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法制微電影3c心證觀後感

法制微電影3c心證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12-13 23:10:31

微電影觀後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微電影觀後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微電影觀後感 1

9月12日,寶帶實驗小學全體師生共同觀看了一場有關廉潔的微電影。電影環環緊扣,在講述了有關廉潔兩個方面的問題的同時,又告訴同學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中午時分,電視開始播放,同學們逐漸被內容吸引。第一個故事十分貼近生活,講述了有關教師節送禮物的問題。其實,教師節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就是每天認真聽講,作業認真對待,讓老師省心。所以,如果你能做到,哪怕你只送給老師一句簡簡單單的「教師節快樂」,老師也會十分開心的。你是不可能用禮物博的老師好感的。想必,同學們在觀看過程中也學到了這個道理。第二個故事在同學們意猶未盡下拉開帷幕,它講述了購置房產所可能發生的事情。末尾欲圖購房的男子在女兒一句話下被點醒,拒絕了這件事情。這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購房事件,平日生活里隨時可能發生,竟很有可能變成賄賂。小女孩說的一句話十分好:最貴的房子是牢房。她的爸爸也因此反應過來。如果接受了,自己可能失去的就不是財產,而是人身自由。

清廉,是所有官員必備的品格。但前段時間接二連三的貪污案是不是該讓那些口中自稱廉潔的官員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犯過這種錯。無論是官員還是普通人,都要廉潔。

這次的微電影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告訴同學們廉潔的重要性,讓同學們收獲了一個關於廉潔的道理。

微電影觀後感 2

今天,我看了學校發的微電影,讓我印象深刻。

《依靠》。一個母親好不容易盼到兒子回家吃飯,可兒子因工作關系要回公司。兒子攙著母親來到村口前,回憶起小時候那些的點點滴滴,兒子這才知道母親已經老了,而自己是母親最終的依靠。我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知道了要回報父母。

《堅守》。張九成,一個普通計程車司機。他的妻子得了絕症,可他仍對他的妻子不離不棄,並帶著妻子一起出車。在出車的過程中,他們給乘客傳遞了許多快樂。不管怎麼樣,他都會陪著妻子走到生命的盡頭。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生命的價值和堅守的意義。

《陪伴》。一個父親和他的女兒 。父親整天煙不離手,忙忙碌碌,很少時間陪家人。當父親翻女兒的書包時,發現有一包「煙」,便開始責罵女兒,女兒一氣之下,離開了家。父親四處尋找,卻始終沒找到。父親打開「煙」盒,卻發現那些「煙」都是筆。父親轉過頭,他的女兒站在他的面前,祝父親生日快樂。這讓我明白,親情是無法割捨的,陪伴是重要的,難能可貴的。

這個片子把我深深打動了,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依靠、堅守和陪伴。我也要做個文明崇德餘姚人!

微電影觀後感 3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普法微電影,看完我深有感觸。

其中一幕印象深刻,說的是學生去買小店的三無產且過期的辣條來吃,結果上吐下瀉,住進了醫院。

在我們生活中,有同學禁不住誘惑,經常拿零花錢買小賣部的三無產品,這些三無產品都是含有致癌物的,長期儲存在我們的體內會使我們得癌症。曾經有位同學吃了小賣部的冰激凌,結果拉肚子了。

再說說第二個案例,從而告訴我們;沒有3C(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產品是不安全的,《消法》規定了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享有選權和公平交易權,面對商家的強買強賣行為,大家可以理直氣壯的拒絕。而且小朋友們在購買較貴的物品時,最好有大人的陪同,在購買後一定要記得索要發票,以便維權。而實例三體現了商家侵犯了我們人身自由權和人格尊嚴權。我們有權以相關法律規定來維護我們自身的合法權益。

這在生活中也發生過:

小買部的老闆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抓住兩個小女孩,說她們偷了店裡的東西,不問青紅皂白就搜她們的書包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勇敢說「不」,維護我們自身的利益。

看了這部微電影很有意義,對我們今後的生活非常有幫助,懂得了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維權。

六年(6)班蔡貝琳

微電影觀後感 4

為了使同學們放開眼界,對中外文化尤其是法制文化之間的差別有一個更為清晰、直觀的認識,並以此為契機,宣傳法制,提高同學們法律意識,法學會於11月27日晚在我校公共階一教室為大家先後放映了《阿甘正傳》、《失控的陪審團》。

本次放映重點在於《失控的陪審團》,《阿甘正傳》作為入場電影,在使同學們由西方文化的感悟認知進而過渡到西方法律認識上起很大作用。此次放映收到了良好效果,廣大同學尤其是法學會的會員積極響應,法會各職能部門能夠認真協調。為前來觀看的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放映環境。放映結束後,觀眾紛紛表示對中西法律制度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其中的會員觀眾作了進一步總結,他們認為中西審判制度的差異最為明顯,在法制觀念更為普及、法治文明更為悠久的西方國家,施行的以陪審團為主導的審判制度與中國實行的以法官為主導的審判制度似乎更能提現審判的公正,而中國的法治極有可能沿著這個方向發展,會員們感悟頗大,所以本次法制電影收到了積極效果。

我社相信,通過此次放映,全體學生定能樹立起更好的法制意識,並培養更高的法律責任感。廣大會員能夠進一步深化對法及法律制度的認識。

微電影觀後感 5

在星期二下午,我們五(3)班觀看了兩部微電影。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字之差》。

故事的情景是這樣的:一位從外地到崑山來打工,他每天工作都很認真。兩個月下來了,到了發工資的時候了。他兩個月的工資應該是三千,而老闆卻只給他了一千,並拿出一張紙作為欠條。

就在某一天,這位男子急需用錢,就到了老闆那裡去要工資。誰知,老闆卻只給他了一千,男子向他辯論,老闆一直堅持的說只欠他一千,拿出欠條,確實只欠一千。其實,應該是欠兩千的,可是,老闆在寫欠條的時候沒有把「還」寫上去。

那位男子就去了調解院。可是,老闆還不知悔改,去收買了一位路人,要路人證明他確實已經把工資全部發了。由於那位路人膽小,聽說當證人還要簽字。就找到了老闆想要辭退這個任務,並表示錢也不要了。經過再三的思考老闆還是選擇了主動去承認錯誤,並表示,一定會把工資全部發給那位男子的。就這樣,一個小故事結束了。

其實,這個故事發生的原因只是欠條上的一個「還」字而已。往往有的時候,就因為一個字,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情。當然,故事中老闆的做法也是不對的,既然別人到你這兒來工作,就應該發給人家應付的工資。看了這個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人做事就一定要誠實,不能因為要站一點小便宜卻丟失了你做人的本分。

微電影觀後感 6

今天,我看了一個公益短片,這個短片獲得了中央美術學院年度一等獎,作者是謝承霖,名字叫做《低頭人生》。它以動畫的形式展現了手機帶來的危害,現在,很多的人太過於依賴手機,但是,人們有沒有想過,手機會給社會、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可預測的災難。

在這部短片里,有人邊走路邊玩手機,撞到了電線桿上;有人迷上了自拍,邊走邊拍照,出了交通事故;有的醫生,在治病救人時玩手機,心不在焉地把針扎錯了位置;甚至有消防員,在高樓下接逃生的人時玩手機,導致很多人喪失生命。 雖然片中的例子有點誇張,但它給我們的啟示卻很深刻。我覺得,手機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可是因為它,人們缺少了面對面的交流,變得冷漠了。

很多爸爸媽媽,只顧自己玩手機,連與孩子溝通、陪孩子玩耍、談心的時間都沒有,嚴重影響了家庭的和睦與幸福。 所以我認為,如果每個家庭的爸爸媽媽不再沉迷手 機,能夠多一些時間陪孩子,家庭生活一定會充滿更多的歡聲笑語!如果更多的人不再依賴手機,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微電影觀後感 7

「生命屬於我們的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暫的。」生命是唯一的,是寶貴的,世界因有了生命而變得更加精彩。而每起安全事故的發生卻將人的生命推到懸崖邊上或者是深淵。

而每一起事故都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正如「海因里希安全法則」所說,每一起重傷、死亡或者重大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起輕傷或者故障,而這29起事故障和輕傷的背後則有300起隱患或違章。安全並非不可捉摸,只是我們不夠重視,「海因里希」法則就說明了安全事故其重要的原因,一起安全事故的的發生一般有兩種原因造成,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可見安全的重點方向和實施對象還是在於人自身。

通過此次的'學習,讓我明白在工作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設備狀況都不能倉促應對,都需要多方面考慮,如需作業的現場設備運行狀況及環境,需要做哪些措施,並根據現場作業情況制定詳細的安全作業方案,確保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必須時刻保持警醒、互相監督,聯保、互保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切實落實好每一條安全措施。如遇突發事故要能舉一反三。其次是個人的工作狀態和責任心,我們每個人都要能合理的安排好自己作息時間,以保持每天能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狀態。而作為企業的一員我們也有責任對發現的安全隱患需及時上報,把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為無論從事任何作業環境提供一個良好的保證。

微電影觀後感 8

早兩天在網上看了一部微電影——《心的聲音》,是田家炳中學的學生拍攝的,讓我感觸頗深。

石林是一個盲童,他對生活有渴求,不放棄,還能夠去幫助別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高潔有一次考試沒考好,便一個人躲在了她發現的「秘密基地」里。她在這里碰到了一個小男孩即石林,卻根本不知道對方是一個盲童。石林告訴她:「幫助他人就等於幫助自己!」這讓高潔觸動很大。

當高潔在回家的路上撿到一個錢包,裡面有6000多元現金,她的第一反應是,失主應該很著急,於是她在原地等失主回來尋找錢包,她等了很長時間,甚至耽誤了回家寫作業的時間。最後她等到了錢包的主人,在確認無誤後,把錢包還給了失主。

失主知道高潔的姓名後,寄了一封感謝信到高潔就讀的學校,表揚她拾金不昧的雷鋒精神。爸爸媽媽也沒有再為成績的事責罵高潔,而表揚高潔做了好事!

正如石林所說,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我們要樂於助人,盡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從中收獲感恩和快樂。

微電影觀後感 9

今天我們在英旗看了一部微電影《賈二賣杏》。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主人公賈二院里的杏樹結了杏,然後他拿去賣。賈二賣得非常不順,第一位老奶奶問杏是甜是酸,賈二轉了轉眼珠,說是甜的,結果老奶奶不要;第二位老爺爺也一樣,賈二騙老爺爺又沒有得逞。後來,賈二對第三位顧客壯漢說杏是半甜半酸,壯漢更不要了,賈二最後只好沮喪地回到家中。

這電影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要誠實,不能說謊,要實事求是。因為如果你欺騙了別人,自己肯定要遭報應的,就像賈二一樣,最終一個杏都沒賣出去。所以我們一定要做誠實的人。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並沒有保持住誠實,這讓我感到十分羞愧。上個星期一,我們在班上舉行了數學小測。同學們都在動筆「沙沙沙」地寫,這時,一道難題「堵」在了我們通向一百分的道路上。突然,我的同桌,數學課代表眼睛一亮,嘴巴一咧,馬上動筆寫起來。我絞盡腦汁地想,就是想不出來,怎麼辦?一瞬間,一個壞念頭從我眼前閃過——抄他的!於是我抄襲了他的。後來,試卷發下來了,我的分數達到了姥姥的標准,考了個滿分,但是不知為什麼,我的心中就像有一塊大石頭似的,始終放不下。這讓我第一次感到了失去誠實的滋味,也讓我不再犯這低級錯誤,因為這樣良心並不好受。

看了今天的影片,想起我自己的往事,我又一次感受到,誠實是多麼的重要啊,千萬不能失去它哦!

微電影觀後感 10

微電影《禮物》講的是一年一度的教室節到了,同學們都給老師送禮物。有些人為了想要成為班幹部,就送一些很貴的禮物,讓老師對自己產生好感。可是老師卻拒絕了,她說「禮物只是表達感情的,卻不是達到個人目的的。送禮物只有自己做才能表達感情。這些禮物我放在這,下課你們領回去吧。」接著,老師給每個人發了一個文具盒。大家深受啟發。

微動漫《石話石說》講的是一個人和一位大老闆談話後,老闆忘帶了公文包,這是,公文包里跳出了一個惡魔,說他的辦公室太簡朴,只要把老闆公文包里的錢拿走,這辦公室就是金碧輝煌的了。可是,正當他要拿公文包的時候,從公文包里有跳出一個小天使,她說「不能拿!這是別人的東西,要歸還,不要被錢迷惑了!」惡魔不服輸,與天使打了起來。過了好一會,天使用一塊石頭要壓住了惡魔。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三國時東吳孫權派蘇州才子陸績到廣西任鬱林郡太守。此人為官清正廉潔,愛民遠錢,兩袖清風,任滿返鄉要經過一段水路。陸績隻身乘船,因身無長物。船夫說:「恐船體太輕,遇風傾覆,要有重的東西放上啊!」陸績聽了,便搬了一塊二米高的大石頭壓船平安返里。抵家後他將此石作為紀念物置於庭院中,稱為「兼石」。

這兩個故事講的都是一個道理:不要被錢誘惑了。

微電影觀後感 11

周五,老師讓我們回家人一看一部微電影,看完後並寫觀後感。微電影可真多呀,我始終拿不定主意該看什麼。最後,我的目光落在了《因小失大》這部微電影上,於是,我便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

這部微電影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由於一直玩電腦,當他交電費時發現電費很高。這時,他又恰巧遇到了一個朋友,他的朋友告訴了他偷電的方法。於是,他回家試了試,果真管用。可是有一次,他忘記倒轉了,最後在交電費時被查了出來。要被拘留五天,並罰款500元。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貪圖小便宜,是會吃大虧的。別為了眼前一時的利益,而不顧後果如何。

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因小失大的例子。每當超市打折促銷時,人們為了貪小便宜,就會一大堆一大堆的購買。結果買回去的零食由於太多,根本來不及吃,最後過起了,又只得全部扔掉。買回來的紙更是毫無節制的使用。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這部微電影告訴我們,千萬不能一心只想著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的禍患。

微電影觀後感 12

吉岡雙葉對田中洸懵懂的、強烈的、勇敢的愛。

曖昧的晚風,迷濛的黑夜,希望永遠走不到盡頭的堤壩,前面走著的覺得只差1cm卻像永遠也夠不著的存在的擁有可愛的發後際的男孩,不自覺升溫的臉頰,不知道該往哪兒放的雙手,撲通撲通跳動得越來越快的心,和再想一秒再害怕一秒再這么走下去一秒就會忍不住落淚的眼眶,在他說了那句「會害怕」的時候,全部防線就被攻破。

就像那天一起看日出的天空,讓人分不出是深夜還是黎明的天空一樣,洸,你總讓人分不清是溫柔還是冷漠。你說,我也讓人分不清是懦弱還是堅毅,但是我知道,此時此刻想走進你內心的這份心情,很堅定。

我是體會不了你曾經的艱苦歲月的心情,可是我盡力想去了解啊,這才不是沒意義的事情。我可以一次次重來,也是花了很多力氣,沮喪過,迷茫過的啊。你可以再找有意義的事情,就可以了,哪怕1%,10%,哪怕機會很渺小很微弱,但一天天一點點積累起來就足夠了。你可以笑,可以哭,可以再尋找自己的夢,有誰阻止你,都有我在前面披荊斬棘替你除掉他的!

田中老師說,我想你打開的那扇門,不是鎖上加鎖,而是壓根就忘了裝上門把,可是這么想走進去的我,也沒有害怕,我一定會用力地把它撞開!不單單要把它撞開,不單單要走進去,我也要把你帶進來。

這外面的晚風,這外面的美景,這外面所有愛你的人,你看,不單單他們把你烙印在了心裡,你也把他們烙印在自己的心裡了。

微電影觀後感 13

看了《心牆》微電影後,視頻開頭曾有一句史鐵生說過的話,「死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回過頭來想想,讓我頗有感觸,那就是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多麼重要。

視頻中的曽念蕪所經歷的一切,雖然過程心酸,但結局也算完美。一個人的一生也就僅僅的幾十年,為什麼人們要因為不必要的事來浪費生命。話雖如此,但正處於人生有著大好年華的我們,卻未必理解深刻。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貧苦。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苦難。也正是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我們所不知的一切。過早的經歷這些,也許會帶來你的困擾,但這些只是一時的,當你挺過它之後所收獲的,是你無法用金錢所換得的。這是屬於我們的財富,我們人生路上所積累的財富。我們就該經歷一切,讓我們健康成長。試想一下,倘若曽念蕪一開始就沒有堅持,而是選擇結束生命,那該留下多少的遺憾。正是應了那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從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或許有些事情還沒有經歷,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② 急求:黑澤明的(羅生門)電影的觀後感,從法律角度。

法律在與不在,都是問題——影片《羅生門》的法律解讀

時間: 02-05 08:49 作者:諶洪果 新聞來源:中國民商法律網

我的一位朋友曾說,黑澤明的《羅生門》是一部讓你看了以後雖然覺得有必要再看上一遍,但卻沒有勇氣重溫的電影。我不知道他的這番評論是不是有些過頭,但就我來說,當我今天再度觀看《羅生門》時,距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已是三年。三年了,我對法律和社會的理解應該說已經有所長進,但可以說,正是在這過程中與日俱增的困惑驅使我又一次想起《羅生門》,試圖品味它所蘊涵的法律意義。

可是,我似乎走錯了地方。對於《羅生門》這部偉大的作品來說,帶著任何一種特定目的、關注或取向走進它都註定會失意而歸。這種失意並不是黑澤明無法滿足你的疑問的那種失望,而是說你的視角成為了你進入「羅生門」的最大障礙。你本來想從電影所反映的某一方面獲得對社會、人性以及制度的深度認識,可是在黑澤明博大的關懷及深邃的洞察面前,你的這些企圖都成為了對影片的一種肢解,這樣的結果是使觀看電影者面臨更大的困惑。然而我仍然於心不甘,因為這部電影畢竟講述了罪惡,也講述了對罪惡的審判,所以我相信用法律的眼睛審視這部電影,一定會有所發現。

《羅生門》中出現的人物總共不過以下幾個:樵夫、武士妻子真砂、強盜多襄丸、丈夫武弘、庶民、和尚,以及一個襁褓中的嬰兒。故事的發生地點只有三處:罪案發生地樹林、審判地糾察使署、重述案件地羅生門。片子講述了一個普通的案件:強盜多襄丸在樹林里偶遇武士和他的妻子真砂,心生歹念、捆綁武士、強奸妻子,隨後殺害了丈夫。影片的重點是是圍繞這個案件,不同參與者如何從自身立場敘述案件經過的故事。所以說,它是一部直接以人的「敘述」為表現對象的影片。我們可以先來看看以下四人對案件的不同敘述:

樵夫的敘述:在影片開頭的第一次敘述中,他穿過樹林途中碰上那妻子和武士的丟棄的頭襆,一個市女笠,繩子,以及最後碰上那武士的屍體。然後他嚇跑了,徑直向差人報告。影片結尾他的第二次敘述是:他看到強盜完事後請求真砂嫁給自己,妻子割斷丈夫身上的繩子,希望兩個男人決斗,武士拒絕為她而戰,認為她是「無恥的婊子」。強盜也開始看不上她。她憤怒了,說這兩個男人才是真正的懦夫,從而慫恿兩個男人拔出劍艱難打鬥,最後筋疲力盡的強盜用劍而不是匕首殺了武士。在他看來,女人是狡猾的,兩個男人都是膽小鬼。

強盜的敘述:樹林里的風吹起了女人的面紗,使他心生歹念。他先誘騙武士同他 取盜墓之寶,隨後將貪婪的丈夫捆綁起來。出於對武士的妒忌,他當著丈夫面凌辱了的妻子。當他准備動身,離開那對遭到襲擊的夫妻時,那妻子撲倒在他腳下,說「不是你死,就是我丈夫死」,不願在兩個男人面前出醜。他割斷武士繩子,在決斗中英勇地殺死了武士。他佩服那個武士,能和自己斗二十個回合以上,以此顯示自己的勇猛。

妻子的敘述:被強盜佔了便宜後,苦苦祈求丈夫的幫助,但哭泣的她面對的是丈夫的冷漠和鄙夷,她痛苦回憶說:「到如今我一想起那副眼神,還覺得渾身的血都要凝凍似的。在他眼睛裡閃著的,既不是氣忿,也不是悲傷,……只是……只是鄙視我的冷酷的光芒。」極度絕望的她手裡拿著匕首撲向丈夫,她昏倒了,醒來後,看見那把刀插在了丈夫的胸口。

丈夫的敘述:將靈魂附在巫婆身上說話。強盜強奸了他的妻子後,好言安慰她,他見妻子從來沒有如此容光煥發。她背叛了丈夫,並要求強盜殺了他:「如果他(丈夫)活著,我就不能嫁給你。」但強盜因而鄙視妻子,將妻子摔在地上,問丈夫如何處置這樣的女人。這時妻子逃跑,強盜追去。後來武士在繩索被解開後,羞辱中將匕首刺入自己的胸膛。

我們發現每個人的敘述在關鍵之處都大相徑庭。完全一致的情節只是:妻子被強奸;丈夫被殺害,而這兩個事實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但至於丈夫如何被殺害,被誰殺害等,卻無法從四人的供詞中清楚判斷。正如樵夫最後說的話:「誰都只會為自己自私自利的行為辯護。」 樵夫的謊言是想要掩蓋自己偷走匕首的行徑;而強盜、丈夫、妻子的供詞又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軟弱,特別是他們三個的敘述都力圖證明是自己而不是別人殺害了丈夫。事實的真相飄搖不定,卻反而表明這些與案件有關的人都有著某種人性上的一致的和不變的東西,正是這種人性當中永恆的自私自利傾向、以自己堅強而不是軟弱為榮耀的心態,成就了對法律的超越,使得故事的講述者對是否能以法律來捉拿真正元兇並不在意,也成為導演黑澤明在片中刻意迴避法律在場的理由。

這一點在糾察使署的審判場景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這里,法官的角色被刻意隱去了,法官始終沒有現身,沒有發言。導演以平面拉開的鏡頭,使每一個接受審判的目擊者和當事人都長跪在觀眾面前。但雖然沒有法官,訊問的過程仍然能一個接一個地進行,所以整個片子並不缺乏程序,缺乏的其實只是最後的結論和宣判。沒有法官,既說明審判者的不必要,也說明審判的無所不在。惟其沒有法官,所以所有的觀眾都有機會成了法官;也正因為沒有法官,所以這些被審判的目擊者和當事人也無形中變成了法官。他們每次顯得急迫的交待都是在審問觀眾,挑戰觀眾(你們在這樣的情境下,不也一樣要撒謊嗎?),並使得跪著的受審者比我們這些坐著或站著的審判者似乎更有尊嚴。應當注意的是,在審判中,作為證人身份出現的樵夫和和尚,以及抓到強盜的商人,看上去都要謙恭和卑微得多,相反,作為當事人的強盜、丈夫、妻子,在敘述問題和表現自己的形象時,個個振振有辭,擲地有聲,甚至是義正詞嚴。所以這里的審判竟成了當事人對自我行為的彰揚和又一次表演,審判的權威和神聖性最終喪失殆盡。

然而,到底是什麼促成了這一切?我們知道黑澤明的這部影片恰好拍攝於二戰之後幾年,也許他想表達,對於過去的事件,其實是不需要審判的,也不需要追究事實的真偽,因為這些都不會取得什麼結果。但是,在此我並不關心電影所透出的政治寓意,因為黑澤明的偉大恰好在於他的電影能揭示某些具有普遍性的東西。法官此時的隱沒也許正昭示了法律的沉默。黑澤明想藉此高揚道德的力量以及人性在道德力量之下恢復光輝的可能,他也在進行自我探索和道德反省,所以就有了樵夫與和尚在羅生門對庶民重述案件的一出戲。

如果說糾察使署中目擊者和當事人所做的是面對著審判的敘述策略與自我辯護,那麼在羅生門底下,樵夫和和尚這兩個在法庭上出現過的人,面臨不是法官的庶民的質問時,所做的就是重述和重新面對事件的垂詢。只有在這種重述面前,他們才感到了困惑。重述從而開始具有了反思的意味。黑澤明以其高明的執導手法告訴我們:對於案件的真正解決其實必須等到審判之後,而內心的審判是沒有終結的。法庭上的申辯此時轉變為巨大的不安和恐慌,樵夫不斷喃喃自語:「不明白,不明白」,和尚作為道德正義的化身——雖然這種化身表現在他的身上是那麼無力,這時也和玩世不恭的庶民展開了一次對話:

庶民:兵荒馬亂年月,死個把人算什麼。羅生門上每天都有五六個無主的屍體呢。

和尚:是的,兵荒、地震、風暴、火災、荒年、疾病等,哪一個都比這死的人多,但沒有哪一個比這一樁更可怕。為什麼呢?「照方才這方事看起來,世道人心,簡直就沒法讓人相信了,這可比什麼強盜,什麼疫病,什麼荒年,火災,兵災都更加可怕。」

和尚的反思直接指向人與人之間的這種不穩定感和不信任感。他相信是這種維系人與人關系的道德意識在支撐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正因如此,我們就不能以兵荒馬亂作為自己不勇於擔當責任的托詞。道德於是取代了法律成為了人性復甦、人類拯救的希望所在。這種反思在影片的最後達到了高潮,那就是敘述完案件後,羅生門里恰好出現了一個哭泣的棄嬰。如何對待這個棄嬰,便成為對審判和反思成功與否的最後檢驗。庶民要剝去嬰兒的衣服受到樵夫的阻攔,庶民狡辯說:「這是個人不如狗的世界,誰要不自顧自個就活不成。」那把嬰兒無情遺棄了的父母難道不更邪惡嗎?而樵夫將匕首拿走不也是齷齪之舉嗎?慚愧的樵夫無言以對,但故事結束時,樵夫終於說服和尚讓自己收留了棄嬰。他說:「我自己有六個孩子,多一個也沒有什麼,對嗎?」這時候雨停了,陽光出現了,黑澤明用這樣的象徵性結局為道德的勝利和人性的光明劃上了完美的一筆。

也許這就是電影《羅生門》的核心寓意:人類如何面對自己的心靈,面對一切的審判和拷問。但是,不藉助於外在的力量,光靠內在的道德,能完成這樣的洗禮嗎?我們又想起了強盜在陽光下的罪惡,想起了電影中襯托著這罪惡的滂沱大雨。這一切都在放大著案件參與者對自身行為的壯烈性的追求——有了崇高,也就泯滅了同情;這一切也在預示著法律,以及法律之後的道德在這樣的人性尊容面前的威風掃地。它們都不再具有力量。在現代性的生存語境下,有了制度和法律當然不能從根本上糾正人性的邪惡,避免人類的災難,但假如缺乏了制度和法律,所有的道德終究也無法表現其力量及其力量的邊界。這是一種雙重失落的結局,所以導演最後刻意表現的樵夫收留棄嬰的情節就實在有些老套甚至讓人厭倦。這是黑澤明的失誤還是必然?

在這部電影里,黑澤明其實無意向我們展示什麼批判,他只是在進行一種深度挖掘。也因如此,他就不會在這部有關「自我審問、自我解答」的電影里探詢法律能否拯救愛情、生命、人性的問題,或者法律能否被這些愛情、生命和人性所拯救的問題,就像基斯洛夫斯基《藍》《白》《紅》三部曲所刻意揭示的那樣。所以《羅生門》中所表現的還是東方人特有的對於人自身的自得與自失的關注,它無法暴露人與制度,人與法律,甚至人與人之間實際存在的劇烈沖突。所以電影中不同的敘述者各自的對立的謊言背後乃是極為一致的共謀,他們有著同樣的自私,同樣的害怕軟弱和同樣的想要在法律和旁人面前展示驕傲。但是,害怕軟弱本身就是極大的軟弱。這樣也就沒有了沖突之中的掙扎,沒有了生存的困境和對困境的焦慮。因此,電影中的敘述者們可以嘲笑別人,但對自身的卻不敢投上哪怕是輕微的一瞥。他們以為固守著這種謊言之下的合謀就可以實現自我安適和相安無事。這一點也深深反映在黑澤明導演近乎執著的敘述手法上:他似乎早就預定好了所有的情節,所有的故事都不過是換種方式的重復,都在他的精心策劃和安排之下,包括裡面的陽光、樹林和雨水。這時,我似乎明白了我的朋友的那句評論:為什麼我們沒有勇氣再看這部電影,是因為我們有著和電影中人同樣的逃避心態,逃避一切面對自己的反復審判。

黑澤明的《羅生門》是一部能夠實實在在地敲在觀眾心上的電影。它沒有《布拉格之戀》那樣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也沒有基斯洛夫斯基的影片那樣的凝重甚至壓抑。黑澤明所表現的不是感動和人間真情,也不是法律和道德、人生相沖突的劇痛,所以他也就無意麵對這些問題並提出現代性的解答方案。我不知道這種「實在」如果不再是我們所期望的制度、歷史意義上的實在,它還能是什麼?是人性嗎?而它所展示的人性明明處處蘊涵道德的危機。黑澤明沒有給電影中的案件一個答案,似乎也就堵塞了回答人類疑問的一切答案。

這是我的困惑。作為法律人,我們似乎更願意從電影中看到對規則的追尋,對法律的依賴,看到法律和制度在拯救人類的過程中所扮演的巨大作用。我們甚至願意看到法律與道德、政治以及人的慾望之間無盡的沖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證明法律是一種獨立和獨特的力量。帶著這樣的期望進入《羅生門》,法律人當然會倍感失落。也許有人會說,黑澤明本來就沒有把法律納入他的視野,可是這明明就是一部與法律緊密相關的電影,其中有了殺人、有了強奸,也有了審判這一切的機構,卻偏偏遺忘了法律這個最重要的武器。黑澤明展現了法律缺席後人類尋找自我的過程,因為劇中破敗的羅生門也許本來就暗示人類出現過這種沒有規則、沒有法律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人類還得生存下去,這是問題的所在。那麼,在有了法律可以依憑、而且不得不以法律為依憑的時代,如何在法律中避免人類的屈辱,完成法律真正參與到人類事務中的壯觀表演,並從而實現法律對人類文明的拯救,這也是我們要面對的根本問題。

===============================
===============================
上文是從法理角度觀電影
你看是否有啟發
沒看電影,從劇情簡介看,其中的證據採信、自由心證等問題可以一談。

閱讀全文

與法制微電影3c心證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神秘世界歷險記大電影1 瀏覽:676
4k資源電影 瀏覽:132
二戰電影戰爭與回想 瀏覽:388
電影五鼠鬧東京在哪裡拍攝 瀏覽:964
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真實經歷 瀏覽:686
免費看永無止境電影 瀏覽:462
兩把半圓刀是什麼電影 瀏覽:537
兩個哥斯拉的電影天堂 瀏覽:924
電影鬼胎手機免費看 瀏覽:744
愛情來的時候微電影 瀏覽:541
電影2020下架的在哪裡看 瀏覽:876
播放動作戰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47
記得我電影完整版觀看西瓜 瀏覽:676
做個電影網站APP 瀏覽:827
ck手機電影網倫理 瀏覽:292
功課沒做完不能去看電影改為反問句怎麼寫 瀏覽:405
世界公認十大感人勵志電影 瀏覽:534
關於怪獸的一系列恐怖電影 瀏覽:939
手機拍攝電影特效軟體 瀏覽:119
黑街主題歌的電影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