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黑魚微電影

黑魚微電影

發布時間:2022-11-21 23:44:19

① 片尾是一群小黑魚上岸把一個男子吃了是什麼電影

電影的名字是:《科學怪魚》
《科學怪魚》是由Mark A.Z. Dippé執導,繆斯·沃森、Tory Kittles、K.D. Aubert等領銜主演的恐怖片。

② 求一部吃人魚(好像是蛇頭魚)的美國恐怖電影

絕對是電影《巨鰻》!

劇情介紹:
四個大學生為了給自己的生物課掙點附加分,前往福羅里達州的沼澤地進行考察。本來他們是要去研究鰻魚的,沒想到他們的教授也在那裡製造了一個基因變種的巨型鰻魚。同時索倫教授的老友戴爾瑪,也在追尋巨鰻的下落。而一個警察則在追蹤兩個逃跑的罪犯時來到此地。一夥人就這樣與巨鰻相遇了……
在線觀看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5NcRYC11Zg/

③ 變黑的海鮮電影名字

變黑的海鮮的電影名字是《科學怪魚》。《科學怪魚》這部電影講的是基因改造的中國黑魚,而魚屬於海鮮的一種,挺好看的,風行上的評分是7.2分。所以變黑的海鮮的電影名字是《科學怪魚》。

④ 有什麼關於食人魚方面的電影么

英文名: Piranha

中文名: 水虎魚

導 演: ( 喬·丹特 Joe Dante )

主 演: ( Bradford Dillman) ( Heather Menzies) ( Kevin McCarthy) (基南·溫 Keenan Wynn) ( Dick Miller) ( Barbara Steele) 水虎魚全部演員表

上 映: 1978年08月03日

繼《大白鯊》之後,以「魚吃人"為題材的又一娛樂性影片。本片的序幕頗像《大白鯊》,也是描述一對青年男女在蓄養吃人魚的水池中游泳,突然被一神秘的魚群攻擊,鮮血四冒。其後,劇情隨著一個「尋人專家"馬琪的行蹤展開。由於鏡頭運用的靈活性和剪接的緊湊,片中多埸魚吃人的戲都拍得相當有驚嚇效果,有幾個鏡頭且血腥得教人不忍目睹。不過由於本片製作規模較小,戲劇性亦不如《大白鯊》濃厚,故吸引力比《大》片自然遜色一籌。情節的安排亦有些牽強,由此可看出商業電影「只求目的,不擇手段"的通病。

恐怖食人魚 (2004) (Snakehead Terror)

導 演:Paul Ziller
編 劇:A.G. Lawrence
主 演:布魯斯·鮑克斯雷特納 卡羅爾·阿爾特 威廉·戴維斯 Chelan Simmons Juliana Wimbles (更多)
上 映:2004年03月13日
地 區:加拿大
語 言:英語
顏 色:彩色
聲 音:Dolby Digital
類 型:科幻片 恐怖片 驚悚片 動作片

恐怖食人魚 (2004)故事梗概
一個為從經濟危機中恢復而鋌而走險的小鎮,時下正處於在化學有毒物質污染的湖泊中倖存下來並發生突變的兇殘的黑魚威脅之下。人們在一廂情願地為了復甦本地捕魚業而把人類生長荷爾蒙傾倒到湖裡時,這些魚轉變成了可怕的掠食者。在荷爾蒙的作用下,黑魚長成了巨型的怪物,狼吞虎咽地吃掉一切遇到的東西,並具有了在陸地捕食的能力。在湖裡食物匱乏時,它們冒險登上陸地尋找一切可食之物——動物、蔬菜、人類!
海底怪客,很多人問過了。

英文名: Plankton
中文名: 海底怪客 鬼船魅影
導 演: ( Massimiliano Cerchi )
主 演: ( Michael Bon) ( Loren DePalm) ( Clay Rogers) ( Sharon Twomey) ( Ann Wolf) (德蘭·薩拉菲安 Deran Sarafian)
劇 情:
一群大學生趁著假期開著小船出海遊玩,卻因為大意而被擱淺在海上,屋漏偏逢連夜雨的他們又遇上暴風雨,在大雨傾盆的情況下,他們找到了一艘遊艇,以為找到了桃花源,在裡面飲酒作樂,沒想到可怕的危險就隱藏在這座豪華遊艇里,來自海底的怪客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遊艇會變成鬼船?

⑤ 求一美國恐怖電影 關於蛇頭魚

科學怪魚
嗜血程度媲美大白鯊,凜冽指數超越大蟒蛇,致命、危險的深海水怪從亞洲偷偷地進入了路易斯安納流域。在此水域,長期生活在船屋上的居民才逐漸警覺他們的生命正籠罩著極大的危險。這條邪惡的大魚讓居民惶恐不安,甚至當居民逃到鄰近的島嶼,他們發現還是逃不出這條魚所帶來的恐怖威脅。

⑥ 全球怎樣看待海豚灣事件

日本的「海豚灣」——太地町海豚捕獵又一次引發了我們的關注。以寬吻海豚為代表的小型鯨類並不瀕危,其數量也並未遭受捕獵的威脅,合理有限無痛獵殺原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海灣圍獵這一獵殺方式並非如此,而且很多海豚並沒有快速處死,而是被送去了世界各地的水族館。在這里,它們的命運,恐怕更加凄慘。

海水為誰而紅

又到了每年太地町海灣被血染紅的日子。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以海豚灣之名為世人所知。

海豚灣,因路易·西霍尤斯(Louie Psihoyos)指導的紀錄片THE COVE聞名於世,這部片子獲得了第82屆奧斯卡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從藝術和觀點輸出的角度來說,這部影片是十分成功的。互聯網上也因此出現了一浪又一浪的針對捕鯨行為的譴責。壓力如此巨大,以至於在2009年「太地町海豚捕殺季」里,除去被賣給各國海洋館用作表演的之外,不少寬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被放回了大海。根據一個叫做「保護日本海豚」(Save japan dolphins)的機構統計,2011-2012年度太地町捕殺的海豚數量約為756頭,而電影上映前的2008-2009年度,這一數據是1484頭。請注意,雖然日本漁民的捕鯨行為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但其實大規模捕殺小型鯨類的行為並不只出現在日本,丹麥、加拿大等國也存在類似的「屠殺」。他們的獵捕對象分別是長肢領航鯨(Globicephala melas)和一角鯨(Monodon monoceros),場面之血腥並不亞於太地町——只不過,相比丹麥的法羅群島,日本捕獵的商業化程度不可同日而語。(詳情請見《丹麥捕殺「卡德龍海豚」,到底什麼情況?》一文)

丹麥法羅群島的捕鯨活動,捕殺對象是長肢領航鯨。

而且,和丹麥等地的快速直接獵殺相比,日本無論是捕獵過程還是鯨的結局,都要復雜得多。

合法的捕獵行為,與殘酷的屠殺方式

日本和鯨、特別是大型鯨類之間的關系,一直爭議不斷。日本漁民每年都會繞開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的禁令,以「科研」為幌子到南大洋獵捕灰鯨、大翅鯨和長須鯨。這確實是一種可恥的行為,那些大型鯨類的生存狀況十分糟糕,現存的大翅鯨可能已經不足12000頭,而且它們的繁殖率很低,這使它們的種群恢復速度極慢。

問題在於,包括海豚在內的小型鯨類,和大型鯨類的命運並不相同。目前日本、丹麥和加拿大的小型鯨類捕殺行為,本身確實是合法的,也難以站在生態角度譴責——因為它們的數量並未受到捕獵的影響。

《海豚灣》這部電影中多次指責IWC不把寬吻海豚等小型鯨類列入禁捕名單,但IWC這樣做確實有理由——寬吻海豚分布極廣,十分常見,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它列入「無危」,並估計全世界種群數量至少也有600,000隻,西北太平洋約有168,000隻,哪怕僅日本海岸也有4萬只,太地町的捕殺量無法造成影響。將其列入禁捕名單,似乎並不合理。

當然,海豚在動物界里相當聰明,上翹的嘴唇又讓人覺得它們好像永遠在微笑,但是這些顯然不能構成摧毀他人傳統和經濟模式的充分理由。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基於生態保護和動物福利的原則,確保這一捕獵沒有對整體種群產生沖擊、確保捕獵過程不對動物產生折磨和痛苦。顯然,把海豚驅趕到狹小的海灣里,數天不供給食物,這樣的具體捕獵方式違背了動物福利的基本原則。但是很多海豚沒有變成盤中餐,而是被賣給了世界各地的水族館動物園,這樣它們經歷磨難總該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了吧?

並非如此。

階下囚好過盤中餐?

呆在水族館里會比出現在餐盤里更幸運嗎?自1938年第一個以海豚表演為賣點的水族館開業以來,類似的商業機構在世界各處遍地開花。看過海豚表演的讀者很難想像它們的真正處境。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歐美各國相繼出台了一系列規范以保證這些海洋哺乳動物演員的基本生存。按照歐洲水生哺乳動物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Aquatic Mammals)制定的規范,一個容納5隻海豚的水池最小面積為275平方米,水深不得低於3.5米。換句話說,比人體量大一倍的海豚的最小生存空間僅有50平米大的一間房子大小。你可以想像一下,它們在那裡生活得多憋屈。科學界也早有是否應該禁止海豚展演的討論。(2011年4月29日《科學》文章《把海豚養在海洋館合適嗎?》)

終於,1985年澳大利亞政府出台報告,建議停止鯨類表演;同年維多利亞州成為第一個全面禁止海豚表演的州。1993年,英國最後一家海豚館關門。2005年,智利和哥斯大黎加下令禁止一切鯨類的圈養活動。

海豚灣里被活捕的海豚,近半死在中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的「海豚館」正在大江南北遍地開花。隨之而來的是媒體上隔三差五可以見到這樣的「感人故事」———人們又成功把異物從海豚的胃裡取了出來。曾經有一位海洋哺乳動物飼養員這樣對我抱怨:「好好的海豚,誰會沒事兒吃氣球玩兒呢?」。

此類報道屢見報端,背後的數字卻不為人知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自然保護監測中心(UNEP-WCMC)的數據,從1975年到2012年,日本報告出口了668頭活海豚,其中,330頭出口到中國大陸,46頭到韓國,34頭到美國,27頭到香港,25頭到台灣,其它國家進口數量較少。由於缺乏監管,國內飼養的鯨類的處境我們並不了解。在國內一家大型動物標本製作機構的庫房裡,我看到了很多來自國內各個海洋館的鯨豚屍體標本——寬吻海豚、白鯨、長肢領航鯨。

2010年2月24日,在美國奧蘭多海洋世界,29歲的雄性虎鯨(Orcinus orca)「體力控」(Tillikum)將女馴獸師道恩·布蘭楚(Dawn Brancheau)拖入水池溺死,這起悲劇被拍成了紀錄片《黑魚》(Blackfish)。虎鯨是體型最大的海豚,也許「體力控」只是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告訴人們,雖然它們嘴角永遠迷人的上翹,但它們並不高興。

從《海豚灣》到《黑魚》,鯨豚表演背後的黑幕正在被揭開

1.這部紀錄片本身就是為了揭露太地町大肆捕殺海豚的行為,呼籲人們保護海洋動物,所以別談什麼政治色彩太濃重不客觀,你要是覺得自己很明白,覺得影片不好那麼請你去拍一個客觀的出來,你行你上(微笑)
2.影片上映之前太地町是沒有對捕殺海豚有任何限制行為的,影片中也提到了,只要是他們看見的海豚,一隻都不放過。當地居民和政府共同分瓜利益,一年可以盈利幾百萬美金。即使是捕海豚,少量就已經足夠他們衣食無憂,而毫無限制的見一隻殺一隻以達到如此高昂的盈利,這是正確的行為嗎?影片所表達的觀點也是一樣,美其名曰是傳統,其實只是紅了眼,否則早應該有所節制。
3.該影片播出後全球的呼聲很大,迫於壓力太地町捕殺海豚的行為已經有很大節制,足以說明這部電影對於世界和海洋動物保護的意義。
4.別談什麼沒了傳統居民生存就有問題,全村人都只會殺海豚,別的什麼都不會干?生存手段那麼多,沒有了這種「傳統」,人也照樣能活。
5.大多數對影片和呼籲禁止捕殺產生質疑的人從根本上都是站在人類的角度出發,認為人類站在食物鏈頂端,弱肉強食,殺海豚跟殺雞鴨魚一樣。而我現在要說,這件事的根本壓根不在於什麼自然法則,大肆的捕殺最終會導致越來越多的生物滅絕,影片也有說明,一旦鯨類滅絕,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多大的影響,同樣也會嚴重影響人類的生活。
6.我們殺豬殺魚殺雞,第一,現在市面上的家禽海鮮基本都是養殖,不停地繁殖不會影響到人類和生態環境。而海豚和鯨魚都是野生動物,懂什麼叫野生嗎?它們也會繁殖,但再這么屠殺下去數量只會越來越少。第二,海豚肉含有大量的汞,吃了會對身體造成巨大傷害,因此不能食用,也就是說我們對於海豚的需求遠遠小於對雞鴨魚的需求,那麼殺那麼多做什麼?出售不了的海豚肉被發放到各個學校,毒害孩子孕婦,我只能說,你開心就好
7.關於影片中私自放生被囚禁海豚的問題,別跟我說什麼違反規定,都是扯淡。我們來做一個假設,你的親人或孩子被囚禁起來,為了人類自己的利益對他百般折磨做實驗,你心痛嗎?你會不會哪怕被拘捕也要救他出來?這些人也一樣,他們愛海豚,為他們心痛,就好像海豚是他們的親人一樣,所以他們寧願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把這些被困的海豚放生。而所謂的規定和法律都是人定的,我人類說什麼就是什麼,即使你是為了它好,但你違反了我定的規矩就不行,因為我是人(微笑)
8.影片中拍到海豚和潛水者一起嬉戲,為沖浪者驅趕鯊魚,他們主動親近人類,這些絲毫沒有誇大成分。海豚從來沒有傷害過人類,甚至幫助人類,而我們給他們的只是屠殺、囚禁、關在海洋館訓練供人們觀賞。大家都心知肚明長期的訓練給海豚帶來的傷害和死亡率,為了人類的享樂不顧動物的感受和死活,這是對的嗎?我們可以通過電視、文字各種方式了解大自然,還不夠嗎?
9.幾百年的殘忍捕殺,美其名曰是傳統,其實只是繼續濫殺的借口,你以為他們真的不知道這樣不好嗎?他們害怕暴露,阻止拍攝,跟蹤,就是因為他們知道這種行為是被人唾棄的,而他們還要繼續這么做並且認為這是對的,因為他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從小就耳濡目染著捕海豚的「傳統」,看著周圍所有人殺戮動物而長大的孩子,你認為他會怎麼想?只會是世世代代的延續,對從不傷害人類的無辜動物進行殘忍的屠殺。

人類真的應該好好反思,不要再說什麼物競天擇自然規律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衣食無憂,還不夠嗎?把所謂的傳統當做肆意捕殺海洋動物的借口,說到底都是為了一己私利,現在的大自然已經越發不堪一擊,污染了海洋土地,又禍害野生動物,這些都是應該的嗎?希望那些喊著影片不客觀,傳統習俗應該得到保護的人,多想想人類自己的問題,能夠明白問題的根本不在於傳統也不在於物競天擇,而是人類的自私。

⑦ 尋一部電影名字,是關於食人魚的故事,魚好象是中國黑魚的變種,故事發生在一個河或者是湖裡

海底怪客--- 一群大學生的放盪之旅演變為食人魚的饕餮盛宴

恐怖食人魚--- 化學泄露變異黑魚,尋找一切食物:動物、蔬菜、人類

水虎魚---- 以「魚吃人」為題材的又一娛樂性影片

⑧ 食人魚電影一共有幾部

食人魚電影一共有九部。目前沒有續集。

食人魚電影一共有九部:《食人魚3D》、《蛇魚怪》、《黑魚沼澤》、《食人魚3DD》、《巨型食人魚》、《青春H食人魚》、《食人鯧》、《食人魚2》、《食人魚》。

亞馬遜有一種非常恐怖的魚,在幾年前就一部《食人魚》恐怖電影風靡全球,也讓這類魚的名聲更是臭名遠昭。電影中它們嗜血狡猾,殘暴異常,所到之處任何活物都會在瞬間被吃得只剩枯骨。

(8)黑魚微電影擴展閱讀:

《食人魚》簡介:

《食人魚3DD》是亞歷山大阿嘉導演的一部恐怖片電影,由史蒂夫·R·麥奎因,傑西卡·斯佐爾,亞當·斯科特,伊麗莎白·蘇主演。 一年一度的春假到來,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紛紛湧向度假勝地維多利亞湖,他們縱情歌舞,尋歡作樂。

青年傑克·福斯特(史蒂芬·R·麥克奎恩 Steven R. McQueen 飾)追隨友人來到海邊。在電視人德里克·瓊斯的邀請下,傑克和心儀的女孩凱莉(傑西卡·斯佐爾 Jessica Szohr 飾)等友人登上了德里克的遊艇。

在一個幽靜的角落,女孩們盡情游水,享受美好的時光,卻不知危險正慢慢逼近。原來近期湖底的地殼發生變動,一群在史前時代因火山爆發而被困在湖底的恐怖食人魚重返人間,它們紛紛向毫無防備的人類發起猛烈攻擊。秀美宜人的湖泊一瞬間變成血腥殘酷的修羅場。

⑨ 求一部電影名字,好像是美國的,是一個人一直在敘述自己的故事,經歷了很多傳奇,像巨人還有別的什麼

這部電影是《大魚》
http://ke..com/view/423555.htm?fr=ala0_1_1

⑩ 金考拉國際華語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獎:《海洋天堂》
最佳導演獎:劉傑《碧羅雪山》
最佳男演員:李連傑《海洋天堂》
最佳女演員:娜真葉《碧羅雪山》
評委會特別推薦獎:《鮮花》、《鋼的琴》 故事長片獎:
最佳影片:《讓子彈飛》
最佳導演:姜文《讓子彈飛》
最佳男演員:泰迪羅賓《東風破》
最佳女主角:官恩娜《東風破》
評委會大獎:《皮克青春》
新媒體電影獎:
最佳短片導演:何偉鋒《小胖妞2》
最佳短片:《北京房事》
最佳長片導演:申奧《我不勇敢》
最佳長片:《人有三急》 2013年2月18日,2013金考拉國際華語電影節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頒獎典禮。現場公布故事長片獎、微電影獎兩個單元共9個獎項。
故事片單元
評委會大獎:《邊境風雲》
最佳影片:《這里,那裡》
最佳導演:松太加《太陽總在左邊》
最佳女演員:薛凱琪《懸紅》、黃姵嘉《寶米恰恰》
最佳男演員:楊坤《邊境風雲》
評委會推薦獎:《這里,那裡》盧晟導演作品、《大藍湖》曾翠珊導演作品
微電影單元
最佳短片導演:陳夢牽&劉姣 《我的小世界》
最佳短片:張喆 《紙片戰記》
最佳長片導演:顧長衛《龍頭》
最佳長片:張思慶《拾荒少年》 長篇電影單元
最佳影片:《愛的替身》
評委會大獎:《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
最佳導演獎:唐曉白《愛的替身》
最佳男演員:馬興春《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
最佳女演員:楊舒婷《愛的替身》
微電影單元
最佳影片:《一維》
最佳導演:沙漠《黑魚》 短片單元:
最佳短片獎:《盲鑽》
最佳導演獎:胡波《遠隔的父親》
長片單元:
最佳影片獎:《一首搖滾上月球》
評委會獎:《僵屍》
最佳導演獎:張榮吉《共犯》
最佳男演員:黃海波《勝利》
最佳女演員:倪虹潔《藍色骨頭》
評委會推薦獎:鄭開元《共犯》 最佳影片:《河》
最佳導演:張秉堅《東北偏北》
最佳男演員:陳建斌《一個勺子》
最佳女演員:王寧《照見》
推薦演員獎:央金拉姆《河》
評委會獎:喬美仁波切《照見》

閱讀全文

與黑魚微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60赫茲的電影哪裡找 瀏覽:460
百事可樂2020新年微電影 瀏覽:66
戰爭死亡電影 瀏覽:529
主題黨日看電影 瀏覽:289
熊出沒所有的大電影上映時間 瀏覽:98
全球票房最差100部電影 瀏覽:165
解憂雜貨店電影多長時間 瀏覽:601
閨蜜變成厲鬼復仇是什麼電影 瀏覽:198
電影密愛床戲片段 瀏覽:862
特別感人的農村題材電影 瀏覽:653
跟葯神題材接近的電影 瀏覽:501
手機觀看以後的電影在哪裡找 瀏覽:224
泥鰍過江電影在哪裡下載 瀏覽:807
日本拍的二戰日軍電影 瀏覽:986
韓國污電影網站在線播放 瀏覽:151
求澳大利亞電影克制網站 瀏覽:235
與警察有關的正能量電影有哪些 瀏覽:289
微信電影票哪裡看 瀏覽:501
什麼網站里的電影多 瀏覽:633
小電影女性spa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