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春秋戰國愛情成語典故
春秋戰國時期也留下很多 愛情 故事 ,大家看過春秋戰國時期哪個愛情故事呢?下面是我帶來的春秋戰國愛情 成語 典故 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春秋戰國愛情成語典故:千金一笑
西周自武王立國至平王遷都洛邑算是劃上了句號,自此歷史進入了最動盪的東周時期。雖然史學家以歷王遷都做鋒漏為東周的開始,但實際上西周的滅亡還是緣於一個家喻戶曉的典故:烽火戲諸侯。
話說西周傳至歷王時便已不得民心,歷王被殺。雖然宣王有短暫中興之意,但歷史的車輪是不可逆轉的,宣王死後,周朝又迎來一位昏君——幽王。幽王雖即王位,但卻不理朝政,他最大的 愛好 便是網羅天下的美女於後宮以供享樂。皇天不負有心人,幽王四年(公元前777年),幽王終於得到了令他可以付諸一切的女人——褒姒。這褒姒何許人也,能令幽王如此心動呢?
傳說 夏桀時期,一天早朝時突然飛來了兩條巨龍盤於殿內,邊流口水邊說:“吾乃褒地二君也!”桀王非常害怕,便想殺了兩條龍。但使人一算,殺之不吉利,便想趕走了之,再算仍是不吉利。於是一大臣出班奏報:據說龍之精華均在口水之中,不如收集起來加以 收藏 。又算一卦這回大吉。於是桀王命人取金盤收辯基喚集龍之口水,放入金匣之中藏入金庫。於是兩條巨龍升空而去。斗轉星移,轉眼間來到周幽王的皇爺爺歷王時代。一天歷王忽見金庫內一金匣光芒四射,忙命庫官驗看。庫官取匣細看,其上記載詳細,便向歷王俱奏。歷王好奇,命打開金匣。庫官將金盤呈於歷王時,歷王卻失手將金盤打碎,龍水立時化為一黿跑了。此時洽有一十三歲的宮女路過,踩到黿之足跡,頓覺腹中異動,便有了身孕。歷王因宮女無夫而孕非常生氣,將此宮女打入冷宮。時間轉瞬又過了四十年,宣王時此懷孕四十年之宮女突然產下一女嬰,王後認為懷胎四十年才產,必為妖攜凱人,於是命將其扔於河中。但女嬰卻三天不沉,後被一帶罪之逃犯所救,逃至褒地撫養。十幾年後,此女竟出落得如仙人一般。
幽王初期,因一褒姓大臣犯顏直諫而獲罪於幽王,被囚三年多了。其子洪德聽說幽王除美女外並無其他喜好,為救其父便遍訪民間美女,終得褒地美女名姒獻於幽王,幽王大喜,便赦免了洪德之父。
這幽王對褒姒真是一見傾心,也是這褒姒媚主功夫了得,沒幾年便讓幽王廢後而立已,且所生之子伯服也深得幽王喜愛,欲廢太子宜臼而改立伯服。可見幽王還真是不愛江山愛美人之主。
雖然這褒姒深得幽王寵愛,但也許深藏胎中四十處之故,褒姒卻從來不笑,用現代話講就是一十足的冷美人!幽王為博美人一笑可謂費盡心血,有一事可見一斑:幽王曾問褒姒最喜歡什麼,褒姒想了半天也無所喜,只說好象喜歡聽織錦撕裂之聲。於是幽王便命庫官每日取最好織錦,令力大之宮女在褒姒面前撕扯。可那褒姒雖然心有愉悅,卻仍無一笑。幽王無奈,遍令全國:有能令愛妃褒姒一笑者,賞金千斤!眾賞之下必有能人,國中有一奸臣虢石父獻上一計:“先王時國都常受到犬戎等胡人襲擊,為了能快速集結部隊保衛國都,先王在驪山之上修建了二十座烽火台,如果敵人來犯,先王即命點燃烽火,附近各路諸侯會以最快的速度帶兵來救。現在大王為博王後一笑,何不於夜間燃起烽火,各諸侯見到烽火必然領兵前來,可來卻無敵,只能撤回。各路諸侯以實戰之情驅兵前來,再因無敵情而退,此大場面王後從未見過,定會一笑!”幽王初時還有顧忌,轉念一想,此時並無兵亂,即召一回諸侯也無妨,即便諸侯相怪,為了博取美人一笑,便是付出再大也值!
春秋戰國愛情成語典故:大義滅親
說東周是個歷史上最動盪的朝代我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政權林立、政出多門導致政治上的不穩定,另外還有就是社會意識形態的不穩定,導致殺兄弒父、血親亂倫之事時有發生。本來骨肉相殘的事情歷來是被人所不齒的,但事情都有他的兩面性,發生在東周時期的一樁父子相殘的故事卻被歷代史學家所贊譽,被稱為大義滅親!這就是石碏(音卻)殺子的故事。
人言虎毒還不食其子,這石碏何許人也,忍心殺子還能留名青史呢?
石碏是東周初期一個諸侯小國衛國的的大夫。當時衛國的國君是庄公,庄公的王後是齊國的公主叫庄姜,據史料記載,這庄姜生得貌美如花,但卻無子嗣,便收養了庄公另一位妃子戴媯的兒子姬完為子,被庄公立為太子。這庄姜不但長相完美,還是個善解人意的王後,不時給庄公獻上宮女供其享樂,這其中一宮女便又為庄公生了個公子叫州吁。也許這州吁生得勇武,其深得庄公喜愛,庄公對州吁無論何事幾乎有求必應,可謂溺愛至極。於是這石碏便加以勸諫:“大王有幾位公子,對誰喜愛自是您的事情。但您終會將國事委於一人,如果大王喜歡州吁,盡可以立其為太子,否則應該對其嚴加約束,使其知人臣禮數。不然大王千秋之後定會給後世之君留下禍患無窮。”也許這庄公心中有數,並沒有聽從石碏的建議,雖然溺愛州吁如故,卻仍立完為太子。
由於父皇的溺愛,這州吁行事便非常囂張。其時石碏之子石厚與州吁交往甚密,往往助紂為虐,魚肉百姓。石碏嚴厲管教甚至鞭刑加之均無濟於事,後來石厚乾脆住到了州吁的家裡從此不歸。
庄公死後太子完即位,是為桓公。桓公即位不久,在石厚的幫助下,州吁果然發動叛亂,殺死桓公自立為王,封石厚為上大夫主政衛國。其時石碏早已歸隱。畢竟國家得來有些不合法,雖然州吁採取了一些諸如發動戰爭以轉移國內視線的辦法,但其政權仍不穩固,於是想起了石碏老先生,便想請其出山輔政,可石碏並不應允,於是石厚自以為是其子而回家問計於石碏。誰知這石老先生卻與自己的兒子耍起了陰謀。
當石厚歸家求教如何才能使政權穩固時,石碏說:“雖然現在周室衰落,但畢竟還是天子,如果能讓周天子冊封州吁為衛公,天下誰還能不服呢?”石厚有些為難:“現在王室多事之秋,若冒然前往必會引起天子猜疑,怎麼還會加封我們呢?”石碏笑了笑:“孩兒你還是有些嫩哪,你不知道現在陳侯深得天子寵幸嗎?如果你與衛君親入陳國求陳侯相通,天子會不應承?”石厚果然上當,認為此計甚好。於是與州吁一起趨車向陳而去。
卻說那石碏,眼見自己計謀得逞,立即血書於陳侯,盡述州吁殺兄奪國之醜事,且言子石厚亦狼狽為奸之徒,懇求陳侯看在共事周王的面子上,務必誅殺此二賊以為冤死之衛桓公報仇!石碏怕陳侯不應,於是行賄自己的好友陳大夫子針,使其美言於陳侯。
果然待州吁石厚至陳,陳侯立即將二人拿下,分別羈押於兩處,並使人告於石碏,請其自行處置。石碏一聽二人被執,立即出山。一面迎歸公子晉歸國為君,一面與群臣商議如何處置州、石二賊。群臣皆言州吁殺兄篡位,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可石厚必竟只是個幫凶,與情與理均可從輕處罰。石碏一聽火了:“諸公如此說法豈不是想陷我於不義?州吁雖壞,可如果沒有石厚前竄後跳,州吁也斷不敢發動政變。石厚罪該萬死,如何可以輕判呢?諸公如果懷疑我的真心,我請求親自到衛國處斬逆子石厚!”聽到這里眾大臣才知道石碏心意已決,於是不再勸說,使一大臣及石碏家奴分赴兩處將二人斬首。
對於這件史實,後人多有褒揚,認為石碏不徇私枉法,親手將自己的兒子送上斷頭台,此乃大義滅親之舉!經多世弘揚,石碏之名愈響。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所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石碏雖因法殺子,誰知道他當時就沒有任何私心?一個連自己的親骨肉都不愛的人還能真心愛別人嗎?子不教乃父之過也,何忍兒子因已而亡卻毫不動情?歷代盜墓需二人合夥者均為父子,其中有一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每逢需要進入墓室者皆為子,而父在外。為什麼呢?就因為天下只有子不孝而無父不仁之說。可石碏的作法卻讓國人的世界觀有了改變,盡管正面意義稍多,但也為很多後世無恥之徒找到了謀逆的借口,如世民殺兄而有大唐、則天誅子而君天下、雍正死弟而固權威,哪一個不是打著大義滅親之大旗?
一個不起眼的衛國之不起眼的大夫辦了當時看來並不起眼的事情(當時殺親奪權之事比比皆是),竟然能在古老的中國一再相傳,並將這件事傳得近乎於神話,不知道這是中國人的光榮呢還是中國人的悲哀!
春秋戰國時期的愛情故事:退避三舍
在歷史上東周各諸侯國的君主雖然不能稱為帝王,但有些諸侯國的君主在後人眼中卻與帝王無異,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就是這樣一位歷史人物。
晉文公重耳是晉獻公之子,因獻公的寵妃驪姬為了使自己的親生子奚齊能即位,便設計陷害太子申生,使其自殺身亡。隨後又誹謗獻公的另兩位成年公子重耳與夷吾,於是重耳不得已流亡國外19年。這19年重耳周遊列國,歷盡了千辛萬苦,最後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國即位,即位時重耳已經62歲!雖然重耳於花甲之年才得以承繼君位,且在位時間也不過9年而已,但其在晉國為公子時便因其賢名而深得晉國一幫大臣及百姓的擁戴,周遊列國時又有過不國尋常的經歷,所以即位後在趙衰、狐偃、狐毛、先軫等人的輔佐下,最終實現霸主偉業,成為後人印象深刻的春秋時期著名的人物之一。
當年重耳周遊列國時,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既是晉國一位德高望重的賢公子,又是一個國家的最大通緝犯,所以他在各個國家的待遇是不一樣的。有的國家只看到了重耳逃亡者的一面而拒絕幫助甚至嘲弄他,這樣的國家在重耳得國後均遭到了報復;而有的國家則看到了重耳賢能且德廣的一面,對重耳敬重異常,甚至有的以君禮待之,這樣的國家在重耳得國後均給予了報答。雖如此,但春秋時期畢竟是個混亂的年代,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相互攻伐的事情比比皆是,今天可能是很好的盟友,甚至是親家、婿丈的親密關系,明天可能就是戰場上的敵人;剛才還是勢不兩立的仇人,一轉眼卻成了親密無間的夥伴。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利益是永恆的!晉文公與楚成王之間便是這樣一對歡喜冤家。
重耳逃難到楚國時,楚成王早就聽說了重耳的大名,也知道重耳日後可能執掌晉國,於是以國君之禮待之。此時的重耳只不過一晉國的通緝犯,且到楚國之前經歷了許多大小國家的白眼,到了南方大國楚國這里,卻能得到君王般的待遇,心裡自是說不出的感激。一次楚成王在宴請重耳時便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公子他日若返回晉國承繼君位,你拿什麼來報答我呢?”重耳想了想,也是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回答:“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我還真的想不起晉國能有什麼奇珍異寶獻給大王呀”楚王仍然不依不饒地追問:“不是吧,盡管楚國好象真的什麼都不缺,但我這樣善待公子,日後公子真有富貴的一天,總不會對我一點表示都沒有吧?”重耳想了想,認真地回答道:“托您的福,如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一定與貴國友好。可如果事情有什麼變化,萬一有一天晉楚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那樣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話,我才會斗膽與您交戰。”重耳此言看似不合時宜,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重耳的志向,與其弟夷吾為了得國而許秦穆公河西五城之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重耳與楚成王之間的談話雖然半真半假,但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利益至上的處世原則可見一斑。成王與重耳雖說者無心,旁邊楚國一大將成得臣卻氣得不輕,心想我主如此優待你這晉國逃犯,你不思報答便罷了,卻還在這里想著兩國交戰的事情,真是無禮之至!可此時重耳是楚成王的座上賓,成得臣雖恨,卻也拿重耳沒什麼辦法。不過正是這種怨恨之情,最終導致了晉楚真正發生戰爭時,成得臣沒能以平常心看待而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不久,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果然將自己的侄子——在位僅僅幾個月的晉懷公殺死,自己即位,是為晉文公。
公元前633年,楚國為了爭霸中原,出兵攻打宋國。此時晉文公已經穩定了晉國內局勢,且有能力也同樣有了稱霸諸侯的野心。於是在宋國的請求下,晉文公舉全國之兵,以報仇為名討伐曹、衛等楚國的附屬國,楚王雖然立即分兵來救,但晉文公卻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曹、衛兩個小國拿下。楚成王見晉國勢強,便有退兵回國之意,無奈楚將成得臣卻自恃才高,認為晉國只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並無真正的實力,於是不願意舍下將滅之宋,向楚成王保證旦夕之日滅掉宋國再撤兵不遲。
其實晉文公出兵也不單單只是為了救將滅亡之宋國,他還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藉此機會稱霸諸侯。而此時晉文公稱霸諸侯的最大障礙就是強大的楚國,若不將楚國擊敗,其他小諸侯國是不敢背楚而事晉的。於是晉楚之間不可避免地將要發生一場爭霸之戰。雖然如此,晉文公還是不想毀掉自己講信譽的假面目,利用成得臣目中無人的弱點,將其激怒,最終放棄圍攻即將攻陷的宋國轉而向晉文公挑戰。
聽說成得臣率大軍向自己開來,晉文公便向手下的謀臣尋計。先軫便向晉文公獻上了示弱驕敵之計:讓晉文公先退兵九十里,這樣做一來可以兌現文公當年“退避三舍”之諾,二來可以麻痹楚軍的鬥志。如果成得臣識趣退兵,兩國各無損害,宋國之圍已解,也算部分達到了晉國出兵的目的,如果楚軍認為我們害怕而退,追擊而來,則其兵必驕,驕兵必敗,若藉此大敗楚軍,則晉國霸業可成!晉文公聽從了先軫的計策,命大軍退兵九十里至城濮下寨。
見晉侯退兵,謀士便向成得臣建議:“晉國以君避臣,雖然我們沒有得勝,但卻也算是賺足了面子,此時退兵回國一樣算是凱旋而歸。否則追晉兵敗,咱們怕是在楚王面前無法交待呀!”成得臣一聽氣就不打一處來:“我王正欲稱霸中原,重耳這小子就是那個最大的障礙。流亡楚國之時,重耳不過就是咱們砧板上的一塊肉,那時他便不思報恩,卻想著與我交戰,我早就想將他解決了!今天他看到我大軍壓境早已嚇破了膽而抱頭鼠竄,我怎麼能放過擊敗晉軍助我王稱霸中原的大好時機呢?”於是不聽勸阻,起兵追擊晉軍至城濮,於是雙方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晉楚城濮之戰。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晉文公大敗楚將成得臣於城濮,得臣因不聽楚王及謀臣小心與晉軍交戰的勸說,沒有得到楚成王的諒解而自殺身死,晉文公重耳也因此戰而奠定了晉國的霸主偉業!
這個退避三舍的故事今天講來很多人都是從晉文公重耳守信的角度出發,說晉文公不惜喪失軍事優勢為代價,只為履行當年的一個諾言,這充分顯示出大丈夫一諾千金的本性。但仔細想想,雖然晉文公退避三舍的做法的確不失言必行的君子風度,但實際上晉文公此舉我想更多的還是從戰術的角度考慮的。因為當時晉楚交鋒之時,晉軍還沒有必勝的把握,不但如此,甚至在實力上應該略遜於楚軍,如果正面交鋒,楚軍的勝面要大一些。而晉文公退避三舍的舉動,一方面充分展示了其君子的一面,更主要的還是利用這個舉動麻痹了楚將成得臣,使其覺得晉文公懼怕自己而產生驕敵情緒。一般來說臨陣驕傲乃兵家大忌,楚將得臣沒有洞察晉文公此舉的深意,真就著了晉文公的道,最終兵敗自殺,這也是性格使然呀。
同樣是以仁、信為名,人家重耳是名利雙收,而那個宋襄公卻只能貽笑大方,不是造物弄人,實在是做人的差距太大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愛情故事:乘龍快婿
春秋五霸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小故事,如齊桓公的管仲射鉤、晉文公的退避三舍、宋襄公的仁義之師、楚莊王的一鳴驚人,這些故事都被很多歷史學家大書特書過。雖然秦穆公所謂霸主的地位看似有些尷尬,其實秦穆公的故事同樣也有很精彩的,比如“穆公丟馬”說的是秦穆公丟馬後不但不罰反而賜予盜馬之野人美酒,於是在一次戰役中陷入被動時被這些野人捨命所救的故事;再比如“五羊大夫”說的是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來賢人百里奚,百里奚又推薦能人蹇叔為穆公所重用,在二人幫助下秦國稱霸西戎的故事。不過今天我們不說這些歷史上可能確有事的真實典故,而是 說說 一個關於秦穆公的美麗的傳說,那就是馮夢龍先生在其《東周列國志》中描寫的乘龍快婿的故事。
秦穆公有個小女兒,降生時恰好有人向穆公獻上了一塊璞玉,穆公命人將這塊璞玉刨開後,得到了一塊非常漂亮的碧色美玉。小女兒周歲時舉行抓周禮,穆公便將這塊美玉連同其他珍寶一起放在一個盤子內讓小女兒抓,小女兒看到盤子後一下子便將那塊碧玉拿在手裡玩弄不止,而對其他寶貝則看都不看一眼,於是穆公便將小女兒取名為弄玉。時光荏苒,轉眼十五年過去了,人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這弄玉也的確出落得花容月貌。不但人長的漂亮,這弄玉還非常聰明,尤其喜歡音律,最擅長的是吹笙,基本上不用樂師便能自成曲調。於是秦穆公便越來越喜歡自己的這個小女兒,命能工巧匠將那塊稀世碧玉雕琢成一支玉笙,以供弄玉吹奏,弄玉果然不凡,玉笙經其口所奏之樂恰似鳳鳴一般!穆公還命人專門為弄玉建造了一座宮殿,命名為鳳樓,樓前築一高台曰鳳台,這些都專為弄玉一人所建,穆公對弄玉喜歡之情可見一斑!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盡管穆公非常喜歡自己的小女兒,但總得為她找個佳婿吧,於是穆公徵求弄玉的意見。這弄玉非常有主見,對穆公說:“女兒最喜歡吹笙了,今生只願找個善於吹笙之人能與我音律相和,其他的人女兒是不會嫁的!”於是穆公遍訪國內,但卻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這弄玉卻也不急,每天仍在鳳樓內與碧玉笙為伴。
一天晚上,弄玉在鳳樓卷簾閑看,見天凈雲空,月明如鏡,於是心情格外興奮,讓侍女焚香一柱,取碧玉笙臨窗吹之,聲音清越,響入天際。正當弄玉吹得如醉如痴時,突然覺得好象有種樂聲相和,其聲若遠若近,弄玉心裡覺得奇怪,於是停了下來靜靜地傾聽,弄玉的笙音一停,那個相和的樂聲也停了,雖如此,餘音卻裊裊不斷。弄玉呆在那裡聽了好久,直至一點餘音都聽不到為止,心裡不免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就這樣靜靜地坐在鳳樓內直到半夜,不知不覺中弄玉枕著碧玉笙睡著了。恍惚間,弄玉突然看見西南方天門洞開,五色霞光照如白晝。一美男子羽冠鶴氅,騎彩鳳自天而下,立於鳳台之上。沒等弄玉開口,那人便說:“我乃太華山之主,上帝命我與你結為伴侶,我們會在今年中秋日相見的,切記切記。”說罷從腰間拿出一根赤玉簫,倚欄吹之。其所騎之彩鳳也舒翼鳴舞,與簫聲相和,真宛若天籟之音。弄玉被這美妙的樂聲深深地吸引了,下意識地問道:“這是什麼曲子?”美男子說:“這是《華山吟》之第一章。”弄玉又問:“可以教給我嗎?”美男子說:“咱倆已是夫妻了,我正想將此曲教與你呢!”說罷,便上前來牽弄玉之手。此時弄玉猛然驚醒,原來是黃粱一夢。雖如此,夢中景象宛然在目。
天亮後,弄玉進宮將自己的夢與穆公說了,穆公立即派大將孟明按照弄玉夢中所述,到太華山尋訪弄玉夢中之人。孟明到了太華山,經過多方打探,得知山上有個明星岩,住著一位異人,從不與人交往,只是每日下山沽酒自酌。每到晚上一定要吹簫一曲,簫聲四徹,好象是個高人。於是孟明趕到明星岩下,果然看見一個人羽冠鶴氅,玉貌丹唇,飄飄然有超塵脫俗之姿,於是孟明將其人帶回參見穆公。那人在鳳樓拜見秦穆公說:“臣名叫蕭史,是山野村夫,只喜歡音律,不知宮中禮法,請大王見諒!”穆公見蕭史形容瀟灑,有離塵絕俗之韻,心中早有三分歡喜,於是賜坐於旁問道:“聽說你善於吹簫,不知道能不能吹笙呢?”蕭史回答:“我只能吹簫,不能吹笙。”穆公聽了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真可惜呀,我女兒弄玉只想找個精通笙樂之人相伴,雖然你的簫吹得非常好,但簫與笙必竟不是同一種樂器,所以你可能不是我女兒的選擇呀。”說罷便想讓蕭史退下。弄玉得知孟明從太華山請來一位簫樂能人,怕父王將此人放走,立即派人給穆公傳話說:“簫、笙雖不是同一種樂器,但也是同類樂器。其人既然擅長吹簫,何不讓其吹奏一曲呢?”穆公覺得弄玉說得有道理,便命蕭史演奏一曲。於是蕭史從懷中取出一支赤玉簫,那簫玉色溫潤,光彩照人,一看就知道是希世之寶。蕭史不緊不慢地將赤玉簫含在口中,一曲奏罷清風習習,二曲奏罷彩雲四合。奏至三曲,便有白鶴成對翔舞於空中,孔雀數雙棲集於林際,百鳥和鳴,經時方散。穆公聽罷非常高興,弄玉於簾內也聽得真真切切,高興地說:“這就是我要找的人呀!”
於是秦穆公便對蕭史說:“寡人有個小女兒叫弄玉,頗通音律,我不想讓她嫁給一個不通韻律之人,既然你的簫藝如此精湛,就做我的女婿如何?”蕭史趕緊說:“我不過是一介本山村夫,怎麼敢娶大王的千金呢?”穆公說:“這也不僅僅是寡人的意思,小女弄玉曾有誓言在先,必須找個善於吹笙的人為夫。今天聽你的簫聲,簡直能通天地萬物,這不是比笙強多了嗎?況小女前幾天便有夢征,今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日,這是天緣呀,你就不要再推辭了。”於是蕭史不再推辭,與弄玉結為夫妻。
⑵ 「我讀春秋的」什麼意思
表示自己是正人君子。
【我讀春秋的】這個梗是出自電影《越光寶盒》,是關羽的台詞,當時乞丐賣黃書給關羽,關沒告羽明明很喜歡,但是還表現出正人君子的樣子,然後說【我讀春秋的】並搶走了四本書,然後被很多人記住。
後來就用在了短視頻上,看到一些露骨的美女視頻就會說這句話表示自己是正人君子。
出處介紹:
《越光寶盒》譽橘是由劉鎮偉執導,集結58位華語影壇演員演繹的愛情喜劇。
該片講述了玫瑰仙子因為仰慕紫霞與至尊寶的愛情而偷走紫青寶劍,希望能尋求那種命中註定的愛情,她和枯虛明山賊清一色陰差陽錯獲得月光寶盒,在時空穿梭中演出一段瘋狂的穿越故事。
⑶ 人間燈火無不休,愛與山水與春秋什麼意思
「人間燈火無不休,愛與山水與春秋」的意思是人間的燈火終有熄滅之時,我對你的愛有如山水與時間,永遠都在。
燈火是漢語詞彙,拼音是dēnghuǒ,指燃燒著的燈燭等照明物,亦指照明物的火光。出自晉·葛洪《抱朴子前洞衡·極言》:「夫損之者,如燈火之消脂,莫之見也,而忽盡矣慧做。」
燈火造句:
1、廳堂里燈火輝煌,猶如白晝。
2、夜晚的大街上霓虹閃爍,燈火輝煌。
3、夜幕降臨,大街小巷一片燈火瑩瑩。
4、入夜,人民大街燈顫哪火輝煌,車水馬龍。
⑷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是什麼
是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司馬光長到七歲時,嚴肅莊重的樣子如同大人,聽講《左氏春秋》,十分喜愛,回去之後讓家人講給他聽,馬上了解它(指《弊賀旅左氏春秋》)的大意。從此手裡不放下書本,甚至不知道飢餓口渴,寒冷炎熱租凳。司馬光出生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今河南光山縣,亦說四川郫縣),於是便拍廳給他取名光,七歲時,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從此,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
⑸ 跪求賣藝春秋1950年上映的由佩皮諾·德·菲利波主演的在線免費播放資源
《賣藝春秋Lucidelvarietà(1950)》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導演:費德里科·費里尼、阿爾貝托·拉圖瓦叢備達
編劇:費德里科·費里尼、恩尼奧·弗拉亞諾、阿爾貝托·拉圖瓦達、圖里奧·皮內利
主演:佩皮諾·德·菲利波、卡拉·德爾波嬌、朱麗葉塔·馬西納、約翰·奇茲米勒、DanteMaggio、CheccoDurante、GinaMascetti、朱利奧·卡利、SilvioBagolini、賈科莫·富里亞、MarioDeAngelis、VanjaOrico、EnricoPiergentili、雷納托·馬拉瓦熱、JosephFalletta、福爾科·盧利、CarloRomano、FannyMarchiò、弗蘭卡·瓦萊里、阿爾貝托·博努奇、維托里奧·卡布里奧利、阿爾貝托·拉圖瓦達、MicheleMalaspina、喬瓦娜·拉利、MarcoTulli
類型:劇情、愛情、音樂
製片國家/地區:義大利
語言:義大利語、英語、俄語
上映日期:1950-12-06(義大利)
片長:97分鍾
又名:五光十色(港)、賣藝春秋(台)、雜技之光、VarietyLights、LightsofVariety
這部電影帶有濃厚的新現實主義風格,基本上與費里尼中後期的神采飛揚不一樣,採用了紀實手法來講述一個愛情故事,結構簡單,多用長鏡頭。片中的內容滲嘩毀與戰後義大利貧瘠的社會現實相吻合。本片也是費里尼首次與自己的妻子瑪西娜合作。鄉蘆閉下姑娘莉莉加入一家劇團,她的表演相當成功,不但在觀眾中大受歡迎,劇團團長契克也暗中愛上了她。由於契克常常醋意大發,劇團惹上了許多麻煩,最終不得不解散收場……
⑹ 張一山穿越到春秋戰國的是什麼電影
張一山穿越到春秋戰國的是電影:《奪路而逃》。
不學無術醉生夢死的富二代周曉易(張一山飾)在父親去世以後經歷了一場"超級宿醉"。醒來之後,發現自己與好友(何雲偉飾)開啟了一段如夢非夢的離奇經歷。
在這段旅途中,他遇到了諸如三川國公主(朴河宣飾),流民(李菁飾)等各式各樣的人物,同時,懵懂中的他也被一雙看不見的幕後之手推動著,在漩渦中他不斷變換著不同的身份,經歷了各種奇遇。
而在這樣的經歷中,他也慢慢成長,贏得了眾人的尊重,也終於理解了承擔與責任的意義,同時,甜美的愛情在向他揮手。
(6)愛春秋電影西瓜影音擴展閱讀:
該片立足於現實,雖然情節搞笑逗趣,令人捧腹,但折射出來的含義卻引人深思。該片通過一系列陰錯陽差的事件,來闡述成長與責任的真正意義。同時,採用實景拍攝,帶來古代戰場上的場景。
該片並沒有通過歷史題材或者奇幻的武俠去塑造劇情,而是通過95後的游戲元素,去架構出一部瑰麗的戰爭與奇幻的劇情,比較符合95後對於游戲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