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龍門石窟的傳說的介紹
微電影《龍門石窟的傳說》在關林景區內舉行了開機儀式,據了解,這部微電影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影視中心、中廣網旅遊頻道、中央電視台央視網洛陽視窗、洛陽日報報業集團讀者俱樂部、洛報同城網、大唐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洛陽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管理委員會及洛陽龍門旅遊集團等單位聯合攝制。該片是「洛陽十大文化符號」系列微電影的第二部,該系列微電影的第一部是《洛陽牡丹仙子的傳說》,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已經與大家見面。
Ⅱ 龍門石窟的歷史和故事是什麼
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生於此。其石窟則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盛於唐,終於清末。歷經10多個朝代陸續營造長達1400餘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 建造時採用了大量彩繪,今多已褪色。
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余尊,與莫高窟、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後加麥積山石窟稱四大石窟。
傳說中那個洪水泛濫的時期,洛水和伊水都因受阻而形成一片大的汪洋,類似於堰塞湖,當然在那個時期形成的規模遠比堰塞湖大得多。
人民窘困不堪,溺死甚多。大禹甚至遭受洪水之苦,於是帶領人民首先疏通了洛水,使之注入黃河,而伊水受阻於龍門山,因此鑿開龍門山使得伊水和洛水匯合一起注入黃河,從而解決了這里的水患。
(2)龍門石窟的傳說微電影擴展閱讀:
龍門石窟的價值影響
龍門石窟中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建築、書法、音樂、服飾、醫葯等方面的實物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龍門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窟內造像雕刻精湛,內容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它以自身系統、獨到的雕塑藝術語言,揭示了雕塑藝術創作的各種規律和法則。
在它之前的石窟藝術均較多地保留了犍陀羅和秣菟羅藝術的成分,而龍門石窟則遠承印度石窟藝術,近繼雲岡石窟風范,與魏晉洛陽和南朝先進深厚的漢族歷史文化相融合開鑿而成。
Ⅲ 關於龍門石窟的歷史傳說,你了解多少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該景點歷史悠久。洛陽作為一個旅遊城市,有很多人都會選擇去洛陽看龍門石窟,因為龍門石窟裡面有很多的建築都非常的有歷史氣息。
最後,龍門石窟是洛陽的特色文化,如果要去洛陽遊玩的話,小編建議一定不要錯過龍門石窟。
Ⅳ 龍門石窟的神話傳說五十字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洛陽的南郊有一片很大的湖水,湖面迷霧妖嬈,四周青山巍然屹立,人們常常在山上放牧種植,在湖裡打魚,生活十分安詳平靜。村裡有個孩子尤為勤勞,天天去山上放羊,經常能聽到從地下傳出幾聲奇怪聲響「開不開」,回家後告訴給母親。母親就對她說,要是再聽到的話就回答說:「開!」第二天孩子就按媽媽說的回答了一聲,結果,話音剛落,就地動山搖起來,龍門山一下子從中間斷裂開了,原本平靜的湖水突然從裂口噴涌而出,好似萬馬奔騰般地繞過洛陽城,一瀉千里直奔向了東海。一陣洶涌磅礴過後,兩山依水的崖壁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蜂窩一樣的窟隆,排列有序,窟隆內全是石像,有的模樣還非常的清晰可見,有的輪廓模糊不清,各種各樣的姿態實在是奇觀。於是從那以後,洛陽的龍門石窟便為天下人所知,許許多多的慕名者前來一睹神奇,成了古今中外旅遊度假的聖地。
Ⅳ 龍門石窟的歷史和故事是什麼
龍門石窟的歷史: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生於此。其石窟則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盛於唐,終於清末。歷經10多個朝代陸續營造長達1400餘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建造時採用了大量彩繪,今多已褪色。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余尊,與莫高窟、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後加麥積山石窟稱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的藝術價值
龍門石窟使石窟藝術呈現出了中國化的趨勢,是中國石窟藝術的「里程碑」。又經歷天竺、新羅、吐火羅、康國等國家營造,發現有歐洲紋樣、古希臘石柱等,堪稱全世界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石窟。龍門石窟碑刻題記2860餘品,有古碑林之稱。代表作:「龍門二十品」、龍門雙璧(褚遂良《伊闕佛龕碑》、宋真宗《龍門銘碑》),是中國書法藝術之傑作。
Ⅵ 龍門石窟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 文化 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龍門石窟 故事 傳說 ,歡迎大家閱讀。
龍門石窟故事傳說一:龍門開不開
洛陽南邊,有兩座峻峭的山峰,夾著玉帶似的伊河。這個山口就是著名的游覽地龍門。
傳說很早以前,這兩座山峰是連在一起的沒有龍門,他沒有伊河,只有一片連綿起伏的石頭山,山上樹少草多,山南是一望遠際的湖泊。
在龍門山的北邊,住著一個大財主,外號叫“笑面虎”。笑面虎胖得成了皮球,平時上山看自己的田地時總要讓兩個家丁攙扶著。不然,他一抬腳,准會失去平衡,骨骨碌碌一下滾到山底。笑面虎的臉上整天掛著笑容,可肚裡整天在搗鼓著壞主意,因此他家的財富越聚越多。笑面虎家有個放羊娃,窮人家孩子沒正名,生在山邊,就叫山娃。山娃天天趕著羊群上石頭山上放牧。一天,羊兒散開吃草去了,山娃就躺在山頂上休息。他隱隱感到身下的山肚子里有隆隆的震動聲,就側轉身,耳朵貼近石頭細聽聽。山肚子里似乎有人在問:“龍門開不開?龍門開不開?” 山娃好驚奇,回家就把這事兒告訴了鄉親們。一位白鬍子爺爺說:“你可不敢亂接腔呀!聽老人們說,誰要答一聲‘開!’大山就會裂開,山那邊的洪水就會沖過來了!” 山娃趕著羊回到笑面虎家,笑面虎嘿嘿一聲奸笑,說山娃回來得晚了,早開過飯沒飯吃了。山娃生氣地回長工房躺下,心想,總有一天,我要叫這大山裂開,叫那洪水淹死你這狠心賊!他慢慢睡著了。忽然,有人輕輕在叫“山娃”。山娃睜眼一看,是丫頭水秀偷偷給他送來了一塊窩窩。山娃和水秀互相體貼,天長日久,倆苦命的孩子有了感情。笑面虎看出來了,嘿嘿一笑,對山娃說:“你給我好好放羊,啥時候把羊放得滿山坡了,我就把水秀嫁給你……” 山娃盼望著能和水秀結婚過上好日子,從此起早摸黑地為笑面虎放羊。冬去春來,草青草黃,終於,滿山坡都成了老財家的羊時,山娃向笑面虎提出要與丫頭水秀成親。 笑面虎嘿嘿一笑:“好吧!三天後讓你們成親。” 山娃把這喜訊告訴水秀,兩人高興得跳了起來。
第二天,山娃照樣趕著羊群上山。誰料,笑面虎竟把水秀賣到了洛陽城裡!其他長工跑上山把消息告訴山娃,山娃氣得立即下山去找笑面虎論理。笑面虎哈哈一陣狂笑,忽然變了臉:“窮小子,你想娶水秀?你去山南邊湖裡照照你的窮樣子去!你老老實實給我上山放羊,掉根羊毛我扒了你的皮!” 山娃知道上了老財的當,氣得頭暈眼花,渾身打戰。他恍恍惚惚來到山崗上,腿一軟倒在地上。這時,他又隱隱聽到山肚子里的隆隆聲和“龍門開不開”的問聲。憤怒的他撐起身子,怒目圓睜,揮舞雙拳大聲應道:“開吧!開吧!淹死這些惡霸老財吧!”
轟隆隆!隨著山娃的呼喊,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山風從中裂開,山南的湖水洶涌瀉下,沖向老財的庄園。翻騰的浪花中,笑面虎再也笑不出聲了,掙扎幾下,沒入水中沒了影兒。
洪水過去,只見大山崩裂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寬山口,形似門闕,門闕中間流下了一條河,這就是現在的“伊闕”的伊河。
笑面虎據說變成了滾圓的癩蛤蟆,還是那副似笑非笑的丑樣。水秀呢,不願跟人販子去受辱,過洛河時,趁人販子不注意,縱身跳進了洛河,變成了秀雅潔凈的荷花。山娃喊開龍門,造出伊河,成了伊河神。人也看到水秀跳洛河化作肖荷,就帶著伊河流過來,匯入洛河,用自己流動的胸脯去扶摸、護衛、滋育著河邊的綠荷,恩恩愛愛,至今再無分離。
龍門石窟故事傳說一:大禹劈龍門如果你面前有張洛陽地形圖,你就會看到,從龍門口(伊闕)穿過的伊河,是從西南方向奔瀉過來的,沿河上溯,兩旁遠遠的有熊耳山和外方山逶迤夾峙,至伊川縣西南邊界處,兩座山漸漸靠近,分別突起兩個山峰,叫作九皋山和海峰山,隔河相視,猶如一個伊闕一般。
傳說,古時候,龍門東西兩山是連在一起的。山的西南邊,由於數山夾峙,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湖泊。伊水滔滔不絕,那湖泊也不斷加大,侵食了沿岸的良田和村莊,人們只好背井離鄉,跑到四周的山上避難。
後來,大禹治水來到了這里。他採用的是疏導川河的辦法。因此,他登上高高的海峰上仔細地觀察了地形,就扛著大斧來到龍門山,一斧子把山劈開了一道溝槽,兩山夾溝,恰如牆上開了門洞,讓滾滾洪水穿門而過,流入黃河。於是,湖水消退了,只留下中間那條長年流沿的伊河,留下了河兩岸平坦肥沃的良田。
為了紀念大禹,人們在當年避難的海峰上建了一座海瀆廟,四時供奉禹爺,香火不斷。不知什麼時候,佛祖領著他的菩薩、天王、力士諸弟子出行到龍門口,望著禹泄洪的工程那麼絕妙合理,且造成了那麼宜人的景色,就喜歡得不想走了,立在那裡久久地欣賞。無數起伏的河波把他們的神光四散反射開去,就在兩岸的岩壁上印化下了大大小小、高低錯落的影子。當然,佛法大原,那神光反射出去也不大變形的,好比現在的激光一樣,射多遠都是如一的粗細。因此,印的影子表情都差不離。那神力小的,光就散射了,出來的影子,表情有的慈善,有的英武,有的兇猛,有的還擠眉弄眼不那麼莊重。現在的藝術家們也不探究竟,反說這些力士、飛天、供養人之類的, 雕刻 得“更接近人類生活”、藝術性高呢!你說怪不?
龍門石窟的旅遊信息參觀路線
總路線:
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西山石窟:北門---禹王池---潛溪寺---賓陽三洞---摩崖三佛龕---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古陽洞---葯方洞--南門
東山石窟:
南門---擂鼓台三洞---文物廊---千手千眼觀音像龕---西方凈土變龕---看經寺---二蓮花洞---四雁洞---北門
香山寺:
南步游道---蓮花池---鍾樓、鼓樓---天王殿---羅漢殿---石樓---九老堂---觀景台---大雄寶殿---乾隆御碑亭---蔣宋別墅---撞鍾(鍾、鼓樓觀景台留影)---從後門經東山賓館進入白園
白園:
南大門進---南詩廊---琵琶峰---北詩廊---道詩書屋---樂天堂---青谷---正門
開放時間
旺季:04月01日-10月07日 開放時間: 07:30-22:00
10月08日-10月31日 07:30-18:00
淡季:02月01日-03月31日 開放時間: 08:00-18:00
11月01日-次年01月31日 08:00-17:30
景點交通
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12公里處,可從洛陽火車站乘81路公交車前往,車程約40分鍾。
還有從市區其他地方坐53路、81路和60路也可以到達。龍門石窟與少林寺之間也有對開的班車。
猜你喜歡:
1. 百聞不如一見典故
2. 龍門石窟導游詞精選
3. 歷史七年級上冊期末試卷
4. 洛陽龍門石窟導游詞
5. 河南旅遊導游歡迎詞
Ⅶ 龍門石窟有什麼電影
微電影《龍門石窟的傳說》
,《天下龍門》
Ⅷ 龍門石窟的傳說
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裡打魚,過著平靜的生活。村裡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給母親。
母親想了想,便告訴他,如果再聽到的話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洶涌的湖水從裂口傾出,奔騰咆哮地繞過洛陽城,一瀉千里流向東海。水流之後,無數清泉從山崖石罅中迸出,蓄為芳池,瀉為飛瀑。
兩山的崖壁上則出現了無數蜂窩似的窟隆,窟隆內影影綽綽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輪廓不清,千姿百態,蔚為奇觀。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2680餘品,佛塔70餘座,造像10萬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這些都體現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極高的藝術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