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這15分鍾里,陳凱歌又進入了他的最佳狀態
文丨唐令
如果要在陳凱歌導演的作品中,選出一部最喜歡的,每個人肯定都有不同的答案。
《霸王別姬》的票數應該是沒有懸念的高,《黃土地》和《孩子王》,應該也是很多人的心頭好,也有朋友很喜歡《搜索》,那是陳凱歌導演拍的為數不多的現代戲。《妖貓傳》是把盛唐拍活了的電影,這點應該沒有異議。
不過,在陳凱歌導演的這么多作品中,我倒是對他的那部短片,《百花深處》印象非常深。
陳凱歌在裡面對那種即將進入新時代的北京城樣貌的捕捉,荒誕中又有一些悲涼。這可能也跟他的成長年代有關,那個在老北京城裡長大的「少年凱歌」,總是能在影像的吉光片羽中,還原這個空間最迷人的一面。
所以我也總是覺得,陳凱歌導演應該再拍一部關於北京城的電影。
可以肯定的是,他如果拍,拍的也絕不僅僅是一座城市,一個空間,而是這個城市背後的,那些文化和生活哲學。
終於,他拍了一部微電影,《淑貞》,用十五分鍾的時間,來講那個他長大的北京,以及那背後的國人哲學。
可能,也恰好因為是短片,陳凱歌導演也得以拋下了長片作品的那些束縛,有了一次完整釋放的個人表達,進入了自己最佳的創作狀態。
在我看來,它甚至已經遠遠超出了一部短片所能承載的體量,也遠遠超過了一個人的「故事」,而是貫穿了陳凱歌導演自始至終,對時代的觀察。
讓我們來慢慢說。
《淑貞》的故事很簡單,你可以說它是一家人的故事,也可以說它是祖奶奶的故事。
故事從一座四合院開始,一個簡單的定場鏡頭,四合院的院子,前廳的立柱,晾著白床單的院落,通往後廂房的門扉,在這個簡練的鏡頭里,就呈現出了復雜的縱深空間關系。
我們好像不僅僅是「看了」這一個鏡頭,而是「身處」在了四合院這個一方天地的空間里。
影片從孫子齊馬的敘述展開,四合院、四世同堂,一家人都住在一起,這種以傳統空間為聯結的中國家庭關系,放到現在其實已經不多了,但它剛好構成了胡同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後我們就看到了故事的主角,祖奶奶淑貞,她年紀快九十了,卻還非常有活力。
她會背著家人,偷偷喝涼牛奶,誰說年紀大的人就不能喝冷的,她非要,還偷偷做,頗有些老頑童的可愛。
她喝涼牛奶,也品熱茶,還只喝茶葉末,喝茶的聲音特別大,立馬就讓你想起來那些北京胡同里,一邊下棋一邊捧著茶缸子的大爺們,有種享受生活的暢快通透。
祖奶奶,和我們通常認知中的那些九旬老人很不一樣,她就像影片第一個鏡頭里那隨風晃動的床單一樣,有一種超越她年齡的動態和活力。
這種動態和活力,也貫穿在整部影片里,比如總是在奔跑著的曾孫子齊馬。
又或者為了證明自己身體好,祖奶奶還能和孫子比賽打掃院落,要不是搶下掃帚,估計沒人掃得過她。
祖奶奶不僅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好,還能成為整個家庭、家庭關系的黏合劑。
你能藉由祖奶奶的視角,看到彌漫在這個四合院空間里的中國式家庭氣息。
當爸爸和媽媽吵架的時候,祖奶奶就會包一頓餃子,當齊馬說自己要幫忙時,祖奶奶的回應也特別微妙。
她說:「你們擀不圓。」
這個「圓」的背後,其實就是陳凱歌導演想要講述的中國式家庭關系哲學。
四合院是四面合圍的方方正正,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某種規矩,也是傳統式中國家庭那種尊長式的家庭理念。
但在某些時候,這種方方正正,也是需要圓融的。
比如在孫子夫妻吵架的時候,包一頓有著圓皮兒還放了花生的餃子,讓一家人圍坐圓桌吃飯,矛盾自然化解,那就是中國式的家庭哲學了。
雖然是一部十幾分鍾的短片,但你也能在其中看到陳凱歌導演構建起來的那種美學系統。
這種古典美學,曾經是中國電影美學中的一脈。
但現在,還在作品中堅持著這種傳統美學的導演,確實不多了。
還好陳凱歌導演,還在延續著這一點,也和《妖貓傳》中的那場夜宴,一脈相承。
回到《淑貞》這里來,這個四合院的空間,是非常中國化的建築,隱於現代都市之中,卻又保留了那種古典的氛圍。
你能在其中看到很多借景的空間處理,挖掘出了這個有限的四合院空間的那種復雜層次感。
在祖奶奶喝茶的時候,我們能看到充滿綠意的縱深空間——
比如像這樣,透過窗戶取景,祖奶奶坐的炕是第一重空間。
窗戶後的院落,是第二重空間,相當於第二個銀幕畫框——
鏡子,也會成為畫框中的畫框——
這種大家圍坐吃飯的場景,也會在飯桌的「圓」後面,利用上門扉的「方」,讓我們看到院落里的景緻。
這就是典型的借景美學,一種中國化園林式的古典美學。
你也能在這種靜景中,看到動景,一家人身後從魚缸上跳下來的大白貓,迅速就幫我們建立起了那種胡同生活情趣,一切都是跟自然相連的。
這種美感,是單元樓、商品房裡,絕對不可能擁有的。
院子里有樹,洗衣服時有風,抬頭有天光,腳下是土地。
金魚和肥貓,就是四合院生活的吉光片羽,也剛好和中國式家庭的方圓哲學,扣作了「天人合一」的主題。
在這些時刻,你也會由衷地贊嘆,陳凱歌「詩人導演」的稱謂,都滲透在了他拍下的每一幀畫面里。
回想一下他早期的《黃土地》《孩子王》,其實都有這種「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學。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片中,祖奶奶對於自己過去年代的回憶。
當祖奶奶回憶起自己年輕時候的生活,那種青春的活力與動人,並不會讓你覺得斷裂,而是和祖奶奶如今的活力,構成了一種呼應和對照。
這也是《淑貞》這部影片,最動人的地方之一。
在大多數的時候,祖奶奶都是很有活力的,甚至還會跟著孫子學打字,說自己要吃漢堡。
一個從不拒絕、甚至擁抱新時代的人。
但在她回憶起過去,給自己梳頭,想起少女時期也叫做「淑貞」的夥伴時,她就會變得安靜。
影片也因此,從當下這個時代,延展到了過去。
在祖奶奶的那個年代,表達 情感 的方式是內斂的。
兩個少女喜歡上了同一個男孩子,卻沒有爭搶,多年後回憶起來,也只有惆悵的懷念。
但有時候,你又會覺得,是不是另一個淑貞,也就是祖奶奶自己。
當她把祖爺爺寫給自己的信敲到電腦里存起來,也就像是自己在給另一個淑貞,另一個自己寫信。
陳凱歌導演在這里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象徵對比,信是過去,電腦打字是現代,祖奶奶把紙質的信件轉化為電子版本,是從過去通往現代的融合。
在淑貞這里,傳統和現代並非對立,它們在這樣一位代表著過去的老人手中,得到了融合。祖奶奶珍視過去,但也明白過去的吹彈可破和脆弱,擁抱現代,反而成為了保存過去的一種方式。
當我們知道祖奶奶得了阿茲海默症的時候,也就會更加理解她為什麼總是一次次地說起這些故事。
因為那是她不想忘卻的、最重要的回憶。
在祖奶奶這里,遺忘並不可怕。因為她非常清楚地知道,遺忘是一種不可阻擋的必然,她坦然地接受了這種遺忘,並以開放的、全新的自我,從容地、接納地去對待未來。
而這,也就像四合院中的四季更替,是自然流動,時間車輪往前的生命哲學。
在這種消逝和淡去的無奈下,祖奶奶身上的那種活力,也就更加動人了。
她就像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發光體,不僅把家庭中的每個成員牽連在了一起,也把過去和未來牽連在了一起。
影片結尾處的瑞雪兆豐年,就像一個新的開始,通過祖奶奶把過去、當下和未來連接成了有機體。
而祖奶奶,也用圓融對待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把這種來自過去的生活哲學,送給了自己年輕的家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其實也跟那些正在逝去的胡同時代一樣。
那個時代雖然離我們遠去,甚至可能已經消失在現代的都市文明中,卻依舊會以某種形式,留在我們的記憶里。
它就像祖奶奶喝熱茶也喝涼牛奶,吃餃子也吃漢堡,堅持手洗衣服也默許洗衣機的存在一樣,提供給我們某種能量,讓我們在懷念傳統的同時,也擁抱現代。
這種開放性,太動人了。
這種動人或許來自陳凱歌導演的過去,他曾經提到過,這個祖奶奶的形象,有一部分也來自他的童年回憶里,對帶大他的阿姨的印象。
當聽到導演談起那些過去,再看看片中的祖奶奶,你甚至會覺得穿越到了他的過去,也穿越到了那些過去的時代里。
不是每一個創作者,都會這么赤誠、毫無防備地把自己打開,把自己的過往經驗都獻給作品的。
所以,看完《淑貞》以後,我也就更期待陳凱歌導演的下一部長片作品,《塵埃里開花》了,那或許是一個更加「陳凱歌」的故事。
大家都說,年輕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其實大多數都是在講自己的故事。但陳凱歌不是,看看早年的《黃土地》《孩子王》,那更多是 歷史 表達。
有意思的是,現在的陳凱歌導演,不僅依然還保持著那時候的少年氣性,開始在《淑貞》這樣的作品裡,講自己的一些體驗;在這個同時,也在這種私人體驗里,整合了他走過這些年的創作路之後,更厚重的 歷史 與時代積淀。
所以,你甚至可以說,我們在《淑貞》里,同時擁有了最年輕的陳凱歌,和最成熟的陳凱歌。
這對於創作者來說,是非常難得、也可遇不可求的體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一開始說,陳凱歌進入了他的最佳狀態。
《淑貞》,不僅有他的童年回憶,有他倚重的北京文化,更有他想傳達給我們的那種,屬於他自己的個人終極表達。他拍出了那種屬於老北京的,流動在幾代國人之間的那種生活哲學。那是即便在一方院落里,也要活得擁抱天地的通透。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陳凱歌導演,就是那種已經把生命和創作,鑲嵌到了一起的導演。
② 陳凱歌年齡
陳凱歌年齡:70周歲。
陳凱歌,1952年8月12日出生於北京市西城區,中國電影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演藝經歷:
1984年,執導電影處女作《黃土地》,該片獲得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1987年,憑借劇情片《孩子王》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備察獎導演特別獎。1993年,執導的文藝片《霸王別姬》成為首部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的中國電影。1998年,執導歷史片《荊軻刺秦王》。
2002年,憑借劇情片《和你在一起》獲得第2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2002年,憑借劇情片《和你在一起》獲得第50屆聖塞巴斯灶渣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銀貝殼獎。2005年,執導的史詩片《無極》提名第6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2008年,獲得第2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黑澤明獎。
2010年執導古裝片《趙氏孤兒》,同年獲得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2013年,擔任第2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2015年,執導劇情片《道士下山》。2016年,執導劇情片《妖貓傳》。
2018年,獲得第3屆澳門國際影展電影精神成就獎。2019年,入選「中國海歸仿辯茄70年70人」榜單;同年,擔任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
2020年8月24日,憑借《我和我的祖國》獲第11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9年度表彰大會年度導演提名。9月27日,執導的微電影《淑貞》定檔9月28日零點上線。10月25日,導演、監制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
2022年2月2日,參加《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22春節大聯歡》。
③ 陳凱歌作品
陳凱歌的作品有《黃土地》、《霸王別姬》、《風月》、《荊軻刺秦王》等。
陳凱歌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內地男導演,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也是首位獲得金棕櫚獎的華人導演。1984年,執導電影處女作《黃土地》,該片獲得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1993年,執導的文藝片《霸王別姬》成為首部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的中國電影。隨後執導了《風月》《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多部作品,相繼獲得了各類電影獎項。2020年8月24日,憑借《我和我的祖國》獲第11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9年度表彰大會年度導演提名 ;9月27日,執導的微電影《淑貞》定檔9月28日零點上線;12月18日,《2020中國品牌人物500強》發布,陳凱歌位列第32名。2021年8月6日,獲得第30屆華鼎獎·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優秀電影導演獎。
④ 如何評價陳凱歌微電影《淑貞》
9月28日,騰訊視頻上線了一部微電影《淑貞》,影片用第三視角講述了一位老人淑貞晚年與家人與回憶有關的故事。這部微電影無疑將觀眾從生活的迷霧中喚醒,傳遞給觀眾有關「愛與快樂」的有機生活,而這部作品也被譽為「陳凱歌導演最有情感微電影」。
【什麼是有機生活?】
故事開篇在曾祖母淑貞出場就展示了這位老人最愛喝冰牛奶,當她聽到自己的孫子追問:「牛奶怎麼又少了一盒」時,她難掩暗喜的神色。隨後鏡頭一轉被曾孫子齊馬發現,神態又發生了轉變並「命令」孫子假裝沒看見。電影通過對淑貞偷喝涼牛奶展現出一位老人的童心未泯。
實際上,電影中的老人一直追尋的是一種有機生活。什麼是有機生活?在電影的結尾給出了答案「愛與快樂就是有機生活」。觀眾可以在影片中看到,淑貞開場時的節奏就是歡快的,她不只像年輕人一樣愛喝「涼牛奶」還愛品茶,就連續起茶來也是心不慌手不抖;她提倡自己的衣服自己個兒洗;告訴孫子買牛奶時別開車,「腿」著去……這些內容細節都是有機生活的體現,這與金典牛奶的理念不謀而合。
【嘗試新鮮事物,過有機生活】
始終對新鮮事物保持好奇,是一位老人最難得的生活態度,影片《淑貞》通過一系列具有強反差的行為來佐證。比如:高齡老人和孫子學打字,對著電腦單指敲字;想要嘗試吃漢堡,學孫子大口大口的吞食;看到孫子蹦出來碰樹枝,自己也蹦起來效仿。
雖然人到耄耋之年,卻保持著孩童的心理年齡,主動嘗試各種新鮮事物。不難看出「有機生活」貫穿整個故事中主角的行為。而金典「有機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不斷處於運動,不斷地處在人與外界的新陳代謝,影片人物對此做出了完整的詮釋。
【生活氣的小細節詮釋有機生活】
整部影片是置於一個有生活氣息的場景之中,無論是開場可愛鬧騰的小貓,還是對風雨雪雲的著重刻畫……這些生活元素讓大眾更直觀的進入到一個帶有療愈功能的人物世界,為這場溫情治癒的故事再增加一些美學色彩。
劇中的人物淑貞面對生活無外乎是積極向上的,並通過細節展現。片中有對「淑貞剪的紙人」懸掛在外的有鏡頭特寫,並借男主人公口說出「剪的紙人把天上的雲和雨都掃走了」。陳凱歌導演曾在采訪中解釋這部微電影的理念「愛和快樂就是有機生活」,因為整部片子蘊含著很多溫暖的人性,包括一些自然之間和諧的關系,這也是所謂的經典,同時這也是金典牛奶一直以來所倡導的理念。
【快樂與愛就是有機生活】
在影片結束之時,為觀眾揭秘了「
《淑貞》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淑貞》是由陳凱歌執導,葦青、史彭元、沙溢、龔蓓苾、姜來、卓亞、清晴老中青三代實力演員主演的微電影。該片立足於真實場景,以曾孫視角講述祖奶淑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