在銀幕上所見的、毀敬瞎切換到下一影像之前的影像」(原書P62頁)。一個鏡頭可以包含不同的情節和動作。分析鏡頭,包括色調、顏色的分析,影片拍攝速度的分析,畫面的空間透視分析,取景框的使用,鏡頭的位置。
剪輯手法是分析鏡頭語言的一個重要方面。剪輯就是「將兩段影片(兩個鏡頭)連接起來」,「通常剪輯會遵循某種發展的邏輯,或者是某種有目的的陳述」 (原書P68頁)通過分析剪輯的速度或節奏,分析鏡頭如何構建電影的段落和意義。這里有著大量的技巧值得分析。
3 、聲音
作者認為:「理論上,聲音的運用和剪輯可以像影像一樣復雜而充滿智慧。」 (原書P77頁)電影的聲音有很多層面和用途,可以是同期聲,也可以是後期配音;可能是劇情聲,也可能是非劇情聲。
一些關於聲音的術語,如聲音的連續性、聲音蒙太奇、環境音、重疊對話、畫外音、旁白、敘事提示等。僅分析聲音的使用,就可以構成一個電影分析的主題。
4 、動畫、3D和新媒體
關於這一部分內容,是作者後來加入的。不過這一部分作者講得並不好,而且已經時過境遷。如果寫到涉及這些技術的影片,建議拋開這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