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雲岩區貴開路屬於哪個派出所
貴陽市公安局雲岩分局貴烏路派出所。雲岩區貴開路屬於貴陽市公安局雲岩分局貴烏路派出所,位於貴陽市雲岩區百花山路與百花巷交匯處北標簽。
② 1778555是貴陽雲岩分局的嗎
不是。貴陽雲岩分局地址是雲岩區北京西路,1778555不是屬於貴陽省的,所以也不是貴陽雲岩分局的,貴陽雲岩分局的警號是以0851開頭的。
③ 雲岩區教育局23號查出一例新冠病人嗎
貴陽市公安局雲岩分局官方微博9月15日通報,9月13日,雲岩區某學校保潔員工黃某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疫情防控工作人員通過對黃某某軌跡回溯排查發現,黃某某在疫情防控靜態管理期間,明知違反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的情況下,多次從封閉小路翻爬進出學校。9月14日,該學校又有一名職工核酸檢測呈陽性。公安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條之規定,以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依法對黃某某立案偵查。
④ 貴陽雲岩區分局可以在網上報警嗎
可以。貴陽市公安局聯合騰訊開發的微信視頻報警程序正式上線,市民通過手機微信即可實現視頻報警。微信搜索貴陽公安或貴陽110公眾號,點擊一鍵報警,打開視頻報警即可。
⑤ 貴陽雲岩公安分局名單
黨委書記、局長:林超
黨委委員、副政委:李剛
黨委委員、副局長:李林、劉年一、馮偉、吳丹、王強、胡志超、禹輝旗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黃偉
黨委委員、政工室主任:陳林
一千個人里就有一千個哈默萊特,世界上無論如何都無法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對同一件事情,大家也會有不同的評判標准。我的答案或許並不是最為標准,最為正確的,但也希望能給予您一定的幫助,希望得到您的認可,謝謝!
祝願你在今後的生活中平平安安,一帆風順,當遇到困難時,也可以迎難而上,取得成功,如果有什麼不懂得問題,還可以繼續詢問,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或者有所顧慮,我們一直都是您最堅定的朋友後台,現實當中遇到了不法侵害,和不順心的事情也能夠和我詳聊,我們一直提供最為靠譜的司法解答,幫助,遇到困難不要害怕,只要堅持,陽光總在風雨後,困難一定可以度過去,只要你不放棄,一心一意向前尋找出路。
⑥ 公安局雲岩區分局反詐騙中心,什麼意思
就是防止人們被騙
國家反詐中心是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路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合成作戰平台,集資源整合、情報研判、偵查指揮為一體,在打擊、防範、治理電信網路詐騙等新型違法犯罪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1年2月1日,國家反詐中心正式入駐人民日報客戶端、微信視頻號、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五家新媒體平台,開通官方政務號。
⑦ 貴陽市公安局雲岩分局戶籍今夭是否上班
上班。2022年9月28日是周三,周三屬於工作日,因此貴陽市公安局雲岩分局戶籍是上班狀態。貴陽,因位於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簡稱「築」,也稱「金築」。貴州省省會,是貴州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交通中心。
⑧ 漢文0441
漢文0441
楔子
古人寫史書,多用兩種類型,一是編年體,一是紀傳體。編年體讀起來像流水賬。我想了想,既然是回憶大學,就用紀傳體來寫,寫的不好的,別生氣啊,沒寫到的,告訴我,我會補上的。本來我是想只寫一寫我們這個班的,可是後來越寫越多,但是名字不好改了,正如你叫慣了二狗,有一天你突發奇想,想改名為「二龍」,我想連你自己都不會適應的。如果改為《我的大學》,我覺得也不好,我倒不嫌帽子大,別以為高爾基寫了,我就不敢寫,我只是覺得我的大學,是一篇文章不能概括的。當然關於我的大學,在以前的文字里寫過很多,所以此處有些事不再重復,有些事想寫也會權衡一下不寫,為的是不傷害任何人。
一、
我的大學是在南昌灣里區讀的,那兒青山綠水的,很適合隱居,我之所以能在那兒呆了四年,多虧了那片山水。我們的學校背靠著鬱郁蔥蔥的紫清山,山上清幽異常,百鳥鳴叫。我的大學緊挨著中國古音樂發祥地—洪崖丹井,相傳樂祖伶倫在此創造了中國古音樂的五律—宮商角徵羽。丹井是由一條小瀑布沖刷而成深潭,相傳古人在煉丹,並且丹井深不可測,通著五湖四海。丹井之旁就是古剎—翠岩寺,每天我們都伴著佛號聲起床,又在佛號聲中入睡。寺廟里魚龍混雜,有些人只是穿著僧袍骨子裡卻還是個俗人,有些年輕的雜役和我們學院的女生談起戀愛,以至於和男生在廟門口爭風吃醋動起手來,後來院長和住持還有當地的公安局局長坐下來談判,最後規定我們學生不得踏入佛門半步,廟里的僧眾不得進入校門半步。我們的宿舍在山上,每天要走一百三十八級台階上山下山,時間久了,上再高的樓都不覺累。
我們的班叫漢文0441班,這是最初的名字,如沒記錯的話。我們的班主任叫姜文。不是那個電影明星,是來自山東滕州的女老師,按歲數還小我一歲,我親切地稱呼她姜老師,而其他同學都習慣稱呼姜文。姜老師對我很好,對我日後做班主任有很多潛移默化的作用。他是學法律專業出身,辯論的高手,口才那是一級棒,至今我都覺得她的普通話極標準的。她為我爭取了很多機會,讓我主動參加系裡團委的選舉,做了團委書記,但是僅做了一個月,因為覺得太耽誤學習,索性寫了辭職信,現在想來多少有點對不住他們對我的期望。還有很多機會,姜老師都幫我爭取,我想我在大學的成長她有一半的功勞。記得我剛去的時候,傻傻的不知得罪了什麼人,他們要圍堵我,我把這事告訴了姜老師,當時姜老師讓我在她宿舍樓下面等著,然後陪我去保衛科說明情況。她對自己學生的保護讓我深深感動,我想今天我能這樣愛我的學生,也是姜老師對我的教育的印證。記得第一次在南昌出去玩,是姜老師帶我們去的青山湖,我覺得那天拍的照片很美,我至今還珍藏著。姜老師後來做了文學編輯,如今是某知名服裝企業的一名大寫手,為總裁寫傳記。
教我們班古典文學的是李娟老師,李老師跟我母親同歲,還有舒婷,還有台灣的胡茵夢都是五三年出生的。她來到我們班的時候,記得當時留的是齊耳的短發,說話溫聲細語的,雖然帶著濃重的南昌口音,但是聽起來很舒服,一出口講課,就能聽出來收古典文學影響之深,連眉宇間都有一股古典的氣韻,聽她的課真是一種享受。她從古代文選一直帶到我們古典文學史,那時的課本,我一直帶在身邊,每次看都會熱淚盈眶。記得我們這個班後來第三年的時候就剩下我和鄭國慶兩個人了,五個老師,兩個學生。歷史上都少有的情況,被我們遇上了,真是幸運。我們倆聽著李老師的課真是享受,如今想來也是滿滿的感激與感動。有時候她會帶些小吃給我們倆,現在想起來,嘴裡還是甜的。母親般的關懷,讓我們懂得了真正的老師是怎樣教的。記得有一年,就是我工作的時候,正好缺錢,我向李老師借錢,李老師很快給我打了過來,我當時感覺李老師就像我的另一個媽媽。而且我在那所學院工作,眼看要被勸退的時候,是李老師讓我找一個熟人幫忙,雖然最終我還是離開了,但是此種恩情忠躍怎能忘懷?後來工作了,我已有不懂的問題也是常常向李老師請教,她年齡大了,打字慢,但是回復我的信息總是很快。如今我又不懂的地方,還是會問她。
說起剩下兩個人上課,為什麼能開成班。這都多虧了我敬愛的王主任,不知她現在一切都還好不?她很器重我這個青年學生,常常關心我,也為我爭取機會。希望我能有大的出息,我這人對自己好的人,見面的時候總是拙於言辭,我離開南昌的時候,僅僅在路上碰見她向她道了一聲再見。覺得自己太不知感恩了,有時候她會提些水果給我吃。那時讀書,吃飯都是剛能吃飽,水果更是稀罕物,經過水果店的時候,聞聞味就不錯了,捨不得買著吃,王主任每一次的關懷,我都記在心上。
帶我們外國文學的是邱文龍老師,邱老師上海外國語學院法語專業畢業,研究的是西方文學與比較文學。他的課開啟了我對西方文學的閱讀探求,他的課我記起筆記來也是不要命的,恨不得把他講得所有東西都刻在本子上。我常常在下課的時候問他一些問題,有些問題我想在一個教授看來,也許是可笑的,可是他總會不厭其煩的跟我講解。並且還送書給我,希望我好好研讀下去。如今邱老師生活在北京,因為他家公子在北京大學教書。邱老師年齡雖大,但是很潮。他學貫中西,卻絕不以學究自居,而是很隨和,玩QQ,微信,有時候比我們還要會玩。在他身上我們感受到的是青春。
帶我們文學概論的時是陳玉蓉老師,她是個美女加才女,她能把理論課講得極其生動,她的課是沒有缺席的學生們都目不轉睛的聽她講課,她給我在寫作上的啟示很大,有時候會推薦給我們雜志看。
冷光輝先生帶我們的當代文學史和美學,冷先生江西奉新人,一口濃重的奉新普通話,一出口就如子彈出膛,聽起來似懂非懂,深沉而有磁性,正當你漸漸能聽懂,漸入佳境的時候,他會戛然而止,於是你就更加的不懂了。他是詩人,有自己的創作風格,但是教書之後就很少寫詩了,如今也許徹底不寫了。那次通電話,說自己在研究書畫藝術。他對我的影響是入進潛意識的,也許我某個動作都有他的影子。一開始他並不喜歡我的文字,直到我的一篇隨筆,他看著好,我的名氣在中文系就傳開了。他有很多缺點,比方如果某位同學請他吃飯,他就會說某個學生文章不錯。這一點很可愛,不禁讓我想起五四時期的章太炎和他的大弟子黃侃。先生自幼家境貧寒,他年齡最小,吃苦耐勞,由於哥哥智商偏低,他其實從小就要照顧哥哥,成家之後也一樣照顧哥哥。他的詩歌我覺得是干凈而澄澈的,他骨子裡是個樂觀派,為人處世透著一股子獨特。
寫作老師我都忘記名姓了,現代漢語老師也不記得了。英語後來是饒芳,因為她太美了,我怎麼都忘不掉她的名字。當然還有公關禮儀是周麗娟老師。
二、
寫完老師,我該寫一下我的學友了。我們這個班起初應該是二十三個人:王麗、盛海豐、呂品、張建,張群,劉苗、王彩霞、劉潤、高琳、季梅萍、李書粉、管海燕、唐毓慧、楊炎、趙曉晨、彭小兵、鄭國慶、左文新、李忠躍……還有四個我實在想不起名字了。
張建,湖南妹子,是我的同桌,是最懂我的人,也是最心疼我的人,我笑的時候她也許不會陪我笑,但是我哭的時候它會為我難過。我想有這樣的同桌真是大學時的榮幸,她的字很有氣勢,我至今珍藏著。後來她去蘇州工作了,一個人多不容易啊。她的性格和我有一部分是一樣的,那就是悲觀和感傷。但是她時時關心著我,而我對她顯然做得不夠。想一想她的善良,我都感覺自己的性格中冷漠的一面多麼可怕。
張群,也是湖南妹子,張揚個性,卓爾不群。她很恬靜,很美。大度又隨和,從不做作,總是爽朗的笑,我的記憶里沒聽過她哭過。這是一個多麼開心的女孩啊!
王麗是活潑開朗的,我始終覺得王麗很有能力,也有魅力,美麗又大方。我一直喜歡看著她說話,我又覺得她像一個兄弟跟我一樣好。記得畢業的時候,她希望我去浙江招生,讓董事長的司機載著我們倆穿越高高的梅嶺山到達安義小縣,那一刻我感覺身邊的這個瘦瘦的小美女骨子裡是那樣的堅強。後來他幫了我很多忙,記得我畢業時的論文都是她幫著打好的。如今她和我一樣都是老師,也蠻辛苦的,我們離得很近,卻很少見面,說句真心話,想你。
盛海豐,這是一個江南的婉約的女子,我怕描述不好,怕她生氣。反正用世間最好的詞來形容她我都覺得還不夠,她在我心中的好,那些詞語也許還沒誕生吧!如果真要來說,這樣講吧,在中國的女演員中我最喜歡的是孫儷,她的氣質和美麗和孫儷有的一比。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們讀書回去走在山上一起看星空,當時陰天,沒星星……我似乎又記得有星星,我告訴他北斗七星的位置。
王彩霞,她是來自山西呂梁市文水縣的俠女,我覺得她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善良又豪爽的女子,說話不會小聲,但是一出口必有笑聲,那笑聲是爽朗的。沒記錯的話,她是我們這個班最早結婚的。而且第一胎就是個小子,真厲害!如今在上海工作,教子有方,以後要多多向她學習。
呂品是個才女,很安靜,說話雖有濃重的紹興口音,可是很清脆。她喜歡看書,也喜歡寫點東西。在我眼中是很神秘的,她笑起來很像大長今李英愛。
劉苗,是湖北女子。性格溫和,但是柔中寓剛。記得有一段時間教室里就我們倆看書,做題。後來,她隨著夫君去了寧波工作,再後來回來過一次。記憶里是她忠厚的笑容和勤奮好學的背影。
高琳,是河南鶴壁的女子,長得很像第一部《射鵰英雄傳》的華箏公主。性格隨和,聰明伶俐乖巧。
梅萍,說話有些福建口音。年齡不大,可是喜歡跟我吵架,活潑,給我的感覺始終是一個初中生。愛耍些小脾氣,但是很可愛的妹子。記得我剛來杭州的時候,還問她到哪裡租房子便宜呢。
李書粉,河北女孩子。如果說用一個詞最精確地形容她,那就是淑女。真的,她的性格是那樣的溫婉,我很少見她生氣發火,總是那樣的謙和待人。記得第一次去上海的時候,她幫我找住處,真是感動。不知她現在過得怎樣,前段時間她說來杭州了,我總是忙,不能去看看她。
管海燕,她是一個才女,文章練達成熟。其餘給我的感覺是很神秘,也比較感傷。
劉潤,在我們班年齡是最小的,入學時年齡只有十二歲。我是最大的,我長她十歲。他生活在單親家庭,跟著媽媽輾轉很多地方,多以寺廟為主,母親雖然是個佛教徒,但是對一切的宗教似乎都有興趣,常常用佛法來訓誡我們。他說我面相長得像慧能,希望我能出家為僧。劉潤很愛學習,雖未讀過高中,但是所讀的書超越了很多高中生。她勤奮好學,不懂的問題常常來問我,最後我們倆是這個自考班同時第一批拿到本科文憑的人。記得拿到通知書的時候我是一個人坐在台階上靜靜落淚,她走來的時候則是笑著對我說話……後來,由於她母親的原因,她的精神有些恍惚,我記得最後一次在南昌和她見面,她哭著對我說一些話,我卻不知該怎樣對她安慰……工作之後,我們偶爾也聊過幾次。後來她在空間里發了一個說說,說自己身體越來越差,抵抗力簡直沒了,我問她怎麼了,她也沒回,再後來,音信全無……願仁厚的上蒼眷顧這個女孩,讓好運降臨在她身上。
唐毓慧,應該是廣西的小夥子,似乎坐在後面。文靜少語,但是笑起來很是溫和。
楊炎來自安徽,骨子裡是個畫家,多才多藝,文韜武略。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漫山的竹海陶冶了他詩意的性格。中學時見到一位南京的畫家,纏著那位畫家到了南京,進行繪畫學習。一學多年,繪畫書法已經出神入化。到南昌就是想多讀點書,後來中文專業的考試並非他的興趣所在,於是他還是專心繪畫,再後來,經商。最近發現他閑來無事在練習雕刻,希望將來他真的能在書畫上有一席之地。
彭小兵,他來自湖南永州,是個文章高手,高中時發表過很多文字,本來他可以成為一個大寫手的。可是因家境和女友他早早地告別學校,走向了社會,並且在房地產方面有發展,如今是彭總。希望這位兄弟注意休息,哥哥永遠看好你。
趙曉晨,山西呂梁的。他的容貌很像蔡元培,看起來很像五四時期的教授,而他說話也很低沉。而他對我的第一印象是,就像古代私塾里的教書先生,這讓他說中了,我這不就是教書先生嗎?一次曉晨兄從山西趕回來考試,很遲,都熄了燈,整個宿舍樓沒幾個人,我當時正在黑暗中吹洞簫,門突然開了,我看不清是誰,黑暗中有人說話,「忠躍兄,我是聽著你的簫聲找到宿舍的!」我知道,那個時候,只有我每天吹吹洞簫打發無聊的光陰。後來他隨著小兵兄去了湖南發展,回來時請我們在得月樓吃飯,夜晚,月朗星稀,在山上吹牛到很久。如今,我稱呼他為趙總。
左文新,踏實一個運動型的男孩子,來自內蒙。爸爸是個作家,而他自己作文水準也很高,但是似乎太過貪玩,所以很少寫。我寫的雖然很多,但是自認為在文新兄面前是不值一提的。我讀過他的文字,自然風趣幽默,不做作。有段時間他似乎為情所困,因為我有一次上山,經過翠岩寺千和塔,他在塔下喝啤酒,下面已經空了四五個瓶子,還在喝。如今他是電視台攝像,不應該是導演吧,左導。那晚左導勸我別做老師了,老師油水不多。我想也許我最適合做老師,因為我始終認為有文化的人就應該做老師,哈哈……
鄭國慶,我的好兄弟,你現在在哪裡?第三年的中文班,只剩下我們倆了,五個老師,輪流給我們上課。有時候,你不來的時候,就我一個人上課。想想那個時候,都很感動,因為五個老師都很盡職盡責,對著我們倆就像對著二百個學生一樣認真,我們聽得也認真。而在李娟老師印象里就是我們倆在聽課……
如果沒記錯,還有一個湖南的張偉,後來沒讀完就走了。還有一個湖南的什麼芳,也很安靜。還有一個河南的小妹子,哭起來有梨花一枝春帶雨的感覺,想不起名字。似乎還有一個山西的霍什麼的,似乎受了一次感情的傷,於是開始瘋狂地追求愛情,很嚇人,到最後不知所蹤。記憶中還有一個女生,本來是個幼師已經教學,但是為了獲取一個文憑來讀書,後來精神似乎受到刺激,常常無端地啼笑或者哭泣,再到後來回去了。
在這里我祝願每個學友都樂觀積極的生活,其實他們都很樂觀的,比我好多了,我這人一天到晚的裝深沉,其實就是一個庸人自擾。
三、
文法系另一個中文班是漢文0431,因為這個班和我們是沒有區別的,我們之間多是好朋友。我們起初住在一間宿舍里,在山上。每天晚上,我是最後一個上山的,很多學友都睡了,我就悄悄的進門睡覺。我有時起得最早,天不亮就下山學習。
隴安生是雲南彝族人,土司之後。讀過很多書,高中畢業打過工,後又回到學校。毛筆字很秀雅,音樂天才,能用樹葉吹奏出悅耳的音樂,弟子更是他的專長。為人厚道,見解深刻。
他能歌善舞,能用樹葉吹奏各種樂曲,他擅長吹笛子,聲音令人銷魂,有時候我們會靜靜地坐下來,聽他吹奏。他的書法也是一絕,他為人處世大方得體,凡事都為別人考慮,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老大。畢業後,雖然彼此很忙,偶有聯系,簡單的幾句話也很融洽。他回到雲南老家後也做了一名中學教員,我們的話題也比較接近。
何本志,安徽阜陽人。不善言辭,喜歡獨處。高中時為情所傷,後來似乎對愛情敬而遠之。一個人靜靜的讀書,寫作。後來一個人靜靜的去杭州,如今在寧波,不知結婚沒有。何本志做得一手好針線活,讓女孩子都會汗顏。
范兆帥,是安徽渦陽人,長著一張忠厚老師的臉,有幾分帥氣,學習刻苦,但是不得法。所以畢業後教書還是教的數學,反而在數學里他找到了自信。
郭飛龍,河南人。播音主持的稟賦,畢業後在廣東一帶做教員。他是一個性格溫煦的男子,素質很高,不輕易傷害別人,說話很有分寸。
新疆的兄弟叫孫什麼峰的,原諒我一時記不起來了。很是幽默,老家是山東的,長時間生活在新疆,以至於相貌上都有些受影響。家裡經營者大農場,也算一個富二代,但是很是朴實。
王琦,廣西人。典型的南方人相貌,瘦瘦的身材,也很有才,單不善於表現自己,反而我等愛炫的人在他面前顯得有些不成熟了。他默默的讀書,有時也會寫些東西,但是不輕易拿給我們看。
陳少劍,河北豐瑞人。老家湖南的,一說話還是湖南口音。可是他硬說自己是北方人,當然他身材高大。常常一個人行走在江西的山水之間,回來的時候把自己寫的散文片段拿給我們看。有些寫得好的,冷光輝先生還幫他發表,他很是開心。少劍是一個執著的人,大一的時候遇見了我,為了在寫作上有所突破,毅然決然的走向了行走的路子,邊走邊寫,有時候帶上一壺酒,走累了就歇歇。有時候我會陪著他走一程,但是更多的時候他是躲在山裡的小木屋裡讀書寫作。我那時為了考試不能陪他太久,但他每次回來就會來找我。讓我看他的文字,並且說,怎麼樣,你們寫不出吧?我只是笑笑,心裡想路子不同,文字自然兩樣。再到後來,他寫不出文字的時候就開始喝悶酒,他的思路總受著某種局限,以至於文章寫不長,我說也沒什麼,古人還有小品呢。他聽不進去,選擇了繼續行走。再到後來,我們讀完書,陸陸續續的離開灣里,此後幾次聯系,也是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然後就沒了聯系。不知他現在做些什麼,還寫不寫散文。
張永田,漢南濮陽的。頭小小的,人瘦瘦的。機靈活潑,有幾分才氣。家境貧寒,也能吃苦耐勞,書雖沒讀完,但是抱得美人歸。我的印象里,她的女友後來他的老婆,是我們文法系不可多得的一位美女,名字忘記了,記得她要微笑,天地萬物都要靜下來聽她微笑。祝福他們,張永田在我們沒有畢業的時候,兒子就已經生下來了。其實人生,沒那麼執著也一樣收獲滿滿。
陳鳳德,是安徽美女。安靜少語,素質極高。一次上課,人都走了,我還見她把燈一個個關掉。這樣的女子,遠遠地看上一眼就是好的,如果沒事是不必打擾別人的。如今她已經是兩個娃娃的媽了,我想做媽是幸福,也是辛苦的,當然歸根結底還是幸福的。
六毛,是我的文友,她教會了很多東西,在那之前,我對女性是比較隔膜的,雖然愛著這些無邪的精靈,卻從沒有接觸過她們,不是不想,是不敢,怕自己傷害了她們,辱沒了他們,在女子面前,我總覺得自己臟,自己的卑微。這一點我和賈寶玉和魯迅先生是一樣的。
而她卻告訴我這些無邪的精靈美在何處,好在何處,對此,我永遠感激她。她是第一個主動關心我的女子,我們倆在文學上的碰撞,讓我們都有進步。雖然有時候我們倆會吵架,但是吵完之後還會和好。我第一次讀到她的文字,給我一驚的感覺,那文字有張愛玲的灰色之美。後來我見到她,她看上去臉色略顯暗黃,或者說有些蒼白,但是能感覺到她的才氣在眉宇間流露,有時候眉宇間也會流露出一絲愁緒,不僅又令人生憐。她的文字是我認識的女性朋友中寫得最好的一位,當然工作之後也遇到一位,這一位也是才氣滿滿,但是不是一個路數。後來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會不經意間把自己童真的一面暴露出來,但是時間久了,彼此似乎又受傷害。我記得自己在忍飢挨餓的時候,是她把錢塞在我手裡,為此我一直感激她。
如今,我們這些人為人父,為人母了,越發的成熟起來,在微信群里聊起來都是些家庭瑣事,養兒經驗交流,再也不像以前,還請高一些,談談文藝啦。其實我們中的一些學友一直都很現實,我佩服他們的現實,不過,我骨子裡還保存著那份浪漫與執著吧。
四
剛開始我們漢文班的宿舍在A
座,最高處,窗外就是遠山浮雲,有時候門窗打開,山風呼嘯而來,根本不用開空調或者風扇,記得那時候應該沒有空調吧。反正山風特別的勁爽,有時候我會在樓梯的拐角處用一天時間看完一本書,山上松林的深沉香味讓人能靜下心來。現在想一想,沒有那個地方比那裡更適合看書了,杭州不行,太休閑,也不安靜,上海更是鬧騰,只有那個小小的山城,那個小小的灣里。灣里小城北山環抱著,獨缺一處通往南昌城,一路綠樹掩映,多是香樟樹,冷香撲鼻,即便是夏日,人行走在下面,也會覺得涼爽。青山入目,滿目的青翠,到處是溪水潺潺,流向遠方,這樣的地方不讀書,愧對青山綠水了,當然這個地方也是戀愛的好地方,不戀愛也愧對青山綠水了,我坦誠交代,我在那裡戀愛過。
後來,我們搬到了幹校那裡,住在了山腳下,對面山坡上多是油茶林,我們在那裡讀書論道,聽音樂,有時候還會喝點小酒。我們一起讀書,考試,我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做什麼職業,我們都不太清楚,我們只知道把眼前的事做好。如今想來,那些日子真是神仙般的日子。春天來的時候,我們會結伴到山上走走,那一次我帶著他們沿著翠岩寺而上,到一個叫郭家村的地方,那裡簡直是世外桃源,如果你不經意你無法想像在山裡面還有這樣一個村莊,村莊的飲用水使用竹子打通之後從山頂泉眼把水引到下面的一個水池中,清澈可口,是真正的礦泉水,我們喝了很多。然後我們登上一座有很多怪石疊加在一起的山峰,然後在山頂呼喊,結果對面山上也有年輕人在呼喊,彼此的聲音應和著。我們會去銅源峽采擷美麗的映山紅,聽瀑布聲,聽水碓聲,聽松濤聲,聲聲入耳。
在灣里有幾家小書店,我們最喜歡的是國文書店,我大學時的很多書都是在那裡買的,老闆總會給我便宜一些,那裡的老闆陳師傅,我們倆經常聊天,可以說,他也是我一個老師,記得有一次,外面飄著雪花,他放著優美的輕音樂,我們倆眯著小酒,就這花生豆,看著書,偶爾停下來說上幾句話,那個夜晚是最美的讀書夜,那音樂很美,但是我忘記是什麼了,他的書店前面是樟樹林,後面是一條溪水,就是冷光輝先生筆下的千里花溪。後來陳師傅不再做書店生意了,前年去灣里,那一排店鋪已經不見了。而陳師傅後來換了號碼,也聯系不上了。
當然,我也不會忘記,在食堂有一位妹妹,她是個打菜的,和我很熟。我們說話很投機,以至於我每次去打飯,她都會給多盛一些菜。那姑娘小巧玲瓏的,真的,如果不是因為我那個時候就像一個禁慾主義者一樣,一心讀書,我想我大一的時候就想追求她了。可是等我大三的時候,有一天我發現她肚子隆起了,我知道,人家已經結婚了懷孕了。我只能隨喜了,不能再做非分之想。人世中有很多緣分想想是好的,不要再多想。
偶爾,我們也會乘上車去江西師大後門舊書街去淘書,有時候滿載而歸,有時候逛遍了舊書街,一本也不想買。
灣里附近,還有一處是老火車站,那兒的鐵軌還在,我們會沿著鐵軌走向遠處,有時候我會自己走很遠,在夕陽中默默的回來,有時候會和陳少劍一起走過那裡。還有烏井水庫,法圓寺,幸福水庫,雲岩寺,也是我們常去的地方。
南昌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滕王閣,青雲譜,厚田沙漠,西山,梅嶺,銅源峽,這些山水不輸於天下任何一處景點。江西山水,林木森秀,適合隱者居住,也是禪宗各分支的發祥地。我想有生之年能在江西讀書,那是無上的美事。
我在大學,讀了很多書不說,也寫了很多文字,當然那些文字,那些文字有些我發表在我的文集里了,有些我仍然珍藏著,不是不好,而是太好,只能自己藏著。我想今天我可以毫無遺憾地說,大學四年,我沒有愧對任何人,我把自己的青春充實的度過了,我不曾虛度。
跋
一晃十年過去了,今晚,就想寫一篇文字紀念一下這個大學。人生有很多經歷不能缺少,大學應該算一塊,不論怎樣的大學,只要用心去讀,就能有所收獲。我很感謝我的父母還有我的姐姐和姐夫,支持我把大學讀下來,我的每一次成績的取得都有你們在背後的默默支持,沒有你們我的大學讀下來是很難的。
好了,寫到這兒,我感覺自己又讀了一遍大學。到此,大學也該畢業了。不過,歷史上的大學已經畢業了,心裡的大學還在讀著。
寫於2014年
⑨ 雲岩區反詐中心地址在哪裡啊
雲岩區反詐中心地址在哪裡啊
答案如下:雲岩區反詐中心地址在長平街南京路16號。在宇宙膨脹過程中通過熱退耦合過程獲得觀測到的剩餘豐度
⑩ 關於廣東韶關的有名詩句
和"韶關"有關的詩詞:第一首:七絕 《韶關》百丈崖邊翠竹船,珠璣巷口暮村煙。
不知此日南華寺,幾個幽人夜不眠 。第二首:時值重陽出韶關,層林淡染知秋寒。
元陽一柱擎天起,曲江清澈現龍潭。丹霞日出暖塵世,南華鍾晚誦古禪。
人間最是夕陽美,灑盡關愛滿河山!第三首:將至韶州先寄張端公使君借圖經(韓愈)曲江山水聞來久,恐不知名訪倍難。願借圖經將入界,每逢佳處便開看。
第四首:丹霞日出訪瑤家,犬吠雞鳴赤土沙.庭院之中紅一角,只因檵樹艷開花.塵埃不惹問禪家,明鏡如何辨濁沙.人到雲門難品度,風聲不讓向陽花.原來風度自然家,形象工程萬仞沙.掩笑遊人知所欲,陰陽兩界看春花. 第五首:秋陽和煦照山隅,久慕丹霞逸興殊。飛鳥嚶鳴雲腳過,遊人信步谷腰呼。
寺煙縹緲生濃淡,霧靄迷茫若有無。歸後幽情猶不倦,放歌長嘯醉屠蘇。
中國改革碩果豐,廣東開放任先鋒。珠汕深圳特區好,都會羊城氣勢雄。
南嶺韶梅呈秀色,珠江虎豹顯威風。神州今日真光彩,建設歡聲處處同。
第六首:日升東海,月瞰丹霞。春華秋實,冬凜夏遐。
時日交替,流轉飛雅。千年雄關,典故詠佳。
古道梅嶺,溢香飄花。群山疊翠,盡顯韶華。
昔春秋逢亂,夫戰國雲起,伍子胥過韶關,遂成饗古美談。雄關拔地梅嶺,虎踞山巔要塞;拓者越人梅姓,居兵此處扼守,引入中原文化,依姓植梅;一關隔斷贛粵,腳踏雞鳴兩省;星分鶉首東南,逶迤鳳翔粵北,蹄聲嘚嘚夜探,物流鏗鏘罡天。
是為歷來,兵家必爭之地,且作古今,豪傑屈魂歸處;素有南北咽喉,京華屏障之稱。扼一關而切斷,南北陸路,通兩郡則盤活,東西地源;唐宰相張九齡,越梅關嘆其險。
諫言玄宗,修古道,歷數年,嘔血工完。是為千古梅關,便捷嶺後坡前。
遂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盛傳。綠蘿散蓋坡下,青藤纏繞山前。
脆宇鳴啾楓林,蜂蝶翻飛蕭欄。輕靄盤旋聚散,蘊茵紫氣環懸。
溪水潺流歌歡,曲徑九轉通丹。由史及今,疊浪湍湍。
歷來文人,騷客款款。輕舒雅興,賞梅探關。
每至臘月,寒風獵獵,瑞雪飄飄,奇葩斗艷。疏枝戲崖,濃香波歡。
如綢似緞,嶺上坡前,十里不斷,蔚為壯觀。冰抱梅朵,玲瓏光寒。
更有陳毅,三載轉戰,卧薪嘗膽,譜就新篇。關下十里之遙,樹掩青磚瓦雕,南雄珠璣,古巷坐落,俊雅古樸,祥瑞彩飄。
斜街石道點綴,正牌樓門楣高。凡千尺,圍屯盈餘,夫五百,公尺卓超。
錯落雕梁,巧奪天工,典雅排列,風顯明朝。繁衍變革其中,宗族列代編外,發祥起源之宗、姓氏淵源浩渺。
趙吳周王,陳劉高,多少華夏,兒女凋。蓋百家之源,含遷徙之溜,溶中華精粹,攜世紀波濤。
腥風血雨昨日,顛沛輾轉何朝;尤如民間,歷史珍館,堪比樹,撰史冊豐碑,記錄華夏,滄桑血淚,彰顯民族,不屈之驕。北江飛素袖,南嶺盪春潮。
華粵多才士,珠璣少碌夭。遷徙離戰亂,住足太平牢。
歷代故居在,子孫海外驕。南行二萬盈尺,樹覆峰巒妖嬈。
曰中國,紅石之祖,乃世之,名山丹霞;上溯千年歷史,下貫東西地貌。縱數歷代,英賢有序,橫推華夏,名流盡列; 淵源人文薈萃,流長風物俊堯。
險境危岩登攀,盛景稀世遠眺。雄勁鶴沖青天,堪與美男亂真;陰柔美輪美奐,竟與妙女比嬌。
陰陽相對眺望,酷似夏娃亞當。
游韶關丹霞山
賈忠勇
秋陽和煦照山隅,久慕丹霞逸興殊。
飛鳥嚶鳴雲腳過,遊人信步谷腰呼。
寺煙縹緲生濃淡,霧靄迷茫若有無。
歸後幽情猶不倦,放歌長嘯醉屠蘇。
中國改革碩果豐,廣東開放任先鋒。
珠汕深圳特區好,都會羊城氣勢雄。
南嶺韶梅呈秀色,珠江虎豹顯威風。
神州今日真光彩,建設歡聲處處同。
丹霞山上砍過樹,金雞嶺里盜過墓,此生行盡天涯路,韶關兒女就是酷。
風度商貿趕過場,五祖胡同嫖過娼,萬里長城萬里長,韶關兒女就是強。
南郊市場下過海,火車站旁掛過彩,青山顏色終不改,韶關兒女就是拽。
人工湖裡洗過澡,風度廣場賽過跑,天若有情天亦老,韶關兒女就是叼。
解放路口打過劫,一中門口飆過血,意氣精魄堅如鐵,韶關兒女就是烈。
曲江橋上練過武,大峽谷里嗨過舞,天下英雄皆入土,韶關兒女就是虎。
馬鞍山上流過汗,萊斯酒店吃過飯,也曾彎弓射大雁,韶關兒女就是贊。
帽峰山上吹過風,市府門前耍酒瘋,萬山覽遍此為峰,韶關兒女就是凶。
派出所里睡過覺,公安局裡報過到,曾與將軍驅虎豹,韶關兒女就是冒。
中山公園翻過本,水晶宮里吸過粉,千秋家國血未冷,韶關兒女就是狠
韶州韶陽樓夜宴
許渾
待月西樓卷翠羅,玉杯瑤瑟近星河。
簾前碧樹窮秋密,窗外青山薄暮多。
鴝鵒未知狂客醉,鷓鴣先讓美人歌。
使君莫惜通宵飲,刀筆初從馬伏波。
摘自《全唐詩》
登韶陽樓
劉沐清
拔地凌空氣勢道,歷經風雨卧山頭。
今番勝構宋唐韻,旖旎蓮峰畫涌樓。
摘自《東坡赤壁詩詞》2010年第1期
雨後登韶陽樓
魏兵華
端午時節艾凄齊,又現韶州煙雨襲。
午後清風拂人醉,獨嘆嬌荷不染泥。
登游韶陽乘天梯,上達空中嬌汗滴。
秀色倚樓把鏡笑,添得樓閣三分姿。
遠瞭三江霧巒巒,俯望登台不見源。
風度狂歌合參差,客君念輕心自寬。
摘自《韶關日報》丹霞 2010年6月25日
詠韶陽樓
華元
倚天映日起新樓,拔地韶陽眼底收;
郡治曾開稱古跡,關山已啟號名州;
蓮峰樵唱聲清耳,島塔瀾回影動舟;
許渾還魂游故址,知應縱筆再歌謳。
摘自《妙石金聲》廣州出版社2010年8月
夜登韶陽樓
魏兵華
明月照星空,
閑逸風鈴中。
勸君常登樓,
清心在蓮峰。
第一首
丹霞日出訪瑤家,犬吠雞鳴赤土沙.
庭院之中紅一角,只因檵樹艷開花.
塵埃不惹問禪家,明鏡如何辨濁沙.
人到雲門難品度,風聲不讓向陽花.
原來風度自然家,形象工程萬仞沙.
掩笑遊人知所欲,陰陽兩界看春花.
——廣東韶關丹霞山
第二首
秋陽和煦照山隅,久慕丹霞逸興殊。
飛鳥嚶鳴雲腳過,遊人信步谷腰呼。
寺煙縹緲生濃淡,霧靄迷茫若有無。
歸後幽情猶不倦,放歌長嘯醉屠蘇。
中國改革碩果豐,廣東開放任先鋒。
珠汕深圳特區好,都會羊城氣勢雄。
南嶺韶梅呈秀色,珠江虎豹顯威風。
神州今日真光彩,建設歡聲處處同。
第三首
日升東海,月瞰丹霞。
春華秋實,冬凜夏遐。
時日交替,流轉飛雅。
千年雄關,典故詠佳。
古道梅嶺,溢香飄花。
群山疊翠,盡顯韶華。
昔春秋逢亂,夫戰國雲起,
伍子胥過韶關,遂成饗古美談。
雄關拔地梅嶺,虎踞山巔要塞;
拓者越人梅姓,居兵此處扼守,
引入中原文化,依姓植梅;
一關隔斷贛粵,腳踏雞鳴兩省;
星分鶉首東南,逶迤鳳翔粵北,
蹄聲嘚嘚夜探,物流鏗鏘罡天。
是為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且作古今,豪傑屈魂歸處;
素有南北咽喉,京華屏障之稱。
扼一關而切斷,南北陸路,
通兩郡則盤活,東西地源;
唐宰相張九齡,越梅關嘆其險。
諫言玄宗,修古道,
歷數年,嘔血工完。
是為千古梅關,便捷嶺後坡前。
遂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盛傳。
綠蘿散蓋坡下,青藤纏繞山前。
脆宇鳴啾楓林,蜂蝶翻飛蕭欄。
輕靄盤旋聚散,蘊茵紫氣環懸。
溪水潺流歌歡,曲徑九轉通丹。
由史及今,疊浪湍湍。
歷來文人,騷客款款。
輕舒雅興,賞梅探關。
每至臘月,寒風獵獵,
瑞雪飄飄,奇葩斗艷。
疏枝戲崖,濃香波歡。
如綢似緞,嶺上坡前,
十里不斷,蔚為壯觀。
冰抱梅朵,玲瓏光寒。
更有陳毅,三載轉戰,
卧薪嘗膽,譜就新篇。
關下十里之遙,樹掩青磚瓦雕,
南雄珠璣,古巷坐落,
俊雅古樸,祥瑞彩飄。
斜街石道點綴,正牌樓門楣高。
凡千尺,圍屯盈餘,
夫五百,公尺卓超。
錯落雕梁,巧奪天工,
典雅排列,風顯明朝。
繁衍變革其中,宗族列代編外,
發祥起源之宗、姓氏淵源浩渺。
趙吳周王,陳劉高,
多少華夏,兒女凋。
蓋百家之源,含遷徙之溜,
溶中華精粹,攜世紀波濤。
腥風血雨昨日,顛沛輾轉何朝;
尤如民間,歷史珍館,
堪比樹,撰史冊豐碑,
記錄華夏,滄桑血淚,
彰顯民族,不屈之驕。
北江飛素袖,南嶺盪春潮。
華粵多才士,珠璣少碌夭。
遷徙離戰亂,住足太平牢。
歷代故居在,子孫海外驕。
南行二萬盈尺,樹覆峰巒妖嬈。
曰中國,紅石之祖,
乃世之,名山丹霞;
上溯千年歷史,下貫東西地貌。
縱數歷代,英賢有序,
橫推華夏,名流盡列;
淵源人文薈萃,流長風物俊堯。
險境危岩登攀,盛景稀世遠眺。
雄勁鶴沖青天,堪與美男亂真;
陰柔美輪美奐,竟與妙女比嬌。
陰陽相對眺望,酷似夏娃亞當,
陳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張九齡、宋代名臣余靖、清代文學家廖燕、佛教禪宗六祖惠能 侯安都(公元520—563年),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字成師,始興曲江(今廣東韶關)人。
張九齡(公元678—740年),盛唐前期重要詩人。一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世稱張曲江。
張九齡的詩作前期溫婉淡雅,後期質朴遒勁,雄渾剛健。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詩,在唐詩發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響。
其詩作《感遇》十二首及《望月懷遠》傳誦久遠。著有《曲江集》20卷。
《全唐詩》編存其詩為3卷。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余靖(公元1000-1064年),字安道,號武溪,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是嶺南繼張九齡之後的又一揚名之士,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 譚太初(公元1504-1588年),字宗元,號次川,始興人。
歷任江西按察副使、廣西參政、工部右侍郎、戶部左侍郎、南京戶部尚書等職,是明代的一位享有盛譽的清官。 陳璘(1543-1607),字朝爵,號龍崖,翁源縣龍田鋪人(今周陂龍田村),抗日大英雄大明水師提督。
張發奎:又名逸斌,字向華,始興縣隘子鎮采嶺村人民國陸軍上將。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廣東韶關樂昌人。
抗日名將,國民黨一級上將。 李任予(1903—1932),曾用李力一、李德山、李之道、黎亞克等名,新豐縣豐城鎮城東車田圍人。
由於李任予參加革命時化名較多,至2000年5月才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余貴(1928—1952),廣東省韶關市人,1951年參加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志願軍第十五軍第二十九師第八十六團偵察排戰士,立過特等功,獲二級英雄稱號。
朱熹平,中山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院長,兼任廣東省數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數學科學研究中心顧問。朱熹平長期從事數學科學的教學與研究和國際前沿核心數學中幾何分析領域的研究,在幾何熱流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塗志偉,美籍油畫家,美國油畫家協會主席、大師級會員,北美中華藝術家協會會員。他擅長創作歷史文化題材的油畫,聞名中外。
張頌文,廣東韶關新豐人,著名演員。張頌文從小喜歡電影,1999年以全國專業第一名的優越成績考上亞洲最高等的電影學府: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成為粵北地區建國以來,唯一一位正式考入該所名校的高才生,畢業後,因在校期間的優越表現被留校任職,成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研究所的表演老師。
侯曉蘭,女,1981年6月生,廣東省韶關市人,廣東省曲棍球運動員,曾獲全國曲棍球聯賽獲得冠軍、第十屆世界冠軍杯女子曲棍球比賽獲得冠軍、第十四屆亞洲運動會女子曲棍球比賽獲得冠軍、國際級運動健將等榮譽和稱號。 潘曉玲,女,1963年8月生,廣東韶關人。
中共黨員,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後。新疆大學乾旱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新疆植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景觀生態學會理事、中國植物學會系統與分類專業委員會委員。
第一首丹霞日出訪瑤家,犬吠雞鳴赤土沙.庭院之中紅一角,只因檵樹艷開花.塵埃不惹問禪家,明鏡如何辨濁沙.人到雲門難品度,風聲不讓向陽花.原來風度自然家,形象工程萬仞沙.掩笑遊人知所欲,陰陽兩界看春花. ——廣東韶關丹霞山第二首秋陽和煦照山隅,久慕丹霞逸興殊。
飛鳥嚶鳴雲腳過,遊人信步谷腰呼。寺煙縹緲生濃淡,霧靄迷茫若有無。
歸後幽情猶不倦,放歌長嘯醉屠蘇。中國改革碩果豐,廣東開放任先鋒。
珠汕深圳特區好,都會羊城氣勢雄。南嶺韶梅呈秀色,珠江虎豹顯威風。
神州今日真光彩,建設歡聲處處同。 第三首日升東海,月瞰丹霞。
春華秋實,冬凜夏遐。時日交替,流轉飛雅。
千年雄關,典故詠佳。古道梅嶺,溢香飄花。
群山疊翠,盡顯韶華。昔春秋逢亂,夫戰國雲起,伍子胥過韶關,遂成饗古美談。
雄關拔地梅嶺,虎踞山巔要塞;拓者越人梅姓,居兵此處扼守,引入中原文化,依姓植梅;一關隔斷贛粵,腳踏雞鳴兩省;星分鶉首東南,逶迤鳳翔粵北,蹄聲嘚嘚夜探,物流鏗鏘罡天。是為歷來,兵家必爭之地,且作古今,豪傑屈魂歸處;素有南北咽喉,京華屏障之稱。
扼一關而切斷,南北陸路,通兩郡則盤活,東西地源;唐宰相張九齡,越梅關嘆其險。諫言玄宗,修古道,歷數年,嘔血工完。
是為千古梅關,便捷嶺後坡前。遂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盛傳。
綠蘿散蓋坡下,青藤纏繞山前。脆宇鳴啾楓林,蜂蝶翻飛蕭欄。
輕靄盤旋聚散,蘊茵紫氣環懸。溪水潺流歌歡,曲徑九轉通丹。
由史及今,疊浪湍湍。歷來文人,騷客款款。
輕舒雅興,賞梅探關。每至臘月,寒風獵獵,瑞雪飄飄,奇葩斗艷。
疏枝戲崖,濃香波歡。如綢似緞,嶺上坡前,十里不斷,蔚為壯觀。
冰抱梅朵,玲瓏光寒。更有陳毅,三載轉戰,卧薪嘗膽,譜就新篇。
關下十里之遙,樹掩青磚瓦雕,南雄珠璣,古巷坐落,俊雅古樸,祥瑞彩飄。斜街石道點綴,正牌樓門楣高。
凡千尺,圍屯盈餘,夫五百,公尺卓超。錯落雕梁,巧奪天工,典雅排列,風顯明朝。
繁衍變革其中,宗族列代編外,發祥起源之宗、姓氏淵源浩渺。趙吳周王,陳劉高,多少華夏,兒女凋。
蓋百家之源,含遷徙之溜,溶中華精粹,攜世紀波濤。腥風血雨昨日,顛沛輾轉何朝;尤如民間,歷史珍館,堪比樹,撰史冊豐碑,記錄華夏,滄桑血淚,彰顯民族,不屈之驕。
北江飛素袖,南嶺盪春潮。華粵多才士,珠璣少碌夭。
遷徙離戰亂,住足太平牢。歷代故居在,子孫海外驕。
南行二萬盈尺,樹覆峰巒妖嬈。曰中國,紅石之祖,乃世之,名山丹霞;上溯千年歷史,下貫東西地貌。
縱數歷代,英賢有序,橫推華夏,名流盡列; 淵源人文薈萃,流長風物俊堯。險境危岩登攀,盛景稀世遠眺。
雄勁鶴沖青天,堪與美男亂真;陰柔美輪美奐,竟與妙女比嬌。陰陽相對眺望,酷似夏娃亞當,。
說到韶關,可以用12個字來概括——「歷史名城、山清水秀、民族風情」,它的歷史可上溯至二千多年前的漢代,元鼎六年設曲江縣時,便以韶關為縣治。 這里原先被稱為韶州,是一個四面環山的「盆底」形城市,在軍事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勢;在商貿上則是「一吏當關,萬物難出」,各種商品貨物,均有東、西、北三關把守,後來商賈們就將這里稱為韶關。
由於韶關地處山區,因而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加之韶關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因而當地的旅遊景觀十分多姿多彩,是粵北的旅遊中心。韶關有國家級風景區丹霞山,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南華寺,著名的「馬壩人」出土處、「石峽文化」遺址獅子岩,有「地下宮殿」之稱的古佛岩,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梅嶺古道,珠江三角洲居民的發祥地珠磯巷,南方第一家天然狩獵場乳源南水狩獵場,乳源的必背瑤寨等等。
只幫你知道到了 一個布衣詩人的 可能與樓主所說的是同一個人!
下面是摘錄的相關報道:
布衣詩人楊民生
在革命老區樂昌市梅花鎮大坪村楊家寨,有一個80歲的布衣詩人楊民生,他神采奕奕、健談幽默、治學嚴謹、妙語連珠。他那跌宕起伏、鬥志昂揚、充滿詩意的人生,既有喜悅的淚水,亦有悲苦的傷痛;有搜集文史的艱辛,亦有吟詩作對的樂趣;有頌揚革命烈士的宏篇,亦有「寫好黃昏一卷詩」的情懷……
莫嗟歲月頭披雪
楊民生生於1931年10月,樂昌市梅花鎮大坪楊家寨人。1950年9月,就讀於葉劍英任校長的南方大學,1951年8月畢業後被分配到兩廣鹽務局高雷鹽場管理處。
1958年,他被劃為「右派」分子,並被送進陸豐勞教所,後又被送到遠隔萬里的大西北青海。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他被平反昭雪,恢復了政治名譽。至此,自他被扣上右派帽子至復職,足足度過了艱難困苦的二十個春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樂昌市雲岩鎮有位老教師廖謹為先生,擅詩詞,精音律。由於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每當廖老師吟詠古詩,楊民生對中華詩詞就多一分熱愛。黨的開放政策為傳統詩詞的發展鋪墊了無限生機。良好的詩詞創作氛圍又一次吹綠了他這顆「蓬勃」的詩心。
1997年夏天,楊民生在韶關認識了一位老鄉、老革命余煥章先生,他們常去拜會時任韶關詩社社長、韶大教授黃志輝先生。黃教授看過他的詩作後十分高興,同意他加入韶關詩社。從此他就成了《韶音》的忠實讀者和作者。
2004年初,他加入了全國詩社組織——中華詩詞學會,入社後很受鼓舞。從此,吟詩寫詩就成了他退休後的主要內容,以詩為樂,以詩言志,吟古頌今,有感而發。他要以詩陶冶自己,以詩啟教社會,因為他深深懂得,詩可以催人奮進,催人上進。
他現在是韶關詩社社員、樂昌詩社副社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著有《鳴聲心曲》五卷,約有詩詞共2000餘首,而今打算出版《鳴聲心曲》第六卷,約有詩詞300餘首。其詩詞作品多首發表於《韶音》、《韶關日報》等省市級報刊,其中《古柏贊》等6件作品入選《世紀詩詞大典》第二卷。在2008年樂昌建縣1500周年之際,他創作的《樂昌賦》獲《天籟詩韻》特等獎,他被授予「錦綉文人」榮譽稱號。現在他正著手整理從古至今吟詠梅花以及歌詠紅七軍的紅色詩詞,准備編輯出版《詩韻梅花》。
再趁晚晴負重馱
梅花地區近700年來,先人們留下了許多文物故事和文化遺產。可惜沒有完整地保留下來,除各姓各自修纂的譜牒記載和口頭流傳的一些文史外,幾乎是別無他錄,尤其經過「文革」的十年浩劫後,許多書籍譜牒被燒毀。為了挽救梅遼文化遺物、文史民俗,楊民生不辭辛苦深入民間,查閱族譜,訪問老人。以詩會友,以文結誼,虛心請教,勤於研討。他編著的《梅遼風情錄》內容豐富,史料翔實。原樂昌文聯副主席沈揚在楊民生編著的《梅遼風情錄》的序言里寫道:「本書記錄了梅遼地域某一時期之歷史文化,彌補了地方史籍之闕如,他勤於創作,刻苦學習,一絲不苟地編撰文史資料,作為一位年屆古稀之老者,確乎難能可貴,他為子孫後代進一步了解梅遼四地的歷史,作出了無私奉獻,此精神非常可嘉。」
除了搜集本地的文史,他還寫了洋洋數萬言的《布衣詩人廖柴舟生平事略》發表在《韶關文史資料》第25輯上,還編寫過《家禮應酬》、《新篇嶺南即事雜撰》等書籍。
為了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激戰梅花80周年,緬懷梅花地區的革命先烈,以激勵後人,他主編出版了《梅花革命斗爭史》一書,這些史料,為教育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構建和諧梅花,擴大梅花革命史跡對外影響,弘揚梅花的歷史文化,宣傳革命老區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起到良好的作用。
10多年來,楊老先生走遍了梅花鎮的山山水水,出於對紅七軍的敬慕,無論清明祭掃或有感而發時,都寫詩詞,僅對紅七軍的贊頌詩,就曾寫下16首。在烈士碑下,老人念誦一首他寫下的紀念紅七軍的詩作:「巍巍碑塔聳雲天,鐵火硝煙憶昔年。百戰風雲籠武水,七軍血汗灑梅山。生前浩氣吞狐鼠,死後英魂化杜鵑。天若有情思猛士,豐功永遠萬民傳。」
希望採納!~
侯安都(520—563)始興曲江(今韶關)人。
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開國元勛。張九齡(678—740)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始興縣隘子鎮)人,盛唐前期重要詩人、宰相。
邵謁(約公元860年前後在世)韶州翁源人。 唐代「嶺南五才子」之一。
余靖(1000-1064)曲江(今韶關)人,是嶺南繼張九齡之後的又一揚名之士,北宋政治家、外交家。譚太初(1504-1588)始興人。
官南京戶部尚書等職,明朝享有盛譽的清官。陳璘(1543-1607)翁源縣龍田鋪人(今周陂龍田村),抗日大英雄大明水師提督。
廖燕(1644-1705)曲江人。清初具有異端色彩的思想家、文學家。
張發奎(1896—1980)始興縣隘子鎮采嶺村人,民國陸軍上將、北伐名將。薛岳(1896—1998)樂昌人。
抗日名將,國民黨一級上將、北伐名將。李任予(1903—1932)新豐縣豐城鎮城東車田圍人。
2000年5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廖介操(1907-1951)乳源縣( 今樂昌市羅家渡 )人。
民國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總司令部咨議。蔣士雲,1921年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祖籍紫金縣,居廣東韶關,韶關市書法協會名譽主席等。
余貴(1928—1952),韶關市人,立過特等功,獲二級英雄稱號。塗志偉,1951生於翁源縣六里龍船村。
美籍油畫家,美國油畫家協會主席。擅長創作歷史文化題材的油畫。
朱熹平(1962-)始興人,中山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院長等。潘曉玲,1963年8月生,韶關人。
新疆大學乾旱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張頌文(1976-)韶關人,演員。
1999年以全國專業第一名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汪東城(1981-)祖籍韶關,台灣男歌手、演員、模特以及男子演唱團體飛輪海的成員之一。
侯曉蘭,女,1981年6月生,韶關市人,廣東省曲棍球運動員,國際級運動健將。馬麗芸,女,1988年7月1日出生於南雄。
中國國內唯一代表中國參加北京奧運會女子小輪車比賽的運動員。華婷婷,女,1988年出生在廣東韶關,是一位特技賽車手,參加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節目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