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拍微電影用什麼攝像設備穩定性好一些
1.攝像設備
這是最基本的工具之一,攝像機或者單反相機。根據條件來選擇,現在單反是視頻微電影拍攝最佳的工具,甚至在很多電影拍攝中也會用單反。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單反相機。
2.承托設備
三腳架、穩定器、斯莫格兔籠。首先說三腳架,這是穩定攝像設備最重要的工具,不管是單反還是攝像機在拍攝中都離不開三腳架。其次,穩定器。主要用來拍攝運動鏡頭,常見是有手持穩定器,三軸穩定器,肩架,這些器材使用得當可以拍出來出色的運動鏡頭。第三,斯莫格兔籠,可擴展眾多配件,例如:三腳架,雲台,跟焦器,監視器,麥克風,閃光燈,遮光罩等,是微電影拍攝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器材。
⑵ 請問小成本拍電影用什麼攝像機比較好
你就用5D3就好了 說了怕你不信 現在很多微電影製作都是用的5D3
但是人家雖然機器是5D3 但是燈光很專業 你說逆光和弱光這兩種情況
根本不是靠寬容度可以解決的事情 而且5D3能輸出MOV格式 對你做後期也很有好處 你現在的問題就是對光的運用的問題 相信我 5D足夠了
如果真要推薦的話 現在往上一個等級 就是BMPCC
再高 就是RED 斯嘉麗 機身10W 全套估計30-50
再高 就是RED DRAGON 艾麗莎 這都是專業電影機器 機身20W+ 全套200W左右
相信我 除了拍會議和婚慶 SONY的EX FS系列那些手持的 根本沒人用
微電影也是電影啊 那是藝術創作啊 5D的色彩飽和度和銳度還是非常好的
目前在微電影這個方面還沒什麼對手 但是GH4看來是要充當一個高端攪屎棍的角色了 GH4出來的畫面非常透亮 很有點艾麗莎的感覺
但是晚上跟53的表現力相比還是有不同的地方 我個人比較傾向5D
現在我們航拍 白天是用GH4 晚上航拍用5D3
平時正常拍的話就是Red Dragon 你那種感覺主要還是光的問題
去片場看看專業的劇組是怎麼用光的 你就會豁然開朗的
⑶ 拍微電影一般都用的什麼機器啊
要看你什麼要求,影視是最燒錢的,如果是一般人或者學生拍電影的話,一般的DV就可以,或者有條件的話HD攝錄一體機是必要的,尤其對影視專業的學生來說,用DV就實在有點一般了。再好一點的話可以是廣播級HD攝錄一體機,一般的HD攝錄一體機,像索尼PMW-EX1R,這個真正嚴格來說只能拍紀錄片或者婚慶,包括廣播級的,廣播級可以錄制電視視頻,一般的HD機要幾萬,廣播級至少也10萬以上,這是一個節點。這之下的這兩種機器,之所以不能跟電影院放映的影片相比的根本原因是畫面,因為真正好的電影都是用膠片拍的,數碼攝像還是無法跟膠片效果相提並論,畢竟色彩柔和性等諸多方面差距太大了。不過也有畫面能跟膠片攝像機相比的非膠片攝像機,不過那叫數字攝像機,拍出來的片子也就是所謂的數字電影,不過效果跟膠片電影基本沒差,這類機器最實惠的當然是RED ONE和索尼F3,尤其是前者,基本上如果想要拍畫面好的片子的話,性價比最高的肯定是租用或者購買RED ONE了,RED ONE其實就極為專業了,裸機是沒法弄的,必須一整套配置,整個下來也要好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當然如果你更有錢或者大製作,直接弄一套阿萊什麼的膠片機,那一套幾百萬上千萬都不止了……當然還有一個最討巧的解決辦法,就是用5D2,價格沒HD攝像機那麼貴,但拍出來的效果都能與膠片機媲美了,說實話我一直不明白RED ONE以下檔次的HD機有什麼存在意義,就是因為5D2的拍攝效果遠遠優於這些機器,價格還便宜很多
⑷ 自己拍微電影,至少要准備什麼器材
拍攝微電影最基本的配置,VG20E套機,三腳架,加上一個腳輪。
後期的軟體用初學用繪聲繪影基礎用pr做片頭,佳能EOS 5D MARK II+REDROCK的支架+跟焦器+RODE VIDEOMIC +ZOOM H4N數字錄音機+瑞鴿LED監視器+福萊仕DSLR RIG肩托+螳螂臂+手持穩定器+MINI軌道佳能EOS 5D MARK II是大部分人的首選。就個人經驗而言,佳能EOS 600D在拍攝視頻時已經夠用了,而且翻轉屏在拍攝過程中還能帶來很大的便利。
為了實現更接近視頻拍攝的操作體驗,附件也很重要。一些國產品牌的產品也非常好用,性價比很高。視頻拍攝不再讓他人獨美尼康D800/D800E支持以FX、DX兩種畫幅格式錄制全高清和高清視頻,通過使用B 幀數據壓縮模式,能在H.264/MPEG-4 AVC 格式下以30幀/秒的速度錄制1080p全高清視頻並獲得更高的動態影像質量,D800/D800E可錄制清晰的立體聲,內置有外置立體聲麥克風輸入的介面。
經典之作的實用小升級佳能EOS 5D Mark III,高清畫質的幀頻增加了50fps。以慢動作播放也能得到自然的慢鏡頭影像表現。EOS 5D Mark III使用SMPTE制定的規格為基準,以時/分/秒/幀的形式表示時間碼。此外通過用新增的耳機端子連接市售耳機,能夠一邊確認錄音狀態一邊拍攝短片。小投入大產出佳能600D+曼富圖701雲台腳架+RODEVIDEOMIC+反光板+LED燈+高速SD卡。或者iPhone 4S+app,app的選擇很多,我們推薦VidEditor,免費版本就夠用了。
3大問題 要小心
1.從工業設計上來說,單反相機的設計是不適合手持拍攝連續、穩定畫面的,所以通過專業的支架進行改造是必須的。
2.相機鏡頭的變焦、對焦行程都太短了,很容易失焦。使用跟焦器是個不錯的方案,或者用超焦距這類的技巧。
3.要求照相機的錄音很精準本身有些「強人所難」。解決辦法就是買一個小MIC。對於個人創作的短片,劇本肯定是第一位的,編劇基本就是導演,所以推崇導演中心制,找來志同道合的朋友當演員和攝像師、錄音師,自己剪輯,輸出、上傳到網上。 商業微電影項目,就像是一個植入了產品廣告的短片。修改幾十遍劇本是很正常的,然後就簽合同開始拍攝,拍攝過程往往會被甲方打斷,不斷發過去讓甲方確認。最後時間實在不能再拖了,你們的微電影就做出來了,帶著「遺憾和無奈」上傳吧。
⑸ 拍攝微電影需要什麼樣的高清攝像機(設備)
REDONE比較合適。33mm畫幅,最高4K的解析度。目前很多微電影、電視電影、小投資的故事片兒都是這款攝像機拍攝的。
RED ONE是數字電影攝像機,其可拍攝水平像素高達4096(4K)的高質量清晰圖像,並直接將圖像以電子格式存儲在硬碟存儲器里,從而實現了全數字化製作。
(5)小成本微電影用什麼機器擴展閱讀:
Big RED ONE最大的看點來自於那枚1100萬像素的Mysterium CMOS,24.4×13.7mm(APS-C畫幅是22.5 x 15.0 mm)的尺寸顯示這是一款16:9規格的感光元件。
聯想到不久前有關索尼新型CMOS的報道,很顯然07年高端影像設備感光元件市場將是CMOS的天下,這款產品2540p的解析度將會對現有的主流1080p專業高清DV造成巨大的沖擊。
2006年美國NAB設備展上,與眾多佔統治地位的知名攝像機廠商相比。RED ONE只能算是一個無名小卒,甚至在當時被誤認為是一個騙子公司。
但就是這樣一個低調的小公司,在給我們提出一個全新概念後,在短短的兩年內攪亂了整個攝像機的市場。
⑹ 一般拍微電影是用什麼設備入門級合適嗎
一般拍微電影會使用電影機如red等,也會使用部分高性能的單反機,如佳能的5d3、5d4等。
入門級的攝影設備也可以拍攝微電影,如sony的a6300就是價格比較平民的一款拍攝設備,有些的功能甚至比肩專業的機器。
當然拍攝微電影也少不了燈、三腳架、反光板等常用的輔助設備。
(6)小成本微電影用什麼機器擴展閱讀
攝影器材是照相機、鏡頭及其相關附件、與攝影活動相關的各種設備、物品的統稱。包括膠卷這樣的消耗品和大多數攝影器材經營者所經營的攝影用坎肩、攝影包等都屬於攝影器材范疇。
攝影器材的范圍很廣,除了大家熟知的照相機以外,主要包含各種變焦鏡頭、定焦鏡頭、閃光燈、各種用途濾色鏡、相機包、照相機腳架、影室閃光燈、柔光箱、各種燈架、反光板、反光傘、外拍燈、攝像燈、石英燈、鏡頭蓋、遮光罩、三腳架、獨腳架、相機清潔用具、快門線等等,還包含上述器材的附件等。
⑺ 微電影拍攝器材有哪些
導語: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拍攝器材的便利條件,讓成本較低、節奏較快、內容多元的小短片成為了年青人躍躍欲試的拍攝內容。「人人皆導演」已經不是一句空話。不管是拍創意還是趣味的視頻,只要有人圍觀,只要你「火了」「紅了」,就能賺錢,這也是吸引新導演入坑的直接原因,但即使是短視頻,也要從器材出發,先好好了解它是怎麼拍的。
平台的福利能讓小短片快速成長,像微電影不需過大投入的影視製作,但作為小短片的導演,由於預算有限,前期的器材投入都要落到實處。不過器材就像吃飯一樣,可以豐儉由人,本文列入的器材僅是以微電影規格來劃分,希望通過羅列基本的器材,給入門玩家一些指引。
1、關於拍攝器材:單反/無反
體積較小、鏡頭豐富,兼顧動靜拍攝,價格相對便宜、畫質優秀的單反相機一直是攝影工作室的寵兒,從2008年佳能首台拍視頻的全畫幅單反EOS 5D Mark II開始,就拉開單反拍視頻的序幕。目前工作室設備以輕便型為主,一般會選單反或單電相機,比較流行的有佳能EOS 5D Mark III/5D Mark IV/6D/6D Mark II/80D,索尼A7S、A7S2、A6300以及松下GH4、GH5等。
最新一代的佳能5D Mark IV加入了4K視頻功能 佳能直出顏色討喜,略微調色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松下GH系列視頻強悍,長時間錄制、高碼流、內置log、4K解析度功能備受追捧;作為視頻界黑科技代名詞的索尼,不僅本身有強悍的高端電影機產品和技術,其拍攝的素材也很適合後期加工。以上都是新導演的入門首選,具體哪款就要看差異化功能哪項更吸引你了。
佳能EOS 5D Mark III身上終於加入了耳機*聽能力,滿足了攝像師的*聽需求。 拍視頻的相機要多留意其數據介面,看是否具備耳機*聽功能。有和沒有*聽的區別,對於微電影這種小成本製作來說,影響是很大的,因為單單看相機上的電平表是不可能知道聲音錄制的實際情況的,你只能知道,有沒有錄到聲音,而不可能知道它錄到了什麼聲音。如果,實際錄制出來聲音是滿滿的環境噪音而聽不清對白的話,重拍事小,後期剪輯時才發現就要背大鍋了。
不過,機身沒有耳機*聽介面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購買一個外接*視器即可,因為這些通過HDMI連接的,都是具有音頻傳輸功能的,但要留意的是,不是每一款外接*視器都具備耳機介面。
2、關於同期聲設備:無線麥、專業槍型麥
對於效果講究的片子來說,專業一點的收音也成為重要環節。如果用單反/單電拍攝微電影,聲音是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單反/單電機身具備收音能力,但功能太差;話筒不便操作,又沒有降噪、防風功能,要同期收音的話,最好的方案是使用專業槍型麥和無線麥。
專業槍型麥克風 對視頻拍攝要求比較高的朋友來說,音效的獲取是絕對不能輕視的,所以,使用外置麥克風是有必要的。配上專業型麥克風是為了得到更高質量的錄音效果,因為專業麥克風具備降噪、指向性聲音錄制能力,能更好地減小外界雜音的干擾。
一般來說,槍型麥克風麥克風用於錄制對白時,同時也能在不影響對白的前提下錄制環境音。而做法就像上圖這樣,使用長柄在不被拍攝到的情況下,讓麥克風接近主角,進行對比錄制。
專業無線麥克風 無線麥在拍攝時是十分實用的設備,能夠跟隱蔽地進行拾音工作。由於同時具備指向性的關系,所以盡量不能對麥克風有所遮蔽,這樣會影響錄制效果。但用起來會比槍型麥克風方便,畢竟能少用一個錄音師,對於成本低的微電影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麥克風的選擇有很多種,如果預算不足的話,還能選擇其他麥克風,只要確定,你選擇的.是能夠兼容拍攝器材的麥克風。
3、關於穩定及提升鏡頭感設備:三腳架、小滑軌、小斯
腳架的穩定性對於畫面的穩定有決定性的作用,無論是相機拍攝還是攝像機拍攝,一支好的視頻腳架決定了一個個片段的好壞。大家可以試想一下,一個好好的場景,大家發揮都正常,但腳架不穩導致抖了一下,這么一下,很可能就會毀了這個片段。
曼富圖701HDV專業攝像雲台 對於拍攝視頻來說,一般球形雲台在活動時不能保證轉動拍攝時的水平和轉動穩定問題。因此需要專業雲台來適配視頻拍攝時的操作,專業雲台具備了適應的阻尼,能夠為攝像師的使用提供平滑的轉動感受,使畫面更加穩定,移動更加自然,很好地解決了這問題。
電動滑軌 除了不能省的前兩者,對於提升鏡頭感的移動和推拉效果,就需要藉助必要的輔助設備:例如要拍攝穩定的長鏡頭畫面,可以選購適合跟拍的小斯;小滑軌則可以完成傳統導軌能做到到的跟拍推進鏡頭功能,還可以取代小搖臂的部分功能(比如將軌道斜側鎖定,完成升降拍攝),是一個投入小、效果好的短片利器,。
4、關於准確跟焦:大屏+手動對焦、跟焦器
對於視頻拍攝來說,手動對焦往往比自動對焦實用,但是使用手動對焦的話,由於相機/攝像機自帶的顯示屏基本不大,在沒有合焦提升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單靠機身顯示屏去判斷對焦是否成功,而且還往往很容易出現誤判的情況。
通過相機自帶的無線控制和*控功能, 連接大屏手機*控也可以較方便的實現手動對焦
跟焦器 因此解決的方法之一,是我們需要一個大的*視器,同時具備無線控制功能,可以方便地進行手動對焦;如果沒有搭載使用專業的電控儀器進行自動對焦的話,都會造成畫面變化突兀等情況。其最方便的當然是購置跟焦器來實時控制鏡頭焦點,比手擰鏡頭,它會更順滑及精確跟焦。
總結:短視頻技術門檻不斷降低,用戶移動設備的硬體和網速不斷提高,短視頻的內容得以在市場迅速普及。很多吃瓜群眾對短視頻的拍攝不甚了解,有的認為是小打小鬧,也有人認為門檻較高;但空談無用,只有真正去做的實踐派,才能抓住短視頻發展好機會。
⑻ 想知道拍攝微電影或者花絮需要什麼影視器材
華視風行 有大量影視器材租賃185 1312 7642
1.索尼ex1r,索尼X280,索尼a7s2,索尼FS700,索尼fs7。
2.松下153,松下130,松下160,松下p2。
3.佳能5D2,佳能5D3,佳能5D4。
4.鏡頭:佳能大三元(16-35.24-70.70-200),佳能24-105,紅圈百威,CP鏡頭組,UP鏡頭組。
5.大型輔助設備:航拍設備(大疆精靈4,大疆御),8到12米大搖臂,4-8路洋銘導播。
6.小型輔助設備:大疆如影,電動滑軌,大監視器,3米小搖臂,無線圖傳,gopro,靈眸
7.收音設備:挑干話筒,指向性麥克,小蜜蜂,H6錄音機,R44錄音機。
8.燈光器材:銳鷹LED燈,各種鏑燈(1.2,1.8,2.5,4k鏑燈),鎢絲燈,紅頭燈。
⑼ 為什麼很多短片甚至部分電影都使用佳能5D2拍攝
單反拍視頻,曾經在五六年前颳起了一陣旋風,直到現在這陣風仍未結束。
曾經攝像機拍視頻,照相機拍照片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情,各司其職,互不幹擾。直到尼康d90將視頻拍攝功能加入了單反照相機中(標清標准),單反相機從此具備了攝像功能。但真正讓單反相機拍攝視頻成為一種風尚的就是佳能5d2。
佳能首次將1920 1080高清解析度的視頻拍攝功能加入5d2相機,原本只是想拓展單反的應用范圍,嘗試性增加一些新的機身功能,並沒有寄希望於這樣一個功能能帶來什麼後續反應,但歪打正著,沒想到這個功能的添加使5d2成為一代視頻神機。
人們早已習慣了攝像機拍出的平淡畫面,僅僅覺得視頻只要清晰就可以,但一些視頻工作者突然發現,全畫幅CMOS的單反5d2高清視頻拍攝出來的效果簡直猶如電影畫面般唯美,比普通hdv攝像機效果好看太多了,所以逐漸嘗試將5d2作為視頻主機拍攝一些婚禮片,居然取得了巨大的市場反應。以全畫幅帶來的夢幻般的淺景深效果,高感光度,漂亮的畫面顏色是傳統攝像機全都無法做到的,因為單反的CMOS感光元件是攝像機的數十倍,其在景深、感光度、色彩等方面的優勢非常大。
於是,以馬來西亞mayadstudio為首的婚禮視頻工作室開始大范圍使用5d2作為視頻主力機型拍攝婚禮紀實和婚紗短片,國內24格等團隊也用單反相機開始拍攝婚禮片,都獲得了非常大的影響力,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特別是梁靜茹等明星的婚禮也都使用單反拍攝,更使得這種拍攝方式形成了風潮。一些電影學院和低成本短片製作工作室也開始應用單反相機,而好萊塢電影《勇者行動》使用5d2相機拍攝的消息流傳開來後,將單反拍視頻的流行風尚推上了高峰,迅速在全世界范圍內流行開來。後來各類電視媒體、廣告公司等也紛紛加入單反拍視頻的行列,例如著名的《舌尖上的中國》除主力機型使用小型電影機外,很多鏡頭都是佳能單反輔助拍攝完成;很多法制類節目的案例還原拍攝也都使用了單反相機。
5d2這類單反相機拍視頻畫質上超越了傳統攝像機,從感觀上達到類似接近電影畫質的效果,但其成本要遠低於電影攝影機arri、red等昂貴機型,僅僅一部相機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完全滿足了民用市場需求,因此高畫質、低成本造就了單反視頻的流行。另外,由於相機體積比專業攝影機要小巧不少,因此在一些電影拍攝中,將相機用於拍攝部分不利於放得下攝影機的地方所需要拍攝的鏡頭,其靈活的特性成為電影輔助拍攝設備,例如部分《美國隊長》電影中的鏡頭就應用了佳能單反。
可是,單反拍攝視頻遠不如攝像機舒服,完全按照照相而設計的機身持握方式、難以平穩的穩定性、單次攝錄時間很難超過半小時、卡頓的鏡頭變焦效果、基本不可用的自動對焦和跟焦、錄音功能很原始且有鏡頭雜音錄入等等都是單反拍視頻的缺陷,它需要配合大量輔助設備才能完成視頻拍攝,三腳架、獨腳架、斯坦尼康、滑軌、小搖臂、收音話筒等等,為了追求畫質,不得不付出這些代價,但這並沒有阻止單反視頻的流行,反而很多廠家看到了商機,順勢而為,不斷完善相機上的視頻拍攝功能,使相機基本成為了拍攝照片和視頻二合一的綜合產品。
被佳能5d2帶起的這陣相機拍視頻的風潮流行到了現在。當相機拍視頻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現象時,傳統dv和小高清等產品受到了不小沖擊,曾經的主力視頻攝像機,現在只能專攻企業會議視頻記錄、課程視頻、隨行記錄等以記錄和長時間拍攝為主的民用視頻市場(電視媒體專業領域依然是攝像機的天下),而反觀相機市場,卻頻頻出現視頻強機,比5d2單打獨斗的時代豐富了很多機型。佳能除了繼續發揚單反視頻的優勢傳統,在5D4機型上增加了4k解析度、全像素雙核自動對焦等強大視頻功能,讓單反繼續充當工作室主力機型,更是開發出了cinema EOS專業視頻可換鏡頭系列機型,不斷向電影機產業邁進。
松下gh系列相機,從5d2時代就是一款非常有競爭力的視頻機型,被破解的gh2無反相機擁有高碼率視頻拍攝能力,是當年唯一能在相機視頻領域與佳能叫板的機器。現在,gh已發展到了第六代gh5s,其已經無需再由玩家破解就擁有了超強視頻功能。
索尼始終是專業視頻領域的巨頭,其生產的專業電影攝影機在國際電影市場佔用一席之地,但曾經的索尼習慣了區分專業、民用產品的界限,技術從來不輕易下放;為了保護自家攝像機產品線,也從來不會在相機上放入高階的視頻功能。但佳能5d2的成功,給索尼深深上了一課。從此之後的索尼,將各種黑 科技 視頻 科技 紛紛往無反系列相機a7s上下放,高碼率、log、專業編碼格式、pp值調節等逐一放到微單上,但已經錯過了佳能創造的那波視頻風潮。因為索尼的強大技術後盾,近幾年在視頻相機市場逐步搶回了一些被佳能蠶食的市場,挽回了一些民用市場份額。
當今的視頻相機已經不再是5d2風光無限的時代,上述各廠家都有了較為完善的視頻機型,但是不能否認,如果沒有當年5d2開創的相機拍視頻的模式,也許就沒有今天相機視頻百花齊放的競爭局面,消費者也可能用不到畫質好、體積小、價格不算太高的視頻類相機,或許還依然遵循著相機拍照片,攝像機拍視頻的傳統。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佳能5d2不愧是一代神機!
不是所有電影都必須去電影院看 同理可推不是所有電影都必須用專業電影攝錄機拍攝 很多微電影甚至是手機+穩定器拍的 只要劇本好 手法到位 就是好電影 佳能還是尼康還是華為小米都一個樣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用單反相機拍攝視頻,特別適合表現特寫,和人物或景物比較固定的場景,如人物專訪之類的。但單反相機特別不適合拍運動類的視頻。因為單反相機畢竟是用來拍攝圖片的,對視頻的跟焦功能做的比較差,拍攝移動速度較快、尤其是前後移動的人或物體時,會不跟焦,難以拍到很好的效果。
單反相機拍攝視頻的效果現在已經非常好了,特別是現在主流的旗艦機型,都已經支持了4k視頻拍攝,而且是真正的4k,效果非常的清晰。
我組織過一些活動,我也聘請過攝影攝像團隊,他們也在使用全畫幅的單反相機進行錄像。
不過群主說的5d2應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因為現在使用單反相機錄制視頻的話,沒有4k視頻是實在拿不出手的。包括佳能的全畫幅相機6d以及6d2,都只能拍攝1080p的視頻。而5d4、d850等旗艦級相機是可以拍攝4k視頻的,4k視頻的優勢在於即便截取視頻中的1/4的區域,導出來也是一個標準的1080p視頻,後期空間非常大。
如果我不說的話,可能大家都會以為下面這張圖是一張照片,但是實際上它是由4k視頻中導出來的單幀畫面。可以看出來,他的細節還是非常完善的。
而且現在市場上適配單反相機和微單相機拍攝視頻用的穩定器也越來越多了,無論是大疆還是雲鶴品牌,都推出了數款單反穩定器,使得他們拍攝視頻的穩定效果更強於攝像機。而且對於攝影團隊來說,既然有一個能夠替代攝影機拍出高畫質的視頻的單反相機的話,那麼就沒有必要再花費額外的昂貴費用去添置一個專門的攝像機。
因為當年拍能拍電影級畫質和畫面的專業攝影機都很昂貴,5d2在當年領銜了像素畫質機和低成本電影級攝像機,取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
首先,佳能相機的視頻功能一直是比較優異的。這種自帶屬性使得一波又一波視頻創作者選擇佳能,且如滾雪球一般。
其次,佳能的鏡頭群是可以和部分佳能攝像機共用的,這個尼康根本沒法比(它就沒有攝像機)。
再者,佳能的菜單設計比較適合單手操控。拍視頻的時候,另外一隻手是需要掌握攝制附件的,獨腳架,穩定器等等。
最後,單反的塊頭決定了它的靈活性。相對於大機,有些沒地站的場景下,還是小機子靈活。當然,這也跟畫面的其他要求有關,這里再展開就啰嗦了。
佳能的5D2俗稱「無敵兔」,突破性地實現了拍攝全高清(1920 1080 Full HD)短片的功能,因為鏡頭可選范圍大,配合大型的圖像感應器,大光圈鏡頭拍攝,能夠獲得很小的景深,形成強烈的背景虛化效果;全畫幅感應器的低噪點特性,使暗環境下的動態影像拍攝也具有出色的畫質;高像素確保了動態影像的畫質,達到了高清的水平。正是因為可玩性強、而且實際效果也很好,所以很多短片甚至部分電影都使用佳能5D2拍攝。
其實經常玩相機或攝像機的朋友都有這個體會,數碼相機的攝像水平相對而言要比攝像機的照相水平強很多。其實這主要是和兩者的內部結構有很大差別。但5D2雖然攝像能力較強,甚至勝過很多攝像機,但和專業攝像機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所以具體選擇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具體預算來決定。
這得感謝網路時代的發達,要從幾方面來分析,1,從電影受眾方面來說,人們看一段影片無需等影院上印,無需等電視台播放,每個人都能從手機上或電腦上看到自己喜歡的片,生活節奏的加快,微電影順應而生,觀眾無需看一部又悶又長的片,手機或電腦就能看,甚至坐地鐵的閑暇時間就能看,這是以往不敢想的。
2,從內容製作方來看,極大降低了門檻,以前拍部片要幾十上百人的隊伍和大量資金,如今只需三四個人的小團隊加少量資金既可,那麼5D2這樣的民用機器已經在畫質,景深等方面能滿足大部分傳統電影的效果,並且也沒指望在大銀幕播放,只要能在手機或電腦讓人看了就好,5D2已能完全滿足,自然受到小團隊低成本微電影的喜愛,5D2流行起來就不奇怪了
3,從機器投資與性能方面來說,傳統電影電視機器太大太貴,操作也太專業,與一般百姓相隔甚遠,而5D2這樣的民用照相機操作簡單,尤其是可換鏡頭,隨便就能創造各種長焦微距淺景深效果,而且價格也並非高攀不起,如果相對傳統拍電影電視機器來說花不太多的錢能實現70~80%的效果,那麼單反拍電影受歡迎是必然的
總結一下,機器便宜,性能夠,能滿足觀眾,團隊成本低,網路的發達,滿足了單反在微電影小視頻時代的需求,自然能火起來
因為這是第1台能夠拍攝1080P高清視頻的單反相機。創下了一代 歷史 先河。也正是因為這台機器,從此有了微電影這個概念。
⑽ 拍微電影需要哪些器材
單反一台、挑桿話筒一個、錄音筆一隻。
一、錄音筆、挑桿話筒
如果用單反拍微電影,聲音是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單反具備錄音能力,但功能太差。
話筒不行,又沒有降噪、防風等功能。
所以拍同期聲的話,必須配挑桿話筒、錄音筆。
實際上錄音筆是必要條件,可以說如果沒有錄音筆和挑桿話筒就沒法拍微電影。
但想拍出電影風格的畫面,還需要很多的附件。
二、小滑軌
小滑軌可以說是微電影拍攝利器。
從用途來說,小滑軌已經脫離了軌道的范疇,有了自己的用法。
功能與傳統的軌道已經不同了。
用小滑軌可以完成傳統軌道的跟功能、推拉鏡頭功能。
還可以完成部分小搖臂的功能
例如將軌道斜側鎖定,可以完成升降拍攝……
三、小斯
拍微電影的話,小斯坦尼康當仁不讓。
有了小斯你可以拍出手提長鏡頭風格。
當然用這玩意你的有臂力,還得練功的說。
四、跟焦器
少啥也不能少了跟焦器。
沒了跟焦器,別說跟焦了,聚焦都費勁。
可以說是拍微電影的必備品。
五、小搖臂
如果從影視劇拍攝的角度看,小搖臂是必備品。
不誇張的說,在影視劇中一半鏡頭離不開小搖臂。
六、遮光斗
關於遮光斗,一直很有爭議。
有些朋友認為很有用,另一些則認為是「樣子貨」.
實際上遮光斗在控制雜光方面確實很有用,但這要看的質量要求標准。
如果要求畫質精確,就得用遮光斗。
七、軌道
如果有條件,還是帶上軌道吧。
穩定、可靠!
如果你拍一個微電影,有這些固然好。
沒有,也沒關系!
其實微電影的概念就是「拿起來就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