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阿里影業投資微電影

阿里影業投資微電影

發布時間:2023-01-02 13:02:25

⑴ 馬雲為何力薦《綠皮書》這部電影

在現如今電影市場紛繁換亂的局面下,拍出這樣有社會責任的影片並配以“綠皮書”這樣的電影名,我想很多人都有同樣被電影中所傳遞的溫暖所感染。每年中國的電影出產率很高,商業片泛濫,又有多少人為了呼籲,為了理性,為了讓人們快速的思維放慢下來,靜靜考慮我們還是個人而努力著呢。拋開馬雲這個所有中國人都熟知的名字。單純的看待電影本身,我們找到些心裡的那些溫暖,懷揣的,努力著去實現,這就夠了。我想這就是“綠皮書”帶給我的意義。綠皮書爆冷勝出一舉獲得第91屆奧斯卡獎,可是飽受爭議啊。這部電影目前還沒有在中國上映,但是在美首映的時候獲得了94%的爛番茄觀眾好評度。

這部電影在國內還沒有上映,但是在去年11月已經在美國上映,講述的是白人司機為黑人鋼琴家駕車前往南方巡演的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爭吵和笑料,最終放下偏見收獲了友誼。劇情有點像《觸不可及》不同之處在於這次黑人是僱主白人成了服務者,對於美國這個種族和膚色歧視的國家可是一次勇敢的挑戰和嘗試。這部電影雖然是簡單的公路電影,但是不少觀眾反應看後是笑中帶淚,在大笑之後,心裡會泛起一股暖意,好的作品最能觸動人的心靈,相信綠皮書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

很高興今天在網路知道給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這里和我一起討論。

⑵ 萬達電影引入阿里和騰訊投資!是好在哪裡

根據此前王健林與孫宏斌的互動頻率,外界一直猜測:「在萬達電影重組過程中,標的資產中或將有樂視的一席之位。」
然而最終「牽手」的卻是阿里巴巴和文投控股。據《中國企業家》了解,這次合作實際上也是由萬達集團牽頭。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家合作方,文投控股也是A股上市公司,其控股股東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是北京市國有企業,此前已投資過耀萊影城、懷柔影視基地、環球影城等項目。
如果說萬達電影在這次合作中能獲得的是資金和其他資源支持,那對阿里來說,有著極大吸引力的就是萬達院線。
在這之前,萬達院線作為在線售票網站的兵家必爭之地,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一直處於模糊中立的地帶。
而與萬達合作之後,對於阿里影業旗下的票務平台淘票票,意味著能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和更快發展速度。
阿里影業日前發布公告,鑒於旗下業務淘票票的市場競爭態勢,計劃近期投入必要資源,加速拓展並進一步鞏固淘票票的市場領先地位。阿里影業董事長兼CEO樊路遠更明確指出:「2018年是淘票票的全力進攻期,成為行業第一是淘票票的進攻方向,淘票票的目標是成為中國電影行業最大的在線票務平台。」
不久前在萬達年會上,王健林也曾表示,國內的萬達電影一半開在非萬達物業,單屏收入是國內平均水平1.9倍,線上收入近9成,會員收入9成。
同時,萬達電影財務數字也顯示,在2017年其營業收入為132億元,會員數量突破1億,擁有直營影院516家,4571塊銀幕,佔全國電影票房市場的14%份額。
一位行業分析人士對《中國企業家》表示:「以萬達院線為後盾,阿里在競爭中就能處於先手,可能獲得的好處之一就是淘票票在票務上的優先權。」
當然,除了在線票務,阿里在電影發行、影片投資、衍生品開發等方面都將有很大想像空間。阿里方面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也表示:「和萬達電影合作的過程中,它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影院,而是以電影院為載體的生活服務入口。」
此外,在影院排片方面,阿里勢必也將獲益。早前,馮小剛的影片《我不是潘金蓮》就因為在萬達排片只有10.9%,引發過華誼方面的不滿。但這次阿里和萬達合作之後,將來若有阿里參與的電影排片時,可能會擁有更多話語權。
唱過搖滾撒過淚,王健林每年在萬達年會上的表現總能傳遞出許多信號,比如今年他就表示影視產業要繼續保持高增長,補上內容短板。這就要看不久的將來,萬達電影能否挑起大梁,成為萬達的新支柱企業?

⑶ 華誼兄弟有難,阿里影業7億相助是情義相挺,還是另有所圖

前段時間,華誼兄弟發了這樣一個公告:阿里影業擬向華誼兄弟提供7億元借款,借款期限為五年。

公告稱,華誼兄弟將與阿里影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在公司主控影視項目、藝人發展、衍生品開發、營銷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

並且華誼集團保證,在協議生效後的5年內,華誼集團至少完成主控並上映10部院線電影的產能。

講真,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時,我是有點不相信的,華誼兄弟向阿里借款7億元?華誼什麼時候淪落到"借錢"的地步了?

不過後來仔細想想,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曾經有多風光,如今就有多落寞。

2018年對於華誼兄弟來說,絕對是"不平靜"的一年,各種負面消息纏身。

去年,崔永元一番"猛操作",不僅讓范冰冰人設崩塌,也把華誼兄弟推上了風口浪尖,雖然華誼兄弟此前曾表示:所有合同均合法合規,並依法及時繳納了相關稅款。

可范冰冰的"打臉"就在眼前,實在讓公眾很難信服。

當然,華誼如今的境況可不是崔永元一人的"功勞",華誼的危機,其實早就開始了,崔永元頂多算是推波助瀾。

華誼陷入危機最早可以追溯到"王京花出走"。

2005年,在與華誼五年合約期滿後,王京花帶著幾十個藝人一起從華誼跳槽到橙天,這其中還包括陳道明、劉嘉玲、梁家輝、夏雨等大牌藝人。

媒體們都驚呼:華誼被掏空了!

不過當時華誼倒是很剛,王中軍還放出狠話:"換成是我走了還差不多,華誼缺了誰都可以!"

不過這還只是開始,從2010年開始,范冰冰、李冰冰、周迅等明星也相繼出走。

2011年,連"當家藝人"葛優也走了。這一來二去的,雖不至於"挖空"華誼,但要說一點沒影響,我是不信的!

如果說大批藝人出走只是小痛小癢,那麼馮小剛的"衰敗"就是大動筋骨了。

作為國內第一個累計票房過十億的導演,馮小剛對華誼來說,絕對是"搖錢樹"的存在,王中磊那句"華誼的天下,有一半是馮小剛打下的"真不是玩笑話。

要知道早年間,華誼連續投資了馮小剛12部電影,每一部都是賺錢的。

不過這個好運氣並沒有延續下去,2012年,馮小剛《1942》上映,可票房卻遠遠不及預期,兩個交易日華誼市值就蒸發了13個億。

這也是第一次,馮小剛的名號失靈。

而這次失利,華誼兄弟也開始意識到:只依賴某個"導演或明星"並不是長久之計,所以他們開始另闢蹊徑。

2013年,王中軍提出了"去電影單一化"的目標,開始發展互聯網、實景 娛樂 等周邊業務,想藉此擺脫對電影行業的依賴。

可最後的結果是:周邊業務沒做起來,主營的電影業務倒是走下坡路了。

2014年到2015年,華誼電影業務遭遇滑鐵盧,出品的好幾部電影接連遇冷,除了2015年的《尋龍訣》還行,其他都沒什麼火花。

兩年嘗試以失敗告終,華誼兄弟只好臨時剎車,接著把目光放到了明星的流量上。

2015年,華誼兄弟先後"高價"收購了浙江東陽浩瀚影視 娛樂 有限公司和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

其中,東陽浩瀚的股東包括藝人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明星,東陽美拉的股東則是老搭檔馮小剛。

這意圖很明顯了,收購公司只是表面,最主要是跟明星們的利益捆綁,而這確實也有些效果。

隨著明星們的"努力",華誼的情況開始好轉。

2017年,華誼全年營收達38.71億元,同比增長10.49%,票房方面憑借《摔跤吧!爸爸》、《芳華》、《前任3》也拿下了不錯的成績。

講真,照這個局勢發展下去,華誼要想恢復曾經的"輝煌"還是有機會的,可誰知半路殺出了崔永元這個"劍客"。

2018年,崔永元曝光了"陰陽合同"內幕,緊接著華誼股價持續下跌,剛剛好轉的業績也就成了一紙空談。

電影方面也沒有好的作品,2018年下半主控的電影中,不是虧本,就是遊走在虧本邊緣。

最後也就演變成了"2018年虧損近10億"的慘狀。

很多人猜測,這次華誼兄弟怕是要涼了,可事實證明,雖然迎來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但餓死的駱駝比馬大,涼是必須的,但還不至於徹底涼涼。

今年1月8日,華誼發布了9條關於申請銀行授信公告,授信金額累計達到25億元。如今,阿里影業也"伸出援手",借款7億幫華誼解了"燃眉之急"。

那麼問題來了,同是電影行業,為什麼阿里影業會出手幫華誼呢?

華誼兄弟有難,阿里影業來相助。

對於阿里借款給華誼的舉動,一開始我也挺納悶的,可後來一查發現:阿里和華誼早就分不開了。

據悉,早在2004年以前,在馬雲與張紀中合作推廣雅虎搜索時,就已經跟"華誼兄弟"王中軍王中磊有所接觸了。

2006年6月,馬雲正式入股華誼兄弟,所佔股份還不少,哪怕是後來馬雲成立阿里影業,股份有所削減,但雙方還是一直保持著"友好關系"。

當然,阿里影業之所以借款給華誼兄弟,可不光是為了"友誼"—— 與其說,阿里幫了華誼兄弟,倒不如說阿里是在幫自己。

這些年來,華誼兄弟並不是阿里唯一參股的,博納影業、光線傳媒、萬達集團、大地影院等行業巨頭,阿里都有入股。

再者,阿里影業還表示,這次與華誼的合作,其實是為自己的"錦橙合制計劃"助力。

這個計劃是阿里影業2018年11月提出的,大概內容就是:阿里影業將以主投、主控或主宣發身份,和一流製作團隊合作,扶持青年導演、編劇等, 在國內四大電影檔期,5年內上映20部電影。

之前憑借"啥是佩奇"刷屏的《小豬佩奇過大年》就是"錦橙計劃"的產物。

有人猜測,這或許是阿里影業在填補在電影內容上的空缺。

雖然阿里影業在歷經連續虧損後,情勢有所好轉,接連押中《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葯神》、《飛馳人生》、《流量地球》等爆款電影。

但大多以投資、聯合出品方的身份,代表性的主控項目幾乎沒有。

不難看出,阿里是在下一盤"大棋"。

但任誰也沒想到,在這盤大棋里,曾經的電影巨頭華誼兄弟,居然成了棋子一般的存在,也是不勝唏噓!

不過,這也很難說,畢竟 娛樂 這個行業一向變化莫測,說不準什麼時候,華誼就突然走出了低谷期。

不到最後一步,誰是誰的棋子還不一定!

END

【今日話題】

#你覺得華誼兄弟能度過"寒冬期"嗎?#

⑷ 阿里影業投資靠譜嗎

不靠譜,網上的影視投資都是騙人的,沒有一個是真的。如果回報率這么高,這么多的大明星,大導演怎麼不投資呀!這么天大的好事還能輪到你嗎!

⑸ 阿里影業未來一兩年會有那些電影

日前(10月29日),為期6天的第二十屆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在橫店開幕。全國51條院線、超50家影投公司及各發行方、製片方代表等齊聚橫店。阿里影業一口氣推出了《赤狐書生》《拆彈專家2》《刺殺小說家》《外太空的莫扎特》等一系列優質影片。


這些影片涵蓋了未來電影市場不同階段的內容供給。在即將到來的賀歲檔中,由陳立農、李現主演的《赤狐書生》和由劉德華監制並主演的《拆彈專家2》兩部商業力作將首先推向市場;2021年春節檔中,國漫《哪吒重生》、路陽執導的奇幻懸疑片《刺殺小說家》兩部阿里影業主出品影片,將以破次元的嶄新題材面貌亮相;而阿里影業聯合出品的《唐人街探案3》,更是以目前全網600萬觀眾的想看人數在明年春節檔影片中遙遙領先。


未來一年中,開心麻花影業作品《超能一家人》和陳思誠全新科幻系列的首作《外太空的莫扎特》,都將在喜劇領域進行了更多工業化製作的嘗試,阿里影業會 深度參與其中;另外,剛獲得威尼斯終身成就獎的導演許鞍華執導的《第一爐香》、阿里影業「薪火計劃」的青年導演作品《野馬分鬃》,也將為市場提供兩部優質的文藝類作品。

⑹ 電影綠皮書盈利模式

電影綠皮書盈利模式:《綠皮書》便是由阿里影業和美國參與者影片公司,以及美國夢工場影片公司聯合出品的作品。不過據多方核實,此次阿里影業投資《綠皮書》的份額並不高,與能獲得《毒液》1/3的全球權益的騰訊影業相比,阿里影業從《綠皮書》身上的獲益比例可謂微乎其微。

⑺ 「啥是佩奇」瘋狂刷屏,阿里大文娛在2019年要翻身啦

現在的電影宣發,如果不搞出一個現象級的刷屏視頻,可能都不好意思出去見人了。

前有《地球最後的夜晚》靠著抖音爆款,硬生生把一個晦澀難懂的文藝片賣出了2億多人民幣的票房佳績。後有一個兒童電影的宣發廣告5分40秒的賀歲短片《啥是佩奇》,出其不意的成為2019年第一個朋友圈「爆款」。雖然看完之後發現其實是《小豬佩奇過大年》的電影宣傳片,同時也是中國移動的植入廣告片,然而大家還是默默地點開了轉發,甚至有不少人已經決定去買電影票。

冷靜一點!看看人家官方發布的劇情介紹,這真的就只是個兒童電影啊!

隨著這則廣告視頻的爆紅,該則短片、同時也是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的導演張大鵬也成功成為了媒體爭相采訪的紅人。張大鵬雖然在電影界是不折不扣的新人,但在廣告界卻有著響當當的名號,下面這些廣告片都是由他執導的,其中包括曾經引起熱議華為mate20土撥鼠版廣告。

當然,在這個流量爆炸的時代,只憑借優質內容也未必就能形成這么大的影響力。事實上,《啥是佩奇》瘋狂刷屏的背後,少不了阿里系營銷合作的推波助瀾。根據騰訊一線報道,17日17時左右,幾乎在微博官微投放的同時,發行方淘票票也通過微信端相關KOL人群的朋友圈及社群進行投放發布。當晚微博端引發傳播爆點之後,微信朋友圈開始大面積出現相關視頻。

根據天眼查信息,淘票票是阿里大文娛旗下產業,2017年,阿里影業收購了淘票票9.12%的股份。

而從目前《小豬佩奇過大年》的各種官方渠道信息來看,這部電影基本上已經和阿里大文娛「鎖定」了,阿里影業及小豬佩奇中國區版權代理E.One為正片的出品方,優酷為首席營銷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份,阿里巴巴才宣布與小豬佩奇發行方 eOne(Entertainment One Ltd. )達成合作,拿到小豬佩奇某些元素的衍生品開發和營銷授權,到今年年初就已經能拿出一部長片電影,這個工作效率,天眼妹表示佩服!

天眼妹注意到,今年國內上映的賀歲檔電影,與阿里綁定的還不止《小豬佩奇過大年》一部。在目前開啟預售的9部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中,阿里影業出品足足佔了6席,其中包含韓寒作品《飛馳人生》、周星馳IP《新喜劇之王》以及吳京出演的《流浪地球》等票房冠軍熱門備選。

表現這么積極,這還是過去連年虧損一直「拖後腿」的阿里影業嗎?眾所周知,近年來阿里在文化 娛樂 投入巨大,為此全面整合優酷土豆、阿里影業、阿里音樂、阿里 體育 、UC、阿里 游戲 、阿里文學與數字 娛樂 事業部等業務,成立阿里巴巴文化 娛樂 集團(簡稱阿里大文娛)。

但阿里大文娛的業績卻一直不溫不火,各個領域似乎都無法成為業界第一。內部的人事結構更是一直處於極度不穩定的狀態,高管更換頻繁,核心骨幹頻頻出走。去年年底,阿里大文娛掌門級別高管,分管視頻平台和音樂業務的楊偉東還因為涉嫌經濟問題被警方調查。

有人分析,阿里大文娛之所以背靠阿里巴巴這個大金主卻依然無法做大,主要原因就是阿里大文娛實際上是一個依靠在較短時間內不斷並購而形成的鬆散集團,,但被並入阿里之後,又過於強調整個文化 娛樂 集團的一體化協同,換一個大老闆整個集團的戰略就會大范圍變動,最終導致各個子業務都失去了專業化發展的能力。

這里以阿里影業為例,阿里影業成立四年多時間來換了3屆管理層,三任董事長、CEO。4年三套發展戰略,連主營業務都舉棋不定。張強執掌阿里影業時期,阿里影業在電影業務上奉行「IP+明星+流量」流水線爆款模式,2年卻只倒騰出一部電影。可惜觀眾早已對粉絲電影審美疲勞,阿里耗費2億的《擺渡人》最終成為了「年度爛片」,晚節不保的不只是梁朝偉和王家衛,還有阿里影業高達9.59億元的巨額虧損。

而俞永福擔任CEO期間,卻不斷對外表示,阿里影業不要做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公司,而是將成為為行業提供基礎設施的公司,力主阿里影業和淘票票退出上游電影內容投資製作環節,專心扶植淘票票做強票務業務和電影宣發業務。

這一「去內容化戰略」並沒有持續多久,等到18年樊路遠接任阿里影業CEO時,並未充分執行俞永福提出的「新基礎設施戰略」,而是繼續在之前上游內容業務和下游宣發業務之間左右搖擺。2019年年初,阿里影業宣布戰略投資韓寒的亭東影業,似乎是有繼續在內容領域發力的意圖。

「啥是佩奇」的爆火,會是阿里大文娛2019咸魚翻身的第一槍嗎?

⑻ 復制阿里影業的成功路徑,大文娛可以嗎

文 │ 輝

「咱們做電影,怎麼也得拿個奧斯卡吧?幾年之內實現一下。」2017年8月,赴阿里影業上任的第一天,樊路遠對阿里影業總裁張蔚說。

好消息傳來,樊路遠更新了朋友圈狀態:和阿里影業合作的電影,運氣都特別好!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卻提醒了眾人,曾經因為主投電影遭遇口碑滑鐵盧的阿里影業,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儼然成為了爆款推手。

如果說2017年12月參投《芳華》是個偶然,那麼《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葯神》《西虹市首富》《無雙》等貫穿2018年全年的爆款電影,再到2019年開年現象級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拿下奧斯卡的《綠皮書》,阿里影業近兩年押寶的命中率之高,絕非謙虛的「運氣好」能簡單概括。

直到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坦言,經過近兩年的 探索 ,阿里影業隱約抓到了一些規律。

2014年,阿里影業成為阿里巴巴集團控股的首家影視公司。對於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阿里影業,外界對其進入文娛產業後的期待和質疑都居高不下。早期對於做內容的狹義認知,讓阿里影業的摸索並不順利,質疑在《擺渡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後一度到達巔峰。

轉折發生在2017年年中,以淘票票為核心產品,阿里影業開始大力推行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主張「化相對優勢為絕對優勢」的樊路遠空降阿里影業,擔任阿里影業董事會主席兼CEO。李捷在對媒體的回憶中稱,樊路遠在內容專業上姿態極低,但在提升公司效率和推行戰略上態度又極其堅定、堅決。

「有錢」還不夠

化相對優勢為絕對優勢。此前在接受《 財經 天下》采訪時,樊路遠曾如此強調。而阿里影業早期對於內容的定義及公司戰略的制定,更多是在用資金、資源這類並不佔絕對優勢的籌碼去和行業內擁有多年經驗積累的公司競爭。

「一個真正的好電影,有錢不見得就能投。因為真的好電影不缺錢。」李捷一句話概括了阿里影業早期面臨的困境,投入的資金和決心都不缺,但電影行業對於一家半路出家的互聯網公司並沒有那麼強的寬容度。「所以你只有錢的時候,人家是不讓你投的。」

另一方面,李捷也承認,對於電影這樣一個觀眾買單的toC高風險產業,在尚未建立起強大的用戶觸達和數據能力之前,阿里影業對內容的判斷也並不穩定。創下中國影史紀錄的《戰狼2》對於整個阿里影業來說具有標志性意義。

作為《戰狼2》的互聯網發行方,2017年暑期檔,受益於電影票房的拉動,淘票票在在線票務市場佔有率飛升至30.94%,位居行業第一。同年,阿里影業推出淘票票專業版APP,並開發出影院數字化經營管理開放平台 「鳳凰雲智」,兩款產品分別從宣發側和影院端推動著國內影視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進程。

2018年年初,在一個以組為單位的內部共創會上,李捷帶領小組成員提出了以電影宣發透明化為出發點的平台設想,並給這一平台起名為「燈塔」。「我們上台講完,老樊馬上拍板讓我們馬上成立團隊開始干。」李捷稱,共創會結束的第二天,李捷就組建了燈塔最早期的團隊,在阿里影業辦公室附近的亮馬河飯店閉門共創。」

2018年4月,一站式宣發平台「燈塔」正式上線。可視化數據驅動,規模化資源投放,可量化的宣發效果,燈塔讓充滿貓膩的電影宣發第一次透明化的展現在行業面前。至此,以淘票票、鳳凰雲智、燈塔為核心平台的阿里影業「水電煤」雛形顯現。

「如果一家公司不把自己核心的高地業務做起來,什麼都做肯定不行。」李捷表示,基礎設施的建設發揮的是阿里巴巴核心的用戶及數據優勢,這也是阿里影業此後參投爆款電影命中率不斷攀升的基礎。

包攬四大檔期票房冠軍靠運氣?

拿下《戰狼2》的互聯網發行,讓阿里影業建設基礎設施的戰略在短時間內有了可觀的階段性成果,也催生出了阿里影業投資內容的特殊打法。

樊路遠赴阿里影業上任後出席的第一場公開活動,就是和《戰狼2》出品方北京文化的戰略合作發布會。這極大地刺激、也極大地鼓舞了樊路遠,刺激在於《戰狼2》橫掃暑期檔取得的成績讓他看到了頭部優質電影的影響力,鼓舞在於他意識到電影行業實質上是一個C端業務,觀眾用電影票投票,商業模式直接且 健康 。

發布會結束後,樊路遠召集管理層在順義召開了為期三天的「三板斧」會議。李捷回憶,樊路遠在會上明確了一點:必須做內容。但同時,他也重新定義了做內容的方式。「這個作跟以前的做不是一個方式,以前的做是要自己拍。但老樊說的作,是跟一流的公司合作,是合作的作。」李捷解釋,此後阿里影業投資頭部電影多以聯合出品的方式出現。

那麼阿里影業參投電影的依據是什麼?樊路遠以「運氣好」簡單帶過。但在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榜前十影片中,《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葯神》《西虹市首富》排名前四的電影中均有阿里影業的參與,阿里影業旗下專注於IP衍生開發業務的阿里魚更拿下了《捉妖記2》的衍生品開發合作。

2018年全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票房前十中阿里影業參與的電影總票房超過140億元。而2018年全年中國電影的產量為1082部,上映電影504部。在504部上映電影中,選中五部躋身票房前十的電影,如果說這是運氣未免過於牽強。

「其實我們隱隱感覺到,在高命中率背後,我們感覺還是抓到了一些規律。」李捷坦言,「包括我們比較早有感覺現實題材和科幻題材會火,所以才會去投《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雖然他並未展開規律背後的細則,但分析阿里影業投中的這些電影,都有一些突出的共同點。其一,阿里影業參投的電影集中在華誼兄弟、博納、北京文化等幾家近年來在電影市場上有突出表現的頭部電影公司;其二,這些電影多集中在春節檔、賀歲檔、暑期檔、國慶檔等幾大重要檔期;其三,這些電影多出自青年或新銳導演之手……

看起來很簡單的幾條規律,但如果沒有基礎設施平台積累的大量數據,參投影片就會陷入李捷所說的阿里影業在早期面臨的問題:參投頭部電影的籌碼缺失,以及判斷內容的能力缺失。

阿里味的內容人

「我們不必去跟優秀的電影創作公司拼創意和創作,」對於電影公司是否一定要自己拍內容,李捷如是說。「我們的優勢,在於擁有用戶規模,資源和數據,讓電影更好看、賣更多錢、讓電影人才更多,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我跟導演交流的時候經常會說,我看過劇本,但我僅以觀眾的視角去看。」李捷說,「導演肯定具有內容專業度,他們需要的是更廣泛的用戶視角和數據支持決策。」大數據、用戶分析,阿里影業是絕對專業的。

對於專業的內容人懷有敬畏之心,對自己擅長的互聯網技術賦能產業也保有絕對的自信心和專業度。這是李捷從樊路遠身上看到的最明顯的優點。「老樊特別願意見客戶,基本一周有一大半時間見客戶,而且完全是學習的態度,見面第一句就是『我不懂內容,今天我是來學習的』。」在內容人面前把自己的姿態放得極低,這是「老阿里」樊路遠身上多年自帶的「小二」精神。

這種低姿態的「小二」心態,樊路遠也植入到了優酷。3月底,樊路遠在北京召開了優酷劇集頭部客戶閉門溝通會,邀請了侯鴻亮、鍾君艷、五百、曹華益、白一驄、於正、黃瀾等40餘家行業頭部製作公司高層參會。

會上,樊路遠一再強調,讓阿里大文娛團隊以「店小二」的新姿態展現在合作夥伴面前,具體到優酷日常工作中,包括劇本評估反饋不能超過一周,合同審核、付款審批要求做到「日清」……等等,盡最大可能提升溝通和服務效率。

在李捷看來,樊路遠正在把阿里影業的經驗移用到優酷的管理中。外界爭議頻頻的打卡制度,也是樊路遠在阿里影業做出的第一個決策。「你要做出偉大的作品,首先你得比別人活得好。天天談情懷,公司都快倒閉了還說不受歡迎打卡限制,員工想來就來?這是個企業,不是慈善機構。」經歷過阿里影業施行打卡制度的過渡期,李捷對相關舉措為員工工作狀態和效率帶來的提升深有感觸。

2018年之前,李捷對自己的評價是「偏職業」,但經過一年多「把自己打碎重建的過程」,樊路遠給李捷的評價是「阿里味很濃」。 而樊路遠執掌優酷及大文娛的近半年時間,大文娛也面臨著打碎重建。

以阿里影業和優酷兩大核心內容平台打通為例,阿里影業和優酷電影的業務及團隊不再作為單獨的業務模塊存在,而是以一個完整的品牌「淘票票×優酷電影」呈現。「可能一兩年之後,阿里影業和優酷電影會更加弱化,你聽到的就是阿里大文娛這樣一個完整的用戶平台。」李捷表示。

電影業務的打通只是個開端,宣發、技術、內容,大文娛面臨全面打通,樊路遠正在一寸一寸敲碎大文娛內部各個業務之間豎起的高牆。

樊路遠仍然不喜歡在媒體面前高談闊論戰略,在接手大文娛後唯一一次接受專訪中,他表示「這個行業最重要的就是人、組織,還有文化」,在他看來,人、組織、文化的問題搞清楚了,戰略就有了。

「老樊常說,阿里巴巴四個字太貴了,我們如果把電影做好了,對阿里巴巴這四個字的價值非常大。」李捷表示。而樊路遠正在做的,就是讓阿里大文娛的業務為阿里巴巴的品牌價值添磚加瓦。

⑼ 電影《真實》幕後製作是

電影《真實》幕後製作

一、項目籌備

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影業於2015年10月3日第2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期間簽訂了《Real》的投資協議,獲得了此電影的全球收益分配權及在中國的發行權。《Real》成為阿里影業繼《諜中諜5》之後的第二個海外電影投資項目。

電影《Real》於6月30日在韓國仁川的永宗島完成最後一場戲的拍攝,成功殺青。該片於2016年1月3日在首爾漢南洞開機,分別在首爾、釜山、仁川、永宗島等完成拍攝,跨越韓國全境。全劇111場戲中,金秀賢的戲達101場。

閱讀全文

與阿里影業投資微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真實經歷 瀏覽:686
免費看永無止境電影 瀏覽:462
兩把半圓刀是什麼電影 瀏覽:537
兩個哥斯拉的電影天堂 瀏覽:924
電影鬼胎手機免費看 瀏覽:744
愛情來的時候微電影 瀏覽:541
電影2020下架的在哪裡看 瀏覽:876
播放動作戰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47
記得我電影完整版觀看西瓜 瀏覽:676
做個電影網站APP 瀏覽:827
ck手機電影網倫理 瀏覽:292
功課沒做完不能去看電影改為反問句怎麼寫 瀏覽:405
世界公認十大感人勵志電影 瀏覽:534
關於怪獸的一系列恐怖電影 瀏覽:939
手機拍攝電影特效軟體 瀏覽:119
黑街主題歌的電影 瀏覽:988
電影海報p圖手機 瀏覽:503
電影中綳帶的有哪些 瀏覽:270
神筆馬亮電影多長時間 瀏覽:591
鄧光榮任達華主演的黑幫電影系列 瀏覽: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