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世上已千年微電影

世上已千年微電影

發布時間:2022-11-17 04:26:29

Ⅰ 「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這種說法的科學依據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體系中,有著這樣的一句話,叫作「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是說天庭的神仙們在仙界中過了一日,大地上的眾生就已經度過了一年之久。這句話一直被認為是我國古代人民的想像創造之一,但是近年來,隨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普及,大家彷彿恍然大悟:這不是和現代物理學不謀而合嗎?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時間並不是絕對的,引力場就可以影響時間的流逝。我們都知道,上世紀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徹底改變了我們以往認為的「絕對」時空觀。在他的理論構建下,時間空間可以被很多因素所影響,比如說「光速」就是:「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而引力場中的引力越強,人類所體驗到的時間也就會越慢。在電影中,男主人公是穿越到了黑洞當中去,黑洞中的引力可謂是不言而喻,「黑洞一小時」堪比「地球七年」絕對不是無稽之談。

Ⅱ 求一部中央6曾播的老美國科幻電影,以前的名字好像叫《千年》

攔截時光隧道 Millennium (1989)
比爾是航管局的工程師,由於一架波音747客機神秘失事罹難,為調查失事原因,意外結識了露易絲,原來她是來自未來世界的人,可自由穿梭於時光隧道,為找回一枝失落的時空槍而返回地球,比爾欲追隨露易絲返回第三世界,由於他的入侵,造成時空的大混亂,引發整個未來世界即將崩潰···。

(不管怎麼看都是這部片子,而且millennium的中文直譯就是千年。另外飛機失事不是沒有屍體,而是根據飛行員最後的通訊,在失事前乘客已經被燒焦了。)

Ⅲ 星際穿越一小時等於七年的橋段,有何科學依據

相對論認為,引力變化會引起時間變化,這就是星際穿越中這個橋段的科學依據。克里斯托弗諾蘭可以說是當世影壇中最負盛名的導演之一,在全世界擁有著數量龐大的影迷,小編作為豆瓣用戶,也算是這位鬼才導演的粉絲之一。克里斯托弗諾蘭的代表作可謂就是《星際穿越》,《黑暗騎士》和《致命魔術》了。其中星際穿越可以說是他在網路上引發最大熱議的一部電影。在這部電影中,主人公曾經進行了“黑洞穿越”,一個小時之後,地球已經過去了七年之久。這有何根據呢?

綜上所述,電影中的這個橋段的科學依據就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Ⅳ 世界上真的存在時空隧道嗎

實例一:

1990年9月9日,在南美洲委內瑞拉的卡拉加機場的控制塔上,人們突然發現一架早已淘汰了的「道格拉斯」型客機飛臨機場,而機場的雷達根本找不到這架飛機。

機場人員說:「這里是委內瑞拉,你們是從何處而來?」飛行員聽罷驚叫道:「天啊!我們是泛美航空公司914號班機,由紐約飛往佛羅里達州的,怎麼會飛到你們這里,誤差2000多公里?」接著他馬上拿出飛行日記給機場人員看:該機是1955年7月2日起飛的,時隔了35年。機場人員吃驚地說:「這不可能,你們在編故事吧!」後經電傳查證;914號班機確實在1955年7月2日從紐約起飛,飛往佛羅里達,突然途中失蹤,一直找不到,機上的50多名乘客全部都賠償了死亡保險金。這些人回到美國家裡真令他們的家人大吃一驚。孩子們和親人都老了,而他們仍和當年一樣年輕。美國警方和科學家們專門檢查了這些乘客的身份證和身體,認為這不是鬧劇,而是事實。

實例二:

著名的「泰坦尼克號」游輪的遇難者再現更令人震驚:1912年4月15日,世界最大的豪華游輪「泰但尼克」號在首航北美的途中,困觸撞流動冰山而不幸沉沒,造成了1500多人死亡的大悲劇。80多年過去了。美國的《太陽報》於1993年3月8日上旬報道了"泰坦尼克"號船長史密斯再現的秘聞,接著英、美各報對此奇特超自然現象作了更為具體的報道,成為"時空隧道"的熱門話題。

1991年8月9日,歐洲一個科學海洋考查船在冰島西南387公里處,發現一座冰山上坐著一位60多歲的男子,他穿著本世紀初的船長制服,靜靜地吸著煙斗,雙目眺望著大海。但誰會想到,他就是80年前沉沒在大西洋中的"泰坦尼克"號船長史密斯!

史密斯船長被救上這艘科學考查船,立即被送往奧斯陸。在醫院里,經著名的精神病心理學家喻蘭特博士認真檢查後,認為他生理和心理一切正常。科學考察船的負責人、著名海洋學家艾德蘭博士和病理學家哈蘭特博士在1991年8月1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向歐洲新聞界宣布:經英國海事機構的指紋和照片驗證和航海記錄表明,救起的這位老人確確實實是史密斯船長,他現在有140多歲了。據海洋學家艾德蘭博士說,在營救史密斯船長時,他拒絕援救、並稱應與"泰坦尼克"號共存亡。這是一位船長應該做的。確實,在"泰坦尼克"號沉沒時,史密斯船長在指揮營救,拒絕登上救生船並和"泰坦尼克"號一起沉沒在大洋之中。史密斯船長一直認為"泰坦尼克"沉沒是發生在昨天。此事如何解釋呢?歐美的有關海事機構認為,史密斯船長是屬於"穿越時光再現"的失蹤人。另外,考特太太也是這艘船的遊客,於1990年9月被一艘拖船救出。

實例三:

1968年6月1號深夜,兩輛高級轎車在南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郊疾馳著。六月天,在南美是冬季漸漸降臨的季節。然而,阿根廷的濱海地區都幾乎沒有經歷過嚴冬。那裡離赤道的距離與東京相仿,可是,在最寒冷的七月,平均氣溫也保持在十度。而在盛夏的一月,也難得有達到二十五度的日子。這或許是大西洋海洋流起了調節氣溫的作用所致吧。這天夜裡,兩輛轎車疾馳著,濃霧正籠罩著四野。後面車上坐著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律師蓋拉爾德.畢達爾博士和他的妻子拉弗夫人,前面車上坐著的夫妻二人是他們的朋友。為了探望熟人,他們由布宜諾斯艾利斯南面的查斯科木斯市,向南一百五十公里的買普市,徹夜驅車而行。

阿根廷的西部屏障著險峻的安第斯山。由中部直到東部是綿廷的大平原。那是南美最大的谷倉.道路穿過連綿無際的麥田,又直插砂塵漫漫的荒野。不知是因為前面的車速度太快了還是由於博士夫婦的車發動機有點毛病,兩輛轎車的距離漸漸拉開了。

前面的車臨近買普市郊時,兩人回首顧望,後面是濃霧迷漫,什麼也看不見。於是他們決定停車等候後面的博士夫婦。可是,等了半小時、一小時,迷霧中依然茫無所見。道路平坦而無分叉,他們心中狐疑,調回車頭來尋望。然而,既沒有車相會,也沒有車停在路旁。甚至連出了故障或破損的車的碎片都沒有見到。就
是說,博士夫婦乘坐的車在公路上賓士途中,忽地化作雲煙消失了。

自翌日起,親戚朋友們全體出動,找遍了查斯科木斯市與買普市之間。然而,道路東西兩邊,在廣袤無垠的地平線上,不論是人還是車,連影子都不曾見到。

兩天過去了。正當最後要報警時,由墨西哥打來了長途電話。電話說:「我們是墨西哥城的阿根廷領事館。有一對自稱是畢達爾律師夫婦的男女正在我們保護中。您認識他們嗎?」,接到電話很是詫異,於是請畢達爾本人來通電話,一聽,果真是失蹤的畢達爾博士的聲音。這就是說,博士夫婦六月三日確是在墨西哥城。

博士夫婦不久被送回了阿根廷,聽聽他們的談話吧,那簡直成了光怪陸離的事。據說,博士們坐的車離開查斯科木斯市不久,大約夜裡十二點十分,車前突然出現白霧狀的東西,一下子把車包圍了。他們驚慌中踩下剎車,不一會兒,便麻木失去了知覺。

不知過了多少時間,兩人幾乎同時蘇醒過來。這時已是白天,車在公路上行馳著。可是,車窗外面的景色,與阿根廷的平原已迥然不同了。行人的服裝也多未曾見過。他們急忙停下車來打聽,呵,竟然說這里是墨西哥!「這正是怪事!」他們這樣想著,又開動起車來,這時,街道和建築物都無可置疑地說明確是墨西哥城。帶
著夢境未醒的神態,兩個人跑進阿根廷領事館求助。他們驚魂稍定後才知道,他們的表在他們失去知覺的時刻---十二點十分已停住了,而跑進領事館則是六月三日了。這是完全如謊言一般的故事,可是,博士在待人接物上都是十分講信用的。只是夫人因受這次事件的刺激身罹神經病而住進了醫院。

由阿根廷的查斯科木斯市到墨西哥城,直線距離也在六千公里以上。即便利用了船舶、火車和汽車之類,要在兩日內抵達也是斷無可能的。若只是人,還可以認為是乘飛機飛去的,可是,連轎車一起在墨西哥出現,這怎麼說也是件怪事。然而,阿根廷駐墨西哥領事拉伐艾爾.貝爾古里證實說:「此事是真實的。」

【解析】

美國物理學家斯內法克教授認為,在空間存在著許多一般人用眼睛看不到的、然而卻客觀存在的「時空隧道」,歷史上神秘失蹤的人、船、飛機等,實際上是進入了這個神秘的「時空隧道」。有的學者認為,「時空隧道」可能與宇宙中的「黑洞」有關。「黑洞」是人眼睛看不到的吸引力世界,然而卻是客觀存在的一種「時空隧道」。人一旦被吸入「黑洞」中,就什麼知覺也沒有了。當他回到光明世界時只能回想起被吸入以前的事,而對進入黑洞"遨遊無論多長時間,他都一概不知。

有些學者反對這種假設,認為這不能說明問題。"泰坦尼克"號游輪和乘客同時沉沒、消失,乘客們進入「時空隧道」,為什麼游輪沒有進入?如果游輪也同時進入,它應該和船長史密斯同時再出現。

最近,美國著名科學家約翰·布凱里教授經過研究分析,對「時空隧道」提出了以下幾點理論假說:

★1、「時空隧道」是客觀存在,是物質性的,它看不見,摸不著,對於我們人類生活的物質世界,它既關閉,又不絕對關閉---偶爾開放。

★2、「時空隧道」和人類世界不是一個時間體系,進入另一套時間體系裡,有可能回到遙遠的過去,或進入未來,因為在「時空隧道」里,時間具有方向性和可逆性,它可以正轉,也可倒轉,還可以相對靜止。

★3、對於地球上物質世界,進入「時空隧道」,意味著神秘失蹤;而從「時空隧道」中出來,又意味著神秘再現。由於「時空隧道」里時光可以相對靜止,故而失蹤幾十年就像一天或半天一樣。

這一系列問題,正有待科學家們探索,來解開這自然之謎。

【時空隧道將改變人類生活】

「時空隧道」將有可能成真

人和物可能會瞬間無影轉移

在很多科幻小說中,一個人或物從一個地方消失,瞬間又突然在很遠的地方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真有這樣的「隧道」讓我們瞬間轉移嗎?研究量子態隱形傳輸技術的科學家們給出了答案:「不久的將來,理論上有可能會實現傳送人類本身!」
粒子中出現的神奇「糾纏」現象,曾被愛因斯坦稱為「遙遠地點間幽靈般的相互作用」。1997年由潘建偉等首次完成的單光子量子態隱形傳輸,是量子信息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其後,各種各樣的量子態隱形傳輸實驗得到了實現,但所有的實驗都只能傳輸單個粒子的量子態。得益於復合系統量子態隱形傳輸實驗成功。

英國《自然》雜志子刊《自然—物理》10月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我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兩粒子復合系統量子態隱形傳輸的實驗實現。這種被世界科學界稱為「幽靈般量子態隱形傳輸的技術」,來無影去無蹤,有可能讓物質甚至人體瞬間實現異地轉移、傳送。這是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復合系統量子態的隱形傳輸,也是我國物理學家首次在該雜志發表封面文章。

此次,他們不僅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復合系統量子態的隱形傳輸,而且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六光子糾纏態的操縱。他們的實驗結果表明,物質的瞬間無影轉移會成為可能。

量子態是指原子、中子、質子等粒子的狀態,它可表徵粒子的能量、旋轉、運動、磁場以及其他的物理特性。「量子態隱形傳輸」通俗地來說,就是將粒子從一個地方瞬間轉移到了另一個距離遙遠的地方,好像穿越了「時空隧道」。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同事楊濤、張強等完成的這項研究成果,被《自然》雜志稱贊為「在大尺度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的長足進展」。不久的將來,這項成果還會在保密通信、量子計算機等方面有大量的應用,改變我們的生活。

【量子通信可使手機無法泄密】

潘建偉教授表示,他們目前進行的實驗是為了實現自由空間中「全球化量子通信」,即通過衛星轉發量子信號,傳至上萬公里甚至更遠的接收點,最終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完全保密通話。量子態不能被精確克隆,量子通信方式不可竊聽、無法破解,因為依據量子力學的測量原理,任何竊聽者在信息傳輸過程中截取或測量,都會改變它們的狀態,從而被實時發現。如果通信過程中輸出碼和最終碼的誤碼率為零,就能證明該次通信是完全保密的。

手機泄密問題已經困擾著世界各國,通過量子傳輸的手段實現完全保密的通信,是現代科技人員努力實現的目標和夢想。鑒於這一研究的科學意義,《自然》網站為論文的發表發布了消息,並在《自然》雜志《研究亮點》欄目對該研究進行報道。

【超高速量子計算機可放入口袋】

量子態隱形傳輸技術,還將有助於量子計算機的研製。量子計算機是遵循量子力學規律進行高速運算、存儲及處理量子信息的裝置。相對於傳統計算機,它不僅運算速度快,存儲量大、功耗低,而且體積大大縮小。一個超高速的量子計算機可以放在口袋裡。裝備量子計算機的人造衛星,直徑可以從數米減小到數十厘米。目前,量子計算機正在開發研製階段,日本富士通公司開發一種量子元件超高密度存儲器,在1平方厘米面積的晶元上,可存儲10萬億比特的信息,相當於可存儲6000億個漢字。科學家們認為,隨著毫微技術的進步和量子隱形傳輸技術的發展,量子計算機的心臟——微處理器將在5年內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量子計算機有望在10年內誕生。

【時空隧道介紹】
當今世界正處於一個極度變化的時代,科學發展速度之快,涉及領域之廣,影響范圍之深,是歷史上所沒有的,這些發展正使得知識經濟的社會逐漸形成紅紅火火的科技館高潮。

科技館現在的時空隧道(也有稱為轉筒)就是在筒內壁和筒前方檔板畫上條紋並通過機械旋轉。當人沿通道橋步入轉筒內,眼睛盯著旋轉的轉筒與轉盤的條紋,人的行動是受大腦指揮的,而大腦將接受下列信息才能發出指令:前庭覺將感受人體平衡信息(垂直或傾斜);視覺將感受人處地面水平情況;肌肉將發出張緊情況信息,大腦將綜合這些信息作出判斷,對骨骼、肌肉和有關器官發出指令。當觀眾進入轉筒內,看到轉筒在轉,經驗產生的視覺信息認為觀眾亦在轉,但前庭覺反映人在轉。相互矛盾的信息匯集到大腦中,使大腦不能發出正確指令。因而觀眾感到行走困難。

改進型時空隧道(也有稱為轉筒),其特點是壽命長、圖像豐富、視覺效果好、幻覺感更加真實,無限種畫面,可做多用途展示品等。原理是採用LED顯示屏的代替原有機械旋轉滾筒的工藝方法,採用室內雙基色視頻屏,將模塊鑲嵌在內壁上,其發光像素是由紅、綠兩種基色的LED點陣模塊構成,每一種基色可產生1024級灰度,具有非線性糾偏功能。紅、綠顏色單獨可調,通過紅綠兩種基色及其不同亮度級的相互組合,可提供紅黃綠不同層次的顯示效果,具有一定的色彩表現力。掃描頻率高,平幕穩定不抖動。具有節能、防靜電及大電流沖擊的作用。穩定性強,壽命高。顏色還原准確、色澤鮮艷、清晰度高等特點。它集光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等技術於一體,採用模塊化控制,大小隨意組合,結構精煉,穩定性高,人眼視覺特性非線性處理,從而實現圖像清晰,層次分明,色彩柔和鮮艷,功能齊全,圖文聲像並茂等特點。畫面變換無窮,如海底世界、時空隧道、浩瀚宇宙、滿天星空等畫面。可顯示成千上萬種電視節目,滿足科技館的各種需求,根據不同年齡的人播放不同的畫面,可做為多用途展品。

多媒體LED顯示系統,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控制技術,可適時顯示各種漢字、英文、拼音、阿拉伯數字、表格、圖像、圖文信息、二維、三維動畫及電視、錄像、VCD等視頻信號等。可對文字、圖像及畫面編輯,修改藝術加工。
當參觀者進入布滿LED的隧道時,內壁顯示各種動態的圖案,由於視覺平衡被破壞,產生一種奇妙的感覺,好像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空間倒錯感,腳踏板設計為玻璃結構,更能加強人們的懸空感覺。

Ⅳ 古人說:「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這個洞是不是時光隧道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說的是當世人巧遇神仙,只與他們呆上一會,再返回人世間時,人間早已過了十幾年,甚至百年、千年。

神仙之所以為神仙是因為他們並不生活在我們常人所生活的這個空間,他們的時間自然與我們常人這個空間的時間也就不一樣,他們的時間過得比人間的快。

文廣通碰巧遇見神仙,只是飲杯酒的功夫,人世間十二年的光陰已過。 文廣通是辰溪縣滕村人。這個縣歸屬辰州。從辰州乘船逆流而上約一百里處,在河的北岸有個叫滕村的地方,廣通家就住在那兒。辰溪縣在漢朝時叫辰陵縣。

比如電影《星際穿越》,也很好的詮釋了這個問題,主人公通過黑洞在星際空間待了幾小時,當他回到地球時,他的其他親人都已經去世,她的女兒都已經是兒孫滿堂了,而他還是出發前四十歲的模樣。這就是所說的“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其中的科學奧秘,還有待科學技術日臻完善,來驗證或者解開這些謎團!

Ⅵ 時空逆轉.時間倒流,有可能實現嗎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間和空間都是可以被扭曲的,
所以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可以實現時空旅行.
古時,有一句得道成仙之語:「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這句話人們現在認為是一派胡言,但在現實生活中確有其事,這正是當前歐美科學界熱衷探索的超自然現象,稱之為「時空隧道」。這也證明在中國古代可能已發現「時空隧道」。

近年來,令人們震驚的神秘現象一再出現:1990年9月9日,在南美洲委內瑞拉的卡拉加機場的控制塔上,人們突然發現一架早已淘汰了的「道格拉斯」型客機飛臨機場,而機場的雷達根本找不到這架飛機。

機場人員說:「這里是委內瑞拉,你們是從何處而來?」飛行員聽罷驚叫道:「天啊!我們是泛美航空公司914號班機,由紐約飛往佛羅里達州的,怎麼會飛道你們這里,誤差2000多公里?」接著他馬上拿出飛行日記給機場人員看:該機是1955年7月2日起飛的,時隔了35年。機場人員吃驚地說:「這不可能,你們在編故事吧!」後經電傳查證;914號班機確實在1955年7月2日從紐約起飛,飛往佛羅里達,突然途中失蹤,一直找不到,機上的50多名乘客全部都賠償了死亡保險金。這些人回到美國家裡真令他們的家人大吃一驚。孩子們和親人都老了,而他們仍和當年一樣年輕。美國警方和科學家們專門檢查了這些乘客的身份證和身體,認為這不是鬧劇,而是事實。

著名的「泰坦尼克」號游輪的遇難者再現更令人震驚:1912年4月15日,世界最大的豪華游輪「泰但尼克」號在首航北美的途中,困觸撞流動冰山而不幸沉沒,造成了1500多人死亡的大悲劇。80多年過去了。美國的《太陽報》於1993年3月8日上旬報道了「泰坦尼克」號船長史密斯再現的秘聞,接著英、美各報對此奇特超自然現象作了更為具體的報道,成為「時空隧道」的熱門話題。

1991年8月9日,歐洲一個科學海洋考查船在冰島西南387公里處,發現一座冰山上坐著一位60多歲的男子,他穿著本世紀初的船長制服,靜靜地吸著煙斗,雙目眺望著大海。但誰會想到,他就是80年前沉沒在大西洋中的「泰坦尼克」號船長史密斯!

史密斯船長被救上這艘科學考查船,立即被送往奧斯陸。在醫院里,經著名的精神病心理學家喻蘭特博士認真檢查後,認為他生理和心理一切正常。科學考察船的負責人、著名海洋學家艾德蘭博士和病理學家哈蘭特博士在1991年8月1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向歐洲新聞界宣布:經英國海事機構的指紋和照片驗證和航海記錄表明,救起的這位老人確確實實是史密斯船長,他現在有140多歲了。據海洋學家艾德蘭博士說,在營救史密斯船長時,他拒絕援救、並稱應與「泰坦尼克」號共存亡。這是一位船長應該做的。確實,在「泰坦尼克」號沉沒時,史密斯船長在指揮營救,拒絕登上救生船並和「泰坦尼克」號一起沉沒在大洋之中。史密斯船長一直認為「泰坦尼克」沉沒是發生在昨天。此事如何解釋呢?歐美的有關海事機構認為,史密斯船長是屬於「穿越時光再現」的失蹤人。

美國物理學家斯內法克教授認為,在空間存在著許多一般人用眼睛看不到的、然而卻客觀存在的「時空隧道」,歷史上神秘失蹤的人、船、飛機等,實際上是進入了這個神秘的「時空隧道」。有的學者認為,「時空隧道」可能與宇宙中的「黑洞」有關。「黑洞」是人眼睛看不到的吸引力世界,然而卻是客觀存在的一種「時空隧道」。人一旦被吸入「黑洞」中,就什麼知覺也沒有了。當他回到光明世界時只能回想起被吸入以前的事,而對進入「黑洞」遨遊無論多長時間,他都一概不知。

有些學者反對這種假設,認為這不能說明問題。「泰坦尼克」號游輪和乘客同時沉沒、消失,乘客們進入「時空隧道」,為什麼游輪沒有進入?如果游輪也同時進入,它應該和船長史密斯同時再出現。

最近,美國著名科學家約翰·布凱里教授經過研究分析,對「時空隧道」提出了以下幾點理論假說:1、「時空隧道」是客觀存在,是物質性的,它看不見,摸不著,對於我們人類生活的物質世界,它既關閉,又不絕對關閉---偶爾開放。
2、「時空隧道」和人類世界不是一個時間體系,進入另一套時間體系裡,有可能回到遙遠的過去,或進入未來,因為在「時空隧道」里,時間具有方向性和可逆性,它可以正轉,也可倒轉,還可以相對靜止。
3、對於地球上物質世界,進入「時空隧道」,意味著神秘失蹤;而從「時空隧道」中出來,又意味著神秘再現。由於「時空隧道」里時光可以相對靜止,故而失蹤幾十年就像一天或半天一樣。這一系列問題,正有待科學家們探索,來解開這自然之謎

Ⅶ 泰坦尼克號的真相船長居然沒死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揭秘

說起泰坦尼克號,或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這個浪漫而又感人的電影,但是其實我們也都知道,這不電影,出自一個真實的故事,曾經真的有這么一個故事值得我們回過頭來想想,但是如今人們卻報道出泰坦尼克號的真相船長居然沒死的新聞,太誇張了吧?當時為什麼沉沒.為什麼船長沒有死?這個問題又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泰坦尼克號的真相船長居然沒死?



1912年的冰山危機,就位置異常的冰山數目來說是異常的,但並不是史無前例的。我們都知道,隨著冰山的南移,冰山的體積會逐漸減小。人們認為那座冰山超出海平面185米,長125米,這對於一座南移了這么多的冰山來說已經夠大了。

對這個問題,作者認為冰山是由於當時控制中緯的高氣壓的異常導致的。這也就牽涉到從高緯吹向低緯的大氣環流了,風帶來乾冷的空氣,也使海冰向南漂移。

總而言之,泰坦尼克的沉沒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那麼現在我們可以在這些因素里再加上一條——那就是命。

Ⅷ 蝴蝶效應是一種病嗎

強烈推薦盧昌海的個人主頁
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科普作家。

從巴西的蝴蝶到德克薩斯的颶風

- 盧昌海 -

本文系應《科幻世界》雜志的約稿而寫, 但內容略多於提交給《科幻世界》的版本 (即 發表稿), 並且包含了後者中因篇幅所限而略去的注釋。 本文在行文結構上與 發表稿 也有一定差異。

一. 決定論

在 時間旅行: 科學還是幻想? 一文的 第四節 中, 我們曾經提到了混沌理論中的一個概念: 蝴蝶效應。 這個效應也被稱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 它指的是某些 (通常是非線性的) 物理體系中, 初始條件的細微改變有可能對體系的未來演化產生巨大的影響。 它的一種很富詩意的形容, 是說巴西的一隻蝴蝶拍動翅膀產生的空氣擾動, 有可能演變成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颶風。 這也是蝴蝶效應這一名稱的主要由來。 本文將對這一概念及其歷史做一個簡單介紹。

我們知道, 人類描述自然的努力, 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對自然現象的時間演化進行描述上。 這種描述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早在三百多年前, 牛頓 (I. Newton) 就建立了我們稱為牛頓力學的理論體系, 對小至鍾擺、 陀螺, 大至行星運動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時間演化做出了極為精確的描述。 一八四六年, 天文學家們在牛頓力學所預言的位置上發現了幾十億公里之外的太陽系第八大行星 - 海王星, 成為牛頓力學最輝煌的成就之一[注一]。

牛頓力學的成功, 除了體現在對某些自然現象的精密描述外, 還留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遺產, 那就是決定論的思想。 按照這一思想, 從一個物理體系在某一時刻的狀態, 可以推算出它在任何其它時刻的狀態。 牛頓力學本身只適用於描述一定范圍內的力學現象, 但這種決定論的思想卻適用於幾乎所有已知的物理定律,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被公認為是非決定論性的量子力學[注二]。

那麼, 決定論思想所具有的如此廣泛的適用性, 是否意味著我們在原則上可以對物理現象作出精確預言呢?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 人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 與這種被認為原則上可以做到的精確預言形成對比的, 是實際上能夠精確求解的物理問題的稀少。 以天體的運動為例, 人們能夠精確求解的只有二體問題。 一旦把太陽、 地球和月球這三個最熟悉的天體同時考慮進去, 就沒法精確求解了[注三]。 又比如流體運動, 能夠精確求解的只有一些非常理想的情形, 一旦把象粘滯性那樣最常見的性質考慮進去, 也就沒法精確求解了。 物理學家們能夠精確求解的問題, 大都附加了各種簡化條件。 而真正的自然現象從來都不滿足那些條件, 從而沒有一個是能夠精確求解的。

幸運的是, 在那些無法精確求解的問題中, 有一部分非常接近於某些能夠精確求解的問題。 比如地球繞太陽的運轉, 所有其它天體的影響都相當微小, 因此這一問題非常接近於能夠精確求解的二體問題。 而且這兩者的差異還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加以彌補。 正是由於這些近似手段 (包括數值近似) 的存在, 使得物理學家們雖然很少能夠精確求解問題, 卻依然能夠對很多自然現象的演化做出非常成功的描述。

二. 早期研究

但是, 任何近似手段都必然有誤差, 因此近似手段的有效性有賴於對誤差的控制。 隨著研究的深入, 物理學家們開始遇到了一些無法用近似手段來有效處理的問題。 這些問題中有許多都具有蝴蝶效應, 它使誤差變得不可控制。 十九世紀末, 法國科學家龐加萊 (H. Poincaré) 在對三體問題的研究中發現了一些這樣的問題。 他在《科學與方法》一書中寫道: 「初始條件的微小差異有可能在最終的現象中導致巨大的差異」, 「預言變得不可能」。 這或許是對蝴蝶效應最早的明確描述[注四]。 除了三體問題外, 流體力學中的湍流問題也是一種無法用近似手段來有效解決的問題。 據說德國物理學家海森伯 (W. Heisenberg) 曾經表示, 有機會向上帝提問的話, 他想問上帝為什麼會有相對論? 以及為什麼會有湍流? 他並且補充說: 「我確信上帝知道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 言下之意是上帝也未必知道為什麼會有湍流。

當科學家們接觸到包含蝴蝶效應的現象時, 科幻小說家們也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描述著類似的現象。 比如一九五五年, 美國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寫了一部小說, 叫做《永恆的終結》(The End of Eternity)。 在這部小說中, 阿西莫夫描述了一群生活在物理時間之外的人, 他們可以對人類的歷史進行修正, 使其更加完美。 但他們企圖為人類創造一個完美歷史的努力, 在無形中扼殺了人類的創造與探索能力, 致使人類在與外星生命的競爭中一敗塗地。 幸運的是, 人類後來發現了這一點, 並最終通過時間旅行的手段設法挽回了一切。 在這部小說中阿西莫夫提到: 對歷史的每一次微小改變, 都有可能以一種無法精確預言的方式改變數百萬人的人生軌跡, 這與蝴蝶效應的表述顯然有著極大的相似性。 這種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近乎先知先覺的描述, 初看起來很令人吃驚, 其實並不奇怪。 因為現實世界本身就是一種最復雜的自然現象, 象蝴蝶效應那樣的東西, 遠在它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前, 就早已出現在了人們的日常經驗中。 人們常說的 「差之毫釐, 謬之千里」、 「牽一發動全身」 等, 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種效應。 但從那些日常體驗上升為明確的理論表述, 則是一個困難得多的問題。

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 經過龐加萊、 利雅普諾夫 (A. Lyapunov)、 弗蘭克林 (P. Franklin)、 馬科夫 (A. Markov)、 伯克霍夫 (G. Birkhoff) 等人的一系列研究, 人們對這個困難得多的問題終於有了一定的認識。 人們發現, 對於滿足一定條件的物理體系來說, 只有周期性或近周期性 (near periodic) 的運動才不會因為初始條件的細微改變而產生劇烈變動。 依照這個結果, 如果運動是非周期性的, 那麼初始條件的細微改變就會對體系的演化造成巨大影響。 因此, 這個結果不僅確立了蝴蝶效應的存在, 而且還對它的產生條件給出了一定的描述。 但是, 那時侯人們最感興趣的只是周期運動, 因此有關非周期運動結果雖然可以作為推論得到, 在當時的學術文獻中卻極少提及。 正因為如此, 十幾年後當洛倫茲 (E. N. Lorenz) 在數值計算中再次遭遇蝴蝶效應的時侯, 依然感到了極大的驚訝。 也正因為如此, 發現蝴蝶效應的榮譽在很大程度上被後人歸結到了洛倫茲的頭上。

三. 模擬天氣

洛倫茲是一位資深的氣象學家, 早在二戰時期就在美國的軍方機構從事氣象預測研究。 戰爭結束後, 洛倫茲來到了麻省理工學院 (MIT), 繼續從事自己的研究。 從理論上預測氣象變化 - 尤其是給出長期預測 - 是氣象學家們夢寐以求的目標, 但這一目標的實現卻始終困難重重。 這種困難是不難理解的, 因為地球的大氣層是一個巨大的流體系統, 所有流體力學系統所具有的復雜性, 包括那個連上帝也未必知道起源的湍流問題, 都會出現在大氣層中。 更何況, 大氣層的行為與海洋、 地表、 日照等各種復雜的外部條件都有密切的關系; 而且大氣層的組成相當復雜, 其中有些組成部分 - 如水汽 - 的形態還常在氣態、 液態、 與固態之間變化。 所有這一切, 都使得氣象預測成為一個極其困難的課題。

在洛倫茲從事氣象研究的時侯, 從理論上預測氣象的方法主要有兩類。 一類被稱為動力氣象學 (dynamic meteorology), 這類方法主要是把大氣層看作一個流體系統, 然後選取一些重要的物理量, 如溫度、 風速等, 進行研究。 由於問題的復雜, 人們還把大氣層象切蛋糕一樣分割成許多區域, 每個區域都用一個點來代表。 顯然, 這是極其粗糙的近似, 但即便如此, 整個大氣層的狀態往往還是需要幾百萬甚至更大數目的變數來描述[注五]。 換句話說, 即便是求解一個非常粗糙的氣候模型, 往往也需要處理帶有幾百萬個未知數的方程組。 這無疑是極其困難的 (但不是完全沒有希望的)。 除了動力氣象學外, 還有一類方法被稱為天氣學 (synoptic meteorology), 這類方法的特點是把對氣候影響最大的一些大氣結構, 比如各種氣旋, 直接作為研究對象。 天氣學所使用的規律, 有許多是描述那些大氣結構的經驗規律, 而不是象流體力學那樣系統的物理理論。 從這個意義上講, 天氣學不如動力氣象學那樣基本。 但天氣學的優點, 是把從動力氣象學角度看非常復雜的某些大氣結構作為了基本單元, 從而有著獨特的簡化性。

洛倫茲所採用的主要是天氣學的方法。 經過大量的簡化, 洛倫茲得到了一個含有十四個變數, 並且其中一到兩個變數的影響可以忽略的模型。 即使那樣的模型用手工計算也是非常困難的, 洛倫茲決定藉助計算機的幫助。 當時是一九五九年, 距離個人電腦的出現還有二十幾年。 洛倫茲使用的機器用今天的標准衡量是極為簡陋的: 體積龐大, 噪音驚人, 內存卻只有今天普通個人電腦內存的幾萬分之一。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 (主要是編程), 洛倫茲終於在那台機器上運行起了他的模擬天氣。

四. 奇怪的結果

日子平靜地流逝著, 洛倫茲與同事們間或地就模擬天氣的演變打上一些小賭, 聊以消遣。 終於有一天, 洛倫茲決定對某一部分計算進行更為仔細的分析。 於是他從原先輸出的計算結果中選出了一行數據 - 相當於某一天的天氣狀況 - 作為初始條件輸入了程序。 機器從那一天的數據開始了運行, 洛倫茲則離開了辦公室, 去喝一杯悠閑的咖啡。 中國的神話故事中有所謂 「洞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 的傳說, 洛倫茲的那杯咖啡就喝出了那樣的境界。 一個小時後, 當他回到實驗室時, 他的模擬世界已經運行了兩個月。 洛倫茲一看結果, 不禁吃了一驚! 因為新的計算結果與原先的大相徑庭。 這為什麼令人吃驚呢? 因為這次計算採用的初始條件乃是舊的數據, 既然初始條件是舊的, 得到的結果怎麼會大相徑庭呢? 洛倫茲的第一個反應是機器壞了, 這在當時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但是, 當他對結果做更仔細的檢驗後, 很快排除了那種可能性。 因為他發現, 新舊計算的結果雖然最終大相徑庭, 但在一開始卻很相似, 兩者的偏差是在經過了一段指數增長過程後才徹底破壞相似性的。 如果機器壞了, 是沒有理由出現這種 「有規律」 的過程的。

既然機器沒有問題, 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偏差呢? 洛倫茲很快找到了答案。 原來, 洛倫茲的程序在運行時保留了十幾位有效數字, 但在輸出時為了讓所有變數的數值能夠列印在同一行里, 他對每個變數都只保留了小數點後三位有效數字。 因此, 當洛倫茲把以前輸出的數據作為初始條件輸入時, 它與原先計算中保留了十幾位有效數字的數據相比, 已經有了微小的偏差。 洛倫茲的計算表明, 在他的模擬系統中, 這些微小的偏差每隔四天就會翻一番, 直至新舊數據之間的相似性完全喪失為止。 這正是蝴蝶效應。 由於這種效應的存在, 洛倫茲意識到長期天氣預報是註定不可能具有高精度的。 因為我們永遠不可能得到絕對精確的初始條件, 而且由於任何計算設備的內存都是有限的, 我們在計算過程中也永遠不可能保留無限的精度, 所有這些誤差都會因為蝴蝶效應的存在而迅速擴大, 從而不僅使一切高精度的長期氣象預測成為泡影, 而且也葬送了建立在決定論思想上的對物理現象進行精確預言的夢想[注六]。 蝴蝶效應的發現還讓洛倫茲回憶起一件他念本科時發生的事情。 那是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當時他所在的鎮上有許多學生迷上了彈球游戲 (pinball game), 那是一種讓小球在一張插有許多小針的傾斜桌子上經過多次碰撞後進入特定小孔的游戲。 當地政府曾想以禁止賭博為由禁止這種游戲, 但游戲的支持者們爭辯說這不是賭博, 而是一種有關擊球准確度的技巧比賽。 他們的理由一度說服了政府官員, 因為當時大家並不知道彈球游戲其實包含了蝴蝶效應, 無論多麼高明的技巧都將無濟於事。

洛侖茲奇怪吸引子
五. 從蝴蝶到颶風

發現蝴蝶效應後的第二年 - 即一九六零年, 洛倫茲在一次學術會議上粗略地提及了自己的發現, 但沒有發表詳細結果。 會議之後, 洛倫茲感到自己的模型仍然太復雜, 他決定尋找更簡單的模型。 一九六一年, 他從同事索茲曼 (B. Saltzman) 那裡得到了一個只含七個變數 (即比他自己的模型少了一半的變數) 的流體力學模型[注七]。 洛倫茲很快發現, 在索茲曼的模型中, 有四個變數的數值很快就會變得可以忽略。 因此, 這一模型的真正行為可以用一個只含三個變數的方程組來描述, 這組只含三個變數的方程後來被冠上了洛倫茲的名字, 稱為洛倫茲方程組。 利用這一方程組, 洛倫茲再次確認了蝴蝶效應的存在[注八]。 一九六三年, 他在《大氣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題為 「確定性非周期流」 (Deterministic Nonperiodic Flow) 的論文, 正式公布了自己的結果。

不過, 無論是洛倫茲的原始論文, 還是此後若干年內的其它有關著作, 都沒有直接使用 「蝴蝶效應」 這一名稱。 洛倫茲本人有時用海鷗造成的大氣擾動來比喻初始條件的細微改變。 「蝴蝶」 這一名稱的使用是在九年後的一九七二年。 那一年洛倫茲要在華盛頓的一個學術會議上做報告, 卻沒有及時提供報告的標題。 於是會議組織者梅里利斯 (P. Merilees) 替洛倫茲擬了一個題目: 「巴西的蝴蝶拍動翅膀會引發德克薩斯的颶風嗎?」 (Does the flap of a butterfly's wings in Brazil set off a tornado in Texas?)。 就這樣, 美麗的蝴蝶隨著梅里利斯的想像飛進了科學術語之中[注九]。 除此之外, 「蝴蝶效應」 的得名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那就是洛倫茲模型中有一個所謂的奇怪吸引子, 它的形狀從一定的角度看很象一隻展翅的蝴蝶 (見附圖)。 不過 「蝴蝶效應」 這一名稱的最終風行, 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美國科普作家格雷克 (J. Gleick) 的科普作品《混沌:開創新科學》(Chaos: Making a New Science)。 這部作品被譯成了多國文字, 對混沌理論 (蝴蝶效應是混沌理論的一部分) 在世界范圍內的熱播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這部作品第一章的標題就是 「蝴蝶效應」。 二零零四年, 蝴蝶效應甚至被搬上了銀幕, 成為一部科幻影片 - 雖然是不太成功的影片 - 的片名。

蝴蝶效應及混沌理論在世界范圍內的風行, 一度使許多人產生一種錯覺, 以為物理學的又一次革命到來了。 在這種 「激情」 的鼓舞下, 這一領域涌現出了大量的文章, 其中包括不少低水平及浮誇的工作。 從物理學的角度講, 蝴蝶效應及混沌理論並不包含新的原理性的東西, 它們對物理學的最大啟示是: 形式上簡單的物理學定律有可能包含巨大的復雜性, 從而有可能解釋比我們曾經以為的更為廣闊的自然現象。 這一點早在洛倫茲的論文發表之前, 就已經被一些物理學家注意到了。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 美國物理學家費曼 (R. Feynman) 在給本科生講課時, 就非常清晰地闡述了這一點 (那些課程的內容匯集成了著名的《費曼物理學講義》)。 費曼曾經希望人類的下一次智力啟蒙會帶給我們理解物理定律中的復雜內涵的方法。 混沌理論的發展部分地體現了費曼的希望, 但今天我們對這一領域的了解, 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計算技術的發展, 與真正的智力啟蒙還有一定的距離。 真正的智力啟蒙究竟會在何時? 就象洛倫茲的天氣一樣, 誰也無法准確預測, 但我們會拭目以待。

二零零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寫於紐約
http://www.changhai.org/

--------------------------------------------------------------------------------

注釋

[注一] 不過後來的研究表明, 海王星在理論預言的位置上被發現 (誤差不到 1°) 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有關這一點, 我將另文介紹。

[注二] 量子力學的狀態演化是決定論性的, 但量子測量過程是否也是決定論性的, 則有很大的爭議。

[注三] 這還是在假定引力是由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所描述的情況下, 如果改用廣義相對論, 則連二體問題也無法嚴格求解。

[注四] 不過《科學與方法》是一部科學哲學著作, 龐加萊在自己的學術論文中並未明確表述過類似的結論。

[注五] 舉個例子來說, 如果把大氣層用長、 寬、 高分別為一百公里、 一百公里、 及一百米的單元進行分割, 則描述整個大氣層 (假定高度為三十公里) 的溫度與風速所需的變數總數大約為五百萬。 分割越細、 引進的物理量越多, 所需的變數數目也就越大。

[注六] 嚴格地講, 由於無法得到精確的初始條件, 以及無法在計算過程中保留無限的精度, 即便沒有蝴蝶效應, 絕對精確的預言也是不可能的。 但在沒有蝴蝶效應的情況下, 誤差的影響往往是可以控制的, 蝴蝶效應的出現使誤差的影響變得不可控制。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 這里所說的 「葬送了建立在決定論思想上的對物理現象進行精確預言的夢想」 與建立在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及唯一性基礎上的決定論本身不是一回事, 後者不會因為蝴蝶效應而破滅。

[注七] 索茲曼與二十世紀上半葉的那些科學家一樣, 對周期運動更感興趣, 因此沒能在自己的模型上做出象洛倫茲那樣的發現, 雖然他在自己的模型中也已經發現了一些非周期性的解。

[注八] 在這一點上, 洛倫茲很受幸運女神的眷顧。 他的方程組中含有一個被稱為普朗特常數 (Prandtl constant) 的參數, 這個參數對於水大約為 10, 對於空氣則大約為 1。 洛倫茲與索茲曼都是氣象學家, 他們採用的數值原本應該是對應於空氣的 1, 但實際上他們卻都採用了對應於水的 10。 後來的研究發現, 如果當時他們採用了對應於空氣的普朗特常數, 那個模型的解將是周期性的, 洛倫茲將不可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結果。

[注九] 不過那篇演講的全文當時並未發表。 另外需要提醒讀者的是: 蝴蝶效應的這一通俗表述有一定的誤導性, 容易讓人以為在 「蝴蝶拍動翅膀」 與 「德克薩斯的颶風」 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聯系。 事實上, 「蝴蝶拍動翅膀」 和 「德克薩斯的颶風」 只是泛指初始條件的細微改變和體系未來演化的巨大變化, 「德克薩斯的颶風」 的物理起因有賴於無數的因素, 絕非只是 「蝴蝶拍動翅膀」。

參考文獻

E. A. Jackson, Perspectives of Nonlinear Dynamics vol.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E. N. Lorenz, The Essence of Chao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5).

Ⅸ 一粒微塵、一顆宇宙。

我是學心理學的,研究過人的思考。同時思考那麼多自己還沒掌握的東西是這樣的。思考來源於已經掌握的知識。
建議用分析的思維方法,先掌握小問題,再研究大問題。越級思考只會是空想,只會使自己糾纏不清。
其實你說的問題都是有答案的,只是幾句話講不清楚。
比如:宇宙的本質是物質的,時間維度,n個空間維度(長,寬,高,第四維,第五維……)都是衡量宇宙的標准。人的本質就是物質,是寒武紀某些化學反應產生的生物(藍藻)的後代。宇宙和時空都是大爆炸的時候形成的。

總的來說,凡爾納等頂尖科學小說作家,都是半個科學家。有豐厚的科學知識底蘊。都能抓住科學未來發展的方向。比如凡爾納小說里的東西,都在他預言時間後幾十年,百餘年實現了。魔幻小說的話還要多了解宗教知識,並在此現實基礎上發揮想像力。

祝你未來成功!

Ⅹ 求一部電影

[深海里的星星]番外篇 你是一抹少年藍
[楔子]
在你出車禍的那天黃昏,我剛剛辦好我的出國手續,回去的時候我一個人站在站牌下等著公車。
因為身上沒有零錢,於是我在站台旁邊的報刊亭里隨手拿了一份報紙,等我坐到車上的時候我才看到這份報紙的刊頭有一行醒目的字:消失的宴洲島。
幾個小時之後,我接到李珊珊的電話,她說:「蘇瑾,他出了車禍,可能再也醒不來了。」
頃刻之間,我的腦袋裡如電閃雷鳴,風雨交加,記憶中你的眼睛那麼明亮,泛著藍藍的光。
睽違多時的眼淚洶涌而出,落在那個觸目驚心的頭條上:宴洲島,劇終。
[一]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晚上的夜空,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笑容。
那次旅行之前的一個禮拜我們所有人都以為那回事一個風和日麗萬里無雲的好天氣,真正到了出發前的一天,天氣忽然變了。
我們一群人約好在學校附近的甜品店裡商量對策,我一貫不喜歡遲到,可是當我收起那把大黑傘推門進去的時候,卻發現有人比我到得還要早。
你坐在我的對面,叫了一份紅豆雙皮奶,看到我的第一眼你朝我微笑,叫我:「蘇瑾,過來坐。」
那是我第一次跟你那麼近距離地相處,之前我們雖然互相知道對方這個人,但也僅限於是知道一個名字而已,我相信你對我這么平凡的女生不會有任何印象,而我對你的了解也不過停留在那些道聽途說的劣跡斑斑的桃花史。
近距離看你,忽然有那麼一點明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女孩子喜歡你,一個個前赴後繼,視死如歸,壯烈得像含笑飲砒霜。
你的嘴角總是帶著一點邪氣的笑,嶙峋的輪廓漂亮得像一幀剪影,最神奇的是你的眼睛,原本普通的眼白不知何故竟然泛著一點瓷器般的微藍。
你看上去那麼美好而澄凈,我實在無法將你同很多女生口中那個「談戀愛就像玩游戲」一樣的花心大少聯系起來。
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這幾句話,說的大概就是你這樣的少年吧。
在我沉默地審視你的時候,你幫我也要了一份紅豆雙皮奶,你挑著眉毛說:「我吃過很多地方的雙皮奶,沒想到味道最正的居然在學校這個不起眼的小店裡。」
我不以為然地也挑了挑眉毛:「給我牛奶雞蛋和白糖,我也能做出來。」
這是我第一次跟你說話,那個時候的我根本不懂得女生的含蓄和矜持,甚至連為人應該低調和謙遜都不明白,你看了我一眼,笑了笑,沒有說什麼。
同學們陸陸續續都來了,一個個對著這突然驟變的鬼天氣罵罵咧咧,在一群聒噪的人當中,沉默的你顯得那麼與眾不同,甚至——高高在上。
有女生畏畏縮縮地提出建議,說乾脆取消這次野營。
看得出大家都很贊同,在我那聲:「不」脫口而出之前,你再次搶了先,你懶洋洋地環視了一周,輕聲說:「要是你們都不去,我就一個人去。」
過了半天,一直沒有人說話,尷尬的氣氛蔓延開來,你起身離開之前說:「願意去的明天早上八點在校門口碰頭。」
看著你挺拔的背影,我生平第一次領略到了「氣場」這個詞語所蘊含的意義。
大家在你走了之後開始議論你,有男生搖著頭說:「到底是富家公子……」
我不知道他們隱沒在嘴裡的內容是什麼,也不想明白這些人是如何看待你,我默默地把面前那份雙皮奶吃完,確實如你所說,味道很正。
大家要散去的時候,我聽見自己的聲音很輕但是很堅定:「明天我會去。」
[二]
我背著背包跟你坐上前往宴洲島的巴士,你一直閉著眼睛,耳朵里插著iPodtouch的耳機,我手裡翻著一本臨上車前買的雜志,上面的內容乏善可陳。
車開了半個小時之後,你忽然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真沒意思。」
不知道為什麼,我竟然聽懂了你的意思,我頭都沒抬地回了你一句:「何必管那些人怎麼想。」
窗外的天空是陰霾的,可是你的笑容卻那麼明亮,你拔下一隻耳機塞到我的耳朵里,竟然是陳奕迅很早很早的一首歌。
在有生的瞬間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運氣。
或許多年後的我想起那一幕,會嗟嘆一聲,原來早有暗示了。
我們抵達宴洲島的時候天已放晴,島上的空氣很清晰,與我們平日里在車水馬龍的城市裡所呼吸的渾濁的空氣有天壤之別。
你伸了個懶腰,漫不經心地開始觀察起周遭的環境。
島上民風淳樸,雖然人煙稀少,但是我們看到的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朴實的笑容,他們的皮膚黝黑,看得出是常年日照的結果,然而他們的眼神中卻蘊含著一些在喧囂的城市裡找不到的東西。
宴洲島是一個長三公里,最寬處四百米左右的小島,我背著大大的背包跟在你身後漫無目的地走著,你一路都十分沉默,如果不是在我跟不上你的時候你會停下來等我,我會以為你幾乎忘記了我這個人的存在。
島上有一片很大的西瓜田,正是西瓜成熟的時候,有幾個小孩在田裡跑著,我只覺得這個場景無端地叫人感動,鼻子一酸莫名地就濕了眼眶。
你走到我的身邊停下來,輕聲說:「這些小孩子是來偷西瓜的,其實也不叫偷,因為都是自己家種的,不過大人們想把大的、好的運到岸上去賣,把小的、歪的、被水泡過了的留下來自己家吃,這個島上的地是沙地,種出來的瓜特別甜。」
我驚訝地看著你,我真的覺得很詫異,你怎麼會曉得這些事情。
你轉過頭來看著我,眼睛裡仍然泛著那層瓷器般的微藍光芒,你微微一笑,再也不肯說下去。
那個時候的我,是沒有「愛情」這個概念的,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所有的老師都對我嘖嘖稱贊,死哦有的同學都覺得我枯燥乏味,我將最美好的青春全部貢獻給了那一本本四四方方的教科書,一切都源於從小耳濡目染受到的教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你的出現,就像是推開了荒蕪青春中的一扇窗戶,讓我知道了世界原來比書上描述的要寬廣得多,無限得多。
晚上我們住在一家小小的旅店裡,我洗完頭發出來吹風的時候,看到你在走廊上抽著一根煙,你的表情看上去十分寂寞。
我正准備安靜地離開,不打擾你的時候,你伸手招呼我過去。
那天晚上我們聊了很多很多,最後你對我說:「我每年都會來一次宴洲島,所以對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但那是你知道為什麼我每年都來嗎?」
我仰起頭看著你,你看向遠方:「我小時候,爸爸媽媽每年的結婚紀念日都會來這里,因為他們是在這里認識的……」
你側過臉來對我笑:「可是後來,他們很少一起出現了。」
[三]
我們在島上待了三天,你像個帶著妹妹過暑假的哥哥一樣將生平所知傾囊相授。
你教我捉甲魚,島上的甲魚很多,經常可以一晚上捉一桶,可是你真的是個很奇怪的人,捉來的甲魚你全部都放生了,我大惑不解,你卻說:「重在過程。」
島上的蘆葦很多,你背著你的單反相機給我拍照,不知道為什麼,一想到鏡頭後面那雙眼睛是你的,我就會手足無措,擺出來的姿勢僵硬,笑容扭曲。
雖然不是個合格的模特,但我卻是個天生的攝影師,我給你拍的照片每一張你都很喜歡,每一張你都贊不絕口,你的小善良大大地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給你拍的所有照片中我最喜歡那張抓拍的,我跟在你後面走,你回頭看我之前,咔嚓一聲,我摁下了快門。
只看見你的白色T恤,看不清楚你的臉,這張照片後來被我沖洗出來一直放在我的錢包里,很多人問我這個背影是誰,我總是笑而不語。
我們臨走前的那個晚上,在水邊散步,我很意外地看到了螢火蟲。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螢火蟲,在黑暗之中明明滅滅,我像個無知的孩童興奮得大叫,黑暗中我看不清楚你臉上的表情,你拍拍我的頭,笑著說了一聲「白痴」。
你的手掌揉在我的發叢里的那一瞬間,我真希望我有那一把神奇的剪刀,能將這個片刻從我們的人生中剪輯出來,放到一個小盒子里珍藏起來。
也算是良辰美景吧。
那天的後半夜下起雨來,我竟然很不爭氣地感冒了,到了次日出發的時候,我昏昏沉沉地一腳從樓梯上踏空,若不是你眼明手快抓住我,只怕我就要摔個半身不遂了。
你探了探我的額頭之後蹙著眉說:「發燒了。」
全身酸軟無力的我在車上吐了好幾次,最後終於什麼都吐不出來了,你攬過我的頭靠在你的肩膀上,小心翼翼地喂我喝水。
我是什麼時候知道自己愛上你的,大概就是在那個迷迷糊糊的時候吧。你的呼吸深深淺淺地撲在我的睫毛上,我聽見自己血管里慌亂流竄的血液倒灌進心臟,繼而又澎湃而出的聲音,就像在島上的夜晚,我聽見的那些起起落落的浪潮。
我當時心存天真,覺得那個美好的瞬間,可以保留到天荒地老。
那三天的相處,完全顛覆了我最初在流言蜚語中所知曉的你,我近乎偏執地認為你是一個被誤解的人,我甚至覺得我保留了那麼久的愛情就是為了等待你的出現。
你把我送到家門口,忽然叫我等一下,等你氣喘吁吁再跑到我面前時,手中多了一袋退燒葯和感冒葯。
那些紅的綠的白的葯丸,在我的抽屜里,一直安放了很多年。
分開的時候罵我情不自禁地擁抱了你一下,你沒有臉紅,也沒有露出分毫的青澀,你那麼坦盪地應承了我,我把頭埋在你的胸口。
我輕聲地說:「林逸舟,謝謝你。」
你拍拍我的肩膀,你說:「都是朋友了,客氣什麼。」
[四]
某天自習課看見你站在門口叫我,我興高采烈地跑出教室,卻發現你是帶著新交的女朋友來跟我一起吃飯,那種失望的感覺就像被人當頭淋下一盆冷水。
雖然我極力掩飾我的失落,但我畢竟不是表演系的學生,表情動作舉止神態全要拿捏得恰到好處,我自問實在是做不到。
我沒有想到,你新交的女朋友——那個叫安寧的女孩子——目光如炬,竟然將我那些泄露的細小情緒盡收眼底。
你們因為我吵架,你女朋友以女性天生敏銳的第六感指證我喜歡你,你憤怒地對她吼,你說:「蘇瑾是我的好兄弟。」
這些我當時都不知道,那是的我還經常傻乎乎地跟著你們一起逛街,我知道你喜歡的顏色,我知道你喜歡的食物,我知道你喜歡的酒吧,我知道你喜歡的衣服牌子……
我並沒有意識到在我們一次次的調侃和嬉笑中,安寧的臉色已經越來越難看了。
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毫無根據的爆發,只是在安寧的憤怒爆發之前,我還不懂得收斂,或許在潛意識之中我是心存炫耀的,炫耀什麼,無非是我了解你。
我是這個世界上最了解你的那個人。
我是這個世界上將你看得最重要的那個人,沒有之一。
安寧爆發在你生日的那天,原本是你們兩個人的約會,你卻很不佛那個是地叫上了我,比你更不懂事的我提著給你買的生日禮物掛了電話飛速沖向了徐記海鮮酒樓。
我跟安寧送你的生日禮物都是衣服,她買的紫色的T恤,我買的白色POLO,你打開禮物之後對我贊不絕口,順便教育她:「紫色是天堂地獄色,很挑人的,不過我穿什麼都好看啦。」
安寧沉著臉,這個時候的她已經毫不掩飾對我的反感了,在洗手間里,我自作多情地跟她說:「林逸舟喜歡POLO超過T恤,下次別買錯了。」
她抬起頭從鏡子中安安靜靜地端詳我,那種目光讓我不寒而慄。
最後,她一句話都沒有說,甩了甩手上的水,拉開門出去了。
在餐桌上,你第一筷子就把扇貝夾給了我,然後笑笑說:「你最喜歡吃的。」回頭你又夾了一筷子小鮑魚放到安寧的碗里。
我們誰也沒想到,安寧沉默地把鮑魚從碗里夾出來丟到了面前的碟子里。
你怔了一下,眼睛裡閃過一絲不愉快,又夾出了一隻蝦給她,她依然板著臉從碗里夾出來丟了,三次之後,你忍無可忍地把筷子一摔,問她:「你怎麼了?」
安寧看著我,再看看你,過了很久,她吐出一句話:「我不要你給別人夾過菜的筷子來給我夾菜。」
那一刻,空氣彷彿都結了冰,周圍有些人投來好奇的目光。
幾秒鍾之後,安寧提起她送給你的生日禮物,眼淚大顆大顆地砸下來,她說:「我受夠了每次三個人的約會,我受夠了另外一個人比我更了解我男朋友的喜惡,我受夠了你們把我當傻瓜。」
她最後丟了一句話:「林逸舟,你知道蘇瑾喜歡吃扇貝,那你知不知道我對海鮮過敏?」
她走了之後,我們面面相覷了很久。
最後你無奈地笑了,你說:「她太敏感了,她非要說你喜歡我。」
「這樣啊……」我低下頭,看著盤子里的扇貝,「沒錯啊,我是喜歡你啊。」
[五]
過了很久我都不願意去回想你生日那天,你聽完我那句話之後,你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你說:「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類型啊。」
你喜歡什麼類型的女生,這是我唯一不了解你的盲區,我看見過很多跟你談過戀愛的女孩子,她們像是夏天裡的花朵,每一朵都很美麗,而每一朵的美麗又各有不同。
或許,你不喜歡的是我的堅硬吧,安寧眼底的那些倉皇和無助永遠也不會出現在我的眼睛裡。
你握住我的手,用前所未有的誠懇態度,你說:「蘇瑾,做朋友長久得多。」
我不動聲色地抽回手,笑一笑:「那就做朋友好了。」
說得是這樣雲淡風輕,可是回去之後我蒙在被子里哭了一夜,我很難說清楚我是為什麼哭,是為了自己高傲的自尊心,還是為了我跟你之間名不副實的友誼,還是為了剛剛說出口就被判了死刑的愛情。
那天凌晨三點,我接到安寧的電話,她的聲音那麼冷靜決絕,她說:「你必須出來跟我見一面。」
凌晨三點,在空曠無人的馬路上,擁有一張巴掌臉的安寧哭得歇斯底里,她一遍一遍地問我:「你到底想怎麼樣?」
我看著天上的星星,第一次,心裡有那麼那麼濃烈的哀愁。
我還沒有崩潰,她倒先崩潰了,我拿她沒有辦法,只能打通你的電話,你睡意朦朧的聲音傳到我的耳中來,我只覺得無限羞愧。
深夜的你,穿著白襯衣,開著你的車,停在我和安寧的腳邊。
你把安寧從地上抱起來,她象徵性地掙扎了一下就妥協了,她依靠在你的懷抱里,半閉著眼睛,其實她已經贏了。
我咬著嘴唇看著你,我不知道我的目光中是期待還是失望,我只知道,你轉過頭去沒有看我。
你離開之後,我蹲下來抱著自己,我覺得有那麼一點點冷,我覺得我的心裡空盪盪的,能聽見寂寞的回聲。
過了一個小時,安寧的電話又來了,這次她仍然在哭,她說:「蘇瑾,對不起。」
我木然地握著手機,我知道肯定是你逼她來向我道歉的,柔弱的她自然什麼都聽你的,我問自己,如果我是你的女朋友,你逼著我去向另外一個女生道歉,我做不做得到?
過了一會兒,答案清晰地浮了出來。
我做不到。
安寧在最後跟我說:「蘇瑾,我是個小氣鬼,我捨不得把林逸舟讓給你。」
我呵呵地笑,掛掉電話,眼淚流下來了,原來我也可以哭得這么含蓄,這么唯美,這么斯文,這么秀氣,只是你那雙微藍的眼睛沒有看到。

[六]
你跟安寧到底還是沒有維持多久,你是天生註定就停不下來的人,後來我在程落薰的日誌中看到她說你像傳說中沒有腳的鳥時,忽然之間,由衷地覺得她比我更懂你。
你吸取了教訓,不讓我跟程落薰見面,最開始我不知道你是在保護我還是保護她,漸漸地,你同我說起她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笑起來。
我從來沒有看見你的臉上露出過那麼柔軟的表情,好像掐一下就會流出水來。
你從不當著我的面接她的電話,每當她的名字在你的手機上亮起來,你總是走出去,避開所有人,你那雙澄凈的眼睛騙不了人。
這次,你是真的在愛了。
我站在牆角看著你的影子,黑暗之中你手中的煙明明滅滅,一瞬間時光倒流,回到宴洲島那個晚上,那個有風穿堂而過的走廊,你看向我的那雙眼睛,泛著微微的藍色光芒。
你多麼像我在蒼白青春里一抹清新的藍色,這抹藍色,我稱它為少年藍。
我難過得說不出話來,你掛掉電話之後回頭看見了我,一時之間我羞愧得不知如何面對你,只好踉踉蹌蹌地轉身就跑。
你追上來,抓住我的手,你皺著眉頭問我:「蘇瑾,你怎麼了?」
我仰起面孔看著你,像瀕臨溺水的人看著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我說:「我不知道我要怎麼辦。」
那個晚上我並沒有喝很多酒,但是我借著那一點點酒意發了瘋,我死死地抓著你的手不肯放開,最後你只好帶我回你家,
算是家嗎?那個小小的公寓,沒有一點人間煙火的痕跡,你說:「我十八歲的時候爸爸送我車,媽媽送我房子。」
我躺在沙發上,臉埋在抱枕里,這個晚上,我已經沒有自尊可言了。
你坐在地板上,看著落地窗外的萬家燈火,你說:「我不知道怎麼跟你說,蘇瑾,我其實很珍惜你,把你當成我最好的朋友,什麼話都可以對你說,我不想褻瀆這種關系。」
我沙啞著嗓子問:「那程落薰呢?」
你頓了頓,沉默了很久之後,輕聲說:「她不一樣。」
只是這四個字就讓我潰不成軍了,我忽然覺得自己很傻,我原本可以優雅一點,追回好朋友的位置,做你最貼心的那個人,可是我非要把局面搞得這么混亂不堪。
那天晚上我睡你的床,你睡客廳的沙發,半夜我聽到你的手機響起來,我靠在門上聽見你笑著說:「你真是千里眼,居然知道我身邊睡了人。」
緊接著你又說:「是男生。」
我的手握成了一隻拳頭,臉上不自知地露出了苦笑。
我身後的這扇門徹底隔開了我和你,等你熟睡了之後我悄悄地離開了你家。在卧室的書桌上有一個攤開來的本子。
上面是我寫的四句話。
問我何所有,山中唯白雲,只堪自愉悅,不堪持贈君。
[七]
我無聲地離開了你的生活,不知道是不是那四句話的原因,你也很默契地不再聯系我。
我有些失落,失落之餘我也為你高興,你終於遇到你的同類,跟你一樣孤獨的那個人,名字那麼好聽的程落薰。
我希望你們好好相愛,這樣我才可以放心,只要你肯停下來,不管是為誰停下來,我都覺得欣慰。
又是西瓜成熟的時候,我一個人去了一次宴洲島,這次我自己備好了暈車葯,感冒葯,一路上沒有人跟我說話,也沒有人再往我的耳朵里塞一隻耳機。
我閉著眼睛,往事像黑白默片一樣在回放。
林逸舟,此時此刻的你,快樂嗎?
我到島上的時候明顯地感覺到島小了許多,那個旅店的老闆娘還記得我,她問我:「你男朋友呢?」我笑一笑,我說:「分手了呢。」
如果你知道我這樣回答會不會笑我呢?
夜間老闆娘跟我聊天,她說,宴洲島總有一天會消失的,它的命運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就開始轉折了,那是聽說有人在宴洲島附近挖沙的時候挖到了一塊金磚。
其實沒有人見過這塊金磚,但是在傳說中,它是存在的,正是因為有它,這個小島雖然屢次受到洪水沖擊,但從未遭遇滅頂之災。
但它被挖走之後,宴洲島失去了冥冥中的庇佑。
挖沙船越來越多,越來越靠近這座小小的島,它正一點點被蠶食著。
我打開錢包,靜靜地凝視著那張照片,過了很久我給你打了一個電話,你那頭很吵很吵,我根本聽不見你說什麼,索性就掛掉了。
後來你發了一條簡訊給我,你說:我們還是像以前那樣好不好?
我想了一下,回了你一句答非所問的話:「島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然而你那麼聰明,你應該明白了我的意思是,我們真的回不去了。
我要出國了,你早就知道我是那種活得很清醒的女孩子,我的人生是一步一步井井有條的,我唯一沖動的一次就是那次跟著你一起來到了宴洲島,我唯一的失態就是那個夜晚緊緊地抓著你的手不肯放,我的青春中,你是唯一的意外。
兩天之後我離開了宴洲島,我坐在巴士上看著它在我的視野中一點一點變小,忽然忍不住號啕大哭,車上的人都看著我,誰也不明白我哭什麼。
我曾看過這個世界上最美的一雙眼睛,它干凈,清澈,它是我生命中最潔凈的一抹少年藍。
再見,宴洲島。
再見,林逸舟。
慶幸是在它消失之前,我總算去看過它;慶幸是在你離開之前,我總算愛過你。

閱讀全文

與世上已千年微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裡有左右3d電影資源 瀏覽:636
電影網站被查封 瀏覽:69
男朋友為什麼會偷偷看小電影 瀏覽:960
would我的世界電影 瀏覽:691
湖上的戰爭電影 瀏覽:547
花與愛麗絲電影天堂 瀏覽:604
第十節北京國際電影節紅毯在哪個視頻可以看 瀏覽:761
激烈的俄羅斯二戰電影 瀏覽:610
岳雲鵬碰瓷是哪個電影 瀏覽:222
二戰後的日本電影名詞解釋 瀏覽:221
最新的免費的搞笑電影 瀏覽:369
超清電影下載哪個軟體好 瀏覽:234
影院同一時間只放一部電影嗎 瀏覽:158
在微信上買了電影票怎麼去拿 瀏覽:593
天堂va在線電影 瀏覽:648
火車題材電影張藝興 瀏覽:277
運城萬達廣場電影院價格 瀏覽:385
二戰時期的喜劇電影 瀏覽:790
購買電影網站流程 瀏覽:48
此房是我造電影天堂迅雷下載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