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球上的星星》兒童影片觀後感
《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的一部 兒童 影片。那麼,喜歡看兒童影片的你看完這部影片後該如何寫《地球上的星星》 觀後感 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希望你喜歡。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篇一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有閱讀障礙的小男孩伊桑的 故事 。伊桑是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由於存在閱讀障礙,他所犯的錯誤不被理解。在老師和家長的眼中,伊桑是無可救葯的。在學校與同學打架,回家後又故意毀壞鄰居的花盆,甚至當著父母的面動手打人,撒謊、逃學。課文讀不出,考試時,整張考卷上只填了一個空,而且還是錯誤的。萬般無奈之下,伊桑的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學校。在這里,伊桑因為不會讀寫,經常受罰,孩子的內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他的內心感到的更加孤獨、害怕。甚至連自己喜愛的畫畫也放棄了。然而,沒有人真正理解孩子是多麼的富於幻想: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多麼的豐富多彩,一個裝有小魚的水瓶,一個水坑,甚至是書本上、試卷上的一個個的字元都能引起他無限的想像。
很幸運,伊桑在這里遇到了他的美術老師拉姆。這是一位真正懂得 教育 的老師。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天賦和夢想,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通過伊桑在學習中犯錯的方式和重復犯的錯誤中發現了伊桑在學習上的困惑,是閱讀障礙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更為可貴的是拉姆對伊桑實施的特殊的方式,最終使伊桑從學習的困惑中走了出來。
看完這部影片,拉姆老師對伊桑深深地愛感動著我,也是我思考應怎樣來看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約束能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很弱。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及 家庭教育 的方式的不同,對孩子的認知及思考方式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即便是同樣的錯誤,學生犯錯的原因也可能不同,所採取的教育方式也應不同。尤其對那些錯誤經常犯錯的學生,不能被錯誤的表面現象所迷惑,簡單的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教育方式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要像拉姆老師那樣關心尊重學生,讀懂學生真實的思想,找出犯錯的根本原因,並施與針對性的教育才會使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努力改正。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教育。才會使每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篇二
根據老師的推薦,我在家裡觀看了一部印度兒童影片《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影片很感人,讓我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這部片子講述了一名9歲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雖然學習很差,但是他的畫畫得非常好, 想像力 豐富。上課時,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因為他總喜歡觀察池塘里的小魚、樹上的小鳥、地上的小水坑他覺得這比上課有意思多了。可是伊桑的成績太差,老師覺得他已經沒救了,經常罰他站在門外,不讓他聽課。而同學們呢,也天天嘲笑他。爸爸實在沒有辦法,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學校。到寄宿學校後,伊桑難過極了,一句話也不說,除了他的同位沒人願意理他。直到有一天,美術老師拉姆來了,他發現伊桑有繪畫的天才。拉姆老師從字母開始教伊桑,伊桑的學習慢慢有了進步,也有了自信。後來,伊桑在繪畫比賽中贏得了第一名,當老師同學看到他畫的那麼好時,他們都目瞪口呆、非常驚訝。當我看著伊桑拿著獎狀,向拉姆老師跑去,伊桑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伊桑很幸運,因為他遇到了一位真正關心他、了解他的好老師——拉姆。拉姆老師用很多有趣的 方法 幫助伊桑學習讀寫。他們在沙堆里用手指寫字母、用彩色的橡皮泥捏成字母,拉姆老師還帶著伊桑到操場上,在台階上跳來跳去地練習計算,就這樣,伊桑慢慢地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進步。我一邊看,一邊想:拉姆老師用這種方法教學,太有趣了!
我不由想到了我的老師。說實話,有些課,我一上就想睡覺,真希望能早點下課;但也有一些課,老師上得妙趣橫生。如果世界上多幾位像拉姆一樣的好老師,把每一節課都上得生動有趣,讓同學們天天都開開心心,該多好呀!
這部影片給了我很大教育:一、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特點,有些只是成績不好罷了,他或許在 其它 方面有特長,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請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我們,更不能用顯微鏡去看我們的缺點,那不是刺激我們幼小的心靈嗎?拉姆的與眾不同在於他教育小孩主張用愛去感化教育他們,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是落入人間的晨星,要去發掘每個孩子的天賦,不能用成績去衡量一個孩子的價值。爸爸、媽媽們要用放大鏡去看孩子的優點,這樣孩子會得到鼓勵和幫助。二、爸爸、媽媽你們也有過成績不好的經歷,為何要為難我們呢?我們何嘗不知那怎麼也學不會的感受呢?有了問題,不要什麼不做就只會埋怨,埋怨有用嗎?找到原因,選擇合適的方法,我們是會改變的,爸爸、媽媽們應該相信這一點。還給我們一片藍天,帶走你們給我們的烏雲,讓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三、我們都是一顆會發光的星星,我多麼希望老師和爸爸媽媽能關心、愛護、幫助每一個孩子,讓我們都能發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篇三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有閱讀障礙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是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由於存在閱讀障礙,他所犯的錯誤不被理解。在老師和家長的眼中,伊桑是無可救葯的。在學校與同學打架,回家後又故意毀壞鄰居的花盆,甚至當著父母的面動手打人,撒謊、逃學。課文讀不出,考試時,整張考卷上只填了一個空,而且還是錯誤的。萬般無奈之下,伊桑的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學校。在這里,伊桑因為不會讀寫,經常受罰,孩子的內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他的內心感到的更加孤獨、害怕。甚至連自己喜愛的畫畫也放棄了。然而,沒有人真正理解孩子是多麼的富於幻想: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多麼的豐富多彩,一個裝有小魚的水瓶,一個水坑,甚至是書本上、試卷上的一個個的字元都能引起他無限的想像。
很幸運,伊桑在這里遇到了他的美術老師拉姆。這是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師。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天賦和夢想,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通過伊桑在學習中犯錯的方式和重復犯的錯誤中發現了伊桑在學習上的困惑,是閱讀障礙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更為可貴的是拉姆對伊桑實施的特殊的方式,最終使伊桑從學習的困惑中走了出來。
看完這部影片,拉姆老師對伊桑深深地愛感動著我,也是我思考應怎樣來看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約束能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很弱。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及家庭教育的方式的不同,對孩子的認知及思考方式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即便是同樣的錯誤,學生犯錯的原因也可能不同,所採取的教育方式也應不同。尤其對那些錯誤經常犯錯的學生,不能被錯誤的表面現象所迷惑,簡單的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教育方式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要像拉姆老師那樣關心尊重學生,讀懂學生真實的思想,找出犯錯的根本原因,並施與針對性的教育才會使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努力改正。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教育。才會使每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相關 文章 :
1. 觀電影地球上的星星的觀後感17篇
2. 地球上的星星有感3篇
3.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3篇
4.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300字5篇
5. 觀電影地球上的星星的觀後感600字4篇
6. 看地球上的星星有感3篇
『貳』 微電影觀後感
微電影觀後感篇一:微電影《迷路的孩子》觀後感
看完微電影《迷路的孩子》,我有一些感受在這里說一說。
感一:感動
感動有兩。第一,被大山裡孩子們的純朴善良感動。孩子們從未見過花露水,當秋老師把花露水放在講台桌上忘記拿走時,孩子們抑制不住好奇心把它拿來一一聞過,一不小心打碎了。他們緊張得不得了,害怕的不行,現實生活已使他們明白留住一位老師不容易。打碎了老師的花露水,在他們眼中無異於是打碎了老師繼續留下來的熱情。孩子們馬上想辦法補救,他們能想到的最好辦法是湊錢重買一瓶。火根自告奮勇承擔了買花露水的重任,卻因路途太遠在夜晚回來的路上迷了路,回來後還把所有的責任都攬下來。一個小小的孩子,為了把老師挽留下來,他承擔了所有的一切。這份純朴善良和擔當,實在令人感動。如果不是同學們當眾說明,秋老師不會明白事情的真相,也是因為事先不知道,秋老師在明白時才會特別感動,才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和選擇。第二:被秋老師選擇留下來感動。秋老師來這里支教的初心,是為了更方便考研。來這里不久便被大山的艱苦打倒了,她巴不得能馬上離開。考上研究生是她名正言順離開的理由,她也如願以償考上了。但就在這當口,火根的純朴打動了她,可愛的孩子們的純真讓她決定留下來。這樣的選擇意味著責任擔當和之前理想的犧牲,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熱情,特別是對一個剛大學畢業對未來充滿憧憬且對這里的艱苦已有所了解的女大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所以說,秋老師的選擇讓人感動。
感二:不解
校長指責秋老師的言語舉動,我覺得有待商榷。影片里人物的言行舉止,反映的是導演想要展示給公眾的價值理念。校長的語言行為透露給公眾的理念是:支教,應該是純粹的奉獻,不該帶有個人的利益目的。能這樣當然很好,但真的只能這樣嗎?如果是,國家就不用出台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大學生們去支教,通過支教獲得相應的優惠。秋老師支教,就是在優惠政策(方便考研)的吸引下去的,這不應受到指責。相反,她響應國家號召去支教,應該得到表揚。要求大學生們支教必須是純粹的奉獻,這要求恐怕也太高了。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哪個不是對未來充滿華麗的憧憬?他們的未來景象里也許有過大山裡貧瘠的土地上幾十個基本沒受過教育的野孩子在望穿秋水等待老師來傳授知識的場面,但他們肯定沒想過這場面與自己有什麼關系或者是與自己有什麼長久的關系。他們涉世未深,還不可能擁有
純粹奉獻的靈魂高度。再說了,在物質喧囂甚上的社會中,有多少人能做到純粹的奉獻?為什麼他們不能因為支教更方便考研而來支教呢?校長傳達出的理念就是不能。筆者認為,大學生們在支教的同時考上研究生,兩全其美,有何不可?可是在校長眼中,為什麼秋老師不能去考研而且還沒有資格當老師?火根去買花露水徹夜沒回,秋老師並不知情啊,再說,也不是秋老師要求他那樣去做的呀,她如果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也不會讓孩子們那樣做的。知道孩子不見了後,秋老師也是心急如焚到處找,校長怎能說出那樣的話?難道在校長眼中,必須是純粹的紮根山村教學才能受到歌頌?否則就必須受到指責?如果這樣,還有哪個大學生敢去支教?校長憑什麼能搶走秋老師的錄取通知書?連國家都明文規定她可以邊支教邊考研,這說明通知書是合理合法的呀,是誰賦予校長那樣的權利?校長自己紮根於山村小學,為山村教育做貢獻,為孩子們操各種心,這值得贊美。但他憑什麼要求別人也必須像他一樣只能純粹奉獻,而不能在奉獻的同時還擁有積極追求其他的做法(影片里校長雖然沒有明說,但我覺得言外之意就是這意思)?校長的指責無厘頭,校長的要求很霸道。情節安排校長這樣的做法實在令我不解。
感三:迷路
影片中直接展示的是火根因買花露水迷路了,間接要表達的是秋老師的心靈迷路了。對於秋老師的心靈迷路之說,我不認同。如果說導演安排校長那樣做是為了給秋老師敲響警鍾指明方向,可我認為,秋老師並沒有迷路,她奔著容易考研的目標去支教,方向明確,無可厚非。雖然後來孩子們的純朴與善良讓她對人生、對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而改變主意,那也只能說明她對自己的未來進行了第二次選擇,同樣也是方向明確。並不能就此論斷說之前為方便考研來支教就是心靈
的迷路,後來選擇留下來就是心靈的正道。她能選擇留下來助力山村教育當然值得贊美,她選擇去讀研也同樣值得尊重。如果她讀完研後擁有更大的力量來改變山村教育,給山村帶來更大的希望,不也是很好嗎?或者她畢業後在其他地方為社會做貢獻,也是不錯的。難道這些就不是心靈的正道嗎?選擇讀研與選擇留在山村,焉知哪個對社會的貢獻更大?焉知哪個選擇更為高尚?校長怎可一棍子打死?其實,真正迷路的是校長,他用自以為是的道德去綁架秋老師,這怎麼可以呢?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合法選擇自己生活的自由,不受他人干涉。但校長的做法嚴重干涉了秋老師的選擇,強迫了她的思想,可見校長的思想迷路了。山村的教育需要改變,校長的思想同樣需要拯救。如果校長的思想不迷途知返,也許會阻斷了大學生們的支教路。
以上就是我觀影的感受。
微電影觀後感篇二: 《心牆》 觀後感
看了《心牆》微電影後,視頻開頭曾有一句史鐵生說過的話,「死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回過頭來想想,讓我頗有感觸,那就是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多麼重要。
視頻中的曽念蕪所經歷的一切,雖然過程心酸,但結局也算完美。一個人的一生也就僅僅的幾十年,為什麼人們要因為不必要的事來浪費生命。話雖如此,但正處於人生有著大好年華的我們,卻未必理解深刻。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貧苦。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苦難。也正是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我們所不知的一切。過早的.經歷這些,也許會帶來你的困擾,但這些只是一時的,當你挺過它之後所收獲的,是你無法用金錢所換得的。這是屬於我們的財富,我們人生路上所積累的財富。我們就該經歷一切,讓我們健康成長。試想一下,倘若曽念蕪一開始就沒有堅持,而是選擇結束生命,那該留下多少的遺憾。正是應了那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從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或許有些事情還沒有經歷,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微電影觀後感篇三: 青澀而充滿激情的青春
何雙蘭
進入2014年歲末,非畢業年級的學生經過精心准備,認真編排,師生激情出演,終於在全校師生面前揭開其神秘面紗。復興中學第二屆微電影節拉開序幕,我和其他老師觀看了23部由各班學生自己創作的微電影,主要是關於夢想、責任、蛻變、青春等主題。各班有各班的創新,各班有各班的理念。出發點不同,視角不同,給我的感覺也不同!看著孩子們稚嫩的臉龐,看著他們真誠的笑臉,看著他們前進路上的糾葛、迷茫和苦悶,感受到他們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成長的煩惱,感受他們的艱難的蛻變,情節雖然簡單點,但學生們領悟了自己的責任,放飛自己的夢想,對現實的蛻變讓他們活力四射。
責任,是一個人必須承擔的義務,我們在不同的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樣要承擔不同的責任和義務,相比之下,孩子們的世界是單純的,沒有成人的油滑和世故,自然容易產生碰撞。
初中部初二1班拍的《職責》還是受到大家的好評。小演員自然本色的表演還是很出彩,無論是演技還是主題無疑是略高一籌的。《職責》講述的是一位認真負責的班長由於過分嚴厲,因而得不到大多數同學的理解和支持,同學們的指責和不滿溢於言表,班長被迫「下台」,但後來班長積極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並
改正自身的不足,化解了矛盾,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支持。
這個素材很有生活,這是現實中班幹部與同學之間矛盾的一個折射,它從初中生的角度寫出了孩子們眼裡的職責,作為一名班長既要做老師得力的小助手,又要和同學們搞好關系,還要扮演好一個監督的角色,這對於初涉人世的孩子著實不易。孩子們沒有成人的那種做事圓滑,也沒有成人會說的委婉措辭,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把心理的虛與委蛇,而是實實在在的展露出來,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小演員本色表現真實自然,毫無做作,非常自如地把一個小班長的直率干練與潑辣展現出來,看得很舒服。至於其他孩子的表演也很真實,初中部最好的微電影非《責任》莫屬。
欣賞學生們拍的微電影,感覺總體水平高中部要高一些,以各自的視角展示他們對人生的看法,其中 印象較深的是《我的音樂青春夢》和《蛻變》
高一3班《我的音樂青春夢》講述了一個男孩兒追逐夢想的過程。男主人公從小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尤其是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他從小的夢想就是考上音樂學院。在毫無准備的前提下突然得知父親失業,如晴天霹靂,媽媽在重壓之下也向他提出不讓他再學音樂的要求,他失望又氣憤地離家出走,曾一度絕望至極,在朋友的開導下才逐漸重拾信心。在老師的策劃下,同學們開始准備幫助他實現自己的夢想。恰逢學校舉辦「校園歌手大賽」,同學們紛紛鼓勵他參加大賽。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他決定參加。獲得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獎狀的同時他更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經過孩子自己的堅持,家長的努力,終於圓了孩子的夢!
夢想,是人類奮斗的目標,種下一棵夢想的樹,用堅韌不變的信念,澆灌養護,終有一天它們將枝繁葉茂。只要你堅持自己的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
蛻變,也是微電影的一個主旋律,夢想與現實的差距,追求進步與自己的惰性常常產生矛盾,這些眼高手低的孩子們常常在現實中沉淪,但對理想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前進的動力,只有經過生活的磨礪才能漸漸成熟,它促使孩子們成長,使他們由內而外的發生變化。
高一8班的《蛻變》講述了一個不學無術的經常動不動就打架的壞學生,在一次上課時夢到自己高考僅考了100多分後,在驚嚇中醒過來,幡然悔悟,從此勵志學習,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兩年後的高考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並最後當了校長。雖然情節有點誇張,但他的蛻變告訴了我們有錯就要改正,現在努力為時不晚,一個有擔當的孩子 ,要知道在這個階段該做什麼該怎麼做,也知道花要開在當下,過了花期就有可能再也無法綻放最年輕最美麗的花朵了!
蛻變,過程是殘酷的,結局是溫暖的,背後,是心靈的成熟,是對人格的升華!蛻變常常伴隨著痛苦。樹的傷口因流汁才成就了堅硬的疤,鳥兒因不斷地試飛、不斷地摔跤才實現了它的夢想,
人走過無數次痛苦的經歷,成就了堅毅的性格和繁華的人生,人在痛苦的動盪中變得成熟並走向前進;生命就像一次次痛苦的蛻變,在蛻變中走向成長。
總之,這次微電影節給學生們以施展才華的空間,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及表演能力,豐富了學生們的業餘生活,也使得學生們明辨是非,知道美醜,在學生生涯里留下深刻的記憶,是一次很好的藝術實踐活動。
『叄』 微電影《網癮》觀後感400字
鏡頭中爸爸正抱著出生不久的女兒,細心地照料著,並且對女兒深情的說著:寶貝,我會一輩子保護你!慢慢地孩子長大了,跟爸爸之間的溝通少了,直到女兒包里的一盒煙的出現,彼此產生了誤會,深愛女兒的爸爸伸手打了女兒,女兒跑出了家門。焦急萬分的父親到處尋找女兒,最後終於找到了女兒,消除了誤會,深深地抱在了一起,彼此感受著親情,彼此珍惜著家人之間的溫暖。
看到這一幕,我的眼前也呈現出了很多的畫面,微電影中那雙眼睛跟我的爸爸媽媽一模一樣,當我生病時,當我碰到困難時,當我考試考砸的時候……那雙眼睛裡充滿著關心和急切。甚至比他們自己碰到難題還要著急。
對於電影中那位女兒所受到的愛,我要比她更幸福,因為我受到的愛更多。外婆會精心地給我准備早餐,做我愛吃的可口飯菜;爸爸媽媽總會給我准備我所需要的東西,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用的,有時候他們出差了,還能收到他們送的禮物,那時候,看著我興高采烈的樣子,他們的臉上也掛著燦爛的笑容。
曾經對於媽媽,也有過抵觸的時候,對於她的叮囑,我會覺得煩,覺得嘮叨,細細想來才知道,我在媽媽所謂的「嘮叨」中,已經不知不覺改正了很多缺點,在媽媽所謂的「嘮叨」中,那盒子里的獎狀和獲獎證書,正越來越多,越來越厚,正是有了媽媽「嘮叨」的一路陪伴,我才一路幸福的走來。
看了微電影《陪伴》,讓我深受觸動:家人的溫暖,家人的一路陪伴,是一件多麼幸福,多麼溫暖的事,正是因為給了我太多的愛,才讓我覺得給的我理所當然,覺得是多麼自然的事情,其實我們都應該珍惜這種親情,感謝家人的陪伴,總有一天我們都會長大,離開曾經溫暖的家,我不想因為長大了之後才會遺憾。所以從現在開始,珍惜愛,保護愛,在親情的一路陪伴中走向幸福的未來。
『肆』 觀後感獎狀怎麼寫
獎狀
XXX同學在XXX學校XX年至XX年度的XX項目中榮獲XX獎。特發此獎,以資鼓勵!
XXX學校
XX年XX月
(一個權威紅色大印)
『伍』 樹上有個好地方觀後感400字
樹上有個好地方觀後感:
我觀看了《樹上有個好地方》,感慨萬分,影片暴露出了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故事的小主人公巴王超過可能是我們眼裡的「問題學生」,或「差生」,他調皮搗蛋,不按照老師的要求來,語文造句「因為肚子大,所以要生娃」,數學計算不會,語文數學成績不合格,惹老師生氣……老師認為他不尊敬老師,不遵守紀律,是一個只會玩耍搗亂的笨學生。
但是從他的身上我們會看到他對閱讀的渴望,千方百計的找方法閱讀小人書,他也是一個有學習動力的學生,有好奇心,上進心。當他遇到粉提老師後,粉提老師尊重他,關心他,鼓勵他。他渴了,粉提老師給他喝罐頭;當他打架時,粉提老師幫助他;粉提老師安排他當圖書管理員,他當的也挺好,便獎勵他泡泡糖;粉提老師給他吃面條;午休時讓他睡自己的床;幫助他學習,在他成績進步後,粉提老師用口紅為他親自繪制張獎狀,為他頒獎……粉提老師讓他逐漸有了變化,他幫助粉提老師墊床,分享自己的秘密和自己的樹上的好地方,捉鳥蛋,為了能夠看小人書努力學習,最終語文數學全部及格,進步非常大。
巴王超過一直在向著好的方面發展,直到粉提老師的男朋友出現,巴王超過享受過的權利,粉提老師男朋友都在享受,比如吃方便麵,穿粉紅拖鞋,盪鞦韆,捉鳥蛋等,巴王超過通過各種方式想要引起老師的注意,老師沒有察覺,巴王超過氣憤不已,生氣的割鞦韆的繩,想要報復粉提老師男朋友,但沒想到坐上去的是粉提老師,導致她摔傷。這件事之後,雖然巴王超過拚命抵抗,但他的爸爸還是把樹砍掉,把他的快樂和回憶也給砍掉了。粉提老師的一封信讓他重新燃起希望,認真學習。
從本影片中,我看到了一些教育問題:
一、老師要尊重學生,多鼓勵學生,賞識學生,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批評,對每一個孩子充滿信心,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向上的心,都想變得更好,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
二、教育多一些誠實,少一些造假。殷神仙作為校長,讓學生作弊來為學校取得好成績,這樣的學校如何培養誠實的人,這樣的教育也是悲哀的。
三、有的學校評價學生和老師的標准就是成績,是在培養應試教育的工具。學校和老師不在乎學生的品德和習慣,只在乎分數。發獎狀只發學習好的,連進步獎都沒有,這樣只關注分數的學校如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
四、在教學知識時,減少灌輸,減少機械記憶,死記硬背,教師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採用啟發式引導方式,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
『陸』 《和你在一起》的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和你在一起》的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看完《和你在一起》,感觸最深的是天才小提琴家劉小春最終用琴聲完成了也許是他一生中第一個最大的選擇:和父親在一起。
音樂是這部電影的重要部分,貫穿始終的是四處洋溢著的音樂聲。不同的音樂反映著不同的人物,表現了人物不同的內心世界。
遭遇莉莉,小春頗為復雜的情感表露無遺。自幼缺少母愛的他,對女性有著難以名狀的感覺。從《月亮代表我的心》到莉莉男朋友失約當晚的幽怨琴聲,小春看到的是一個充滿物質欲的被女人的無奈。
與江老師的交流,體現在斷斷續續的琴聲中。從「不帶感情」的琴聲到貓叫聲,從讀譜時洋溢的交響樂到劉成登門拜訪時有些揶揄的古箏聲,小春感受到的,是復雜的人情關系和社會現實——一個沒錢沒社會地位的鄉下孩子能成就什麼!
余教授——小春遭遇的第三個人,令他面臨著最大的考驗,余教授讓劉成離開小春回家鄉、又揭開小春身世的秘密,藉此激起小春參加國際大賽的激情。在成功和父親之間,小春搖擺著。一面是功成名就的時刻,另一面是自己的父親,成功是眾望所歸的,然而父親呢?就這樣讓父親自己回家鄉嗎?一個前所未有的難題擺在面前。莉莉、江老師,也就罷了,偏偏現在是父親、但是為了父親,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參賽。
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林雨的一番舉動,讓小春做出了這道艱難的選擇題。當那把賣出去的小提琴再現時,上一秒還要邁向成功的小春,這一秒卻奔向了火車站。
在火車站,三個畫面交錯著:13年前在滴滴答答的搖鈴聲中抱著被人遺棄的小春的劉成;正在參賽的林雨;流著淚在火車站大廳里為父親演奏的小春。此刻滿懷深情地演繹著參賽作品「柴可夫斯基第一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小春,也正在演繹著成功——13年前劉成選擇了小春;13年後,面臨成功與親情的抉擇的時刻,劉小春毅然用琴聲告訴了世人他的選擇!
一個13歲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中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時,掙扎過,迷茫過,也痛苦過,但最終還是用自己所特有的表達方式——音樂完成了這個艱難的選擇:心靈的選擇,父愛無價。
愛情里原本沒有自卑,沒有固定一方給另一方幸福。幸福是之於雙方而言的,是在相互扶持,相互信任中存在的。
今天,我觀看了一個微電影——《和你在一起》,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馬佳佳的媽媽生病了。而這時,有一個同學要跟她競爭中隊長之位。因為她的善良和孝順,使她最終當上了中隊長的故事。
最讓我感動的是馬佳佳發現她媽媽生病之後,每天邊上學,邊照顧媽媽。放學後,她總是早早地回家,為媽媽做家務。一個小小的女孩子,卻能支撐起整個家,她這種孝敬父母的品質讓我敬佩。當她發現媽媽暈倒在家中時,哭喊著:「媽媽,你醒醒。媽媽,你怎麼了?」這一遍遍焦急地呼喊聲,更體現出她對媽媽濃濃的愛。同學們知道了馬佳佳媽媽住院的當天是馬佳佳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電話中為她唱了一首生日歌。這歌聲寄託著同學們對馬佳佳生日的深切祝福和對她美好品質的敬佩。這美妙感人的歌聲深深地打動了我。結尾同學們大聲說道:「馬佳佳,我們和你在一起!」我不禁感嘆:這是多麼團結的一個班集體呀!馬佳佳孝順的品質令我敬佩,而這個團結的集體也深深地打動著我。我要向他們學習!
觀看了這部電影,使我受益匪淺。馬佳佳那孝順的品質使她不容置疑地當上了中隊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能做到「孝順」這二字嗎?「孝緩滲團順」是中華少年的美好品質。我們要學習這優秀的品質,在家裡多幫幫父母親做力所能及的事。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擾橘減輕父母的負擔,像影片中的馬佳佳一樣孝順父母。並且要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孝順是喊帆每個人必須做到的,讓我們多孝敬父母吧!
當耳邊傳來悠揚的小提琴的聲音,便讓我回想起電影《和你在一起》的場景。小提琴天才曉春和他的父親四處奔波學習小提琴追求夢想的故事。貫穿了整個影片的是曉春的父親劉成對他的深深的愛和殷切的期望。從中我得到很多愛和感恩的東西。
劉曉春年幼時就拉小提琴,十三歲身擁不少令人稱羨的小提琴比賽的獎狀。對於這位敏感有沉默的少年,這個樂器一直是他最喜愛的表達方式,是與他從未謀面的母親之間一種最珍貴的聯系,而母親是他獲取靈感的源頭。他的父親劉成是一個普通的廚師,深以曉春為傲,為了讓兒子擁有更大的成功,於是劉成帶著曉春前往北京參加比賽。
這個電影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不管是劉成辛苦奮斗為曉春成才的艱辛,還是放下尊嚴和面子,低聲下氣地去求各個名師。他為曉春的成就而喜,也因為曉春的哭而疼。他只懂得如何去付出,卻不打算得到什麼。這種愛是無私的,直到劉成明明知道曉春的成功會讓他越行越遠,他也甘願成就孩子。更為之感動的是,劉曉春並不是劉成的親生兒子,劉成卻為他的夢辛苦了一輩子。這便是愛,來源於父母無私無悔的愛。
當我們心中有感恩的時候就能抵擋仇恨,更多的付出,從而心中充滿幸福。
第一次心靈被如此震撼,久久不能平靜:那雙眼睛和流淌著淚水的臉頰……
周五,我看了《和你在一起》這部影片,那激昂的提琴聲使我拿起筆的手都在顫抖。影片的主人公春兒是一個13歲的男孩,自小拉琴。貧寒的父親,為了兒子的前途,帶著他來到北京。在小提琴比賽上,春兒得了第五名,獲得了進入小提琴學校的機會。但是因為沒有北京戶口,他不能入校。一位姓江的老師告訴春兒的父親:這孩子本可得第一名的,可是在北京沒有戶口,琴拉得再好也不頂用。好心的江老師決定教春兒拉琴,他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春兒還遇到了一位大姐姐,對他很好,當這位大姐姐受到感情創傷的時候,春兒賣掉了小提琴,給大姐姐買了一件她心儀已久的衣服。而恰好此時父親給他請到了一位著名的提琴老師——余老師,但小提琴沒有了……這幾乎斷送了春兒的前途。經過一番波折,余老師被大姐姐所感動,免費讓春兒學琴,還送了他一把琴。出國預選賽到了,余老師看到了春兒的潛力,決定讓他代替自己的學生參賽。為了激發春兒的情感,余老師把春兒的身世告訴了他。原來他是養父從火車站揀回來的,那把琴當時就在他身邊,因此養父認為這一定是他父母的願望,於是千方百計讓他學琴。為了掙錢讓春兒留在北京,養父此時就要獨自回老家了。知道了身世的春兒,把參賽的機會讓給了別人,自己向火車站奔去……他找到了養父,為他在車站拉了一首曲子,琴聲激昂,似乎訴說著對養父的深情,淚水流淌在春兒的臉龐……曲終,春兒和養父深情地相擁在一起,不再分離。
我的心之所以被震撼,是因為我感到了幸福,非同一般的幸福,是那份執著的親情,是音樂為生活帶來的色彩。我的心被音樂所感動,我觸摸到了音樂中流淌出的情感,感受到了親情、友情、師生情。如同跳躍的音符一樣,充滿了愛和幸福。原來,家人、朋友、師生的關愛就是幸福。我像春兒一樣有幸福的提琴和展示我幸福的舞台,在我心裡有幸福的音樂,可我以前不曾仔細地感受……
真想知道後來春兒成功了沒有。就算他沒有成為演奏家,他也是成功的,他讓我感受到幸福的花苞在幸福的舞台綻放,讓我們永遠和幸福在一起,和你在一起。
今天下午,媽媽和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和你在一起》。影片講述了一個從被遺棄的'男孩劉小春,在養父流程的呵護下幸福成長的故事。小春十分聰明,他三歲學琴,多次獲獎。餵食小春有一個光明的前途,養父帶小春來到北京拜師,學懂了音樂和親情是分不開的,沒有感情的音樂是一潭死水。
隨著情節的深入,我多次熱淚盈眶。我會看到一個偉大的父親,他沒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也沒有錢,但她有一顆善良的心。為了養子小春,她不惜一切代價為小春找老師。當小春終於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他卻選擇回老家,因為他怕影響小春比賽。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無私的父親哪!
看到這里,我已經眼淚滿面,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們為了給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每天不辭辛苦的工作。有好吃的都讓我吃,有好東西都讓我先用。只要是我的要求,他們都會盡可能的滿足。而我以前卻常惹他們生氣,稍不滿意就沖他們發火。我好後悔呀,人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我以前不能理解,有時甚至覺得他們對我十分不關心,只知道和我要成績。
我是幸福的。我比小春幸運。因為我有爸爸,媽媽雙重的關愛和叮護。擁有了這一切,我沒有理由說不好好學習。小春因為有養父的愛。她的琴技才能得到提高。
今天,四年級舉行了看電影活動,電影名為《和你在一起》,非常感人,催人淚下。
這部電影主要介紹一個叫劉小春的孩子,爸爸叫劉成,二歲母親去世,母親只留下一把小提琴。劉小春天天練,年年獲獎。為了讓他走向成功之路,爸爸帶著他去北京先後向江老師、余老師學琴。一次,劉成在介紹劉小春時,說出了驚人的秘密:劉成不是劉小春的親生父親,劉小春是他從車站撿來的、被人遺棄的孩子,從一歲一直拉扯到十三歲!影片最後,劉小春在父愛的驅使下,放棄了國際大賽,而到火車站去為父親演奏。多麼偉大的父愛啊!一個從車站撿來的孩子都能讓他像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對待!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心裡麻麻的。別人都說母愛是無窮無盡的,川流不息的,但我看了這部電影後覺得父愛與母愛同樣偉大。
這部電影還讓我們學會了感恩,今天是感恩節,一起感恩吧!感恩父母、長輩、老師、同學、朋友……
今天晚上7:30,我和弟弟一起看了《和你在一起》這個戲話劇,讓我們說笑就笑,說哭就哭……簡單說,就是一個感人而又完美的話劇。
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有個叫果子的孩子,學習成績很一般,但卻喜歡姥爺的皮影,讓他的媽媽很不放心,所以就給他報了很多興趣班,而果子卻不喜歡這些興趣課,他只喜歡皮影,所以他常常跟媽媽作對,最終有一天,媽媽暈倒了,到醫院查處了急性白血病,果子知道以後,願意給媽媽做骨髓移植,不怕疼不怕苦,最終娘倆幸福的生活在一塊了。最感人的是媽媽得白血病後,兒子怎麼也不聽爺爺的建議,執著的要與媽媽移植骨髓,隨著咚咚的聲音過後,骨髓移植成功,媽媽康復了。
這個話劇設置的很有情誼,一個叛逆期的孩子和媽媽發生爭執是難免的,但當母親的白血病以後,兒子變得慷慨起來,主動將骨髓移植給母親。我當時已經被感動了,心想:其實每個人都愛自己的母親,只是不善於表達。
其實我們大家不光要學習好名列前茅,其實還要懂得感激,懂得珍惜父母對你的愛,要大方要慷慨……我喜歡給予我生命的爸爸媽媽!
昨天是周五,學校給我們發了易俗大劇院的兒童劇《和你在一起》的觀影票。放學後,爸爸媽媽帶著我去了易俗大劇院,到了門口,見到了好多同學,大家都非常的高興。
等我們進入到劇院里,我就已經迫不及待了。終於開始了,《和你在一起》描述的是:一個叫果子的少年,和媽媽、姥爺生活在一起。媽媽一個人經營著一個服裝攤,支持著一個家庭,身體也非常孱弱。古怪靈精的果子,喜愛姥爺的皮影,特別是孫悟空,為了反抗媽媽讓他上各種各樣、花樣百出的補習班,就故意為了皮影和夥伴打架,作弄醫生,欺騙老爺,跟蹤偵查,審訊博士,這一系列的搗蛋和調皮讓果子的媽媽非常的惱火,每天的矛盾與沖突,還有媽媽的辛勞,媽媽得了急性白血病。結在這種生命垂危的緊急又危機的關頭,卻是果子捐獻了自己的骨髓,救了自己的媽媽一命。
通過了這個兒童劇,我知道了不應該和父母發生沖突和矛盾,畢竟這是自己的父母啊!盡管父母強迫我們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他們的初衷都是為了我們呀!所以我們要學會理解和體諒他們。而做為父母,也應該站在孩子們的立場上,尊重他們的興趣和愛好!
這是一部關於偉大的父愛的電影,父親的無私,讓觀眾顯而易懂,他為了自己的孩子勞動奔波,只為了他的小提琴夢……
在鄉鎮里的一對普通父子,劉成和兒子:劉小春。劉小春可謂是小提琴天才,從懂事起就開始練琴,練得一把好琴,他們也即將要去北京參加比賽。他們看到了繁花似錦的北京,也在這里找到了一位老師:江老師。他在不斷教小春學習小提琴,漸漸地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也認識了住在隔壁的美麗的阿姨:莉莉,她也著一個奢侈的世界,並帶著小春去看一看這世界的華麗……小春還把自己貼身的小提琴給賣了給莉莉買了一件雪白的大衣。可是父親並不滿足,他想讓小春出名,並找到了一位比江老師還要好的老師:余老師。他對小春也非常好,告訴他如何運用小提琴,並要加上一定的感情,讓他明白感恩。小春要去參加國際比賽了,可是得知父親要回老家了,小春就放下自己的比賽,讓給了林雪,在火車站演繹了一場生動的演出,裡面盡是對父親的愛與感恩……
愛是無私的,也是相互的,你付出了愛給別人,別人同樣會感激你。父母的愛更是如此,好好感恩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