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雙11光棍節的由來
雙11光棍節的由來
光棍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具體有哪些呢?如下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雙11光棍節的由來,歡迎閱讀!
雙11光棍節的由來
“11月11日”因有四個孤單的“1”字,和光棍們形單影只的形象很貼切,因而被富於創意地稱為“光棍節”,真是妙極。光棍節的來歷,有N種版本。11月11日,被形象地稱為光棍節。
第一個版本
這個版本的有點意思。傳說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破廟,修士瓦倫丁就住在這里。羅馬人非常崇敬他,不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人們總會群集在他的周圍鄙視他,在祭壇的熊熊聖火前,聆聽瓦倫丁的祈禱。這一時代,古羅馬的戰事一直連綿不斷,暴君克勞多斯徵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為了保證人們忠於戰爭,他下令人們禁止於此時結婚,甚至連已訂了婚的人也要馬上解除婚約。許多年輕人就這樣告別愛人,歡天喜地地走向戰場。瓦倫丁對克勞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倫丁在神聖的祭壇前為他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
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里,在瓦倫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消息終於傳到了克勞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們沖進神廟,將瓦倫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公元270年的11月11日,瓦倫丁在地牢里受盡折磨而死。悲傷的朋友們將他安葬於聖普拉教堂。為了紀念瓦倫丁,後來的人們把這一天作為“光棍節”。
第二種版本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男子經歷了1000試圖結婚的努力但是一次都沒有成功,最後只能一輩子單身了!為了紀念他就以他的名字作為一個節日-“光棍結”!!他的生日就是11.11。
第三個版本
傳說中,有四個男人,當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沒老婆沒女朋友沒情人也沒某某伴侶的那種。他們聚在一起搓麻將。從上午11點打到晚上11點。輸贏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過程中,不論是誰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條。於是自始至終,都在,四條,四條,四條。最後有輸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說,四條四條,四條什麼啊?另外三個說,四條就四條,還四條什麼。四條什麼?這本來不算個問題,麻將牌里,四條就是四條,沒有四條什麼的說法。不過,打完麻將,他們一起去沖澡,把衣服褲子一脫,答案很快就出來了。輸錢的那個人,十分興奮,邊沖水邊歡呼,我知道四條什麼了,我知道四條什麼了!後來,這四個光棍為了紀念終於知道四條是什麼,特把這個設為光棍節。事有湊巧,這天剛好是11月11日,日歷上,剛剛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條„„
第四種版本
“光棍節”既非“土節”又非“洋節”,上世紀90年代初誕生於高校,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近兩年“光棍節”的氣氛漸漸向社會彌散,特別是一些大學生們,還舉辦了“光棍”小型聚會。究竟有沒有這個節日?有關專家認為,這只屬少數人的另類節日,而非正規節日。
第五種版本:
據說這個節起源於800多年前,也就是1111年11月11日,那天光棍達到和創紀錄的8條。其實,設立這個節是上帝的意思。耶穌誕生那天,也就是公元1年1月1日,第一個光棍誕生了。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成為一些光棍紀念的日子,可是真正成為節日,則是1000多年以後的1111年11月11日。
第六種版本
光棍節不只有一個,還要分大、中、小三個節,1月1日是小光棍節,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節,11月11日是大光棍節。
第七版本:南大卧談會
光棍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被人廣為接受的是,它起源於南京大學宿舍文化。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四個大四學生每晚舉行“卧談”,一段時間卧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卧談中創想出了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作光棍節
光棍節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里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這個節日被漸漸帶入社會,並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路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並由光棍節發展出了“脫光節”。光棍節來源的其他說法或系後來編造。
第八個版本:愛情故事
男主角木光昆,生於1970年(庚戌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學到大學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讀大二時和一名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是那麼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頂樓,點燃蠟燭,吹了一晚的笛子。
從此,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南大同學改編製作成校園微電影播出。
第九個版本:京工光棍節
可能源於北京理工大學的“京工光棍節”。這一說法是說“光棍節”的說法最早源於1992年的北京理工大學,幾位同學為了打發即將到來的周末,於是想出了去找女生聯誼的想法。第二天在食堂門口貼了一張寫著“京工光棍節”的海報。
光棍節的意義
光棍節產生之初,多少帶有些調侃的意味,而那時候光棍也只是指單身男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光棍的隊伍逐漸壯大。年輕人忙於工作,讓他們無暇交友,但以前的朋友陸續結婚生子,突然的離群感讓他們急於尋求群體的歸屬感,於是單身聚會成了新的社交圈子,在同類人群中,他們的情感得以抒發。這個人群收入水平高、消費力強,對生活品質有要求。光棍群體的擴大必定吸引了商家的注意力。於是,在商家的助推之下,單身經濟就驟然興起,光棍節的各種促銷活動、廣告宣傳也將這個小眾活動,形成了社會化的節日。
光棍增多並非是壞事,相反是人們追求高質量婚姻生活的結果。光棍節從網路走向社會,從小眾活動變成公眾活動,也是社會開放度、包容度提升的一種表現。20歲到30歲之間的單身人士往往是承受社會壓力最大的人群,除了工作、競爭之外,還有來自家庭催婚的壓力。光棍節無非是讓光棍們在調侃中輕松面對,有一個機會互相交流,不失為一個解壓的方法。同時,在這種輿論下,社會給予光棍們的尖銳度也在下降,讓單身人士能夠有更大的空間選擇自己的真愛。
;❷ 光棍節是哪天
每年的11月11日為光棍節。光棍節是一種流傳於年輕人的娛樂性節日,以慶祝自己仍是單身一族為傲(「光棍」的意思便是「單身」)。光棍節產生於校園,並通過網路等媒介傳播,逐漸形成了一種光棍節的文化。
光棍節產生之初,多少帶有些調侃的意味,而那時候光棍也只是指單身男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光棍的隊伍逐漸壯大。年輕人忙於工作,讓他們無暇交友,但以前的朋友陸續結婚生子,突然的離群感讓他們急於尋求群體的歸屬感,於是單身聚會成了新的社交圈子。
在同類人群中,他們的情感得以抒發。這個人群收入水平高、消費力強,對生活品質有要求。光棍群體的擴大必定吸引了商家的注意力。於是,在商家的助推之下,單身經濟就驟然興起,光棍節的各種促銷活動、廣告宣傳也將這個小眾活動,形成了社會化的節日。
(2)微電影1111圖解擴展閱讀
愛情故事
男主角木光昆,生於1970年(庚戌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學到大學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讀大二時和一名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是那麼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
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頂樓,點燃蠟燭,吹了一晚的笛子。從此,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南大同學改編製作成校園微電影播出。
❸ 光棍節是誰定義的,為什麼是11月11號
光棍節的原型是南京大學的寢室文化,後來在網路上盛行,逐漸成為一種節日。
光棍節是一種流傳於年輕人的娛樂性節日,以慶祝自己仍是單身一族為驕傲(「光棍」的意思便是「單身」)。11月11日,光棍節,源於這一天日期里有四個阿拉伯數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而光棍在中文有單身的意思,所以光棍節是單身一族的一個另類節日,這個日子便被定為「光棍節」(One's Day)。光棍節產生於校園,並通過網路等媒介傳播,逐漸形成了一種光棍節的文化。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在光棍節結婚,於此同時,也是各大商家以脫光為由打折促銷的時期。
補充:
關於光棍節的故事:男主角木光昆,生於1970年(庚戌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學到大學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讀大二時和一名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是那麼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頂樓,點燃蠟燭,吹了一晚的笛子。從此,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南大同學改編製作成校園微電影播出
❹ 4k演示片中烤鴨旗袍美女是誰
林星潼
原名林栩安[1],藝名星潼(Hsing Tong),舊藝名小安(Hsiao An),台灣女藝人及模特兒,畢業於義守大學日文系,參與過《幸福發酵》、《1111人力銀行-成長的愛》及《植村秀》等微電影、廣告及MV的演出及許多知名網拍及雜志的拍攝。[2][3]2013年10月與可青、凱希、斯亞和篠崎組成女子團體Twinko 。
❺ 光棍節由來
光棍節由來
關於光棍節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我跟大家分享關於光棍節的來由介紹,一起來看一下吧!
南大卧談會
光棍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被人廣為接受的是,它起源於南京大學宿舍文化。[4]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四個大四學生每晚舉行“卧談”,一段時間卧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卧談中創想出了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作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里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這個節日被漸漸帶入社會,並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路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並由光棍節發展出了“脫光節”。光棍節來源的其他說法或系後來編造。
愛情故事
男主角木光昆,生於1970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學到大學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讀大二時和一名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是那麼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頂樓,點燃蠟燭,吹了一晚的笛子。從此,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南大同學改編製作成校園微電影播出。
京工光棍節
可能源於北京理工大學的“京工光棍節”。這一說法是說“光棍節”的說法最早源於1992年的北京理工大學,幾位同學為了打發即將到來的周末,於是想出了去找女生聯誼的想法。第二天在食堂門口貼了一張寫著“京工光棍節”的海報。
麻將
傳說中,有四個男人,當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沒老婆沒女朋友沒情人也沒某某伴侶的那種。他們聚在一起搓麻將。從上午11點打到晚上11點。輸贏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過程中,不論是誰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條。於是自始至終,都在,四條,四條,四條。最後有輸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說,四條四條,四條什麼啊?另外三個說,四條就四條,還四條什麼。
四條什麼?這本來不算個問題,麻將牌里,四條就是四條,沒有四條什麼的說話。不過,打完麻將,他們一起去沖澡,把衣服褲子一脫,答案很快就出來了。輸錢的`那個人,十分興奮,邊沖水邊歡呼,我知道四條什麼了,我知道四條什麼了!
後來,這四個光棍為了紀念終於知道四條是什麼,特把這個設為光棍節。事有湊巧,這天剛好是11月11日,日歷上,剛剛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條……
神話篇
據說這個節起源於800多年前,也就是1111年11月11日,那天光棍達到和創紀錄的8條。
其實,設立這個節是上帝的意思。耶穌誕生那天,也就是公元1年1月1日,第一個光棍誕生了(耶穌到底是不是光棍啊)。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成為一些光棍紀念的日子,可是真正成為節日,則是1000多年以後的1111年11月11日。
另外一種說法:傳說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Mala jisi)。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破廟,修士瓦倫丁(Luosi?ding)就住在這里。羅馬人非常崇敬他,不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人們總會群集在他的周圍鄙視他,在祭壇的熊熊聖火前,聆聽瓦倫丁的祈禱。 這一時代,古羅馬的戰事一直連綿不斷,暴君克勞多斯徵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為了保證人們忠於戰爭,他下令人們禁止於此時結婚,甚至連已訂了婚的人也要馬上解除婚約。許多年輕人就這樣告別愛人,歡天喜地地走向戰場。
瓦倫丁對克勞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倫丁在神聖的祭壇前為他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里,在瓦倫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消息終於傳到了克勞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們沖進神廟,將瓦倫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
公元270年的11月11日,瓦倫丁在地牢里受盡折磨而死。悲傷的朋友們將他安葬於聖普拉教堂。為了紀念瓦倫丁,後來的人們把這一天作為“光棍節”。
校園篇
11月11日,是年輕人的一個另類節日,因為這一天的日期裡面有連續四個“1”的緣故,這個日子便被定為“光棍節”。
“光棍節”,既非“土節”又非“洋節”,乃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誕生於南京高校,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近兩年“光棍節”的氣氛,竟然漸漸向社會彌散,如今,也已經成為南京年輕人的一個特別日子。
據說,《單身情歌》將成為這天的熱門歌曲,在“光棍節”,借這首歌唱出“找一個最愛的深愛的想愛的親愛的人來告別單身”,這唱詞,其實也是年輕人的愛情宣言。“光棍節”的熱鬧聚會是都市年輕人渴望愛情的一種熾烈表達。
相傳當天光棍們都要吃糖葫蘆,而且要一口氣吃光,這叫“脫光”,要不然,來年還是光棍。
一、韓國“黑色情人節”穿黑衣吃黑食
每年的2月14日,韓國人也慶祝情人節,女方送禮物給心儀的男方。但4月14日“黑色情人節”卻是韓國所特有的節日,民間將14日定為“黑色情人節”,那些在2月14日和3月14日沒送出或得到禮物的“光棍們”在這一天一起吃炸醬面,慶祝他們的單身生活,彼此安慰。另外,11月11日在韓國還是家喻戶曉的“甜蜜日”,又稱“巧克力棒節”,情侶們會在這天互相贈送一種細長的巧克力餅干零食。該節日雖然不是官方指定,但意義接近於西方的情人節。
二、美國9月第三周是“全國單身周”
遠在地球另一邊,由美國俄亥俄州的單身聯盟發起,用來慶祝自己的單身生活,並承認他們對社會的貢獻。美國有將近9660萬的單身,其中54%的單身是女性。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國單身周”。此外,很多美國人選擇在10月1日離婚,回歸單身生活。因此,也有很多美國人將10月1日稱為美國的“單身節”。
三、英國單身要交“單身稅”
英國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單身者一年的支出要比已婚者多出5000英鎊,單身獨居一生的人要比已婚的人多花25萬英鎊,這也被戲稱為“單身稅”,自由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四、澳大利亞鼓勵“光棍”追求真愛
澳大利亞的很多單身女性都受過高等教育,擁有高收入,她們將生活重心更多地放在工作上,直到有所建樹才會考慮建立嚴肅的婚姻關系。但同時,調查也顯示,此時男人們卻更樂意找一個年輕的、教育程度不高的女性為伴。
;❻ 啥電影1111
律政俏佳人 Legally Blonde(2001)
導演:羅伯特·路克蒂克
編劇:Amanda Brown/凱倫·麥卡勒/克爾斯滕·史密斯
主演:瑞茜·威瑟斯彭/盧克·威爾遜/塞爾瑪·布萊爾/馬修·戴維斯/維克多·加博
類型:喜劇/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01-07-13(美國)
片長:96分鍾
又名:律政可人兒(港) / 金法尤物(台) / 來吧律師小妹
❼ 萬聖節南瓜燈的故事
關於萬聖節南瓜燈的故事
每年11月11日是光棍節,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關於萬聖節南瓜燈的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關於萬聖節南瓜燈的故事
南瓜燈又稱傑克燈 (Jack-O-Lantern),傳說有個叫Jack的小氣酒鬼,他懶惰而且願意耍小聰明,某天與魔鬼做交易,願以靈魂交換最後一飲,魔鬼變成六便士替他付賬,他一把抓起便士放進裝有銀十字架的口袋——如此魔鬼就變不回去了。魔鬼苦求下,Jack讓他保證十年之內不來取自己性命才放了他自由。十年之後,Jack在路上遇到魔鬼,求魔鬼在收魂之前替他摘一隻蘋果,然後在魔鬼爬上樹時把銀十字架釘在樹上——如此魔鬼又被困住了。這一回Jack要魔鬼保證永遠都不會取走他的靈魂,無奈之下,魔鬼答應了。過了幾年,Jack的壽命終於到了盡頭。由於他生前酗酒而且吝嗇並喜歡捉弄人,死後被拒絕進入天堂。可是因為魔鬼給了保證,地獄也不收他。於是Jack從此成了孤魂野鬼。魔鬼給了他一小塊火炭,Jack放在空心的蘿卜里照亮黑暗的歸路,這種火炭燈就是後來南瓜燈的原型。後來歐洲移民到了美國後找到了比蘿卜更好的燈籠材料——南瓜。
【延伸閱讀】
光棍節由來及來歷
“11月11日”因有四個孤單的“1”字,和光棍們形單影只的形象很貼切,因而被富於創意地稱為“光棍節”,真是妙極。光棍節的來歷,有N種版本。11月11日,被形象地稱為光棍節。
第一個版本
這個版本的有點意思。傳說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破廟,修士瓦倫丁就住在這里。羅馬人非常崇敬他,不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人們總會群集在他的周圍鄙視他,在祭壇的熊熊聖火前,聆聽瓦倫丁的祈禱。這一時代,古羅馬的戰事一直連綿不斷,暴君克勞多斯徵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為了保證人們忠於戰爭,他下令人們禁止於此時結婚,甚至連已訂了婚的人也要馬上解除婚約。許多年輕人就這樣告別愛人,歡天喜地地走向戰場。瓦倫丁對克勞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倫丁在神聖的'祭壇前為他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
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里,在瓦倫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消息終於傳到了克勞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們沖進神廟,將瓦倫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公元270年的11月11日,瓦倫丁在地牢里受盡折磨而死。悲傷的朋友們將他安葬於聖普拉教堂。為了紀念瓦倫丁,後來的人們把這一天作為“光棍節”。
第二種版本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男子經歷了1000試圖結婚的努力但是一次都沒有成功,最後只能一輩子單身了!為了紀念他就以他的名字作為一個節日-“光棍結”!!他的生日就是11.11。
第三個版本
傳說中,有四個男人,當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沒老婆沒女朋友沒情人也沒某某伴侶的那種。他們聚在一起搓麻將。從上午11點打到晚上11點。輸贏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過程中,不論是誰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條。於是自始至終,都在,四條,四條,四條。最後有輸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說,四條四條,四條什麼啊?另外三個說,四條就四條,還四條什麼。四條什麼?這本來不算個問題,麻將牌里,四條就是四條,沒有四條什麼的說法。不過,打完麻將,他們一起去沖澡,把衣服褲子一脫,答案很快就出來了。輸錢的那個人,十分興奮,邊沖水邊歡呼,我知道四條什麼了,我知道四條什麼了!後來,這四個光棍為了紀念終於知道四條是什麼,特把這個設為光棍節。事有湊巧,這天剛好是11月11日,日歷上,剛剛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條„„
第四種版本
“光棍節”既非“土節”又非“洋節”,上世紀90年代初誕生於高校,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近兩年“光棍節”的氣氛漸漸向社會彌散,特別是一些大學生們,還舉辦了“光棍”小型聚會。究竟有沒有這個節日?有關專家認為,這只屬少數人的另類節日,而非正規節日。
第五種版本
據說這個節起源於800多年前,也就是1111年11月11日,那天光棍達到和創紀錄的8條。其實,設立這個節是上帝的意思。耶穌誕生那天,也就是公元1年1月1日,第一個光棍誕生了。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成為一些光棍紀念的日子,可是真正成為節日,則是1000多年以後的1111年11月11日。
第六種版本
光棍節不只有一個,還要分大、中、小三個節,1月1日是小光棍節,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節,11月11日是大光棍節。
第七版本:南大卧談會
光棍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被人廣為接受的是,它起源於南京大學宿舍文化。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四個大四學生每晚舉行“卧談”,一段時間卧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卧談中創想出了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作光棍節
光棍節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里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這個節日被漸漸帶入社會,並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路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並由光棍節發展出了“脫光節”。光棍節來源的其他說法或系後來編造。
第八個版本:愛情故事
男主角木光昆,生於1970年(庚戌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學到大學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讀大二時和一名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是那麼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頂樓,點燃蠟燭,吹了一晚的笛子。
從此,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南大同學改編製作成校園微電影播出。
第九個版本:京工光棍節
可能源於北京理工大學的“京工光棍節”。這一說法是說“光棍節”的說法最早源於1992年的北京理工大學,幾位同學為了打發即將到來的周末,於是想出了去找女生聯誼的想法。第二天在食堂門口貼了一張寫著“京工光棍節”的海報。
;❽ 光棍節的含義
光棍節的含義
光棍節的含義是什麼?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狂歡節即將到來,其實雙十一也是叫光棍節,但是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光棍節的由來和含義,下面就讓我帶你去看看光棍節的含義。
光棍節的由來:
光棍節的來歷,一直是個迷,有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說法。
光棍節產生於校園文化的說法是比較可信的,但由誰最先提出已不可考了。
一、據說這個節起源於800多年前,也就是1111年11月11日,那天的日期,達到創紀錄的8個「1」,正符合單身男女們孓然「一」身的孤單姿態。
甚至有人說,設立這個節是上帝的意思。
耶穌誕生那天,也就是公元1年1月1日,第一個光棍誕生了。
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成為一些光棍紀念的日子,而真正成為節日,就是1000多年以後的1111年11月11日。
二、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個男子經歷了1000次試圖結婚的努力,但是一次都沒有成功,最後只能一輩子單身。
好事者為了紀念他,就以他來命名一個節日——「光棍節」!他的生日就是11月11日。
三、「光棍節」既非「土節」又非「洋節」,上世紀90年代初誕生於高校,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
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近兩年「光棍節」的氣氛漸漸向社會彌散,特別是一些大學生們,還舉辦了「光棍」小型聚會。
光棍節的含義:
光棍節是一種流傳於年輕人的娛樂性節日,以慶祝自己仍是單身一族為驕傲(「光棍」的意思便是「單身」)。
11月11日,光棍節,源於這一天日期里有四個阿拉伯數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
光棍在中文有單身的意思,所以光棍節是單身一族的一個另類節日,這個日子便被定為「光棍節」(Ones Day)。
光棍節產生於校園,並通過網路等媒介傳播,逐漸形成了一種光棍節的文化。
由來
南大卧談會
光棍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被人廣為接受的是,它起源於南京大學宿舍文化。19xx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四個大四學生每晚舉行「卧談」,一段時間卧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卧談中創想出了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作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里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這個節日被漸漸帶入社會,並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路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並由光棍節發展出了「脫光節」。光棍節來源的其他說法或系後來編造。
愛情故事
男主角木光昆,生於19xx年(庚戌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學到大學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讀大二時和一名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是那麼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頂樓,點燃蠟燭,吹了一晚的笛子。從此,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南大同學改編製作成校園微電影播出。
京工光棍節
可能源於北京理工大學的「京工光棍節」。這一說法是說「光棍節」的說法最早源於19xx年的北京理工大學,幾位同學為了打發即將到來的周末,於是想出了去找女生聯誼的想法。第二天在食堂門口貼了一張寫著「京工光棍節」的海報。
光棍節
傳說中,有四個男人,當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沒老婆沒女朋友沒情人也沒某某伴侶的那種。他們聚在一起搓麻將。從上午11點打到晚上11點。輸贏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過程中,不論是誰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條。於是自始至終,都在,四條,四條,四條。最後有輸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說,四條四條,四條什麼啊?另外三個說,四條就四條,還四條什麼。
四條什麼?這本來不算個問題,麻將牌里,四條就是四條,沒有四條什麼的說話。不過,打完麻將,他們一起去沖澡,把衣服褲子一脫,答案很快就出來了。輸錢的那個人,十分興奮,邊沖水邊歡呼,我知道四條什麼了,我知道四條什麼了!
後來,這四個光棍為了紀念終於知道四條是什麼,特把這個設為光棍節。事有湊巧,這天剛好是11月11日,日歷上,剛剛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條……
相傳當天光棍們都要吃糖葫蘆,而且要一口氣吃光,這叫「脫光」,要不然,來年還是光棍。
意義
「光棍節」,既非「土節」又非「洋節」,乃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誕生於南京高校,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近兩年 「光棍節」的氣氛,竟然漸漸向社會彌散,如今,也已經成為南京年輕人的一個特別日子。南京長江花園附近的茶餐廳浦菲站,十一日全天的包房早早被預訂出去了,據說是七、八位年輕人要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進行一次「相親式聚會」。
據說,《單身情歌》將成為這天的熱門歌曲,在「光棍節」,借這首歌唱出「找一個最愛的深愛的想愛的親愛的人來告別單身」,這唱詞,其實也是年輕人的愛情宣言。「光棍節」的熱鬧聚會是都市年輕人渴望愛情的一種熾烈表達。
因為「單身」而誕生了一個特別紀念日,不過也有一些年輕人愛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結婚。南京的媒體從業人員小虞在十一月十一日結婚。他說選擇這一天,首先取意於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喻意;其次,從單身到結婚,算是走過了起步階段。而在喜帖發出後,小虞身邊的朋友紛紛打來電話提醒說這天是「光棍節」 呀,他聽後不僅不改期,反而覺得更有意思,因為他是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結束單身,便更有紀念意義了。
光棍節
光棍節產生之初,多少帶有些調侃的意味,而那時候光棍也只是指單身男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光棍的隊伍逐漸壯大。年輕人忙於工作,讓他們無暇交友,但以前的朋友陸續結婚生子,突然的離群感讓他們急於尋求群體的歸屬感,於是單身聚會成了新的社交圈子,在同類人群中,他們的情感得以抒發。這個人群收入水平高、消費力強,對生活品質有要求。光棍群體的擴大必定吸引了商家的注意力。於是,在商家的助推之下,單身經濟就驟然興起,光棍節的各種促銷活動、廣告宣傳也將這個小眾活動,形成了社會化的節日。
光棍增多並非是壞事,相反是人們追求高質量婚姻生活的結果。光棍節從網路走向社會,從小眾活動變成公眾活動,也是社會開放度、包容度提升的一種表現。20歲到30歲之間的單身人士往往是承受社會壓力最大的人群,除了工作、競爭之外,還有來自家庭催婚的壓力。光棍節無非是讓光棍們在調侃中輕松面對,有一個機會互相交流,不失為一個解壓的方法。同時,在這種輿論下,社會給予光棍們的尖銳度也在下降,讓單身人士能夠有更大的空間選擇自己的真愛。
如今光棍節已經成為都市年輕人一個特別的日子。在這天,幾個單身朋友在一起或喝酒談心,或K歌泡吧,或瘋狂購物,盡情狂歡,體會「只羨光棍不羨仙」的感覺。光棍節的熱鬧聚會,是年輕人渴望愛情的一種熱烈表達。據悉,社會上也有年輕人特意將婚禮定在這一天,就是為了趕上4個「1」的吉利,希望這「一心一意的愛,一生一世的情」能帶給他們幸福。
校園篇
光棍節到來之時有關「光棍節」聚會的消息漸漸增多,雖然主體活動依舊是飯局,但強調「AA制」似乎成為這個節日個性獨立、彼此尊重的一個標志。
年齡篇
光棍沒有確切的年齡限制,只要自己願意,只要是單身都可以把自己稱為是光棍,並不局限年齡,確切的說光棍與單身是符合實際情況後自己心裡的一種感覺。
性別篇
光棍節並不是男性獨有的節日,女性也有很多很多單身光棍的,男女平等,一視同仁,光棍節是單身男女共同的節日。
網路篇
讓接受新事物的網民更清楚的了解這個節日,並且因為網路快捷方便的傳播方式讓更多的單身族加入過光棍節的隊伍來,部分單身網友為此節日聚會等等。
即將到來的雙11,現在變成了購物狂歡節。其實在此前,它是一個「光棍節」。這是怎麼演變過來的呢,請聽我說。
說到「光棍節」的來歷,一直很多人心中的一個謎,相關的猜測和說法有很多種。
現在社會上比較認可的一種說法是:早在1993年,南京大學有個叫「名草無主」的學生寢室裡面,住著4位感情萌動的大學四年級學生。他們生理和心理的發育已經成熟,可他們還沒有談戀愛,但內心對愛情卻很渴望。
在當時,人們的思想還不是像今天這樣開放,談情說愛還不是很公開化的事,至少不會出現當今男女青年戀人或夫妻在街頭擁抱接吻的情景。
於是,這4位大學生在忙完一天的功課後,便在「名草無主」的寢室里,在不是很亮的白熾燈下,開展如何擺脫「光棍狀態」的「卧談」。而且在一段不短時間內卧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
經過一段時間的「卧談」研討,4位聰明膽大的大學生,終於創意出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作為「光棍節」來開展相親活動,讓很多光棍在節日期間能找到心中喜愛的那一位。結果有一批光棍大學生,在「光棍節」中真的找到了自己生活中的另一半。
沒想到這「光棍節」成了「相親會」,在南京的許多高校產生了較大影響。後來,又陸續傳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等全國許多高校。有些學校的團委、學生會便學習南京大學的經驗,在校內舉辦了「光棍節」。
再後來,這「光棍節」又流向社會,成為一些地方單身男女的相親會,為許多光棍們解決了切身的難題,受到了他們的歡迎。
200x年,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了商機,又將雙11變成了購物狂歡節,這一結果是誰也沒想到的。
❾ 布丁要怎麼做
把魚膠和清水混和。 基本上魚膠和水的比例最佳為100g魚膠:2500g水(包括最初泡魚膠的水和要混和的材料) 等泡開後上鍋隔水加熱。因為魚膠有點腥味,所以這時候放酒。 溶化的過程要不停攪拌……直到完全溶解,把雜質和浮沫過濾掉 因為酸奶布丁可以加熱,所以布丁要調味的任務就寄託在魚膠身上啦~ 把蜂蜜趁熱加入魚膠中,攪拌~~加多少看你自己喜歡多少甜度 然後稍微晾涼,注意不能冷過頭,不然會結起來,最好控制在微溫的溫度,把酸奶倒在大容器中~ 酸奶和魚膠混和 酸奶和魚膠的溫度不可以像差太大。酸奶過熱會變稀,如果過冷在攪拌魚膠的時候魚膠會攪拌不均勻。找個容器裝起來~, 最好用底部有pl花紋的這樣會比較有感覺哦。用保鮮膜封好放入冰箱~大約冷藏2~3小時就可以了。冷藏完畢把布丁扣出來,這時候就會看見顫混混,又白又嫩,為了色澤和口感~建議大家在最後裝飾的時候也叫澆上蜂蜜哦~ 紅色的是草莓醬~是不是很誘人? 在和密友喝下午茶的時候端出這樣一個布丁會覺得更完美呢! 再放出一個小號的布丁裝飾法,很迷人的色澤,拿出去宴客都完全沒有問題哦
巧克力牛奶雞蛋焦糖布丁
布丁
材料: 巧克力牛奶400ml、砂糖3大匙(個人覺得還應該在加點)、雞蛋3個、焦糖漿(砂糖3大匙,水一大匙。用小鍋做,把砂糖和水到入鍋內,迅速攪拌,用強火加熱) 做法: ①將巧克力奶加熱加入砂糖,砂糖融化後馬上熄火散熱(注意不要讓牛奶沸騰) ②將雞蛋攪拌充分 ③把砂糖巧克力牛奶倒入攪拌好的雞蛋。 ④用過濾網把其(即第三步的砂糖牛奶雞蛋)過濾 把焦糖漿倒入4個杯子內,並將第4步分至其上。 用蒸鍋蒸,等下層水沸騰,即可放入。 強火蒸2-3分鍾,弱火13-15分鍾。 冷卻放入冰箱2小時候即可。
大理石乳乳酪布丁
[原料/調料] 起士乳酪250克、細砂糖75克、玉米粉10克、全蛋65克、動物性鮮奶油175克、巧克力醬適量 [製作流程] 1.起士乳酪先從冰箱取出,放室溫軟化備用 2.細砂糖與玉米粉先拌勻,再加入軟化的起士乳酪拌勻 3.全蛋分次加入拌勻,最後加入動物性鮮奶油攪拌均勻 4.將做法3的布丁液倒入烤模中,表面再利用巧克力醬做裝飾,即可放入烤箱,以上火160℃下火180℃,烤約12分鍾即完成
挪威水果布丁
布丁
用料:黑李子脯150克,白砂糖105克,玉米粉50克,檸檬汁20克,食鹽,肉桂粉少許。 做法: 1.將李子脯加冷水300克浸泡過夜,次日在鍋中煮20分鍾,去核留汁留脯待用。 2.用另一鍋加300克冷水,放糖鹽及肉桂粉煮沸,然後將少許冷水與玉米粉拌合成漿,徐徐倒入煮沸的水中,不停地攪拌均勻。 3.將玉米糊與果脯汁,果脯肉,檸檬汁混合在一起,裝入碗中攤涼後送進冰箱。 4.食用時不用將碗中物倒出,直接取用。 特點:甜香可口 備註:無黑李脯時可用其他果脯代替
草莓布丁
布丁
原料 鮮草莓100克, 草莓果醬100克, 淡奶油(超市有售)1升, 糖水, 明膠60克 草莓果汁30克。 做法 1.把明膠放入溫水中化開,另加入草莓果汁。 2.往草莓上面加果膠,剛好覆蓋草莓即可。 3.將奶油打起,把剩下來的果膠加入奶油中,放在選好的容器里,放入冰箱冰凍成型,讓後倒入盤子里,成為奶油果凍。 4.把做好的草莓凍輕覆在奶油凍上面。 5.根據自己的喜好淋上少許果醬即可。
薏仁布丁
[原料/調料] 薏仁100克、水300克、全蛋3個、細砂糖、80克、動物性鮮奶油120克 [製作流程] 1.薏仁先浸泡6小時瀝干,再加水煮滾後,改小火煮約40分鍾上,之後交薏仁撈出瀝干,薏仁湯留下備用 2.待薏仁湯降溫至40℃時,加入全蛋和細砂糖,用打蛋器同方向攪拌均勻,隨即過篩二次,再加入動物鮮奶油及薏仁攪拌均勻 3.將做法2的布丁液倒入杯中,蓋上一層保鮮膜,放入電飯煲中蒸12分鍾即可
焦糖布丁
布丁
焦糖布丁的材料: 焦糖:砂糖100克、水25克 布丁:雞蛋兩個、砂糖25克、牛奶250克、香草粉少許 焦糖布丁的做法: 1.將製作焦糖的砂糖和水倒入鍋中; 2.把鍋放到火上加熱,期間不停攪拌,直至熬成黃褐色; 3.將焦糖倒入布丁模底部; 4.在雞蛋中加入砂糖; 5.混合均勻; 6.牛奶加熱,放入香草精,煮至微沸; 7.將牛奶緩緩倒入蛋液中,混合均勻; 8.將蛋液過篩倒入布丁杯中,如有殘留的氣泡可以用牙簽捅碎,稍稍有一點氣泡沒關系啦,這樣處理過的布丁已經很細滑了;(圖解中沒有寫過篩哦) 9.烤盤注水,水溫在60℃-70℃間; 10.烤箱預熱180℃,中下層,25分鍾。
橙汁布丁
原料:甜橙750克,雞蛋600克。 調料:砂糖350克。 烹飪方法:將橙子去皮擠汁;雞蛋打開取蛋黃,備用。 將橙汁,砂糖放入鍋內,用小火煮至稠厚即可,待冷後慢慢倒入蛋黃汁拌勻,倒入抹有油的布丁模具內,放入蒸鍋蒸熟,待冷後取出即可食用。
紅棗布丁
用料:紅棗250克,白糖100克,澱粉150克,淡乳500克,蜂蜜50克。 做法: 1. 將紅棗少將後放入鍋中煮爛,去皮,去核,留肉,留汁待用; 2. 把白糖,蜂蜜,澱粉慢慢放入紅棗汁中煮開,邊煮邊攪以免粘鍋結塊; 3. 將淡乳與棗肉倒進鍋中攪勻; 4. 冷卻後放入冰箱中待用。1111 特點:深紅色澤,細嫩柔軟。 備註:淡奶可用鮮奶代替效果更好,此品色澤深紅,有補脾健胃之功效
布丁(15張)葡萄乾布丁
用料:黃油150克,牛奶400克,雞蛋400克,麵粉200克,玉米粉20克,砂糖300克,葡萄乾75克,香草粉,發酵粉各少許。 做法: 1. 將葡萄乾去蒂洗凈,用溫水泡軟待用 2. 將麵粉過籮,放入缸內,加砂糖(200克),蛋黃(100克),牛奶(150克),用木鏟攪勻,再將化軟的黃油倒入,加少許發酵粉及少許香草粉,一塊攪勻 3. 將蛋清(150克0用抽條抽起,與和好的麵糊混合,加入泡軟的葡萄乾攪勻,裝入事先抹好黃油的布丁模子,裝八成滿,上鍋蒸約半小時取出(不要在中途掀鍋) 4. 將其餘的砂糖,牛奶入鍋上火煮開,把玉米粉,蛋黃(80克)放少許涼水解開,與香草粉倒入鍋中攪成汁,上台時,將布丁扣入杯內,澆上汁即成。特點:色黃,味甜香,宜熱食
麵包蘋果布丁
原料: 麵包100克,蘋果(酸性最佳)100克,白糖175克,雞蛋100克,牛奶100克,香草1/3片或食用香精少許. 做法: 1.先將40可白糖放入鍋內,干炒成淺褐色,趁熱倒入模具或茶碗內(鋪模子底一層). 2.將麵包切去外殼,然後切方丁(烘或炸干更佳),放入盆內加去了皮籽並且成丁的蘋果,拌勻後,裝入鋪有糖底的模具內. 3.將雞蛋磕入盆內,加白糖,香草片(壓成粉)或食用香精,牛奶攪拌均勻,注入裝有麵包丁,蘋果丁的模具內.放入蒸鍋蒸約20分鍾取出,涼後將布丁扣入盤中央,即可食. 特點: 質地柔軟,香甜可口.
燕麥牛奶布丁
[原料/調料] 燕麥片60克、鮮奶500克、全蛋4個、細砂糖100克、葡萄乾適量 [製作流程] 1.先取1/2的鮮奶煮沸,沖入燕麥中拌勻備用 2.將剩餘的1/2鮮奶加熱至40℃時,再加入全蛋和細砂糖,用打蛋器同方向攪拌均勻,隨即過篩二次,再加入做法1泡好的燕麥片攪拌均勻 3.將做法2的布丁液倒入懷中,蓋上一層保鮮膜,放入電飯鍋中蒸12分鍾即可 4.取出後放上葡萄乾即可
黑芝麻醬布丁
黑芝麻醬布丁
材料: 牛奶1量杯、細糖70克、鮮奶油3/4量杯、蛋黃4個、黑芝麻醬2大勺、黑芝麻少許 做法: 1.鍋中倒入牛奶,細糖,中火邊攪至糖融化。關火後倒入鮮奶油攪勻。 2.把蛋黃,黑芝麻醬用打蛋器攪打均勻。 3.把1中的分幾次慢慢加入2中。攪勻後用濾網過濾一下。入容器。並在容器上蓋保鮮膜或錫紙,用牙簽扎一小孔出氣。 4.蒸鍋做水,待水開後,放入3。大火蒸1分鍾後,轉小火再蒸6-8分鍾即可。 5.蒸好後,放涼撒入少許黑芝麻粒做裝飾即可。趁熱也很好吃。喜歡的話還可加些核桃碎等。 小貼士: 布丁
也可用微波或烤箱做。如果有香草精,可在蒸前加2-3滴,增香去蛋腥味。 喜歡焦糖汁味的可以按下面方法熬汁(我沒用) 焦糖汁 細糖80G,水3大勺,熱水1大勺 做法:小鍋中把砂糖和水一起加入,中火,一直攪拌,直出現糖色後,可再加熱水。攪勻即可成焦糖汁。
卡布奇諾布丁
[原料/調料] Espresso咖啡200克、全蛋3個、細砂糖60克、鮮奶200克、植物性鮮奶油適量、肉桂粉適量 [製作流程] 1.Espresso咖啡可自行沖泡或購買現成的 2.將全蛋打散,加入細砂糖與鮮奶用小火加熱,煮至砂糖完全溶解,過篩二次,再加入Espresso咖啡拌勻 3.將做法2的布丁液倒入模型中,烤盤加水隔水蒸烤,入烤箱以上火0℃下火170℃,烤約60分鍾即即可 4.食用時,在布丁表面擠上少許鮮奶油與肉桂粉,那就更道地了
桑葚西米布丁
原料: 桑葚醬、牛奶、魚膠粉、西米 做法: 1.桑葚醬2大勺,加1大勺水,隔熱水攪拌後融勻; 2.牛奶50ml,溫熱,倒入拌好的桑葚醬,用打蛋器攪勻; 3.處理好的果醬牛奶中加入1大勺魚膠粉,隔熱水慢慢攪拌均勻; 4.然後用勺子倒入菊花模,8成滿即可; 5.加入煮好控干水分的西米,用牙簽或筷子小心攪勻; 6.將菊花模放入冰箱冷凍室,大約1小時(視自家冰箱情況而定時間),凍成型後倒扣,用牙簽小心脫模即可。 小提示: 1.脫模的時候,用牙簽在模具邊上劃一周,輕輕倒扣就可以脫模了; 2.煮牛奶的時候,用香草棒蘸一下更好,沒有香草棒就象我一樣就香草精代替吧。如果不放香草精的話,可能會有雞蛋的腥味,也沒有這么香,口感就大打折扣了; 3.倒入模具前,將蛋奶液過篩可以使布丁的口感更細滑; 4.我這個用量放到布丁模中還沒有完全倒滿,布丁的量可以根據自己布丁模的大小加倍; 5.如果沒有烤箱的話,就用蒸鍋吧,應該也可以。
杏仁豆腐布丁
杏仁豆腐
材料:1.鮮奶450克、鮮奶油50克 2.糖60克、瓊脂1.5大匙 3.杏仁露2大匙 4.焦糖;砂糖100克、熱水4大匙 作法:1.材料1煮開;材料2拌勻,加入材料1中,煮至溶解,關火,再放入杏仁露拌勻,入模待涼凝固。2.將糖置入鍋中,不斷攪拌,小火煮溶,再加入熱水,煮約1分鍾,關火待涼,即成焦糖。3.杏仁豆腐切塊,淋上焦糖即可。小秘訣:1.煮焦糖須注意糖溶時溫度很高,因此加熱水時要小心,以免濺出。2.另一種吃法為加糖水及水果丁。
水果牛奶布丁
1)先把奶到進鍋里(一般2袋棉花糖+1袋奶。如果棉花糖多了會很甜,棉花糖少了又不會變Q,所以要把握好用量)再把棉花糖放進去用小火煮一邊煮要一邊 那打蛋器快速的來回攪拌(記住!一定是小火!而且把鍋往火上一放就要開始攪拌不要等奶熱了)直到把棉花糖攪化完全融在 水果牛奶布丁
奶裏就可以把他拿下來了,關火。(記住不要讓他全開鍋化了就可以了)! 2)這時後奶已經變得比較綢了再接著攪拌幾下然後把自己准備好的水果關頭或者椰果到近去攪拌均勻就可以啦! 3)帶奶冷卻了以後把他到到容器裡面再冰箱裡面冷藏1~2個小時就好了
木瓜牛奶布丁
[原料/調料] 吉利丁片10片、木瓜100克、鮮奶300克、蛋白1個、細砂糖80克、動物性鮮奶油100克 [製作流程] 1.吉利丁先用冰開水泡軟,瀝干備用 2.木瓜削皮去籽,切成小塊,與鮮奶打成木瓜牛奶汁備用 3.將蛋白與細糖20克,用攪拌器打至濕性發泡備用 4.將細砂糖60克加入木瓜牛奶汁中,用小火加熱,煮至砂糖完全溶解,然後熄火加入泡軟的吉利丁拌勻,即可裝入模型中 5.加入在鮮奶油拌勻,然後隔著冰水降溫,待布丁液變成濃稠狀時,再迅速將做法3打發的蛋白加入拌勻,即可裝入模型中 6.將做法5的布丁放入冰箱冷藏3-4小時就可凝固定型 木瓜布丁新做法 原料:糙米1杯,木瓜1/4個,膠東粉1大匙(或濃縮洋菜)。葡萄糖適量。 製作:1.糙米泡水六小時以上放入果汁機,加4杯水,用瞬間打法先打20秒,再用快打2分鍾後,讓馬達稍冷卻一下,續打2分鍾,倒塌出用濾網去渣取汁,將汁置於爐上以中、水火煮滾,注意要邊煮邊攪拌,以免燒糊。滾開後,加入水許葡萄糖,關火,即加膠冰粉,並充分攪拌均勻。2.將糙米濃汁倒入碗里或模型盤中,使其凝固,等冷卻後倒扣於碗中。3.木瓜削皮去籽切塊,放入果汁機里打成濃汁,淋在布丁上即可食用。
編輯本段貝克大叔新鮮布丁
[2]貝克大叔布丁的主要特點是不添加任何添加劑、防腐劑等有害成分,所以又被稱為貝克大叔新鮮布丁,需冷藏保存,保質期一般48小時。 貝克大叔布丁主要有牛奶布丁、可可布丁、草莓布丁、芒果布丁、巧克力布丁和焦糖布丁等。
編輯本段歷史由來
布丁
布丁是一種英國的傳統食品。它是從古代用來表示摻有血的香腸的「布段」所演變而來的,今天以蛋、麵粉與牛奶為材料製造而成的布丁,是由當時的撤克遜人所傳授下來的。中世紀的修道院,則把「水果和燕麥粥的混合物」稱為「布丁」。這種布丁的正式出現,是在16世紀伊麗莎白一世時代,它與肉汁、果汁、水果乾及麵粉一起調配製造。17世紀和18世紀的布丁是用蛋、牛奶以及麵粉為材料來製作。
編輯本段營養成分
布丁
布丁粉用卡拉膠和角豆膠L.B.G等天然海藻膠為凝固劑(即布丁安定劑),採用硬脂醯乳酸鈉SSL和單干脂T-95為乳化劑,再配上雞蛋、砂糖、油脂及其他配料與水攪勻而成。本發明採用純天然原料,營養豐富、色、香、味俱全。 按白糖添加量15%計算,每—個15克重的布丁在體內產生的熱能為8.93千卡,而普通成年人每日熱能供給量約為2500千卡,因此布丁在體內產生熱能所佔比例極低。
編輯本段電影趣事
卓別林自編自導自演的《大獨裁者》這部片子里,當演到休斯司令讓大家以誰吃到其中一個布丁里放的硬幣來決定誰去炸掉興格爾的宮殿時,這里決定的食物用到的就是布丁。 不過這里也是本片中的笑點——因為休斯司令原本只想在一個布丁里放上硬幣,而本片女主角哈娜卻在所有布丁里放上了硬幣。於是全體人都觸到了硬幣,故而鬧了個啼笑皆非。 雖然這是哈娜為了讓大家不要去冒險送死惹麻煩而在全部的布丁里放上了硬幣,然而也正因為如此,成了本片一個較長時間的笑點。
編輯本段增稠劑
布丁
有明膠粉,魚膠粉,瓊脂(洋菜),吉利丁片,還有慕司粉(模士粉),果凍粉,布丁粉等都是起凝固作用的 明膠粉,魚膠粉,吉利丁片是比較通用的。 其中以吉利丁片為最好,是動物的軟骨的提取物製成的,保值期一般有4年左右(一般的粉類原料只有12~18個月),價格也是最高的。不過吉利丁片有一定的腥味,使用時常常要伴以朗姆酒等 魚膠粉主要是魚骨提煉而成的,腥味時4樣當中最重的,更需要伴酒使用 明膠的話有分食用明膠&工業明膠,購買時最好選擇專門做為食品添加劑的食用明膠粉 瓊脂是海藻提煉的,做出的成品彈性稍差,比較適合做涼糕之類的 慕司粉(模士粉),果凍粉,布丁粉等 這些都是比較專業化的,經過一定後處理的粉,使用起來也是比較方便的 (只知道可能超市 食品添加劑 化工店之類的有),對加水比例掌握不好的話也可購買超市做好的最普通的布丁,用攪拌機攪碎然後加入酸奶或水果再烤制自己喜歡的口味。 做布丁一定要選好的烤箱,不然即使你按菜譜做了,效果卻有很大的差別,要選那種吸水不厲害的烤箱,不然烤出來的布丁,外面都焦了,裡面卻還是稀的.
❿ 光棍節快樂英文怎麼說
光棍節快樂的英語說法是:Happy One's Day! 或Happy Singles Day !
光棍節是一種流傳於年輕人的娛樂性節日,以慶祝自己仍是單身一族為驕傲(「光棍」的意思便是「單身」)。11月11日,光棍節,源於這一天日期里有四個阿拉伯數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
而光棍在中文有單身的意思,所以光棍節是單身一族的一個另類節日,這個日子便被定為「光棍節」(One's Day)。光棍節產生於校園,並通過網路等媒介傳播,逐漸形成了一種光棍節的文化。
愛情故事
男主角木光昆,生於1970年(庚戌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學到大學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讀大二時和一名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是那麼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頂樓,點燃蠟燭,吹了一晚的笛子。從此,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
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南大同學改編製作成校園微電影播出。