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電影《另一隻鞋》有感
沒有一句台詞,四分鍾的電影,卻—— 感動了無數人
電影的開始是一個窮苦的孩子,他的兩雙拖鞋已經破爛得不成樣子,而且其中的一隻已經不能穿了,他坐在石階上,企圖修好自己的鞋子,可是無論他怎樣修,最終還是沒修好,無奈的他抬起了頭。
這時,突然一雙黑的發亮的皮鞋進入了他的眼簾,它黑得就像一對寶石,男孩也對它愛不釋手,時不時就用紙巾擦拭它。
那個窮困的小男孩目不轉睛的盯著那雙皮鞋,皮鞋走到哪裡,他的目光就跟隨到皮鞋到了那裡。然後他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拖鞋,情不自禁的搖了搖頭,然後便又盯著那雙鞋子了。
叮鈴鈴,叮鈴鈴......火車的鍾聲打斷了他,穿皮鞋的小男生也該上車了,他非常擔心自己腳上的鞋子,害怕別人踩臟了它。但是盡管他小心翼翼的愛護著鞋子,可是那雙鞋子還是趁他不注意時被別人踩掉了。
火車已經開走,小男孩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撿那雙鞋子了。
正當小男孩傷心時,那個窮困的男孩跑了出來,他撿起那雙皮鞋,看了看站在火車上的小男孩,然後飛快的上火車行駛的方向跑去,跑看跑著,他實在跑不動了,而飛車越開越遠。
此時,他就把手中那隻烏黑發亮的鞋使出吃奶的勁向火車的方向投了過去。可車上的男孩並沒有接住,他看了看那個貧窮孩子腳上的一隻鞋,想了想,便把他腳上的那隻鞋也扔了出去,貧困的小男孩撿起了鞋子,用感激的眼神看著那個富有的小男孩。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貧困時要堅守底線,富有時要學會給予與成全。
如果不是我的,我會把我得到的還給你,如果我無法得到,我會把我有的給你。
這種品德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2. 小鞋子專業影評
《小鞋子》這部電影里,沒有恢弘的場面,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令人驚嘆的光線,沒有鏡頭的大幅度運動,鏡頭語言朴實無華,卻有著魔力一般讓深入其中。
但是《小鞋子》這部影片將寫實主義堅持到了極致,為觀眾展示阿里一家人在苦難面前的所作所為。就是這種毫不誇張,寫實又平緩的發展,才讓平凡的苦難更加深入人心。
電影敘事方式主要為直敘,穿插的線索不多,故事很好理解,導演不急不慢地向觀眾用一個一個鏡頭展現故事,非常平靜,非常淳樸。
電影劇情
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
妹妹在看別人的鞋的時候發現了自己丟失的那雙鞋,兩人一起去找穿自己鞋的那家人,但是在門口看到那家人生活也非常不好,她爸爸還失明帶著箱子去賣東西,需要那個小女孩帶著,兩人默默地離開了,沒有去要那雙鞋子。
阿里學校招募選手,但是阿里球鞋破了沒有報名,但是看到季軍獎品有一雙運動鞋後,哭著求教練讓自己參加,把消息告訴妹妹莎拉,兩人都很開心,她相信哥哥一定會拿到季軍的。
阿里參加比賽,中間被人故意撞倒馬上爬起來重新跑,本來已經把別人甩在後面但是故意讓兩個人超過了自己,沖刺時人跑的很擠所以阿里使勁往前沖,獲得了冠軍,但是照相的時候阿里哭了,他沒有贏得季軍給妹妹鞋子。
影片的最後,他的父親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而此時,阿里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阿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阿里把滿是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散出一陣陣淡紅色,一群魚向他游來,圍繞在他腳邊。
3. 小鞋子影評200字
《小鞋子》是一部伊朗的電影,於1997年8月在加拿大上映。
影片大致上講的是一個窮困家庭的三年級孩子阿里把妹妹鞋子莎拉搞丟了,怕被爸爸打和考慮家裡比較困難,兄妹倆就上學輪流穿一雙鞋,後來市裡的長跑比賽季軍獎品有一雙鞋,哥哥參賽要去為妹妹贏一雙鞋,但是最後得了冠軍的故事。
盡管電影中男主人公生活艱苦,媽媽生病,爸爸為生計不斷的想辦法。但是整個家庭氛圍非常好,充滿歡聲笑語。爸爸非常可愛,雖然脾氣不怎麼樣,但是面對生病的妻子疼愛有加,悉心照顧妻子的日常生活。父母之間的氛圍,給孩子樹立榜樣,兄妹兩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相親相愛,開開心心的度過每一天。
其實電影《小鞋子》中哥哥和妹妹的相親相愛,互幫互助離不開父母之間相愛。原生家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孩子的成長。盡管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的不一樣,但是原生家庭的教導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4. 電影《小鞋子》觀後感
《小鞋子》令人感動,雖然這里貧困落後,但更多的感受還是溫暖和真誠、力量和希望。貧困會讓人陷入困境,但也是一種激勵,為生活打拚的激勵。而這種堅韌和倔強表現在一個純真樂觀的孩子身上,更讓人感慨和震撼。這部電影是感人的,但不是令人因同情憐憫而流淚的。他們不需這些,他們的精神飽滿富足的讓每一位觀眾汗顏。以前對伊朗知道它更多的是戰爭、石油、沙漠、宗教等,給人災難令人困苦的事情,覺得它是冰冷的灰暗的一角。看完《小鞋子》,對伊朗的印象大為改觀,它讓我感受到一個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以及面臨貧困的堅韌和力量。希望,是的,它給人的是希望。看到一個民族不屈抗掙的現在和朝氣蓬勃的未來。
《小鞋子》的故事很簡單: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後來,阿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阿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阿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阿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了,阿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這部電影在講述窮人的故事,但決不是窮困的展覽。而是表現孩子們是怎樣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來走出困境,如何獨自度過難關而不願給操勞的父母增添一絲的負荷。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許是幼稚的,但他們的純真和懂事不得不讓人心動。一雙鞋子,對大人來說或許很容易得到,但對於孩子,卻是要付出許多才能實現夢想。阿里與莎拉每天奔跑著換唯一的一雙球鞋。莎拉承諾哥哥不告訴父母他的失誤,穿著哥哥的臭球鞋在同學們那些華麗的鞋子中間是多麼的羞怯和自卑。妹妹放學急急回家,匆忙間鞋子落如水溝,想著哥哥在巷口已是心急如焚,追著鞋子拚命的奔跑,幾乎聽得到她的心臟焦灼的跳動聲。看她幾次探身去抓隨流水飄飛的鞋子,恨不能跳下水去。她想撈撈不到鞋子時,頹然倒地深深的絕望和悲痛壓迫著孩子稚嫩的心靈。考試時,莎拉一邊答著題一邊偷偷望著老師手腕的手錶,這時鏡頭沒有給出老師的全身,而只有那種讓人略感不安和焦躁的在手腕上移回,讓我剎那間觸到了妹妹同樣焦急心情:哥哥再等她回去送鞋子呢,現在還有時間嗎?阿里因時間緊迫拚命跑向學校還是遲到,受到校長嚴厲訓斥,委屈的淚水溢滿眼眶,可是一個孩子最終也只能用眼淚流露自己的無辜和委屈,卻不被理解。阿里和父親進城工作,父親賺到錢後,阿里一再暗示爸爸給妹妹買雙鞋子,爸爸也欣然承諾。可是美夢又在瞬間破滅,父親帶著阿里的自行車失去控制撞到了樹上。當阿里得知運動會季軍獎品是一雙球鞋,他苦苦哀求老師參加比賽,流淚的眼睛、沙啞的聲音,讓老師也為之心痛。阿里想著妹妹因自己的失誤而天天焦急奔跑,想著妹妹的善解人意和自己的承諾,拚命的奔跑著。可是他只想要季軍,因為他需要一雙鞋子,所以他跑道了第一後又放慢腳步,回到第三。可是不幸阿里被別人拽倒摔在地上,他爬起來繼續向前沖,他閉上眼睛拚命沖向終點,他得了第一名。阿里倒在地上,老師扶起他時問的第一句話卻是:我拿到季軍了嗎?阿里站在領獎台望著那雙嶄新的鞋眼裡滿是淚水和失望。
為了一雙鞋子,他們如此認真的努力著,不放棄一絲機會,沒有一絲的懈怠。盡管無奈、委屈、辛苦,可是他們都一一忍下,為了心中的夢想。孩子對夢想的堅持,堅定的信念。他們那純真的堅持,就為了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心中的希望,不管怎樣就算是爬下也要堅持的向它靠近。這分堅持,是那麼強烈那麼無畏那麼不可抗拒!在這樣純真無畏的孩子面前,貧窮又何妨!
看《小鞋子》是心靈逐漸感慨而溫暖的過程,是靈魂得到洗禮的過程。他們即使在困境中還保持著自尊、淳樸、善良。兄妹本想要回他們的鞋子,可是看到女孩的父親是個盲人,他們就想女孩家境更差,更需要這雙鞋子。窮人間的關愛體恤。阿里得了獎品送給妹妹,濃濃的兄妹情義。家境貧困,父親對教會的糖果毫無私心,純潔的信仰。電影很單純很乾凈很溫暖,明亮的陽光,柔緩的音樂。孩子的臉上沒有對貧窮的抱怨自卑,也沒有浮躁無助,沒有慌惶逃避,更沒有窮苦人間互相敵視,而是互相幫助,互相同情。這是一個純凈溫暖的世界,宛如天堂!
這讓我覺得貧困並不可怕,只要有心念,有夢想、真誠的對待生活,就會生活在陽光之下,就會有希望和幸福。阿里的童年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生活給了他貧窮,可也給了他為人生打拚的激勵。貧窮或者就是一堂課,教會他如何真誠的面對生活!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曾窘迫苦澀,曾無數次被現實打擊,曾懷疑堅持是否應該繼續。這部電影告訴我不要說放棄,無論社會如何物慾橫流、燈紅酒綠,人生如何坎坷多舛、風雨如晦,都要緊緊守護心中的一片純凈
5. 《另一隻鞋》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另一隻鞋》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部埃及短片《另一隻鞋子》,看後,我深受感動。
故事講的是,一名叫賽義德的窮人孩子走在人來人往的車站旁,衣服很臟,很舊,腳上破爛不堪的拖鞋壞了。男孩把它脫下走到一個小角落去休鞋,鞋子下面的底面已經磨出了一個大洞,怎麼補也補不上,賽義德十分掃興。就在這時,德拉——一個穿著體面的男孩進入了賽義德的視野。賽義德目不轉睛地盯著那擦得一塵不染的黑皮鞋,心裡十分羨慕。德拉像寶貝一樣用紙巾擦著那雙黑皮鞋,幾乎每走一步都會擦幾下,一直到上車。可是,左腳上的鞋被擁擠的人群擠掉了,這使他傷心不已。
一直躲在角落的賽義德看見了,跑過去,小心翼翼地用雙手拿起那隻他夢寐以求的皮鞋,做了一個思想斗爭,最後決定還給男孩!他以最快的速度跑向德拉乘的那列火車,但火車一直在加速,怎麼也追不上。他挺了下來,用力把鞋拋向男孩,卻差了一點兒,賽義德失望地把手放了下來。德拉看著賽義德,做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將另一隻鞋也拋給了男孩……
看完後,我想到了一篇《漁夫之網》。它講的是一位漁夫織的網很小,沒有捕到魚,後來聽從鄰居的勸告後,將網織大一些,捕到了很多魚。最後,他貪得無厭,想:既然這樣,就把網再織大一些吧。結果,漁網太大,捕到的魚太多,把漁船拉翻了。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影片《另一隻鞋子》中,男孩們沒有私心,而是心存善念,為別人著想。賽義德得到了最需要的鞋子,德拉雖然失去了鞋,卻收獲了美德,他們的行為感動了世界。而漁夫呢,貪得無厭的結局便是葬身魚腹。
如果不是我的,我會把我得到的還給你。如果我無法得到,我會把我有的`送給你。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簡短的八個字,卻韻含了友善,給予,關愛他人的無窮快樂。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播下一粒真善美的種子,收獲的將是靈魂的閃光,溫馨的花香。
一個貧苦男孩兒的鞋子壞了,他到了路邊修鞋,課鞋子怎麼也修不好,他無奈,將鞋子一甩。抬頭看見了一雙嶄新的皮鞋,鞋子的主人不停的擦拭著小皮鞋,窮男孩看著小皮鞋開心地笑了。火車要出發了,由於人太多,小主人的一隻鞋被擠掉了,他想去拿,可是來不及了,只剩了一隻小皮鞋在那裡。窮男孩看到了,拿起小皮鞋向火車的方向跑去,他想把鞋還給他的主人,可火車越開越快,在最後一刻,小男孩用力把鞋朝車門的方向扔去,可並沒有扔進去。車上的男孩沉默了一會,脫下了另一隻鞋向貧苦男孩扔去,兩個人揮手告別。
這個微電影沒有一句話,卻深刻感人,詮釋了人間最美的部分,窮孩子的追鞋相送正是君子固窮的體現,富孩子的脫鞋相贈正是君子成人之美的體現,僅僅四分鍾多的視頻卻捕捉到了人類最崇高,最善良的一面,人世間的大德莫過於成全對方,有時候成全對方就是成全自己。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如果每個人都懂得給予一點,還怕這世界不夠美好?
今天,我們看了一個微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另一隻鞋》這個視頻主要進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穿著一身破爛不堪的衣服和一雙拖鞋。他走著走著,突然鞋子壞了,他拖下鞋子躲在一邊修理自己的鞋子,可是鞋子始終沒有修好,小男孩有點生氣了,使勁的將自己的那隻拖鞋摔在了地上,無助地坐在火車站旁邊的椅子上四處張望,這時,他看到了一個穿著漆黑油亮的黑皮鞋的男孩從他旁邊經過,還不時地用紙擦自己心愛的鞋子。小男孩心想:我要是能有這么一雙皮鞋,那該多好啊!這時火車鳴笛了,穿黑皮鞋的男孩被他的爸爸拉著上了火車,小男孩隨著人群上了火車後發現自己的一隻鞋被擠掉在了地上,小男孩想下去拿,可火車已經發車了,他無法撿回自己心愛的鞋子了。那個沒有鞋穿的小男孩,拿起鞋子猶豫了一會兒後,拿著鞋子去追那輛火車了,小男孩想把鞋還給他,可火車越開越快,緊急之下,小男孩將鞋子扔了出去。可惜火車上的那個小男孩並沒有接住,鞋子又掉在了地上。火車上的小男孩看見他沒有鞋穿不還幫自己,於是就把自己腳上的另一隻鞋扔了下去。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看完這個視頻後,我感受到了:我們應該學習這兩個男孩的所作所為,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既然自己得不到,成人之美,幫助別人。自己不需要的,那就給需要的人去用。善良,就是人生最耀眼的太陽。
善良的人總會有好報,你給予別人一分,別人也回報你十倍,有個視頻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貧窮的小男孩兒在人來人往的街上走著,一不小心,他穿的拖鞋壞了一隻,用盡全部的辦法,可最終還沒能修好。這時他看見了一個男孩兒,他穿著一雙閃閃發亮的黑皮鞋,邊走邊擦拭著上面的灰塵,小男孩兒十分羨慕,很喜歡那雙黑色的皮鞋。火車來了,穿黑皮鞋的小男孩兒被他的爸爸拉上了車。由於人群擁擠,所以他掉了一隻皮鞋。火車啟動了,他卻不能去撿那隻鞋。
這時貧窮的小男孩兒撿起那隻鞋,赤著腳丫追趕火車,可他跑不動了,於是決定把鞋子扔進車里,可惜沒有扔進去。火車上的男孩兒看到這一幕,把自己另一隻鞋子也扔給了貧窮的小男孩兒,並朝他感激地揮了揮手。
看完這個視頻後,我心裡大有感觸,文中的那個貧窮的小男孩兒是我真正的明白了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一件東西,即使自己再喜歡不是自己的,也不可以去碰,人生的道路上必定也會有坎坷,可我們要永遠相信好人有好報這句話!
這是一位年僅二十歲的埃及青年,捕捉到了人類最崇高、最善良的一顆純朴童心,並製作出了這部四分鍾的微電影。
車站的時鍾馬上就要到點了,火車馬上就要進站了,這時一個小男孩步履蹣跚的走來,他的一隻拖鞋壞掉了,他走到車站旁的一個小石墩坐下修理他的拖鞋,但是他的拖鞋已經無法再修補了,他用渴望的眼神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都穿著的鞋很是羨慕。
這時車站的進站鈴想起,有一個小男孩正在系他的黑皮鞋鞋帶,他的家人催促他趕緊上車,就在他上車期間,一隻腳的鞋子跟掉了,小男孩看到了,撿起落在地上的鞋子,他拿著鞋子奔跑想追上火車上的小男孩遞給他,但是始終跑得慢了一步,火車速度越來越快,小男孩光著腳拿著鞋想追卻追不上,後來他想不行就將鞋子扔給他,他扔了出去,但是火車上的小男孩沒有接住,這時火車越來越遠,火車上的小男孩做了一個舉動,他脫下自己腳上的鞋,朝著小男孩扔了過去,並且朝他揮了揮手,沖他笑了笑,小男孩也看到了他的舉動,會心的一笑,看到這里讓我很感動。
劇中沒有一句台詞卻感動了世界上不同種族、文化的人,榮獲埃及盧克索電影節大獎。它告誡我們:貧苦時要堅守底線,富有時要學會給予和成全。沒有一句說教,卻勝過無數句說教!當善良遇見善良,就會開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如果不是我的,我會把我的到的,還給你。如果我無法得到,我會把我有的給你。兩個善良的小男孩,做出了讓人感動的舉動。有時候有太多事我們面對卻沒有他們做得那麼好,是我們想得太多了,還是我們心裡缺少了什麼想不到這些,所以看完這個微電影,讓我深思了一會兒。
6. 最感人的微電影(一個小男孩把鞋還給人家)觀後感
寫觀後感需要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