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院屏幕設計標准
電動幕規格
上黑邊依據工廠定,下黑邊10cm,左右黑邊100〃以下3cm,100〃以上4cm
尺寸 幕盒長 幕布尺寸 顯示面積 吊裝/掛壁孔距 外包裝長寬高
4:3電動 72〃 1740 1523*1417 1463*1097 1740/1720 1800*110*120
84〃 1980 1767*1600 1707*1280 1980/1960 2040*110*120
100〃 2300 2092*1844 2032*1524 2300/2280 2360*110*120
120〃 2710 2498*2149 2438*1829 2710/2690 2770*110*120
16:9電動 66〃 1740 1523*1143 1463*823 1740/1720 1800*110*120
77〃 1980 1767*1280 1707*960 1980/1960 2040*110*120
92〃 2300 2092*1463 2032*1143 2300/2280 2360*110*120
110〃 2710 2498*1692 2438*1372 2710/2690 2770*110*120
硬幕規格 邊框為鋁合金材質 背板為有機玻板
尺寸
屏幕尺寸
顯示面積
安裝孔距
外包裝長寬高
4:3硬幕
70〃
1450*1140
1390*1097
1420
1490*1180*35
80〃
1630*1260
1707*1280
1600
1670*1300*35
100〃
2045*1525
2032*1524
2015
2085*1565*35
120〃
2498*1889
2438*1829
2468
2538*1929*35
16:9硬幕
96〃
2193*1260
2133*1200
2163
2233*1300*35
106〃
2406*1380
2346*1320
2376
2446*1420*35
119〃
2694*1542
2634*1482
2664
2734*1582*35
133〃
3004*1716
2944*1656
2974
3044*1756*35
2. 如何分析影片結構
寫影評分三個部分.第一寫介紹你要寫的影片導演.演員.主要劇情和表達的思想主題.
第二
再從影片的角度去分析影片好在哪裡.
可以從鏡頭的運用.電影畫面.色彩.人物形象的述造等等.
最後再對影片進行總結.
我建議你寫之前把電影看三遍以上.不然你看不懂導演的拍攝意圖.
我先給你一個示範吧
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每年的美國奧斯卡電影大獎評選,世界各國的影展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雖不能親臨其境,但通過多種媒體一樣能了解動態,捕捉到世界電影發展的最新信息。
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
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電影最直觀可感的,影評離不開敘事。但切忌過多地敘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寫評價
電影尋槍影評
影片評價
《尋槍》劇情曲折,融合了懸疑片、驚悚片、心理恐怖片等諸多表現元素,以一個全新的角度詮釋了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和心理世界,是陸川編劇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作品,前後歷時三年才最終完成。作為一名出生在七十年代的導演,他對電影的理解使該片整體風格給人一種好萊塢影片的感覺,而該片在視覺語言上頗有新意,展現給觀眾一個古風猶存的邊陲小鎮,空空盪盪、乾乾凈凈,具有超現實的色彩。著名演員姜文的參與是該片的一大看點,並且他在此片中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揣摩得到廣泛認可和好評。
《尋槍》不同凡響的地方在於———它或許可以做一個分水嶺,代表著一批被影碟熏陶的小青年,開始在壁壘森嚴的製作體系外扣擊主流電影的大門。
凡一平的《尋槍記》完成於1998年春天,發表在1999年《十月》第四期,後由青年導演陸川改編成了劇本並導演拍攝。電影講述了小鎮警察馬山突然發現槍不見了,他不得已報告了所長,丟槍事件震驚了公安局,也震驚了小鎮。此時馬山嫁到廣州的前女友李小萌回來了,而且和當地的一個造假酒的有錢人周小剛同居。在馬山尋槍的過程中,李小萌被這把槍打死了。於是馬山明白了有人要用這把槍殺周小剛,便扮成周引來了偷槍人——賣羊肉粉的劉結巴。他偷槍是為了報周小剛造假酒毒死他家人之仇。槍找到了,馬山最終以身殉槍。
導演陸川一再強調這部電影的主題是關於尋找:警察馬山尋找丟失的槍,馬山的妻子尋找丟失的激情,馬山的兒子尋找男女性徵的啟蒙,偷槍的劉結巴尋找心目中的正義等等。然而我相信每位觀眾都會試圖尋找影片令自己激動和迷惘的潛在動力。按照伽達默爾的闡釋學理論,文本的意義只有與闡釋者的「前見」實現「視界融合」時才能表現出來,因此不同的人在閱讀同一文本時,由於具有不同的「前見」,可能體會到不同的意義。
王怡先生認為,影片中的「槍」對馬山來說是警察身份的象徵,也是社會體制和法律秩序在一個山區小鎮存在的重要證明。槍在影片中荒涼邊鎮其實並不具有實際的用途,與當地社會沒有任何淵源。馬山丟槍帶來的最大的困擾只局限在馬山和公安局內部,因為丟槍就意味著丟失了社會體制的象徵性存在。尋槍的過程就是一個邊遠小鎮修復社會威權的過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丟失了什麼才是重要的,尋找的結局甚至過程並不重要。表面上的尋槍故事與暗地裡的偷槍故事,成為了一場對於「槍」的象徵力量的顛覆和維護。
王怡先生的解讀是很有創見的,他關注點在「槍」所代表的國家威權的失落和尋找的過程以及其合法性存在問題。因為對一個貴州小鎮而言,現代國家體制的力量是一種從外部強加而來的力量,一種自上而下被移植的秩序,它之所以與本土資源格格不入,因為它與本土之間是間離的,它的合法性沒有搭建在本土社會的土壤之上。這一點也正是蘇力在對電影《秋菊打官司》、《被告山杠爺》的分析中所指出的。
雖然整個電影拍攝技術使得觀眾更容易置身事外,冷眼觀摩,而且影片語言也很詼諧,然而筆者更加關注的卻是整個影片的悲劇情節——馬山角色分裂的悲劇和劉結巴尋找正義所釀成的悲劇。
先說馬山的角色分裂。影片中馬山至少以三種身份出現:一是家庭中一員——丈夫、父親;二是鄉土熟人社會的成員——周小剛的「馬山兄弟」、「老樹精」的戰友;三是「槍」的合法擁有者——國家權力「符號」和代理人。可以這樣說,馬山在三種角色中,沒有一種是表現成功的。
首先,馬山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和父親。他的警察工作與其生活有著很深矛盾。工作忙,便忽略了家庭。如果說另一個原因是對舊情人念念不忘而對老婆不滿的話,埋頭工作又成了逃避家庭的借口。片頭,妻子對他「不管孩子」的抱怨,馬山尋槍過程中與孩子、妻子的沖突,都展開了這個矛盾。至夫妻行房時他因擔憂槍的事情竟陽痿,代表了矛盾激化。整個影片中馬山對家庭、對妻子很冷淡,所以才有他妻子的那句讓人聽來很「搞笑」的經典句子:「……我心裡曉得你對我早就沒得愛情了!」他對兒子教育的事情很少過問;偶爾過問,教育方法也很簡單,與一個人民警察應當具有的素質不相匹配,因此才有妻子的抱怨,才有兒子教訓老子的話:「我提醒你一句,利用這個時間把這本書好好學一下,對你將來有幫助……出來以後不準打我,永遠不準!聽到了沒?」馬山對妻子告白:「我曉得…我工作太多…我可能不是一個好丈夫,不是個好父親,但是我沒做過對不起你的事,從來沒有做過。」然而,一個兒子,妻子,要求的僅僅是「不做對不起的事」嗎?最後,馬山在假扮周小剛之前,把玻璃球還給兒子,給妻子送花,似乎是對親情的回歸。其實不然,這並非意味著矛盾的緩和,恰恰相反,矛盾激化到了頂點:假冒周小剛,甘冒生命之險引誘偷槍人,這固然是盡工作之責,卻也把家庭完全拋到了腦後。所以,給孩子、妻子的禮物,與其說是和好的表示,不如說是遺言來的恰當。他由一個不稱職的丈夫、父親終於走向了徹底失職,使妻子成為寡婦,兒子失去父親。
其次,馬山不是一個合格的鄉土熟人社會成員。鄉土熟人社會是一個人際關系緊密、人員流動少的社區,人們低頭不見抬頭見,需要互相依賴互相幫助才能克服一些無法預料的事件,因此個人對家庭和社會關系有很強的依附感,所謂「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推向朋友的道德要素是忠信、是情義,所謂「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在槍丟失後馬山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一個個朋友甚至親屬:妹夫梁青山、救命恩人老樹精、戰友陳軍、戰友的兄弟周小剛……這與熟人社會的道德要素顯然相背。在他眼裡,每個人都有偷槍的可能,而又都在竭力隱藏或逃避著什麼,似乎每個人又都有偷的慾望。馬山在撲朔迷離、曲折盲目的沖撞中,破壞了熟人社會的關系准則,成了夢魘中孤獨的行者。因此才有救命恩人「老樹精」憤怒的咆哮:「你居然懷疑我!老子在戰場上救了你的命!」片中周小剛把馬山——兄弟的戰友——當「哥們」(盡管或許還有巴結「權勢」的成分),給馬山買防彈衣,在派出所搜查假酒廠時把他當「自己人」。當公安人員以人身危險警告周小剛,要求他提供假酒廠的證據時,周求助於馬山:「馬山兄弟,這事情要是都說出來,是不是麻煩更大哦?」絲毫沒有把馬山看作當時與自己處於對立狀態的派出所里的一名警察,而馬山卻與別的警察態度沒有什麼差別,絲毫沒有把周當「哥們」。
再次,在國家權力體系中馬山也是不合格的。馬山是一個警察,雖然在「失槍——尋槍——得槍」的過程中,經歷了一個警察「失職——努力盡職——殉職」的自我救贖過程,也即,對自身「權力符號」合法性的成功救贖。然而失職本身以及造成的無可挽回的損失以及可能造成的損失已經造成了不可消除的壞影響。即使實現了自我救贖,馬山也無法再證明自己是一個合格的「權力符號」。公安局長對可能的損失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他說出了整部影片最有意思的幾句台詞。他在得知丟槍已經20小時後大驚道:「二十個小時!坐汽車都到省城了!坐火車到北京了!坐飛機都到美國了!美國的事情我不管,槍要是流到了北京,你對黨和國家造成多大的危害!」在得知槍內還有三顆子彈時驚呼:「槍裡面有三顆子彈就是三條人命啊;如果遇到職業殺手,一槍兩個就是六條人命,六條人命啊!」這種誇張極大地感染和震撼了馬山,他在向陳軍復述這句話時又自我發揮了一段,「如果一槍打倒三個人,就是九條人命!」在國家權力眼裡,丟槍的可能危害不可估量!雖然後來實際上槍沒有到省城,沒有到北京,也沒有遇到職業殺手,只造成了小鎮上李小萌的死,這已經足夠說明馬山作為國家權力「符號」的不合格。
我們再看劉結巴尋找正義的悲劇。整個影片的主線是馬山的「尋」,這只是一條明線,還有一條隱線便是劉結巴的「尋」,尋找他心中的正義,從「偷槍」到兩次用槍誤傷無辜。如果說槍是國家權力的象徵,馬山的「尋」是為了證明自己作為國家權力符號的合法性,是對國家權力的維護;那麼劉結巴的「偷」便是對國家權力的質疑,企圖對國家權力合法性的顛覆,這也是劉結巴的悲劇之所在。
馬山對國家權力的維護是一貫的行為,已經潛移默化到了他的思想和日常行為,並不僅僅限於在槍丟失以後尋槍的過程。比如當他和戰友陳軍一起在院子里回憶丟槍那天晚上在妹妹的婚禮上的具體細節時,有幾個人(成年人,不是小孩)趴在院子圍牆上旁觀,他發現後吼道:「下去!滾!」這種粗暴的態度不能不說是長期以來在國家機構中充當「權力符號」所形成的「特權」意識的自然流露。那麼將丟槍的沮喪看成是「特權象徵」喪失後的泄氣,將對丟槍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的畏懼看成是對特權喪失的畏懼是有充足理由的。另外一個場景也可以佐證這一點。當馬山妻子得知槍丟了後的直接反應是:「出事了…會不會處分你?工作還保得住不?」從這里可以看出,不但馬山而且他妻子也是嚮往和追求國家權力,努力在其中做一個「符號」的。(雖然這個過程導致了馬山對家庭的忽略,但這一點馬山妻子似乎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一個角度是劉結巴「偷槍」並失手傷害無辜,企圖對國家權力進行顛覆。在片子沒有進行到最後,這條線索是隱藏的。到最後,當偷槍的人水落石出時,相信每一個觀眾都感到很意外,因為劉結巴是一個老實的勞動者,賣羊肉粉的。直到最後當人們終於明白他因尋找自己心目中的正義而「誤入歧途」時,無不惋惜。「喝假酒曉不曉得?…周小剛做假酒,你不曉得,吃死我們家的人…喝死了好多人,你們要證據,我不要,周——小——剛——」當劉結巴憤怒的道出原由,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家權力的蔑視。
馬山因追求和維護權力所導致的角色分裂是一個悲劇,劉結巴為尋求正義而蔑視國家權力並企圖顛覆它的行動是另外一個悲劇。而所有的悲劇都圍繞著權力來的。要繼續分析這個問題就必須結合這個權力的具體背景了。
雖然影片中沒有交代故事發生的確切時間,但我們可以很容易從片頭的廣播背景、劇中人物服飾、語言風格和外景中看出時間就在近年。改革開放以後,國家權力在向鄉土社會滲透的過程中,鄉民希望的是通過自己服務國家的建設(如馬山),國家權力能為他們的生活帶來真正的改善(如劉結巴),從而保持國家與鄉民之間順暢的互惠關系。但是當國家權力運作的理念與鄉民的生活理念相沖突時,鄉民就對國家的威權體系失去了必要的認同和信任。拿這個電影中劉結巴最後的話「你們要證據,我不要」來說,這里暴露了觀念的沖突:國家威權體系追求的是法律正義、程序正義;而鄉民眼中的正義是個案中的實質正義。有沒有證據,是個法律程序問題,對這個國家體制中作為處理問題准則的規則,鄉民們無法認同。他們需要的是「殺人者死」的看得見的正義。就好象劉結巴知道自己殺人要死一樣,在最後被馬山拷上以後,他只有咆哮:「周——小——剛——……我二輩子殺你!我二輩子來殺你!」
鏡頭賞析
將電影攝影機的鏡頭,當做電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觀看(攝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動的情景,即為主觀鏡頭。主觀鏡頭是代表劇中人物視線的拍攝角度,攝像角度就是觀眾的視點,如果有意從劇中人物的視線角度拍攝,意味著讓觀眾從劇中人物的視線看發生的事情。和客觀角度相比,主觀角度著重表現主體人物的視覺心理,往往出現不尋常的視覺印象。
在這里主觀鏡頭就成了一雙可以隨處「旅行」的眼睛,用以代替劇中人物的主觀視野和感受,在此主要看看這雙「眼睛」是如何刻畫人物心理(眼鏡會說話)和製造懸念氛圍(眼鏡會騙人)的!
主觀鏡頭的運用讓觀眾身臨其境地參與到劇中人的活動場景,感同身受的獲取電影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從而設身處地的為其著想,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劇情發展。
主觀鏡頭對人物情緒和心理的刻畫
《尋槍》這部電影運用了大量的主觀鏡頭,大多是男主角馬山的主觀視角和感受。自「尋槍」行動展開伊始,馬山的意識世界就變得疑神疑鬼、似是而非。換作馬山的主觀鏡頭語言,則表現為影像和聲音的誇張其辭、如夢似幻——
影像上:畫面的濃烈渲染,鏡頭的搖曳不定,景別的似近而遠;聲音上:人物話語 分貝量的增強,音響效果重錘猛擊,音樂伴奏或緊或緩。藉此過分渲染,從而傳達出人物情緒,更深刻地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形象。
有一組鏡頭是說馬山在夜晚開著摩托追蹤一輛車,尋找槍丟失的蹤跡和線索。此時是由馬山開摩托的一個客觀鏡頭(全景)轉換作馬山的主觀視角鏡頭(近景):(馬山)看見路及路邊的景物(樹、牛、牆屋)都在飄移,晃動不定、朦朧不清,似乎在跟馬山玩捉迷藏。這個鏡頭出神地傳達出馬山由於失槍開始「懷疑」身邊一切事物的主觀情緒,「懷疑」視角此時形象地再現了只能存在於人腦的抽象意識,把人物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
接下來幾分鍾的劇情直接都用馬山的主觀鏡頭繼續講述:他開著摩托,視角模糊、景別不清,在行駛的路上也只給出前照燈打出的一圈微弱的光亮。通過鏡頭對准路面向前推進,漸入一幕幕過去24小時內出現在馬山身邊的人物:妻與子向他揮手告別說明馬山離家已漸行漸遠、新婚夫婦默然凝視的眼神反映親屬也和他有所疏遠。馬山對人「不信任」此時已嚴重影響到他與周圍人正常的交際生活關系,而這一切的導火線僅僅是「丟槍」。
馬山恨不得「槍」馬上就能出現眼前。車繼續前行,不遠處閃現一個拿槍人的背景,這個背景隨著馬山摩托的顛簸一直在晃動,看得出此時給的還是馬山的主觀鏡頭(馬山本人始終沒有出現)。這個鏡頭讓觀眾感同身受地感受到「我(馬山)」要找到槍否則人命關天(用警察局長說的話就是「槍裡面還有三顆子彈就是三條人命,如果遇到職業殺手一槍兩個就是六條人命!」)的焦慮急切。
以上三組鏡頭配的均為緩慢極具迷幻色彩的音樂,聲畫結合展現主人翁的「懷疑」心理。這幾組主觀鏡頭也說明,馬山自己已經認識到由於「尋槍」導致他與人的隔閡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了。是否繼續找下去,答案是肯定的,但又如何避免以上諸多「問題」,又怎樣撫慰猜測多疑的情緒以及精神上的創傷?「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國內慣例,大凡人到中年仍舊活得憋屈的男人必有隱疾。《瘋狂的石頭》中的包世宏和《雞犬不寧》中的馬三便是明證!《尋槍》中最明顯的反應在這種精神創傷對夫妻二人正常性生活的影響,以及由此帶出的一系列感情問題。對於馬山,早醒、失眠、多疑、焦慮,等一系列精神壓力的帶出,與其惶惶不安的活著,還不如痛快的死去。我想在片尾馬山靈魂出竅狂笑著跑開,應該算是一種精神境界如釋重負的終極解脫!
主觀鏡頭對劇情懸念氛圍的營造
馬山的意識世界發生變化,再通過導演運用主觀鏡頭的有力呈現,讓觀眾在觀看任何一組新鏡頭、分析任何一個新劇情時,都會戴上一種猜疑的視角去審度:眼前發生的事情是真是假?因為劇中人的主觀視角分為「代表人物視線的真實世界鏡頭」和「明顯表示出主角主觀情感與情緒的意識世界鏡頭(具有制假功能)」,導演們往往把兩種鏡頭混淆運用,模糊真實世界和意識世界的界限,從而讓觀眾對劇情難辨真假。如此一來,觀眾變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還是帶著迷惑觀看下去,這不僅使劇情更像懸念偵探片,「一切皆有可能!」也一再吊足觀眾胃口,不至於失去觀影興趣!可以說,主觀鏡頭運用越多,觀眾越是滲入到劇中人的感官世界,越有被蒙蔽的感覺,也就越有掙脫蔽障、挖掘謎底的慾望。
導演正是把握了主觀鏡頭能夠製造懸念色彩這一重要因素,貫穿於「尋槍」整個過程,吸引觀眾去推理、猜測最後的真相,才使得《尋槍》能夠取得當年票房、口碑雙豐收的佳績!
隨著「槍」的線索一步步明了,馬山的情緒也一步步穩定,鏡頭的運用也漸趨平和:遠山、靜松、鄉間小路、小橋流水,一切的一切都給人予明朗開闊、水落石出的感覺。馬山主觀視野中「迷幻紊亂」的鏡頭也少了,甚至連主觀鏡頭也運用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客觀陳述。懸念減少,觀眾可以不再被馬山的意識左右,慢慢站以旁人的角度去分析發現最後的事實,變被動為主動。
而此時馬山和鎮上人的關系也漸趨平和,何妻與子的隔閡更是換來了前所未有的情濃於水:馬山把真相坦誠相告後,妻子理解了他的所作所為,兒子馬冬也招來《福爾摩斯探案錄》助父一臂之力。冰釋前嫌,馬山精神壓力減少了,更知道家人在自己心目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當他最後一次離開家,站在家門向屋內張望時,主觀鏡頭再次出現,它以馬山的視角環掃空盪盪的屋子,然而畫外音卻出現了妻子「馬山,你到哪裡去?」的關懷以及兒子「出來以後再也不準打我,永遠不準!」的和談的聲音。主觀鏡頭語言再次把人物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
影片末尾,馬山被槍擊中後,「他」回到兒子念書的學校,朗朗讀書聲中,鏡頭以穿過牆洞的窺視視角,看到妻子教書和兒子讀書的身影,在他腦海中依舊念念不忘……繼而鏡頭從教室走廊拉回,淡出,馬山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後一次人間回望,而這一次,是以「上帝的視角」!(作者來自:豆瓣網 用戶名:影志(
3. 電影院設計說明
如果你已經出了設計圖紙了,那說明也得配合著你的圖紙來寫吧,可以聯系團長
4. 從法律角度賞析《門徒》這部電影
聽上去,「門徒」兩字極富江湖意境。在武俠文化中,各路武林門派通過收徒納弟來延續「門脈」。香港黑幫警匪電影中,更是隨處可以看到收小弟、拜關爺的段子,打打殺殺從來少不了門徒的身影。吳鎮牢飾演的「血門徒」對著自己腦袋扣動板機的宿命與悲情還在心頭縈繞,爾東升便帶著自己的「門徒」躍入觀眾的視野。 爾東升算得上香港影界的一個多面手,在警匪類型片方面也頗有造詣,《旺角黑夜》曾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大出風頭。《門徒》延續著《旺角黑夜》里的警匪角逐,又不同於傳統的警匪對峙,通過「毒品恐怖論」注入濃厚的社會思想意味。影片以昆哥和阿力之間的師徒關系表現出毒品製作、交易的內幕,構成警匪角力的主線;又以阿芬夫婦的吸毒慘劇表現出毒品的巨大危害,構成敘事的輔線。這種脫離原有兵賊游戲套路的故事,賦予《門徒》一些香港警匪片少有的社會思想深度,觀眾也多了些觀影的新鮮感。然而,這種深度與新鮮的背後隱藏著不少深層因素。仔細分析,它所體現的不是香港電影人更為廣闊的創作視野和靈活多變的創作類型,也不是香港電影人開拓新的空間、突破舊有窠臼的創新努力,本質上是香港電影人對於大陸主導思想的迎合,意味著港片特色的削減和迷失前奏。 自《無間道》後,香港警匪片在故事性上有了一個極大的轉變,「卧底風」愈演愈烈,到了去年王晶監制的《卧虎》時已達「三萬警員做卧底」的空前盛景,警方全方位深層次地滲入香港的黑社會。在香港電影「黑幫教父」杜棋峰的《黑社會》及續作《以和為貴》中,警方能力也足以一手遮天,社團秩序受到嚴峻挑戰,幫會規則被逐漸改寫,像《暗戰》、《高度戒備》這樣鬥智斗勇的兵賊角力基本已無望重現香江銀幕。《門徒》的警匪創作立意遵循的是近來年蔚然成風的「卧底」路線,作為「門徒」的核心主角阿力的真正身分是警方「卧底」。雖然片中數次直白地說出「門徒」二字,但電影沒有能夠提供片名《門徒》包含的江湖意境。既然已經有表現「卧虎行動」的《卧虎》在前,將講述卧底故事的《門徒》改名為《卧底》也未嘗不可,俗是俗了點,但更加貼近故事內容。 現在的香港電影為了謀求通過內地審檢和公映,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社會說教氣息越來越濃。一部電影包含一些社會正面的宣教本無可厚非,關健是要做到不要傷害最為核心的劇情和特色。《門徒》通過古天樂和張靜初扮演的一對吸毒夫婦,將毒品的危害以懾人的鏡頭展現出來,包括多處出現的驚悚音樂和疾行翻滾的陰雲畫面,還有首尾呼應、以獨白形式道出的「究竟是空虛恐怖還是毒品恐怖」的疑問,將毒品危害作了一再地深度提升。從這點來看,把《門徒》看作是一部寓意深刻、令人深思的「戒毒教育片」也是很有道理的。 很早以來,香港電影就有「卧底」元素,《風虎風雲》中的高秋便是其中代表。林嶺東在警方卧底與黑道劫匪的對決中,通過生死角逐構建出一個情義動人的江湖世界,周潤發和李修賢以精湛的演技注釋了兵賊的另類關系,令不少男兒熱血沸騰。《門徒》也有意演繹兵賊的情義關系,在日常生活上,阿力和昆哥有幾份情同手足的兄弟情義;在泰國金三角毒品基地里,昆哥試探阿力的段落具有很強的警匪鬥智鬥狠的色彩。問題是編導過於強烈的社會警世說教嚴重淡化了這種江湖情義,阿力對自己背叛昆哥並無太大的內心愧疚,認為一切都是設計的局數,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致使最後昆哥的自殺也就沒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 對於警察抓賊的動機,《門徒》與《龍虎風雲》也是完全不同。在林嶺東的思路下,作為卧底的警察是憑著「天職」來破壞犯罪行動。爾東升沒有忘記卧底的「天職」的底線,阿力及時將昆哥集團的情況向上司反饋。但警察抓獲犯罪分子的動因,已由警察的「天職」讓位於「毒品危害」及其引發的人性良知。在劇情的發展中,讓阿力決定將昆哥繩之以法的力量,不是他作為「兵」的身份,而是阿芬因吸毒而死的事實。這就是影片中,阿力看見一群老鼠在阿芬身上亂爬,目瞪口呆掩面嘶叫,鏡頭淡出切換後,一張拘捕令將昆哥帶進了警局。 營建風起雲涌、殘暴無常的江湖向來都是香港電影的強項。《門徒》在此方面卻沒任何過人之處,警匪對決顯得虎頭蛇尾,很多地方淺嘗輒止、難以自圓其說。開頭一段,警察追蹤販毒分子的跟蹤戲,從場面調動、畫面剪輯到配樂,都是典型的港片風韻,快速切換中表現出緊迫、激烈的兵賊智力游戲。電影的主體部分,除了警察摧毀毒品工廠和泰國金三角毒品基地兩段之外,基本上沒有構建出真正警匪江湖世界。阿力和小姨之間的男女關系是展現江湖的一個要素,電影只是蜻蜓點水式的涉獵,沒有絲毫的靈魂揭示,實在是可有可無。對昆哥和阿力這兩個毒品集團的「大人物」的交待,也是非常含糊不清和缺乏統一性。從警方破案的選擇來看,昆哥販毒集團具有大財團(社團)的地位派頭,控制著香港大半的毒品市場,有實力出入泰國的豪華別墅。但在開頭,作為如此集團的龍頭老大的昆哥生病了住的是公共醫院,他的得力助手居然買不起房子住在貧民窟,這在以往的警匪片里都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自然可以說,《門徒》有毒品危害和兵賊角力兩方面的劇情內容。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影片對本是香港導演駕輕就熟的警匪部分表現得平平淡淡,毒品交易等黑道內幕只是輕描淡寫地交待,反而在香港電影並不擅長的社會宣教的思想性上做得相當成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常現象呢?我想,至少可以從演員表演和內地參與創作兩方面來分析。 《門徒》對於社會宣教思想的成功表達與演員出色的表演關系密切。從《花腰新娘》中活潑可愛的彝族鄉姑,到《門徒》中竭斯底里的吸毒女郎,對兩個天壤之別的角色,張靜初的表演絲毫沒有做作的痕跡,尤其是注射毒品前後入魔虐待式的強烈反應讓人嘆服,難怪導演贊嘆:「就是張曼玉有機會和她對戲的話,也得要打起精神來」。古天樂飾演的吸毒男子,保持著《河東獅吼》、《寶貝計劃》的喜劇本色,一方面起到了製造輕松觀影氣氛的娛樂效果,另一方面,滿口臟丑的金牙和泯滅良知的邋遢形象十分切合「癮君子」的身份,與阿芬一起將毒品摧毀靈魂的恐怖感呈現出來。 從製片、出品、策劃來看,《門徒》由大陸與香港合作拍攝,在片尾的特別感謝欄里劈頭蓋臉地寫著「黃建新導演」的字樣。劇本乃一劇之本,「劇本顧問」黃建新很大程度上左右了電影的成敗得失。影片結尾設計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按照香港警匪片的經典敘事模式,在昆哥自殺之後,故事完全可以戛然而止,留給觀眾江湖風雨無常的體驗。但是,編導並沒有這么做,而是在此之後讓背叛「大哥」的「門徒」毫無愧疚地繼續擔當「卧底」,讓「癮君子」伏法獲得重新做人的機會,讓無人照料的小女孩得到家庭般的溫暖,讓天真無邪的孩子將「煙具」丟進紙婁,讓政府主導下的正義力量和人性光環覆蓋全部,這些恰恰是大陸主流導演們的「看家本領」。 《門徒》本是警匪題材,但它的故事在《龍虎風雲》、《龍在邊緣》等珠玉面前基本失去了港片的品質與亮點,留給觀眾的反到是「毒品恐怖論」的警世說教。就電影的特色來說,這無疑是香港電影和香港導演的迷失,是大陸主導思想和大陸導演的成功。簡言之,合拍的《門徒》是香港電影人以自己擅長的題材完成一次對大陸主導思想的逢迎與展現。 200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舉行前,曾志偉先生就坦言:「香港電影會慢慢淡出人們的記憶」 。他認為,香港電影、內地電影的界限將會越來越模糊,香港電影與內地電影將融合為一,今後只有」中國電影「這一說法。現在看來,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客觀的發展必然。從《九龍冰室》到《天行者》,從《江湖》到《阿嫂傳奇》再到《門徒》,我們看到了太多的正義力量、棄惡就善和從良說教,那種我們熟悉的亦正亦邪、忠奸難辨、血腥暴力的江湖漸漸地變味、淡化、消亡。同樣是警匪題材,像《殺破狼》這樣純粹的港式經典很可能成為絕唱,《英雄本色》、《野獸刑警》、《高度戒備》的時代再也不會重現了。 《門徒》港版與內地版的區別 1. 警察與毒販。影片開頭及結尾各有一段阿力(吳彥祖 飾)在阿芬(張靜初 飾)家中的破沙發上沉思的場景,在這些段落中很容易發現,港版中阿力是身著警裝出現,而在內地版中阿力則穿的是便裝。 2. 不想升職了?阿力進制毒工廠拿貨,離開時被前來查盜版工廠的海關抓去查問,並發現他隨身攜帶的四號海洛因,而後阿力亮明卧底身份,一名手下拉海關頭頭去一旁,二人對話。 內地版的對話內容為: 手下:「頭啊,他能說的出苗志華,可能是真的。」頭頭:「你信他?那些賣粉的猾透了,打電話通知他們散啊。」手下:「萬一是真的怎麼辦?」頭頭:「你蒙我啊?你沒上過當?換你,如果他真是毒犯,你負責?打,打到說為止。」 香港版的最後一句內容則為: 頭頭:「你蒙我啊?真的也當假的,扛不起啊?交給掃毒組?不想升職了?」 3. 阿力帶海關來到制毒工廠所在的八樓,在進入工廠前,海關頭頭對阿力說了一些話。從香港版中的這些話來看,海關頭頭的手後來被敲掉,一點也不委屈他。 內地版內容為:「你老實點,你不是???,就是戴罪立功,你要敢耍花樣,就有你好看的!」 香港版內容為:「你放鬆一點,我不是鬧著玩的,你幫我抄了這個活,有什麼對不起的,我擺幾桌給你磕頭都行,知道嗎?」 4. 復活之手。制毒工廠被海關發現,海關頭頭伸手進屋欲打開鐵門,不想手被制毒學徒用鐵錘敲斷。香港版中海關頭頭的手被打斷後掉在門里,被制毒學徒拾起,開始他拿著斷手哈哈大笑,誰知斷手居然會活動,嚇的他馬上把斷手丟到一邊。此段落內地版被刪節。 5. 昆妻未被揭出。影片中並沒有昆妻(袁詠儀 飾)參與毒品交易情節,但從她與林昆(劉德華 飾)最後在警局內所講的悄悄話不難看出,昆妻對所有的事情心知肚明,但這個阿力不知。在內地版中,林昆在廁所內央求阿力給自己機會留血而死未果,說出這樣的對白:「放過我老婆,讓她走出這個門口,千萬不要把她抖出來,讓他好好的過日子,行嗎?幫我這個忙。」這話說的實在有點莫名其妙,等於臨死前還坦白交代的一把,供出自己的老婆也是毒犯。而在香港版中,此處的對白為:「給我一次機會,再拖一會,讓我老婆和孩子好好活下去,你放我一馬!」昆妻並未被揭出。 6. 阿力和昆妻的妹妹對話。香港版中此處的對白為:「我一直害怕有這一天。」林昆的屍體被運走,昆妻沒有被抓;內地版本中此處的對白則為:「你姐姐也是毒犯,對不起!」 7. 先把你女兒的問題談妥。阿力以毒品為餌向芬夫(古天樂 飾)換取小女兒的監護權,芬夫與阿力的對話。香港版中對白為:「看她的樣子,跟她老媽一模一樣,不然哪天我吸多了,我連她都上了。」內地版中對白為:「看她的樣子,跟她老媽一模一樣,不然哪天我吸多了,把她殺了也說不定。」 8. 新加坡樟宜機場。阿力設計讓芬夫帶毒到新加坡,結果芬夫在機場被抓。在香港版中,機場的地點雖未交代,但很容易能確定為新加坡,因為港版中當地警察講的對白是帶新加坡味道的國語,而阿力一句:「完了,非槍斃不可」,也就告訴觀眾,芬夫在新加坡販毒,肯定是被處死的下場。在內地版中,機場的地點未交代清楚,當地警察對白重新配音,而且在阿力:「完了,非槍斃不可」之後,還莫名其妙的出現了一句畫外音:「也許這不是一個警察該有的行為,我也不知道法律會怎麼制裁他,可是為了他的女兒,我認為必須要把他關進牢里。」讓人搞不清楚到底芬夫最後是死了,還是坐牢了。 9.結局。港版的結局是小女孩從吳彥祖身上拔出針管,把毒器都扔到垃圾桶里。這與開頭小女孩對媽媽張靜初做的完全一樣。而內地版吳彥祖坐在桌子上正看著阿芬用過的吸毒器具思考著問題的時候,小女孩進來後把毒器都扔到垃圾桶里.
5. 電影海報設計電影海報的尺寸要求是什麼
電影海報從版本上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原版電影海報,其標准尺寸為99×69cm左右。原版電影海報印刷精良,每版都是有限印刷,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國外的電影海報收藏者是專收原版電影海報的。第二類是原版授權的電影海報,一般尺寸為88×59cm,42×30cm,但以88×59cm尺寸為主流。
一、一般海報尺寸(普通海報尺寸)
42cm × 57cm (寬 × 高),大度四開
57cm × 84cm (寬 × 高),大度對開
二、宣傳海報尺寸、商用海報尺寸
50cm × 70cm (寬 × 高)
57cm × 84cm (寬 × 高),大度對開
三、標准海報尺寸
13cm × 18cm
19cm × 25cm
42cm × 57cm
50cm × 70cm
60cm × 90cm
70cm × 100cm
42cm × 57cm
50cm × 70cm
四、電影海報尺寸
50cm × 70cm (寬 × 高)
57cm × 84cm (寬 × 高),大度對開
78cm × 100cm (寬 × 高)
五、招聘海報尺寸
90cm × 120cm (寬 × 高)
六、印刷紙張規格
正度紙張:787×1092mm
開數(正度) 尺寸 單位(mm)
全開 781×1086
2開 530×760
3開 362×781
4開 390×543
6開 362×390
8開 271×390
16開 195×271
註:成品尺寸=紙張尺寸-修邊尺寸
大度紙張:850*1168mm
開數(正度) 尺寸 單位(mm)
全開 844×1162
2開 581×844
3開 387×844
4開 422×581
6開 387×422
8開 290×422
註:成品尺寸=紙張尺寸-修邊尺寸
常見開本尺寸(單位:mm)
開本尺寸:787 x 1092
對開:736 x 520
4開:520 x 368
8開:368 x 260
16開:260 x 184
32開:184 x 130
開本尺寸(大度):850 x 1168
對開:570 x 840
4開:420 x 570
8開:285 x 420
16開:210 x 285
32開:203 x 140
正度紙張:787×1092mm
開數(正度) 尺寸 單位(mm)
全開 781×1086
2開 530×760
3開 362×781
4開 390×543
6開 362×390
8開 271×390
16開 195×271
註:成品尺寸=紙張尺寸-修邊尺寸
大度紙張:850*1168mm
開數(正度) 尺寸 單位(mm)
全開 844×1162
2開 581×844
3開 387×844
4開 422×581
6開 387×422
8開 290×422
註:成品尺寸=紙張尺寸-修邊尺寸
16開 大度:210×285 正度:185×260
8開 大度:285×420 正度:260×370
4開 大度:420×570 正度:370×540
2開 大度:570×840 正度:540×740
全開 大:889×1194 小:787×1092
大四開紙張的演算法公式: 大規紙張尺寸:1194mm x 889mm; 掉毛邊後尺寸:1190mm x 885mm 大四開就是:595mm x 442mm 最大可印刷面積:591mm(每邊要減去裁切成品時的2mm毛邊) x 430mm(除每邊要減去裁切成品時的2mm毛邊還要減去8mm的咬口位,此咬口位在某些印刷機需的尺寸都是不一樣的,但四開機一般都是8mm)。
正四開紙張的演算法公式 正規紙張尺寸:1092mm x 787mm; 切掉毛邊後尺寸:1088mm x 783mm 正四開就是:544mm x 391mm 最大可印刷面積:540mm x 377mm(解釋同上)。
註:平板銅板紙的毛邊一般每邊切2mm。
七、展板(KT板)
KT板標准尺寸為 90cm × 240cm 或者 120cm × 240cm,平分為兩塊,就成為 90cm × 120cm 或者 120cm × 120cm 的大小,這就是所謂的「標准板」。對半分開的「標准板」形成的尺寸(如90cm×60cm,或者120cm×60cm)都創意空間是「標准大小」。
八、X展架,易拉寶尺寸
X展架尺寸(寬×高):
60×160cm
80×180cm
120×200cm
27×42cm(台式的)
X展架和易拉寶是不同的東西,易拉寶要比X展架大而且牢固。區別在於X形展架畫布後面有個X形的架,相對牢固,而且架子以後也可以用,成本比易拉寶高。
易拉寶尺寸(寬×高):
60cm×160cm
80cm×200cm
85cm×200cm
90cm×200cm
100cm×200cm
120cm×200cm
150cm×200cm
其實易拉寶寬度的尺寸是可以定製的,但需要比較大的起訂量。畫面的高度一般不低於150cm,不限數量都可以定製,現在已經有生產可調式易拉寶,就是為了方便調節高度;當然也可以用一般性的易拉寶,把支撐桿截成您想要的尺寸。
易拉寶的標准尺寸:
國內客戶需求的易拉寶常用標准尺寸是80cm×200cm,畫面一般是78cm×200cm;
國外客戶需求的易拉寶常用標准尺寸是85cm×200cm,畫面一般也是85cm×200cm;
這些易拉寶尺寸只是顧客的習慣,您具體做多大尺寸,完全可以自己選擇。
九、海報製作軟體:coreldraw、Illustrator、Freehand、Photoshop軟體工具製作的文件;文字需轉曲線或外框字。
十、海報格式要求:
1、CorelDraw請存成CDR格式,文字全部轉成曲線(使用CorelDraw特效之圖形,請轉換成點陣圖,點陣圖解析度350dpi以上)。
2、Freehand, Illustrator請存成EPS格式(外掛之影像文件,需附圖檔);
3、Photoshop請存成TIF格式,文件解析度350dpi以上。
4、出血尺寸:上、下、左、右各多留3mm,以防有白邊。
十一、海報製作文件色彩模式請設為C.M.Y.K模式。
十二、顏色說明:
1、不能以屏幕或列印稿的顏色來要求印刷色,填色時請勿使用專色,在製作時務必參照CMYK色值的%數來製作填色, 否則造成之色差不予退貨。
2、相同文件在不同次印刷時,色彩都會有輕微差異,咖啡色、墨綠色、深紫色等,更易出現偏色問題,屬正常。
3、黑色字勿使用C:100、M:100、Y:100、K:100之四色填色,四色填色總值超過250%以上的大色塊,印刷時容易造成背印(粘花)。
十三、常見印刷文件源文件(可以修改),可以是cdr,ai,PSD分層圖等。
6. 電影海報設計中的文字元素的作用應該如何體現
在當今社會,電影已經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娛樂項目,電影行業發展蒸蒸日上的形式下,各大電影的宣傳中電影海報設計也佔有相當大的分量,所以大家對電影海報設計的要求也是越來越嚴格了。所以電影海報設計師在此將要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
誠然,電影海報設計不能離開文字的設計。過去,文字在人們心目中,往往只是記錄口述語言的一種書寫符號,長期扮演著信息傳遞的單項語言功能和角色。當人類進入21世紀時,文字再也不甘願充當靜止的文本符號了,而是積極地站在視覺傳達立場上,尋找異樣的另類表現空間。該「另類表現空間」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文字設計在情感上的擴張力和受眾感染力之間的互動。即十分注重人的審美直覺對字體形態的決定性作用,強調為了字體表現而犧牲文字本身的可讀性。
這種極具前衛意識的設計主張,打破了刻板的網格設計的制約與限制;為凸顯自我個性,文字設計倡導理性與感性的有機結合,並將藝術感凌駕於功能之上,以離經叛道的形式表現充分展現出文字在視覺觀賞方面的娛樂性和裝飾性審美功能。
文字作為宣傳電影和輸送文化信息的語言載體,它在電影海報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一般說來,文字便於讀、認、記,且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實用性、審美性、創造性和開放性等特點。選擇文字,可以向觀眾明確解釋、說明該部影片的特點、內容,有效、准確、清晰地傳達出其主要信息,比如,有關文字性介紹、電影名稱、播映地址及日期等。這一點,其他設計元素無法比擬。
文字在電影海報設計中能夠起到敘述電影故事情節、增強感官審美效果和交代海報主題內容等作用。在表現力方面,文字通過獨特、概括、意賅、精巧的視覺「影像」,能夠讓受眾體會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並深深地改變、影響著觀眾對事物和現象的看法。
《敢死隊2》電影海報硬漢形象素材設計
文字不僅對電影產業的流通、銷售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更是傳遞重要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手段。巧妙地運用文字元素,將之融入形式與表現之中,使海報設計價值得到升華,盡顯電影品牌的個性特徵。文字作為一項視覺元素要比單純意義上的圖形、色彩更具語言說服力和表現力。首先,字意本身就是明確而有說服力的版面元素,它具備信息傳遞的准確性與直接性等特點;其次,文字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它的圖形化特徵使文字從「字意的傳達」發展到「圖形的傳達」,並使其成為一種可能。
文字以符號化的可視形態變化自如地出現在電影海報設計作品之中,一方面,能夠充分地展現出民族文化觀念和超文化特點;另一方面,以獨特的形象拓展出極大的語言表現范圍。如,歷經編排後的文字既可以成為點或線或面,又可以成為各種形。然而,文字的設計應遵守以下原則:(1)設計上要有創意,且具備較強的藝術表現魅力;(2)要與海報主題、電影內容相呼應,要突出影片特色;(3)版面設計上要有主次等關系,不能過於模式化,不能拖累於其他圖面因素;(4)視覺構圖與審美上需服從電影海報整體設計和布局;(5)須能回答出消費者樂意接受的信息內容和要求。
綜上所述,海報設計師應巧妙地利用文字要素進行影視文化信息方面的傳達,充分發揮文字的視覺傳達功能和作用,進而設計出更多、更優秀的電影海報作品,並以此來滿足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方面的實際需要。
電影給我們的是視覺和心靈上的享受,那麼電影海報設計也必須有這樣的功能,並更能發人深思,促成心靈上的升華。感謝電影設計師帶給我們如此盛大的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