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閃光少女票房是多少 下跪求排片引爭議
7月24日晚,上映五天的青春片《閃光少女》官微發布一張「下跪致歉」海報,並配文,「對不起,請大家不要因為我們的失誤而錯過一部好電影!——電影閃光少女宣發團隊。」此前有《百鳥朝鳳》下跪求排片,《閃光少女》此舉引發爭議。
>>七人一起下跪求排片
在這張求排片海報中,七名工作人員集體下跪,手中的白紙分別寫著「排片我去要的」、「預告片我剪的」、「海報我做的」、「策劃我出的」、「片名我取的」、「宣傳稿我寫的」、「二次元我推廣的」。
據悉,《閃光少女》宣發團隊並不是突然想出「海報下跪」的奇招,這只是他們自黑式宣傳的延續而已,早在7月13日,網上就有很多他們「自黑」海報做得丑的文章,例如《這么好看的電影,誰答應你們用這么丑的海報》《一部差點被名字和海報毀掉的好電影》等,這一次七名工作人員用紙檔臉式下跪,與此前的宣傳如出一轍。
該片主演彭昱暢通過微博表示:「看著為電影一起努力的夥伴們道歉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們幕後的辛苦我心裡都很清楚,請大家不要責怪他們,想替並肩戰斗的夥伴們說句話,他們不是在炒作,也不是噱頭,而是在懇求大家不要錯過一部這么用心的電影而做的最後一點掙扎,只是在為這部電影盡最後一點能力。」
有意思的是,《閃光少女》的海報設計師當晚發朋友圈稱:「我沒跪,也不需要你為我跪。」表達對「下跪宣傳」的不滿。
>>業內對此舉爭議大
《閃光少女》於7月20日上映,口碑還算不錯,很多人認為這部不墮胎、不狗血的青春片在當下是一股清流,但也有另一種聲音認為影片對「民樂+二次元」的概念浮於表面,是對二次元和古風的亂貼標簽。
該片首日全國排片為8%,當天報收594萬,首周四天累計3284萬,排片率約為6%。對於這樣的成績,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屬於「正常」,主打「民樂」和「二次元」的《閃光少女》本就受眾范圍有限,而近期的影市也回歸理性,目前7月票房過億的國產片僅有三部,本月另一部青春片《秘果》的票房還不到千萬。
下跪求排片在電影圈不是第一次,此前出品人方勵曾為逝去導演吳天明的遺作《百鳥朝鳳》下跪求排片,當時就在業內引發很大爭議,有人覺得是方勵和吳天明如「伯牙子期」一般的惺惺相惜,但也有人認為排片是市場行為,下跪求排片是情感綁架。最終《百鳥朝鳳》票房坐收8695.02萬。
但這一次《閃光少女》在宣傳上「集體下跪致歉」,在電影行業還是頭一回,引發的爭議更大。很多人覺得這是一種「碰瓷」行為,「方勵當年那一跪可能是情之所至,《閃光少女》這么多人一起跪,明顯就是炒作噱頭。」而大家對於這種方式的效果保持懷疑,一位從事電影發行工作的王先生告訴華商報記者:「現在這樣做不但求不到排片,反而會有反效果,這種極端方式只有第一次有用,再跪就是道德綁架了。」華商報記者 羅媛媛
Ⅱ 閃光少女鄭有恩發微博哪一集
12集。《閃光少女》鄭有恩發微博是劇中的第十二集,鄭有恩經常拍自己維護小提琴以及護手的照片發到自己的微博上,但是下面的評論大多是不好的。
Ⅲ 中國真的有《閃光少女》漫展里扎頭巾、拿熒光棒那麼宅的人嗎
《閃光少女》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部電影,聽名字非常的二次元,但其實講的是中西方的音樂,並且重點介紹了我國的民樂。很多人從這部電影中了解到了我國的民族樂器,電影中的人物形象非常宅,扎著頭巾,拿著熒光棒,估計現實生活中沒有這樣的人,但是在漫展中,我覺得真的有這種人,畢竟漫展的人物形象多種多樣,打扮成任何一種形象都不足為奇。
cosplay已經變成了一種非常熱門的文化,很多人都喜歡。而在漫展上也能看到各種各樣的人,其實只要是自己的興趣愛好,cos成任何角色都沒什麼關系。
Ⅳ 觀《閃光少女》有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吧,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麼寫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觀《閃光少女》有感(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什麼事都沒有「容易」兩字,周五上午,掌校組織觀看了電影《閃光少女》。
影片中民樂學生為了證明民樂組織了一個樂團,從樂團的成員招集到最後登上國家大劇院的演出,這條路如流水,漫長而又布滿無數坎坷、暗礁。
電影中,民樂的學生非常不受待見,不僅僅是西洋樂學生的無情白服,院方甚至不讓他們演出,將他們的練習室鎖上鐵門,並宣告以後不會再招收民樂學生。每個孩子都有夢想,都想得以展現,和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尊重,然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借下桃練室,在深夜躲開老帥悄悄練習,他們讀遍天下歷史,為這傳承上百上千年的民族本土音樂注入下情感和靈魂,他們為了連手組團用心研讀每個人的愛好。
或是指尖音律,或是口中滔滔音樂歷史,又或是內心對音樂的痴迷,用的是異於凡人的堅心,用的是是一夜夜破曉的艱辛,把音樂刻印在一把把一架架的琴上。憑借看烈火般的熱情,而以此為基礎感受古人創下那樂譜時的情懷,把它們融入指間,口中,讓音樂活起來。每一個音符,每一首曲子,每一段旋律,都讓他們隨之彈奏,從而打敗西洋樂,從而讓民樂「活」起來,讓院長,讓家人看到民樂其靈魂。
民樂是古人們領用數千年乃至數萬年的心血的結晶。如果說西洋樂是歡快動人,那麼民樂便是深況婉轉。挑戰權戚,破除成見,選流飛奔,是滿血,也是青春的弦,是一輩子的憶。與首樂結緣也件,是人世通最美好的解追了吧。
今天我和我的爸爸一起看電影《閃光少女》。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講一所音樂學校里發生的故事。
在一所音樂學校里,有的學生學習民樂,有的學生學習西洋樂。學民樂的和學西洋樂的彼此看對方不順眼,學西洋樂的覺得學民樂的土,學民樂的覺得學西洋樂的裝,他們經常吵架。
學習民樂揚琴的陳驚喜歡學習鋼琴的王文師兄,向他表白失敗後深受打擊,下定決心苦練楊琴證明給王文師兄看,還組建了一個樂隊,叫「二點五次元樂隊」。通過一段時間練習磨合,他們在一起漫展上表演大獲成功,陳驚心滿意足,准備解散樂隊。
由於學民樂的學生少,而且本校學民樂總體表現不佳,學校里准備以後停招學民樂的學生,並且把一次少兒音樂普及展上的表演機會直接給了西洋樂隊,這激起了民樂同學的不滿。民樂的向西洋樂的發起挑戰,定在上級領導過來視察那裡進行斗樂。結果,通過一場激烈的比賽,民樂獲勝,作為回報,西洋樂隊同學幫助民樂的進入會場進行表演。
最後表演大獲成功,社會影響巨大,並讓學校改變政策,繼續招學民樂的學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夢想。這些便是自己心裡最神聖,最美好的東西。
《閃光少女》主要講述了學民樂與學西洋樂的沖突。還有一些喜歡二次元而不被大眾所接納的故事。結局是美好的哦,人們不再只學習西洋樂,更注重傳統的,古典的樂器了。
民樂與二次元的結合產生了許多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排練時找不到合適的場地,學校里的排練廳留給了學習西洋樂的人,第一次合作時找不到可以合奏的曲子,只好先用《春節序曲》代替,參加漫展時,聽民樂的人寥寥無幾……
這些故事的背後卻有著更令人深思的問題:再排練廳里排練的都是學習西洋樂的,系裡的老師不給開條,沒法用排練廳。連學校的老師都認為學習西洋樂的學生更優秀,更出眾。民樂隊的學生很不受待見,所以,民樂隊在幾次掙扎之後只好解散了。
西洋樂真的那麼好嗎,民樂就真的那麼俗氣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學習西洋樂並不是真的喜歡,而是覺得那樣才優雅,不落伍。其實,這都是人們心中崇洋媚外心理在作怪。
民族樂器是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流傳下來的,它不僅代表著一種音樂,更象徵這我們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社會在進步,人們與時俱進的思想是對的,但是過分的貶低自己的民族的精華就是不對的,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國的圓。有些愛好民樂的人更是被叫成「土包子」。愛好不同,自然選擇不同,為什麼要貶低別人的愛好呢?
這種風氣不知何時才能有所改變。但有一句話我想送給那些極力崇洋的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個天真無知的女生喜歡上高冷男神,不斷追求失敗,有失望有彷徨,最終在越挫越勇中找到朋友,找到自己最愛的事物,找到了一直陪在身邊的真愛,順理成章的長大成人。
不知道諸位有沒有感覺到濃濃的俗套氣息。反正我印象中大多數青春片都是這樣的越挫越勇,逆風成長的套路。
如果《閃光少女》完全就只有這個模式,那恐怕這部影片別說想閃光了,怕是被人黑的烏黑發亮。事實上,雖然影片套了這么一個常規的模板,但是在鮑鯨鯨的筆下,二次元和音樂作為兩大重要元素貫穿了整部影片,加上飲水機火鍋,廣場舞,地方方言,漫畫式表達等具有話題性的噱頭,故事確實變得有趣三分。
雖然故事在各式各樣的花式表達下顯得光鮮華麗,可相比民樂包容西洋,音樂最終大同的和諧表達,影片對二次元的表達則具備了相當的爭議性。在影片中,喜歡二次元的宅男被表現成又肥又丑的宅男,二次元被說為顏即正義的美貌崇拜,而對二次元表達最為重要的二次元宿舍,也單純的成為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讓女主找到夥伴,不斷成長的符號。
總的來說,影片中的二次元宿舍,換成愛貓者聯盟,王者榮耀團隊加入進故事,配套搭配一些吸貓或打游戲的鏡頭。重新融入充滿逆襲的少女樂團,其實是完全可以的。
在這樣極簡的設置下,影片固然講述了有趣的故事,依然顯得套路滿滿。
看得人挺熱血沸騰的。電影閃光少女,之前看了電影,到現在想起來還是意猶未盡的,徐璐真人真的太瘦啦。多吃點啦。電影很好看。雖然不混跡二次元但是都覺得超燃的。以前關注樂器多是鋼琴。小提琴。這些西方樂器。看了電影也看到我們國家自己傳承的一部分。揚琴。古箏。二胡。琵琶。唐鼓。就像當下國家文化隨著出國和國際經濟融合,也逐漸被我們重視和升華,我們理當如此,國家的就是我們的,不僅有責任宣傳更有責任維護和保護。也看得出來這部劇的用心。連編鍾都真實的用在裡面。電影故事情節也不錯。看到一群志同道合並且對自己堅持而堅持的人很有體會,那種友誼和合作十分珍貴。片中有個部分超級燃,中西大比拼變成中西的碰撞,就像一南一北的交融,忽而突兀忽而融合很奇妙的感覺。大家上映的時候帶上你志同道合的盆友去吧。不白花這份錢的。我保證!!男主炒雞超可愛中國好朋友!!。超暖心的!!!其中最最最可怕的是千指大大。真的收下我的膝蓋好嗎。古箏技術太強大了!!!電影里看她彈奏的時候真的是倒吸一口氣的那種厲害。看完去搜了一下演員果然是真厲害的。
這部電影是朋友說要不要去看電影,聽說不錯。一直以來看電影都只是我平時生活的消遣,沒有什麼要求,朋友想看什麼看什麼,所以什麼了解都沒有就去了。去之前看了下電影名字:閃光少女??呃,感覺有點雷,不像平時他喜歡看的電影類型,一般他都是看外國特效片的。看完過後,了解了,原來這么多二次元的元素,他一直二次元愛好者。
這是一部很特別的青春片,整部電影非常輕松搞笑,總體講的是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的對抗,奇妙地融入了古風音樂和比較小眾的二次元文化,因而人物造型有些另類,但是並不違和,也傳達出雖然小眾也有同伴的理念,並且使電影增加了很多笑點和一些淚點,而且整部電影非常熱血和勵志,尤其電影中有三場音樂表演,非常燃,非常震撼,看得人熱血沸騰,為民族樂器和古風音樂自豪,看完都想去學一下民族樂器了。
很開心有這樣一部沒車禍,不死人,不墮胎,非常勵志熱血的電影。不知道對於一般觀眾的來說,電影的二次元元素會不會不適應,但對於我這個民族樂器,古風音樂和二次元都喜歡的人來說,真的是大福利啊。當然影片也有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強行說道理,喜歡二次元的人也不會那麼誇張,學西洋樂器的也並沒有瞧不上學民族樂器的,生活中喜歡和學民樂的人還是很多的,當然這是藝術的加工,可以理解。
演員方面演的還可以,男主表演的時候還挺帥挺有魅力的。故事也說完整了,最精彩和震撼的還是音樂,非常出色。
以前,我覺得民樂很老土,有一點點難聽。西洋樂很時尚,又酷,而且很動聽。我自己學二胡,也不是很重視。但是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閃光少女》,讓我有了改觀。
電影里,讓我印象深刻的樂器是:民樂樂器揚琴和西洋樂器鋼琴。之前,彈鋼琴的王文,瞧不起敲揚琴的陳驚。王文說揚琴不算樂器,不能上台表演。憑什麼,揚琴可是民族樂器中的大型樂器,是敲擊樂。如果這點還不懂,就不算是一個合格的音樂家。陳驚為了向王文證明揚琴也是樂器,就想組個樂隊上台表演。可是大家都不會中國傳統樂器。陳驚為了組樂隊,去了502宿舍。那裡的人,都活在二次元世界裡,但是她們的音樂技術高超,全都是學民樂的.,學的樂器種類繁多:二胡、琵琶、冬不拉、古箏。我也真是沒想到,竟然會有人樂器學的那麼好,她們一定是堅持了很久的,而且他們還學關於樂器從古至今的歷史文化。陳驚想要和她們組隊,她答應給大家酬勞。就這樣,她們幾個人勉為其難組了個樂隊。
她們都為了這個團隊,每天都在練習。一天,外號叫千指大人的古箏手說:「最近有一個動漫展覽會,在那裡可以上舞台表演各種東西,我們就上台表演民樂吧。」大家聽了都點頭表示同意,還給樂隊起了個名字「2·5次元」。到了那天,她們准備上台表演。可是,「2·5次元」團隊一上台,大家一看到民樂,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全都走光了。她們一個個面面相覷,交換了眼神,互相鼓勵,開始合奏樂曲了。出乎她們的意料之外,大家一聽到這有節奏的音樂,立刻圍了過來。後來,他們這一段視頻上了微博,學校里所有人都看見了。大家都愛上了民樂,開始學習了。
一次,民樂樂隊和西洋樂樂隊在視查領導面前,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比賽。兩隊都演奏《小蜜蜂》。民族樂隊先出來了古箏,西洋樂隊又出來個豎琴;民族樂隊這邊接著出來拉二胡,西洋樂隊不甘示弱,出來了小提琴;民族樂隊這邊打開了一扇門,裡面傳出了動聽的揚琴聲,西洋樂隊也打開了一扇門,裡面傳出了美妙的鋼琴聲;我民族樂隊這里一個吹著笛子的女孩走慢慢的走了出來,西洋樂隊派出了單簧管。最後,民族樂隊這里使用了必殺技——嗩吶。嗩吶一出來,打破了之前僵局,勢均力敵的音樂氣氛,一下子橫掃千軍,吹出了優美的音樂,讓整個學校喜氣洋洋的,讓人聽著這個音樂,可以想像出小蜜蜂在辛勤的工作,在空中自由的飛翔。就是因為嗩吶,西洋樂隊輸了。
輸掉的懲罰是:讓民族樂隊去上海音樂劇院的舞台上表演。這次,王文終於理解了民樂也是可以像西洋樂那樣好聽又酷的。因為這個,陳驚有了自信,上台發揮的更好了。只見,台上投射出了一個動漫人物,在空中撒下了一些花瓣,這些花瓣跟民族音樂也很配,非常美妙。這場音樂會受到了所有觀眾的熱烈鼓掌,整個劇院里掌聲雷動。
哇,原來民樂也可以這么酷啊,我以後要好好學習我的二胡,讓自己變得也很酷。現在編鍾漸漸失傳了,二胡以後也有可能會消失的。可能以後中國樂器,都會慢慢地不再流傳。從現在起,我要好好學習二胡,成為合格的音樂家,發揚民族樂!
在這個既歡樂又炎熱的假期當中,除了有 寫作業的繁忙之外,還有閑暇的時間看一個自己喜歡的電影。
《閃光少女》這個電影其實也是我在無意中看到的,當時就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就重復看了很多回,到現在回憶起來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看這么多遍,可能是故事的情節或者是這個電影 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吧。
這個電影雖然是我無意中看到的,但是他們這個電影講述了是一群年少輕狂的青春的男孩女孩為了自己的夢想拼搏的故事,這裡面有學習歷史久遠的老藝術家留下的樂器,還有的是學習西方文化的西洋樂器,他們就好比兩個敵人一樣,都覺得自己學習的樂器都是最好的,最受歡迎的,兩方都在不停的斗,各方都為自己的樂器爭光,可是結果差強人意,他們學校的 領導都覺得西洋樂才有學習的必要,而老樂器已經是過去,沒有人會喜歡了,所以對學習西洋樂的同學的態度,和對學習老樂器的同學的態度差距明顯,真是讓人生氣,我最喜歡的情節是西洋樂和老樂器對抗,當時有 領導檢查,結果很讓人高興,那就是老樂器的學生贏過了西洋樂, 領導就這一幕感到一臉贊同,因為他們都是為了讓別人承認自己的樂器是最好的,這也是為了自己理想努力的結果。
看完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在我們還能為自己的夢想努力的情況下要加油,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努力,心中要有一種信念,那就是我們喜歡的東西都是最優秀的,是獨一無二的,是沒有人可以輕松替代的,我們要把老祖先傳承下來的東西繼續延續到下一代,不讓老藝術家們失望。我們應該堅持老樂器,為我們的老樂器感到驕傲。
這是我在這個暑假觀看到的電影,你喜歡的電影是什麼呢。還給我們說一說你從中學到了什麼吧?
跑來看《閃光少女》的點映完全是一場意外,我本來是打算看《大護法》或者是《悟空傳》的,但是正好家附近的影院都沒有合適的場次,刷到了《閃光少女》有一場點映時間合適就去了。不過在此以前也在微博上看到了最終的宣傳片,感覺很不錯里頭也帶了很多自己熟悉的元素,所以就想來看看這一次大屏幕又是怎麼演繹我所熟悉的那個文化。
看完後沒忍住一路奔回家查了資料,寫了這篇影評——或者叫觀後感更合適些。
影片是從一所音樂學校的西洋樂和民族樂的矛盾為出發點的,在這所音樂學校里學兩種樂器的學生經常發生矛盾。學西洋樂的學生看不起學民族樂的學生,覺得他們很土;學民族樂的學生則看不慣學西洋樂的,認為他們很裝。甚至是兩邊的校服都有很明顯的差異,學西洋樂的學生們是很漂亮的西式校服,而學民樂的學生則是接地氣的中國式校服。這便是影片一開始給我最直觀的感受。
然而即便是兩者之間存在這樣的表面「階級」,學習揚琴的女主角陳驚還是喜歡上了學習鋼琴的學長王文。表白失敗後的陳驚因為學長的一句「揚琴是什麼?」決定證明自己,於是就有了後面組建了「二·五次元樂隊」的故事。
四處拉攏隊友無果的陳驚,在夥伴油渣的建議下,去找了住在502宿舍四個喜歡二次元文化的學習民樂的女孩子。在協商完條件後,幾個人聚在了一起,每天在西洋樂隊練習結束後進行排練磨合。期間也因為一系列的事情,陳驚對加入的四個隊友也越來越了解,知道她們的情況知道二次元的文化知道古風樂曲。甚至在之後,身為網路知名UP主千指大人的小蠻受邀去漫展表演的時候,他們一個樂隊一起去演奏了《權御天下》。
當時那個場景里,台下只有零星幾人坐著舉著千指大人的應援牌。但是當《權御天下》的曲子一起來,揚琴、古箏、琵琶、中阮、堂鼓匯成的旋律一響起來的時候,眼淚就怎麼也停不下來。那是熟悉的樂曲、熟悉的環境還有熟悉的感情。那段的曲子是我覺得整部影片中最大的亮點了,甚至遠遠超過後面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帶給我的震撼,就是這一瞬間彷彿所有沉睡著的情感都被呼喚蘇醒了。
在後面的劇情里,原本是為了向師兄證明揚琴的陳驚再次告白失敗以後,整個故事的重心開始向愛好向音樂轉移。陳驚因為達成了目的,預備解散樂隊的時候,四人組卻反對了,真正喜歡著民樂喜歡著古風曲子的她們,希望還能夠以這樣組隊的形式繼續演繹自己的音樂,然而陳驚卻沒有這種堅持。
可以說這是一個象徵著如今很多年輕人狀態的角色。在現在這個社會里,太多人沒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事物,沒有找到自己追逐的目標,隨著社會浪潮的起伏沉浮飄動著。學習樂器學習藝術,更多的人都是奔著考試升學去的,多少人是因為真正喜歡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堅持?不過是尋一條路,熬過去了就解放了。
但是就像電影中,陳驚的媽媽告訴她的那樣:
「它陪了你這么多年了,你要不學,和它商量。」
人生在世,擁有的時間那麼漫長,總有對於自己而言很特別很重很喜歡的東西,如果找到了這個東西並與它一起不斷努力,我相信那個人一定是閃閃發光的。就像在不斷努力的音樂學院的學生們,就像很多很多現在為在屬於自己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而不斷努力的人們。因為擁有重要的東西,所以人生也會與眾不同。
劇情從兩邊學生的比拼開始基調就變得非常的燃,深深的讓人感覺到為了自己重要的東西努力著,這才是青春應該有的模樣!學習民樂的大家紛紛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向學西洋樂的同學們下了戰書。在領導來視察的那天,一決高下——不得不說Eson這個領導演得挺好的,我剛開始完全沒有認出來——中西方音樂的合奏,互相間用音樂廝殺,到最後西洋樂略遜一籌,這一段真的非常酣暢淋漓。正應了賽前學小提琴的鄭有恩引用的肖邦的話一樣,這就是他們的戰歌,懂音樂的人哪怕不同樂器不同種類,也一樣能夠互通拼搏的一場戰役。
西洋樂的同學們輸掉了比賽,學民樂的同學們卻借用了這一次的籌碼,換來了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機會,並在各方的幫助下進行了這一次普及性質的演出。這一段戲碼就變得非常和諧團結,也讓人非常感動的劇情。大家共同努力著,向觀眾們展現了民樂的魅力,展現了音樂的神奇。
這樣的一個故事,可以說編劇鮑鯨鯨非常懂如今的年輕人了。很多年輕人流行的元素,出現在這一代年輕人中的迷茫和矛盾,都在故事中一一體現了出來。切入點也非常難得,是一個本來比較小眾、近年來在愛好者們中間才逐漸有些許起色的民族樂。不得不說如今古風音樂以及我們傳統的樂器音樂等,也在慢慢擴大影響。像國內較早一批進行古風音樂創作的愛好者和團隊,早已經將古風音樂帶上了人民大會堂的舞台。影片中學習民樂的大家的堅持,特別是「二·五次元樂隊」用自己的方式演繹著曲目的模樣相信很多創作者都會有共鳴。
整個故事很積極向上,充滿青春燃點的同時也不忘情感線,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就故事而言非常的棒。只是有些可惜,在刻畫二次元文化方面,再怎麼努力貼近,終歸和我們親身經歷的實際情況還是有一些差異。
影片中塑造的502宿舍四個喜歡二次元文化的女孩子的情況,實際上是一種非常極端的情況了。也許在很多不了解這個文化圈的人來說,對這個群體就是這樣一個印象。但是作為一個影視作品而言,這種形象塑造容易讓觀眾產生錯誤的理解從而造成印象上的偏差。大部分即便是喜歡二次元文化的女孩子,也很少會選擇在日常生活中做那麼誇張的打扮,並且基本上日常交流沒有什麼問題。影片中這樣的形象塑造,對於很多不知情或者一知半解的觀眾而言,是一種較為負面的印象灌輸。而且在人物造型設計,還有服裝和發飾這些的搭配上,手法看上去也非常生澀。畢竟從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一個方式太業余也誇張了,既然是想要表達這個文化圈的一個狀態,還是希望會有更好更詳細的表達。也希望以後會有相關的作品,運用更恰當的方式來進行詮釋。
此外影片中也有一些關於古風音樂的解釋,但實際上也存在一些偏差,誠然古風音樂是從傳統歷史文化中汲取的內涵結合現代的一些新的方式再灌輸進去的新產物,但是影片中反復用台詞強調歷史成績的重要性,倒讓人感覺有些哭笑不得了。
但不管怎麼說能加入這些元素也已經非常開心感動了,多多少少也是一種科普一種宣傳,最起碼能讓不了解的人知道那麼一點和這些文化有關的事情。我們喜歡的、嚮往的、執著的那個世界,到底有什麼魅力,又到底是什麼模樣的。或許這就是一把鑰匙,可以開啟通往那邊的門,如若是有心人就會去看去聽去了解。
實際上這部片子我比較推薦有自己非常執著非常喜愛的事物的朋友,但是家裡人持反對、不理解意見的,可以一起走進影院。至於一些詮釋的比較有偏差的部分,就由你們自己去解釋,我相信絕大部分還是願意傾聽的,畢竟青春路短誰都會走過。
而人生是如此的漫長,我希望大家都能夠自己走、自己看,自己找到對於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東西,每一天都能和它一起努力奮斗著,每一天都過得閃閃發亮。
因為是以感想居多,所以本來還想聊聊幾位演員的就給帶過去了。像飾演門衛大爺的是北大荒的崔可法老前輩,他的話劇、電影很多都是很經典的作品,很多時候他的角色並不是很重要卻讓人不容忽視,是個演技非常棒的老演員。
另外還想說一說關於那首《權御天下》,其實我第一個反應網路知名古箏演奏UP主+這首曲子=墨韻……墨韻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古箏演奏UP主,雖然她考研後已經很久沒有更新了,但是和司鼓君合作的《權御天下》也一直是經典。盡管影片中六種樂器帶來的震撼感更強,但我還是第一個想到了墨韻他們的視頻。這里也在原文鏈接中貼一下地址,供大家感受參考一下。
還有一天電影就要上映了,希望大家能吃下安利去影院看一看這部片子,畢竟它帶來的共鳴與感動才是最重要的。
一直以來,青春片成了「懷舊」的代名詞,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是父輩的革命情懷,是70、80後的大學生活,是創業者的青澀日記……語調里充滿了感傷和苦澀,有時這些故事裡又帶有幾分成功者的自戀,一個個年少時就未能打開的心結成了故事講述的開端,總之無趣大於可愛,矯飾蓋過天然。
如果青春還有另外一種苦澀的味道,那一定是一種孤獨,一種不被理解的失落與無助,一種付諸行動卻一無所獲,驚不起半點漣漪的痛苦。無論是愛情還是理想,只有一個人對影自憐的時候,世界確乎是不完整的。《閃光少女》敏銳的捕捉到了這個主題,但是劇作本身又跳出了感傷的限制。
《閃光少女》是一群慢慢被音樂學院附中所忽略的民樂班學生,為了證明他們熱愛的音樂也可以有觀眾,通過組建樂隊重新找回「存在感」的勵志小故事。鮑鯨鯨的天才創意將青春期的孤獨和身份認同的話題巧妙的編織在了傳統民樂和西洋古典樂的沖突中。她筆下的少女默默無聞,但為了愛情卻爆發出了能量驚人的小宇宙。她的詼諧幽默戰勝了心態蒼老者的懷舊,用滿滿的少女心畫出了青春最靚麗的弧線。
徐璐賦予陳驚身上「神經大條」的氣質沒有絲毫的忸怩造作,她就像一朵自由舒展的小花,她會為誰是欣賞者而糾結,但是她更享受開花的過程。《閃光少女》比起其他的青春片在表演難度上給演員提出了新的挑戰,徐璐不僅要展現出青春期少女獨有的活潑可愛以及戀愛的煩惱,她還需要用樂器來表達自己,揚琴是她和別人溝通的最重要工具,音樂是她身份的另一個象徵。徐璐靈活手指流淌出的旋律,是不甘示弱的自我表達
《閃光少女》里的徐璐讓觀眾看到了青春最真實的樣子,沒有被太多的規矩束縛,沒有過分沉溺於自己的世界,她渴望交流,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一些陳見。徐璐的「2.5次元」樂隊,用樂觀和堅持打破了堅不可摧的次元壁,不僅展現了證明民樂的價值和音樂美感,而且找回了青春期自我的「存在感」。因為對於成長來說,「存在感」要比其他事情重要,它背後隱藏著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種可以獲取身份認同,從而擺脫「異類」標簽的心理安全閾值。
Ⅳ 同樣是青春片,《閃光少女》為什麼就比《秘果》《青禾男高》好
《閃光少女》才是青春片應該有的樣子,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影片。即使不談戀愛,不叛逆,不狗血,他們的青春依然可以閃閃發光。
《閃光少女》就題材上來說,其實是一部小眾影片,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群學習民樂的學生,一直以來處於樂器學習鄙視鏈的最底端,備受學習西洋樂器的學生的蔑視,最後,他們和西洋樂器的學生進行了一場音樂大賽,影片也正是在這場音樂大賽達到了高潮。音樂是引起共情的最好方法,每個觀看電影的觀眾,在聽到主角的演奏時,都會被這群孩子的青春活力感染,也會油然而生一股民族自豪感。
《閃光少女》這部電影,用一個事物來比喻,就像是陽光。一個天生積極的怪力少女,一場發揚民樂的終極較量,一段默默守護的純真愛戀,就像是在人的心上灑滿陽光一樣。正能量少女的奮斗史,絕對值得觀看。
Ⅵ 《閃光少女》丨比《悟空傳》還燃的青春片
民樂、古風、二次元,沒有流量小生、大IP,卻有著不俗的口碑,《閃光少女》可以算是暑期檔青春片的一匹黑馬。
編劇鮑鯨鯨,以《失戀33天》的原作者和編劇出名,是我很喜歡的女生。看她的微博,有點無厘頭的可愛、好奇得什麼都想嘗試,學開飛機、一年中有半年的時間在旅行、種滿花的小院子和花匠「小王」(對丈夫王冉的愛稱)……
因此也就誕生了電影中那些無厘頭的橋段,用飲水機煮火鍋、卷發棒烤肉?!
她說影片里的女主角其實有自己的影子,同樣喜歡二次元,同樣學了十年的揚琴。
電影的導演王冉是鮑鯨鯨的丈夫,夫妻搭配,默契滿分。
劇情完美避開了青春片慣用的「疼痛三部曲」墮胎、出國、死人,卻還原了我們大部分人的青春,感同身受,比《悟空傳》更燃。
全片啟用以徐璐領銜的94後年輕演員,好在演技基本在線。特別是酷帥酷帥的「千指大人」小霾圈粉無數,迷妹們都想給她打call。
影片的女主角陳驚(外號「神經」)是一所音樂附中學揚琴的高二女生,喜歡上了隔壁彈鋼琴的校草並勇敢告白,卻遭到校草的拒絕和嘲笑。陳驚為了證明自己,在好朋友油渣的幫助下,和502寢室里喜歡二次元的小夥伴們組成了2.5次元樂團,從而引發民樂和西洋樂間「斗琴」等一系列故事。最後,民樂班的同學們憑借自身努力打破成見、成功逆襲。
那種青春特有的孤獨感,毫不意外地引起了觀眾的共鳴,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的十七歲。
在音樂附中里,民樂是「小眾」且沒有前途的。
在旁人的眼中,二次元是「小眾」且無法理解的。
當b站大神「千指大人」 小霾頭頂假發、穿著cosplay的衣服在房間演奏錄制古風曲的視頻時,父母眼中的無奈和不理解。這一幕將小眾群體的孤獨感表露無遺。
蔣方舟說過,她有個搭訕的高招,就是跟對方說,「你才是真正的孤獨。」對方保准覺得你懂我。而這種孤獨感在青春叛逆期顯得尤為明顯。
影片的宣傳語「不一樣,又怎樣。」為二次元群體發聲。
我的表弟小星就是這么一位二次元少年,誰也沒想到,性格溫吞、別人眼中毫無個性的他在高二那年執意要考動漫專業。為了勸退他,全家老小輪番出動,試圖做通他的思想工作,都沒能成功。一向溫和的表弟甚至以離家出走威脅,姨媽姨夫只好鬆口讓他試試,以為學畫畫的辛苦能夠擊退他。沒想到,因為熱愛,小星忍受住了2個月的封閉集訓和日復一日的重復臨摹,考上了一所還不錯的學校,學了廣告設計。
那一刻,我挺羨慕他有能為之拼盡全力的夢想的。
17歲,不正是做夢的年紀嗎?
陳驚鼓起勇氣表白,卻遭到校草「怕因為談戀愛而挨處分」的拒絕後,歇斯底里喊出的那句「以後回憶起十七歲,你一定比現在的我們要後悔。」
逼著我們自問,我的十七歲有沒有那一刻的不顧一切,留下值得一生回憶的故事?
17歲那年,暗戀著光環萬丈的男孩,你的身邊或許也有個默默守護的他,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的叛逆,特別容易滿足的快樂……這些構成了青春獨一無二的記憶。
作為一部音樂電影,配樂同樣不容錯過,電影找來了曾為王菲、陳奕迅等多位歌手作詞編曲的梁翹柏擔任音樂總監,民樂和古風曲的結合,附帶逃跑計劃、GALA,燃遍全場。民樂和西洋樂斗琴的旋律讓人眼前一亮,不禁發出陳奕迅老幹部般的感慨。
《閃光少女》成功的原因大概在於,和《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一樣,平凡但卻像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青春。不是每一個人的青春都會經歷墮胎、車禍、絕症,但一定會有一個小心維護的夢想。
(圖片來源自《閃光少女》劇照)
Ⅶ 電影閃光少女里有哪些不錯的演員
首推肯定是女二劉泳希啊!當年看《閃光少女》差點被千指大人掰彎啊~~~她在裡面黑執事的扮相真的很帥氣。其實這妹子本來的長相就有點中性,和同年齡以賣甜賣萌的軟妹子不一樣,劉泳希在劇中成功詮釋了收到大家排擠的冷冰冰的「中二女」。雖然有些時候為了展示中性的一面,表演難免僵硬了一些,但是總的來說確實是可以了。
跟著樂點舞動的熒光棒和圓滾滾的身體,都是是日常宅的痕跡啊!如果沒有他們真是的表演,觀眾很難會感受到動漫現場的激情。
Ⅷ 電影《閃光少女》值得一看嗎如何評價
我當時看《閃光少女》還是因為裡面有大可愛彭彭彭昱暢出演的,當我看完之後就覺得這是一部不錯的片子。我是很推薦給大家看的。
《閃光少女》將二次元與民樂緊緊聯系在一起,將東西方樂器的現實情況真是描繪,該燃的時候燃魂,讓你哭的時候也毫不留情。我覺得這部片子的缺點就在於較為爛俗的名字和前期的無宣傳,以至於好多人都是在下線之後才看的。
Ⅸ 《閃光少女》:我很怕你因為海報錯過它
青春片+瑪麗蘇feel劇名+二流網劇風服化+無名氏演員。
大概看見《閃光少女》海報,你會一點兒也不想去看電影。
我決定去看這部片子,一來是微博上有人說它很好,如你所見,海報上寫了明晃晃的五項大獎。在結束不久的上海電影節上,它可謂是大贏家之一了。二來是點映的票實在太便宜,便宜到和來回的地鐵路費差不多。所以,我在對這部片子的內容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去看了。
新人演員可圈可點的表現不多贅述,陳奕迅的客串也算是很大的驚喜。無論你想看到愛情故事、熱血故事,還是想聽聽音樂,看看二次元世界,這部電影都能滿足你。
(當然,以下劇透慎入。)
這部電影講的事情很簡單,你如果看過一些講音樂學院的影視劇,大概都能碰到這樣的情節——兩個不同陣營的人拉起很大的陣勢用音樂PK。這部電影也不例外,這是一場西洋樂和民樂的對壘與和解。
也許你也和學西洋樂的人一樣,瞧不起二胡、嗩吶、鑼鼓,又對揚琴、阮、竹笛不夠了解。
也許你是一個民樂人,練習了十幾年的古箏、琵琶、葫蘆絲,在邁入專業行列的日子裡,成為被嘲笑的對象。
電影一開始,就是西洋樂系和民樂系大混戰,混戰的結果,就是學校在兩邊的練習房中間建了鐵柵欄。
說是互不打擾,然而只有西洋樂這一邊和正門互通。
學校也從領導層就對民樂沒有什麼追求。早早解散了校民樂團,甚至宣布停止招生。
學揚琴的陳驚暗戀學鋼琴的師兄,而這位鋼琴王子或不解或嘲諷地問她「揚琴算樂器嗎」。一氣之下,為了給師兄證明揚琴是什麼,她便帶著好哥們油渣,試圖去組樂隊。而民樂系的人,要麼是為了升學,要麼是為了打工,沒有人願意參與。說到底,這些學民樂的人對自己也不夠自信。
於是,她走進了幾個二次元女孩的宿舍,去了解古風音樂,了解歷史,組成了一支風格完全不同的二點五次元樂隊。幾個人在漫展上奏響了燃到爆裂的《權御天下》,也讓民樂系再次燃起了希望。大家紛紛開始拿出自己的樂器練了起來。
影片最震撼的一場戲大概就是民樂和西洋樂的對壘了吧。可能很難用語言描繪出來那種結合的美。小提琴的悠揚,嗩吶的獨一無二,鋼琴和揚琴的叮叮咚咚,同樣一首曲子,各有各的風格,組合在一起,其實應該是很契合的吧。
如果你想看到各種各樣的樂器,想聽到悠揚的西洋樂和振奮人心的民樂,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部電影。西洋樂的世界,民樂的世界,都是音樂的世界。
大概是第一部展現了二次元這么多面的電影了吧。因為我自己還算是有些二次元的,對影片中的大部分內容實在是熟悉得不得了。
但是我仍然不得不說,如果你只是帶著獵奇心態看待二次元,覺得cosplay都是神經病,那你還是離這部片子遠一點的好。
從走進那一間二次元宿舍開始,充斥著的東西,大概都是常人無法接受的了。不得不說,電影里的二次元少女還是有點中二的。不過人物設定就是17歲未成年,中二也不是什麼壞事。
一直穿著類似哈利波特袍的酷帥少女,兩個帶著假發穿著lo裝打游戲的妹子,一個用手機交流沒有一句台詞的宅女。滿宿舍的漫畫、動畫書和海報。
於是,我們這種喜歡二次元的人就開始滿畫面找我們熟悉的東西。一不小心看見一個同款抱枕,就會覺得欣喜萬分。大多我發現的東西,都是近年來最火的新番里的內容,俺妹、小埋還有lovelive等等。
這部電影里最閃亮的配角應該就是學古箏的千指大人。她的人物設定是B站古風紅人。其實B站里有很多彈奏民樂的視頻,這些視頻是一定能讓你找到民樂與眾不同的另一面的。
因為這位千指大人被漫展邀約,所以整個樂隊去漫展表演。這也就拉開了二次元的另一面。沒有去過漫展的人,怕是被網上暴露的cosplay影響了不少,但是其實,大家只是去裝扮成一個自己喜愛的角色。簡單來說,就像我們曾經也會披上被子折騰出古裝劇一樣。只是玩cos的人更用心,追求的是還原度。從裙擺到花邊,從發絲到瞳色。漫展這部分展現了漫展里的大部分場景,各種各樣的coser,洛天依的大招牌,跳宅舞的小姐姐,打call的男孩子。
對我而言,這是再熟悉不過的一部分。然而,這也是這部電影里我最擔心的部分。我很害怕那些不理解二次元的人,會把這一切當做異類。
當然,我依舊很感謝這部電影,能夠有這么一大塊的時間,展示這樣的世界。
這是一部青春片,在燃的背後,它一定是有愛情部分的。
這大概是故事中最大的問題所在。揚琴女孩陳驚點了一圈心形蠟燭給鋼琴王子告白,卻又引起了一場混戰。鋼琴王子徹底嘲笑了兩句民樂,惹得油渣終於爆發出了男主的存在感。他朝著西洋樂系的人怒吼的那兩句台詞,大概是全場最燃的時刻。
身邊默默付出的男閨蜜慢慢被女開始注視,大概是不少青春片的套路。這種套路雖然實在有些俗氣,卻總是會讓我們少女心泛濫。
所幸的是,這部電影的愛情部分雖然有引子的作用,但並沒有喧賓奪主。內容也不會很油膩,沒有閨蜜撕逼,更沒有什麼心機。
最蘇的地方,大概是女孩靠著車窗睡著的時候,後座的男孩伸過來擋在玻璃上讓女孩靠著的一隻手。
青春里的愛情,這樣單純一點是最好的。
《閃光少女》里展示的,是一個帶著沖突和妥協的世界,帶著全新的角度,我們所忽略的那一部分,或者是我們曾鄙夷的那一部分。每一個都是在那個人心中最珍視的部分。如果你試圖去理解,你也許會愛上它。如果你無法愛上它,那你至少可以尊重它。這也許是這部片子想告訴我們的最簡單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