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VR眼鏡看2小時的電影是種什麼體驗
做VR項目差不多快兩個月了,說實話,除了項目中需要調研競品或新版本走查,我很少會長時間佩戴VR眼鏡。一方面,對一個平時不戴眼鏡的人而言,VR眼鏡簡直如悟空頭上的金箍般難受;另一方面,VR瀏覽帶來的眩暈實在無法長時間堅持。所以我一直覺得目前VR眼鏡的使用時長極限是20min,超過這個時間的用戶,我只能用「剛烈」來形容。
不過競品們的動作卻正好相反。市面上各家資源聚合類VR APP幾乎都推出了長片電影資源,優酷VR更是在7月28日的新版本加上了虛擬影院功能來觀看電影。所以本著不體驗(作死)就做不好設計的原則,我決定周末挑戰一把VR看長片。以下是體驗的全過程記錄。
░ 設備 ░
暴風魔鏡小D
iPhone6s
APP:優酷vr
電影:《師父》徐浩峰 導演
本著既然要體驗,就要找一部自己想看的電影的原則,選了去年口碑不錯卻不是很賣座的電影《師父》,電影本身的敘事和動作戲份比例適中,很適合作為樣片來體驗。正好優酷VR有《師父》的高清資源,所以此處要重點說明,這不是軟文!這不是軟文!這不是軟文!
░ 准備階段 ░
先說說優酷VR的交互。其播放原理和暴風魔鏡的相同,在一個搭建的3D環境中放置一張面片(銀幕)將影片在面片上播放。所不同的是,暴風魔鏡是電影院的環境,而優酷是一個全黑的3D環境,如下圖。優酷VR支持播放/暫停、切換到上/下一個視頻及重置屏幕位置等功能。但所有操作需要點擊屏幕,這就使得該app只能支持谷歌cardboard一類具有實體按鍵的眼鏡,顯然,我選的暴風魔鏡小D是不合適的,不過電影都選好了,只能將就用了。
優酷VR播放界面
░ 佩戴眼鏡 ░
由於小D沒有實體按鍵,在將手機安裝上眼鏡後就不能對手機屏幕進行操作,所以只能用手調節好視頻播放角度再放入眼鏡里。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凝視點擊解決,所以不在此次體驗中吐槽,那麼接下來操點就來了——眼鏡的松緊帶就像緊箍咒有木有,而且為了防止下滑,還是三根,比悟空還慘有木有。小D的重量是275g,算是一乾眼鏡中比較輕的了,但戴上後還是有明顯的下墜感(畢竟小半斤呢)。鏡片的曲率稍大,影片畫面魚眼效果比較明顯,但還在可接受范圍。選擇靠在沙發上進行觀看。
░ 15min第一次切出 ░
切出原因:坐著始終感覺眼鏡在下墜,雖然只有半斤重,但15分鍾後還是明顯感到脖子會酸,需要調整姿勢。
調整姿勢需要重置播放畫面。優酷的做法是當視線游標移出銀幕時顯示「點擊此處可以居中顯示」的提示文案,當調整到舒適位置後點擊眼鏡上的按鈕(有的話),則銀幕會重置到當前視野正中,如下圖:(由於眼鏡不配套,調整了快5分鍾才勉強調好,所以對於沒有實體按鍵的眼鏡,優酷VR幾乎不可用)
播放畫面重置操作
░ 24min第二次切出 ░
切出原因:影片無故卡死。沒有loading提示,其他控制項都正常。
只能通過重新載入視頻解決。(後來發現整個片子中有兩處會無故卡住,可能是資源有問題)和常用的播放器相同,進度條在多次微調後就較難拖動(會回退),在VR環境下就更難操作了,只能跳過了將近10分鍾的劇情。
░ 34min左右第三次切出 ░
切出原因:彈出系統的電量過低提示。
54%的電量耗到20%,相比傳統視頻播放,耗電量確實有點大。這樣算下來滿電應該也很難撐夠一部電影,所以你還要躺在電源旁以備不時之需。另一個槽點是,系統彈窗是非VR的,就是在你的兩眼之間突然彈出一個「大白框」,當時正看著小宋佳和廖凡在床上情意綿綿的我差點被嚇出心理障礙。拿下眼鏡順手點擊了「開啟低電量模式」,這下可好,默認1分鍾熄屏,可以想像好不容易戴好眼鏡准備繼續看「床戲」的我又要再次摘下眼鏡時內心的崩潰。此時第一次想要放棄觀影,可見此處的用戶體驗之差。
這次切出後觀影地點從沙發換到了床上,仰面朝天平躺觀看,並將手機插上了電源。
░ 50min左右第四次切出 ░
期間的觀影過程還是蠻沉浸的,雖然有時微信的通知信息會彈出,但好在是通知欄,並不影響觀影。不過可能我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家裡的貓以為我出事了,先在我身上踩了幾腳,然後開始舔我。因此只能暫停電影,告訴我家貓我還活著,順便上了趟廁所。但脫戴眼鏡是件成本很高的操作,所以每次打斷都會相當惱火。
再之後又經歷了一次無故卡死,一次老婆大人讓確認新家的吸頂燈樣式兩次切出才最終「順利」看完了1小時50分的電影。摘下眼鏡時感到頭皮被松緊帶勒得已經發麻,眼睛因突然從暗處切換到燈光下而有刺眼感,臉上也壓出了眼鏡框的紅印子,總體有種宿醉後起床拉開窗簾時的感覺。不過可能是夏天,並沒有其他用戶反饋的鏡片起霧的問題,在空調房也讓佩戴不是太悶熱。
總得來說,《師父》是一部還不錯的電影,但VR觀影並不盡如人意。以下簡單記錄下VR觀影的優點和不足。
░ 優點 ░
●沉浸感●
一般來說電影的沉浸感與播放面積的大小、觀影環境和周圍打擾因素的多少有關。因此用手機播放視頻很少能達到沉浸的體驗。但VR影院通過隔絕周圍環境干擾、占滿視野的播放尺寸,營造出了電影院才有的沉浸式體驗,在這次體驗中這點也表現的相當不錯(即使中間被打斷多次)。
●舒適●
其實眼鏡戴在頭上並不舒適,但戴著眼鏡躺在床上卻相當舒服,而且不用一直用手持著手機,並且可以躺成任何姿勢,特別適合夏日空調屋中的「北京癱er」們。
●隱私●
基本上插上耳機,其他人就不知道你在看什麼了。所以這也是暴風魔鏡官網上主推的一個賣點。
░ 不足 ░
●基本上不能幹其他事情●
上廁所、喝口水、吃口零食、看下時間這些在影院觀影過程中常有的需求在戴上VR眼鏡後幾乎都無法完成,只能脫下眼鏡恢復視力才能做。之前看到暴風魔鏡有做「偷窺」功能(既打開後置攝像頭讓你戴著眼鏡也能「看到」面前東西)還不太理解,現在覺得偷窺功能還是很必要的。
●脫戴眼鏡的成本很高●
現在市面上的VR眼鏡的鏡片都比較粗糙,戴上後要反復調節才能對上焦,而且雙眼對焦的過程會產生強烈的眩暈。所以要避免頻繁的脫戴眼鏡,最好一次使用中不要超過三次。
●對周圍環境的變化難以感知●
公司為了項目需要搭建的一台HTC vive體驗機旁邊一直豎著一張警示標語「請在他人的陪同下體驗」,主要因為體驗過程中真的很容易撞到桌椅板凳和誤傷路過的吃瓜群眾。看暴風魔鏡官網宣傳的其中一個使用場景是上下班地鐵和長途旅行,我就呵呵了,如果你覺得一個盲人坐地鐵是件很安全的事,那就盡情在地鐵上戴上你的VR眼鏡吧。
最後還是寫下一些自己覺得設計上要注意的點,請讀者們輕柔的吐槽:
1最好能在全局放置重置場景的按鍵,無法全局至少也要在視頻播放頁加上該功能,因為長時間觀影是需要不斷變換體位來減緩局部肌肉壓迫的。
2系統提示彈窗最好能做成分屏模式,並可以戴著眼鏡進行操作。
3影片播放時能顯示當前電量和網路狀況,當然,個人覺得當前時間也是個有用信息。
4觀影過程中可以打開後置攝像頭,顯示眼前的環境影像,這樣可以不摘掉眼鏡觀察周圍環境,應對小型突發情況(大問題還是摘下眼鏡處理比較好)。
5錯誤提示和載入轉菊花。讓用戶知道發生了什麼並知道要怎樣解決,這點應該是通用的設計准則。
6根據用戶是否戴好眼鏡來判斷是否開始播放視頻。如果像暴風魔鏡那樣可以在vr環境中通過頭控切換視頻,則打開一個視頻就直接播放。但如果像優酷VR這樣在2D界面中選好片,在VR環境中播放的,需要給用戶留有佩戴眼鏡並調試的時間。由於當眼鏡還沒戴好片子已經開始時用戶會不自覺的變得手忙腳亂,所以此時暫停視頻比較合適。
2. 怎樣買電影票方便又便宜
經常去萬達看電影,我驚奇地發現,在萬達影院內購票,竟然還是70元打底,所以,即便我已經身在萬達影院,我還是會掏出手機來購票,因為用手機購票,真的又便宜又方便。
在手機上購票,我主要用貓眼和淘票票,但其實,這兩個app都有手續費,算不得便宜,便宜的方法是用影院的小程序,如萬達就用「萬達電影+」,用小程序只是少了手續費,想更便宜的話,就辦影城卡,對於常看電影的朋友來說,辦影城卡有更多的優惠,價錢也會更便宜。
另外,仔細瀏覽影票信息,你會發現,同一部影片在不同時間不同影城或同一個影城的不同廳,價位也是不一樣的,如果你不在意影城的座位質量,可以選影城座位一般但銀幕較大的,如果你不在意銀幕大小,你可以選擇銀幕小一點的,如果你空閑時間比較多,可以選擇價位比較低的時間段。
3. 電影院放的數字電影是什麼格式的
數字電影是JPEG2000格式
4. 電影院哪個位子好
選擇電影院里的哪個位置來看電友擾影,是因人而異的。以下是一些有關坐在不同位置看電影的優缺點:
熒幕中央位置:這是觀看電影的最佳位置之一。因為這個位置可以讓你的視線與熒幕完全保持水平,整個畫面更加清晰,縱橫比例更加合適,這樣能確保你完全沉浸在電影的氛圍中。
後排座位:這個位置沒有中央位置那麼舒適,但是可以看到整個熒幕,因此辯告襪視野更開闊。如果你不在意放電影音響稍稍有點失真的話,這個位置正合適。
邊緣攜激位置(走道附近):如果你喜歡的場次賣光了,只剩下走道位置了,那也不用太擔心:坐在這個位置雖然會有些干擾和光影效果不佳。不過,對於急性藍光光敏症的人來說,這個位置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5. 電影的藝術語言都有哪些
常用電影語言簡介
拉鏡頭
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人物或景物向後拉遠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畫面就從一個局部逐漸擴展,使觀眾視點後移,看到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
空鏡頭
空鏡頭 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主要指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的鏡頭。常用以介紹環境背景、交代時間空間、抒發人物情緒、推進故事情節、表達作者態度,具有說明、暗示、象徵、隱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夠產生借物喻情、見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氣氛、引起聯想等藝術效果,在銀幕的時空轉換和調節影片節奏方面也有獨特作用。空鏡頭有寫景與寫物之分,前者通稱風景鏡頭,往往用全景或遠景表現;後者又稱「細節描寫」,一般採用近景或特寫。空鏡頭的運用,已不只是單純描寫景物,而成為影片創作者將抒情手法與敘事手法相結合,加強影片藝術表現力的重要手段。
跟鏡頭
又稱「跟拍」。攝影機跟隨運動著的 被攝對象拍攝的畫面。跟鏡頭可連續而詳盡地表現角色在行動中的動作和表情,既能突出運動中的主體,又能交代動體的運動方向、速度、體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使動體的運動保持連貫,有利於展示人物在動態中的精神面貌。
合成鏡頭
一般指採用「合成攝影」方法拍攝的鏡頭畫面。有時也指電影鏡頭的聲畫合成。在影片拍攝過程中,畫面與聲音是分別記錄在兩條載體上的,直到印製影片拷貝時,才將畫面與聲帶合印在一條膠片上。因此,聲畫俱備的鏡頭,也稱「合成鏡頭」。
聲畫對列
使聲音與畫面作非同步結合的剪輯手法之一。即以畫外的聲音推動畫面情節的發展,或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達到聲音為畫面內容服務的目的。將聲音處理或向前或向後位移,即下一個鏡頭的聲音首部,超前進入上一個鏡頭的畫面尾部,或者上一個鏡頭的聲音尾部,滯後延至下一個鏡頭的畫面首部,以構成上下鏡頭轉換的自然流暢,或引出某種戲劇效果,也屬聲畫對列手法。
聲畫同步
影片中的對白和聲響與畫面動作相一致。即影片的聲帶與畫面嚴格配合,使聲音(包括配音)和畫面形象保持同步進行的自然關系,畫面中的視像和它所發出的聲音同時呈現並同時消失,兩者吻合一致。反之則為聲畫不同步。聲畫同步的作用,主要在於加強畫面的真實感,提高視覺形象的感染力。
同期錄音
也稱「現場錄音」。在拍攝電影畫面的同時進行錄音的攝制方式。一般使用磁帶片收錄。同期錄音要求攝影棚裝備良好的隔音設備,並在攝影機、錄音機上加裝避音裝置。同期錄音也用於外景拍攝現場,所錄音響供演員配音時參考,以提高影片對白的質量 。
先期錄音
也稱「前期錄音」。影片製作中先錄 音後拍攝畫面的一種攝制方式。多用 於有大量唱詞和音樂的戲曲片和音樂歌 舞片,即在影片畫面拍攝前,先將影 片中的唱詞和樂曲錄製成聲帶,然後 由演員在拍攝相應畫面時,合著聲帶 還音進行表演。
球幕電影
又稱「圓穹電影」或「穹幕電影」。 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一種大銀幕電影 。拍攝及放映均採用超廣角魚眼鏡頭 ,觀眾廳為圓頂式結構,銀幕呈半球形,觀眾被包圍其中,視銀幕如同蒼穹。由於銀幕影像大而清晰,自觀眾面前延至身後,且伴有立體聲環音,使觀眾如置身其間,臨場效果十分強烈。
環形電影
又稱「環幕電影」。一種在圍繞影院圓形內壁、呈360的環形銀幕上放映的電影。由多台攝影機同步攝制,多台放映機同步放映,有三台、五台、九台、十一台等多種。環形電影院的放映機裝置在環形銀幕上方的放映室中,觀眾站立於觀眾廳中央,可隨意四面觀看。由於視野開闊,具有 多聲道立體聲效果,能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但由於設備復雜,放映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僅半小時左右。環形電影院不能兼放普通影片,故限制較大,難以推廣。
遮幅寬銀幕電影
也稱「假寬銀幕電影」。一種非變形寬銀幕電影。使用35毫米膠片,拍攝和放映時,在攝影機和放映機片窗前加裝格框,遮去畫幅的上下兩邊,以壓縮畫面高度,但不改變畫面寬度,使畫面高寬比由原來的1:1.33,變成 1:1.66至1:1.85,能得到與寬銀幕電影相同的銀幕效果。攝制這種寬銀幕電影較為簡便,已得到廣泛採用。
左翼電影
1933-1935年,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領導下的中共秘密電影小組,在上海開展的左翼電影運動及由此攝制的一批反帝反封建影片。1933年自黃子布(夏衍)與明星影片公司導演程步高合作,攝制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始,明星、聯華、藝華、天一等製片公司在左翼電影工作者幫助、支持下,遵循反帝反封建的製片路線,在同一年裡,相繼攝制了《三個摩登女性》、《都會的早晨》、《城市之夜》、《母性之光》、《上海二十四小時》、《女性的吶喊》、《春蠶》、《豐年》、《小玩意》、《大路》、《姊妹花》、《鐵板紅淚錄》、《掙扎》、《神女》、《鹽潮》、《脂粉市場》、《民族生存》、《中國海的怒潮》、《惡鄰》等三十餘部影片,表現工人、農民、婦女和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斗爭,為此,1933年被稱為「左翼電影年」。1934-1935年,隨著當局對左翼電影運動壓制的加劇,左翼電影創作面臨更大困難,但黨的秘密電影小組仍通過個人聯系方式,向公司或導演提供劇本,並幫助成立電通影片公司。兩年中,明星、藝華、電通等製片公司先後攝制出《同仇》、《漁光曲》、《女兒經》、《鄉愁》、《船家女》、《劫後桃花》、《黃金時代》、《逃亡》、《生之哀歌》、《人之初》、《桃李劫》、《風雲兒女》、《自由神》、《都市風光》等近三十部優秀影片。1936年,上海各公司在「國防電影」口號下陸續拍攝的抗日愛國題材影片,從廣泛的意義上說,與左翼電影是一脈相承的。
特技美術師
也稱「特技設計」。電影特技鏡頭的設計者和拍攝工作的組織者,與特技攝影師合作完成特技鏡頭的攝制。特技美術師兼有電影造型的藝術修養和掌握電影特技工藝技術的能力,能繪制特技鏡頭的畫面氣氛圖,勝任各種透視合成鏡頭所需的繪畫和模型加工等。在與特技攝影師研究確定具體拍攝方案後,運用相應的特技工藝技術,完成特技鏡頭的拍攝任務。特技美術師提出的特技鏡頭設計方案,須能體現導演的創作意圖,與影片總體造型融為一體,並充分考慮到逼真、安全、經濟、省時等要求。
特技攝影師
電影特技鏡頭的主要創作人員之一。 與特技美術師合作,研究確定設計方案,運用相應的特技工藝技術,以普通的或特殊的攝影設備,完成特技鏡頭的攝制,以體現導演的創作意圖。
替身
替身 又稱「替身演員」。代替影片中原演員表演某些特殊的、高難度的動作和技能,或原演員所不能勝任的驚險動作的特殊演員。一般選聘具有影片所需要的特殊技能的人員擔任,代替某一演員完成規定的動作。
性格演員
能夠塑造多種人物形象的演員。這類演員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戲路較寬,擅長通過獨特的表演進行銀幕形象的再創造,塑造出的角色不同於演員自己,不同於自己扮演過的其他人物形象,也不同於其他演員扮演過的同一人物形象,同時每一個形象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音畫對位
影片音畫關系的一種。包括兩種藝術處理:(1)音畫對比。音樂與畫面的內容和情緒一致,只存在量的差別。例如在中國故事片《紅色娘子軍》中,有一組表現戰士們充滿青春活力、節奏快速的生活畫面,而音樂是氣勢悠長、從容不迫的《五指山上紅旗飄》。這樣的對比,產生了加強畫 面結構的作用。(2)音畫對立。音樂的形象和情緒完全相反。例如在故事片《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被逼成親時撞頭尋死。興奮歡快的結婚音樂,和祥林嫂頭破血流、痛不欲生的畫面形成尖銳的對立,深刻地表現了舊時代的悲劇性。音畫對位有時也能預示劇情的發展。例如在故事片《天雲山傳奇》中,當宋薇和吳遙結婚時,表現宋薇沉重痛苦心情的音樂與喜慶場面相對立,預示著她婚後的不幸。
音畫平行
也稱「音畫並行」。影片音畫關系的一種。指影片中音樂與畫面所表現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藝術風格和戲劇性矛盾沖突相互貼近,但速度節奏並不同步。其基本特點是音樂重復或加強畫面的意境、傾向或含義。說明性音樂、渲染性音樂都屬於音畫平行的音樂。
音畫同步
影片音畫關系的一種。指音樂與畫面的情緒一致,節奏相同。常用於動畫影片。美國美術電影導演沃爾特·狄斯尼(Walt Disney,1901-1966)在他所導演的「米老鼠」影片中充分運用音畫同步的藝術處理。因而音畫同步的音樂,也稱「米老鼠音樂」。也常用於歌劇片、舞劇片、戲曲片或喜劇樣式、驚險樣式的故事片中。有時還會形成畫面、音樂與音響效果三同步。例如中國影片《孫中山》中,北伐軍出城跑步出征,先是畫面與腳步音響同步出現,然後音樂也同步出現 ,腳步聲與音樂的低音聲部相結合,加強了音樂的低音,顯得更加雄壯和緊張。
音樂片
以音樂生活為題材或音樂在其中佔有很大比重的影片。一般以音樂家、歌唱家和樂師的事跡為描寫對象。音樂片中的音樂作為主要劇情的有機組成部分,直接由影片中的人物表現出來,絕大部分都是非闡釋性的。電影史上最早的音樂片是美國華納影片公司1927年攝制的《爵士歌王》。中國影片《海上生明月》也屬音樂片。
攝影棚
電影製片廠用以拍攝影片的建築物。具有較大的面積與空間,供在其中搭置布景,布置各種照明設備,按場景進行影片拍攝,即一般所說的「內景攝影」。棚內除有供電、懸掛、起重、消防、通風等設施外,還須隔絕外界雜訊,並具有適宜的音響條件,以適應現場錄音並保證錄音質量。為適應季節性的需要,還可安裝冷暖空調設備。攝影棚大都為長方形,可有大、中、小不同面積,以800-1000平方米為宜。 一般採取組棚形式,即由二至三座聯結在一起,周圍構築供攝制組及其他相關部門需用的附屬房屋, 從而構成攝影棚建築群體。
攝影師
攝制組的主要創作成員之一。負責運用攝影器材和造型手段,將電影場面藝術地記錄於膠片,完成體現導演創作設計的銀幕造型任務。在攝制組中,一般由攝影、照明人員組成攝影小組,攝影師作為攝影創作和技術處理的負責人,領導攝影小組工作。某些攝制組設總攝影師,攝影師則在其領導下,作為執行攝影,負責具體創作和技術工作。按照片種的不同,分為故事片攝影師、科教片攝影師、新聞紀錄片攝影師、美術片攝影師等。此外,還有從事特技攝影、特殊攝影(如顯微攝影、水下攝影、空中攝影等 )、字幕攝影等專業攝影師。
閃回
影片中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一種手法。即突然以短暫的畫面插入某一場景,用以表現人物此時此刻的心理狀態和感情起伏。與一般回憶及倒敘不同,閃回不需要中斷原來場景中的動作和節奏,而擷取最富於特徵、最具有鮮明形象性的動作或細節,用極其簡潔明快的手法加以強調和表現,給觀 眾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閃回」的內容一般為過去和已經發生的事情,如表現人物對未來或即將發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預感則稱為「前閃」,兩者統稱為「閃念」。
西部片
以開拓時期的美國西部為故事背景的影片。美國早期電影盛行的影片樣式。多描寫19世紀白人向西部拓展疆土,掠奪和屠殺印第安人以及當時各種勢力之的斗爭,頌揚拓荒精神。20年代的西部片故事情節單調,宣揚善惡因果報應,常見的內容為美人遇難,英雄相救,大打出手,有情人終成眷屬等。影片主人公都是於正義感的戴寬沿帽,穿花襯衫牛仔褲,腰插雙槍的牛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由詹姆士·克魯茲(James Cruze, 1884-1942)導演的《篷車》和約翰·福特(John Ford,1895-1973 )導演的《關山飛渡》等影片問世,把西部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提高到新的水平。但多數西部片仍是迎合觀眾口味的粗糙之作。後來義大利也攝制一種類似的西部片,因義大利人喜食通心麵條,被稱為面條西部片。
喜劇片
以笑激發觀眾愛憎的影片。常用不同含義的笑聲,鞭笞社會上一切丑惡落後現象,歌頌現實生活中美好進步事物,能使觀眾在輕松愉快的笑聲中接受啟示和教育。多以巧妙的結構,誇張的手法,輕松風趣的情節和幽默詼諧的語言,著重刻畫喜劇性人物的獨特性格。種類較多,常見的有歌頌性喜劇和諷刺性喜劇,如《假鳳虛凰》、《今天我休息》和台灣影片《稻草人》等。
鬧劇片
以荒誕的誇張引人發笑的影片。多以滑稽笑料鋪排劇情,較多描寫市民生活,也有描寫對敵斗爭的,如法國影片《虎口脫險》。
譯製片
又稱「翻譯片」。把原版影片(多為外國影片)的對白或解說,從一種語言譯成另一種語言,重新配音復制的影片。製作時,先將原版影片的對白譯成另一種需要的語言;再由配音演員按照原版片畫面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用逼肖的語調、口型,錄成一條對白聲帶;然後與原版片的音樂、音響效果聲帶混錄成為一條完整的譯制聲帶,用以印製供放映用的拷貝。將本國影片從一種民族語言(或方言)譯成另一種民族語言(或方言)的影片,也稱譯製片。
新聞影片
報道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時事動態的影片。以真實與及時為基本特徵。即必須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采訪拍攝,直接紀錄事件的原貌,而不允許虛構情節,或出現扮演的人物;必須現場拍攝,快速編輯和製作,真正成為形象化的新聞報道 。隨著電視的普及,新聞影片已逐漸為電視新聞所取代。
系列片
指內容具有連續性,多集成部,構成系列的影片。系列影片每集自成起訖,相對獨立,又環環相扣,彼此關聯,首尾呼應,矛盾沖突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層層迭進,造成懸念。主要演員或重要角色一般貫串始終,以便給觀眾造成完整連貫的印象。系列影片不論集數多寡,其片名是同 一的,但每集也可另加標題。系列影片可分為系列故事片(如《火燒紅蓮寺》、《紅樓夢》)、系列美術片( 如《黑貓警長》)和系列科教片(如《昆蟲世界》)。另有一些多集片,每集的故事情節、戲劇沖突與前後集毫無關系,只賴主角貫串全片,這類影片也被稱為系列片,如日本系列影片《寅次郎的故事》,美國系列影片「007」等。
舞劇片
在音樂的烘托配合下,以舞蹈為主要 表現手段塑造人物形象,表達故事情節的影片。多由舞劇改編,突出表現舞蹈藝術的成就。主要角色一般由專業舞蹈演員擔任。如蘇聯舞蹈家烏蘭 諾娃主演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有以突出舞蹈場面為主的舞劇故事片,如英國的《紅菱艷》。中國的舞劇 片有《寶蓮燈》、《小刀會》、《絲路花雨》等。
舞台藝術紀錄片
或稱「舞台藝術片」。戲曲、音樂、 舞蹈、歌劇、舞劇、話劇、曲藝、雜技等舞台表演藝術紀錄影片的統稱。這種影片常在舞台演出的基礎上,作一定的電影化處理,用以記錄某一劇種、某一流派、某一劇目或某表演藝術家的藝術成就,以滿足更多觀眾的欣賞需要,或作為傳授表演藝術的教材和研究資料。
全景
攝取人物全身或場景全貌的電影畫面。全景具有較為廣闊的空間,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個動作和人物的相互關系。在全景中,人物與環境常常融為一體,能創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動畫面。全景和特寫相比,視距差別懸殊。如果兩者直接組接,會造成視覺上和情緒上大幅度的跳躍,常能收到特有的藝術效果。
實景
非人工搭制的場景。電影拍攝中,為了追求環境的逼真效果,所直接選用的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一般須作不同程度的加工布置,以符合劇情需要。實景使影片中出現的場面富有生活氣息和時代感,既可節約製片成本,也有利於加快攝制進度。
特寫
拍攝人像的面部、被攝對象的一個局部的鏡頭。為美國早期電影導演格里菲斯(David Wark Griffith,1875-1948)所創用。特寫鏡頭是電影畫面中視距最近的鏡頭,因其取景范圍小 ,畫面內容單一,可使表現對象從周圍環境中突現出來,造成清晰的視覺形象,得到強調的效果。特寫鏡頭能 表現人物細微的情緒變化,揭示人物心靈瞬間的動向,使觀眾在視覺和心理上受到強烈的感染。特寫鏡頭與其他景別鏡頭結合運用能通過鏡頭長短 、遠近、強弱的變化,造成一種特殊的蒙太奇節奏效果。
推鏡頭
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被攝對象向前推近的拍攝方法以及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向前推進時,被攝主體在畫幅中逐漸變大,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導到所要表現的部位。其作用是突出主體、描寫細節,使所強調的人或物從整個環境中突現出來,以加強其表現力。推鏡頭可以連續展現人物動作的變化過程,逐漸從形體動作推向臉部表情或動作細節,有助於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
外景
攝影棚以外的場景。包括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等實景,以及在攝影棚外搭建的室內景。優點是真實、自然,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有利於表現地方 色彩或民族特色。外景由美術師根據影片情節的需要事先選定,並可按照導演的創作意圖對實景作一定的加工,使之具有典型特徵和時代氣息。
6. 您好,我想去私人影院,雙人包間的那種,兩個人去,請問買票是買一張
私人影院是按包間收費的。所以付費付的是包房費而不是電影票的錢,這是私人影院與電影院不同的一個對方。
一台投影機、一塊大幕布、一台高清播放器、一套音箱功放就是「私人影院」一個包廂的全部硬體設備。觀眾在自助機上選要看的影片,選擇完成後進入放電影的包間裡面等待就行。影片結束後服務員馬上敲門進來問是否需要續片,不需要就可以走了。
(6)貴州省銅仁市幕微電影院訂票擴展閱讀
私人影院又被稱為「微影院」、「影吧」、「視聽館」,小到四五個包廂,大到三、四十個包廂不等,一般每個包廂可容納2到5人,每個包廂都配有統一的沙發,設有90英寸到150英寸不等的專業幕布。
隨著Blu-ray等技術的完善,迷你影吧、私人影院逐漸興起,一個獨立放映包廂搭配私人定製服務,既解決年輕人對觀影私密性需求,也解決電影愛好者們對點播心儀電影的要求。
年輕群體普遍性格獨特、鮮明,不拘泥於世俗、追求新鮮、追求新奇的娛樂體驗,也不斷促使著市場做出改變,而私人影吧模式就是在這種市場需求下,應運而生,全方位符合年輕群體所需要的娛樂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