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中一個小男孩想在學校跑步中贏得第三名是為了得到那一雙鞋給妹妹不料卻贏得了第一名,面對豐富的獎品
《天堂的孩子》 又名《小鞋子》是馬基德·馬基迪執導的伊朗電影,它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影片,講述一對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故事,是獻給成人的童話,喚醒人們對童年遙遠的記憶,進而想到貧窮生活與單純、天真、善良、快樂之間的關系。 滿意請採納~
㈡ 如果看待獲獎作品埃及微電影《另一隻鞋子》
真的好暖心的一個小短片,超級無敵值得推薦。
這支短片的靈感應該是來自甘地的故事。短片雖然很短,但傳達的信息呼之欲出。就我個人從整體上看《另一隻》,影片最終明確的落腳點,點在了願望的對稱上;而對稱最終的促成則來自同理心的交匯。
影片里的主要人物的社會身份並不對稱。一個是衣著臟兮兮穿破人字拖的孩子,另一個則干凈整潔穿著新鞋。但兩個孩子都是一樣珍視自己現在擁有的東西。出場的小男孩即使在人字拖已經無可修復的情況下還在一次次不斷嘗試修補它。
而在屢試屢敗的實況里忽然在車站人群中望見一雙踏著新鞋的雙腳,而鞋子的主人卻一直拿紙巾不斷擦拭鞋面,小男孩滿眼羨慕目光地一直跟隨著這雙新鞋流動,又時不時看看自己腳下的人字拖,表情既羨慕又失落,患得患失。但由此可以看出兩個孩子的珍愛之心是相同的。
在車子立即發動的時候,擁有新鞋的孩子不小心在人潮中將一隻鞋子擠掉,但鞋子的小主人依舊戀戀不舍的回頭期望能拾回這只遺落的鞋子。
而人字拖已經損壞的男孩看見並上前撿到了這只新鞋,端起來滿足得只看了一會兒,又望向火車上的男孩的表情,他毅然拿著鞋子追了上去,期望能將鞋子歸還到它主人手中,但車子速度太快,孩子的步伐太小,兩個人只能錯失機會。
這里可以得到的信息就是:同理心。穿人字拖的孩子心思單純又細膩,即使也有想要穿新鞋的渴望,但同理心從一開始就折射到了一直在擦新鞋的男孩身上。所以他根本也沒來得及多想,一看到火車上的男孩對新鞋的可惜,他就義無反顧的追上去。
轉折在於穿新鞋的孩子得知自己無法拾回另一隻鞋子,卻最終選擇了將腳下的鞋子脫下來扔出車,其實這個與其留著單只鞋子不如成全一雙鞋子的行為行為既包含了成全,也包含了感激。成全了一雙對稱的鞋子,也無意中成全了想要穿上新鞋的男孩的夢。
所以一個完整的善意舉動應該是雙方促成的,缺了任意一方的參與它都不構成圓滿的句點。
同時,也可以看出同理心其實不分,也不該按階級區分。不論富貴貧窮與否,保持它,就可以為匆忙的世界留出溫柔的一隅書寫和諧的人文關懷。這大概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同呼吸,共命運的體現之一。
㈢ 小鞋子的劇情簡介
劇情簡介
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
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
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治病花去了本來 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後來,阿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苦苦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
在比賽中,阿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
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阿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
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而此時,阿里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阿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阿里把滿是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散出一陣陣淡紅色,一群魚向他游來,圍繞在他腳邊。
(3)小電影鞋子獲獎擴展閱讀
《天堂的孩子》是馬基-麥迪吉1998年拍攝的,又名《小鞋子》,它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沒能最終獲獎(本年度獲獎影片是《美麗人生》)。
這是一部在現實主義風格中仍然留露浪漫抒情色彩的兒童電影。導演著力以兒童的視角為出發點完成敘事的起伏和其中重要場景的風格化處理,將小鞋子作為誘導,講述兩個孩童間關於「鞋」的故事,不斷循序漸進,從而深入挖掘了兒童世界的純凈色和真善美。
《天堂的孩子》整體的色調布局多一會暗色為主,真實的刻畫了困境中人物的生存狀態,同時更加有效地控制了觀眾的內情緒緒,讓影迷不僅僅被灰暗色調所傳達的溫情表現力所感動。
㈣ 有哪些讓你影響深刻的小眾電影
《小鞋子》是馬基德·馬基迪執導的伊朗電影,講述一對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故事,是獻給成人的童話,喚醒人們對童年遙遠的記憶,進而想到貧窮生活與單純、天真、善良、快樂之間的關系。
《小鞋子》獲獎情況:第23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獎第11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亞洲最佳故事片獎」第23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電影獎」第71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獎」——摘網路
個人感觸:
1.最純真的莫過於孩子間的承諾:因為家裡太窮了,買雙鞋子都困難,丟了鞋子的哥哥讓妹妹別告訴爸爸,並承諾會幫她找回鞋子。妹妹遵守哥哥的承諾,未告發哥哥。
2.最善良的莫過於孩子的童心:當妹妹發現自己的鞋子出現在另一個同學的腳上,於是跟蹤同學,找到她家的住處。然後拉上哥哥,想要回自己的鞋子,正准備出手時,發現同學拉著盲父出門,於是放棄要回自己的鞋子。
3.與其責備不如贊美:從正面管教的角度來看,肯定孩子正面的行為會讓他/她更正向的成長。妹妹放學回家要照顧小嬰兒,要幫忙做家務。而在父母的交流中,也由衷的表示對妹妹的贊賞。妹妹也更加懂事。
4.可以貧窮但要勇敢:爸爸在休息日帶著哥哥去市區打零工——當園丁,一開始爸爸很慫,按開門鈴後,話都表達不清楚,要不就是逃跑,最後還是哥哥鼓起勇氣,幫爸爸找到一份園丁的臨時散工。For 父母們or即將成為父母的你:可以貧窮,但不能人窮志短。
5.窮人思維:爸爸和哥哥打完零工回家的路上,因為收到的零工錢還不錯,所以就描繪未來賺大錢,買各種必需品……可卻不注意吃飯工具——自行車剎車失靈,兩個人都受傷跌倒,賺的錢都花在打車回家、住院上面……這個片段,讓我想起了古古的《窮人缺什麼 》,提取了一段摘抄:
窮人缺錢,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沒有錢,就難有大的作為,只能為柴米油鹽操心;沒有錢,就不敢放棄手裡這塊麵包,去追求更多更好的東西;沒有錢,就進不了有錢人的圈子,就只能在窮人堆里混。
㈤ 伊朗電影《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 獲過什麼獎
本片獲得1997年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觀眾票選最佳影片;199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天堂的孩子》是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1997年拍攝的一部兒童電影,又名《小鞋子》,它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影片,延續了伊朗電影獨特的簡朴風格。影片與很多伊朗電影一樣清新、質朴,真誠地描摹伊朗人的真實生活,表現窘迫艱難的平民生活中隱含的人性的善良,帶領觀眾回到純真澄凈的世界。
㈥ 奧斯卡電影《小鞋子》觀後感優秀800字
奧斯卡電影《小鞋子》觀後感優秀範文800字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奧斯卡電影《小鞋子》觀後感優秀範文8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光閃炮響震耳隆、華夏大地遍霓虹、賀歲祝福隨聲到、春節快樂喜氣濃」。新年氣息的逐漸淡去,我收回了放鬆的心情,覺得該做點事了,於是我想起了放假時留的作業,影片《小鞋子》的觀後感。具體體會是:這雙小鞋子丟失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放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換來換去,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新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既要逃避父母上學遲到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想給妹妹買鞋的錢。後來,阿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於是他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比賽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阿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奔回來與他換鞋他換好鞋奔向學情景。他要取勝,他需要這雙鞋子。當人們向取勝者表示祝賀時,阿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脫下鞋子,腳已磨出了泡,妹妹難過地走開了。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一處刻意生活的艱難,而卻處處體現出人性的美。一雙鞋子,如此艱辛的努力著,不放棄每一次機會,一絲的懈怠。無奈、委屈、辛苦,可是心中的夢想都一一忍下。的夢想,如此堅定的信念。這分是那麼強烈、那麼無畏、那麼不可抗拒!在純真無畏的孩子面前,貧窮又何妨呢!
人心靈洗禮的過程。種困境中還依然著自尊、自強、純朴、善良的品格。兄妹本想要回的鞋子,可看到女孩的家境更差,更需要這雙鞋子。窮人間的關愛體諒、阿里得了獎品送給妹妹,濃濃的兄妹情、父親對教會的糖果毫不動心、了他純潔的信仰等等……。表達了人窮志不窮的優秀品德。電影很簡單、很乾凈、很溫暖,明亮的陽光、柔緩的音樂。孩子的臉上對貧窮的抱怨和自卑,也浮躁無助;慌惶逃避,更窮苦人間互相敵視。而是互相幫助,互相同情。給人感覺這里是純凈溫暖的世界!電影極其完美!反映著濃烈的人文關懷氣息!
有信念、有夢想、真誠的對待生活,心裡就會對生活充滿陽光!就會有希望和未來!好久我以為遺忘了的感覺,所謂的精神、所謂浮誇而感動。僅僅是那份純真的;目的;心中的希望,不管怎麼樣就算累趴下也要的向它靠近。這份,難道在那種環境下才那麼強烈、那麼無畏、那麼不可抗拒
生活在現代社會下的卻在幸福生活中迷失了最應該的東西!心痛的自已!現實生活中恰恰缺少了信念,才使生活幸福社會里,卻失去了人生的理想,不知道該做,每天生活的碌碌無為,對待生活、對待工作的。而美好、善良的心靈卻在哪個物慾、丑惡的社會上,如同晶瑩的水晶透明美麗,接近的人不難感受到那水晶折射的光芒,溫暖著被冰冷的社會所麻木的心靈。
幸運的,生活給了他貧窮,也給了他為人生打拚的激勵。貧窮或者一堂課,教會他如何真誠的面對生活!而生活才是實實在在的——這部電影告訴做事情都不要說放棄,心中要有的夢想,且有時時為夢想而奮斗的信念!社會如何物慾橫流、燈紅酒綠,人生如何坎坷多舛、風雨如晦,都要緊緊守護心中的那一片純凈!
前幾天,我看了影片《小鞋子》,這部電影講述了發生在伊朗一個窮人家庭的故事。主人公阿里是個懂事的孩子,母親生病父親工作,所以家裡的許多負擔都落在了阿里的身上。阿里有一次買菜時不幸丟失了妹妹莎拉唯一的一雙剛補好的鞋子。為了不受父母的挨罵,也為了不給父母增加負擔,他努力和妹妹交流讓妹妹不把這件事告訴父母。阿里和莎拉的上課時間是不一致的,阿里決定把自己的球鞋先讓給妹妹穿,妹妹上完課馬上趕到約定地方把鞋脫給他穿,他再奔跑著去學校。兄妹倆天天如此。但是阿里三次沒有準時換到鞋,所以三次遲到,被教務長發現並受到嚴肅批評,差點被開除。
阿里看到學校有通知選派6名同學去參加長跑比賽,三等獎就可以送一雙球鞋。他彷彿又看到了希望,可報名時間已截止。為了送妹妹那雙球鞋,他苦苦哀求老師讓他參加比賽,肯定能得獎。最終他得了第一名,並沒有如願以償地得到那雙球鞋。更糟的是他自己的那雙球鞋也在長跑過程中磨爛了。這時,他爸爸攢夠了錢,幫他和妹妹各買了一雙新鞋。
「窮苦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放在這里最合適不過了。生在21世紀的我們,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無慮的生活,一遇到挫折,就只會逃避。
而阿里兄妹呢?雖然他們家境貧困,可是他們的生活卻很快樂。雖然他們的父母不能滿足他們所有的慾望,但他們可以得到富家子弟沒有的愛。雖然他們年紀輕輕,卻能勇敢地面對生活的困難。阿里兄妹一放學回家,就要幫父母幹家務。一做好家務,就馬上坐在地上,讀書寫字,復習功課,成績非常優秀,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這個感人的情節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我們工作一定要向阿里兄妹學習,學習他們的刻苦、主動。
阿里在長跑比賽過程中,他一直讓自己保持第三名,可事情沒有那麼順利。後面的人拽住他的'衣服,他摔倒了。他爬起來繼續追,腦子里浮現的全是妹妹穿著舊鞋子的模樣。他一定要沖到前面去,獲得第三名,兌現他要送給妹妹一雙球鞋的諾言。終於他沖出終點線後累到在地上。當老師去把他扶起時,他問的第一句話是「我是不是第三名?」這個感人的畫面讓我深深地體會到阿里作為一個哥哥對妹妹的愛。
當莎拉看到他那雙被人拿走的鞋子穿在另一個女同學的腳上時,她並沒有直接跑上前去告訴那女同學並把自己的鞋子直接拿回,而是在放學時等在校門口,然後悄悄地跟在那女同學身後,探到了女同學的住址。後來帶著哥哥打算要到她家要回那雙鞋時,結果發現女同學拉著爸爸的手走出了家門,原來她爸爸是個盲人,靠賣麵包來維持生計。阿里兄妹感動了,放棄了要回鞋子的念頭。這個感人的情景感動了我,阿里兄妹以及他的父母心地是多麼善良,多麼的通情達理呀!
看了小鞋子這部電影,使我看到了生活在困苦中的人積極樂觀的高貴品質,讓我懂得了再窮再苦的人都有希望和光芒,人可以忍受痛苦,但絕不能向狀況屈服,要在艱苦和困難的環境下,通過努力來實現人生的價值。
今天看電視的時候,在中央五台無意間看到一部電影的評價。
影片的名字叫做《小鞋子》。本片出自伊朗,是一部轟動伊朗的著名電影。主人公是一個小男孩,他的家裡很貧窮,連一雙鞋也買不起。有一天,他去給妹妹釘鞋,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卻被收破爛的撿走了,他只好和妹妹共同穿一雙鞋。可是學校的規定是男的上半天,女的在上半天,所以每天他們只能跑著在路上換鞋。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了。
有一天,男孩在學校的海報上看到這樣一條消息:在長跑比賽中獲得第三名會得到一雙新鞋。於是男孩找老師報了名。回到家中,男孩高興的告訴了妹妹,妹妹也非常的高興。長跑大賽很快就開始了,男孩飛一樣的跑了出去,越跑越快,越跑越快。把後面的選手甩的遠遠的。可他還不忘和同學保持距離,因為他要得第三名。可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就在快到終點的時候,男孩被後面的人推倒了。他。奮力爬了起來,他又想起了妹妹說的話。可能是親情的力量太大了,他也不顧是不是第三名了。只顧發瘋的跑,最後他獲得了第一名,可他並不高興,就連在拍相的時候也沒有太起頭,因為他沒有哪到那雙新鞋,他顯得十分沮喪。
可當他回到家的時候,妹妹已經有了新鞋了,原來爸爸給妹妹買了一雙新鞋。
當我看到這里的時候,我的心已經被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已經被強烈的震撼了。因為那種親情的力量讓我感動。天下唯有親情的力量最大,他會讓人變的強大。所以我相信那個男孩的力量正是來自這里。
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有親情的力量,母愛,父愛都是親情。記得在中國的一個山區,有這樣一對母子,男孩是一所重點高中的學生,而母親是一個農民。母親為了讓孩子能夠好好上學,每天早上5點多就從家出發到30多里外的鎮里賣蔬菜。蔬菜是她自己種的,非常新鮮,所以不一會就能賣完,可是每當遇到城管時,她就要發瘋地跑,於是有人經常會看到一個女人擔著一擔蔬菜在路上飛奔。每天還有一件事是必須做的,就是給孩子送餅子。每次她都會想到孩子吃熱餅子時的情景,所以,天天都是一路小跑。從她家到學校有50多里的路,但孩子每次吃到的都是熱餅子。可想而知,母親跑得有多快,何況她還擔著一擔菜!
母親的辛勞感召著兒子。每當暑假男孩都會和母親一起去賣蔬菜。就這樣,2年過去了。忽然有一天,男孩看到這樣一條消息:短跑大賽,第一名獎金1000元,第二名獎金500元。男孩給母親和自己報了名。在比賽中,母親發了瘋地跑,男孩緊緊地追著母親。其他人都被遠遠地拋在後面。
最後母親獲得了第一名,而男孩是第二名。當記者采訪問母親她為什麼能跑那麼快時,母親只說了一句:如果你有一個在城裡念書的兒子,你想讓他吃到早飯,還想給他攢夠學費,你也會跑這么快的。然後她也對兒子說了一句話:媽一會兒還要賣菜呢,快走吧!
親情是天下最偉大的力量。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它。
;㈦ 有一部印度電影講的是鞋子的事叫什麼名字
《小鞋子》小哈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哈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後來,哈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哈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哈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哈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哈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這就是伊朗電影《小鞋子》。二十世紀末,伊朗電影以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結合現代的人文意識而在國際影壇引起注目。可以說,他們的電影是把西方電影意識和自己的民族傳統結合的最為自然和成功的。《小鞋子》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情況下,這部電影都被當作一部兒童電影來看待,這是一種誤讀。讓一個幼小的心靈去承受一個並不奢侈的渴望的沉重的折磨,這已經不是以童趣為主要特徵的兒童電影所能承受的主題了。但是這種分類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極其完美動人。
最感人的是電影里的人文關懷氣息,導演以一種極其溫情的目光關注了一個普通兒童去以一種掙扎的方式實現一個夢想的全過程,這種溫情反映在導演以蹲下來的姿勢在平視一個孩子的眼睛,傾聽他的聲音,所以哈里和妹妹的語言是幼稚的,思維是幼稚的,行為也是幼稚的,但又是最自然真實的,這種自然使他們的夢想呈現出最純凈的色彩,也使他們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當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同哈里一起在渴望那雙鞋子時,有一個念頭會突然闖進你胸膛:我們不都在不同的境況下丟失過不同的「鞋子」嗎?我們這樣渴望過嗎?我們這樣不懈過嗎?
這種溫情還表現在對哈里這樣一個在窘迫景況下生存的兒童,導演沒有表現出廉價的同情,而是體現出了尊重,在哈里那雙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終有一種倔強的光芒,這種倔強使哈里始終保持著對目標不懈努力的激情,也詮釋著他的許多品質,他對妹妹的關愛,對父母的體貼,對學習的熱愛,對善良的尊重以及自己應有的聰明機智,無不發乎內心,出於自然。這種自然是如此的水到渠成,以至在結尾,導演可以大膽地把失望留給哈里,而把驚喜留給了觀眾。也正是這種結尾,我們才會讓哈里在我們心中燙出了印記,也才能回味出導演對哈里最深處的溫柔撫摩。
這種溫情還表現在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如詩地贊美上,在哈里的背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決定這個故事發展的人文背景:他們對自己信仰的虔誠和知足,哈里父母的善良,周圍老師和其他人的寬厚,都使這個故事充滿了溫暖的氣息。即使是哈里兄妹在換鞋過程中的奔跑,導演也選擇了許多充滿本土風情的畫面作為底襯,使你有時產生是在看一部紀錄片的幻覺。這種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唱,才使得電影關於人文主題的表現有了最寬廣而又厚實的舞台。而這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電影無疑都是一種啟迪。
當然,電影的成功更離不開扮演哈里的小演員的出色表現。他的那雙豐富的大眼睛儼然已經成為伊朗電影的一個經典性標志。
關於這部電影的獲獎情況並不清楚,但這並不影響我把它作為世界一流的電影來看待。至少,它可以伸直腰驕傲地對好萊塢電影說:對於真正的電影來說,那些炫目的特技實在不算什麼。
㈧ 小鞋子的獲獎記錄
此片獲得199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參加了倫敦、紐約、香港等18個國家的國際電影節,獲得了11項國際大獎,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年度十大影片之一。1997年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
1998 年第11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亞洲最佳故事片獎
1998 年第23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電影獎
1999 年第11屆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獎,最佳觀眾電影獎。
1999 年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獎
㈨ 電影《小鞋子》為什麼能獲獎
因為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