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令人深思的微電影短片

令人深思的微電影短片

發布時間:2022-12-15 07:54:47

Ⅰ 有哪些引入深思的微電影

最近看了一部《沙漠之花》,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首先聲明,這是一部出色的電影。影片講到在非洲某些地方還存在割禮習俗。影片立場鮮明,反對割禮。因為這種習俗對於女性身心健康都有害無益。

Ⅱ 《天堂的午餐》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天堂的午餐》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堂的午餐》觀後感1

我在兒童節里看過一個視頻——《天堂的午餐》。

視頻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小翼為母親精心准備了午餐,12點到了,他的媽媽開門回來,看見她兒子親自為她准備的一桌飯菜,特別感動,用顫抖著的手夾起碗里的菜……

看到這兒,我十分奇怪,為什麼要叫《天堂的午餐》呢?它跟「天堂」又有什麼關系呢?接下來是令我意想不到的一幕:只見鏡頭從一桌的飯菜,移動到一碗一點也沒有動過的飯時,我看到椅子上立著的是小翼母親的遺像!小翼用一隻手捂著臉,失聲痛哭起來……視頻的結尾出現了這句話「當你在等以後,就等於失去了永遠。」

看完這個視頻,我若有所思:當你在幻想以後的美妙生活,而忘記現在時,那你將失去美好的未來;當你總是說「等以後再說吧」、「等一下再說」……這些話時,你就會失去最好的機會。就像小翼一樣,只是想著等母親「老了」在孝敬她,卻不知道他馬上就要和母親分離,他一直以為自己還有很長時間可以等那一天,卻不知到孝順母親絕對不能等……我們若要想孝順父母,決不能等到「長大了」,而是越早越好。我們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只能盡早去做,父母隨時都有可能離我而去,就好像我們學過的課文《懷念母親》,季羨林爺爺也是因為沒能好好孝順母親,母親死後,他一直覺得自己有愧於她。

這使我想到了另一個故事:「一位老人孤獨地拿著一部很舊的手機,走進一家維修店裡去維修。年輕的女店員看了看手機,告訴老人手機並沒有壞。老人聽後,突然痛哭了起來:『那……為什麼……我接不到孩子們給我打的電話?』女店員只能獃獃地看著老人離開……」看完後,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老人不願意相信子女從來都沒有給他打過一個電話,他只是「很傻」的認為是手機沒用了……。而我突然間想到我也很久沒有給爺爺外婆打過電話,是不是他們也同這位爺爺一樣想念我呢?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還有一首歌叫《跪羊圖》,不管是短片還是歌曲,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用心孝順父母,行孝在當下。我突然間想起自己平時動不動就叫父母做這做那,幹活還要爸爸媽媽「付工錢」,還常常在心裡同媽媽頂嘴,把媽媽的話當成「耳邊風」。,要不就是「等一下」。從來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爸爸媽媽都不在了,我會怎麼樣?看完視頻那刻我就決定開始一點點改變自己,人一點一滴開始,每天為他們做一件事。其實孝順父母很簡單,不管你在家還是在外面都可能做到:可以陪他們一起吃飯,可以每天送給他們一句問候,在外的人可以常常打打電話,可以一起看電視、下棋、讀書,還可以陪他們一起過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 金華兒童七—沈樂怡

《天堂的午餐》觀後感2

今天中午在校內網上看到了同學分享的《天堂午餐》,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媽媽對兒子的愛,媽媽問他:「兒子,媽幾時能吃上你給我做的飯呢?」兒子說:「等你老了,我天天做給你吃。」可是當媽媽離去的時候,兒子才知道媽媽想吃兒子給做的飯,可惜媽媽離去了。一個感人的場面,一個反應我們生活中普通母親的偉大形象。頓時我好想自己的媽媽,我在想一生都在為孩子操勞的父母,不能等他們老了我們再孝順,現在我們長大了,我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他們好,哪怕只是他們對我們好的一半的心思,我想父母也知足了。

「當你在等以後,就失去了永遠。」這句話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揮之不去。

母親在幹家務時,不小心擋住了你看電視,你便極不耐煩地叫她走開;母親在叫你吃飯時,你總是叫道快了快了,可卻還是無動於衷……這些事你何曾放在心上。可當災難來臨時,母親不見時,你卻時時刻刻地懷念這些所謂的「小事」

是啊,當你在等以後,就失去了永遠。平時,你可能對母親無微不至的體貼關愛毫無察覺,老是說等你老以後,我天天做飯給你吃;等你老以後,我天天幫你捶背洗腳。可,你不可能預料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與其等到老以後,不如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人總是不懂得珍惜,等到失去時,才感到它的寶貴。母親天天對你嘮叨,你會覺得很煩;母親天天煮飯給你吃,可你卻覺得不好吃。然而,當這一切都小事了,你會想起母親的絮語是那麼的動聽,母親的飯菜是那麼得可口。

其實,母親只想多關心你,愛護你,不讓你受到傷害,只是你的健康快樂就足以讓她笑逐顏開。母親也不期望什麼,只是希望你能陪她說說話,幫她倒杯水而已,別無什麼。

失去了,就什麼都沒了;失去了,才想到它的寶貴;失去了才後悔。這都太晚了,不如現在為母親倒杯水,說說話。

當你在等以後,就失去了永遠……

《天堂的午餐》觀後感3

陽光,如同往昔的那麼燦爛;時間,一如既往的走個不停。同樣是午餐,卻等不來同樣的人。我永遠忘不了那個場景,本該是母親邁向家門口的第一步,也通向幸福棲息地的第一階,死神卻無情地將她帶走……

《天堂午餐》講述的是一份遲到的愛,主人公是一個含辛茹苦的慈母和一個上大學的兒子。為了讓兒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母親獨自掙錢養家,就這樣,母親開始披星戴月地奔走於人生的軌道上。累了,她捨不得停下忙碌的腳步;渴了,她捨不得停下來喝口茶水。她堅守母親的本職,無私的奉獻,用獨屬母親的執著與堅持詮釋著她對兒子的愛。然而,對於兒子,缺少的是對母親理解。有時候母親的一句嘮叨,甚至一句叮嚀,他都會以不耐煩的語氣回應,當他習慣地享受著母親「理所應當」的關懷時,忘記了時光易逝。

「兒子,我要是吃一頓你給我做的午餐那該多好啊。」

「媽,以後時間長著呢,等你老了,我肯定會做給你吃的。」

「好,媽媽等著啊。」母親會心的笑了,甜甜的笑容里裝滿了對兒子的期待與希望。此時,夕陽西下,也許是上天對母親的眷顧吧,將母親慈祥的笑容定格在最後的一抹霞光里。然而從那以後,母子二人便簽下了永遠都無法兌現的合約。只有當母親被送進手術室,兒子才恍然大悟母親的重要,真正明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但一切都晚了,正如片中所說「當你在等以後,就已經失去了永遠」。

我哭了,淚水流到嘴裡澀澀的,這一瞬間我懂了很多,感覺自己長大了很多。宛如那個兒子,我也經常忽略爸媽給的關懷。在我看來,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理所應當的,而我離回報父母的時刻還很遙遠。有時對於他們的嘮叨,我會很任性的躲進自己的房間,將那語重心長的話語停留在門外,現在回想起來心裡酸酸的。平穩情緒,我撥通了那個再也熟悉不過的號碼,爸媽還是在那頭嘮叨著,我在這頭,靜靜地聽著爸媽的叮囑,暗自竊喜自己的幸福。

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父母被視為掌上明珠。對於他們,我們就是他們的全部。很多時候這份情,這份愛被我們無視,用各種理由搪塞,可時間從來都是無情的.。也許在不經意間你會發現時間的車輪已在父母的歲月里匆匆的走過。是的,他們已經老了,拿時間做賭,注,他們輸不起。有人說「父母老了之後,也會像孩子一樣迷路,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對於我們做子女的,是應該把兩顆孤獨的心領回家了,而那領路的,就是我們對他們的那份感激,那份愛。

慶幸我在不算晚的時候意識到父母的愛,時間無情,親情無疆。從此刻起,讓我們把愛一點點交給父母,將來有一天我們才不會為遲到的愛而後悔。願我們可以天天為自己的愛簽個到,這樣我們的愛才不會遲到,我做到了,你呢?

《天堂的午餐》觀後感4

「天堂午餐」優秀觀後感

「當你在等以後,就已經失去了永遠……」這句話是短片「天堂午餐」的片尾語,它猶如一句雋語箴言,讓我回味很久,「天堂午餐」觀後感。這部影片雖然只有6分鍾,但這6分鍾的心靈震撼卻改變了我。片中的主人公小翼開始也和我們一樣,有媽媽無微不至地疼愛,然而他卻渾然未覺。當媽媽辛辛苦苦地每天早出晚歸地工作勞累時,他視若無睹;當媽媽一日三餐地做好飯來喊他吃飯時,他很不耐煩;當媽媽任勞任怨地做好家務,拖地擋住了他的視線時,他粗暴地喊道:「躲開點……」他每天都在理所當然地享用著媽媽的關愛……媽媽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吃上一次他親手做的飯菜,他信口說上句:等你老了,我做給你吃。這句話媽媽記住了,他也記住了。然而,還沒有等到那時候,媽媽卻因為勞累過度而與世長辭了。他多麼想真的給媽媽做頓午餐呀!然而已經是不可能了,他沒有機會了,他永遠虧欠了媽媽這頓天堂午餐。真的,當你在等以後,就已經失去了永遠……看到這些,我的眼睛有些濕潤。是啊,有些時候我也這樣,當父母、姥姥多說我時,我很反感,覺得他們太嘮叨。他們每天都在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我總是心安理得,覺得他們是應該的,從沒有感到我很幸福。我也曾戲謔地說過,等我長大了,我會好好孝順他們。可是我卻從沒敢去想過,如果有一天,我也突然失去了他們,失去了這樣的機會呢?看來,孝敬長輩沒必要等。心存感恩沒有必要等。治理明責沒有必要等。很多東西和時間沒有關系。珍惜眼前,從現在做起才是最關鍵的。現在,多聽長輩的話,多幫他們幹些家務,學習上自己再知努力些,不要讓他們多操心,用優異的成績回報他們,是最關鍵的!僅僅六分鍾的影片《天堂午餐》,讓我一生受用。以上是「天堂午餐」優秀觀後感

《天堂的午餐》觀後感5

最近,一部讓人深思的短片《天堂午餐》深深地感動著我。

讓我回想了好久好久……

忘不了,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在我學走路的時候,都是媽媽在一字一句地教我說話,拉著我的手,讓我一步一步走穩;兒時,都是媽媽的呼喚,讓我從貪玩中跑回家來吃飯;上小學,是媽媽把我送到學校的門口;上中學,媽媽每天都看著我出門;我穿上軍裝,離開家的那個晚上,是媽媽守著我,過了不眠之夜,醒來的時候,媽媽不聲不響地准備了我最喜歡吃的炸元宵。冒著漫天大雪,把我送到學校的門口,看著我登上了軍車;第一次休假回來的那個晚上,媽媽又是高興地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哥哥們穿上軍裝,媽媽也是那麼的高興,也是那麼的捨不得。當我們的立功喜報寄回家的時候,當街道上的大爺大媽們敲鑼打鼓給我家報喜的時候,最開心的就是我的媽媽。

人們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是啊,當我看到兒子會走路,會說話,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每看到兒子一點一滴成長的時候,除了發自內心的高興之外,我也體會到了媽媽那時的心情……如今,我們都長大了,生活也過好了。可是,讓人心碎的是,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疼愛我的媽媽卻早已離開我們了。

媽媽曾經去過哥哥的部隊。艦艇訓練的情景媽媽記憶猶新。媽媽也好幾次想來我的部隊看看,想看那戰鷹起飛的雄姿,看看那鷹擊長空的豪情,看看那江南水鄉的秀美。

媽媽幾次想來,都是由於各種事兒給耽誤了。這也成了我非常遺憾的事兒。

在又一個母親節來到的時候,僅以這篇觀後感,獻給在天堂里的媽媽,祝您過得安詳,平安!

《天堂的午餐》觀後感6

《天堂午餐》看了之後我流淚了,因為我的父母離而很遠,每年只能回到老家一次,甚至兩三年都回不去一次家,在父母的身前盡點孝心的機會少之又少。今年回家看到父母比以前蒼老了好多,心裡好心酸。由於父母在老家務農,兩位老人要耕作十幾畝地,過度的農活勞作讓父母的身體大不如以前了,父親的背駝了,母親的頭發白了好多。是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確如此。慶幸的是我現在還有機會和時間去孝敬父母。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有或多或少的遺憾,不管是你還是我,都會如此。只是別讓我們留下的遺憾太多。為了積累人脈,總是將感情傾注於一些所謂的"朋友""兄弟"身上;為了保住飯碗,總是一次次掙扎在無止境的人情瑣事中…卻總是對父母家人吝嗇哪怕一點點的溫暖。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認真傾聽父母的嘮叨,擁抱他們日漸孱弱的身體,甚至為他們犧牲一次?"人,不該總是這么理性而殘忍!"對父母的孝心多一些,在老人都健在的時候,在他們身邊盡點孝心,別等著以後……就象短片中最後的那一句話「當你在等以後,就已經失去了永遠」。從現在開始,從我們自身開始,不管你是60後,還是70後,80後或是90後,對父母的愛不以時間來計算,而是從現在做起,為他們做我們能做的,盡我們能盡的……

很多人都會說,等以後我長大了,我有錢了,我一定給你買好大好大的房子,掙很多很多的錢來孝敬你,讓你穿好的,吃好的,領著你去遊山玩水。這一切一切的承諾都是在以後,可是你知道嗎?以後會有多少?明天,後天……

這個視頻應當有很大的沖擊力,值得我們去反思,並不是心存孝心就好,還應當盡早去盡孝,盡早付諸行動。也許我們覺得晚兩年沒什麼,可是年邁的父母親已經等不起了,他們需要兒女的愛和關心,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是沒有孝心,而是在等著以後,卻失去了盡孝的機會,所以,盡孝心要趁早。不如就從今天給爸爸媽媽做頓飯開始吧。

《天堂的午餐》觀後感7

天剛剛上課的時候,我還在為失去了一節實踐課而憤憤不平。但是,當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叫做《天堂的午餐》的短片後,一切不滿都消失了,只剩下一份感動和來自於自己的譴責。

這是一部高三學生所拍的短片,只有六分鍾,雖然簡短,但留給我的是六十天也學不來的道理。

影片一開始,講訴的是一個高三學生在廚房做飯的場景,我還納悶,這有哪么好看嗎?但是當鏡頭轉向一位老母親在拖地,那個孩子在聲聲埋怨時,我似乎明白了幾分。這時鏡頭又變了,在公園里,那位母親對兒子問道:「你說我什麼是候才能吃到你給媽做的飯呀?」「哦,我明白了!」我在心中暗暗念到,「這是兒子在為母親完成心願呀!那麼,現在就差母親沒出場了!」很快,十二點到了,母親下班回來了,兒子一眼也沒看母親,只是在拚命的吃飯,慢慢地,吃飯的速度掉了下來。兒子漸漸將目光轉向母親,看了短暫的一眼,便掩面痛哭起來……再看母親,那隻是張遺像。原來,剛剛的那些都是自己的回憶,母親終於吃上了兒子做的飯,縱然是在天堂……

看到這里,原本熱鬧的教師也變得寂靜無聲,許多人的淚水早在眼邊打轉轉了。我忍住在眼邊的淚水,咬緊牙關,看完了最後一句話,這話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當你還在等待以後,卻已失去永遠……」

看到這里,我想起了我的父母。打開記憶的閘門,我發現:他們也不是和片中的母親一樣嗎?生我養我,無私地奉獻自己的青春,卻得不到一點回報。有時我還甚至因為他們這里沒做好,那裡每做好而埋怨再三,因為得不到零用錢而與其鬥嘴,因為他們的一點疏忽,一些要求表現出十分的不滿。

會想起這一切,我突然後悔了,我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們養育了我這么多年,難道有比這更難的嗎?

回家看著自己的爸媽,突然感覺特別難過,我的父母給了我多少愛和溫暖?而我給了他們什麼?所以我決定,一定要對他們好點,讓他們得到一切溫暖和關懷。在這一切都沒化成回憶之前好好對待這一切,包括自己……

《天堂的午餐》觀後感8

看了《天堂的午餐》後,心中湧起千思萬緒。可以吃到兒子做的一份午餐——這是一位平凡母親小小的希冀,而最終,兒子做出了一桌豐盛的午餐,但母親卻被累垮,再也沒有機會品嘗。約定與承諾在一剎那間,成為遺憾,再也無法實現??這頓天堂的午餐是兒子虧欠母親的,但他卻永遠也補不回來了。不禁想起自己,我跌倒時有母親溫柔的雙手,臨考時有母親鼓勵的話語,成功時有母親贊揚的目光,放學時夕陽下有母親的身影。母親為了我們的成長,蹉跎了歲月光陰。難道天下所有的母親都理所應當為我們付出嗎?答案顯而易見,不是。

在我的記憶中,很多時候母親的愛都是無言的。現在終於明白,她的愛深深地蘊含在那雙眼睛中。從那雙眼睛裡,我看到了希望,期待,更多的,是愛。

但我卻對母親的關懷連聲抱怨,我對母親的付出享受得心安理得。於是,心

中湧起了深深的愧疚感。一直以來,我對母親的態度都很不好,我決定徹底改正。我想,我和天堂的午餐中的那位孩子一樣,迷失在幸福的迷霧中,自私的享受母親的愛,卻沒有回報。

孔子有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不想那一天到來。媽媽,我想為您親手織一件毛衣,親手做一頓飯??然而,我最想做的,是對您說一句:「媽媽,下輩子我來當你的母親,照顧你,關心你,讓你生活得比我更好!」

即使黑暗無邊無際,即使成功之路沒有盡頭,卻總有一絲微光為你驅使心靈上的陰霾,給你溫暖。那微光,是母愛。

時間匆匆,不會為誰而停留,於是,在這時間的洪流中,我們慢慢長大,母親也漸漸老去。

影片中,兒子對母親說:「等你老了,我天天做飯給你吃。」 (讀後感) 可是母親卻再也等不到那一天了。無論他多麼多麼大聲地在心裡對母親說「我愛你」,母親都聽不到了。

當你在等以後,就已經失去了永遠。希望我們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之後再後悔莫及??

最後,祝全天下的母親,母親節快樂!

《天堂的午餐》觀後感9

天堂里留著後悔的氣息,六分鍾,彌漫了一個人的心靈。——題記

一個幼年的孩子,曾對母親有過承諾:等你老後我天天給您做飯。一個擺滿盛饌的桌子,椅子上「坐」著一個黑白色的母親遺照。

孤獨,夾雜著落寞,充斥了一個孩子的心靈。

曾幾何時,我們也對父母有過過多的苛求,對他們有過反感,更多的是承諾,長大後的承諾。但看完這個電影之後令我感慨更多的是兒子的孝敬,遲來的孝敬。

我不敢想像,長大後我的父母會是什麼樣的,幼時的自己不會去想太多太多,只一味地依偎在父母的懷抱,只知道父母為自己的奉獻是應該的,是必須要做的。而自己對父母的贍養是長大後的,是在父母的生命一點一點接近消亡時才該做的。從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認為這是「真理」,誰能想到「真理」是要有代價的,一輩子愛的代價。

短短的六分鍾,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幼時的自己,那個「讓開,別擋著我看電視」的聲音讓我感覺那麼的熟悉。是呀,那多麼像是每一個人幼時的翻版,只不過很少人會像他長大後那樣悲傷、絕望。

我希望這種絕望來的越少越好,甚至不要發生。但我做不到,唯一的辦法是在發生之前進行預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生命的長河中,你在流,父母也在流。當你的河水漲到高潮時,要淹沒兩岸,向旁邊看看,父母的河流早已消逝。

一生平均一百年,有多少是與父母並肩的時間。更多的是自己對父母仰望,父母在上面注視著自己。而這些並肩的時間,也是父母任勞任怨的時間,他們沒有一天是清閑,沒有一天有過富貴,他們也知道累,而這些天我們卻正好相反,清閑、富貴,連一些對父母簡單的慰藉也沒有。幼時父母流汗,大後自己流淚,淚水比不上汗水,流再多也挽回不了。

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一處豪宅或一處平房,一頓盛宴或一桌青菜,一疊紙幣或一枚硬幣,一聲慰問、一滴汗水,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六分鍾,改變一個人,不要讓六分鍾成為一個人的真實寫照。

《天堂的午餐》觀後感10

xx年5月7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看了一個名叫《天堂午餐》的視頻,雖然這個視頻只有短短的六分鍾,但是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很深刻的道理,也非常地打動人心,我看了,眼淚已經在眼眶裡面了,但是最後還是忍住了。

起先,我先看到了一位兒子正在做飯,而且旁邊放著他和她媽媽的相片,在他端菜的時候,膀子也許是無意當中碰到了兩株紅色的康乃馨,這時,我想:大概這兩束康乃馨是獻給他母親的吧!可是,這時,屏幕上出現的是他回憶以前的事情,第一個是:在他母親拖地時,不小心擋住了他看電視時的視線,他就嚷道:「哎呀,你擋住我啦!」母親連忙讓開了。第二個是:他還在看著電視,母親開門說:「吃飯了!」「哎呀,知道了!」他又這樣不耐煩地嚷道。第三個是:他和他的母親在椅子上坐下,他不屑地問:「媽!我們今天晚上吃什麼呀!」他的母親回答道:「哪天你能夠燒一次飯給我吃呀?」「媽,等你老了,我天天燒給你吃!」

過了一會兒,到了12點以後,他的媽媽回來了,她裝飯給母親吃,母親的手顫抖了。又過了一會兒,他旁邊的母親變成了一個相片,我還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後來我才知道她的母親在准備上樓時,頭比較犯暈,就倒下了。到了醫院,已經不行了。

雖然這個視頻只有短短的六分鍾,但是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很深刻的道理:我們報答自己的母親一定要趁早,不能推遲,要是你沒有趁早報答自己的母親,卻等母親去世時,再去報答那就已經遲了。俗話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一定要趁早報答自己的母親,不能想視頻的最後寫的:「當你想起來時,你就已經失去了永遠……」。

《天堂的午餐》觀後感11

那天看了一段關於感恩父母的視頻,看後心裡酸酸的。

視頻的大體內容是:男孩一直不懂事,總是對他的媽媽呼來喝去,他媽媽一直祈盼能吃上一頓她兒子親手為她做的飯,兒子說等你老了我天天做給你還不行嗎?可是你知道嗎?你一直在等以後,或許你已經失去了永遠!是這樣的,他的媽媽由於勞累過度,昏倒在樓道上,結果在醫院里沒能挽救回來,最終離開了他。等到她的媽媽真的走了,他才開始悔悟,悔悟當初太讓媽媽寒心了,自己只顧著玩游戲看電視,連媽媽的一個小小的願望:能吃上一頓他親手做的飯菜,都沒能讓她滿足。

現在他開始每天在11點鍾的時候就開始忙碌著做飯,等到快12點的時候,飯菜都做好了,一桌的媽媽喜歡吃的菜,等媽媽回來,到整12點的時候他彷彿看到門開了,媽媽進來了,他讓媽媽坐下,呈上米飯,給媽媽夾菜,彷彿看到媽媽吃得很香但是眼神總不對,後來鏡頭一轉,椅子上是媽媽的遺像,當時頓時兒子哭了,我的心也跟著顫抖,這不是一部簡單的視頻,我覺得他應該在全中國的少年中普及,他是幾個大學生花了200多塊錢製作出來的,幸好我們能由此看到中國的大學生還能在這時候及時明白這一點,還不晚,趁我們的f父母都健在,好好孝敬回報他們,回報不一定要是金錢,你要明白,父母不在乎金錢,他們這么年紀能花多少錢,他們是想孩子多陪陪,哪怕是一通電話。

我們都在忙於找各種介面,要麼是路程太遠了耽誤時間,要麼是工作忙,耽誤賺錢了,錢是永遠賺不完的,但是我們的父母的時間是有限的,你就是賺再多的錢到時候又有什麼用呢。等到你真正為人父母了,你才明白:心裡會多麼酸!是,我們都希望到大城市尋找自己的未來去打拚,都不希望在父母身邊,覺得那樣沒有前途,我以前也是這樣想的,但是現在離家近了,覺得這樣很好想,心裡很踏實了,離父母近了就覺得有依靠了,經常打個電話,要麼就回家看看,和他們聊聊天,給他們做頓飯,幫他們洗洗衣服,曬曬床單,其實這些很簡單的,不是說他們做不了,這是一份心,至少他們心裡很舒服很幸福。或許中國傳承了你前年的和諧就應該是這個意思吧,小家和諧了國家才會和諧嘛!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幸福健康,更希望我們這一代都把父母放在心中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

Ⅲ 可以給我推薦一些比較有深度引發人思考的電影嗎

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松子的一生,可以說是悲劇的一生,貧瘠的父愛,充滿惡意的工作環境和不可靠的愛人都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但是細細想來,松子的悲劇可以說就是人生的悲劇,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松子。

3、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是個瑞士電影,講述了一個叫歐維的老人不斷尋死的故事,但每次他自殺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事情阻礙了他,於是我們漸漸發現,他選擇自殺的原因是那麼簡單,原來自殺也可以變的如此溫情。

4、 海邊的曼徹斯特

海邊的曼徹斯特的痛是真正屬於生命的痛,它盤桓在骨骼里,藏匿在血液里,註定折磨每個人到生命盡頭。人活著的過程就是不斷失去的過程,福無雙降,禍不單行,男主剛失去了父親,又因為自己的過錯失去了孩子。

5、 伊甸湖

一對年輕夫婦開車去郊區度假,卻意外和一群孩子們發生了摩擦,但之後發生的事情讓人驚嘆,這到底是孩子還是惡魔?本片最讓人深思的一句話是孩子母親的哭訴:「他們只是孩子啊」,可是孩子並不等同於無罪,每個人本性中都潛藏著惡。有多少罪惡是那些所謂的無辜者犯下的,在人類犯下的惡行面前,有多少人能自稱無辜?

Ⅳ 求勵志或者能引人深思的短片,20-30分鍾最好

老男孩 11度青春

Ⅳ 有哪些好的國外的微電影值得推薦

《負重前行》7分4秒,《8號房間》7分19秒,《留下我》5分鍾,《深藏不露》5分7秒,這些都是國外很優秀的短片。

Ⅵ 推薦幾部引人深思的經典系列電影

第一部——「被松子嫌棄的一生」
這個看起來鬼馬精靈甚至還有點神經質的女子是這部電影的女主角,她的一生十分的坎坷和悲慘,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的她在家鄉的小河邊痛苦的大哭的場景,是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們腦海之中留下的最深切的一幕場景。她好像是你周圍那些普通女子的縮影,就像你朋友一樣向你展現她生活的不易。她面對一切悲痛的方式就是用鬼臉和笑話來平復自己,雖然這樣的方式讓人覺得十分的怪異,但是這就是她生存的方式,並且她早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方式而生活著,小編相信她的內心其實是非常細膩又溫柔的,只不過世界沒有給她應該有的溫柔,只得讓這個小天使變得有些奇怪了起來。
第二部——「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蔓延著一種北歐地區特有的那種環境和氛圍,在一個小鎮子上不多的人口和隨處可見的花朵和農場,男主角「歐維」就這樣安寧又平靜的日復一日的重復著他作為一個高領的工廠工人的單調生活,即使如此他也覺得生活很滿足,因為他有著一份穩定的工作和身為「社區的主席」的一份充實。可是有一天他被不幸的辭退了,社區里又新來了幾個看起來就很「麻煩又不守規矩」的住戶,這一切都讓這個普通老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都那麼的突如其來還有難以適應,悲慘的男主角發現現在的自己唯有在逝去的妻子的墓碑前講講話才會得到紓解,所以終於有一天他想「決定去死」離開這個讓他難過的世界,可是再次很「不幸的」是,他嘗試了很多種「去死」的方式,每次都是被人無意之間打斷了,在這一來二往之間他漸漸的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去並且開始認識周圍的新的人,一切到最後都發生了變化。
第三部——「海邊的·曼徹斯特」
這部電影是另一部矛盾體的結合品,劇中擁有者很多突然閃現的一幕用於交代男主角那曾經幸福開心的過去,而片中更多的是他現在那無趣又冷淡的生活——和心愛的妻子分離,妻子又嫁給了新人,他最後離開了故居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在離開的那一刻他就已經知曉自己不再是從前的自己。那麼究竟為什麼會在一個人身上發生這些突發的變故呢?劇中開始慢慢地為觀眾們展現了原因,用大量的生活細節講述了這樣一個男人的經歷塑造了他怎樣令人厭惡的個性,導致了他現在不斷地痛苦的生活著。觀看這部影片,會讓人開始反思自己在平靜的生活的暗處究竟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漏洞呢?
第四部——「夜行動物」
身為一個身居高位的坐擁著時尚帝國並且擁有者美滿的婚姻的女主角,是大多數人羨慕的存在。這個女人已經成了一個成熟並且成功的中年人,好像在她的生活之中並不需要什麼發愁的字眼存在,可是有一天在她和現任的爭吵之中她發現了自己的生活其實並不那麼的如意,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受到了一份來自於前任丈夫的來信,裡面含有一部小說的「手稿」。當她忍不住好奇心開始閱讀這部作品的時候,卻隨著情節的進一步展開而感到心痛和驚悚,作品之中的男主角居然就是她前任的化身,在離開他的愛人之後在他身上發生了很多怪誕又哀傷的故事,那些描寫男主角心境的變化使她心如刀割。這一切都讓女主角感到了深深的自責,因為這一切的根源都在於當初的她深愛著這個男人,女主角卻不滿足於現狀而選擇了富貴的生活拋棄了伴侶……
第五部——「狗鎮」
這個世界是黑暗與光明,善與惡的交織,沒有界限分明的對與錯,更多的夾雜在兩種極端之中的灰色地帶。劇中的女主角卻是那種分不清哪裡是灰色地帶的人,一切都要分得清清楚楚毫不留情。她痛恨著發生在她身上的不公,因此她將自己作為一個道德的「衡量標准」,將那些「應該有的」懲罰強行的加在其他人的身上。這個女人的做法也相當的極端,將曾經給過自己巨大侮辱的女人的子女們抓起來,讓那個女人目睹著自己的孩子的死亡過程。如果對於她來說那些傷害過她的人都是罪惡的,那麼對於其他人來說,她這些行為又意味著什麼呢?這部電影給人以最為極致的沖擊,讓我們不得不開始反思自己,是否有的時候過於「愛憎分明」不懂得「饒恕」他人也是「饒恕」自己呢?
第六部——「伊甸湖」
如果說前幾部電影都是在將我們身邊的人化成一個角色放在熒屏上,那麼這部作品就是直接將現實世界中的生活在戰火紛雜的「非洲的孩子」搬到了熒屏之上。與習慣了和諧的社會生活的我們不同,這些孩子從小就生存在一個極為不正常的社會之中,目之所及全部都是槍支、毒品、暗殺與戰爭,通常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也得不到一個孩子應該有的教育,所以在我們難以想像的在小小年紀的時候,這些孩子就已經學會了如何舉起手中的槍支,如何幹掉一個敵人,如何販賣那些非法的東西,充滿著暴力和喧囂,他們的子女也將不斷地在這個惡性循環之中生活著。這一切都讓人不禁對戰爭造成的貧窮和損壞感到痛恨不已。
第七部——「槍聲俱樂部」
這也是一部反映了社會黑暗的一部電影,就像這部作品的名字一樣整個影片都是在「槍林彈雨」與隨時可能就被流彈擊中的環境之下拍攝而成的,所以小編對他的製作人員們都十分的敬佩。在戰火和硝煙之中拍攝武裝分子的交戰場景,在貧窮的人們之間拍攝他們悲慘的生活,這所有的鏡頭都來自於真實的場景,僅這一點就可以讓人對這個「俱樂部」產生濃厚的興趣。

Ⅶ 有哪些看完之後會令人深思感動的電影推薦

說到令人深思和感動的電影,我推薦一部《時間旅行者的妻子》,如果擁有時間旅行的能力,那麼應該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能力。但如果是不受控制的時間旅行,那真的是悲劇了。想要和妻子一直生活在一起,但是卻不受控制的穿梭時間,他們之間的感情那麼艱難,但卻讓人感動。面對這樣的命運,就像電影中的台詞一樣,我盡力了,但是我什麼也無法改變。

Ⅷ 微電影《鄰居的窗》觀後觀

序:人生的苦惱,源於對生活的錯位認知和盲目較勁,生活不在別處,幸福始於關注自身而不是他人。重要的不是看到了什麼,而是我們心裡裝著什麼。

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由馬歇爾·庫瑞導演的《鄰居的窗》,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真人短片提名。

短片只有20分鍾的時間,劇中有兩條線。一條明線:一對中年夫婦的瑣碎生活;一條暗線:一對年輕夫婦的甜蜜時光。

家庭主婦艾麗,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現在她又懷孕了。

和每天圍著老公、孩子忙得團團轉的全職媽媽們一樣。

艾麗每天挺著大肚子,全身心照顧倆鬧騰又精力無限的娃,操持著永遠也干不完的家務,時常累得想發火,老公卻大大咧咧……

一天,艾麗趴到桌子底下,收拾倆娃扔一地的玩具和零食碎屑,一起身卻撞到頭……

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陪孩子們鬧騰……艾麗一臉憔悴,日子過得疲憊又枯燥,好像一眼能望到盡頭。

不久後,艾麗和老公意外發現,對面公寓新搬來了一對年輕小夫妻。

他們正在卧室忘情親熱,卻沒有拉窗簾,這邊看得一清二楚……

逐漸,艾麗和老公習慣了「偷窺」這對鄰居的私密生活。

不久後,艾麗生下了第三個孩子,她變得更加忙碌疲憊了。

周六,艾麗帶孩子們出去玩,老公以忙工作為由推脫在家。

回家後,艾麗卻發現老公正喝著啤酒,舒舒服服躺在椅子上,和朋友們開心地視頻通話,旁邊還擺著望遠鏡……

為3個孩子忙得焦頭爛額的艾麗,有點壓不住火氣。

老公卻覺得她莫名其妙脾氣差,責備她說:

「你今天怎麼回事?我整個周六都在工作,你們都在出去玩!」

艾麗滿肚子委屈無處訴說:「我寧願一天都在工作;

我今天一整天要一個人應付三個孩子,那是在動物園,還下著雪;

孩子們不是在流鼻涕,就是拉了、餓了,或者一直摔跤擦到膝蓋;

我昨晚只睡了4個小時,因為我要起來照顧孩子,還被吐了一身……」

自己過得一地雞毛,可再看對面小夫妻呢?

他們沒有孩子,經常辦舞會,盡情享樂,然後一覺睡到中午,醒來就瘋狂親熱……

他們好像永遠不用為生活所煩惱,日子過得熱烈歡快,令人嚮往,抑或令人痛恨眼下自己的生活。

生完3個孩子,艾麗已經很少和老公親熱了,看到對面小夫妻,她內心酸楚又失落……

看到老公拿望遠鏡「偷窺」對面小夫妻,艾麗更難過了,她說:

「我知道我已經不年輕了,一直以來我都很累,我的乳頭就像是一直被食人魚咬著;

不過我就是有點難過,你被他們迷成這樣,他們既年輕好看又性感……」

可生活能上哪兒說理去呢?

晚上,艾麗要起床給小嬰兒餵奶,換尿布,睡個整覺根本不可能。

聖誕節,她想簡單裝飾一下家裡,可孩子的哭聲立即把她拉回現實,3個孩子讓她操碎了心……

可對面小夫妻,卻完全不用為孩子所困。

他們通宵唱歌、跳舞、喝酒,盡情擁抱、親吻,盡情大笑、享樂……

僅是一棟樓之隔,生活卻好像隔著兩個世界。

為什麼別人都過得那麼好,只有我自己一個人糟糕的不像話?

有時候,你也有這樣的感覺嗎?

熱鬧和快樂好像都是別人的,自己的生活全是心酸和無奈。

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

直到有一天,艾麗突然發現,對面消失了一段時間的男鄰居,剃了光頭,虛弱地躺在床上。

不久後,家人朋友們一一和他告別,這個男鄰居竟然突然去世了,有人來抬走了他……

艾麗慌忙跑下樓,看到傷心哭泣的女鄰居。

她正試圖安慰,沒想到,女鄰居一眼認出了艾麗:

「你是住在對面那棟樓對嗎?

你有一個小女兒,一個小兒子,還有個小嬰兒,但願這不會讓你覺得被冒犯了,你的孩子們真的好可愛,也很搞笑;

我丈夫一直病的很重,我丈夫和我,就會望過去,看看你的孩子,應該還有你的丈夫,夜裡坐在那裡喂那個小嬰兒,真的……」

女鄰居話語里全是羨慕,隨後傷心痛哭到說不出話……

原來,艾麗和老公偷窺到的,並不是對面鄰居生活的全部。

對面年輕的丈夫,一直病的很重,他們看似盡情享樂的生活,不過是妻子想給丈夫多留下一些快樂回憶……

而這邊艾麗覺得雞飛狗跳的生活,卻是鄰居夫妻倆最羨慕,卻又最遙不可及的幸福。

他們羨慕艾麗有3個可愛的孩子,羨慕艾麗和老公結婚多年相伴相守,因為他們這輩子都沒這種機會了……

原來,那些你羨慕的人,也都在羨慕著你。

短片最後,艾麗才突然醒悟——

原來,之前自己一直把目光聚焦在生活的苦澀和委屈上,但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一直都被忽視了……

她可以為老公和孩子做一日三餐,把他們照顧得健健康康。

她可以每天陪孩子玩鬧、畫畫、學習,不錯過孩子每一步成長。

老公心疼她辛苦,一個人帶3個孩子出門一整天,讓她在家泡個熱水澡好好放個假。

她和老公吵架後,老公會主動擁抱她、親吻她,努力安慰她。

老公會主動哄孩子們睡覺,陪孩子們玩。

老公也確實一直在努力賺錢養家,讓她和孩子們生活得更好……

原來他們在別人眼裡,也一直過著最讓人艷羨的幸福生活……

20分鍾的短片,卻蘊含著生活的大智慧。

我們所羨慕的別人的生活,真的只是我們幻想的別人的生活。

多「看見」自己生活的美好一面並加以珍惜,才是最為重要的。

透過窗,也許可以看到美麗的風景,也許只能看到一堵牆,也許可以透視到人性的善惡。但今天討論的這扇「窗」,卻折射出了關於生活的哲思。

《鄰居的窗》是美國導演馬歇爾·庫瑞執導的短片,2020年2月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真人短片獎。這部20分鍾的短片講述的是一個溫暖而又有些心酸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透過對面鄰居的窗,窺探到鄰居充滿激情的生活,嚮往不已,從而對自己繁瑣而勞累的生活更加不滿。但當她在望遠鏡中發現對面的男主人病逝,而對面的女主人也同樣通過窗戶,嚮往著自己一家活色生香的生活時,她感到很震驚,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生活原來也很溫暖。

許多網友認為,短片情節簡單,故事波瀾不驚毫無懸念,甚至有些平鋪直敘述,獲得奧斯卡多像獎最佳真人短片有些讓人失望。但我卻認為,短片正是通過一個尋常的故事,從普遍存在於人們生活中的現象入手,探討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戳中了觀眾的痛點,從而賦予了影片深刻的含義。

在我看來,影片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榮譽,是因為它蘊含著關於生活的三重哲學思考:

人生的苦惱源於對生活的錯位認知和盲目較勁;

生活不在別處,幸福始於關注自身而不是他人;

重要的不是看到了什麼,而是我們心裡裝著什麼。

下面,我將從這三個方面由淺入深地來解讀這部電影,並在分析過程中談談我的思考和見解。

男女主角第一次透過鄰居的窗,看到對面年輕夫婦充滿激情的夫妻生活,倆人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艷羨的神色,男主甚至發出贊嘆。接下來是女主幾近自慚形穢的不滿:抱怨激情不再,抱怨自己半夜餵奶只睡四個小時的艱辛,甚至抱怨自己年華已逝,不如對面的女主人年輕。

殊不知,她抱怨的,正是別人夢寐以求的。女主下樓安慰失去丈夫的女鄰居,女鄰居同樣羨慕地描述著她透過窗戶看到的一切:鄰居有三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而自己的丈夫病得很重,他們沒有孩子。不言而喻,她的描述正與她剛失去丈夫的凄涼心境形成鮮明對比。

不難看出,兩個女人之所以苦惱甚至痛苦,是因為她們只看到別人光鮮的一面,而沒有看到別人光鮮外表下的辛酸,更忽視了自己擁有的也一樣會令別人羨慕。不僅如此,她們還把別人擁有的和自己沒有的做對比,這樣一來,結果當然是「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失望和抱怨在所難免。在相互羨慕的背後,其實是對自己擁有的無視。忽視擁有,就意味著無法享受所擁有的快樂和幸福,更談不上珍惜。

這樣的情形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清明節期間,看到一句讓人淚目的話:

「你只是在家困了兩個月,而有的人卻永遠困在了這個春天。」

是啊,疫情期間,許多人抱怨宅在家哪兒也去不了,卻不曾想,對於那些與病魔抗爭和忙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們來說,你呆膩了的家是他們最渴望的幸福所在,甚至,那是一些人永遠也回不去了的地方。

為什麼人們總是悶悶不樂?總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如意,那是因為他們總在盲目較勁。在影片中,女主從窗戶看到對面年輕夫婦的幸福生活後,向自己的丈夫抱怨了三件事:夫妻激情不再;自己老了;別人在狂歡,自己卻在為瑣事勞累。兩人甚至還為此發生了爭吵。

你也許會覺得這很正常,那是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情景再熟悉不過,所以習以為常,甚至根本不會去考慮有哪裡不對勁兒。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女主人的抱怨充滿了情緒化,很不理智。

從表面看來,她的抱怨是因為看到鄰居浪漫而休閑的生活而發生的,其實,她所抱怨的生活與鄰居毫無關系,只是她長期積累的負面情緒集中爆發。

因為:「中年夫妻激情不再」、「衰老」和「為家庭瑣事勞累」,這些要麼是自然規律所致,要麼是無法改變的日常,平心靜氣接納就好,而女主人卻怨天尤人。

這樣看來,是不是覺得女主在無理取鬧?她其實是在和自己較勁,和老公較勁,和自己的生活較勁。而且這種較勁是盲目的,為什麼呢?因為較勁無法改變她的生活狀態,只會讓她自己執拗於心靈漩渦無法自拔,更加疲憊和勞累。

作家周國平說:

所謂「人生不較勁」,就是不和自己、他人、老天較勁。

學會放下,不再和自己較勁、不再和生活較勁,才能把精力和能量用在正確的方向上,也才能得到幸福的眷顧。

女主角擁抱了傷心的女鄰居後回到家,看到丈夫帶著三個孩子回來,感到無比溫暖。一切都沒有變,只因為看到了別人的不幸,更因為了解了自己也是別人羨慕的對象,家還是那個家,卻讓她覺得比從前更幸福了。為什麼?因為她開始關注自己的生活了。

英國哲學家朱爾斯•埃文斯通過《生活的哲學》一書告訴我們:

生活中大量的苦難源於兩個錯誤,總是試圖去改變那些根本不在我們控制范圍內的東西,卻放棄了原本應該承擔起的思考與信念的責任。

將心力放在別人身上是毫無意義的,只有將注意力的焦點回歸自身,才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

雖然電影對女鄰居著墨不多,但我們仍然可以想像,如果她回到家,每天隔窗觀望和羨慕著對面的幸福,自己的生活必定一直黯然失色。但如果她看到別人的幸福時,心裡也充滿溫暖地回憶著自己曾經擁有的過往,那麼她的心裡一定是幸福的,因為那些美好的回憶多少可以點亮她因失去丈夫而暫時黯淡的人生。

現實生活的我們也應該明白這個道理:生活不在別處,從別人那裡無法尋找到自己的生活。當你開始關注自身,幸福也就不遠了。

影片的開頭和片尾都有一個這樣一個鏡頭:窗外,是無數個亮著燈的窗戶。在我看來, 影片中的「窗」有著深刻的寓意,無數個窗口寓示的是無數種冷暖人生,而透過生活這扇窗,你看到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由此想到了什麼。

影片中反復出現「窗」這一意象。主人公的窗、鄰居的窗和千家萬戶的窗,無時無刻在提醒觀眾通過這扇窗,去思考自己生活里的「窗」。

那麼,透過這扇窗,你想到了什麼呢?在我看來,短片《鄰居的窗》至少給了我們以下三點現實感悟: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他們關於事物的看法所困擾。

就是說,事情本身不是問題,如何看待這件事情才是問題。這個思想至今仍然被推崇,成為認知行為療法ABC理論的核心。ABC理論是什麼?舉個例子,我們與朋友約好周末一起看電影,結果他沒來,這是事件A;然後你非常惱火,甚至想和他絕交,這是行為結果C。

看起來這是因為事件A導致了情緒和行為結果C,然而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卻不這么認為。雖然事件A直接導致了我們的憤怒,但這並不是憤怒產生的真正原因。實際上,在A與C之間還存在著一個B,那就是我們的信念。這個信念決定了我們最終的反應:

如果我們的信念是「我的朋友應該重視我,他臨時改變主意就是不在乎我」,那麼我們當然就會憤怒。

如果我們的信念是「朋友不會無故不來,他一定有很重要的事」,那麼,我們的反應就可能是「沒事,一個人看電影也挺好」。

以此類推,短片中的女主在窺探了鄰居的幸福生活後,如果她的信念是積極的,那麼導致的結果就不是抱怨和爭吵,而極有可能是「怎樣讓自己更幸福」的畫面了吧。

所以,我們對同一件事情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是因為心中有不同的信念。負面、消極的信念與理性、積極的信念導致的結果會截然不同。

那麼,怎樣避免上述的負面和消極情緒呢?認知行為療法認為,關鍵在於將非理性的信念轉化成理性的信念,將消極的信念轉化為積極的信念。

怎樣糾正錯誤信念,回歸理性?我們可以借鑒一下蘇格拉底關於追求幸福的生活哲學。

首先要認識自己,去覺察自己無意識的信念和價值;

然後,通過理性思維去改變非理性的信念和價值觀;

接著,通過實踐與刻意練習,讓理性思維成為慣性思維;

最後,用理性的慣性思維作為指引,在生活中修行。

有句話說得好:

不經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理性思考可以避免許多盲目行為,從而減少生活中的困擾。

古羅馬哲人愛比克泰德認為:

改變你能改變的,接納你不能改變的。

歷經近兩千年,愛比克泰德的思想成為了今天很受歡迎的人生哲學。對於那些超出我們能力范圍的事情,我們不必較勁,接納就好。

如果我們對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焦慮、恐懼,只會讓我們更加脆弱無力,陷入情緒的怪圈。就如短片中的女主角為變老而焦慮,不接納自然規律而又無力改變它,其結果只能抱怨。當我們可以用理性的視角去反觀,我們究竟能做些什麼時,我們就從失控的狀態中反轉,去控制那些我們可以控制的東西,改變能改變的,接納不能改變的。

這部20分鍾的短片《鄰居的窗》,用一個簡單而平凡的故事,生活不在別處,幸福始於關注自身而不是他人。透過這扇「窗」,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世界,看到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懷何種信念。

同時,短片也給予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的智慧,就藏在最平常的日子裡,我們需要打開心靈之窗,去發現它的真諦。

《鄰居的窗》由Marshall  curry導演,該片榮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故事講述的是居住在密集樓群中的一家人看到了對面男女兩個人親熱的場景從而引起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故事由此展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所看見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心理好奇心和心理強迫,這些引起人興趣的事物喚起了人生心中的一種渴望,或許這種渴望是自己生命中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才更加的渴望和好奇,也充分表達了人們的一種窺探欲。當女主在做家務的同時,心裏面好像總是期待著對面會發生什麼,此時的窺視已經成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電影中的鏡頭語言分別對他白天和夜晚的窺視進行了表述。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看到過類似的事情發生。我記得很多年以前讀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裡就講大學生的男生宿舍對面就是女生宿舍,男生們晚上都拿望遠鏡,望向女生宿舍。有一天老師發現了這個事情,把他們的望遠鏡都給沒收了。他們也因此感到很沮喪,十分的掃興。後來這些男同學又買瞭望遠鏡向對面的女生宿舍望去,突然間有一天,一個男生拿著望遠鏡望向對面的女生宿舍的時候,嚇了他一跳,他嚇得把望遠鏡丟在地上,他萬萬沒有想到,對面有一個女同學同樣也拿著望遠鏡在看向他。更可笑的是,後來老師也從女生宿舍里也沒收了一大堆的望遠鏡,沒當想到這個故事的時候都讓人不禁的發笑:看來偷窺的慾望乃人之常情。

電影中這個故事男主和女主坐在家中的桌子上無意間發現了對面沒有拉窗簾的一家人,男人和女人在親熱,就在那一次無意間勾起了他們的好奇心,他們開始用望遠鏡注視對面女人家的生活,最後,當女人的丈夫去世,被救護車拉走,這家的女主雅各布下樓去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倆家的女主在樓下相見,互相都說出了,看到了對方的家庭生活。得知女人的丈夫得了病去世,雅各布對他表示極度的同情將她抱在了懷里,對她表示同情和安慰。她也知道自己和丈夫還有三個孩子也是她們生活中的樂趣。讓我想起了卞之琳在《斷章》中說過的一句話:「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最有深意的一個鏡頭,是在夜晚喪失了丈夫的妻子從對面的窗戶看向雅各布一家五口人美好生活的圖景。視角的轉換,表達了此時此刻女子的內心世界和渴望,電影音樂響起,加深了他內心的孤獨與對自己丈夫的懷念,同時她渴望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空曠的房間此時刻卻只剩下她孤單單的一人。思念丈夫的情感從她深心的蔓延開來……

生命中有太多的突然和不確定性,我們還年輕勇敢的去愛吧,愛在任何年齡和任何時期都不過期,看了這部短片讓我不由得又想起了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時光荏苒,生命短暫,別將時光浪費在爭吵、道歉,傷心和責備上,用時間去愛吧,哪怕只有一瞬間也不要辜負。」

當然,如果影片的內容僅限於此的話,是不可能得奧斯卡獎的,「偷窺」只是《鄰居的窗》的講故事的方法,本片最後的落腳點在於講人生。

本片雖然片長僅有20分鍾,但所講述的故事的時間跨度卻是比較大的,這對中年夫婦透過窗戶,目睹了鄰居的生老病死、家庭的離合悲歡。

透過窗戶,看鄰居的生活,好像看電影一樣,但又與電影有很大的不同。

電影本身是虛假的,而透過窗戶看到的都是真實發生的;

電影中的故事都是演員的表演,而從窗戶中看到的都是鄰居的現實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陷入到自己生活的問題當中,無法輕易走出來,是因為我們不知該怎樣辦,很多事情我們之前沒經歷過,也不知道別人是如何應對的。

而這對中年夫婦能夠透過鄰居的窗,看鄰居的生活,反思自己的人生。

《鄰居的窗》最妙的地方在於結尾的反轉,當這對中年夫婦非常羨慕鄰居夫妻的年輕、懊惱自己逐漸衰老的時候,得知鄰居其實也在羨慕自己家庭擁有三個子女的幸福美滿。

《鄰居的窗》告訴我們,當你羨慕別人的生活的時候,可能那個人也同樣在羨慕你的生活。

我們應該做的,不應該是羨慕別人的生活,渴望那些我們無法得到的東西,而是珍惜當下、珍惜現在自己所擁有的幸福。

《鄰居的窗》就像「鄰居的窗」一樣,讓我們能夠透過別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

Ⅸ 有哪些令人深思的記者題材的電影或者紀錄片

《二十二》,這是一部關於慰安婦題材的紀錄片,可以說這部片子記錄了當時慰安婦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深火熱的情景,也反映了當時日本侵略者的一種暴行。

Ⅹ 有哪些值得看的微電影理由是什麼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電影時間太長而去看一些微電影。但是微電影的微僅僅只是時間的長短,但是並不是說內涵的深淺,這里我就有一些非常不錯的微電影的推薦。


《蒼蠅一分鍾的生命》

當然好的作品是一直存在的,像是《雇傭人生》,《美麗新世界》等等都是非常優秀的微電影作品,如果你有時間的話一定是要好好的看一下。

閱讀全文

與令人深思的微電影短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神秘世界歷險記大電影1 瀏覽:676
4k資源電影 瀏覽:132
二戰電影戰爭與回想 瀏覽:388
電影五鼠鬧東京在哪裡拍攝 瀏覽:964
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真實經歷 瀏覽:686
免費看永無止境電影 瀏覽:462
兩把半圓刀是什麼電影 瀏覽:537
兩個哥斯拉的電影天堂 瀏覽:924
電影鬼胎手機免費看 瀏覽:744
愛情來的時候微電影 瀏覽:541
電影2020下架的在哪裡看 瀏覽:876
播放動作戰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47
記得我電影完整版觀看西瓜 瀏覽:676
做個電影網站APP 瀏覽:827
ck手機電影網倫理 瀏覽:292
功課沒做完不能去看電影改為反問句怎麼寫 瀏覽:405
世界公認十大感人勵志電影 瀏覽:534
關於怪獸的一系列恐怖電影 瀏覽:939
手機拍攝電影特效軟體 瀏覽:119
黑街主題歌的電影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