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含有數字的成語和含有動物的成語
您好,為您以下同時包含數字和動物的成語。更多可以參考下面鏈接。
一牛鳴地(yī niú míng dì) 【釋義】指牛鳴聲可及之地。比喻距離較近。同「一牛吼地」。
貫斗雙龍(guàn dòu shuāng lóng) 【釋義】形容才能拔萃超群。
一雕雙兔(yī diāo shuāng tù) 【釋義】指三人並列顯位,一人勢盛而兩人受其挾制。
一馬不跨兩鞍(yī mǎ bù kuà liǎng ān) 【釋義】一匹馬不能套兩個馬鞍。比喻一女不嫁二夫。
一龍一豬(yī lóng yī zhū) 【釋義】一是龍,一是豬。比喻同時的兩個人,高下判別極大。
萬馬齊喑(wàn mǎ qí yīn) 【釋義】喑:啞。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舊時形容人民不敢講話。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
一山不藏二虎(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 【釋義】比喻兩人不能相容。
羊腸九曲(yáng cháng jiǔ qǔ) 【釋義】羊腸:像羊腸一樣崎嶇曲折的小路。九曲:有許多曲折的地方,指河道曲折。形容崎嶇曲折的小徑和彎彎曲曲的河道。也指道路的艱難。
跛鱉千里(bǒ biē qiān lǐ) 【釋義】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很差,也能成功。
龍生九子(lóng shēng jiǔ zǐ) 【釋義】古代傳說,龍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質、愛好各不相同。
二馬一虎(èr mǎ yī hǔ) 【釋義】方言。猶言馬馬虎虎。 王安友 《李二嫂改嫁》:「二回頭出嫁,二馬一虎的就行了。」
狐不二雄(hú bù èr xióng) 【釋義】比喻兩雄不可並存。
一鳥入林,百鳥壓音(yī niǎo rù lín,bǎi niǎo yā yīn) 【釋義】比喻威勢壓倒眾人。
千歲鶴歸(qiān suì hè guī) 【釋義】指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三獸渡河(sān shòu dù hé) 【釋義】佛教以兔、馬、象三獸渡河入水之深淺,喻小、中、大三乘證道之高下。後泛指修行。
苞籠萬象(bāo lóng wàn xiàng) 【釋義】苞:通「包」,包含;籠:收羅;象:形狀,樣子。包含容納一切。形容內容豐富,無所不包。
一龍九種,種種有別(yī lóng jiǔ zhǒng,zhǒng zhǒng yǒu bié) 【釋義】傳說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各的愛好。比喻各人的品質、愛好都不相同。
倚馬千言(yǐ mǎ qiān yán) 【釋義】倚馬:靠著戰馬。倚靠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一世龍門(yī shì lóng mén) 【釋義】一世:一代;龍門:後漢時李膺有重名,後起的文人有登門拜訪的,稱之登龍門。稱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蚌孕雙珠(bàng yùn shuāng zhū) 【釋義】舊時比喻二女共事一夫。《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 張金鳳 因姑娘當日給他作成這段良緣……今生一定要合他花開並蒂,蚌孕雙珠,才得心滿意足。」
單人匹馬(dān rén pǐ mǎ) 【釋義】單槍匹馬,單獨行動。
九牛一毛(jiǔ niú yī máo) 【釋義】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黃牛三峽(huáng niú sān xiá) 【釋義】即 長江 三峽 : 瞿塘峽 、 巫峽 、 西陵峽 。一說,以 西陵峽 、 明月峽 、 黃牛峽 為 黃牛 三峽 。 清 姚鼐 《從千佛寺回過汋突泉暮飲張氏園》詩:「誰言渴馬半崖水,解作 黃牛 三峽 聲。」
獨坐窮山,引虎自衛(dú zuò qióng shān,yǐn hǔ zì wèi) 【釋義】獨自坐在沒有出路的山裡放出老虎來保衛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護自己,反而招來禍患。
兩虎相鬥(liǎng hǔ xiāng dòu) 【釋義】兩只老虎相互爭斗。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鬥。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yī quǎn fèi xíng,bǎi quǎn fèi shēng) 【釋義】吠:狗叫;形:影子。一隻狗看到影子叫起來,很多狗也跟著亂叫。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隨聲附和。
六畜興旺(liù chù xīng wàng) 【釋義】六畜:牛、馬、羊、豬、雞、狗。指各種牲畜、家禽繁衍興旺。
三言訛虎(sān yán é hǔ) 【釋義】猶三人成虎。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狼狽萬狀(láng bèi wàn zhuàng) 【釋義】狼狽:窘迫的樣子;萬狀:多種樣子。形容極其困頓、窘迫。
兩虎相爭(liǎng hǔ xiāng zhēng) 【釋義】兩只老虎相互爭斗。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鬥。
一言出口,駟馬難追(yī yán chū kǒu,sì mǎ nán zhuī) 【釋義】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一犬吠形,群犬吠聲(yī quǎn fèi xíng, qún quǎn fèi shēng) 【釋義】吠:狗叫。比喻隨聲附和,沒有主見,湊熱鬧
一虎難敵眾犬(yī hǔ nán dí zhòng quǎn) 【釋義】一隻兇猛的老虎也戰勝不了眾多隻狗。比喻弱者只要團結起來就能戰勝強者。
三人成市虎(sān rén chéng shì hǔ) 【釋義】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同「三人成虎」。
一馬不鞁兩鞍(yī mǎ bù bèi liǎng ān) 【釋義】鞁:通「鞴」,把鞍轡等套在馬上。一匹馬不套兩個轡,只套一個。比喻一女不嫁二夫,即從一而終。
一淵不兩蛟(yī yuān bù liǎng jiāo) 【釋義】比喻兩雄不能並立。
十鼠爭穴(shí shǔ zhēng xué) 【釋義】穴:洞。十隻老鼠爭奪洞穴。比喻壞人聚在一起互相爭斗。
六馬仰秣(liù mǎ yǎng mò) 【釋義】六馬:古代天子駕車用六匹馬;仰秣:馬被琴聲吸引,仰頭欣賞。形容樂聲美妙,連馬都抬起頭傾聽,不吃飼料。
匹馬單槍(pǐ mǎ dān qiāng) 【釋義】原指打仗時一個人上陣。現比喻行動沒有人幫助。
駑馬十舍(nú mǎ shí shè) 【釋義】用馬拉車,一天為一駕,十駕指十天路程。謂駑馬奮力拉車,亦可至遠。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奮勉從事,同樣能達到目的。
百龍之智(bǎi lóng zhī zhì) 【釋義】龍:公孫龍,戰國時人,著有《公孫龍子》。一百個公孫龍的智慧。形容非常聰明。
一蛇二首(yī shé èr shǒu) 【釋義】首:頭。一條蛇長了兩個腦袋。比喻朝廷兩個人掌權,政令不一,權力分散。也比喻陰險凶惡的人。
三寸鳥,七寸嘴(sān cùn niǎo,qī cùn zuǐ) 【釋義】比喻能說會道(多用於諷刺)。
一牛九鎖(yī niú jiǔ suǒ) 【釋義】比喻無法解脫。
虎豹九關(hǔ bào jiǔ guān) 【釋義】九關:九重天門。到天庭去的九重門都有虎豹把守。比喻凶暴殘虐的弄權之臣。
倚馬萬言(yǐ mǎ wàn yán) 【釋義】倚:靠著。倚靠在馬旁,馬上寫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千軍萬馬(qiān jūn wàn mǎ) 【釋義】形容雄壯的隊伍或浩大的聲勢。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bǎi zú zhī chóng,àn ér bù jué) 【釋義】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qiān lǐ sòng é máo,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 【釋義】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情誼深重。
五星聯珠(wǔ xīng lián zhū) 【釋義】五星:金、木、水、火、土星。五顆行星出現在同一方向,被認為是祥瑞兆頭。
鷦鷯一枝(jiāo liáo yī zhī) 【釋義】鷦鷯:小鳥名,以麻發為窩,系於樹枝。鷦鷯做窩,只佔用一根樹枝。比喻一個安身之處或一個工作位置。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 【釋義】比喻一言為定,決不翻誨。
匹馬一麾(pǐ mǎ yī huī) 【釋義】一匹馬一桿旗。形容勇敢善戰。
一犬吠影,百犬吠聲(yī quǎn fèi yǐng, bǎi quǎn fèi shēng) 【釋義】吠:狗叫。比喻隨聲附和,沒有主見,湊熱鬧
熊羆百萬(xióng pí bǎi wàn) 【釋義】熊羆:兩種猛獸,比喻勇猛的武士。勇猛的武士成千上萬。形容軍隊人多將廣,英勇善戰。
魚龍百變(yú lóng bǎi biàn) 【釋義】像魚龍那樣變化多端。
雄雞一唱天下白(xióng jī yī chàng tiān xià bái) 【釋義】比喻人民開始了新的生活。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hóng hú gāo fēi,yī jǔ qiān lǐ) 【釋義】鴻鵠:天鵝。天鵝高高飛翔,一飛千里。指人有雄才大略。
百馬伐驥(bǎi mǎ fá jì) 【釋義】許多馬圍攻一匹好馬。比喻許多小國圍攻一個強國或許多愚笨的人攻擊一個有賢德的人。
五馬分屍(wǔ mǎ fēn shī) 【釋義】古代的一種酷刑,用五匹馬分裂人的頭和四肢,又稱「四裂」。比喻硬把完整的東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三角貓(sān jiǎo māo) 【釋義】比喻憋腳的、不中用的人或事物。
馬中關五(mǎ zhōng guān wǔ) 【釋義】猶言魯魚亥豕。指書籍在傳寫或刻印過程中的文字錯誤。
雙鳧一雁(shuāng fú yī yàn) 【釋義】漢蘇武出使匈奴被羈,歸國時留別李陵的詩中有「雙鳧俱北飛,一雁獨南翔」之句。後以「雙鳧一雁」為感傷離別之詞。
獨坐窮山,放虎自衛(dú zuò qióng shān,fàng hǔ zì wèi) 【釋義】窮:沒有出路。獨自坐在沒有出路的深山裡,放出老虎來護衛自己。比喻獨自為憂愁所包圍。
三寫成烏(sān xiě chéng wū) 【釋義】指古書傳寫易致差錯。同「三寫易字」。
三尺青蛇(sān chǐ qīng shé) 【釋義】喻劍。 明 梅鼎祚 《昆侖奴》第二折:「腰懸著百鍊鎚,胸掛著雙文鏡,袖三尺青蛇炯炯,寫 太乙 神名頭上頂。」
單槍獨馬(dān qiāng dú mǎ) 【釋義】比喻孤身一人或單獨行動。
三五蟾光(sān wǔ chán guāng) 【釋義】農歷十五夜的月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五·敬一主人詩》:「碧天如水夜初涼,三五蟾光滿帝鄉。」
六畜不安(liù chù bù ān) 【釋義】六畜:牛、馬、羊、豬、雞、狗。牲畜也不得安寧。形容騷擾得很厲害。
一言已出,駟馬難追(yī yán yǐ chū,sì mǎ nán zhuī) 【釋義】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孤鸞照鏡(gū luán zhào jìng) 【釋義】比喻無偶或失偶者對命運的傷悼。
騏驥一毛(qí jì yī máo) 【釋義】比喻珍品的極小部分。
五花殺馬(wǔ huā shā mǎ) 【釋義】毛色凋落的馬。比喻年老體衰。
一狐之腋(yī hú zhī yè) 【釋義】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隻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貴的東西。
駑馬十駕(nú mǎ shí jià) 【釋義】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萬馬爭先,驊騮落後(wàn mǎ zhēng xiān,huá liú luò hòu) 【釋義】騮:赤色的駿馬。在萬馬爭先恐後的賓士中,偏偏是駿馬落在後面。指很有才智者反而落榜。
一登龍門,身價十倍(yī dēng lóng mén,shēn jià shí bèi) 【釋義】忽然得到榮耀,從而身價倍增。
三鹿郡公(sān lù jùn gōng) 【釋義】三鹿:合起來是「麤」(粗)字。形容人的粗心大意。
千里之駒(qiān lǐ zhī jū) 【釋義】駒:少壯馬。比喻英俊的少年。
五星連珠(wǔ xīng lián zhū) 【釋義】五星:金、木、水、火、土星。五顆行星出現在同一方向,被認為是祥瑞兆頭。
猖獗一時(chāng jué yī shí) 【釋義】猖獗:兇猛而放肆。形容壞人或反動勢力一時間顯得特別兇猛放肆。
桂林一枝,崑山片玉(guì lín yī zhī,kūn shān piàn yù) 【釋義】崑山:昆岡,古代產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崑山中的一塊玉。比喻科舉考試中的出類拔萃的佼佼者。
千鎰之求,非一狐之白(qiān yì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bái) 【釋義】鎰:古時重量單位,合二十兩;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皮。價值千金的皮衣,不是用一隻狐狸的毛製成的。比喻治國需要眾多人才的力量。
一馬不鞴兩鞍(yī mǎ bù bèi liǎng ān) 【釋義】鞴:把鞍轡等套在馬上。一匹馬不套兩個轡,只套一個。比喻一女不嫁二夫,即從一而終。
三寸雞毛(sān cùn jī máo) 【釋義】指毛筆。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考代書》:「鄉愚孤嫠不能自寫,必倩代書,類多積年訟師,慣弄刀筆……所謂空中樓閣,祇憑三寸雞毛;座上 秦 銅,莫辨五里昏霧。」
快馬一鞭(kuài mǎ yī biān) 【釋義】跑得快的馬只著一鞭就行。
兩鼠斗穴(liǎng shǔ dòu xué) 【釋義】比喻敵對雙方在地勢險狹的地方相遇,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獲勝。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zhū bā jiè chī rén shēn guǒ,quán bù zhī zī wèi) 【釋義】比喻吃東西狼吞虎咽,來不及細嘗。也比喻看書做事貪多務得,實則無所收獲
龍生九種(lóng shēng jiǔ zhǒng) 【釋義】比喻同胞兄弟品質、愛好各不相同。同「龍生九子」。
一人得道,雞犬飛升(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fēi shēng) 【釋義】一個人得道成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yī rén fēi shēng,xiān jí jī quǎn) 【釋義】用以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一龍九種(yī lóng jiǔ zhǒng) 【釋義】比喻各人的品質、愛好都不相同。
懸鶉百結(xuán chún bǎi jié) 【釋義】鵪鶉的羽毛又短又花,因以懸鶉比喻破爛的衣服。形容破爛,補釘很多。
天下老鴉一般黑(tiān xià lǎo yā yī bān hēi) 【釋義】比喻壞人壞事各地都差不多,到處都是一樣黑暗。
一石二鳥(yī shí èr niǎo) 【釋義】扔一顆石子打到兩只鳥。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兩種好處。
蒼蠅見血他見錢就像~一樣。(cāng yíng jiàn xuě) 【釋義】蒼蠅一見到血,就拚命吮吸。比喻十分貪婪。
七拱八翹(qī gǒng bā qiào) 【釋義】形容關系不和諧或心情不舒暢。
一牛吼地(yī niú hǒu dì) 【釋義】指牛鳴聲可及之地。比喻距離較近。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釋義】百足:蟲名,又名馬陸或馬蚿,有十二環節,切斷後仍能蠕動。比喻勢家豪族,雖已衰敗,但因勢力大,基礎厚,還不致完全破產。
十羊九牧(shí yáng jiǔ mù) 【釋義】十頭羊倒用九個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一字長蛇陣(yī zì cháng shé zhèn) 【釋義】排列成一長條的陣勢。形容排列成一長條的人或物。
見驥一毛(jiàn jì yī máo) 【釋義】只看見良馬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只了解事物的局部。
打蛇打七寸(dǎ shé dǎ qī cùn) 【釋義】比喻說話做事必須抓住主要環節。
五馬六猴(wǔ mǎ liù hóu) 【釋義】形容不守規矩、不受管束的人。
千兵萬馬(qiān bīng wàn mǎ) 【釋義】猶千軍萬馬。
五脊六獸(wǔ jí liù shòu) 【釋義】用於宏偉的宮殿屋頂建築。也形容心煩意亂,忐忑不安。
一馬當先(yī mǎ dāng xiān) 【釋義】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野鶴孤雲(yě hè gū yún) 【釋義】比喻無拘無束、來去自如的人。同「閑雲孤鶴」。
一琴一鶴(yī qín yī hè) 【釋義】原指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隻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
鸞孤鳳只(luán gū fèng zhī) 【釋義】比喻夫妻離散。也比喻人失偶孤居。
兩部蛙鳴(liǎng bù wā míng) 【釋義】鼓吹:古時儀仗樂隊的器樂合奏。兩部器樂合奏。特指蛙鳴。也用來形容悠閑舒適的天然形成的生活環境。
一鞍一馬(yī ān yī mǎ) 【釋義】比喻一夫一妻。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 【釋義】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孤雲野鶴(gū yún yě hè) 【釋義】空中獨自飄動的浮雲,曠野任意漫遊的仙鶴。舊指閑散自在,不求名利的人。
鸞孤鳳寡(luán gū fèng guǎ) 【釋義】比喻夫妻離散。也比喻人失偶孤居。同「鸞孤鳳只」。
寡鵠孤鸞(guǎ hú gū luán) 【釋義】孤鸞:無偶的友鸞,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鵠:比喻寡婦。指失偶的男女。
鶴知夜半(hè zhī yè bàn) 【釋義】鶴夜半而鳴。比喻各有專長。也比喻偏知一隅。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 【釋義】剮: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幹下去。
單槍匹馬(dān qiāng pí mǎ) 【釋義】原指打仗時一個人上陣。比喻行動沒人幫助。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qiān yáng zhī pí,bù rú yī hú zhī yè) 【釋義】比喻眾愚不如一賢。
一馬不跨雙鞍(yī mǎ bù kuà shuāng ān) 【釋義】一匹馬不套兩個轡,只套一個。比喻一女不嫁二夫,即從一而終。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釋義】百足:蟲名,軀干計二十節,切斷後仍能蠕動。僵:肢體僵硬不能活動。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台。
月攘一雞(yuè rǎng yī jī) 【釋義】攘:偷。比喻容忍錯誤,只肯逐步改正。
一虎不河(yī hǔ bù hé) 【釋義】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後在元劇中比喻不顧一切。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sān tiān dǎ yú,liǎng tiān shài wǎng) 【釋義】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恆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萬馬奔騰(wàn mǎ bēn téng) 【釋義】成千上萬匹刀在奔跑騰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
包羅萬象(bāo luó wàn xiàng) 【釋義】包羅:包括;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指各種事物。形容內容豐富,應有盡有。
百足之蟲,至斷不蹶(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àn bù jué) 【釋義】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獨鶴雞群(dú hè jī qún) 【釋義】一隻鶴站在雞群中。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超群出眾。
嘎七馬八(gā qī mǎ bā) 【釋義】指毫無條理,亂七八糟。
一龍一蛇(yī lóng yī shé) 【釋義】忽而像龍的出現,忽而像蛇的蜇伏變化多端。比喻人的處藏或出或處,或顯或隱,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更。
孤豚腐鼠(gū tún fǔ shǔ) 【釋義】比喻微賤而不值得一說的人或事物。同「孤雛腐鼠」。
九關虎豹(jiǔ guān hǔ bào) 【釋義】比喻兇殘的權臣。
一斑窺豹(yī bān kuī bào) 【釋義】從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三蛇七鼠(sān shé qī shǔ) 【釋義】比喻為害的東西多。
百結懸鶉(bǎi jié xuán chún) 【釋義】比喻衣衫破爛。鶉鳥尾禿,像補綴百結,故雲。
天下烏鴉一般黑(tiān xià wū yā yī bān hēi) 【釋義】比喻不管哪個地方的剝削者壓迫者都是一樣的壞。
一丘之貉(yī qiū zhī hé) 【釋義】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個土山裡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麼差別。
梧鼠五技(wú shǔ wǔ jì) 【釋義】梧鼠:即「鼯鼠」,為鼣鼠之誤;五技:據說鼫鼠有五種技能。比喻技能多而不精,於事無益。
一蟹不如一蟹(yī xiè bù rú yī xiè) 【釋義】比喻一個不如一個,越來越差。
三檐四馬(sān yán sì mǎ) 【釋義】三層傘蓋、四馬並駕的車。為古代貴官之車乘。 明 無名氏 《女真觀》第三折:「得了一品二職官僚,三檐四馬乘著。」參見「 三檐青羅繖 」。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liǎng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 【釋義】斗:爭斗。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鬥,必然有一方要遭嚴重損害。
別鶴孤鸞(bié hè gū luán) 【釋義】別:離別;鸞:鳳凰一類的鳥。離別的鶴,孤單的鸞。比喻遠離的夫妻。
萬里鵬程(wàn lǐ péng chéng) 【釋義】比喻前程遠大。
三人成虎(sān rén chéng hǔ) 【釋義】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孤鴻寡鵠(gū hóng guǎ hú) 【釋義】孤:孤單;鴻:鴻雁;寡:失偶的婦人;鵠:天鵝。孤獨失伴的天鵝。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
一馬平川(yī mǎ píng chuān) 【釋義】平川:地勢平坦的地方。能夠縱馬疾馳的一片廣闊平地。指廣闊的平原。
-------------------------
更多可參考:成語小海豚查看標簽動物和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