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好,李煥英》將延長上映,這部電影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3月9日,「電影你好李煥英」官方微博宣布:密鑰延期至4月11日,溫暖延續。除《你好,李煥英》外,春節檔電影《新神榜:哪吒重生》 《刺殺小說家》《人潮洶涌》此前均已宣布延長上映。
電影《你好,李煥英》自2月12日起公映,目前票房已突破51億,位列中國電影史第二位。一部講述母女之情的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是一聲「你好」問候背後,對情感的無限寄託,勾起的人心之中最柔軟的情感。
03.這些讓人難忘的台詞和字幕,你會知道這部電影為什麼吸引人看見母親李煥英高興的時候,賈曉玲愉快地說:「我會讓你更高興」。
明知道自己會消失卻極力促成母親李煥英和廠長兒子談戀愛的時候,賈曉玲傷感地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喝多了的賈曉玲迷迷糊糊地說:「下輩子我們做母女,我做媽媽」。
最後一段字幕更是讓人陷入一種深深自責、矛盾、感激等難以言喻的情緒之中:「 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
2. 《你好李煥英》講述什麼樣的故事
《你好,李煥英》講述了一個賈玲和母親的親身經歷!在9月25日賈玲在微博發文稱電影《你好,李煥英》經過三年的籌備,終於開機,這部曾經感動過無數觀眾的同名小品作品,即將拍攝成電影,肯定很多人都很期待。 《你好,李煥英》是賈玲2016年參加喜劇競演節目《喜劇總動員》時的作品,講述了賈玲穿越回母親的年輕時代,與媽媽成為好姐妹並幫媽媽追求心愛男生的故事。這個小品很感人,讓很多人眼淚不止。這個小品我覺得最感人的就是賈玲和李煥英對話的那一段,賈玲給媽媽買了李煥英一直想要的雙開門冰箱,還買了李煥英一直很喜歡的綠色皮衣。最後賈玲對李煥說「媽,我好想你」。這句話很是打入人心,我看後也掉了很多眼淚,很感人。
3. 《你好,李煥英》累計票房超53.95億 賈玲躋身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是否名副其實
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現象級票房實屬意外。畢竟,北京文化委託了第三方公司對《李煥英》進行保底發行,保底票房收入為15億元。面對《你好,李煥英》取得的成績,賈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其實我沒有什麼才華,也沒有天大的本事,我的才華就在於情感濃度比較高,能夠把自己的情感很順暢地表達給觀眾,我只能做到這一步。」
每次回憶起得知母親去世的那天,賈玲都泣不成聲。當天接到姐夫的電話時,賈玲排斥,「什麼叫看最後一眼」。回家的十多個小時里,賈玲晃盪在火車車廂間,給每一個人下跪,求他們藉手機讓她往家裡打個電話,確認媽媽是不是真的沒了。甚至走到殯儀館門口,賈玲都不相信,「不可能沒有的」。經歷過痛失至親的人,第一反應一定和賈玲類似:不相信。當把這些高濃度的情感結晶下來,一部打動人心的作品就出現了。
有人算過,結合對賭、占股、分成比例等因素,《你好,李煥英》能讓賈玲分到1億~1.5億元。不過,在許多人眼裡,賈玲不是為了當導演去拍這部片子,而是為了拍這部片子去當了導演。殺青後,賈玲置頂了一條微博:媽,電影《你好,李煥英》殺青了。我厲害不?
4. 《你好,李煥英》票房突破30億,賈玲作何回應
《你好,李煥英》票房突破30億,賈玲表示將把減肥提上日程。
賈玲不久前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稱,自己春節檔電影《你好,李煥英》的票房超過20億染頭發,超過30億就瘦成一道閃電。隨著電影《你好,李煥英》的熱賣,2月18日《你好,李煥英》的官方微博放出消息,該電影票房突破30億。賈玲本人也回復:「早知道票房那麼高三年前就開始減」。
現如今票房真的突破了30億的大關,賈玲自己也表示減肥已經提上日程了。她通過媒體的采訪,表達自己的確體重影響到了身體健康,「將適當的減一減肥,但是瘦成閃電的確是夠嗆「。
(4)我叫李煥英電影微博擴展閱讀
《你好,李煥英》張小斐被網友瘋狂叫媽
由賈玲首次跨界執導,張小斐、沈騰傾情主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自上映以來,儼然成了春節檔的票房黑馬,不僅票房持續走高,口碑也是爆棚,大受眾人好評,稱得上是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優質電影了。
如今,「李煥英」成了全網媽媽的代名詞,而飾演李煥英的演員張小斐,憑借著在電影中清新不油膩的演繹,讓很多觀眾在觀看電影時就拉滿了代入感,不僅如此,在電影之外,更是讓很多網友都對她有了「媽媽」濾鏡,感覺她的一顰一笑都透露出「慈愛」的印象。
尤其,在張小斐的個人社交媒體平台上網友每每給她評論都會親切地喊「媽」,足以看出大家對於《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的喜愛以及大家對於她在電影中的表現的喜愛。
日前,張小斐在采訪時也對於自己被網友瘋狂叫媽一事做出了回應,面對如今自己多了一堆孩子粉,張小斐忍不住翻了個大大的白眼,隨後笑言「我養不起」,雖然只有短短的4個字,卻充滿了調侃的意味,看來身為喜劇人,張小斐依舊不改幽默本性,而面對網友「看到她就想哭」的反應,她更是開玩笑表示「不會我以後再演喜劇,大家都想哭吧」。
5. 春節檔最火爆電影《你好,李煥英》到底好在哪裡帶你揭秘
2017年5月7日,熱搜上出現了一條奇怪的微博:
「如果能夠穿越時空,見到還沒有生你的媽媽,你會對她說什麼?」
「希望你能擁有更好的人生,我不介意我不存在。」
「別跟我爸在一起,放手去做你想做的事。」「別為了生我,放棄燦爛的人生。」
「去上大學吧」、「去深造」、「去參加音樂比賽」、「去你喜歡的城市生活吧」……
看得人鼻子一酸。
很難想像還有多少人,對媽媽抱著同樣隱秘的心情:
「如果我媽當年不是生了我,應該會比現在過得幸福吧。」
電影《你好,李煥英》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李煥英》上映前,我其實並不看好。
國產+喜劇+催淚,怎麼看都像爛片的節奏。
最後走進電影院,主要是因為要寫稿(不是)馬東在奇葩說講的一句話:
「我去賈玲的工作室里看了樣片,哭得像鬼一樣。」
事實證明,《李煥英》狠狠打了我的臉:
豆瓣開分就高達8.1,一周過去,評分依然穩居8.2,其中32萬人給出四、五星好評。
「哭」 ,是評論里出現最多的一個詞。
「人生第一次在電影院哭成傻逼。」
「這次感受註定是感性壓倒理性的。」
「真誠打動內心,沒法兒客觀評價。」
所以《你好,李煥英》到底好在哪裡?
它講的故事其實很簡單,甚至有點老掉牙。 (以下內容包含嚴重劇透,請謹慎觀看)
熊孩子賈曉玲從小就沒給媽媽省過心。別人家的女兒在國外讀大學、當導演、月薪八萬。
而她只能拿著造假的大學通知書,還在升學宴上當場露餡。
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媽媽生命垂危。趴在病床前,賈曉玲失聲痛哭:
「我當你一回女兒,連讓你高興一次都沒做過。」
處於崩潰狀態下的賈曉玲,竟意外穿越到了1981年,並和年輕時的李煥英相遇,成了好姐妹。
這意味著: 她有了一次機會,讓媽媽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她幫李煥英搶電視機,成為廠里第一個擁有電視機的人;
幫李煥英組織排球賽,打倒處處和她爭的「敵人」王琴;
幫廠長兒子去追李煥英,為的是讓她能嫁得更好一些,以後日子更鬆快點,哪怕代價是自己將不存在。
但說到底,這都是一些瑣碎的小事,看起來更像是為了製造喜劇笑點。
有些情節甚至「破綻百出」。
比如在小酒館里的一場戲,賈曉玲說,我未來的女兒,我要她去國外讀大學、當導演、月薪八萬!
李煥英卻說: 「你的想法很危險啊。我未來的女兒,只要她 健康 快樂就行了。」
還有一段戲,李煥英告訴賈曉玲,其實自己已經和賈文田秘密交往了3年,剛領了結婚證。
賈曉玲激動地要把結婚證撕碎,李煥英卻來了一句, 「我覺得我這一生就很幸福,你怎麼就不信呢?」
幾句話聽起來,都有一股子雞湯味。
然而,電影最後十分鍾,劇情卻突然大反轉,迎來真正高能時刻。
賈曉玲覺得自己能為李煥英做的都做了,正准備離開。卻在不經意間發現自己褲子的破洞,被縫成了一隻法鬥犬。
一瞬間,賈曉玲像被電擊了一下:
不對啊!媽媽明明是在成為媽媽後,為了給自己補破褲子,才學會的縫動物圖案啊! 而1981年的李煥英,她還不會縫針線啊!
她開始不管不顧地爆哭,邊哭邊跑,跑去找媽媽。
悲傷得就像變成了一個孩童。
這一段簡直是催淚彈,看得我也忍不住跟著淚崩。
原來,現在的李煥英,就是自己的媽媽。
原來當你以為自己穿越時空,可以改變媽媽命運時。媽媽也跟著一起穿越回去,在守護著你。
韓劇《請回答1988》里說, 「因為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在很多你看不到的地方,媽媽一直在愛著你:
她看到你從天而降時,會本能地伸手去接,大喊一聲 「我寶」 。
她在觀眾席被二人轉的小把戲逗得大笑時,不是因為別人,而是因為表演者是你。
聽到你喝醉後嘟囔著「來世換我當媽媽」,她笑了笑說,「還是我當媽媽。」
對你來說,如果能穿越時空,你希望媽媽活得更好,哪怕自己不存在;
但原來對媽媽來說,如果能重新選擇,媽媽還是會過一樣的人生。
因為這樣,她才能是你的媽媽,你才能是她的小孩。
所以,為什麼會有這么多人被這部片子打動?
這其中, 當然離不開賈玲的真誠。
《你好,李煥英》本就改編自賈玲的真實故事。
賈玲19歲時考上中戲,靠打工賺的錢給媽媽買了一件綠皮衣。
因為尺寸太小,媽媽又寄給她拿去換。結果新衣服還沒寄回去,賈玲就收到了媽媽意外離世的消息。
為了給孩子賺學費,李煥英幫人去運稻草,結果從堆滿草的車上不小心摔了下來,小腦著地,人沒了。
那一年,賈玲19歲,李煥英48歲。
之後的人生,縱使有再多掌聲,賈玲覺得總有遺憾。
在一次原版小品的表演中,賈玲說:
「媽,我給你買了冰箱,雙開門的,咱家有錢了。」
「媽,那件皮大衣我也幫你換好了,你穿應該很好看。」
「媽,我現在是一名喜劇演員,好多好多人喜歡我。」
「媽,我好想你。」
賈玲不是因為想當導演,才拍的《你好,李煥英》。而是想把媽媽的故事拍出來,才成為了一名導演。
據工作人員稱,電影拍攝期間,賈玲在醫院的一場戲就拍了20多條,因為她看到醫院就忍不住哭,哭到眼睛都腫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全人類共通的 情感 。
《你好,李煥英》是賈玲給媽媽的情書,也是她給自己的交代。
用賈玲的話說, 這一次,她把自己的心掏了出來給我們看。
但除此之外,在我看來,這部片子能帶來這種純粹的感動,很大程度上也和它將 母女關系呈現得非常純粹 有關。
電影里,李煥英的形象是那樣溫柔、包容,甚至於完美。
有一場戲是電影前半場,賈曉玲在升學宴上辦假證露陷。
但李煥英並沒有責怪她,回家的路上還像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載著她,有說有笑。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我就跟朋友開玩笑說,這一段要擱我身上,估計我媽早把我吊起來打了,還認不認我這閨女都不好說!
李煥英對賈曉玲,更像是電影麥兜里,麥兜媽媽式的愛:
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也會信你。全世界的人不愛你,我也會愛你。我愛你愛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腳趾頭。
那是一種無條件的愛。
試問有幾個人能不被它打動呢?
《李煥英》為我們創造了一次極致的 情感 體驗,它完全值得8.2分。
可是啊,不是所有媽媽,都像李煥英那樣完美。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我發現不少人看完電影後,會拿去年徐崢拍的那部 《囧媽》 出來對 (鞭) 比 (屍) 。
的確,同為春節檔,同樣是親情主題,這兩部看起來很值得一比。
但其實,兩者的情況很不一樣。
和李煥英恰好相反,《囧媽》里的媽媽,幾乎完全是負面形象:
過度關愛、碎碎念、控制欲極強……
然而你不得不承認,現實中的很多媽媽,都有這些共性。
在《囧媽》里,徐崢和媽媽的關系,還有太多難題亟需解決。
而賈曉玲跟媽媽之間,完全不存在這層矛盾。
化用羅伯特·戴博德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里的理論,一個孩子對媽媽的 情感 ,可以分為四個象限:
1.都是媽媽不好
2.都是我不好
3.媽媽不好,我也不好
4.媽媽很好,我也很好
《囧媽》是一部關於 「如何和媽媽和解」 的電影;而李煥英則是關於 「如何跟自己和解」 。
它們本就是兩個象限的故事。
所以公平地說,《囧媽》的劇本設置,就決定了它要完成「反轉」的難度會更高。
但很遺憾,它處理的方式是最後草草弄了一隻熊、一個熱氣球、一屋子觀眾,然後來了個愛的擁抱,母子之間突然就完成了和解。
這才是它最糟糕的地方。
用心理咨詢師李松蔚的話說, 「這是一種傲慢的體諒」 。
這只是一種和顏悅色的說話,自作聰明的話術,故作大度的擁抱。
但其實,子女認定了,老年人就是這樣固執、愚昧、不可理喻的人種,所以只好居高臨下地遷就他們。
卻並沒有把媽媽當成一個正常人,去敘述她們的人生故事,理解她們都經歷了什麼。
而《你好,李煥英》恰恰勝在,女兒對母親抱有好奇: 真正的好奇。
就像電影開場,賈玲的那句旁白:
「不知道你們記不記得自己媽媽年輕時的樣子,反正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
在賈玲的電影里,1981年的李煥英是一個真實鮮活的人:
她青春、漂亮、溫柔,同時又有一股不服輸的勁;
她愛穿裙子,愛打排球,外號「小鐵榔頭」;
她也有她的一幫「狐朋狗友」,會互相調侃,就像我們一樣。
而在原版小品中,賈玲更是不僅想像了李煥英年輕時的樣子,甚至還有她老了以後的樣子。
就像這部電影片名的由來。
有人問賈玲,電影的英文名字叫《HI,MOM》,為什麼中文名用的是媽媽的大名:《你好,李煥英》?
賈玲的回答是,因為在她看來, 「媽媽不僅是我的媽媽,也是她自己。」
這世上的媽媽有千百種,母子關系也各有各的不同。
但只有真真正正的共情,而不是高姿態的同情或煽情,才有理解彼此的可能。
還媽媽青春和名字,《你好,李煥英》不僅是一個女兒對媽媽的愛,更是一個女人對另一個女人的「看見」。
美國作家貝蒂·利夫頓曾引用心理學理論指出:
我們都會把自己的母親劃分成好壞兩種人格。
所以某種程度上,每個人其實都有兩個母親。
但心理學要做的功課,就是讓孩子能夠認識到: 這兩個母親其實是同一個人,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你好,李煥英》另一個讓我淚目的地方,在於賈曉玲得知真相後,哭著跑回去時:
她在跑,同時周圍的顏色也在一點點變成黑白。
她這是在夢里賽跑,跟現實里媽媽那所剩不多的時間。
然而夢到底還是醒了,母親的心電圖停止時,窗外有一片葉子輕輕飄落。
龍應台在《目送》里寫,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是一場目送。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尋找有時,放手有時。
生命就像一片樹葉,只要父母還在,總還是好的。
但有些人生命中的那片葉子,已經落了。
李煥英2001年離開賈玲,到今年剛好20年。
這部用她名字命名的電影,已經憑借過硬的口碑,上了十幾個熱搜。
截至2月16日,票房突破20億。同時,賈玲也一躍成為中國票房最高女導演。
但如果可以許一個願望,我想賈玲會寧願用現在所有榮光,換和媽媽永不分開。
感謝《你好,李煥英》,讓我們在電影院里痛哭過後,內心也變得柔軟了一些,這是電影的魔力。
但對於觀眾來說,走出電影院後,如何更好地珍惜和媽媽的日子,卻不容易。
記得李松蔚曾分享過一個教人聊天的萬能句式,來自作家林特特:
這個句式叫做: 「那一年,你在哪裡?在做什麼?」
那一年是一個具體的年份,是和對方人生經歷相關的,比較重要的年份。也就是問某個 歷史 背景下對方的個人經歷。
如:1949年您在哪裡,在做什麼?
據說用這句話,不僅能和自己的媽媽,甚至能和自己80多歲的奶奶聊得不亦樂乎。
我建議所有想更好地認識自己父母長輩的人,都可以嘗試一下。
實在不會聊天也沒關系。
趁假期還沒有結束,好好坐下來,吃一頓媽媽做的飯。
《麥兜響當當》里,麥兜媽媽有一句台詞:
「媽媽在外面其實也不是一頭成功的母豬, 我每天四處奔波從早到晚,回到家最開心最開心的就是能做一頓好吃的,看著你吃的樣子。 這個是我能夠給你的最簡單、最基本的幸福。所以如果你以後再也不吃媽媽的雞,媽媽再也見不到你吃雞的樣子,那媽媽的一切就沒有了。」
以前我總愛跟媽媽說教,「你不要總為我付出,你要學會為自己而活。」
但也許對她們來說,能看到我們吃著她做的飯,就是最切實的幸福。
6. 電影《你好,李煥英》即將全球上映
@電影你好李煥英
電影《你好,李煥英》官方微博@電影你好李煥英 3月14日消息,電影你好李煥英即將全球上映,更多國家和地區正在陸續解鎖中,敬請期待!讓我們與更多小夥伴們,一起笑順父母,合家更高興!
本期編輯 周玉華
7. 你好,李煥英》熱播,袁姍姍道歉——為何被網友認為茶言茶語
你好,袁姍姍的道歉,是讓人覺得她有在蹭《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的熱度,所以才會被網友認為茶言茶語。
隨著《你好,李煥英》的熱播,袁姍姍在微博發文寫到「過年難得放假幾天…昨晚我又沉迷刷劇睡的太晚,睡到中午起來看到熱搜,三年前我和我的同學們一起錄制了一個綜藝節目,我裡面一些不妥的玩笑話被拉了出來,像大家所說,我確實不太會講話,但沒有惡意,因為是很好的同學朋友大學畢業後我們又有機會住在一起,大家歡聚一堂,聊了打不打呼嚕的問題,我以為是熱鬧開個玩笑,但現在看來是我的不妥沒掌握好分寸,我向張小斐同學道歉。( Ps營銷號都歇歇,大過年的,想支持小斐,去電影院看電影《你好,李煥英》正在熱映)。新的一年,辭舊迎新,過往的事情大過年的拎出來給大家添堵了,在這里大吼一聲:我打呼嚕最大聲,世界第一!」
最近《你好,李煥英》正在熱播中,成為春節檔的一匹黑馬,而飾演劇中母親一角的張小斐也因此火了起來,袁姍姍此時對陳年往事,向張小斐道歉,難免讓人懷疑她在蹭熱度。
面對袁姍姍的道歉,張小斐的回應也是亮點,只見她回應道:「道啥歉[捂臉]這都啥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啊[笑哭]回去吃火鍋啊」!
而面對袁姍姍的道歉,網友只是覺得「真的好綠茶,人家明擺著否認了,還上趕著給人按頭打呼嚕,綠茶味溢出來了。」、「你糊是有原因的[再見]馬甲線帶給你的路人緣快敗光了」
為什麼網友們會覺得她茶言茶語呢?原來她專門跑到張小斐的微博評論!
袁姍姍道歉——為何被網友認為茶言茶語?
袁姍姍與 張小斐是北京電影學院05級表演系同學。
如果你有一個同班同學,比你有錢比你起步早,你還辛辛苦苦在公司底層當小職員時,人家已是公司的大紅人,風光無限。她「不經意」的玩笑話,已悄摸聲息地過去三年了。突然今年你名聲大噪,出圈了,她跳出來了,給你道歉,並呼天搶地地大吼:我打呼嚕最大聲,世界第一,並配一張誇張的拜年圖片。
你想想,就是你,當事人淡然一笑,風清雲淡,公司的一眾看客也不會輕易放過這個表演性、戲劇性極強的橋段。
三年了,張小斐發文正式否認打呼嚕時,珊珊都沒有道歉,其實當時借機說一聲對不起,不嚴謹了。找個台階就坡下驢也就下了。
可是那會兒袁姍姍正紅呢,哪有時間和精力啊,估計也有可能像她說的確實情商不在線!
所以袁姍姍之所以被網友認為茶言茶語,是因為道歉誠意不足。一是時間這么久了,現在人家火了才想起來,難免讓人有蹭熱度的嫌疑。二是自黑的太過了,戲的火候、尺寸都沒掌握好,顯得有點假了。只是要放在別的行業有情可原,你可是學表演的!
哎!這戲演的 !
袁姍姍太想紅了,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首先:袁姍姍為什麼要向張小斐道歉?--主要是作品比不過同學,靠話題蹭流量。
2月15號,袁姍姍在社交平台上向張小斐道歉,說自己不會聊天,在綜藝節目里當著幾個男士的面在說張小斐打呼,事後在社交平台評論:找一個比你呼嚕聲更大的男朋友就好了。被網友扒出來後,立馬道歉,為什麼早不道歉,晚不道歉?
第一:以前覺得張小斐沒有自己紅,所以不在乎張小斐的看法。
第二:現在張小斐憑《你好,李煥英》一炮而紅,遠遠超過袁姍姍了,現在袁姍姍道歉一方面應該是想蹭一波流量,另一方面也想道歉後,同學張小斐能夠不計前嫌以後在演藝道路上多幫幫自己,一箭雙雕啊。
其次:張小斐是如何回應的?
張小斐對於袁姍姍的道歉這樣回應:道啥歉?這都啥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啊,回去吃火鍋。張小斐的回應一方面顯示出了自己對同學友誼的珍惜,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了自己本人為人處事的一種大氣。這就是為什麼《你好,李煥英》可以取得票房成功,張小斐也可以成功的原因。
最後:袁姍姍和張小斐身為同學宿友之間的人生道路對比。
張小斐畢業後一直從事演藝事業,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對於舞台的熱愛,直到遇到自己人生中第一個貴人賈玲,才開始了自己作為一個小品演員的生涯,從當初的《歡樂喜劇人》到現在的《你好,李煥英》的成功,都是上天對於勤奮努力的回報。
相反,畢業後的袁姍姍,每天都是靠A4腰,健身話題炒作來蹭流量,不好好出優秀的作品,如果人們提起袁姍姍總會想起一個身材很好的姑娘,但是觀眾卻永遠想不起她拍過什麼讓人記憶深刻的作品,這是作為一個演員最失敗的地方。
最後,我希望袁姍姍也能出一部好的作品能讓我記起,徹底打臉我今天的話。
《你好,李煥英》真的是一部很優秀的作品,子欲養而親不在,希望大家多陪陪父母。
很多人知道袁姍姍的名字,來自「袁姍姍滾出 娛樂 圈」的熱搜。而且很多網友不吃她的顏值,還列舉了很多討厭的理由。
但是隨著《煎餅俠》、馬甲線女王以及各種綜藝節目的播出,袁姍姍也算是成功洗白了自己,圈了很多路人粉。
這個遲來的道歉與今年爆紅的《你好,李煥英》相撞,被很多人質疑是蹭熱度炒作自己的手段。
事情的起因是三年前的北電明星袁姍姍、張小斐等藝人,參加的綜藝《青春同學會》。
這是袁姍姍情商低的表現,而張小斐也沒有放在心上,倆人算是一笑而過的那種。
而如今張小斐憑借自己的電影走紅,袁姍姍卻莫名其妙地翻出陳年舊賬的事情,出來道歉,這樣的行為很難讓人不覺得可笑。
說實話, 娛樂 圈裡為了點熱度和流量,什麼樣的炒作和公關熱搜都是喜聞樂見的。
但是就這樣硬蹭電影《你好,李煥英》流量的,內娛女明星里袁姍姍算是第一個了。
怪不得袁姍姍出道這么久了,始終不紅,都是她自己作的!
仔細研究開玩笑時的視頻就知道,大學同學畢業很多年,突然聚在一起,互相難免開個玩笑。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
過後,張小斐在圍脖上回復這件事,也是按開玩笑的意思去回復的,大家沒必要上綱上線,只能說明星比普通人要更加註意自己的言辭,避免被誤會。
在這件事上炒作,反而是很多自媒體人吸引眼球的需要,這樣做難道不比袁姍姍開玩笑過頭更過分嗎?最近一兩個星期,因為你好的持續熱映,袁姍姍這件事也持續上熱搜,說白了還是被大眾消費了,如果大家認為袁姍姍是蹭熱度,那發帖的,跟帖的,不都是蹭熱度嗎。還是要專注於電影本身才好,大家都去影院支持電影,中國電影才會越來越好,後續才能有更多的熱搜。
因為「熱播」所以「道歉」你說呢?
當時張小斐不紅的時候不出面解決道歉,在張小斐現在有火爆名氣的時候再出來道歉,不就是蹭熱度,給自己提升知名度,
而且以前她們還是同學,作為同學這么辦,不更顯袁姍姍綠茶。
因為網友就是這樣啊!喜歡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網友覺得袁姍姍蹭熱度,那她說的就是茶言茶語了。
其實袁姍姍可能就是情商低,講話不經過大腦。覺得無傷大雅就說了。這個時候道歉說不定怕曾經的玩笑再被翻出來,自己比較被動,就先道歉了。
誰知先道歉又被網友說成蹭熱度,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網友不好伺候。
人家籍籍無名的時候,閉口不談曾經。出名了就想到以前的事,開始道歉了,你不覺得太晚了嗎?
就像一個人貧苦的時候,親戚朋友人影都見不著。發達了以後,一個一個踩門檻來送禮,此刻你也只能無奈的搖搖頭。
被網友說茶言茶語,也是自己作的。明知道這個時候道歉,不僅沒人領情,還會被罵。還是要出來道歉,不為別的可以上熱搜就好了呀!
不止袁姍姍,還有那個張萌,也是秒刪,蹭熱度。 娛樂 圈,這是個啥圈子,名利場,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都是為了名利雙收且永無止境的。你問他們,他們不羨慕甚至嫉妒同行爆火暴富?自己都不信吧!一山望著一山高,尤其是寂寂無名,曾經名不見經傳,不如自己的人,突然比自己大火大熱,她不去蹭一把(發泄、詆毀或者祝福),那都不是他們…
8. 如何看待《你好,李煥英》
第一點、在電影《你好,李煥英》的結尾,導演賈玲製造了一個大反轉,一下把影片的煽情指數拉到最滿。當真正的李煥英,也就是賈玲母親的照片出現在大熒幕上,許多人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徹底淚崩。
第二點、作為一位新人導演,賈玲在藝術技巧上還有不成熟的地方,整部電影也沒有擺脫「頭喜尾悲」的小品模式,但是,以情動人,賈玲確實做到了。有人說,這是因為電影講述母女之情的主題比較討巧。其實不然,這種情感的珍貴和動人,人人都懂,但並不是每一部類似題材的電影都能得到觀眾的肯定。
第三點、說到底,光有情感還不夠,情感能不能表達得真摯和誠懇,才是決定一部電影成敗的關鍵。賈玲在自己的處女作中投入的不僅是情,更是真情。這份真,不只是賈玲在表演上的投入,更是她對待電影、對待創作的態度。在觀影過程中,我們時時都能感受到,賈玲念出的不是台詞,而是她對逝去母親的思念、對過去歲月的懷念。
第四點、事實證明,在藝術創作中,認真、純真、本真的態度是根本。賈玲或許還不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頂尖導演,但賈玲在作品中投入的感情,不輸給任何一位大導演。
這正是萬千觀眾會被她的作品打動,願意掏錢買票的真正原因。這幾天,網友們紛紛在微博上貼出自家「李煥英」的老照片,足以顯示出本片和公眾在情感上的共頻。
第五點、眼下,中國電影的發展進程中不缺資金,不缺技術,也不缺人才。但許多花費了高成本、請來豪華陣容的電影,卻沒有取得《你好,李煥英》所得到的好成績。歸根結底,光有炫目的畫面、靚麗的演員,是無法讓今天的中國觀眾買賬的。一部作品的創作態度無法被掩飾,觀眾們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
9. 《你好,李煥英》涉嫌抄襲,溫情雞湯可能是一鍋老鼠屎
《你好,李煥英》涉嫌抄襲?小品《你好,李煥英》近日在豆瓣被扒出抄襲話劇《曾經5》,故事情節與話劇不能說毫無關系,可謂是一模一樣。一部感人的溫情小品,打著緬懷母親的旗號卻是別的作品吃剩的飯?
《你好,李煥英》是演員賈玲在綜藝《歡樂喜劇人》上為緬懷母親而呈現的一部經典的作品,都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個小品可謂將心酸與歡樂的人生感悟融入作品之中,在小品結尾,賈玲的獨白與哭泣就如同催淚劑,每一次看都打動觀眾的心。
可是就是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卻因為涉嫌抄襲而在豆瓣上被人抵制。
起因是一位網友在豆瓣上發帖對比了小品《你好,李煥英》與話劇《曾經5》的片段,從賈玲與母親爭吵,到賈玲穿越,再到賈玲幫母親勇敢追愛,小品細節竟與《曾經5》非常相似。如果說只是穿越的包袱相同,那很正常。可是其中一個情節是:女主穿越回母親的化肥廠遇到一名叫做:黑化肥的流氓,《曾經5》中男主穿越回父親的大米廠,遇到了一名叫做大米的流氓。後面不多說,大家直接看圖。
在這些圖片及內容在豆瓣上曝光後,有一名自稱是《曾經5》的版權方在微博上發出微博澄清,《你好,李煥英》並未涉嫌抄襲。並曬出作品登記書,稱賈玲團隊確實曾看過話劇《曾經》但當時工作人員看的是《曾經3》,並非現在出現問題的《曾經5》。
就在大家都以為一切要結束時,《曾經5》的編劇站出來放出實錘,他表示這位版權方並不是真正的版權擁有者,稱自己是《曾經5》唯一版權擁有者,自己尚未與賈玲團隊達成和解。微博下也有一名《曾經5》的話劇演員力挺編劇,稱賈玲團隊抄襲已經出名,希望賈玲團隊能給話劇團隊一個說法。
在《你好,李煥英》第一次在歡樂喜劇人上播出的時候,我就已經看了,每次看到賈玲的獨白都是忍不住地流淚,我相信賈玲對於母親的 情感 是真實的,只是如果以這種感情為賣點,夾雜著抄襲與欺騙,那麼這樣的電影只會讓人厭惡,哪怕最真實的感情流露也只會讓人痛苦。
本來是一場溫 情感 動的電影之旅,如今卻有可能演變成一場鬧劇。從那些話劇片段以及豆瓣分析來看,抄襲的事情基本上實錘,不知道會不會對電影《你好,李煥英》春節上映造成影響。不知道事情後面會不會有反轉,但是這場溫情之旅現在索然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