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豆瓣9.0,獲得11項奧斯卡獎的好電影《美麗心靈》
近年來,心理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一部有關心理方面的電影,再度走近人們的視野。而且豆瓣評分高達9.0,獲得奧斯卡獎11次,提名4次。《美麗的心靈》這部以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很值得大家觀看。
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人們常說天才往往都是瘋子。年青時期的數學天才約翰••納什就更加印證了這句真理。20歲的他就已經獲得了卡內基獎學金而進入到人才濟濟的普林斯頓大學。他不善交際、不善言辭,往往一見面就能得罪朋友,或在追女孩時直來直去,大煞風景。影片中,納什顯得很焦慮。
這樣一個和周圍格格不入的人,其實內心是很渴望被愛,被認可的。所以他幻想出了他的室友-查爾斯,一個活潑、不羈的年輕人。這也正是他內心渴望的折射。我想他的內心深處也希望自己可以盡快的融入到新環境中。
另一方面,納什的焦慮還來源於學術上的壓力。看著同學不斷的有新的理論和原理的推出。而自己卻毫無建樹,納什陷入到了極度焦慮中。他不能接受失敗,就算是和同學下圍棋輸了也會讓他憤懣不已。教授的評判也對他造成了負面的心理暗示,讓他覺得自己的未來會一事無成。
他不停的寫著誰也看不懂的公式,氣急敗壞的撕毀草稿。這時,他幻想出來的查爾斯出現了,陪著他,安慰他,並幫他把笨重的寫字台推下窗口(其實是他自己推下去的),他告訴納什:「我沒有問題,你也沒有問題,他們有問題,答案在你工作的地方。」
出現妄想和幻覺是區別精神分裂和一般心理問題的關鍵。可見此時的納什已經有了精神分裂的問題。一個身體里住進了兩個靈魂。查爾斯還告訴納什他是正常的,問題出在別人身上。所以,納什的自我意識就覺得自己是個正常人。
天才就是天才,納什在酒吧偶然的機會下,參悟出了影響他一生的「博弈論-納什均衡理論」。這個理論的推出讓他得以進入夢寐以求的惠頓研究所。這個時期的納什顯出了自信、沉穩。但仍不被周圍人喜歡。他在偶然的機會幫助國防部破譯了情報密碼。這時,他的幻覺又出現了。
他意識到自己有破譯密碼的天賦,這些都是通過他幻想出的特工帕徹嘴裡說出來的。自認是一匹「獨狼」的納什,一下子有一種被認可,被重視的感覺。所以羅素•克勞,納什的扮演者,在這里有一個情不自禁的、似笑非笑的表情,我們可以感覺到納什內心在壓抑著的被認同的狂喜。我真是太喜歡這個細節了。這也是影片能得奧斯卡獎的原因。演員演技確實在線。
從此,納什開始了自己的特工生涯。他廢寢忘食的破譯著報紙、雜志,並秘密投放到所謂的聯絡地點。也就是在這個時期,納什遇到了他一生所愛,他的妻子艾西莉亞。並有了自己孩子。
但他的病情卻在日益加深。他幻想敵人發現了他,要來謀殺他。他陷在了惶恐中。這也進一步造成了他日常行為的怪異,直到他被送進醫院。主治醫生羅森告訴艾西莉亞納什的病情時,艾西莉亞疑惑了。但當她確認沒有室友查爾斯,沒有查爾斯的侄女,沒有特工帕徹,並將厚厚的未拆封的情報交給納什時,我們才驚覺,原來天才一直都是瘋子。
幾年後,納什病情穩定了,需要長期在家服葯。但他的內心卻是自卑的。他想再度被認可,他想工作。所以,他幻想的特工帕徹又出來找他了。他又開始了秘密的密碼破譯。直到艾西莉亞發現時,整個廢棄的倉房裡貼滿了密密麻麻的紙片。這里用了一個全景鏡頭,給人造成視覺震撼,讓人覺得毛骨悚然。
在於艾麗西亞爭執的沖突中,也讓納什有了靈光閃現的剎那。他確認了自己是不正常的,因為查爾斯的侄女瑪茜,並沒有長大。這是他幻想出來的人物,怎麼會長大。這個認知就是破冰點,一下子讓納什認識到了什麼是真實,什麼是幻覺。
天才之所以稱之為天才,是因為他們有一個最強大腦。而是做瘋子還是天才,是天堂還是地獄,也都是大腦的選擇。而納什正是大腦出了問題。納什拒絕再次入院接受非人的胰島素治療。他堅信給他時間,依靠他的智力,他可以控制自己,他說:「我的專長就是解決問題。」
納什開始了和自己的抗爭,和自己的大腦的抗爭,和自己幻想出來的人物的抗爭。在以後的幾十年間,直到慢慢接受了幻覺的出現。他知道他們和他共存,但也僅只是存在而已。就像和老朋友道別一樣,但他拒絕再給他們回應。我被他強大的意識所折服。這不是常人所能忍受和堅持的。至今他的案例還被心理學界作為精神分裂自愈案例在研究。
他重新回到普林斯頓大學,盡量融入到正常人的生活中,並開始教學。直到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白發蒼蒼的他,還是會看見陪伴了他一生的查爾斯,瑪茜和帕徹。但只是看見而已。
天才和瘋子,一個身體里的兩個靈魂,造就了納什的「博弈-納什均衡論」。我在為納什的經歷而唏噓的同時,我還想說說,影響了他一生的人-艾麗西亞。
二、執手一生,不離不棄
詹妮弗•康納利在劇中扮演的艾麗西亞,一個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孩。她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當然,據報道,現實生活中的艾麗西亞並沒有影片中的完美。她曾和納什離婚,後來因為納什獲獎和拍《美麗的心靈》的原因,又復婚。但也是貌合神離。我們不去管讓人遺憾的現實,只說電影《美麗的心靈》里的艾麗西亞。
艾麗西亞被納什的才華所吸引,主動接觸納什。誰說天才都很木訥,戀愛中的納什也給了艾麗西亞許多浪漫的回憶。夜幕下,納什西裝革履,風度翩翩。他一手環著艾西莉亞的腰,一手握著她的手,遙指星空。用他天才的想像給艾西莉亞繪制出了美妙的星圖。我想,就是在這個時刻吧,艾西莉亞的心裡就走進了一個人,一個天才的納什。
但美好總是短暫,當他們的孩子降臨時,納什的病情也走向惡化。艾麗西亞不得不接受現實。當她看到納什接受恐怖的胰島素催眠治療所受的痛苦,她背轉身,無聲的哭泣。
當納什病情好轉回到家。艾麗西亞一邊要打工掙錢,一邊要照顧孩子,一邊還要督促納什按時服葯。沒有一個人是聖人,艾麗西亞也有正常的需求。當納什因為長期服葯而不能滿足她的生理需要時,艾麗西亞被壓抑的慾望、委屈和對以後漫長、沒有盡頭的生活的無奈,一下子爆發了。深夜裡,她砸碎鏡子,發泄的大吼。看到這里,我真的很心疼這個女人,也為她的未來擔心。「無望」是她當時的寫照。
現實中,艾麗西亞選擇了離開納什。但影片中的艾麗西亞留了下來。並在納什病情再次復發後,羅森醫生和納什都要求艾麗西亞避開納什時。她留了下來。因為,當她聽到納什解釋為什麼停止服葯的理由時,她震驚了。納什說:「因為我不能工作,不能幫忙照顧孩子,不能回應我妻子的需要。」這是因為納什愛她。所以,艾麗西亞也選擇用「愛」來回應。她告訴納什,用「心」來感受。
艾麗西亞的留下,給了納什無限的支持與鼓勵。幫助他從精神分裂的泥潭裡一點一點的爬出來。正如結尾,納什在諾貝爾頒獎禮上的演講,也是他對艾麗西亞的深情表白。白發蒼蒼的納什站在台上,目光只注視著台下同樣蒼老了的艾西莉亞,他說:「今晚我站在這里,全是你的功勞。你是我成功的原因,也是唯一的因素。」
這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此生不渝,不離不棄」吧。
當然,人受環境的影響很深。所以,我還要在提一下對納什有特殊意義的普林斯頓大學。
三、包容與自由的學術凈土
當納什靠自己的毅力,病情有所好轉時,他和艾麗西亞都選擇回到普林斯頓大學。這里有他熟悉的環境,有他喜歡的學術研究。在這里,他遇到了以前的同學漢森。雖然,上學時他倆不是很融洽。但此時擔任普林斯頓要職的漢森卻很友善的接納了納什。他不但向學校幫他申請了一個圖書館的工作,而且在納什犯病時,緊緊的擁抱他,喚醒他。並在他精神狀態好轉,可以投入教學時,欣喜若狂地再一次向學校申請,讓他回歸講台。
漢森對待納什的態度也就代表了普林斯頓的態度。他們包容接納納什。讓他可以休養生息,可以繼續自由地、專注地進行他喜歡的學術研究。並且充分給與支持和鼓勵,讓納什得以發揮他的專長。所以,令人欣慰的,天才沒有被埋沒。天才最終走向了輝煌。對人才的愛惜和包容,也是這部影片讓我感動的地方。
普林斯頓有個傳統:人們會對他們認可的學者,獻上他們的鋼筆。那是他們對此人一生科研成就的鼓勵和肯定。納什獲知自己獲得了諾貝爾獎,仍是沒有自信。他擔心自己的病會影響他在大家心中的形象。然而,當他在普林斯頓咖啡廳,被所有學術界的人士送上他們的鋼筆時,他流下了淚水。我想此時的納什應該是欣慰的,因為他的終身成就被認可,也是他一直所追求的。
整部影片節奏緊湊,演員演技精準,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是難得的好影片,值得大家觀看。主題曲《all love can be》點出了電影的精華。納什最後的成功,源於他對艾麗西亞和孩子的愛,艾麗西亞對納什不離不棄的愛,還有普林斯頓對人才的愛。「愛」使一切成為了可能。
B. 誰有電影美麗心靈的百度雲資源
《美麗心靈》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CeLhzbN4fhoI3VSuhQN5bA
《美麗心靈》是由朗·霍華德執導,羅素·克勞、艾德·哈里斯、詹妮弗·康納利、保羅·貝坦尼、亞當·戈德堡、賈德·赫希、喬什·盧卡斯、安東尼·拉普、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01年12月21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
C. 跪求《美麗心靈(2001)》百度網盤高清資源在線觀看,朗·霍華德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Ke_Yvl7N9diVDOhDqj3vcQ
D. 電影《美麗心靈》講述的內容是什麼
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數學家約翰·納什(羅素·克勞飾)念研究生時便發明了他的博弈理論,短短26頁的論文在經濟、軍事等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他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
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他的妻子艾麗西亞(詹妮弗·康納利飾)的相助下,與被認為是只能好轉、無法治癒的疾病作斗爭。
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完全通過意志的力量,他一如既往地堅持工作,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他在博弈論方面頗具前瞻性的工作也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理論。而納什也成了一個不僅擁有美好情感,並具有美麗心靈的人。
(4)美麗的心電影西瓜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納什第一次看見帕徹的時候,把他稱為是「老大哥(Big Brother)」,這是參照了喬治·奧維爾的小說《1984》。後來,觀眾看見納什辦公室的房間號碼是101,這也是此書的一個參考。
片尾快要結束的時候,約翰·納什盯著自己喝的茶發呆,來源於一次真實事件。就在羅素·克勞會見真實的約翰·納什時,他花了15分鍾的時間沉思,來決定是喝茶還是喝咖啡。
約翰·納什在他演講的時候,寫在黑板上的那道難題確有其事。在數學物理學中有一個重要的理論可以直接得出這題的答案是1。
E. 美國影片美麗心靈的簡介
《美麗心靈》是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Jr.John Forbes Nash)。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作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於戰勝了這個不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這是一個真人真事的傳奇故事,今天納什繼續在他的領域中耕耘著。
1947年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羅素-克洛飾,Russell Crowe)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學習並研究數學。這個"神秘的來自西弗吉尼亞的天才"並沒有上預備班的經歷,也沒有遺產或富足的親戚資助他進入「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但普林斯頓最具聲譽的獎學金證明他確實屬於普林斯頓這個團隊。
這對納什或是對普林斯頓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優雅的社會交際他根本不屑一顧,上課也提不起什麼興致。他整天沉迷著的只是一件事:尋找一個真正有創意的理論。他深信這才是他應該從事的事情。
普林斯頓的數學系競爭十分激烈,納什的一些同學也十分樂於看到納什的失敗。但是,他們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無意地慫恿他當個偉人。一個晚上他與一些同學在當地灑吧娛樂,當時他們對一個熱情的金發碧眼女人的反應引發了他的靈感。當納什觀察著這些競爭對手時,常常在他腦海里醞釀的想法突然變得清晰起來。他隨之撰寫出了關於博奕論的論文----「競爭中的數學」----大膽地將現代經濟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理論作出了不同的解釋。這個已經被人們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變得陳舊過時了,納什的生活也從此發生了改變。
納什後來獲得了在麻省理工學院(MIT)進行研究和教學的工作,這可是一個眾人覬覦的工作,但是他對這些並不滿意。科學曾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獲勝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現在,冷戰盛行,納什渴望在這場新的沖突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他的願望得到了實現,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徹(William Parcher,埃德-哈里斯飾,Ed Harris)招募他參加一個絕密的任務,破解敵人的密碼。
納什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的同時,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耗神的工作中。在這里,納什受到了一種全新的挑戰,但是這次的挑戰卻是來自光彩照人的艾麗西亞-拉迪(Alicia Larde,珍妮弗-康奈利飾,Jennifer Connelly),一個物理系學生,她向納什引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的觀念----愛情。
不久,納什和艾麗西亞結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訴她他正在為帕徹所從事的危險項目。這項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後果將不堪設想。納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這項工作深深地迷住了,並最終迷失在這些無法抵禦的錯覺中。經診斷,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納什的遭遇讓艾麗西亞嚇壞了,她掙扎在被毀天才愛的重壓下。隨著每一天都似乎會給他們帶來新的恐怖,這對令人羨慕的伴侶已失去了當初讓人羨慕的份兒。但是艾麗西亞仍然在她愛著的男人身上發現了他的超凡魅力,這也是支撐她對他承諾的源泉所在。受到她那堅貞不渝的愛情和忠誠的感動,納什最終決定與這場被認為是只能好轉、無法治癒的疾病作斗爭。
謙卑的納什目標很簡單,但要實現這些目標卻是難上加難。處在病魔的重壓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興奮的數學理論所驅使著,他決心尋找自己的恢復常態的方法。絕對是通過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繼續進行著他的工作,並於1994年獲得了諾貝爾獎。與此同時,他在博奕論方面頗具前瞻性的工作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理論,而納什也成了一個不僅擁有美好情感,並具有美麗心靈的人。
F. 電影《美麗心靈》講的內容是什麼,看完之後有什麼感觸呢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美麗心靈,我覺得不止男主人公納什是這美麗心靈的擁有者,他的妻子、好朋友也是。
一句話叫做:時勢造英雄。一個偉人的誕生需要一個適合偉人誕生的環境。就算有像納什一樣的高智商人才,如果他出生在像納粹統治時代,那麼他的能力也是無法完全地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更別說被世人承認和贊許了。所以,一個能接受人才,給予人才一個展現能力的舞台的社會,也是製造偉人的必須條件。納什的朋友在納什收到疾病的折磨的時候,並沒有落井下石,沒有離他而去,而是慢慢地接納他,寬容他,照顧他。地方上的人也沒有唾棄他,沒有歧視他,而是寬待他,理解他,接受他。正是這種尊重人才,理解人才,歡迎人才的社會風氣,才能孕育出像納什這樣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