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林縣小電影

林縣小電影

發布時間:2022-04-25 18:33:31

『壹』 李雙雙的影片評價

1958年初,隨著工農業生產「大躍進」高潮的到來,文藝界也掀起了一股反映「大躍進」生活中新人新事的創作熱潮。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作家李准來到河南林縣山區龍頭村體驗生活。當時,他住在一個婦女隊
長家裡,雖然同在一個屋檐下,但李准卻很少見到這個早出晚歸忙於生產的婦女隊長。
令李准感到新鮮的是,每天早上,他都會在牆上和窗子上發現許多小紙條,
上面寫著他從來沒有見過的話:
水庫的庫字,就是褲子的褲去掉一邊的衣字。
誰聰明?誰憨?見人多了,工作多了就聰明!鎖在家裡不見人就憨!
……
盡管這些文字朴實無華,但李准卻從那歪歪斜斜的字里行間看到了新時期農村婦女身上發生的變化,並由此萌發了創作一部反映新時代農村婦女新生活的小說的想法。從此,李准便一頭扎進了婦女堆里,在勞動之餘與這些「李雙雙們」聊天談心,了解她們的思想動態,記下她們身上每天發生的新鮮事。經過兩年的積累、打磨,一部反映新時期農村婦女生活的小說《李雙雙小傳》便告完成。小說里的故事情節圍繞「大躍進」中婦女辦食堂來進行的,寫了喜旺管不好村裡食堂,雙雙接手後將食堂辦得有聲有色,成了模範炊事員。小說著重刻畫了婦女隊長李雙雙爽直、潑辣、敢與自私現象作斗爭的精神,成功塑造了一位新時代農村婦女的形象。
小說在《人民文學》1960年第3期發表後,立即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導演魯韌看了喜出望外,覺得這是個拍電影的好材料。他馬上找到李准,要他將小說改編成劇本,還給劇本重新起了個名字《喜旺嫂子》(後來又改回《李雙雙》)。李准爽快地答應了,沒多久,他便拿出了拍電影的本子。
一部影片的成功與否,演員選擇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李雙雙是全劇的主角,她心直口快,性格潑辣。當時有人推薦張瑞芳來出演這個角色。劇組意見也不一致,李准擔心他潑辣勁不夠,謹慎的魯韌卻又擔心她太潑辣,擔心演起來不小心會醜化了勞動人民。研究了半天,最後還是確定了張瑞芳。當時張瑞芳正在上海演出話劇《星火燎原》(扮演主角張玉蘭),接到李准和魯韌的「調令」後便趕到河南林縣外景地劇組。
孫喜旺雖是劇中的配角,但這個演員對於整個劇情的發展起的作用卻相當重要。他憨厚朴實、膽小怕事,但同時又有點大男子主義色彩。
當初,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趙丹看了劇本,對孫喜旺這個人物很是喜歡,尤其是他那有趣多彩的性格更吸引了他,便向魯韌表示希望由自己來演這個角色。
盡管趙丹此時已是名聲在外,但李准和魯韌覺得趙丹是屬於演「大人物」之類的演員,演農村題材的戲不合適,趙丹當時對此頗不以為然。其實魯韌心裡早有了孫喜旺的人選,他就是此前在魯韌導演的另一部影片《今天我休息》中扮演那個小民警的仲星火。
趙丹後來看了仲星火演的孫喜旺後,很是佩服,說要是自己肯定演不出那種憨粗的鄉土氣息。
正是由於張瑞芳能准確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調,在表演李雙雙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時,著力體現女性的溫存、忍讓,對丈夫、孩子的疼愛,對朋友的關心,這就更有力地襯托出李雙雙的性格色彩,並且將這個角色演得毫無雕琢之嫌。這也是張瑞芳在表演中的出彩之處。
凡是看過影片《李雙雙》的人,對影片中李雙雙的「農家活」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李雙雙走近灶邊,揭開鍋蓋,倒水、取面團、揉面、擀麵、切面,這一系列動作熟練自然,干凈利落,令人嘖嘖稱贊。其實對於張瑞芳來說,這些動作也是從無數次「試驗」中得到的。
她後來回憶當時情景時說:「當時管道具的交給我兩大團面,讓我先揉著,然後現場開始調整燈光,我就揉啊揉啊,然後擀麵、切面,好不容易忙完了吧,導演說,好,然後把面團重新揉在一起,讓我重新來,於是我又重新做一遍。觀眾在銀幕上看到李雙雙這么熟練的動作,就是這么磨練出來的。」黃宗英看了她的表演後深有感觸地說:「在同輩的知識分子出身的電影女演員中,還沒有人能像她那樣自如可信的去扮演農民。一切的農家動作,在她已不是累贅的負擔,而是體現角色的得力手段。」
李雙雙的成功還在於喜旺這一配角形象創造的成功。仲星火以特有的詼諧表演,塑造了一個淳樸而有些幽默感但思想上還有自私狹隘的大男子主義意識的生動形象。如果李雙雙沒有仲星火演的喜旺來襯,那就會遜色不少。
李雙雙和喜旺來來回回拉鋸式的沖突,最後總是落在喜旺身上。喜旺的自私映襯著雙雙的無私;喜旺的磨磨唧唧映襯著雙雙的快人快語;喜旺就像綠葉,映襯著雙雙這朵暖洋洋的大紅花。這也是《李雙雙》耐看的地方。當時觀眾裡面就流行著這么一個口頭語,說是「做人要做李雙雙,看戲要看孫喜旺」。
仲星火由於在《李雙雙》中的出色表演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在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獎中一舉奪得最佳配角獎。
影片《李雙雙》不僅真實地反映了農村存在的人民內部矛盾,塑造出鮮明、生動、具有典型意義的銀幕形象,而且創造了一種農村喜劇片的新風格,成為中國農村電影的經典之作。
影片根據小說《李雙雙小傳》改編,以上世紀60年代中國農村農民生活為背景,通過凡人小事,如夫婦感情糾葛、評工分、相親等農村常見的事情,展示了解放後的農村新氣象。該片人物的語言造型樸素生動、人物性格突出、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李雙雙的扮演者為著名演員張瑞芳,她在片中演技出色,成功地刻畫了一個潑辣直爽、正義感強、堅持原則的新農村婦女形象,藝術風格獨特。喜旺的扮演者為著名演員仲星火,他把一個大男子主義又憨厚老實的農民演得活靈活現,具有喜劇色彩。
本片在1963年榮獲第二屆中國《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女演員、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
「先結婚後戀愛」
――張瑞芳和仲星火銀幕上不朽的二人轉!婦女隊長李雙雙爽直、潑辣敢與自私現象作斗爭。丈夫喜旺膽小怕事,不支持妻子工作,先後兩次離家。後來看到雙雙領導生產隊獲得豐收,主動回家團聚,夫妻言歸於好。
《李雙雙》是李准編寫的一部展示了中國農村婦女嶄新精神風貌的優秀影片,其最大成功之處就在於抓大放小,即擯棄了階級斗爭、路線斗爭模式,緊緊扣住人物的性格沖突來吸引觀眾。
影片輕喜劇的藝術樣式,濃郁的生活氣息及生動的性格化語言都在當時的中國銀幕上獨樹一幟!李雙雙的扮演者張瑞芳准確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調,在表演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時,更著力體現女性的溫存、忍讓,對丈夫孩子的疼愛,對朋友的關心!李雙雙的銀幕形象是上世紀60年代電影創作的一個重大收獲。
影片一上映就獲得了領導和群眾的交口贊譽。《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等十多家報紙都發表了當時公社社員座談《李雙雙》的討論;而發表在全國各大報刊上的評論文章也有好幾十篇,都毫無例外的充分肯定和贊揚了影片的思想內容和教育意義。
李雙雙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新人形象,具有強烈的理想化色彩,可以說是那個年代時代理想主義、乃至烏托邦精神放大了的形象體現,是一種人性烏托邦。
同時,李雙雙的性格也具有強烈的民間傳奇性,被強化和放大了的民間文化及其喜劇精神使得影片超越了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內容而獲得了一種永恆的藝術魅力。

『貳』 紅旗渠余副書記結局

余風高副書記最後的結局是調離了工作崗位。余風高是地委副書記,跟班副縣委童坤也走了。

電視劇《紅旗渠》其題材宏大,立意高遠,是中央文化產業發展資金扶持項目,也是一部謳歌英雄的優秀文藝作品。

據悉,《紅旗渠》是浙江南派影業製作出品最新作品,而南派影業之前出品的項目有網路電影《失心者》《靈魂電台》《天蓬歸來》,以及院線文藝電影《會考試的猛獁象》等,其中《會考試的猛獁象》還斬獲了重慶電影節及海南電影節等多項大獎。

《紅旗渠》是由康寧執導,於震、安悅溪領銜主演,曾黎、徐光宇、馬東延、李勤勤、寇振海、廖京生、杜月剛特邀主演,許之糯、景樂、陳徹、陶醉、徐申東、俞思遠主演的紅色獻禮劇。

該劇講述了林縣人民為改變世代缺水的現狀,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從太行山腰修建紅旗渠的故事。

『叄』 鄧倫在《天河》里飾演吳祖太,吳祖太是誰

鄧倫在《天河》飾演偉大人類工程師吳祖太,他和以往形象大相徑庭,這預告片中,他滿臉土灰、神情焦灼,眼中全是戲,他的表現引起了網路熱潮,都對這部電影望眼欲穿、非常期待。

因為林縣地勢險峻,山脈崎嶇叢生,不能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定位測量,而必須採取人工測量渠線的方法,但在當時技術水平並不太先進的情況下,測量人員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在這么復雜的地形下,稍有不小心就會面臨生命危險。正當人們為這些著急上火時,縣水利局調來了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入了大家的視野,他就是吳祖太。

吳祖太走馬上任,立刻參加了測量工作,他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測量工作中,最後卻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自己鍾愛的工作。

『肆』 紅旗渠,有著怎樣的盛世悲歌

紅旗渠遭到了自修建以來最大的一次人為破壞,有將近十米的紅旗渠渠壁被人砸開,湍急的水流從砸開的缺口不斷湧出,導致缺口周邊村莊全部被淹,百姓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遭到了極大的威脅。

不僅如此,從1997年開始,修建幾十年後紅旗渠卻遭遇斷水尷尬,最長的一次竟然斷流時間超過了七十天。

想當年紅旗渠建成的時候,林縣百姓以為可以一次性解決了水資源短缺的難題,到後來紅旗渠出現斷流,不過短短幾十年的時間。

但是,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雖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困難,在紅旗渠精神的指引下,林縣的百姓一定還會像修建紅旗渠一樣,重新想出解決水資源短缺難題的好方法,只是可能時間會久一點,困難會多一點,但是我們應對此充滿信心。

『伍』 紅旗渠現在還在使用嗎有沒有被人為的破壞

紅旗渠2020年還在使用,沒有人為破壞,2016年10月,紅旗渠獲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乾渠支渠分布全市鄉鎮。


(5)林縣小電影擴展閱讀

修築背景

紅旗渠,是一個人工修建的灌渠(英文名Red Flag Canal)位於河南安陽林州市,林州處於河南、山西交界處,歷史上嚴重乾旱缺水。

據史料記載,從明朝正統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共514個春秋,林縣發生自然災害100多次,大旱絕收30多次。有時大旱連年,河乾井涸,莊稼顆粒不收。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乾旱嚴重到「人相食」,在這514年裡人相食5次。

元代潞安巡撫李漢卿籌劃修建了天平渠,明代林縣知縣謝思聰組織修建了謝公渠,但是這些工程也只解決了部分村莊的用水問題,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林縣缺水的狀況。當時全縣的耕地面積共有98.5萬畝,但水澆地只有1.24萬畝,糧食產量很低,人民群眾生活十分困苦。

1949年林縣全境解放,隨後縣政府組織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水困難的問題。

1957年起,先後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庫弓上水庫等水利工程。但由於水源有限,仍不能解決大面積灌溉問題。

1959年,林縣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乾旱境內的4條河流都斷流乾涸了,已經建成的水渠無水可引,水庫無水可蓄見了底,山村群眾又得遠道取水吃。經過多次討論,要解決水的問題,必須尋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入林縣。但是在林縣境內沒有這樣的水源,縣委把尋水的目光移向了林縣境外,想到了水源豐富的濁漳河。

1959年10月10日,林縣縣委召開會議作決定把濁漳河的水引到林縣來,時任中共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發出了「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號召。專門研究「引漳入林」工程。工程決定於1960年2月開工,當時正逢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全縣只有150畝耕地、300萬元儲備金、28名水利技術人員。 [8-9]

1960年2月,林縣人民開始修建紅旗渠(原稱「引漳入林」工程),經過豫晉兩省協商同意,後經國家計委委託水利電力部批准。

1960年3月6日到7日,林縣引漳入林委員會在盤陽村召開全體會議,會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為「紅旗渠」,意思就是高舉紅旗前進。經過十年奮戰,先後於1965年4月5日總乾渠通水。

1966年4月三條乾渠同時竣工。

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設。至此,以紅旗渠為主體的灌溉體系基本形成。灌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4萬畝,7月工程全面竣工。

20世紀70年代,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1974年,新中國參加聯合國大會時,放映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紀錄片《紅旗渠》。

20世紀90年代,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江澤民、溫家寶、曾慶紅、李長春、李先念、喬石、姜春雲、李鐵映、葉選平等曾先後親臨紅旗渠視察。

201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紅旗渠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也成為河南省第8家被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縣域獲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尚屬首例。

2015年,紅旗渠建成50周年。

『陸』 (紅旗渠老電影)這幾個字的拼音怎麼寫

(紅旗渠老電影)這幾個字的拼音:( hóng qí qú lǎo diàn yǐng )

『柒』 記錄片《紅旗渠》觀後感

小時候,我就聽說過紅旗渠的故事,看過《紅旗渠》電影記錄片,唱過《紅旗渠》的電影主題歌——《定叫山河換新裝》,今日我們將在分局領導的帶領下去領會那條「幸福之渠」的豐富內涵,傾聽幾十年前艱苦歲月的動人故事。 河南省林縣山多地少,石厚土薄,鑿井無泉,引水無源,自然條件十分惡劣。1960年,以楊貴、李貴「二貴」為首的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提出「用林縣人民勤勞的雙手,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誓言,他們決定在太行山開鑿一條引水渠,從山西省平順縣把漳河水引入林縣,並給這條渠取名為「紅旗渠」。 紅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和「文革」的迷亂時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環境惡劣,技術裝備簡陋,資金和物資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兩糧食摻和著野菜充飢。20萬林縣民工克服種種困難在太行山上劈山開石,架起157個渡槽,打通211個隧道,終於修成寬8米,高6米,全長71公里的總乾渠,林縣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創造了這個奇跡,就算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堪稱為人力、人智、人氣的絕筆。不要說在當時那樣的條件,就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當因難的。紅旗渠蜿蜒於太行山區崇山峻嶺之中的懸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縱貫林縣全境。它的建成,結束了林縣「水貴如油」的歷史,大大改變了林縣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還創造了聞名中外的一大觀景。 紅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精神。 40年過去了,中國人民走過了艱苦的歲月。在現實的繁榮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紅旗和沸騰的人群,不由感慨萬分,似乎有一種精神力量吸引著我們,凝聚著我們,感召著我們。紅旗渠精神以其雄渾博大、盪氣回腸的魅力,融入我們的民族精神,也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 創業時期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生活條件好了同樣需要艱苦奮斗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艱苦奮斗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我們並不是要把艱苦奮斗與改善物質文化生活對立起來,也不是要把艱苦奮斗與貧窮落後等同起來,而是提倡積極向上,堅持與時俱進。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十分艱巨。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目標,需要我們繼續做好長期艱苦創業的准備,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需要教育我們的後代不懈奮斗。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個時代需要有時代精神。新的歷史時期,雖然條件好了,但前進道路上還有高山險阻,還有激流險灘。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建設任務還很繁重,實現現代化的理想,還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的艱苦奮斗。新世紀新階段,我們仍需呼喚紅旗渠精神,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化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力量。 與當年林縣的幹部相比,現在幹部的工作環境好了,文化也高了,眼界開闊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幹部的群眾觀念淡了,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作風差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弱了。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於引導和激勵廣大領導幹部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像當年組織修建紅旗渠的林縣縣委一班人那樣,團結實干,無私奉獻。紅旗渠的修建,是當年林縣縣委和各級黨組織,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堅持執政為民的一個典範。當年的林縣縣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在這里,黨的任務、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發展生產力有機地結合起來。 要把學習和弘揚紅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先進典型學習結合起來,教育廣大領導幹部樹立做人民公僕、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要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聯系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要牢記兩個務必,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使紅旗渠精神成為實現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動力。 紅旗渠精神動人心弦,啟人思考,催人奮進。它反映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紅旗渠精神不會隨著時代的遠去而疏逝,而是歷久彌新,光彩照人,長駐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紀新階段,讀一讀紅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們今天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要弘揚紅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職工作,為祖國的四化建設作出貢獻。

『捌』 紅旗渠修成後,現在的林縣是什麼樣子

哦,不是那樣的。這是一個有關於水的故事。水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實在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水,但是,今天這個關於水的故事卻是一組凝結了許多人的汗水、鮮血甚至生命的故事。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林縣十萬人靠雙手用十年的時間,開鑿出一條全長1500公里的大渠。1500公里,相當於北京到武漢的距離。1974年4月,鄧小平副總理帶了《紅旗渠》等十部電影紀錄片到聯合國宣傳新中國建設成就,第一部放映的就是《紅旗渠》。日本《朝日新聞》稱「紅旗渠是世界第八大奇跡」。然而在紅旗渠修成之前的千百年裡,林縣人民卻生活在極度缺水的困境之中,在這其中發生的許多真實故事,讓林縣人民下定決心修建紅旗渠。但是,在規劃建設紅旗渠的時刻,卻發現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

第二集——《修渠風波》

在林縣人民開始修建紅旗渠的時候,首先擺在他們面前的就是兩大難題:技術問題,在當時,全縣水利技術人員加上測量員,人數不過30人,技術水平最高的不過是中等技術學校的畢業生。而且幾乎沒有什麼先進的測量儀器,當時全縣只有少得可憐的兩台水平儀,一台經緯儀。在地勢非常險峻,地形非常復雜的太行山上,他們能完成這一龐大的水利工程的施工設計任務嗎?資金問題,當時林縣財政收入十分薄弱,只有不足七百萬。但這七百萬不可能全部用來修渠,至少還要維持全縣的正常的生產和工作。而整個紅旗渠工程後來計算的總投資將近七千萬元。極其有限的資金,對於修建這個龐大的工程來說,更是杯水車薪!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之中,林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在紅旗渠的藍圖規劃過程中,涌現出了以測量員吳祖泰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是他們的不畏艱險的辛勤工作,是他們的不怕犧牲,最終完成了紅旗渠藍圖的描繪。

第三集——《英雄悲歌》

1960年2月11日,農歷的元宵節,在中國傳統的習俗中,這是一個闔家歡聚的日子。黎明時分,浩浩盪盪的修渠大軍從全縣十五個公社的山莊窩鋪同時出發,自帶干糧、行李,趕著馬車、平車,拉著糧食、炊具、鐵鍬、钁頭、鋼釺,有的父子相伴,有的夫妻並肩,大家冒著嚴寒,踏著冰霜,急匆匆行進在漳河岸邊的山道上。這個日後被稱之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工程建設,從此來開了它波瀾壯闊的帷幕。這支隊伍前面,將會有一場什麼樣的會戰?會遇到什麼樣的艱難險阻呢?3萬多民工在七十多公里紅旗渠總乾渠渠線上,面對著太行山的懸崖絕壁,面對著堅硬的花崗岩,沒有鋼筋水泥,沒有機械設備,僅憑一釺一錘,如何打勝這場臉對臉的大硬仗?只有群眾的兩只手是用不完的工程投資。大家豪邁地說:「天寒,我們心裡熱;水猛,我們意志堅。困難就怕英雄漢,誓逼漳河上高山!」為了在汛期前竣工,大家爭分奪秒日夜輪班築大壩。經過八十多天的英勇奮戰,5月1日,紅旗渠攔河大壩及渠首樞紐工程勝利竣工,滔滔漳河水終於引上了太行山。

第四集——《修渠奇觀》

1960年10月,紅旗渠總乾渠第二期工程開工,工程移到林縣境內。第一期工程試通水,極大地振奮了幹部民工的精神。11月份,中央發出通知,為了在困難時期得以休養生息,全國實行「百日休整」,基本建設項目全線下馬,上級督促紅旗渠停工下馬。已修了一半的紅旗渠難道就此半途而廢嗎?是停?是干?經過討論縣委決定,中央指示要執行,紅旗渠工程也不能停。絕大多數民工回生產隊休整,開鑿狼牙山隧洞的艱巨任務,交給了留下的300名青年,並把它命名為「青年洞」從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紅旗渠修建了十年時間,戰線1500公里,30萬人參與修建,這個大禹式的開山導河工程,歷經「最困難時期」和「動亂時期」兩個特殊時期,完全憑著林縣人民一錘一釺一雙手修成。這其中有多少大刀闊斧的劈山工程?又有多少精雕細刻的石拱結構?更有多少英雄人物汗水、淚水、血水流淌?1964年,紅旗渠總乾渠勝利建成。漳河水按照人們的意志流入林縣,實現了林縣人民多年夢寐以求的願望。4月15日,在分水嶺舉行了隆重的通水典禮。成千上萬的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有的老人讓自己的孫子推著小車,翻山越嶺前來看水。慶典場面氣勢宏大,一片歡樂的海洋。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砌得齊整的紅旗渠右岸上,兩排整整齊齊排列很長的獎狀,手執獎狀的人滿臉笑容和自豪,這是整個工程中給予他們的最豐厚的獎勵,也是唯一的獎勵。

紅旗渠通水四十年來,林州的山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四十年來,共創經濟效益近20億元。不僅如此,這條「人工天河」,以雄偉壯觀的氣勢,博精深的文化內涵,正在成為著名的水利風景區。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玖』 電影李雙雙在哪裡拍的

電影李雙雙在林州市城郊鄉宋家莊村拍的

《李雙雙》是一部農村題材的電影,講述了性格火辣爽直的農村婦女李雙雙熱心集體事業,與自私落後現象作斗爭,幫助丈夫喜旺提高思想覺悟的故事。這個婦女隊長的原型就是當時在林縣宋家莊村任婦女隊長的劉鳳仙。

《李雙雙》於1962年在林州市(當時為林縣)城郊鄉宋家莊村拍攝完成,上演後迅速在全國走紅。1963年,該片榮獲第二屆中國《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女演員(張瑞芳)、最佳配角四項大獎。

在太行山腳下的城郊鄉宋家莊村中,有一座很不起眼但卻遠近聞名的農家小院。這家小院就是當時劇組拍攝的主要場景。

小院很古樸,由堂屋、東屋、西屋組成,三座小屋都是土坯牆,堂屋、西屋為瓦頂,東屋為石板頂,牆皮已多處脫落。走進院子,對照電影上的情景我們可以看出一門一窗、一磚一瓦、屋內擺設都還是當年的樣子。

「當年李雙雙就是坐在這個台階上哭的。」房子的主人石土金說,當年劇組在他家裡拍了好幾個月,他和家人一直很珍惜這座小院,40多年過去了,除了門樓,家裡都還是當年的樣子。只是院子中間的小梨樹,如今已成了老樹。

鄉親們說,有一場戲是李雙雙(張瑞芳扮演)和喜旺(仲星火扮演)吵架,演員們演得太像了,結果讓鄉親們以為兩人真在吵架,趕忙上前勸架……電影中的一情一景,很多上年紀的村民至今記憶猶新。

閱讀全文

與林縣小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間道2粵語迅雷電影天堂 瀏覽:897
北京電影學院顏值有沒有什麼要求 瀏覽:62
林更新全部電影免費 瀏覽:283
黎明槍戰電影片段 瀏覽:469
有一部電影講小孩子和音樂 瀏覽:810
上海最大電影院地址 瀏覽:138
手機在線網路電視直播電影 瀏覽:888
動畫電影媽媽咪呀主題歌曲 瀏覽:179
2016年女孩音樂電影有哪些 瀏覽:593
拍微電影如何找自己的團隊 瀏覽:249
如何看待17年電影市場 瀏覽:556
怎麼樣可以自己寫電影稿子 瀏覽:664
天堂有淚電影 瀏覽:104
電影世界體驗卡txt八零下載 瀏覽:969
手機怎麼把電影投到電視 瀏覽:795
一部歐洲鬼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85
dvd德國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11
阿凡達電影重映你怎麼看 瀏覽:123
1934年陽光電影音樂 瀏覽:550
怪物奇譚完整電影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