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黨史愛國微電影

黨史愛國微電影

發布時間:2023-01-03 05:43:14

A. 黨史電影有哪些

1、《建黨偉業》

本片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B. 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的內容是什麼

要緊密結合青少年思想實際,運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全面回顧95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光輝歷程、輝煌成就和成功經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引導廣大青少年堅持愛國主義、社會主義與黨的領導相統一,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重點活動,積極創作生產紀念建黨95周年主題的微電影、動畫、H5、游戲等宣傳產品。

要開展緬懷革命先烈活動,抓住烈士紀念日、抗戰勝利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契機,充分發揮革命遺址、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設施的作用,組織青少年開展參觀瞻仰、志願講解等活動。

要開展「重走長征路」活動,以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為契機,組織團員青年看望慰問老黨員、老戰士、革命烈士遺屬,開展關心幫助老區貧困群眾、志願環保、陽光健走等活動,在實踐體驗中「重走長征路」。



(2)黨史愛國微電影擴展閱讀:

學好黨史,要向群眾學、向實踐學。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基層實踐是學習的第一手資料。黨員幹部要拜群眾為師,以甘當「小學生」的情懷,身子往下傾、眼睛向下看,從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中去汲取智慧、提煉經驗,把握大勢、明晰方向。

學貴有恆,還要學以致用。要通過學習與思考,去辯證分析歷史、去轉化運用經驗,把群眾創造的實踐經驗轉化為幹事創業的智慧、解決問題的本領,不斷開創黨執政發展的新局面。學一段黨史,加深一層認知;知一段黨史,增強一份感恩。

緬懷黨史,廣大黨員幹部要始終銘記黨的奮斗歷程、光榮傳統、優良作風、經驗教訓和偉大成就;面向未來,要堅持把學好黨史作為終身必修課,更加深刻地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更好地總結和運用黨的歷史經驗,牢記使命、砥礪前行、開創未來,交出實現民族復興的完滿答卷。

C. 請談一談自己曾經看過哪些與黨史,國史相關的紅色影視劇,包括紀錄片等等

黨史和國史相關電視電影:《建黨偉業》、《解放》、《共和國外交》、《開天闢地》、《南昌起義》等等。
近些年涌現出一大批有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慶祝新中國建立70周年的有關黨史、國史的電影和電視劇,是非常值得青少年去學習歷史,銘記歷史,在享受現在美好生活的今天,也不忘記先輩的付出。

D. 「跟著電影學黨史心裡有話對黨說」觀後感怎麼寫

寫作思路:寫一下黨的發展歷程,比如英勇斗爭,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中國,風雨如磐九十年,為廣大人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等等。

正文:

「跟著電影學黨史」經典影片在1905電影網、西瓜視頻、華數TV、西影視頻等平台進行展映,每天上午10點上線當天展映的影片,24小時輪播。

影片放映之後,由中央黨校祝彥教授、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薛慶超教授和李蓉教授等黨史專家針對每部影片的特定歷史為孩子們講述背後的歷史故事及生動細節,讓孩子們能親近黨史、了解黨史,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愛國之情。

觀看之後,我想對黨說:偉大的黨啊,您是一輪火紅的太陽,我們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小花。在您的陽光照耀下,我們茁壯成長。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不知不覺,您已經九十歲了,我為您悠久的歷史、不屈不撓的精神而深感自豪!

一大會址庄嚴肅穆,一件件陳列品都折射著您的光輝;一樁樁往事在靜靜地訴說著您的輝煌!

在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您誕生了!這是中國革命開天辟的一件大事!您帶領全國人民,探索求是、英勇斗爭,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推翻了反對政權,建立了中國,又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披荊斬棘,從當家作主到進入嶄新時代。風雨如磐九十年,為廣大人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經過蓬蓬勃勃的「春」,體會到時代的進步和人民的不朽;我度過繁茂有「夏」,體會到無盡的動力和時刻的鞭策;我走過蕭蕭的「秋」,體會到您面臨艱險的不屈不撓;我來到純凈的「冬」,體會到您心懷天下,情系人民……

一條復興的道路,曲折迂迴中才能引起心曠神怡的嚮往;一江輝煌的波瀾壯闊,潮起潮落時才能疊出驚心動魄的回響!

我們少年兒童,要心懷天下,放飛理想,共同憧憬新中國更輝煌燦爛的明天。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黨爭光,做一個熱愛祖國、無愧於時代的好少年!

E.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來臨之際,電影《1921》亮相大銀幕,用光影藝術致敬建黨百年。該片以1921年的上海為背景,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前後的歷史事件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1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拍攝,黃建新監制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重點影片《1921》,作為開幕影片在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進行首次公開放映。

日前,在上海市電影局的指導下,電影《1921》舉行了專家研討會,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電影處副處長陳曉達,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蘇智良,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一處處長吳海勇等黨史專家,復旦大學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龔金平,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劉海波,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張斌等著名電影理論家、評論家,上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等出品方代表及《1921》聯合導演鄭大聖、製片人任寧和演員王仁君,以及各媒體記者出席了會議。黨史專家、電影學者、媒體記者就影片的藝術價值和時代意義等進行了研討,對於影片給予了「如教科書般真實展現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完整歷程」的高度肯定。

電影《1921》以時代「橫截面」視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後的故事,全景式重現了百年前波瀾壯闊開天闢地的歷史時刻——來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齡僅28歲的熱血青年們,突破國際各股復雜勢力的監控和追蹤,在上海共聚順利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見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影片以豐富的細節、立體的人物、充沛的情感和生活化視角,探尋「一大代表」們為救亡圖存無悔付出的「心靈源動力」,被譽為「建黨題材新時代經典之作」。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堅韌不拔的偉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蘇智良高度肯定了該片的宏大敘事,把1921年前後國內外大事通過藝術手法凝練在一部電影中。同時,作為上海城市文化史最權威的專家之一蘇教授也對於該片首次真實還原了上世紀20年代上海的城市全貌給予了極高評價,他認為從大的城市風貌到小的造型道具細節,劇組都下了狠功夫,而且也通過對當時租界文化、東西方文化的碰撞等真實展現深刻揭示了上海為什麼可以成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地的歷史原由。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一處處長吳海勇高度肯定了《1921》「是藝術和真實的高度融合」,並且在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上映具有重要意義。黨史教育需要不同時代的經典作品把建黨故事一代代傳承下去的,如果說《開天闢地》是寫實主義的作品、《建黨偉業》是群星璀璨的演繹,那《1921》就是聚焦式的、年輕化的真實還原,在嚴謹的史料基礎上以全新的視角,用更貼近當代年輕人的藝術表現手法,去講述建黨的歷史,對於黨史教育在年輕人群體中的普及意義重大。吳海勇認為影片的年輕調性,是為了讓年輕觀眾更容易走進歷史故事找到共鳴,同時細膩展現了「先輩少年時」的建黨初心。吳海勇表示,「我最欣賞的是青年毛澤東在租界,看著法國獨立日慶典卻被擋在外面。這段想像太漂亮了,這就是達到了藝術和歷史的巧妙融合」,片中青年毛澤東偶遇上海法租界慶祝盛典,卻被擋在門外,遭遇了明明是中國人卻無法踏上中國土地的委屈憤懣,隨後以毛澤東夜跑的情景,穿插他成長經歷的蒙太奇剪輯,以合理化想像的生活情景,串聯一代偉人樹立改變喪權辱國社會現狀決心的成長道路和動力來源,以此凸顯先輩們堅決要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原因。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認為電影《1921》在同類題材里是水平非常高的一次創新性創作,令人驚喜,為主旋律電影的創作又開辟了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有血有肉地塑造了先輩青年時代的奮斗歷程和革命動力,「真正把年輕人當年輕人來書寫」、「毛澤東的形象站起來了」、「何叔衡說讀書人革命,就是要真正能抬起頭來,這場戲很動人」。

復旦大學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龔金平表示,原來覺得這類建黨故事很難拍,沒想到電影《1921》讓自己深深地震撼和感動,除了電影的宏觀和厚重之外,同時在還原歷史情景和人物心境上又極其細膩真實,「在歷史氛圍中表達彼時中國的處境,以及普通個體的掙扎,展現了黨不是突然建立的,而是歷經困惑與迷茫,但目的很堅定,擔得起慶祝建黨100周年的意義」,同時他肯定了諜戰、追車、動作等類型元素的觀賞性。

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劉海波解讀了《1921》作為主旋律作品的新嘗試:新穎的國際視角、加入「一大會議」的籌備人視角、補充大量歷史細節,他還為片中細膩詮釋的年輕人,最後為革命犧牲的命運而深深動容。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張斌盛贊《1921》滿足了觀眾對建黨起點的歷史和審美期待,「既能領略建黨對國家民族的重要性,又能理解先輩為什麼去追求革命事業,用人物、情感和價值觀去和當下觀眾交流」,他肯定了影片類型化思維和主旋律題材的融合,還高度肯定了演員的詮釋:「我能夠沉浸在角色中,沒有特別在意演員,說明他們的演繹是成功的」。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立100周年,站在2021年這一百年交匯的歷史節點,我們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因此,觀眾和時代都需要符合當下時代和文化語境的、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的影視作品。而《1921》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大事件,以先輩少年時為核心、以豐滿人物為中心、以挖掘細節為重心的細膩表達,探尋第一代共產黨人完成「用28年時間就改變舊中國」這一「中國奇跡」的初心動力,生動鮮活再現教科書上的記載,激勵當代年輕人汲取榜樣力量,肩負起新時代的使命擔當。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2

有上百位知名演員出演的電影《1921》,上映4天票房即將破3億,成績比較理想。用「比較」二字,是因為它好於同題材的《革命者》,卻遠遠遜於同樣如此大牌面的《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這說知名演員數量上的多少,並不能決定電影口碑和票房的好壞。

看過該影片的觀眾,一部分在為能一部電影看到這么多知名演員而高興,一部分在為電影里的歷史情節、人物而感動,也有一部分觀眾認為這部主旋律的電影非常「好看」,只是這部分觀眾並不佔多數,畢竟《1921》在豆瓣目前的評分只有6.7。

知名編劇汪海林顯然不是第三種觀眾,因為他寫了長長的一段影評,為影片中的歷史感動、誇部分演員不錯,卻批評影片的敘事主線雜亂、流量明星太多、故事缺乏深度不夠聚焦。

編劇汪海林近兩年並不以「編劇」為主責主業,反而在娛評、影評等方面為更多網友所熟知。比如他時不時地與肖戰、肖戰粉絲展開網上「攻防戰」,也時不時地對其他流量明星進行「正義的規勸」。但他這段對《1921》的影評,確實有見地,也得到了部分網友的支持。

汪海林以《1921》為樣本,重申「依賴流量明星給影片帶票房的思路是徹底失敗的思路,這樣一個模式是反電影的」,感嘆「電影界需要反思,什麼時候能夠回到電影本體上來,不旁騖,專注於電影?」道出了電影界目前需要改進的.現狀。

拍電影是追求藝術,還是追逐利益最大化,不同的電影人有不同的思考。《1921》無疑想要在追求藝術的同時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上百位知名演員中流量明星佔了一大半,不為票房,難道是為了錘煉他們的演技?

誠然,流量明星出演《1921》更能彰顯他們的愛國情懷,這點必須予以支持。許多年輕的觀眾因為他們的出演而願意走進電影院,通過這部電影來了解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那些令人敬仰的先輩。如果把《1921》當作一部「教育」片,它顯然起到了該有的教育意義。

比如,王俊凱受刑的那段,雖然時長很短,卻較為震撼。甚至連資深演員祖峰都誇王俊凱:雖然年紀輕,但已經是「老」演員了,很成熟,職業素養很好,表演很有經驗。

如果連祖峰都認為王俊凱演得好,那麼王俊凱的粉絲和關注王俊凱的觀眾,多數也會為王俊凱的表演點贊,為《1921》點贊。這就是《1921》的教育意義所在。

但不是所有的流量演員,都有王俊凱這樣感人的戲份,有的演員甚至只能稱之為「露個臉」,連「混個臉熟」的記憶度都不夠。還有一些演員的角色,只是個「工具人」,他們的故事並沒有展開,他們的精彩並不能在幾秒、十幾秒的鏡頭里展現。

這也是為什麼汪海林認為「流量明星減少一半,影片會好得多」的原因所在。為了讓部分流量明星「露臉」,導演和編劇勢必會給他們加戲,但電影的時長有限、電影的主線不能亂、主角的戲份不能減,「加戲」必然會破壞電影的完整性、統一性,這也是這部電影「不夠精彩」的原因所在。

電影界需要反思,《1921》也應反思。

F. 紅色基地憶黨史,不忘初心跟黨走——原平市永康小學紅色之旅

2019年11月9日,原平市永康小學黨支部組織黨員、全體教師和部分學生來到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原平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王家莊鄉南懷化村,共同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業績。感受當年先烈們為國黨英勇奮戰的革命精神,緬懷在忻口戰役中犧牲的革命先烈們。

首先,我們參觀了忻口戰役紀念館,南懷化慘案紀念館

聽老人講解戰況和南懷化慘案

日軍慘無人道的暴行令人悲憤

參觀完紀念館,沿著泥濘的小路,懷著無比莊重的心情,我們又來到這里——忻口戰役遺址

望著革命者那大義凜然的氣勢,感受到的卻是「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的豪情!

遠處,群山連綿起伏,天空下著小雨,灰濛蒙的,更增添了幾分靜穆。

來到這里,感受到的是對戰爭的觸目驚心,對革命先烈的無比崇敬!他們那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的英雄氣概

活動現場,少先隊員們向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烈士獻花。烈士們的鮮血早已與土地融為一體,但烈士雖逝,豪情仍存

在庄嚴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黨員們駐足停留,拍照留念

蒙蒙細雨帶走了人們心頭所有的寒意,沖刷了地面上所有的污穢,堅定了我們為祖國建設而努力學習的決心!最後少先隊員圍在一起,默默地憧憬美好的未來,並一起宣誓:向先烈學習,向英雄致敬!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站在庄嚴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緬懷烈士們豐功偉績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深受啟迪,對英雄更多了一份敬仰之情,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麼是人生價值。腳踩在埋著無數烈士先驅的這片土地,我的心情激盪著,久久不能平靜。我認為此次活動是一次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宋向東 安 鵬 王建業)

烈士(6)先烈(2)懷化(1)

G. 求關於建黨的劇本,十分鍾左右 跪求啊 急用~~~~

建黨偉業,開頭10分鍾。

H. 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是體現什麼

愛黨愛國

1.愛黨愛國愛人民。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好學多問肯鑽研。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表見解,樂於科學探索,養成閱讀習慣。
3.勤勞篤行樂奉獻。自己事自己做,主動分擔家務,參與勞動實踐,熱心志願服務。
4.明禮守法講美德。遵守國法校紀,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
5.孝親尊師善待人。孝父母敬師長,愛集體助同學,虛心接受批評,學會合作共處。
6.誠實守信有擔當。保持言行一致,不說謊不作弊,借東西及時還,做到知錯就改。
7.自強自律健身心。堅持鍛煉身體,樂觀開朗向上,不吸煙不喝酒,文明綠色上網。
8.珍愛生命保安全。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堅決遠離毒品。
9.勤儉節約護家園。不比吃喝穿戴,愛惜花草樹木,節糧節水節電,低碳環保生活

I. 電視連續劇《功勛》觀後感

《功勛》觀後感
篇一:《功勛》觀後感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觀看了電視連續劇《功勛》後,我受到了很多啟發,我為老一輩科學家的崇高精神而熱淚盈眶,並且,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為有這樣的英雄前輩而感到自豪。
劇中,無名英雄於敏有許多細節讓我印象深刻。
首先,愛國主義精神在於敏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當隱姓埋名做研究和出國留學的選擇題擺在於敏面前時,於敏說道:「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氣,什麼是底氣,我們造的就是底氣,核平衡才是平衡,咱不欺負別人,也不能讓別人欺負咱們,不平等只能挨打,國家存亡的事,必須干!」於敏斷然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打算,選擇了條件異常艱苦的氫彈研究,以史為鑒,在如今全球化時代,他的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值得我們當代青年學習。
其次,於敏無私奉獻、大力協同的品質讓我不禁感慨老一輩科學家們的崇高品性。正如於敏的妻子玉芹說的:「他將一生奉獻給國家,我將自己奉獻給他。」這是於敏的家國情懷,是大奉獻。在與科研戰友夜以繼日地攻堅克難中,他與戰友團結協作,失敗、總結、再失敗、再總結,縱使條件艱苦,他們始終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辛勤耕耘,終有收獲。劇中,有兩個細節讓我難忘,一是於敏將家裡妻子為他和孩子准備的雞蛋拿出來,用作獎勵科研有突破的同事,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二是於敏與陸傑的戰友情,他們相互挑戰、相互激勵,而後,相互扶持,這種情誼,著實讓人動容。
最後,作為一名學生,觀看了於敏為科學獻身的示範後,我深受觸動,思考了很多。於敏始終相信科學,敢想敢幹。他說道:「搞科研,搞理論,講的是實事求是。搞科研,需要靈感,不是蠻干。」正確的理論指導正確實踐。正是由於這般腳踏實地的科研態度,我國氫彈研究少走了許多彎路,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在往後的學習生活中,我要將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貫穿其中,戒驕戒躁,做真正的研究。
忠孝最是難兩全,隱姓埋名數十載。無名英雄於敏,是國家之幸,是民族之幸,更是吾輩之幸。無論條件如何,他始終發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精神。英雄光輝照亮未來的路,作為新時代青年,我應該繼承先輩優良傳統,發揚「兩彈一星」精神,爭取為國家和社會做更大的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閱讀全文

與黨史愛國微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真實經歷 瀏覽:686
免費看永無止境電影 瀏覽:462
兩把半圓刀是什麼電影 瀏覽:537
兩個哥斯拉的電影天堂 瀏覽:924
電影鬼胎手機免費看 瀏覽:744
愛情來的時候微電影 瀏覽:541
電影2020下架的在哪裡看 瀏覽:876
播放動作戰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47
記得我電影完整版觀看西瓜 瀏覽:676
做個電影網站APP 瀏覽:827
ck手機電影網倫理 瀏覽:292
功課沒做完不能去看電影改為反問句怎麼寫 瀏覽:405
世界公認十大感人勵志電影 瀏覽:534
關於怪獸的一系列恐怖電影 瀏覽:939
手機拍攝電影特效軟體 瀏覽:119
黑街主題歌的電影 瀏覽:988
電影海報p圖手機 瀏覽:503
電影中綳帶的有哪些 瀏覽:270
神筆馬亮電影多長時間 瀏覽:591
鄧光榮任達華主演的黑幫電影系列 瀏覽: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