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公益微電影
所謂公益,就是指為了公共利益事業,也就是為了人們服務的事情,而微電影則是指時長在10-60分鍾不等的,有完整故事情節的短片。公益微電影就是為了公共利益,也就是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了對社會起到一定的良好影響,而不是為了盈利為了賺錢去拍攝的微電影短片。
像韓紅在2012年拍攝的《假如失去三天光明》就是公益微電影,是國內首支以「西藏盲童」為主題的公益微電影。
⑵ 微電影有什麼特點
一是微時長放映,一般30秒—300秒;
二是微型製作,投資成本從幾萬到幾十萬,准入門檻低,參與者多為草根;
三是微平台播出,大多通過網路、手機等新媒體視頻平台播放,貼近普通大眾,普及度更高。多媒體網路、3G 無線上網手機等新技術的應用,更是給了微電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寬闊的發展空間。
⑶ 微電影的特點都是怎樣的
微單影的特徵如下:迷你性「5分鍾呈現一個完整的世界,難道這不是很神奇嗎」;在這個資訊異常發達,信息傳播率極快的年代,這就造成了很多人不願意坐下來慢慢欣賞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在這個網路時代應運而生的微型電影,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影視界大腕的專利,而是大眾共同的「寵物」,只要擁有簡單的攝影設備和處理工具,每個人都可以做編劇、做導演,只要有興趣和願望,每個人都可以做主角、做配音。互動性——美國傳播學者沃倫弗曾說:「傳播是一個心靈影響另一個心靈的全部程序」。
商業性:微電影即微型電影,微電影是指專門運用在各種新媒體平台(各種具有視頻功能的手持移動設備,如3G手機,手機電視等,具有無線移動功能的筆記本電腦和其它移動視頻接收設備)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製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專業製作商製作或者委託製作、有專業或業余導演和藝人或草根群眾參與、以產生話題為目的、適合廣告植入、具有某種連續性和後開發潛力)的「微(超短)時」(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1-7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⑷ 支教微電影創作的目的和意義
1、支教微電影創作的目的:具有互動和體驗特點的、人人皆可參與。
2、意義:微電影說明支教這一公益活動的意義,即支教給孩子們帶去的不僅僅是知識文化,更是對生活和未來的希望,體現了生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和重視。
⑸ 什麼是微電影 微電影的特點是什麼
1、微電影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它是指能夠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台傳播30-60分鍾之內的影片,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幾分鍾-30分鍾)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7-15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2、2010年以前,我們稱作短片的分別有實拍劇情片、動畫劇情片、學生劇情片作業、網路視頻。時長一般低於電影。網路短片從《失愛》、《樂珊之戀》到胡戈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到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再到管曉傑導演的《青春期》系列電影,以及天使投資人王利斌出品的驚悚片短片《荒野逃生》《尊嚴》逐漸變化成「微電影」這個詞。與電影的巨大投資相比,短片不論是在拍攝設備,資金,團隊,流程等方面都有較低的要求,適合電影專業院校畢業生的實際操作需求。
⑹ 公益微電影有哪些優缺點
如今公益已經成為了企業宣傳的另一把利刃,相對於用高昂廣告費丟出來的假大空,人們心理上更願意接受你有這么雄厚的資金,要麼加強一下產品質量,要麼就分出一點兒拿它幫別人做點兒什麼,哪怕是個不大的事兒。助人以漁,可以收獲的往往比想像中要多,就像《另一種溫暖》中這幫東芝兒童足球隊的活寶——他們以為自己砸破了一個怪蜀黍的窗玻璃,卻不知道他們簡單的快樂打開了一個大人的心。
孩子和大人為了一個小球場踢了一場比賽。大雨里上門叫板的小孩兒趁主人公沒留神把球兒進了,看著他失落的背影高喊:「你沒贏,也沒輸」。成人化的兒童視角,把復雜的現實簡化為一場簡單的博弈,簡單化的成人視角,將大柯的內心世界外化為佔用球場的小房子和破茶缸子喝咖啡,球場讓他們為了同一種快樂產生了交流。一個人生不得意的職業球員在一群踢球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熾熱的執著。
孩子們也獲得了意外的回報,他們聽聞大柯跟曲波是隊友,結果真的見到了踢球的大明星曲波。真實球員的真名出場有種夢想照進現實的感覺,似乎這個球場上發生的故事,就在現實中每天都在發生。每個人都曾有過夢想,而夢想過了童年時代便失去了賽場,就像大柯的咖啡,只能用大茶缸子來成裝。
孩子們簡單的快樂,可以讓長大的人忘掉茶缸里咖啡的苦澀,發現夢在心裡,從未離開。這便是另一種溫暖。
近年來各種平台上涌現出的越來越多公益題材的精品。台灣大眾銀行《母親的勇氣》、《人為什麼活著》,曾一度在網路引起話題。公益題材歸根結底講述的是最與人息息相關的東西,一種精神,一個故事,一個人物,在短短的幾秒鍾內抓住觀眾,在短短幾分鍾里,迅速敲醒人內心的某種共鳴。
微電影的出現為公益題材提供了新的方向。相比於廣告,微電影同樣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電影短片的長度給予了創作人員更充分的敘事空間,加之電影敘事手法的介入,已經能夠讓故事有發酵的可能。
本片中大柯賣大餅的時候端著一茶缸子咖啡,這樣的環境里,那個大茶缸子里本該是從早泡到晚快沒味道的茶葉沫子,或者乾脆就是一缸子白開水。顯然沒有人會在這樣破舊的市井街頭喝咖啡,喝咖啡的地方也不會用大茶缸子。無論怎麼組合,這一缸子咖啡都是不合適的,並且一個喝咖啡的人竟然淪落到這里用茶缸子喝水,這件事兒已經引起了周圍普通人的注意,在世俗眼光里,破落是不幸的,但破落了還在用曾經風光時的方式過日子,那就是笑料。這種錯位感形成了一條看不見的情節線,將大柯曾經的輝煌與快樂悶不作聲地呈現出來——他曾經活躍在一個不會用大茶缸子的地方。
⑺ 微電影具有哪些宣傳優勢
微電影名片的宣傳可是有很多的哦。這種新穎的傳播介質,確實能吸引社交對象的關注,讓對方印象深刻。當然微電影的宣傳優勢還有很多,比如,傳播快、環保、信息豐富、能塑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和個人魅力形象,總之宣傳優勢有很多的哦。
一、微電影屬於一種軟性宣傳
它結合了電影一樣的模式,包含了極其豐富的故事劇情,推廣的同時還可以帶給觀眾很多感動,能讓觀眾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中,記住企業所要推廣的品牌或產品。
二、微電影播放不受時間、地域限制,覆蓋面廣
微電影是專門運用各種新媒體平台上播放、適合觀眾在移動狀態和短時間休閑狀態下觀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的視頻(或微型電影)短片,它沒有時間限制,沒有地域限制,只要是有網路的地方都可以隨時隨地傳播;覆蓋面極其廣泛。
三、微電影內容豐富
微電影不像傳統廣告那樣直白宣傳,沒有一點故事情節,容易引發觀眾反感或熟視無睹。而製作微電影的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可讓觀眾不知不覺的被吸引。
四、傳播速度快
微電影主要通過網路進行宣傳,所以,一部微電影被人看了之後覺得非常有看點,那麼很多人都可能將其進行分享,因此一傳十十傳百,這樣下去就是呈「病毒式營銷」,傳播速度非常之快。
五、微電影更適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
現代人都忙碌、壓力大,比較偏向新鮮事物來刺激自己的視野、聽覺、感官,企業投入一定的資金製作微電影,不僅可以做宣傳用,而且還可以當做微型電影一樣去欣賞,可以說完全迎合了現如今大部分人的需求。
⑻ 微電影指什麼與DV錄制的影片有何區別
微電影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它是指能夠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台傳播30-60分鍾之內的影片。
與DV錄制的影片區別在於:微電影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幾分鍾-30分鍾)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7-15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
微電影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8)公益微電影特點擴展閱讀:
微電影的特點:
1、劇本敘事干凈利落,語言通暢明白,詞句短小簡潔,語言力求口語化、形象化。人物性格、腔調、語氣為作品表述服務。
2、構思一要完整,二要新穎,三要科學,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微電影構思精巧、製作精良,才能製作出內容、形式俱佳的微電影,才能為大眾所接受。
⑼ 微電影的私人化特徵
微電影是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它能在段時間內社會大眾的認可並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說明微電影有著獨特的審美特徵和藝術品味。微電影的「微」特徵在其製作規模、敘事方式和表達方式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目前來看,微電影的類型主要有文藝微電影、企業形象片和公益微電影等,它們因傳播目的的不同而各自表現出了獨特的審美特徵。
一、微電影的興起及現狀
(一)微電影的概念
電影自1895年盧米埃兄弟發明以來,已走過近120年的發展歷程。電影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然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電影也出現了小型化和快速化的趨勢,這就是微電影。微電影,意即微型化的電影。微電影是網路信息化時代產生的一種新型電影形式,它與傳統電影一樣,都要經歷編劇、拍攝、後期製作的流程,但與傳統的電影相比,微電影有著獨特的藝術特徵。
1、製作規模的「微」。相對於電影而言,微電影在時長、投資、製作周期方面都有微型化的特徵。微電影的時長最少有幾十秒,多則半個小時左右,最常見的在十分鍾左右,如徐崢的微電影《一部佳作的誕生》,僅用8分鍾的時間講述了三個綁匪為籌集拍電影的經費而去拍攝勒索錄像的一連串趣事。微電影的投資由於時長和劇情的設置往往不需要像電影那麼巨大,幾百元也可以拍出來,如《天堂午餐》就是河北傳媒學院大三學生劉嘯宇用相機拍攝的一部表達「孝」主題的微電影。微電影的「微」還表現在製作周期上,微電影從拍攝到上映往往僅需要幾天到10幾天的時間,相比電影而言時間大大縮短了。
2、敘事方式的「微」。微電影是順應當下社會生活的快節奏而誕生的,在敘事上,它不得不呈現出一種碎片化的微型特徵。微電影有著自己獨特的構思,往往是一些小片段、小故事或小情境,這就決定了微電影的敘事方式也不能太復雜。微電影要在幾分鍾的時間里完成一個故事的敘述,因此,它往往會突出故事的高潮部分,而其他的情節和敘事就採取跳躍式的敘述。比如微電影《老男孩》的開頭,就是通過肖大寶和王小帥的幾個生活細節呈現的,混亂和零碎的情節需要觀眾將其組合與聯想才能形成完整的故事情節。
3、表達方式的「微」。微電影的時長決定了它的表達不能設置太多的鋪墊和戲劇沖突,必須簡潔明了地陳述故事的發展,運用觀眾通俗易懂的表達形式展開敘述。在主題方面,微電影的主題比較簡單明確,主要集中在社會輿論焦點以及容易引起關注和爭論的新聞熱點。由於目前微電影的創作者主要在社會大眾階層,因此他們對電影主題的理解和剖析往往不夠理性和深入,所以表達比較淺顯。在細節表達方面,一部微電影往往只注重表達與主題最為貼近的那個細節點,並將此細節放大,成為俘獲觀眾的「吸睛點」。在語言上,微電影也與電影有著不小的區別,這主要表現在微電影與音樂、喜劇等的結合,而風趣、幽默、時尚更是微電影語言的共性特徵。
(二)微電影興起的原因
微電影經歷了短短幾年的發展時間,就呈現出了數量多、受眾廣的特點,廣泛地進入公眾視野,究其原因,與新媒體的發展、商業利益驅動和觀眾的需求密不可分。
1、新媒體的發展為微電影的興起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傳播渠道。微電影的發展依託的是發展迅速的網路傳媒。一方面,計算機及軟體技術的發展使得製作者可以方便地進行拍攝、剪輯等製作工序,並且製作者也可以通過信息量豐富的網路去獲得更多專業的電影製作技術,這也為眾多有著「電影夢」的人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技術支撐。另一方面,微電影依託於3G、4G技術和移動互聯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出現,得到了即時的傳播渠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和評論微電影。
2、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業利益驅動了微電影的發展。微電影自誕生之日就被界定在電影與廣告之間,這也緣於微電影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目前,選擇通過微電影做品牌宣傳的企業越來越多,這一方面是因為接受和喜愛微電影的人以年輕人居多,有較大的購買力;另一方面,微電影的表達方式和傳播效果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和信任。
3、網路信息化時代下大眾的需求為微電影的興起提供了接受群體。網路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當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便希望用最短的時間接收到最大的信息量。於是,微信作為一種短小、簡單、輕松的影視形式滿足了人們的收視需求,也滿足了快餐文化消費的需求。此外,在微電影的傳播過程中受眾可以實現即時評論與互動,人們可以藉助即時通訊設備和軟體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⑽ 一分鍾微電影幾個鏡頭
微電影,就是微型電影電視短片,主要是指在各種媒體平台(互聯網路、電視、手機、電影等)上播放的具有一定情節的數字視頻(影像)短片,適合當前大眾移動傳播和休閑娛樂觀看。微電影具有「微時間、微製作、微傳播」的特點,呈現出製作大眾化、人群年輕化、媒介多元化、樣式碎片化的發展態勢,廣泛應用於廣告、文宣、 娛樂和家庭生活之中。
一般微電影影片時長在5分鍾左右,而且大多數在3分鍾以內。在許多電視台和網路平台上播放的公益廣告微電影,大多數就是在1分鍾左右,而且還有不少只有30秒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