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視頻: 《交易》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5分鍾感人微電影。真實度
雲南的10歲小女孩!
⑵ 微電影怎麼掙錢
1、廣告收益
這是目前微電影最主要的盈利手段,對於商業微電影來說,表現為品牌定製微電影、品牌與視頻網站合作拍攝微電影;而對於一些非商業的微電影,在影片前後加入貼片廣告和植入產品名稱。無論是品牌商以付費形式與製作團隊完成微電影的拍攝與傳播,還是直接貼片廣告,最終買單的都是廣告主。
2、用戶收費
在日前舉行的「促進網路院線發展圓桌論壇」上,國內各大視頻網站的代表高調拋出「網路院線」概念,企圖為國產電影開辟電影院之外的「第二院線」,這也為微電影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分析認為,網路院線的終極發展目標是,做到和傳統院線一樣的「分賬模式」,即電影通過由各大視頻網站組成的「院線」付費播出,所得收入再由網站與片方分賬。同樣的觀點認為微電影中完全可以直接接入網購的平台,使得製片方獲得購買渠道的分成。甚至可以製作一本收費的微電影雜志進行精選推薦,間接實現後端收費。不過在很多業界專家看來,終端用戶付費的方式並不符合我國網路視頻用戶的消費習慣,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都不可能成為視頻網站賺錢的有效模式。
3、版權收益
該收益模式在當前只是一種設想,鑒於品牌定製會限制內容多樣性,一些自製微電影的製片人在考慮其它的盈利模式能不能突破現有框架,產生一些線上或線下的版權收益。
概括起來,微電影收費那麼有三種可能性——票房收費、用戶收費和企業收費。但無論是廣告主還是視頻網站,微電影都還不足以成為其營銷和收益的主要渠道。對出品團隊來說,重要的是出好作品,微電影產生影響力是很多因素共同造就的,目前微電影的營銷手法已經逐漸被網民熟知,之後的道路只會越來越困難。未來,微電影的創作者只有想出更好的創意、製作更棒的短片,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⑶ 微電影《交易》的背後故事或者結局
1、微電影《交易》的背後故事:雲南一10歲女孩在日記寫道:「媽媽,您賣了我吧。我可以去給人家當保姆,帶孩子,只要他們能出5萬塊錢,讓爸爸治好病。」 這是《交易》導演王崬鑒在新浪微博里的原話。
2、結局:人販子被小女孩感動了,出錢給她媽媽治病,但媽媽最後還是走了,然後人販子收養了小女孩。
拓展資料:
1、王崬鑒,青年導演,200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影視廣告導演專業。職業是廣告導演,2005年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一直從事影視廣告、宣傳片、mv及微電影的拍攝工作,並得到業界廣泛好評。
2、2008年回歸廣告業,建立導演工作室,成為獨立廣告導演。曾為惠普、東芝、西安楊森、中國聯通、大眾、奧迪、一汽解放、博士倫、中國國家商務部、中國國家建設部及房地產商拍攝大量廣告、宣傳片。
3、獨立微電影:感人催淚微電影《生日》、《來信》;微電影《心中的山》、《交易》、《1221》。
⑷ 記得有一部微電影,忘了叫什麼名字,誰知道大致內容好像是
交易(2011)
導演:王崬鑒
編劇:王崬鑒
主演:彤彤
類型:短片
⑸ 感人微電影 交易 觀後感咋寫
觀後感: 看著小女孩不斷地做減法,真的很心疼,聽到小女孩想把自己賣1800元時,我真的大哭了出來......但是當短片放到最後,出現那行字「當出現慈善危機時,請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時,我突然......不是懷疑這是紅十字會為了挽回信譽危機,而是我想:中國還存在太多生活在農村,像這位小女孩一樣需要關愛的孩子,還有這樣需要保護的家庭,但解決根本問題所在,需要我們現在強大的國家去改善我們的社會保障,現在是國富了,我們可以對歐洲的危機竊喜,為我的國家感到強大,但是國富了,民真的強了嗎?還是有這么多的家庭,這么多的孩子,面對疾病、災難,那麼不堪一擊,我們怎麼可以說國富民強呢?
⑹ 一個小女孩為了給媽媽治病叫人販子賣自己那視頻叫什麼名字
公益電影留守兒童影片《心願》主題曲-----女兒馬若溪演唱
這個歌是以這個背景作為mtv的,聽起來很不錯,感觸很深,不過我也在找這個那個微電影,過去式在空間里看到的
《交易》王崬鑒作品
⑺ 有什麼感人的微電影推薦,青春的可以,要有一定教育意義,20分鍾以內。謝謝
泰國的一部微電影《說不出口的愛》,講的是一個啞巴爸爸對女兒的愛,很感人,去看看吧
⑻ 《交易》微電影小女孩被人販子賣了嗎,結局又是什麼
據說是根據真事改編,後面的劇情是:人販子被小女孩感動了,出錢給她媽媽治病,但媽媽最後還是走了,然後人販子收養了小女孩。
⑼ 叔叔你把我賣了吧原型故事背景
1、微電影《交易》的背後故事:雲南一10歲女孩在日記寫道:「媽媽,您賣了我吧。我可以去給人家當保姆,帶孩子,只要他們能出5萬塊錢,讓爸爸治好病。」 這是《交易》導演王崬鑒在新浪微博里的原話。
2、《交易》是王崬鑒執導的微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照顧生病卧床的單親媽媽的感人故事。
由於家裡貧窮,桶里的米都快沒了,她哭了,哭得很無助。一天,她看到別人撿廢品可以賺錢,於是她開始效仿著天天撿廢品賣錢給媽媽治病,並在本子上用稚嫩的字體計算著醫療費的差額。每次拿到錢,她都會蹦蹦跳跳地高興一番。
小女孩經常在牆上量出自己的身高,希望快快長大。雖然攢的錢越來越多,但畢竟每天只能攢一點點。終於在一天晚上,小女孩聽到媽媽的咳嗽聲,知道媽媽病情惡化了。
第二天早起,小女孩難得的穿上了嶄新的衣服,洗了臉,整理了頭發,在看了母親最後一眼之後,她來到村西頭,找到正在田地里幹活剛被放出來不久的人販子,揚起了被淚痕又給弄花的小臉,流著淚說道:「叔叔,你把我賣了吧,我還差一千八給我媽媽治病。」
人販子沉默了……
3、結局:人販子被小女孩感動了,出錢給她媽媽治病,但媽媽最後還是走了,然後人販子收養了小女孩。
(9)微電影交易概括擴展閱讀:
1、王崬鑒,青年導演,200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影視廣告導演專業。職業是廣告導演,2005年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一直從事影視廣告、宣傳片、mv及微電影的拍攝工作,並得到業界廣泛好評。
2、2008年建立導演工作室,成為獨立廣告導演。曾為惠普、東芝、中國聯通、大眾、奧迪、一汽解放、博士倫等品牌拍攝廣告及商業短片。
3、2011年,拍攝《生日》、《來信》 、《交易》等系列溫情短片。
4、2013年,拍攝電影《我要高飛》;2017年,拍攝電影《倔強甜心》;2018年,拍攝電影《初雪告白》。
5、微電影《交易》榮獲新周刊2012中國年度電視榜 年度視頻佳作。
⑽ 微電影《特殊交易》影評
《特殊交易》是導演姚婷婷的一部溫馨感人,接地氣的作品。
《特殊交易》講述了一個年僅八歲失去媽媽的小男孩,用五百塊壓歲錢請一位陪酒女冒充他媽媽去開家長會,讓陪酒女做出回家陪孩子的故事。小男孩和奶奶共同守護著一個秘密,就是媽媽已經不在了。
其中兩個主要人物各具特色,通過幾個道具和對話導演塑造了一個堅強,有自尊心懂事的小波和一個外表冷硬內心柔軟的外地打工陪酒女的形象。
類似這樣的故事,在真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導演將故事放在熒幕上一是為了想讓社會中像小男孩和陪酒女的人們得到關注。二是想喚醒觀眾心中那片柔軟的部分,珍惜擁有的親情。
首先電影運用了一種順序的敘事方式,一開始的充滿疑問直到最後謎底揭曉。影片的開頭設置懸念,為什麼一隻稚嫩的小手要給一個陪酒女五百塊錢。小波在學校主動拉陪酒女的手陪酒女上課不顧他人接電話大聲喊叫,小男孩的主動和陪酒女的漫不經心形成鮮明對比。
但當兩個小時時間過去後,陪酒女被小波的老師叫住,事情開始出現了轉折。同時在學校小波與同學起沖突陪酒女上前拉開小男孩時,觀眾彷彿看到了一個母性爆發的野獸,以一種暴力的方式展示出母愛。
推動了整片故事的情節發展,也為後面兩人關系更進一步做鋪墊,其中打完架後在老師辦公室的時候也能體現出陪酒女內心的轉變,導演運用對稱構圖,將打架雙方分在屏幕兩側,一側是花錢雇來請開家長會但是孩子學習成績很好的陪酒女,一側是晚上出去找樂子但是熊孩子的父親,兩方實力差距形成對比。夜晚走在路上兩人的談話使情節漸漸達到最高點。
故事的高潮部分陪酒女在酒店讀信採用一小段插敘,伴隨著小波的信,交代了事情最初的起因,補充說明了人物背景,並通過作文拋出一個個小細節的同時讓觀眾感受到小波對母親的渴望,對接下來陪酒女回老家重慶陪孩子做鋪墊的同時,也讓主題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