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恐龍滅絕真相
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恐龍是在五次物種大滅絕中的第五次大滅絕中滅絕的,因此要想搞清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就必需首先搞清五次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地球膨裂說認為地球從寒武紀到白堊紀共發生了11次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運動,每次造山運動都使海洋從大陸上退卻,造成了物種的大量滅絕。這5次大的物種滅絕每次都與造山運動形成的時間驚人的相同。這足以說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運動,使海水從大陸上5次大退卻使物種渴死,是造成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證據:
一、5次造山運動與5次物種滅絕的時間驚人的相同
1、第1次是加里東造山運動,開始時間是4.4億年左右,這和第一次物種大滅恐龍滅絕的時間4.4億年完全相同。
2、第2次是海西造山運動,始於3.65億年左右,這和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3.65億年完全相同。
3、第3次是印支造山運動,始於2.5億年,這和第3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2.5億年完全相同。
4、第4次是燕山造山運動,始於2.05億年,這和第4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2.05億年完全相同。
5.第5次是喜馬拉雅運造山運動,始於6500萬年前。這和第5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6500萬年前完全相同。
二、5次大滅絕物種的生存方式
這些滅亡的物種都是些淺海、底棲、固著、不能主動尋找食物、體形龐大、喜歡水環境的物種。
三、5次大滅絕物種的生殖方式
那些生活在淺海、濱海地區、不論是無性生殖還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們的生殖方式離不開水環境。這些物種沒有了生殖的水環境,必然走向滅絕。
造山運動,使海洋從大陸上逐步退卻,一部分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不適應新環境的物種滅絕了。而其中生殖方式的不適應是造成物種滅絕的決定性因素。這是因為物種的生殖方式是不會改變的。我們從兩棲動物在水中受精,到爬行動物的卵生,再到哺乳動物的胎生可以看出,生殖方式的進化才是物種進化、滅絕的決定性因素。
恐龍為什麼在6500萬年前的第5次物種大滅絕中滅絕的呢?雖然恐龍有遷徙功能,但因為海洋第五次大退卻是海洋最後一次從大陸上徹底退出,恐龍再沒地方遷徙了,水源乾涸了,絕大部分恐龍被渴死了。
當然,地球上還有一些湖泊,一小部分恐龍活了下來,這一小部分恐龍是如何滅絕的呢?這部分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生殖方式的不適應。恐龍在繁殖季節經過交配後,「夫妻」雙方便忙著築巢產卵。他們在地勢較高而且向陽的地方,尋找松軟的土地,用帶爪的前肢在地上掘出一個圓形的坑來,扒出的泥土壘在坑的周圍,使坑的周圍隆起,高出地面,其形狀就像一個火山口,可以防止雨水流進窩里。挖好坑後,再填上一些鬆土,接下來恐龍「媽媽」蹲在巢上產卵。產完卵後,再用一層薄土或植物葉片把蛋蓋起來。然後這些將要做父母的恐龍便輪流守侯在窩旁,直到孵出幼恐龍來。恐龍下蛋後,用土埋上,靠陽光孵化。恐龍蛋的孵化,一靠溫度,二靠濕度。溫度過高,胚胎發育過於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濕度過低,將加速蛋內水分蒸發,造成失水過多,引起胚胎和殼膜粘連而導致胚胎死亡。由於造山運動,海水退去,氣候變得乾燥,氣溫升高,土地乾旱,土壤的濕度下降,造成恐龍蛋不能正常孵化。我國天文地質工作者徐道一說:「在我國的白堊紀末沉積層中發現有成堆的沒有孵化的化石恐龍蛋」,在廣東河源發現15000多枚恐龍蛋沒有孵化,這便是很好的證明。考古研究表明,恐龍滅絕持續了100萬年時間。恐龍的全盛時期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前期,恐龍蛋化石卻只在白堊紀晚期出現,這說明很可能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前期,恐龍的孵化是正常的,到了白堊紀晚期,它們可能遭遇了某種不可抗拒的因素導致孵化不能進行,且這種狀況一直持續,新生恐龍越來越少,直至最後滅絕。根據土壤的濕度下降造成恐龍蛋不能正常孵化導至恐龍最終滅絕,我們從缺水的角度也可以說恐龍蛋是渴死的,恐龍最終滅絕的原因是渴死的。
作者:賴柏林
B. 關於恐龍的科幻電影(要由恐龍滅絕想到自然)
恐龍科幻電影(由滅絕想到自然):
《被時間遺忘的土地》,經典恐龍影片,80後童年的回憶。
http://ke..com/subview/27318/11252238.htm#viewPageContent
C. 有誰知道恐龍滅絕的電影
恐龍Dinosaur (2000)
導演: 埃里克·萊頓 拉爾夫·佐當
主演: D·B·斯威尼 阿爾法·沃德 奧西·戴維斯
類型: 動畫 / 家庭 / 冒險
故事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阿拉達是一頭禽龍,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島上。它從未見過自己的同類,是一群狐猴將它養大。一場突至的流星雨毀滅了小島,阿拉達和幾只狐猴朋友僥幸逃脫了這場劫難並來到大陸。它們加入了一群四處尋找安全的棲身之所的恐龍隊伍。水源和食物的短缺、以及嗜血的食肉恐龍的不斷侵襲時刻威脅著它們的生命。具有創新思想並對弱小同伴表示同情的阿拉達與冷酷而固執的首領克龍和它忠誠的手下布魯頓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在克龍的妹妹妮拉的支持下,阿拉達向傳統發起挑戰並證明適應環境和相互團結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D. 小學作文觀恐龍滅絕電影有感
記得小時候,我喜歡看電視,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看了一部愛國電影,名叫《小兵張嘎》。
這部電影的內容很豐富,主人公就是張嘎小子,他的生活很困難,很多時候只能吃炒乾麵,不過他整天和小朋友們玩,無憂無慮,嘻嘻哈哈。但是,不久,她的奶奶被日本鬼子做住了,在一個地方把她給折騰死了,張嘎他不甘心,很想為他奶奶報仇,於是就去參加紅軍,再行軍的過程中,張嘎用了一把加強把一個日本鬼子的首領給捉住了,立了個小功,可是,另一場戰爭里,張嘎小子他卻立了一個大功,他進了敵人的炮塔里,放了火,炮塔爆炸了,紅軍進軍成功,救出了老百姓。最後,紅軍決定給張嘎一把真槍,讓他成為真正的八路軍。
電影《小兵張嘎》意思雖然簡單,不過讓我印象深刻,張嘎腦袋聰明靈活惹人喜愛,又很愛祖國,讓我從心裡十分羨慕、仰慕他。
電影中的主角張嘎在一場戰爭中,他弄傷了屁股,可他還在繼續追日本鬼子。我看到這里時,想到了我以前做手抄報,我畫來畫去也畫不好,畫好這個,又要畫另一個不會畫的東西,我放棄了,敞譏搬客植九邦循鮑末一手把畫給毀了。我很慚愧,為什麼當時我不像張嘎哥一樣堅強呢?
看完電影後,我明白了,做人應該堅強,應該像張嘎哥一樣愛祖國,不能動不動就放棄。
E. 恐龍的滅絕。
恐龍滅絕的假說有很多
1火山爆發,煙塵 遮住天空使植物死亡導致恐龍滅絕
2小行星撞擊地球
3大陸漂移使部分恐龍被自然選擇淘汰
4恐龍蛋殼太厚,小恐龍出不來
F. 恐龍滅絕的原因
關於恐龍的電影,你可能看過不少。但是恐龍為什麼會滅絕呢?關於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原因你又知不知道呢?一些有關於恐龍的小知識你又直達多少?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恐龍滅絕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歡。
一、氣候變遷說
6500萬年前,地球氣候陡然變化,氣溫大幅下降,造成大氣含氧量下降,令恐龍無法生存,最終導致恐龍從地球上消失。
二、隕星撞擊說
地球遭到了巨型隕星的撞擊,隕星撞到地表時發生了爆炸,巨大的煙塵遮天蔽日,地球進入了一段冰河期,到處都是死去的植物和動物,恐龍滅絕了。
三、物種斗爭說
恐龍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嚙齒類食肉動物, 可能以恐龍蛋為食。由於這種小型動物缺乏天敵,越來越多,最終吃光了恐龍蛋。
四、大陸漂移說
地質學研究證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陸只有唯一一塊,即“泛古陸”。由於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發生的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最終導致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恐龍因此而滅絕。
五、地磁變化說
現代生物學證明,某些生物的死亡與磁場有關。對磁場比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能導致滅絕。由此推論,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六、被子植物中毒說
當時,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沒有的毒素,形體巨大的恐龍食量奇大,攝入被子植物導致體內毒素積累過多,終於被毒死了。
七、酸雨溶解說
白堊紀末期可能下過強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鍶在內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直接或間接地攝入鍶,出現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後一批批死掉了。
1.性慾低下
在匈牙利出生的貴族同時又是間諜的弗朗茨-諾普喬-范-費爾斯-斯爾瓦斯在20世紀初有許多恐龍滅絕的理論,其中包括性慾低下和腺體過於活躍等。這位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之所以長那麼大,是由腦下垂體分泌物造成的。史密森學會說,盡管他試圖把人類情形的知識應用在恐龍身上,但沒有證據顯示腺體和恐龍的尺寸或滅絕存在任何關系。
2.同類相食
一位研究人員說,貪婪的恐龍吃了很多恐龍蛋,造成它們大規模滅絕。但今天的科學家指出,雖然化石顯示這些動物非常喜歡蛋,但它們不可能把它們全部吃光。照片顯示,科學家正在分析一窩石化的恐龍蛋。
另一位和斯爾瓦斯生活在同一時期的科學家喬治-維蘭德認為,恐龍以同類為食,致使這個物種滅絕。耶魯大學的這名研究人員說,這些貪婪的食肉動物吃了很多恐龍蛋,造成它們大規模滅絕。但今天的科學家指出,雖然化石顯示這些動物非常喜歡蛋,但它們不可能把它們全部吃光。
3.蛋的問題
化石專家H-K-厄爾本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恐龍蛋有多個殼質層。如果蛋殼太薄,破裂了,就會使發育中的恐龍窒息或脫水。他根據在法國南部發現的蛋殼提出這個想法,但化石記錄顯示這是一個局部現象看,並非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4.行動不便
20世紀初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仍然流行時,許多古生物學家認為這些巨大野獸太遲鈍、太大和太笨,致使不能活動。根據這個現在不受歡迎的理論,恐龍有一種進化慣性,通過能量變得更大而不是更小。但事實上,劍龍和腕龍等最大的恐龍物種長勢良好。
5.沒有伴侶
最近在過去10年中,一位不孕不育專家指出,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它們不能找到伴侶。謝爾曼-西爾伯說,因為溫度可能決定鱷魚等動物的性別,所以氣候變化可能使只有一個性別的恐龍出生。但這個理論有幾個漏洞,例如科學家並不知道恐龍性別是否取決於溫度等。
6.失去食物
昆蟲學家斯坦利-弗蘭德斯20世紀60年代提出,在白堊紀,最早的飛蛾和毛毛蟲吃光地球上的所有植被,致使食草恐龍失去維持生存的必要食物。所以他認為,食肉恐龍會因缺少可以食用的食草恐龍而漸漸餓死。但現代科學和化石記錄再一次顯示,蝴蝶和飛蛾同恐龍和睦共處地生活在地球上,並沒有吃光所有植物。
7.視力不佳
史密森學會的一篇研究論文說,由於科學家的專業知識常和他們的理論存在密切聯系,所以眼科專家L-R-克羅夫特認為視力是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也就不足為奇。他在20世紀80年代說,持續上升的溫度加快恐龍患上白內障的速度,另外它們為保護眼睛不受太陽傷害,臉上成功進化出角。但這個理論並沒有解釋飛行恐龍沒有變瞎的原因。
8.放屁致死
古生物學家大衛-威爾金森2012年推測,恐龍從體內釋放出甲烷的年產量足以令全球變暖。但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個科學思想。盡管威爾金森並沒有提到滅絕,但媒體利用他的觀點作出恐龍放屁致使它們滅絕的結論。
9.外星生命
2012年電視節目《古老外星人》把各種各樣零碎的科學觀點融合在一起,提出外星人使恐龍滅絕的理論。但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史前博物館說,沒有證據顯示這個理論是正確的,因為科學家沒有發現外星人化石或外星人廢物等證據。
10.太空災難
在科學界普遍接受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原因的理論前,物理學家華萊士-塔克和古生物學戴爾-拉塞爾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一次致命打擊來自太空。他們認為,一顆距地球很近的超新星爆炸,X射線轟擊地球上層大氣,致使溫度急速下降。但沒有證據表明科學家發現一次天文事件。
1—恐龍跑的快嗎?
一些研究者認為恐龍具有很強的奔跑能力,並估計食肉恐龍是中生代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大家熟知並且喜歡的霸王龍的奔跑速度可以到達每小時64千米。後來有學者通過對霸王龍骨骼和肌肉形狀的研究,認為它們根本不可能達到每小時64千米的奔跑速度,其最快速度也許超不過每小時40千米。
如果人類真的遭遇到食肉恐龍,人類是難以逃脫的,因為即使是笨重的暴龍也比人類跑得快。人類超過1小時以上的長時奔跑速度一般不會超過每小時20公里。即使是最優秀的運動員遭遇恐龍都難以逃脫它們的魔爪。
2—恐龍的壽命有多長?
一些科學家在研究了恐龍骨骼的生長環後發現,這些恐龍死亡時的年齡為120歲。沒有證據表明它們是在頤養天年後自己慢慢老死的。許多恐龍是死於事故,老年恐龍、幼年恐龍和病殘恐龍是肉食龍的主要捕食對象。因此120歲並不是恐龍高壽的年齡。排除非正常死亡的因素,恐龍能活到100~200歲應當不成問題。
3—恐龍什麼時候滅絕的呢?
恐龍經歷了兩次物種大滅絕,許多人都知道0.66億年前白堊紀-第三紀時期物種大滅絕事件,當時一顆小行星碰撞地球導致75%物種滅絕消失。然而,這並不是恐龍世界遭受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在2.013億年前它們曾經歷了三疊紀-侏羅紀時期物種滅絕事件。
4—恐龍時代也有跳蚤?
恐龍跳蚤比現代跳蚤體型大10倍,如果現代跳蚤令你十分抓狂,那麼寄生在恐龍身體上的跳蚤會令你感到恐懼!最大的雌性恐龍跳蚤體長為20.6毫米,雄性體長14.7毫米,差不多是現代跳蚤體長的10倍。
5—現在還有恐龍的親緣嗎?
19世紀考古學家發現長有羽毛的始祖鳥,從此開始了恐龍進化成為鳥類的學術研究。科學家普遍認為,早期鳥類是從侏羅紀晚期食肉獸腳亞目恐龍進化而來的,其中一些物種在物種大滅絕事件中倖存下來,逐漸發展成為現今的鳥類物種。同時,還有人猜測鱷魚與恐龍有著親緣關系。
G. 有個外國的電影,講的是噴火龍佔領地球,人類反抗,要殺了公恐龍才能使恐龍滅絕的電影,求這部電影的名稱
火龍帝國
2084年,英國倫敦,十二歲的奎因和當工程師的媽媽住在一起。一天,媽媽正在帶領一隊建築工人在一個地鐵工地內施工,小奎因也在場。當他走進一個長滿青苔的洞里,驚奇地看見了一條龍——是的,小孩子們只在童話書里讀到過的東西——一條真正的龍。龍已經在這里睡了很久了,現在,它被弄醒了。龍噴出火來,奎因的媽媽和其他人都死在了地道里,只有奎因倖存下來。 二十年過去了,地球已經不復以往的樣子,龍和它的後代們把這個星球變成一片廢墟,大多數人都死了,倖存的人住在一個中世紀的古堡里,生活極其簡陋,他們的首領就是長大了的奎因,他的任務是保證這一小群人的安全。 困境中有一天,來了一群美國人,領頭的叫凡·贊。他們一路過來,據說已經殺死了一些龍,在碰見奎因帶領的人以後,凡·贊鼓動大家一塊兒去斬殺那隻領頭的雄龍,如果殺了它,龍的族就無法繁衍下去,人類將有希望恢復文明。奎因並不願意冒險,因為類似的事情以前發生過,試圖殺龍的人全都給龍殺死了。可凡·贊是個很難說服的人,他堅持自己的意見並帶著奎因的一些人走了。 這些人中除了凡·贊和少數人確實都沒有逃脫死亡。龍還襲擊了奎因的古堡,大部分人都在火焰中死去。此時,奎因已別無選擇,他和凡·贊只有出發去倫敦面對那隻幾乎毀滅了地球的龍,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危險和一線生機。戰斗中凡·贊用配備了高爆彈頭的弩箭射中了龍的腹部,當龍再次向他沖來的時候他從高塔上跳下准備用利斧擊斃龍結果失敗被龍一口咬住而亡。隨即龍開始追捕奎因,奎因則將彈頭射入了龍的口中,引爆了龍的噴射液將其殺死。
H. 恐龍滅絕之謎 恐龍是怎麼滅絕的 什麼原因造成恐龍滅絕
恐龍滅絕之謎 恐龍是怎麼滅絕的 什麼原因造成恐龍滅絕六千六百萬年前,一顆小行星落在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導致恐龍大滅絕,十萬年後,位於印度德干高原的火山開始噴發出大量岩漿,長時間的火山爆發可能再次造成地球上的物種大滅絕,在柏克萊大學教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恐龍滅絕之謎
恐龍是在人類出現前就生存在地球上的一種生物,但遺憾的是,距離現在恐龍在大約已經滅絕了6500萬年之久了,到底恐龍是怎麼滅絕的?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恐龍滅絕的呢?針對這些問題也困擾了很多科學家,雖然現在不少科學家們針對恐龍滅絕之謎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有人說是因為火山爆發,也有人說是恐龍自相殘殺,還有人說是地球的各種原因造成的,那麼科學家們提出的這些恐龍滅絕的原因都有什麼理據呢?下面奇事奇物就大家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一下這些相關的說法。
造成恐龍滅絕的真實原因分析
據奇事奇物了解,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雖然這些說法都是著名科學家提出來的,但也都沒有太多實質性的證據來支撐這些看法,所以恐龍滅絕的真實原因也一直成為了一個不解的謎團,盡管如此,奇事奇物還是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聽起來比較靠譜的說法供大家參考。
火山爆發說
六千六百萬年前,一顆小行星落在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導致恐龍大滅絕。十萬年後,位於印度德干高原的火山開始噴發出大量岩漿,長時間的火山爆發可能再次造成地球上的物種大滅絕。在柏克萊大學教授地球與行星科學的馬克?理查認為這兩起事件之間絕對有因果關系,他說:「為什麼地球上規模最大的撞擊事件和德干高原的火山爆發事件會在十萬年間接連發生,這一定不只是巧合而已。」
理查和他的研究團隊因此推論,火山爆發是由小行星撞擊所引起的。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德干高原就已經有岩漿流出,而撞擊事件就像是導火線一樣,一下子點燃了火山內部的岩漿,在接下來的數十萬年之間,火山不斷噴發出二氧化碳等其餘會改變氣候的氣體。理查表示,地球上大多數的生物在恐龍時代接近尾聲時滅亡,理查發現其中有四次的物種大滅絕都與火山爆發發生於同一時期。於是他大膽假設,六千六百萬年前的火山爆發事件肯定與當時的物種大滅絕脫不了關系。
理查和Renne的同事Michael Manga指出,火山爆發也會因強烈地震而引起。理查估計,小行星撞擊的強度可以在地球各地引發規模九以上的地震,而這樣的規模已能促成德干高原及其他地區的火山爆發。同時,研究團隊也發現火山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前後所噴出的岩漿的化學成分並不相同,再次驗證了小行星撞擊促成火山爆發的說法。不過,許多科學家仍對火山爆發在恐龍滅絕中所扮演的角色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他們依然深信,小行星撞擊是導致恐龍消失的主要原因。
小行星撞擊地球說
科學家發現,在白堊紀末期地層的黏土層中微量元素銥的含量比其他時期陡然增加了30-160多倍,而銥元素在地殼中屬罕見元素但卻廣泛存在於小行星之中。因而當前最為流行和最有影響的觀點是:6500萬年前,隕星撞擊地球,產生的塵埃遮天蔽日,引發氣候劇變,植物大量死去,恐龍因食物匱乏而遭致滅頂之災。對恐龍滅絕之謎的解釋與說法其實還有很多,公開發表的就有一百多種。
據報道,恐龍死於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事件,是科學史上的一個大發現。雖然我們有比較充分的證據顯示,恐龍死於小行星撞擊以及撞擊所引發的環境劇變,但仍然有研究人員認為小行星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影響因素,恐龍滅絕還有其他更深層的原因。美國科學家在印度德乾地盾附近發現了關於恐龍滅絕的證據,研究結果顯示恐龍滅絕不僅僅是小行星造成的因素,還有火山噴發影響了地球環境。
小行星撞擊地球是目前主流的恐龍滅絕原因,一顆直徑為8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了大量的塵埃遮擋了太陽光照,導致一連串的災難性事件,比如綠色植物大量死亡影響了食草恐龍的生存,而小型動物的大規模死亡也導致食肉恐龍的滅絕。現在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有更多的證據顯示在小行星撞擊前地球上出現了大規模火山噴發,也對恐龍的滅絕產生了促進作用,因為火山大規模噴發導致一些揮發性的化學物質達到危險水平,地球大氣變得渾濁,而小行星的撞擊進一步奠定了恐龍滅絕的命運。
暗物質說
暗物質間接導致恐龍滅亡,這種說法可能有些讓人難以相信,不過暗物質有可能已經發送了好幾顆彗星撞擊地球。兩位科學家蘭德爾和里斯展示了當太陽系經過暗物質盤時,後者會對前者產生更強的引力拖拽作用。這樣的拖拽力會擾亂奧爾特雲,一種據稱是環繞太陽系的遙遠冰凍物質結合體。奧爾特雲產生了一些彗星,包括世紀彗星ISON彗星,去年ISON掠日時就曾引起了一些擾亂。暗物質盤越密集,產生的引力潮汐力的效應越強。
其次,蘭德爾和里斯觀察了在過去2.5億年間地球上直徑超過20千米的隕石坑。將這些隕石坑的年齡與太陽系3500萬年周期相比,結果發現在某些情況里,彗星撞擊的頻率高峰期與太陽系經過暗物質盤發生了緊密的重疊,而在其它情況里則不是。整體來說,分析表明暗物質更可能在隕石坑頻率問題上,而非產生隕石坑的平等比率上,產生可觀測到的模式。
據稱與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有關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並沒有完全與太陽系經過暗物質盤的時間點相重合——但蘭德爾表示其中仍存在足夠多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兩者之間存在連接也並非不可能的。「兩者發生的時間還是比較接近的,雖然並不是完美的吻合,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義大利米蘭布雷拉天文台的路易吉·福斯基尼表示這項理論需要進一步的詳細審查。「我認為尋找盡可能多的假設是非常有意義的。」但他也很謹慎,因為無論是彗星撞擊的頻率模式,還是暗物質的盤狀理論,目前都沒有得到證實。雖然暗物質導致恐龍滅絕的說法還缺少實際的證據,不過由暗物質引起的彗星撞擊地球這種說法也得到很多人的認同,不過暗物質說也存在不少漏洞,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來支撐這一理論。
溫度驟降說
來自波恩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約爾格·法爾教授提出,地球在6000萬年前曾陷入一次強烈的宇宙粒子流「風暴」中。在遭遇這樣的風暴時,高速進入地球大氣的各種粒子會達到平時的上百倍之多,將大氣中的分子「撕裂」成為形成雨水所必要的凝結核,最終導致地球大氣中雲層增厚,降雨頻繁,氣溫急劇下降。
恐龍是溫血動物,它們具有相對較高的代謝速率,有可能維持一定的體溫。可是恐龍的呼吸器官並不完善,不能充分補給氧。這就導致恐龍體溫並不高,可能接近現代樹懶。而要維持這樣的體溫,也只能生存在熱帶氣候區。同時恐龍又沒有厚毛避免體溫喪失,卻容易從其長尾和長腳上喪失大量熱量。而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如果體溫降到一定的范圍之下,就要消耗體能以提高體溫,否則就需要保溫。恐龍過於龐大的身軀,不能進入洞中避寒,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續時間較長,可能就會因為耗盡體力而慘遭凍死的命運。
但是,這種假說有一個疑點,那就是恐龍不都是那麼龐大的,不一定都不能躲進洞里避難。
此外,氣候驟變造成恐龍絕滅的另一條可能的途徑是嚴重影響恐龍的卵。一些科學家發現,在恐龍滅絕之前的白堊紀末期,恐龍蛋的蛋殼有變薄的趨勢。我國的一些古生物學家也發現,在一些化石地點產出的恐龍蛋中,臨近絕滅時期的那些恐龍蛋蛋殼上的氣孔比其他時期的恐龍蛋蛋殼中的氣孔要少,這很可能與氣候變得寒冷乾燥有關。
洪水致死說
恐龍化石代表地:山東諸城、內蒙古二連浩特、雲南祿豐、四川自貢
在現場負責挖掘工作的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海軍介紹說,散亂的骨骼化石說明動物死亡後沒有及時埋藏。由風、水流或者其他外力把骨架分離,散亂地分布在地面上後再埋藏形成的。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柳永清研究員說,僅根據目前恐龍化石現場的特徵和資料,我們無法直接判斷恐龍死亡的真正原因,但可以通過了解這些恐龍化石出露的情況判斷它的埋藏環境。諸城處於泰沂山脈與膠萊平原之間,地勢較為低窪,而且距離海洋較近。據專家推測白堊紀晚期,諸城及其周邊地區極有可能是距離黃海比較近的一片茫茫水澤,西部地勢較高的地域則是陸地和丘陵,那時的氣候應該與現在的海南差不多。
研究表明,到晚白堊世時期,這一地區還有小規模的湖泊存在,但主要是沖洪積扇與洪泛河流環境。這里洪泛頻發,氣候十分炎熱、乾燥,植被變得稀少。生態和古地理環境已不再適合大型動物的繁衍生存,這也是我國及世界各地不斷發現晚白堊世恐龍集群死亡與埋藏現象的原因。
柳永清經初步判斷認為,這里大面積的恐龍埋藏,有可能是一場大的洪水造成的。他的理由是這里埋藏化石的沉積物是洪泛產物,即泥石流等洪水形成的堆積物。但由於埋藏的化石少有完整的,多為關聯性差的實芯骨骼,如脛骨、腸骨等,這說明這里的化石群可能是恐龍死亡後,經過洪水泥石流搬運形成的「異地堆積」。他認為,驗證洪水造成恐龍死亡的說法,還需要進一步收集證據。
有人認為,從侏羅紀到白堊紀,在我國這塊大陸的多個地方,洪水泛濫、反復發作是造成很多恐龍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洪水造成恐龍的集群死亡的例子在我國還有內蒙古二連浩特晚白堊世鴨嘴龍化石群,這個化石群里包括鴨嘴龍類的巴克龍和竊蛋龍類的巨盜龍。此外,還有雲南祿豐川街恐龍化石群及四川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
自貢恐龍博物館副館長彭光照介紹說,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的埋藏環境為河流入湖的三角洲前緣河口砂壩,三角洲前緣是河流進入盆地的地區,分流河口處動力條件的急劇變化引起注入水流的擴展和減速,因此水流的能量減少,從而使沉積物負載沉積下來。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的集中埋藏可能是由於一場巨大的洪水造成恐龍死亡後,經河流搬運至湖泊三角洲環境沉積在一起的,並非死後原地埋藏,屬於異地埋藏。
沼澤致死說
恐龍化石代表地:新疆准嘎爾五彩灣
我國新疆准嘎爾五彩灣地區發現的恐龍有著獨特的死亡方式,屬於不同種類恐龍在同一地點多次陷入泥潭而死。徐星分析說,那裡的冠龍、泥潭龍、鱷魚和似哺乳爬行動物都會陷入泥潭。植食性恐龍陷入混有大量火山灰的沼澤,黏性更大,恐龍不能自拔窒息而死,它們的氣息吸引來肉食性恐龍,但它們也陷了下去。如今的新疆五彩灣是一個無人區,專家們在這里發掘出多種侏羅紀時期的動物化石。他們呈多層分布,從地質學角度研究發現,這里曾經是火山灰形成的沼澤,這種沼澤像是剛和好的水泥一樣黏稠。正是它吃掉了這些動物。
被子植物中毒說
曾經有研究人員對四川地區出土的一批恐龍骨骼化石進行分析後發現,骨骼化石內的砷、鋇、鉻、鈾等含量超高,與現代陸生動物相比,其體內的有毒元素要高出幾百甚至上千倍,所以科學家推測恐龍有可能是滅絕於慢性中毒。
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現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們是遍布各大陸的主要植物。很多科學家猜測,也許是恐龍時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沒有的毒素,形體巨大的恐龍食量奇大,大量攝入被子植物導致體內毒素積累過多,植食性恐龍由於毒素過多導致死亡,肉食性恐龍食入有毒的動物,也漸漸消亡。
地球膨脹說
地殼的強烈運動引起地球質量向外擴散、體積增大。恐龍等一大批生物因不適應地球表面引力場的減少而滅絕。缺乏說服力的地方是,引力的變化並不是在短期內出現的,恐龍等生物在進化過程中,應該具有相適應的機制。其他還有「蛋殼變厚說」、「海洋收縮說」、「海底沼氣噴發說」等等。但是這些推論單獨來看似乎都難以解釋恐龍和其它動物的突然消失。目前有不少科學家認為,恐龍和同時期其它一些物種的滅絕,很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地磁變化說
現代生物學證明,某些生物的死亡與磁場有關。對磁場比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能導致滅絕。由此推論,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地磁是地球所具有的磁性現象,如果地磁發生變化,會對很多生物造成不良的影響。以往發生的每次磁逆轉持續的時間大約為1萬年,在每次發生磁逆轉之前,地球的磁場會在短時間里完全消失。但是,對恐龍而言,種類眾多,並不是所有的恐龍都對地磁敏感,因此,地磁變化說並不是造成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
外星人入侵說
恐龍絕對不是滅絕於6500萬前的彗星撞地球, 根本就不用想也會知道。不知道最早是什麼科學家提出恐龍死於彗星撞地球的,那人根本就沒有長腦子,或者大腦是由土和泥巴構成的外星生物。就是這樣滑稽的假說還騙得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楞一楞的 都是些吧吃、哈巴。很簡單 若恐龍真是那樣滅絕的那為什麼和恐龍同時代生活在地球陸地上的無數的動物沒死?不管是食草的還是食肉的 ,為什麼猿人或猴子沒有死掉 因為人類還在,若說人類是猴子進化來的。 難道真他媽的邪了,災難專和恐龍過不去嗎?顯然是放屁,像那種全球性的災難來說就如同地震中人要死、豬要死、馬牛羊都要死的 是不具有選擇性的。
而撞擊僅僅在6500萬年前 那時有生活著更早的比恐龍更先形成的地球生命 為什麼生命能延續至今 而恐龍卻偏偏要死絕 無一倖免? 就現在看來恐龍顯然不是死於自然災難,包括地震、火山、氣候等等 因為自然災難是不具有選擇性的 不會只殺恐龍不殺其他的生物和人類的雛形,不知道有沒有人去過廣州番禹的長隆歡樂世界 看過那裡亞洲最大的四維電影 恐龍天劫 是講外星人滅絕了恐龍,現在唯一的可能就是:
1 恐龍並沒滅絕 至於是演變成了其他生物還是被外星人囚禁於時間監獄里或是帶到了其他的星球就不得而知咯…
2 外星人把恐龍全部殺死了,因為他們接到使命 要選擇和幫助更加進步的生命在地球上進化…
以上就是當前關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各種說法了,但奇事奇物認為,最靠譜的說法是,恐龍應該不是被滅絕了,而是在物種爆發時候全都變異得不是恐龍形了,比如蜥蜴,鳥類什麼的。雖然以上每一種假說和猜想,在科學界都有支持者,但每一種猜想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還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探究。
I. 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原因和結果是什麼
恐龍的滅絕原因一直有爭議,沒有確切地說法。科學在進步,相信有一天會有結果的。
原因:物種進化說認為恐龍由於繁榮期長達1.6億年,使得肉體過於巨體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現異常發達的現象,因此在生活上產生極大的不便,最終導致絕種。
結果:恐龍滅絕。
J. 恐龍的滅絕
1.隕石碰撞說:
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巨大的隕石曾撞擊地球,使得君臨地球長達一億數千萬年的恐龍絕種。此理論是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路易.阿爾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學家所提出的。
這一顆巨大的隕石,直徑大約十公里。因撞擊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徑達兩百公里。因撞擊而產生的能量,若換算成黃色炸葯,則相當於一百萬億噸(megaton)。粉塵經由大氣層擴散至成層圈。導致地球持續了數個月的黑暗狀態。在這段期間中,以恐龍為首的許多生物都因之而絕種。
2.自相殘殺說:
有人認為造成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它們自相殘殺的結果——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恐龍為食,肉食恐龍增加,草食恐龍自然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消失,肉食恐龍因無肉可食,就自相殘殺,最後終於同歸於盡。
3.哺乳類犯人說:
在中生代後半,已有哺乳類的祖先生存。根據化石的記錄,當時的哺乳類體型甚小,數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堊紀的後期,數量才開始急速增加。推測它們屬於以昆蟲等為主食的雜食性,這些小型哺乳類發現恐龍的卵之後,即不斷取而食之。
(本人意見:真的是如此嗎?如果哺乳類戰勝了恐龍,那麼隨著哺乳類化石的增加,恐龍的化石應逐漸減少才對,但事實上並沒有出現這種化石交替的現象。在其它書的記載,哺乳類化石真正的增加,是在恐龍的時代終了之後。而且,恐龍的化石是在突然之間消失。因此,恐龍被哺乳類消滅之說是不能成立的。)
4.種的老化說:
認為恐龍由於繁榮期間長達一億數千萬年,使得肉體過於巨體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現異常發達的現象,因此在生活上產生極大的不便,終於導致絕種。
恐龍中最具代表性的雷龍,體長二十五公尺,體重達三十噸,由於體型過於龐大,使動作遲鈍而喪失了生活能力。另外,三角龍等則因不斷巨大化的三隻角以及保護頭部的骨骼等部位異常發達,反而走向自滅之途。
(本人意見:並非所有的恐龍體型都如此龐大,也有體長僅一公尺左右的小恐龍。另外,也有骨骼像鹿一般,能夠輕快奔跑的恐龍。但為什麼這種恐龍也同時絕種了呢?而且,異常發達的骨骼等部位,在冷血動物體內,推測能夠吸收外界的溫度,也能放出體內的熱,以調節身體的溫度,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由此,我對於恐龍因種的老化而絕種的說法表示懷疑。)
5.生物鹼學說:
這種學說認為恐龍所生存的最後時期—亦即白堊紀,開始出現顯花植物,其中某些種類含有有毒的生物鹼,恐龍因大量攝食,引起中毒而死亡。因為,哺乳類能夠藉味覺和嗅覺來分辨有毒的植物,但是恐龍卻沒有這種能力。
不過,含有生物鹼的植物並非突然出現於白堊紀後期,在恐龍絕種的五百萬年前已經可以見到。此學說未說明何以恐龍在這段期間內仍能生存
6.溫血動物說:
有些人認為恐龍是溫血性動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堊紀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導致無法存活。因為即使恐龍是溫血性,體溫仍然不高,可能和現生樹獺的體溫差不多,而要維持這樣的體溫,也只能生存在熱帶氣候區。同時恐龍的呼吸器官並不完善,不能充分補給氧,而它們又沒有厚毛避免體溫喪失,卻容易從其長尾和長腳上喪失大量熱量。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如果體溫降到一定的范圍之下,就要消耗體能以提高體溫,身體也就很快地變得虛弱。它們過於龐大的體驅,不能進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續幾天,可能就會因為耗盡體力而遭到凍死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