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微電影梅蘭芳

微電影梅蘭芳

發布時間:2023-01-19 00:52:22

⑴ 求電影《梅蘭芳》百度雲盤資源

《梅蘭芳》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KEmd5aslEn7u4CnmryDRyQ

提取碼: 2hds

作品相關簡介:

影片《梅蘭芳》由陳凱歌執導,黎明、章子怡、陳紅、孫紅雷、王學圻、英達、余少群和安藤政信等聯袂出演主演。影片於2008年12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講述了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傳奇的一生。圍繞著這兩個人之間的故事展開的,以梅蘭芳引路人和保護者自居的邱如白因為不能忍受梅蘭芳和孟小東的愛情,在幕後導演了刺殺梅蘭芳的事件。


⑵ 急求一篇《梅蘭芳》觀後感

梅蘭芳和十三燕,還剩多少?

《梅蘭芳》這戲是有驚喜的。

驚喜不在章子怡飾的孟小冬身上,不在黎明演的梅蘭芳身上,也不在孫紅雷扮的邱如白身上。戲里戲外的他們,都被講述得太多。

「你的時代來了。」這是留洋歸來的邱如白對梅蘭芳說的。於是梅蘭芳應下和「爺爺」十三燕的比試。

「你的時代過去了。」這不是梅蘭芳對「爺爺」說的。這是「座兒」說的。

大勢所趨。

只是,十三燕唱了一輩子的戲,到了,連個體面的謝幕都沒有。有的是空無一人的戲園子和扔上台的垃圾。「誰毀了梅蘭芳的孤獨,誰就毀了梅蘭芳。」這是全劇被引用最多的台詞。梅蘭芳的孤獨或許成就了他的藝術,十三燕追求一生的東西卻最終將他孤獨地留在了台上。

難道他真不知變?他看了邱如白給梅蘭芳的信,應他之變改了戲已經代答。只是他唱了一輩子,「命和戲只能挑一個」,對他是個偽命題。

「順時代者昌,逆時代者亡。」他們不是不懂。可要人在一生最後的光景里認輸、認錯,怎麼認得起。這等於告訴他:你這一輩子都得推到重來。可是他不再年輕,他沒有改正的機會,沒有「重建」的時間。試圖改變父輩爺爺輩的價值觀,總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並非讓年輕人要閉緊了嘴,不去呼吸自由的空氣。「兩個凡是」的時代早已過去,道德的大棒已不再有力,一切合理的爭論,哪怕對象「前輩」,也值得鼓勵。但我相信大部分的80後看到舞台上寂寞的十三燕時,心情是復雜的,絕非拍手稱快。畢竟誰都有老的跟不上趟兒的一天。

梅蘭芳敗了「爺爺」,沒來得及謝幕就跑到「爺爺」那邊去問候,挺好。因為「爺爺」和梅蘭芳是一心的。「爺爺」臨走的一句話是讓梅蘭芳把伶人的地位提高些,不再是下九流,梅蘭芳到美國,拒日本,一輩子踐行。這是幾代伶人都是對梨園的感情,不認輸的感情。

如今,「座兒」叫「市場」,口味變化更快也更勢力,「伶人」叫「藝人」,從下九流變成萬人迷。也不知梅蘭芳和十三燕,還剩多少。

題外話

《南方人物周刊》問梅葆玖,怎樣看待張國榮比黎明更適合的扮演其父,梅葆玖說「張國榮演技很好,但有點女里女氣的。黎明還是一個大男人的樣,私下是個大男人,因為我父親私下就是個大男人。」讀了這句,覺得梅葆玖的境界比起其父似乎差了些。

說說《梅蘭芳》了。就這個戲的緣起而言,其是否成功只在一點,就是梅家人的滿意與否。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電影不是為普通觀眾拍的,也不是為陳凱歌拍的,盡管章詒和說陳是想「用梅來拯救他自己」。而要想真正了解梅蘭芳,還不如去看八卦和野史。

影片其實只是拍攝了梅蘭芳的幾個經過置換的人生片段。「死別」「生離」「聚散」三個篇章,人們給出了虎頭蛇尾的評價。從三段完成的品相來看,確實呈現「倒三角」的態勢。口碑最好的首篇,很多人驚呼《霸王》還魂,實在是過譽了。這部分戲所有的光彩來自於誇張的京腔京韻、輪番切入的戲中戲,以及鏡頭場面調度包括美術音響等構織而成的張力,談及劇情及劇作本身,較之《霸王別姬》,可謂望塵莫及。因之,也就有了虛張聲勢的嫌疑。再看看日前曝出的阿嬌被刪的戲份,可嘆原本就嫌寡淡的故事又少了精彩。這節的「斗戲」是看點,好在十三燕這個人物雖敗猶榮,老譚家也算大氣,始終沒聽到什麼意見。觀眾也看得明白,知道二者其實無所謂輸贏,新老交替,是潮流所至、時代趨勢、歷史必然,就像今天的京劇得給周傑倫讓路一個道理。而沙里澄金,直到現在《定軍山》里的老黃忠依然氣沖鬥牛,《黛玉葬花》《一縷麻》卻早已湮滅於舞台。

「生離」一節,因為早前就對梅孟之事有所耳聞,眼見先人屍溫猶在,卻給編排成這樣的面目,我是很抗拒看的。中國歷來有造神的傳統,放著好好的人不做,偏要在人前裝神,背後弄鬼,中間多少的不堪,何其荒唐!這次的《梅蘭芳》打了還原其為凡人的旗號,卻仍舊是靠篡改歷史為死人塗脂抹粉的行徑。自然,伶人不及帝王將相,再怎麼改也無非風月之事,多少人不過是看個樂子。但細詳其理,則充斥了對於歷史尤其是對於逝者嚴重的不尊重。孟氏後繼乏人,估計也懶得站出來理論。翻遍正史野史述及梅孟姻緣的前前後後,這出現實中的戲劇梅的表現真正是現實的入骨。「梅蘭芳從來不是菊壇徐志摩,決無什麼浪漫情懷。(章詒和語)」是啊,一個一貫奉行圓融通達中正平和的人,如薛氏寶釵,怎可言及浪漫。可憐那千斤婚書和萬種辜負竟硬生生改成了柏拉圖,即便是刺殺血案,也可以移花接木,不但「刺梅」成了「刺孟」,為了不玷污二人感情的「純潔」,還給安排在了分手已成定居、雙方訣別的前夜,現實中背棄的導火索演變成修飾愛情童話的美麗花邊。我心想虧得當事人沒活到現在,否則看了豈不得當場嘔吐。

這戲,眼見著就只成了一個編字。到了「聚散」,日本人的軍刀都舉起來了。梅不是振臂高呼的革命者,不是家國大於天的舊文人,做為場面中人,對他而言,「做人」應該是凌駕於那些大概念之上的立命存身的根本,他當然懂得趨利避害,說到底不過跟大家一樣,輾轉求存,苟全性命於亂世罷了。而日本人再怎麼豬狗不如,倒懂得尊重藝術,好過那種整天追著你捧著你一副離了你活不了的架式骨子裡卻一百個瞧不起你張口就是戲子下九流之徒。因此,這樣的戲於塑造聖像金身益處無多,也遠不及程蝶衣一句「要是青木在,京戲就傳到日本了」火爆精彩。除了幾句狗血台詞,拉拉灑灑四十幾分鍾,若非邱如白露了一臉,幾乎都要水掉了。我倒是喜歡這電影的結尾,大幕緩緩拉開,景別的處理是大全景中的小舞台,然後鏡頭打到台下的邱如白身上,電影戛然而止,手起刀落,匆忙之中似是帶著一種無法釋懷的恨意。

至於演員的表現,最好當然是王學圻。早在這電影公映之前,似乎對他的十三燕已有頗多巷議,難得是輿論一邊倒,好就一個字。我一般將這種不夠審慎的言辭視為恭維,但後來的印象累積下來,我忽然冒出這樣的想法,綜合王學圻的資歷等多方面的因素考量,他很有可能憑借這個角色預定來年的金雞獎。王學圻是個很有意思的演員,他的特別之處在於,已近花甲之年氣質中仍有著隱約的虎氣,而且妙在平常不事張揚。上得台來,呈現給我們卻是十三燕一招一式舉手投足間的名伶風采。這個角色唯一讓我不喜歡的是那口過於誇張的京白(我稱之為京味太監腔兒),這也是陳氏電影的特色。對章子怡的表演有彈有贊,我覺得還算不錯,第二部分的戲,她撐起了大半。記得謝飛老師曾說過章子怡談得上表演的作品只有《我的父親母親》,其餘都是在演自己。這次明顯感覺整個人沉了下來,少了以往角色的輕浮和發狠,塑造出人物性格開闊的一面,她應該是用了心的,比如人物講話的口氣設計得有些意思,不見了她慣有的那種膩味的胡同氣和咬牙切齒,倒是頗有些可愛的丈夫氣,看得出她在把自己向「坤生」的身份努力靠攏。邱如白這個人物,顯然是陳凱歌在片中的代言人(慣於在影片中設置自己的替身,是陳氏電影的另一大特色。)孫紅雷自身的氣質跟角色距離不小,沒有了才華和文學修養做底,所謂的「狂」就難以成立。孫一貫的「東北方法派表演」也讓人頗有微詞,但還是得承認,他的某些戲還是可以的,比如邱如白晚年的戲份。其他的角色,吳剛的費二爺多被提及,建議去看看他的《光榮的憤怒》,表演堪稱精彩;余少群的少年梅郎讓很多人驚艷,看過他上《魯豫有約》,倒還是爛漫之人;英達無功無過,黎明乏善可陳,而陳紅真是讓人驚訝,科班出身加之多少年的影視實踐、圈內浸淫、人生累積統統不作數,淺薄俗氣倒在其次,竟然完全不入戲。她真是應該安心做幕後,若不是要養家,也實在沒必要這么現眼(八卦一句,估計《趙氏孤兒》中的程嬰夫人已經預定了吧?)。

這篇文章開寫不久,竟傳來影片入選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消息。惜乎已不是舊日豪情,《霸王》「婉拒」柏林,劍指戛納。英雄遲暮,摧眉彎腰都只為稻粱謀。當然,如果柏林夠得上憐老惜貧,給個安慰獎已是慷慨之舉。

最後談談陳凱歌電影折射出的性心理現象。記得當年有這樣的笑談:張藝謀是投機者,陳凱歌是自戀變態,王家衛是小商販,李安是老太太。《霸王別姬》的主題是迷戀與背叛,陳凱歌大約很是享受用這樣的調調來闡述自己的藝術理想。影片在戛納蟾宮折桂,陳因此一雪前恥,也結束了張藝謀獨步天下風頭出盡所帶來的「尷尬」。榮歸之後和電影上映時的宣傳,面對媒體,陳凱歌多次迫不及待地宣稱「我就是那個虞姬」,執拗中透著少年豪氣。大約就是從這種極具優越感的自戀中,人們開始透視陳凱歌電影潛隱的心理徵候。學者陳墨曾在其著作中將這種心理溯源追至《大閱兵》始,其中的某些表演片段確實讓人感到一絲曖昧。到了《霸王別姬》,非常心理引發的特殊情感被發揮和升華到極致,而這種男男之間特殊關系的處理還延續到了陳凱歌之後的眾多作品中。最近的這部《梅蘭芳》,雖然另類情感是梨園題材和男旦角色的上佳佐料,但考慮到現實中的諸多顧忌,這應該是被極力迴避的東西。孰料陳凱歌此心不死,祭出奇招,將此大任降於邱如白這個表情復雜的人物身上。孫紅雷被邱如白上身後,吐出了許多癲狂之語,聞者多是啼笑皆非。但他其中一句話卻有些意思——我和陳凱歌的合作,就像兩個殘廢在一起……兩個殘廢碰到一塊兒就不孤單了,兩個人在一起真是幸福。竊以為,這或可作為陳凱歌電影中男男情誼的最佳解讀。綜觀陳氏電影男男曖昧史,其顯然不同於港片及西片中那種江湖歲月中的兄弟情深,但將其稱為同性戀情,倒也未必准確,至少不全對。在這些「殘廢」的人物身上,其實體現的是陳凱歌的一種自我分裂。有人說「看李安的電影覺得他愛女人,也愛男人」。看陳凱歌的電影,給我的感覺是他不愛女人,也不愛男人,他愛的是自己,而那個自己,似乎是被扭曲的。做為藝術家的天性中的孤獨與脆弱誠然讓他缺乏面對世俗時需要的強大的內心力量,而其周邊的人似乎也一直沒能適時給予這樣一種足夠的心理支撐。看陳凱歌在《梅蘭芳》宣傳期間顧盼時的露怯,讓人無法懷疑至少陳紅未能提供給他強有力的心理支持。而這點,張偉平之於張藝謀,就要好得多。因此,透過那些近乎畸零之人的惺惺相惜的微溫和豆火,燭照的是在藝術坎途上孤憤前行的陳凱歌深刻的自憐自戀,是在夜闌人靜時對俗世劍身的深情撫摸和穿越歲月的對自己的深深的體恤。

⑶ 電影梅蘭芳,講的是什麼

每個人都是梅蘭芳!
窗外朔風凜冽,窗內孤燈孤影,電腦旁,孤獨的心靈透過孤獨的的眼神,伴隨著敲擊鍵盤的孤獨的聲音,訴說著別樣的孤獨!

我在回憶《梅蘭芳》,《梅蘭芳》給我的感覺只有兩個字:孤獨!與其說電影從「死別」、「生離」以及「聚散」三個部分展現了梅蘭芳的傳奇一生,不如說電影從「死別」、「生離」以及「聚散」三個部分展現了孤獨的不同內容。

「死別」部分我看的哭了,為十三燕的堅強哭了,為十三燕的固執堅守哭了,為十三燕的悲情凄慘哭了,為十三燕的孤獨堅韌哭了!當十三燕在殘片碎礫,烏煙瘴氣的舞台上,面對著空無一人的戲場依然字正腔圓,身正影直地堅持唱完《定軍山》時,他把他的那份孤獨:生命的孤獨,藝術的孤獨,身份的孤獨,高傲的孤獨,失敗的孤獨,執著的孤獨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了!尊嚴而華麗的轉身註定了十三燕的死,孤獨的死去也許是他最好的歸宿,因為那個特定背景下的沉重是任何人都承擔不起的,更何況是一個把唱戲看的比生命更重要的孤傲老人呢。

「生離」部分梅蘭芳和孟小冬的愛情折射出的孤獨更顯細膩。孤獨之於愛,到底是輕落在那一淼晶瑩花瓣上的露珠那般不棄不離,還是劃破天際的流星,永遠只能是奢望?梅蘭芳和孟小冬的愛情雖然在責任,事業,無奈的壓力下夭折了,但留存在梅蘭芳心裡的那份美麗也同樣在我們的心底開放出了冬日裡的溫暖之花。孤獨,雖然脆弱,但未嘗不是一種美麗。守得住的孤獨是純粹,守不住的孤獨也無罪,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孤獨,不管是靈魂里的,骨子裡的,還是停留在皮膚表層里,像煙花一樣稍瞬即逝的。

「聚散」部分的孤獨略顯沉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苦難讓一個唱戲的「女子」來承受,這本身就是份孤獨。影片中幾個鏡頭令我心酸,一個是陳紅扮演的福芝芳在鐵門外焦急地等待梅蘭芳從日軍那裡出來的那份濃濃的牽掛,一個是梅蘭芳在上海演出被國人誤解,家中玻璃被石塊打碎的那種無奈的隱忍,一個是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對跟在他後面的人說「謝謝大家,別再跟著了,我要開始扮戲了」後的那種無言的沉重。

有人說《梅蘭芳》是陳凱歌的回歸。他找尋回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孤獨,沒有再一次迷失在人雲亦雲的商業大潮中,所以他成功了。

有人說《梅蘭芳》是黎明的回歸。「我告訴你,我不演梅蘭芳,我就是梅蘭芳!」黎明,沒落的明星,也在《梅蘭芳》中找尋到了自己的影子。孤獨了十多年,承受了十多年,堅守了十多年,終於在孤獨中又一次找回了自己!

也有人說《梅蘭芳》是孫紅雷的回歸。「六哥我是干凈的。」沉浸在《梅蘭芳》中的孫紅雷久久不能解脫,在劇中辭掉公務員工作,試圖洗脫流言的那句台詞本來就在世風低俗的今日就頗顯扎耳,如今又讓紅雷兄把「干凈說」帶到了當今娛樂風暴的漩渦中,能不孤獨嗎?孫紅雷的男人性格又回來了!

其實,何止他們,每個人都是梅蘭芳!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孤獨!

⑷ 電影《梅蘭芳》什麼時候上映講的是什麼

已經上映了12月5日全國上映! 梅蘭芳,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8歲就開始學戲,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台、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34天。 回京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後,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峰時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 1919年4月,梅蘭芳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記》等戲。一個月後回國。1921年編演新戲《霸王別姬》。1922年主持承華社。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雲等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家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市獻演京劇,獲得巨大的成功,報紙評論稱,中國戲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是一種有規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遷居上海,先暫住滄洲飯店,後遷馬斯南路121號。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1935年他曾率團赴蘇聯及歐洲演出並考察國外戲劇。在京劇藝術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接待外國藝術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謙遜、朴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了各國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 抗戰爆發後,日偽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於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鬥志。1941年香港淪陷後,他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後方讀書,自己於1942年返滬。 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在上海復出,常演崑曲,1948年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國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上海解放後,於1949年6月應邀至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2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並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攝了《梅蘭芳的舞台藝術》,收入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宇宙鋒》、《斷橋》等及他生活片斷和在工廠、舞台演出的《春香鬧學》等戲的片斷。1956年他率中國京劇代表團到日本演出。1959年5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掛帥》,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節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蘭芳文集》、《梅蘭芳演出劇本選》、《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⑸ 電影《梅蘭芳》為什麼讓人淚目

電影《梅蘭芳》讓人淚目,因為這部影片不但細膩描述了梅蘭芳與大伯之間的「父子」之情,而且還刻畫了真摯的兄弟情。。
梅蘭芳與他的大伯之間的關系,大伯既是他的長輩也是他的老師。這種亦父亦師的關系影響著梅蘭芳的一生。
接著就是梅蘭芳與邱如白之間如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兄弟」情。是邱如白發現和挖掘出梅蘭芳的潛能。順其自然的帶出十三燕與梅蘭芳的戲曲對台賽,他們二位是對戲曲的「痴」情。
影片中最打動人心的,是梅蘭芳與孟小冬之間的情愫。影片通過兩人戲曲的交流,探討,演繹。彼此之間也引起了「共鳴」之情。」從而上升到了纏綿悱惻的「愛」情。這裡麵包含更多的是廣義的「博愛」之情。但。終究也是因為彼此對戲曲的大愛而放棄了個人的小愛。終究也就成了愛而不得。

⑹ 《梅蘭芳》這部電影說什麼想反映什麼

梅蘭芳人生的第一個競爭對手就是和梅家有三代情義的老藝人「十三燕」。梅蘭芳的出現,動搖了十三燕的地位。決戰不可避免,但是梅蘭芳第一場就輸了,他還有兩天的時間可以挽回敗局。不顧眾人的反對,梅蘭芳改演時裝新戲,結果大獲成功。勝負已定,梅蘭芳勸說十三燕放棄第三天的演出,卻遭到了十三燕的拒絕。 梅蘭芳漸入中年,有了妻子福芝芳(陳紅飾)和可愛的孩子們,他的事業如日中天。1929年,他接到了赴美國演出的邀請。在京劇舞台上專門扮演男人的女藝人孟小冬(章子怡飾)第一次見到梅蘭芳就看到了他眼中的憂郁,而她開闊爽朗的性格感染了梅蘭芳。他們同台演出,有了一種把自己同對方糅在一起共同分享的願望。這時,梅蘭芳的妻子福芝芳對孟小冬說,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兒(觀眾)的。 梅蘭芳因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決定不再登台演出,在梅蘭芳多次拒絕日本軍隊對他發出的演出邀請時,卻吃驚地聽到了自己即將復出的消息,而向社會公布這條消息的,正是匿名的邱如白(孫紅雷飾)。 幕後製作小心翼翼拍《梅蘭芳》 陳凱歌執導的《無極》上映後,外界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一直是貶大於褒,此次吸取《無極》在故事上比較弱化的教訓,陳凱歌對《梅蘭芳》的劇本要求苛刻。 陳凱歌要拍《梅蘭芳》的事情,已經得到梅氏後人梅葆玖先生的認可,梅葆玖已與陳凱歌以及投資方中影集團進行了磋商。梅葆玖的意見是:支持、合作、細談。目前梅葆玖先生已經把父親生前的影像、唱片、照片等資料都整理好,並表示可以無償提供給陳凱歌作為參考。 黎明出演梅蘭芳 從梁朝偉到王力宏再到黎明,《梅蘭芳》的主角人選一直備受關注,北京出生的黎明最終獲得劇組青睞,成為出演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最佳人選。
http://kinkunwang.blogspot.com/2009/01/forever-enthralled2008-imdb-7.html

閱讀全文

與微電影梅蘭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是怎麼拍電影的 瀏覽:355
跟朋友看電影怎麼聊天 瀏覽:399
美國電影銀行家在線觀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瀏覽:488
免費ppt模板微電影 瀏覽:98
特種兵大電影有哪些 瀏覽:889
航拍電影鏡頭音樂 瀏覽:803
抖音怎麼發布高清視頻電影 瀏覽:988
商業廣場電影院號碼 瀏覽:907
日俄戰爭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454
綉紅旗是哪個電影的主題曲 瀏覽:406
下面哪一個不是微電影產生的背景 瀏覽:762
法利賽人神馬電影 瀏覽:696
你的寶藏歌曲是什麼電影 瀏覽:191
電影失落的世界影評 瀏覽:110
關於音樂的電影有幾個獨立 瀏覽:702
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瀏覽:444
美國電影搞笑戰爭 瀏覽:110
徐佳電影演員演的戰爭片都有啥片 瀏覽:818
迅雷電影天堂手機版下載軟體 瀏覽:991
電影唯愛永生背景音樂 瀏覽: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