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部電影差10億才回本,投資方依然「不痛不癢」,這就是劉亦菲的魅力嗎
小投資大回報的現象在影視圈屢見不鮮,像《阿凡達》這部影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製片成本是2.37億美元,全球總票房是28.41億美元,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麼暴利的行業。有成功的就必然有失敗的案例,這就不得不說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了。
劉亦菲出演《花木蘭》
由於疫情肆虐的原因,《花木蘭》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只能在線上平台播出,沒有上線影院。2020年9月11日,《花木蘭》在中國內地上映,但該影片並沒有給中國的觀眾帶來驚喜,反而負面效果不斷,評分也一落千丈,最終在內地只收獲了2.78億人民幣的票房,全球票房4.12億人民幣,要知道該影片可是投資了14億人民幣的大製作,這個票房成績對於它來說無疑是慘淡收場。
雖然票房慘淡收場,但這對迪士尼來說無非就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的事。但劉亦菲憑借自身的影響力能在疫情期間收獲2.78億人民幣的票房也屬實不錯了,只是時機劇本沒挑對而已。
Ⅱ 我想找一部片子,里邊好像有一個女孩老是 二當家,二當家的叫,好像是塞外風格的片子,希望知道的人士告訴
《火舞黃沙》(The Dance of Passion,前名《黃土大地》),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劇集,由五位歷屆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男女主角得主林保怡、陳豪、蔡少芬、黎姿及佘詩曼領銜主演。主要講述了家族仇,兒女怨的故事情節。導演:陸天華,編劇:周旭明。
中文名: 火舞黃沙
外文名: The Dance Of Passion
出品時間: 2005年4月
出品公司: TVB
製片地區: 中國香港
導演: 陸天華、黎柏堅
編劇: 劉小群、林忠邦
主演: 林保怡、陳豪、蔡少芬、黎姿
集數: 32
類型: 民初劇情
上映時間: 2006年5月1日~6月12日
監制: 戚其義
製作統籌 : 周慕妍
編審 : 周旭明
目錄
演職員表
劇情介紹
角色介紹閻萬曦—林保怡飾
宋東升—陳豪飾
焦玉—蔡少芬飾
家春分—佘詩曼飾
計明鳳—黎姿飾
閻國業—鍾景輝飾
閻萬天—王賢志飾
宋東陽—黃德斌飾
舒朗月—邵美琪飾
分集劇情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六集
第七集
第八集
第九集
第十集
第十一集
第十二集
第十三集
第十四集
第十五集
第十六集
第十七集
第十八集
第十九集
第二十集
第二十一集
第二十二集
第二十三集
第二十四集
第二十五集
第二十六集
第二十七集
第二十八集
第二十九集
第三十集
第三十一集
第三十二集
演職員表
劇情介紹
角色介紹 閻萬曦—林保怡飾
宋東升—陳豪飾
焦玉—蔡少芬飾
家春分—佘詩曼飾
計明鳳—黎姿飾
閻國業—鍾景輝飾
閻萬天—王賢志飾
宋東陽—黃德斌飾
舒朗月—邵美琪飾
分集劇情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六集
第七集
第八集
第九集
第十集
第十一集
第十二集
第十三集
第十四集
第十五集
第十六集
第十七集
第十八集
第十九集
第二十集
第二十一集
第二十二集
第二十三集
第二十四集
第二十五集
第二十六集
第二十七集
第二十八集
第二十九集
第三十集
第三十一集
第三十二集
展開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陸天華、黎柏堅 編劇:林忠邦 演員:林保怡、卲美琪、鍾景輝、王賢志、黃德斌、陳鴻烈、周家怡、馬海倫、陳秀珠、簡慕華、佘詩曼、陳豪、黎姿、蔡少芬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陝北,一個偏遠荒無之地,在這片黃土高原上,人心純朴,從來是閻姓族人聚居之所。某年,疫症橫行,死掉半族人,就在這時,宋姓祖先到此,傳授以火炮驅趕病魔,疫症得控,閻族不致滅族,更得宋族教曉製作爆竹、鞭炮之法,閻家鋪得以興旺,閻族族長遂下了旨令,要善待宋族人,生養死葬,不得有違。 從此,閻、宋兩族共處,唯宋族人不事生產,三代過後,已無一成材,只是依附閻家,為閻家族人內的寄生蟲,唯閻家族規嚴厲,無人敢犯,直至閻萬曦當上族長,手段狠辣,每欲覷准時機,就要將宋族人驅趕,令閻家鋪重生。 故事開出,宋族人宋東升,執意於情,不理族規,大膽與閻家寡婦相戀,遭人揭破,要接受「點天燈」之懲罰,唯死並不可怕,最可怕是目睹愛侶慘死眼前,東升厲聲控欣火舞黃沙劇照(20張)閻家族長閻萬曦無情,不知愛為何物,萬曦執意履行族規,親燃東升身上鞭炮,唯鞭炮燒至一半時,天降旱雨,東升得以不死,被逐,永世不得回鄉。 東升雖死而復生,但生無可戀,萬念俱灰,在人生最低落無助的時候,遇上家春分,春分同情東升,為令東升重燃生存意志,不惜上山盜鞋,最後東升被春分感動,決遠離此地,重新做人!春分以為好心必有好報,誰知事後才得悉東升與自己有婚約,現在東升觸犯族規,春分亦被退婚,從此背負著一個不祥之名。 兩年後,東升以父仙游,要為父奔喪為由,再次踏進閻家鋪這片黃土,表面是為存孝義,實則,是要為舊愛復仇,矛頭直指閻萬曦。 宋東陽,宋族族長長子,亦是東升的好朋友,他義無反顧的相助東陽重新在閻家鋪立足,處處維護,時時以真心相待,唯東升為報深仇,不惜利用兄弟真情,決火舞黃沙劇照2(19張)心要扶東陽一把,誓要東陽取得當家之位,以抗衡閻萬曦。唯東陽二娘,宋族當家焦玉,為保親子宋東曉之前途,決不讓東陽掌族權家業,機緣下,得知東陽不育之秘,即許下承諾,若東陽妻舒朗月能產下一兒半女,即讓出當家之位,東升雖未悉東陽不育,多番獻計,勸東陽借種得子,最後東陽顧及朗月感受,打消借種之念。時玉為東陽娶妾,女子正是春分,東陽一心以為春分是玉派下來監視自己,與春分關系疏離,加上春分出嫁之日,其家遭馬賊洗劫,父母相亡,礙於守孝一年,春分未能與東陽成親,只得暫待宋家。東升一計不成二計生,竟想到要擄劫東曉,唯緊要關頭,重遇恩人春分,更得知春分就是昔日悔婚的妻子,對春分歉意更深,加上得遇舊愛親父茅土,最後放棄以此方法復仇,東曉得救,從此,東升與玉矛盾日深。 焦玉,一介女流,之所以要處處防人,皆因玉有過慘痛經歷,當年東陽父病入膏肓,臨死前竟然要妻子陪葬,幸好得女工桂蘭洞悉,救玉出鬼門關,玉好生感謝,而桂蘭亦道出之所以會幫玉,乃因曾遭東陽父姦汙一事,並懷有孽種,被逼打掉,從此主僕二人,互相扶持。 玉萬事以曉為本,所做的一切皆曉鋪排一個錦綉前程,誰知一次意外,曉不幸喪生,玉大受打擊,萬念俱灰,了無生存之趣,更枉論當家與否,東陽得以掌權,東升作為其得力助手,終有本錢與閻萬曦爭一日之長短。
編輯本段角色介紹
閻萬曦—林保怡飾
年齡:約三十五 性格:處事果斷狠辣,深謀遠慮,運籌帷幄;行事好勝不屈,咄咄逼人,不留情面,事事皆要控制在其股掌之中;閻家鋪的族長,吉慶堂的大當家,不怒而威,族中眾人均視曦為馬首是瞻,他說的每一句說話,無人膽敢違背。英雄難過美人關,曦表面上冷酷無情,實則懷著一顆鐵漢柔情,對感情堅貞執著,最後為一個「情」字,差點弄得身敗名裂,萬劫不復。 背景及經歷:曦的親生父母早已雙亡,與弟弟萬天相依為命,曦年青的時候因一次意外,更成一為一個失聰聾子,但曦處事的英明、果斷,卻深得族長閻國業的賞識,遂將曦過斷為義子,業年老退休之後,更將族長及吉慶堂的當家大權承繼給曦,曦大權掌握之後,為掩飾其失聰的缺陷,處事比以前更是狠辣、冷酷,萬家鋪與吉慶堂在曦的領導之下,更加繁榮、壯大。經過數代後,閻、宋兩族間在金錢、權力等問題上屢現糾紛,曦對宋家亦越來越看不順眼,處處希望將宋家趕離閻家鋪,一族獨大;宋家之中,東陽乃曦的最大反對勢力,曦為打壓陽,遂扶持焦玉成為宋族當家,以保持其勢力的平衡,但陽繼續持機而動,宋東升回來後的介入,更令兩族的矛盾白熱化,一場爾虞我詐的明爭暗鬥亦一步步地展開。
宋東升—陳豪飾
年齡:二十五歲 性格:性格堅毅,反叛,想做就去做,義無反顧,永不言悔。用情專一,愛上閻族寡婦小卓,戀情卻不被兩族人接納,小卓更被萬曦「點天燈」酷刑燒死,自此以後變得陰沉難測,除了計劃向萬曦報仇外,亦遷怒宋族當家焦玉,不惜利用好兄弟東陽打擊焦玉以達目的。 背景及經歷:宋族後人。本來已有婚約,但不惜悔婚,更違族規與閻族寡婦小卓相戀,二人分別被懲罰「纏爆竹」及「點天燈」,可是東升命不該絕,天上適時落下一場大雨,把東升身上的爆竹淋熄,但從此就被逐出閻家鋪。東升並未有因此而感到遺憾,身體雖然被燒傷,但傷痛的程度遠不及眼白白看著小卓被燒死。東升悲痛欲絕,本想隨小卓而去,卻遇上外出尋找水源的春分,得到春分的勸諭,終於重燃鬥志,更矢志要找閻族族長萬曦報仇。
焦玉—蔡少芬飾
年齡:三十二歲 性格:堅強、硬朗、善觀人於微、行事果斷,持勢凌人,狠辣難纏、氣焰逼人,對親生兒子宋東曉愛護有加,丈夫死後為怕於母子受人欺負,不惜用盡各種方法,將宋家當家位置據為己有,玉一心替東曉的未來前途鋪路。 背景及經歷:焦玉十八歲下嫁年老宋斌作填房、數年後產下一子,過著普通主婦生活,可惜宋斌患下急病,葯石無靈,斌見玉年青貌美,唯恐自己死後玉會紅杏出牆,敗壞家風,所以決心先毒殺玉,幸先被玉動悉,避過一劫,更得到僕人桂蘭幫助,偽造斌臨終遺書,最後終成功奪得宋族當家位置。玉當上當家後,開始負責協調、閻、宋兩族間的問題,兩族人數代前雖立為異姓兄弟,但經過數代後,兩族間在金錢、權力等問題上屢現糾紛,閻姓族長閻萬曦恃勢凌人,暗中使計,處處希望將宋族趕離高原,玉雖明白曦的意圖,但為著自己利益,不惜助紂為虐,加深兩族茅盾,令長子宋東陽非常不滿。
家春分—佘詩曼飾
年齡 : 二十歲 性格:有同情心、富正義感,重情守諾,感恩圖報,被算命先生推算為「命犯硬克夫、水性洋花、一生命途坎坷」之命格,但分卻不信命,並欲憑一己之力改變命運。 背景及經歷:高原山下居民,生於貧農之家,自少便放牧農耕,刻苦耐勞,父母最後分謀得一門親事,終會嫁上鎮去,分喜出望外外,終覺人定勝天,可惜就在出嫁前夕,遇上因通姦敗族,被逐離鎮,兼身受重傷的宋東升,分一時慈悲將升救活過來,分鼓勵升重新振作。婚嫁突被取消,分大惑不解,原來未來夫婿因通姦之罪被逐出家門,分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所救之人亦正是自己的未婚夫婿,父母慨嘆,分果然命犯克夫,分雖覺無奈,但仍不肯認命。
計明鳳—黎姿飾
年齡:約二十三 性格:聰明機智、重情重義、堅毅不屈、對不平事敢怒敢言;生於大戶之家,飽讀詩書,見過世面,敢於沖破不平的禮教約束,敢愛敢恨,但其實骨子裡亦是一個傳統的堅貞不移的女子,當真心愛上一個人之後,為對方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背景及經歷:生於大戶之家,自少便在城中留學,本以為學成之後,便可一展所長,但命運播弄,父親得了重病之後,家道中落,兄長計元德為了金錢,竟將鳳許配給一個與他毫無感情的人-閻萬曦為妻,從此改寫了鳳的一生。鳳與曦之弟萬天本是同窗情侶,鳳嫁與萬曦之前,本想逃避婚約,與天一走了之,但天到最後,竟因無膽量忤逆萬曦,拒絕了鳳的要求,鳳一氣之下,怒然嫁入閻家,要成為萬天的大嫂,令萬天終生抱撼。
閻國業—鍾景輝飾
年齡:六十多 性格:表面是一個與世無爭,和藹可親的慈祥老者,實則心胸狹窄,奸險陰毒,笑裡藏刀,是個權力欲極強的老狐狸。 背景及經歷:野心勃勃的業,年青時歷遍明爭暗鬥,爾虞我詐,使盡了不知多少陰險奸計,才奪得閻族當家之位,才能享受了半生的榮華富貴。業雖擁有權位,可惜兩名兒子卻不幸遇上了意外,英年早逝,業傷心之餘,只好將身邊最得力的助手萬曦收為義子,准備將辛苦打回來的江山,讓自己最信任的人,承繼下去。數十年過去,業因年紀老邁,在無可奈可之下退位讓賢,表面上業看似早已看透名利,默默地在背後支持著曦當上閻族當家,將其鴻圖大志承繼開去;業亦樂得過著無憂無慮,終日弄廚為樂的生活,但其實業仍一直眷戀著權位,懷愐著昔日風光,對曦虎視眈眈,只要曦稍有行差踏錯,業便會用盡一切方法,將曦的權力收回己有。
閻萬天—王賢志飾
年齡:約二十五歲 性格:正直善良,純朴敦厚,知書識禮,談吐優雅,處事能幹,對親生大哥萬曦又敬又畏,忠心耿耿,一直為曦隱藏著失聰的秘密,甘心為其賣力,是曦最信任的得力心腹。感情上,優柔寡斷,雖一直愛慕著其同窗好友-計明鳳,但當曦挑選鳳為妻,天卻不敢哼半句,以至失去一生最愛,抱憾終生。 背景及經歷:父母相亡後,萬天便與大哥萬曦相依長大,兩兄弟感情深厚,當曦得業賞識,過斷為子,得掌族中大業之後,天亦順理成章地當上族中的二當家;能乾的天不單幫助曦將族中事務及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天更緊守著曦的失聰秘密,為曦通風傳話,故天一直深受曦的信任,成為曦身邊最得力的助手;但明鳳的出現,卻令曦與天的關系,起了微妙的變化。
宋東陽—黃德斌飾
年齡:三十歲 性格:天性孝義、重情守諾,堅毅不拔,道德品行言行合一,心懷大志誓要重振祖業,思想傅統,面對利誘亦絕不會做出埋沒良心之事,是絕對的男子漢。 背景及經歷:宋家長子,本承繼當家位置,可惜被繼母焦玉強詞奪位,陽眼見玉與閻姓當家閻萬曦狼狽為奸,暗中荼毒宋姓兄弟,從中謀利,深知要請拯救族人必要先從玉手中奪回當家主權,然後帶領族人自力更生,可惜陽的如意數盤早被玉所洞悉。
舒朗月—邵美琪飾
年齡:三十三歲 性格:童養媳嫁入宋家,本性善良,被動內向,克盡婦道、思想傳統、對宋家義無反顧、對陽更是矢志不渝。 背景及經歷:月十五歲便被當作童養媳下嫁陽,對陽的感情深厚和親,可惜多年未有所出,鄉間認定月乃是不育之婦,終日在月背後指指點點,但實情卻是陽不能人道,月只是怕丈夫丟臉,默默承受,玉暗中得知此事,為顧全母子體面,沒當場揭發,只是暗中替陽娶妾,好讓陽不育之事,由別人宣諸於口。陽無法應付,幸得好同姓兄弟宋東升之助,陽更將不育之秘密向升如實相告,升無計可施好借種生子。月為著陽的處境著想,雖萬般不願亦無奈接受,幸最後陽明白月對自己的情深義重,決定放棄計劃,月得保貞節,陽經此事後亦對月更加關懷,月對陽更是愛得義無反顧。
Ⅲ 侯馬孝義皮影的異同
皮影又稱「燈影」,屬傀儡戲的一種,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最古老的戲曲之一,它產生於漢代,盛行於北宋,明清時得到空前的發展,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侯馬皮影戲演出的「影人」,初以素紙雕簇,後用驢皮、牛皮,經過硝制、刮平,根據戲中角色和襯景的設計,進行雕簇、敷色、熨平、裝訂、製作,演出時在表演
藝人的操作下,靠燈光的透射,映現在屏幕上,同時配合各種樂器伴奏和唱腔,便成為「一口傷痛還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意趣盎然的戲劇表演形式了,千百年
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更重要的是,侯馬市皮影不同於其他皮影之處,一是人物臉部掏空,更能體現出角色的喜怒哀樂;二是有一批熱愛皮影藝術的人,歷盡艱辛,薪火相傳,才不至於消
失,特別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創作出《杜鵑山》、《紅燈記》、《小運動員》、《采蘑菇》、《看瓜》、《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鶴與龜》、《藍
子賣母》等,現在經常上演《大變化》、《收五毒》、《豬八戒背媳婦》、《賣雜貨》、《小公雞與老狐狸》等,保留了一大批劇目。
侯馬皮影戲將曲詞、音樂、舞蹈、武術、服裝、腦譜的美,融為一體,給人以聽覺和視覺兩方面的享受;此外,近年來推出的用上影製作的工藝美術品,令人賞心悅目。
皮影劇目題材廣泛,有神話、寓言、喜劇等,寓教於樂,是人民群眾最好的精神食糧。
孝義皮影 即 孝義皮影戲 。
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中國皮影戲的重要支派之一,因流行於山西省孝義市而得名。據史料記載,孝義皮影在宋金時代已有班規、雕簇者存在,說明孝義皮影在宋金時代已發展成熟。據專家考證,孝義皮影起於戰國,是種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歷史考證
皮影戲的形成時代尚無確考,但據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記載,它至晚在宋代已經成熟和盛行,東京汴梁瓦舍中的影戲藝人已有董十五、趙七、曹保義等9人。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畫中有一幅《影戲圖》,生動形
象地表現了當時山西皮影演出的實況。經過宋、金、元、明四個歷史時期的發展,流行全國各地的皮影戲在清代呈現出繁榮局面。
據專家考證,孝義皮影起於戰國,是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如今,多數專家學者認為,皮影戲開始於漢朝,主要依據《漢書·外戚傳》的記載:相傳漢武帝劉徹
孝義皮影戲
最
寵愛的妃子李夫人過早去世,漢武帝思念不止,常常徹夜難眠。這時候,有齊人少翁深知漢武帝的心事。他花了3個晝夜,用皮子雕刻了和真人一樣大的李夫人形
象,塗上顏色,學著李夫人生前的動作,在室內掛起了一塊白色方形帷幕,點上燈燭,讓漢武帝坐在方帷外觀看,少翁貼著帷幕操縱皮人,那影子就像真人一樣……
從漢朝起,皮影戲慢慢發展,各地的樂調、民歌、唱腔、戲劇、雕刻、剪紙等藝術元素深深地融會其中,而因中國各地風俗的不同,皮影各具風格。
劇種流派
由於皮影戲在我國流傳地域廣闊,在不同區域的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見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
青海皮影、寧夏皮影、陝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陳龍皮影等風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各地皮影的音樂唱腔風格與韻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戲曲、曲藝、民歌小調、
音樂體系的精華,從而形成了溢彩紛呈的眾多流派。有沔陽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孝義皮影戲、復州皮影戲、海寧皮影戲、江漢平原皮影戲、陸豐皮影
戲、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阿宮腔、弦板腔、環縣道情皮影戲、凌源皮影戲等等。
在秦、晉、豫一帶的各路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宮腔、碗碗腔、老腔、秦腔、南北道情、安康越調、商路道情、吹腔等十多種,曲牌甚多。演唱時,還常用和聲接腔、幫腔和鼻哼余韻的唱法,拖腔婉轉悠揚,非常動聽。
河北、北京、東北、山東一帶的各路皮影唱腔,雖同源於冀東灤州的樂亭影調,但各自的唱腔分別在京劇、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間歌調的滋潤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暢的平調、華麗的花調、凄哀的悲調不一而足。而其中唐灤地區的掐嗓唱法十分獨特。
其他如湖南、湖北、江浙、福建各地,皮影戲音樂及唱腔也都帶有本地地方特色。
8我國各地皮影戲編輯
華縣皮影戲
華
縣碗碗腔皮影戲(曾名時腔),形成於清代初葉。因其主要流傳於關中東府渭南二華、大荔一帶,所以也稱其為東路碗碗腔。該劇種唱腔板式齊備,伴奏樂器很有特
性,細膩幽雅、婉轉纏綿,表現形式豐富多彩。皮影造型優美,人物個性特徵明顯、選料考究、製作精細。清乾隆、嘉慶年間,戲劇家李芳桂等文人、舉子,為碗碗
腔皮影著有《十大本》等許多傳統劇目,至今流傳,並被其他劇種移植、改編搬上舞台,久演不衰,為陝西的戲曲藝術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皮影班、社多由五六人組
成,行動方便,不擇場地,長年可活動於民間的村鎮、宅院,在廣闊的農村紮下牢固的根基。
現因各種原因面臨失傳和生存的危機,拯救和保護碗碗腔皮影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當前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唐山皮影戲
唐山皮影又稱灤州影、樂亭影、驢皮影,是中國皮影戲中影響最大的種類之一。通常認為灤州影戲初創於明代末期,盛行於清末民國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唐山皮影戲的主要操縱演員有兩個人,即「上線」和「下線」。支配影人動作的桿子有3根,分別叫「主桿」和「手桿」。唐山皮影戲演出通常有拿、貼、打、拉、唱五種分工,有「七忙八閑」之說。
唐山皮影戲的劇本又稱「影卷」,現存至少500多部。其中「連台本」有130多部,單本劇也很多。劇目有《五鋒會》、《二度梅》、《青雲劍》
等。皮影傳統劇本的文學結構為人物出場有上場「詩」,下場「對」。其格律常用
「七字句」、「十字錦」、「三趕七」、「五字賦」、「硬散」、「大金邊」、「小金邊」等。這些唱詞結構都是以對偶的上下句為其結構的基本單位,每段唱詞一
般都是由若干對聲韻相同的上下句組成。唐山皮影以樂亭方言為基礎,以唱功見長,風格獨特,為板腔體。基本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
孝義皮影(20張)
性板、散板以及平唱、花腔、凄涼調、悲調、游陰調、還陽調以及因特殊句式而得名的三趕七等各種腔調。
皮影的雕刻要經過刮皮漿皮、拓樣雕刻、著色塗油、拼釘裝桿幾個步驟。刀口和上色是最能體現雕刻藝人水平的地方。人物造型分為生、小、大、鬢、丑等。
唐山皮影的劇目內容是深層剖析當地社會民俗民風、宗教心理的重要材料。歷代唐山皮影藝人對唱腔表演、舞台道具的材料
和技藝的改良與創新從未間斷過,這些經驗是今人和後人的寶貴財富。唐山皮影的傳承延續著口傳心授的方式,為文化傳承的方式方法提供了重要借鑒價值。唐山皮
影的唱腔、音樂、表演、造型有著本地域特有的風格,受到國內外同行和觀眾的贊譽,具有很高的欣賞與研究價值。
現在,能夠進行皮影戲劇本創作的人不足10人,皮影藝人年齡偏大,找不到徒弟傳承,欣賞皮影藝術的人也越來越少。唐山皮影面臨著失傳的困境。
冀南皮影戲
申報地區或單位:河北省邯鄲市
冀南皮影主要流布於河北邯鄲多個縣區。
冀南皮影戲源遠流長,據傳是北京宮廷皮影流落冀南而形成,主要分布於河北南部,並影響到冀中、冀北等地區。冀南皮影戲是宋代中原皮影戲重要的嫡脈,它與河南皮影有著重要聯系。
冀南皮影造型古樸,雕繪結合,造型體制簡練,體現著我國皮影戲的早期風貌。冀南皮影劇目豐富,演唱沒有文本,完全是
口傳心授,對白幽默風趣,非常口語化,表演起來通俗易懂,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冀南皮影的道具主要有皮影造型、表演幕窗、伴奏樂器。樂隊配有板胡、二胡、悶
笛、三弦、嗩吶、笙等樂器,現在又配上了電子琴。武場配有板鼓、戰鼓、大鼓、大鑼、小鑼、大鑔、小鑔、馬號、梆子等。冀南皮影戲班社依然保持著傳統的習
俗,基本上體現了原生態皮影戲的表演形式。
冀南皮影戲有過輝煌的歷史,但時至今日卻陷入十分尷尬的生存境地,大多數皮影藝人年事已高無法演唱,中年藝人特別是
年輕藝人很少,影戲箱也越來越少,有的班社只留下道具,而藝人已經沒有了。據在冀南6個縣的統計,現在尚可演出的皮影戲班社已由解放初期的100多個減少
至10餘個,皮影藝人由過去的近千人減少到100餘人,演出劇目從過去的200多個減少到30多個,而且演出場次越來越少,演出范圍越來越小。傳統的皮影
表演技藝難以得到傳承,其唱腔、口傳劇目、雕制方法等,幾乎面臨失傳。
復州皮影戲
申報地區或單位:遼寧省瓦房店市
復州皮影戲是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由陝西來東北戍邊的士兵傳來的。復州皮影戲真正活躍和盛行的時
間是在清朝嘉慶年間(1796—1821),當時河北一帶「白蓮教」盛行,有皮影藝人也參加「白蓮教」,被清政府誣為「懸燈匪」,並下令禁演皮影戲。河北
灤州皮影藝人被迫大量流入東北並進入遼南。復州皮影戲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距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
從1932年開始,復州皮影戲被迫停止了演出,抗戰勝利後,復州皮影戲恢復。全國解放後,瓦房店地區的皮影非常活躍,最興盛時,全縣有皮影戲班43個,在群眾中影響較大的皮影藝人有20多位。
復州皮影戲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在傳播文化知識,保留、傳承民間有價值的歷史傳說、風土人情、人物掌故等方面,起到了宣傳和教育的作用。從復州皮影戲所反映的內容來看,它涵蓋了社會生活,歌頌了真善美,鞭撻了假惡丑,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
海寧皮影戲
申報地區或單位:浙江省海寧市
位於錢塘江北岸的浙江省海寧市境內,至今流傳著具有南宋風格的古典劇種——海寧皮影戲。
海寧皮影戲自南宋傳入,即與當地的「海塘鹽工曲」和「海寧小調」相融合,並吸收了「弋陽腔」等古典聲腔,改北曲為南
腔,形成以「弋陽腔」、「海鹽腔」兩大聲腔為基調的古風音樂;曲調高亢、激昂,宛轉幽雅,配以笛子、嗩吶、二胡等江南絲竹,節奏明快悠揚,極富水鄉韻味。
同時將唱詞和道白改成海寧方言,成為民間婚嫁、壽慶、祈神等場合的常演節目。再則,海寧盛產蠶絲,民間有祈求蠶神風俗,皮影戲也因長演「蠶花戲」,稱作
「蠶花班」。
海寧皮影的人像用羊皮或牛皮為材料,通過繪圖、剪形、勾線、上色、縫制插簽等工序製成,主要特點是:「少雕鏤、重彩繪、單線平塗」,臉形圓活、單眼側面、少誇張、近實像、富「人情」味;整體以單手、並足(側身)為主,頗具民族民間特色。
海寧皮影戲演繹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海寧境內尚有戲班20多個,劇目達300餘個,演員
120多人。隨著時代的變革,皮影藝術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影響。50年代,浙江省文化部門為組建劇團赴京演出,經調查全省惟海寧尚存技藝精湛的皮影老藝
人。但時至今日,僅存的幾位老藝人年歲均逾七旬,後繼乏人,已屬重點搶救的傳統民間藝術項目之一。
江漢平原皮影戲
江漢平原皮影戲是指流行在湖北省中南部的沔陽(今仙桃市)、潛江、天門、監利、洪湖、石首、江陵、公安、京山等縣(市),具有相同藝術特徵的皮影戲。江漢皮影尤以沔陽皮影戲最為著名,它融傳統繪畫、雕刻、美術於一體,集電影、電視動畫於一身,具有濃郁的漢族文化氣息,是中國藝術菀里的一朵奇葩。
江漢平原北依長江,南貫漢水,是荊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皮影戲在這里找到了滋生和繁榮的土壤。雖然其源頭尚無法考證,但早在明末清初這一帶凡舉辦謝神會事,逢年過節都有唱皮影戲的習慣,日積月累便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雕鏤特色。
江漢平原皮影戲的核心地區集中在天、潛、沔一帶,其顯著藝術特徵主要表現在雕鏤(造型)藝術、唱腔藝術和口頭文字藝術等方面。
江漢平原皮影戲所操作的皮影,影子長70厘米至80厘米,屬「門神譜」類大皮影,大多使用的是「皮格」、「湯格」、
「郭格」和「楊格」四種風格。「皮格」為仙桃綉花堤皮思金、皮思銀兄弟二人所創,影子製作細膩,正反如一,呈剪紙風格;「湯格」為潛江王場皮影雕刻師傅湯
玉堂所創,其皮影以花草圖案精細見長;「郭格」為潛江三江口郭大彪之父(生卒、姓名不詳)所創,尤以人物造型逼真傳世;「楊格」為原沔陽皮影隊成員楊雙林
所創,影子身形較其他風格影人細長、孔大、透光性好。
江漢平原皮影戲的唱腔以歌腔、漁鼓腔為主。歌腔皮影中的「雞鳴腔」源於東周時期的楚國《四面楚歌》,是我國傳統音樂中的「活化石」。漁鼓腔出自舊時藝人的乞討唱曲,調式多樣,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江漢平原皮影戲演唱的劇目多達300多個。這些「劇本」實際上只有劇目的條文,在表演時全靠藝人根據歷史故事展開情節和刻畫人物,唱、做、念、打渾然一體,其口頭文學藝術形式是江漢平原皮影戲的又一主要特徵。
江漢平原皮影製作精細、造型生動、唱腔優美,富有古樸的楚文化風格,深受歷代人民群眾喜愛。
隨著現代文明的成熟和老一代藝人的相繼謝世,江漢平原皮影已經開始走向消亡,其藝術精華亟待後人傳承。
沔陽皮影戲
沔陽皮影戲,俗稱「皮影子」,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以玲瓏剔透造型生動的影像,優美抒情的唱腔、妙趣橫生的台詞,優雅動聽的伴奏而獨具一格, 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是江漢平原眾多民間藝術中一朵絢麗的奇葩。沔陽(今湖北省仙桃市)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的皮影藝術之鄉,民間流傳「看牛皮、熬眼皮、半夜回家撞鼓皮,老婆挨眉捏悶脾」的歌謠,足見皮影戲具有極大的誘惑力。
仙桃皮影造型仿效戲劇人物臉譜,用沔陽雕花剪紙的
技藝雕刻而成,雕刻精美,生、旦、凈、末、丑,行當齊全;在形制上,皮影影子長70厘米至80厘米,屬「門神譜」類大皮影,造型較為寫實;內容豐富(多來
自歷史故事、人物傳記等),有楚漢相爭、三國、隋唐、水滸、西遊等300多個劇目,情節起伏,懸念迭出;以漁鼓調演唱,語言詼諧幽默,富有濃郁的鄉土氣
息,廣泛流傳於仙桃城市和農村,乃至江漢平原。
沔陽皮影戲的唱腔以漁鼓腔、歌腔為主,配打擊樂伴奏,以一唱眾和的形式進行演唱。漁鼓皮影以沔陽漁鼓調為主腔,高亢豪放,活潑歡快。沔陽漁鼓唱腔分為【平腔】、【悲腔】、【魚尾腔】、【琵琶腔】、【雜花腔】五大類,共50多種。因流行地域不同,又分為上路子、中路子、下路子。上路子腔借鑒民間小調如薅草歌、打硪歌和雞鳴腔等,中路子腔融入了漢劇、楚劇等唱腔,下路子腔曲調婉轉悠揚,是沔陽漁鼓腔的正源。
沔陽皮影戲的道白有散白、韻白兩種,以地道的沔陽話,夾雜民間俗語、諺語、歇後語、方言土語等,幽默風趣詼諧,充滿鄉土氣息和民俗風味,使聽眾極具親切感。唱詞一
般為「五五七五」字句、七字句和十字句三種句式,也有三四字垛板句。大段唱詞有一韻到底和每段一韻兩種。所用韻目分為「光、消、板、修、歌、麻、洋、於、
親、乖、為、克、四、中、福」。沔陽漁鼓皮影唱詞「十五韻」和詩詞韻字「十三轍」相同。藝人演唱漁鼓皮影,必須通曉音韻,尤其是自編自唱「浩水詞」時,一
定要做到出口成章、壓韻合轍。
早期漁鼓皮影戲無管弦樂伴奏,只有漁鼓筒和雲板打板眼,鼓、鈸、大鑼、小鑼、馬鑼打鬧台、間奏和唱腔過門。開始皮影戲班由三至四人組成,兩人掌影子兼演唱,一人操漁鼓、雲板、一人「打夾手」(鑼鼓等)。後來引進民族器樂伴奏(揚琴、二胡、四胡、笛子、嗩吶等)和增添女藝人唱女詞,皮影戲班人數增至五至八人,進一步增強了皮影戲唱腔的藝術效果;沔陽皮影戲在舞台美術、燈光布景、特技效果、唱腔音樂、皮影操作等方面不斷革新,使皮影戲極富藝術感染力。
沔陽皮影戲代代有傳人,新中國建立後演唱人員增多,1951年,仙桃還成立了湖北省第一個皮影藝術團,並應邀列入祖
國慰問團,4位皮影藝人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鼓勵將士們英勇殺敵,保家衛國。雕刻精美,唱腔高亢的沔陽皮影曾給仙桃人帶來不少歡笑和榮耀。1953
年,皮影藝人龔本槐創作、演出的《武松打虎》在全省和中南局獲得一等獎。1955年3月,赴省會演,沔陽皮影戲《武松打虎》榮獲會演一等獎;1957年皮
影戲《造車記》,有湖北廣播電台錄音,中國唱片社向全國發行,1988年,西德國家皮影代表團在沔陽觀看了皮影戲後,索取兩個皮影像帶回國內,並陳列在該
國博物館內;1981年5月,中央文化部及全國木偶皮影協會的的領導同志到沔陽,觀看了皮影戲《火焰山》後,對該劇的唱腔極為贊賞。省電視台也前往拍攝了
一組介紹沔陽皮影戲的紀錄片。2007年,仙桃市是省政府命名為「湖北皮影藝術之鄉」。
現在仙桃市共有皮影藝術團15個,皮影藝人近300人,常年活躍在街頭、鄉里,往日的「五里三台唱花鼓,村村垸垸演皮影」的盛景,又在仙桃大地重現。
陸豐皮影戲
申
報地區或單位:廣東省汕尾市陸豐皮影戲是我國三大皮影系統之一的潮州皮影的惟一遺存,陸豐市皮影劇團是廣東省惟一的專業皮影劇團。陸豐皮影戲一直在民間生
存、發展,有古代閩南語系的基因,又得海陸豐民間習俗的孕育,唱腔音樂豐富,地方特色濃厚,繪畫、雕刻精緻,表演生動逼真,優雅可觀。
陸豐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碣石灣畔,南瀕南海,毗鄰港澳,介於深圳與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水陸交通十分便利。陸豐皮
影就在這座小城棲身,它的歷史悠久,形成於宋代,盛行於明、清,普及於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前夕的戰亂時期,其他戲劇大部分停鼓散班,皮影戲班仍活躍在周
邊鄉鎮,可見皮影戲的群眾基礎深厚,有很強的生命力。新中國成立後得到復興和發展,在繪畫、音樂、製作、表演、效果及舞台燈光等方面,都為世人所矚目,所
到之處,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少年兒童更為喜愛。演出區域不斷擴大,不但到過粵北地區的各市、縣及廣州等地,還在福建幾個市、縣留下足跡。1975年之
後,多次赴京參加及演出,所演劇目如《戰惡獸》、《雞與蛇》、《龜兔賽跑》、《飛天》、《雞斗》、《哭塔》等廣受好評。陸豐皮影是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具有
很高的歷史價值、教育價值和藝術價值。
Ⅳ 演員 胡彪
他在《戰斗的青春》里飾演副隊長!
孝義演員胡彪,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在北京半路出家,08年的7月到9月從北京回山西的太谷和榆社拍完了22集紅色經典電視劇《戰斗的青春》,在劇中胡彪把武工隊的副隊長演繹的微妙微俏,胡彪一直要感謝的是導演王冀刑副導演糊塗和演員副導周郎,是他們一直在劇中關心著他,《戰斗的青春》殺青後回京接了數字電影《尋凶記》
胡彪,現在正在北京懷柔影視基地拍數字電影《尋凶記》他在里邊演了一個獨立的角色:唐寧,男一是唐寧的殺父仇人,可是男一的二兒子是唐寧的手下,在最後唐寧報仇的時候是他的手下也就是男一的二兒子無意開了槍,把他的父親殺害了,這是胡彪繼《戰斗的青春》之後演的另一個正面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